扩大牛圈养殖麻花鸡增加收入4万

随着一八五团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工发展养殖业。十师一八五团七连职工刘俊霞也不例外,在发展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又从外地引进优质麻花鸡苗,增加收入。

刘俊霞去年养殖的500只麻花鸡,由于肉质鲜美,价格合理,又是纯天然无公害的鸡肉,在团场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刘俊霞看准了这个商机,今年7月份,又从内地空运了3000只麻花鸡苗,利用牛圈扩大养殖规模,也大大增加了小鸡的活动空间。

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鸡肉越来越少,刘俊霞却一直坚持绿色养殖,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将炒熟的黄豆、麸皮和玉米打碎掺在一起做为饲料,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由于采用天然无公害的饲料,所以麻花鸡要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虽然麻花鸡的饲养时间较长,但是肉质有嚼劲,团场职工和外地客商都比较认可,刚到出栏时间大部分已经被预定。为了方便团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她还提供免费宰杀的服务。

在今年牛羊市场有所下滑的大背景下,麻花鸡的价格却稳中有升,看着一只只鸡体格健壮,精神抖擞,羽毛艳丽,刘俊霞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现在每只鸡可以卖到70到80元,增加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

刘俊霞坚持走多元增收的道路,表示明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相关推荐

铁朝用生态土鸡养殖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鲁甸县桃源回族乡按照鲁甸县委、政府发展林下土鸡,打造百万土鸡工程的安排部署,积极引导科技能人流转土地,拓展种植、养殖立体发展空间、规模化发展林下生态土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铁朝用是鲁甸县桃源回族乡科技站的一名职工,2013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下,他投资20多万元在桃源乡铁家湾村第二村民小组流转了大樱桃林地30亩,今年5月铁朝用牵头带领其他8户农户成立了鲁甸县建辉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大樱桃树下发展樱桃土鸡养殖。

从今年5月份开始,合作社共引进1000只土鸡,500只麻鸡优质鸡苗进行科学饲养,由于土鸡白天在樱桃树下啄食、嬉戏,晚上在樱桃林中畅饮雨露栖息,喂养的土鸡得到了健康成长,现在1500只土鸡麻鸡已经全部出栏。由于樱桃林里长出来的樱桃鸡卖相、品质、口感较好,樱桃鸡一出栏上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现在出栏樱桃鸡已销往昭通、昆明等地,且每市斤活鸡卖到了13元的价格,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在结束采访时,桃源回族乡科技站站长铁朝用满怀信心的对笔者介绍说:再过两年左右,合作社的30亩樱桃树将大量挂果,现在已经有8户农户自愿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扩大樱桃鸡养殖规模,一次能喂到六至八千只,带领更多的农户有效利用樱桃林地发展樱桃土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地上有经济林木,树下有土鸡,同时不断拓展生态立体空间,因势利导优化种植、养殖结构,逐步形成立体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合作社群众的收入,共同实现养殖樱桃土鸡致富。

王洪福:80后养黔江黑猪 年收入15万


人们都说80后的年轻人叛逆、张扬,干事不踏实。然而在黔江区水田乡大塘村,有位1988年出生的小伙王洪福,改变了大家对80后的偏见,在村民心中他是榜样、能人,那只因成功养殖黔江黑猪,在当地颇负盛名。

父母养黑猪耳濡目染

说起黑猪养殖,以前在黔江山川大地,家家户户都在饲养,有时,一些农户还养上四五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黑猪生长慢、产量低、瘦肉率不高等特点受到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良种猪的严重冲击。该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乡里的农户都爱养殖黑猪,不过,规模不大。以前下村,我们总能吃上又香又糯的黑猪肉,我常常要狠吃上几大块,水田乡王志敏回忆,可是,后来养黑猪的越来越少,只有几户还在继续饲养。

自从王洪福懂事后,他便看到家中猪栏里睡着的全是黑色的猪儿,常常见到母亲要煮几锅猪食。

我记得,家里圈上尽是黑猪,有时,父母亲忙不过来,我还会帮忙到地里割苕藤,烧火煮猪食,王洪福称,没事时就观察圈里的黑东东,左看又看它们的鼻子,还拿木棍在远处撞那难看的猪鼻。

正是由于从小看见父母养殖黑猪,在王洪福的心里留下了对黑猪的独特感情。他说,每当过年要宰杀猪儿时,他总是躲在母亲身后,总想一直把它们养起。

返乡养黑猪延续梦想

2004年,王洪福中专毕业后,也加入了打工队伍,先后在建筑工地、铁路工地从事工程车驾驶。每当工地开饭时,他看到面前的回锅肉总是不感冒。原来,他有很喜欢吃回锅肉的爱好,可是,工地和餐馆里的猪肉,吃起总是不舒服,没有家中母亲用渣海椒炒的黑猪回锅肉,那么香,那么糯。

我常常把家里吃到的黑猪肉感受在工友面前显摆,他们馋死了,认为我有口福,希望我有时间给他们带点尝尝,也好享受一下,王洪福很得意。

2009年,在外度过5个打工年头的王洪福回到了水田老家,吃上了香糯的黔江黑猪肉。他回到家的第一件要求,就是喊母亲煮猪肉,说自己馋得很。

我看到父母亲还在小敲小打养殖黑猪,而外面想吃黑猪肉的人太多了,王洪福将情况介绍给父母听,现在,很难找到这样优质、原味的猪肉。

他找到区科协相关科室,了解黔江黑猪的相关情况和科学养殖技术。

该区科协介绍,黔江黑猪是黔江的一张猪名片主要产于武陵山区。历史上,由于山岭阻隔,交通闭塞,猪种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自然繁殖,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在1976年猪种资源普查时,有关部门认定为盆周山地黔江黑猪,是当时的四川省优良地方品种。

得知这一情况后,王洪福看到了希望,立志不出去打工了,把从父母那学到的养猪方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将规模适当扩大,延续着父母的黔江黑猪梦。

自繁自养年收入15万元

2010年6月,时年22岁的王洪福接管了家中养猪产业,父母变为替他帮忙,但他给父母立下军令状:每年黑猪养殖收入不低于10万元。

我负责后,立即着手的就是提高养殖数量,王洪福说,由于黑猪长得极慢,一般要一年才长得到200多斤。为此,他在繁育上做文章,增加了母猪数量,由原来的2头,增加到3头、5头,到目前的10头。

王洪福当上了名副其实的黑猪倌。这年轻人有头脑、懂技术,晓得养黑猪挣大钱。大塘村张大爷十分夸奖。

王洪福大规模自繁自养黔江黑猪的消息,一个传一个,遍布区内外。他说,他养的黑猪,由于品种优良,加之粮食慢慢喂养,价格比良种猪高出3元多,腊月时段登门整猪购买者,也照样络绎不绝。

他去年养殖的60多头黑猪,还没有够卖。王洪福母亲补充道,不过,他立下军令状兑现了,远远超出10万元目标,挣到了15万元以上。

陈秀鸾:南丹普通农妇养鸡年收入30万


陈秀鸾是南丹县城关镇关上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自2002年开始养鸡,从最初的300只发展到养殖场面积10多亩,每年养殖瑶鸡上万羽,收入近30万元的规模。富裕不忘乡邻,在她的带动下,关上村的妇女们也搞起了瑶鸡养殖,如今的关上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陈秀鸾的养殖之路并没有常人想的那样简单。刚开始尝试养鸡的时候,由于不懂防疫技术,小鸡生病后,怎么治也治不好,一年下来,300只鸡只剩下80多只。后来又遭遇了鸡被偷、禽流感等诸多波折,但是,陈秀鸾还是在挫折中坚持下来。说起当年创业的艰难,陈秀鸾回忆说,最大的困难是2008年下大雪,鸡棚、鸡全部被冰雪毁了。当时建一个鸡棚要花1万多块钱,被冰雪毁坏3个鸡棚就损失了几万块钱。后来,在政府及畜牧局的鼓励下,她向银行贷款3万元,又重新把鸡棚建起来,一直坚持养到现在。

陈秀鸾早期的养鸡之路充满艰辛,她的坚持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陈秀鸾的老伴说:我支持我们家养鸡,再苦再累我也支持她。

从2009年开始,陈秀鸾的养鸡场开始有了起色。随着养鸡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手需求也相应增加,于是,陈秀鸾把平时在家里闲着的妇女组织到她的养鸡场上班。对于想养瑶鸡前来请教的村民,陈秀鸾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教给他们,还把多年积累下来的饲养配方、防疫技术等无偿提供给村民。在陈秀鸾的带动下,如今,关上村瑶鸡养殖户已发展到106户,户均养殖3000羽以上,到2007年,全村养殖瑶鸡55.6万羽。农民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作为关上村妇女主任的陈秀鸾获得了不少荣誉,如国家星火科技二传手、自治区农村技术二传手、南丹县优秀共产党员等。

扩大槟榔种植规模,探索养殖山泉鹅


罗学忠在槟榔园里喂养山泉鹅。

罗蓬的精准脱贫衍生的正向叠加效应正在发酵,不仅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踏上致富路,原本不是贫困户的村民也卯足了干劲,大力发展生产,走上致富路。罗蓬村委会草蓬小组村民罗学忠就是村民中的典型代表。“想要致富,关键是自己要站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这个信念,罗学忠比从前更为努力,与人合伙尝试养殖1000多只山泉鹅。在不断探索中,罗学忠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不是贫困户的我更不能拖后腿”

四周青山环翠,屋后山鸡鸣叫,槟榔环绕。这就是罗学忠的家。

“为了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家里没有多少存款。”罗学忠说,从前,家里主要靠种植几亩水田和槟榔,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劳动力,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当时的罗学忠认为,只要一家人不挨饿,孩子能读书,就心满意足了。但自从精准扶贫走进罗蓬后,罗学忠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刚开始,看到贫困户得到鸡苗、猪苗等物资时,他心里有点嫉妒、羡慕。但他也理解:“大多村民并不富裕,罗蓬的14户困难户和7户巩固提升户家庭情况确实异常艰难,特别需要靠政府帮一把。”他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只要有一个人脱贫,大家都应该感到高兴。想通的他继而转变观念:跟贫困户不比“输血”比“造血”。“现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不是贫困户的我就更不能掉队,拖罗蓬的后腿了”。

很快,罗学忠扩大槟榔树的种植规模。他说,目前槟榔收购价每斤5元左右,因为种植槟榔技术好,家里挂果的槟榔有几千斤。

成功养殖山泉鹅踏上致富路

光扩大槟榔的养殖规模还不够。看到贫困户纷纷脱贫踏上致富路,他致富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在贫困户的脱贫经验中,罗学忠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致富路。“门前屋后有池塘,有槟榔林,养鸡的人太多,不如养鹅试试看?”于是,他大胆尝试养鹅。能吃苦耐劳,又肯钻研,罗学忠很快成为养鹅领域的行家里手。

养殖的鹅,最怕滞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只有保证鹅的品质,才能找到销路。如何保证鹅的品质?罗学忠渐渐摸索出一条养殖鹅的“秘方”:引流山上的山泉水到池塘,鹅苗吃的饲料都是玉米还有罗蓬特有的青草。另外,坚持散养,且必须养足5个月才出栏。就这样,罗学忠的鹅渐渐有了口碑,刚开始养的100多只鹅很快被购买完毕。

栽得梧桐树,迎来金凤凰。首批山泉鹅养殖成功后,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吉立斌主动与罗学忠合作,2016年上半年,两人合伙在罗学忠的家养了1000多只鹅。吉立斌提供鹅苗,罗学忠负责提供场地。

致富路上要多思多想。在养殖山泉鹅过程中,罗学忠发现,强壮的鹅常欺负瘦弱的鹅。为此,罗学忠特地将鹅群分开养殖。有的放在池塘里游弋、有的在槟榔林里觅食,还有一部分鹅在池塘边上的地里轮流散养。养殖好的每只鹅平均重量约9斤,每斤市场售价约20元。如今,中廖、红花等多个村的村民都主动上门认购,许多的农家乐都定向下订单。

成功养鹅大大改善了罗学忠的家庭情况。采访中,他指着槟榔树下一栋老旧的红砖房说,一家人在这老旧的红砖房里蜗居了几十年。几年前,自己在距离红砖房不远处盖了一栋房子,但因没有钱,房子迟迟没有盖好。这两年,种槟榔、养鹅赚了钱,他不仅将停工搁浅的房子盖好了,还盖了三层楼的小洋房。等子女回家,一家人就可以在新房里过个团圆年。

元旦期间,吉阳区委书记陈跃专程到罗学忠家考察,鼓励他继续发展养鹅产业,发挥“领头雁”的带头作用,将山泉鹅打造成为罗蓬的品牌,打造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助推罗蓬美丽乡村建设。

罗学忠说,政府的帮扶只是给贫困户铺路。想要致富,还是得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是永久致富的源泉。他憧憬着搭上美丽乡村快车,让整村共同踏上致富路……

大化竹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原标题:大化竹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人民网大化5月6日电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大化街定任屯的竹鼠养殖场,只见一只只毛绒绒、肥溜溜的竹鼠,或蜷缩一团犹如皮球窝在母鼠的肚皮下,或抱着一节竹子啃得正欢,或呈后脚站立、前脚挥舞站姿,模样憨态可掬。

近两年来,大化县引进竹鼠进行规模养殖,随着养殖效益的日益凸显,竹鼠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最近,继大化县首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共和乡弄乐村乐湾屯成立之后,大化镇引资在大化街定任屯建立了一个已形成规模400多只的竹鼠养殖场,将依托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扩大竹鼠养殖规模,并准备组织成立大化县第二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竹鼠养殖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化县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子,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将竹鼠作为大化的特色养殖产业,列入新一轮开发扶贫产业之一,全面推动竹鼠养殖业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目前,该县的竹鼠养殖已在原先的共和乡扩展到贡川、大化、六也、百马、都阳等乡镇,且养殖大户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据悉,竹鼠又称竹馏、芒狸、竹狸、竹根鼠等,主要以竹子为食物,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上品,也是制药的精料,制裘的好原料。目前,竹鼠市场前景及价格看好,竹鼠养殖成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特色养殖产业之一。

70万只鸡住进“环保智能窝”


总投资1.1亿元,即墨引进欧洲环保肉鸡养殖项目,日前落户位于即墨的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内。据介绍,这一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引进欧洲环保节能养殖技术的肉鸡养殖场,年出栏肉鸡500万只,不仅实现了污水处理,而且整个养殖场将全部达到自动化管理。

即墨对畜牧业的定位是发展现代化养殖。以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为龙头的畜牧养殖,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创新,重新规划建设整体布局,先后清理淘汰两个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没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落后企业,与1个企业变更协议,收回项目用地218亩。

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园区内原有的一处肉鸡养殖场环境条件差、技术设施落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肉鸡生产的需要,畜牧示范园积极引进欧洲环保肉鸡养殖技术,将原有的肉鸡养殖场拆除,腾笼换鸟在原址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总投资1.1亿元,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拥有12栋鸡舍,每批饲养肉鸡规模70万只,年出栏500万只的现代化的肉鸡养殖场。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肉鸡养殖场的规划要求,这一项目引进世界顶尖的荷兰热能源新技术,利用地源热泵为整个场区提供热源,鸡舍污气通过空气清洗系统排放到室外,场区内设有污水处理站,将污水充分处理后排出,实现肉鸡养殖环保、节能、安全、高效和完全自动化生产,将肉鸡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压力降到最低。

“牛司令”李强:要扩大养牛规模


李强的养牛场。

里凤村的养牛场地处里凤村中心地带,四面环山,生态环境良好,场内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场内所养殖的上百头牛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品种优质肉牛种牛。说起这个养牛场,李强显得很高兴:“从2013年开始,我就选择了养牛合作社这个模式来带动农民养牛致富。现在我的养牛户有19户,存栏176头。”

李强所说的“合作社”名叫“里凤强大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建起办公楼并配备了培训场地等相关设施。2015年新年伊始,李强决心进一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发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养牛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当地养牛产业,让更多的乡亲实现养牛发家致富。目前,正在里凤村加紧建设一个可养殖约350头牛的新养牛场。李强说:“2015年计划要有2000多户加入我们合作社,出栏达到1200多头。争取在2015年10月,我们的牛肉门市部上市,让群众吃上生态、环保、安全的牛肉。”

据了解,里凤强大养牛专业合作社与养牛户的合作方式是,合作社提供种牛和养殖技术,农户各家各户分散养殖,养成后合作社按市场价收购成年肉牛,再统一宰杀销售牛肉。按目前市场行情,农户养一头“西门塔尔”肉牛,每年可获利1000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李强告诉记者:“西门塔尔牛是世界上出肉率比较高的一个牛种,牛出栏体重可达1200公斤,出肉率65%左右,经济效益高。”

李强表示,2015年,他除了加快扩大里凤村养牛规模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筹办一次养牛文化节,向群众传播牛文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李强的努力下,由李强投资在里凤村建设的“里凤山庄”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多个景点,里凤村因此成为当地乃至北流市生态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3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鹅的饲养方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