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越冬管理的四个关键技术措施



每到冬季,大多罗非养殖户朋友都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咱的罗非过不过冬、怎么过冬?特别是今年,气象专家一会儿说今年寒冬,一会儿又说今年暖冬……更弄得我们不知所措。

我们想说:不管是暖冬还是寒冬,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下措施,就有助于罗非安全越冬。

讲措施之前,我们先了解罗非对水温的要求:以奥尼为例,其生存水温为12-39℃,最低临界温度为7℃(普通罗非鱼为10℃),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普通罗非鱼在14℃闭口)。在12~16℃时不会马上死亡,但长时间低温会使鱼体冻伤,感染水霉病和寄生虫病而诱发罗非鱼死亡。水温降至10℃以下,会出现冻死状况。

根据其对水温的要求,它活动范围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中午水温升高则集群在表层觅食,傍晚水温逐渐降低又从表层游向中表层觅食,到10月、11月以后水温下降则移到底层栖息。基本上我们养殖的罗非品种在水温15-37℃均正常摄食。

近年来看罗非鱼在冬季出现死亡的原因有:

1、冻伤或机械损伤后长水霉死亡;
2、底质太差,反底引发中毒死亡;
3、水质恶化及天气原因缺氧而死;
4、水温低,直接冻死。

广东的水温特别是底层水大多在13℃以上,出现直接冻死的非常少,大多由前3个原因引起。而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可通过“三改善一减少”来做到罗非安全越冬:一改善底质;二改善水质;三改善鱼抵抗力;一个减少存塘量。

一、做好底改:创造一个鱼生活的良好环境

进入越冬期,罗非多在底层栖息,如果底质不好,鱼不得不上浮,而上层水温低,会导致冻伤,进而发病,危害多多,所以底改是越冬季重中之重。

如何底改?

最有效的用法:一月1次及每次冷空气来临前做1次改底

护水宝(白天)+爽水宝+溴宝(溴宝与爽水宝一起可以当天晚上下)。

底质差是很多深水塘(水深超5米)罗非过不了冬的主要原因。

二、改善水质

1、水温20℃左右尽量把水加满(最好2.5米以上)。

2、适当提高水硬度、PH值(提高至7.5-8.2),增强抵抗力:

方法:施用生石灰调解(每亩20-25斤),此时注意测水:氨氮低于0.3,则可用生石灰调解(每亩20-25斤);如果氨氮高于0.5,则先降解氨氮(护水宝+加酶利生宝+肥水宝),氨氮降解后再使用生石灰。

3、适时培水:水色变差——发黑、褐色,鱼浮头现象增多,说明水体藻类老化死亡;用加酶利生宝培藻(晴天)+开增氧机24小时;同时测水体,氨氮如果在0.3以下,可用生石灰加磷肥培水。(注意同时备氧宝应急)

4、勤测水:氨氮、亚硝酸盐均偏高时,先用护水宝解毒,再用爽水宝降解,连开3天3夜增氧机。

5、适度杀虫:水温降至20℃左右,预防性杀虫。注意:最好不用硫酸铜等重金属以免引发藻类死亡,可选择阿维菌素。

三、加强鱼抵抗力

强化体质:针对冬季水温低,鱼摄食减少,体质下降,掉膘,易闭口导致的消化器官萎缩,需对鱼体质进行强化。

1、根据澳华套餐模式投料(鱼苗宝—鱼健宝—罗非安康):饲料是最好的保健品,增强饲料营养,强化鱼体体质。

2、内服护肝宝+正肠宝+多维或黄芪多糖拌料:每月2次,增强鱼体体质。

3、当鱼一旦出现冻伤、碰伤时:天气一转晴,及时使用水霉净(水杨酸类)2次杀霉菌(根据说明使用),不能等到水霉出现再处理。

四、减少:及时出鱼,降低鱼塘承载量

1、到上市规格及时出鱼:成本最低。

2、降低存塘量:罗非冬季承载量控制在800斤/亩以下,有效降低越冬风险。

我们有无数个案例分析——凡是低温来临前改好了底、调好了水,加上投喂澳华料的,罗非越冬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附:澳华安康345罗非精养模式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xx120721162768.png>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安全渡夏的五个关键技术措施



夏季是河蟹养殖关键时期,也是病害发生高峰期,由于气温偏高,水质变坏快,池水难以管理,很容易造成河蟹发病死亡,因此,确保河蟹安全渡夏极为重要,现将河蟹养殖安全渡夏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1、防止水质变肥
夏季由于长期投喂饲料,极易造成残饵腐烂引起水质变化,导致水质变肥,特别是高温季节,蓝绿藻繁殖较快,使水色发生变化,水中藻类多,有机物含量过高,不利于河蟹的生长,要防止水质变肥,就要经常加大换水量,降低池水肥度,保持水质清新。
2、防止池水温度过高
夏季高温季节,池水温度过高,会造成河蟹生长、活动部正常,这时应采取加大换水量,保持池水一定深度,可有效降低池水温度,同时可移植水花生放置于池塘四周沟内,防晒遮阴,降低池水温度,有利于河蟹生长。
3、防止蟹池缺氧
由于夏季气温高,大量藻类繁殖过快,很容易造成河蟹缺氧死亡,这时应经常测量池水溶解氧,发现溶氧量偏低,及时采取增氧措施解决或开动增氧设备,保持蟹池内有充足的溶氧。
4、防止池水过浅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池塘水位不断下降,池水过浅,易造成河蟹死亡,要及时补充新水,增加池水深度,最好保持1.2米以上的稳定水位,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
二、加强水草管理
对池中水草加强管理,适时割草,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保证适当的覆盖率,水流畅通。发现水草腐烂或漂浮,应及时捞除,水草有污泥的,采取换水去污,保持水质清新,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
三、科学投喂
要注意饵料投喂,7—9月是高温季节,是河蟹摄食生长的高峰,此时饲料容易变质,投喂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结合天气、水质、河蟹摄食情况进行调整,科学投喂。
四、控制蓝绿藻的生长繁殖
高温季节,浮游植物、蓝绿藻类繁殖过快,达到高峰期就大量死亡,沉入池底会腐烂污染水质,造成池塘缺氧,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药物杀灭或下风头进行人工捞除,加大换水量,控制它们的过快生长。
五、加大病害防治措施
夏季水温较高,河蟹免疫力下降,抗病力较弱,极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的感染,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一般15―20天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每亩1米水深10公斤,杀菌消毒,在梅雨季节前和9月份用纤虫净杀纤毛虫1次,发生黑鳃、烂鳃、肝坏死等病用碘制剂泼洒治疗。

四个关键时期罗非鱼的饲养技巧



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四个关键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以确保增产增收增效益。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20年的罗非鱼养殖及其技术推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抓住了这四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亲鱼培育时期

罗非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在18℃~38℃,最适生长水温是28℃~32℃;耐低溶解氧,在溶解氧含量低于0.7mg/L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体溶解氧含量在1.6mg/L时仍能生活繁殖;可在17%。盐度以下的海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在pH4.5~10的水体中生长。

在罗非鱼亲鱼培育时期,首先,要注意水温的调控,保持亲鱼培育池水温在18℃~32℃之间。换水时,要将水温调控好,且换水前后的温差不得超过±2℃。其次,要加强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为杂食性鱼类,而且很贪食,食量大。在精养条件下,宜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助投喂青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为:鱼粉30%,豆饼20%,面粉15%,玉米粉15%,麸皮15%,酵母2.5%,矿物质2%,维生素0.5%。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35%以上。日投喂量为鱼体总体重的5%~8%,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时间持续约0.5小时~1.0小时,并以大多数鱼体摄食饱满而游走为度。每次的投喂量还要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等合理加以调整。青饲料可投喂绿萍、苦菜、苜蓿草等,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C等的缺乏。在投喂方法上要讲究“四定”原则,罗非鱼在水温28℃~32℃时生长最快,应加大投喂量,在阴雨、闷热、雷阵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青饲料可每天晚上投喂1次,用1%的漂白粉消毒后再投入水体中,投喂量以第二天无残饵为准。最后,在繁殖前应注意亲鱼的选择,雌鱼体重以150g/尾左右为宜,雄鱼体重以250g/尾左右为好,雌雄比例以3~5∶1为宜,也可采用1∶1,但雄鱼不能多于雌鱼,以免发生争雌、斗殴现象,影响繁殖效果。

二、鱼苗培育时期

罗非鱼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主要表现在鱼苗培育期间,大规格鱼苗吞食小规格鱼苗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鱼苗培育时期饲养管理必须认真。

在繁殖池中见苗后的第5天~第7天,可进行幼苗的第一次起捕,第一次出苗的规格整齐且数量多。以后则每隔15天~20天左右再捕苗1次。

苗种池放养密度10万尾/亩左右,同池鱼苗要求规格整齐,以防大苗吃小苗。进苗前,鱼苗培育池要施足基肥;放苗后,要坚持每天泼洒豆浆。在水温25℃左右、经15天~20天培育,幼苗可生长至体重1g/尾左右,这时可转入成鱼池进行饲养,也可在原池继续培育至大规格鱼种再转入成鱼池。

三、成鱼养殖时期

罗非鱼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乃至海水养殖。

1.池塘养殖池塘条件要适宜,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东西走向,长方形,面积3亩~5亩,水深在1.5m~2.0m,池塘底泥厚20cm~30cm。每口池塘配备1台功率为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同时,还要注意池塘水温的调控,应将其调控在罗非鱼适温范围内,为鱼体快速、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清塘施肥要及时。在鱼种放养前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7天后加水至水深1.0m左右,然后施入腐熟的人畜粪肥300kg/亩~400kg/亩肥水,池塘中还可以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池塘精养一般放养罗非鱼鱼种1500尾/亩~3000尾/亩,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亩~70尾/亩以控制水质。
饲料投喂要科学,鱼种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投喂前要进行驯化,按照“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投喂量,每天驯化1.0小时~1.5小时,连续驯化10天后便可进行正常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配合饲料。饲养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2%~35%,每天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至200g/尾左右时,投喂量可调整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个体规格达到300g/尾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喂量保持在鱼体总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以是自己配制的混合料,但最好是加工制成的颗粒饲料。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每亩池塘需搭置2~3个饲料台以便定点投喂。
日常管理要强化。一是日夜巡塘,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各3次,每周测量1次pH、测量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后做好养殖日记;二是要调节水质,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水体透明度为25cm~30cm,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施入人畜粪肥150kg/亩~200kg/亩,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且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三是要防治鱼病,首先坚持按规程操作进行健康养殖,防范于未然,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0.1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隔10天~15天施用生石灰15kg/亩~20kg/亩兑水全池泼洒以定期消毒,每月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1~2次,并用微生物制剂改改良水质,当池水溶解氧低、鱼体有轻度浮头时开机增氧。

2.稻田养殖稻田养殖罗非鱼,鱼稻共生,能使鱼、稻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在鱼种放养前2周,用75kg/亩~100kg/亩生石灰兑水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将凼、沟及田底耙动一下,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经过发酵的畜禽粪肥肥水,用量200kg/亩,以培育池水中的天然基础饵料生物。
苗种一般选择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而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凼、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沟、凼放鱼入田。
放养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一般放养规格为体长5cm~6cm的罗非鱼鱼种200尾/亩~300尾/亩,如果有条件投喂施肥可增加放养密度到300尾/亩~400尾/亩,搭配放养草鱼、鲤鱼等150尾/亩~200尾/亩,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灵活掌握。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鱼体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放养鱼种时运输中的水温与田中水温温差不宜超过3℃,并应将运输水温调节到与田中水温基本一致时方可放鱼。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
稻田养殖罗非鱼一般不投喂,鱼体靠摄食天然基础饵料生物生长。但稻田中天然基础饵料生物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饲料以加速鱼体生长,提高产量。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2小时内鱼体摄食完成为宜,投喂地点应选在鱼窝中。养鱼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氨水只作为基肥,若要施尿素、硫酸铵等作追肥,则应少量多次施用,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和鱼窝中施肥,且施肥要根据稻田水质肥瘦来决定,如稻田水色呈碧绿色或黄褐色,表示水体中天然基础饵料生物丰富,可以不施肥;若水很清,则表示水瘦,水体中天然基础饵料生物少,应及时施肥。

3.网箱养殖罗非鱼在网箱中可以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g~50g,平均以30g/尾为好。放养量应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时放养密度为3kg/立方米~20kg/立方米。实践证明,罗非鱼具有在密养条件下的生长优势,是网箱养殖的好对象。
在以其他鱼类为主养对象时,可以搭配放养一定比例的罗非鱼,对清除网箱附着物有好处。此外,网箱养殖罗非鱼不能繁殖,其个体生长得大,生长得快,从而可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4.流水养殖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时一般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池水为自然流水状态,维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放养密度依饲料丰欠和水质优劣情况而定。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日投喂量一般为池中鱼体总重的2.5%~3.0%。投喂可采用自动投饵机,也可以人工投喂,每日投喂5次~6次。

四、越冬保种时期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

首先,要采取合适的越冬方法。常见越冬方式有:利用地热水越冬、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利用太阳能越冬和加温式越冬。各地应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越冬方法进行越冬保种。其次,要加强越冬期管理。罗非鱼越冬技术的要求关键在于把握鱼体进池的时间、鱼池的消毒、鱼种或亲鱼的处理、放养密度、饲养管理和水温调节等。亲鱼放养密度一般为15尾/立方米~25尾/立方米,体长10cm以下鱼种放养密度为200尾/立方米;条件较好的鱼池,可放养亲鱼30尾~40尾,鱼种400尾~500尾。放养时,应分规格入池,受伤的和带泥的鱼体不能入池。还要注意防治鱼病,越冬季节由于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再加上鱼体处于不太活动与少摄食的状况,所以容易发病。要坚持健康养殖,同时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坚持苗种消毒和定期消毒,并保证池水溶解氧含量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最后,要严防水温骤变,尽量不使鱼体受伤,保持水质清新,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节的四个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季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般以平台的地方为准,控制在0.8米左右,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l.5米左右。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蟹池水质变老、变肥,对河蟹生长不利,因此需定期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初夏每l0~l5天加水l次,每次加水20%o6~9月份每周加水l次,每次加水30%~40%。加水时应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新鲜水,以改善蟹池水质,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建议同时使用:益菌-80+氨基金解霸(碧水源)7~10天∕一次,平衡水体藻相,菌相,降解水体毒素,改善水环境。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关于清水养蟹:现在依然有养殖户认为清水养大蟹。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许多经验表明,一清见底的蟹塘或水草封塘的蟹塘,蟹产量并不高。并且,在高温期易生病,治疗难度大,易导致亏损。经仪器检测,清水塘溶氧含量很低,pH不稳定,硫化氢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较高,这些因素是清水塘虾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淡黄褐色、淡褐色、淡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40~60cm,使清水成为肥、活、嫩、爽的优质水,这样更有利于河蟹的摄食和生长。建议:建议:氨基金解霸+碧水硅藻旺+益菌80,培藻色,平菌相,促生长。
三、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如饵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的升高等。建议使用:底氧99+晴雨底立安。
四、护理水草:
一是受高温影响,水草生长受抑制,以伊乐藻为主要布局的塘口,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伊乐藻进入休眠阶段,代谢缓慢,对养盐的吸收减少,加速了塘内水质恶化。二是水草损耗加速,河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塘内每天都有被河蟹夹断的水草漂起,要及时捞除,以免沉底腐烂污染败坏水质。同时建议:先使用速效底毒康活化水草根部淤泥,隔天使用护草生态宝+益菌80,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促进代谢,清爽水草叶面。

梅雨季节河蟹养殖的四个关键技术要点



梅雨季节天气变化大,晴雨天气交替,水温变化快,池底腐败物多,弧菌和病毒大量繁殖,水体自净功能差,自我平衡作用失调,因此会出现缺氧、应激、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现象,导致螃蟹上草,患病死亡。
一.天气变化的影响
1.梅雨季节晴雨天气交替出现,昼夜温差大,容易倒藻,水质恶化,水体常缺氧,给养殖对象带来很大威胁。建议平时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5公分左右,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和抗应激能力。注意进水与池水温差不能大于3℃,否则会产生应激,影响生长甚至引发病害。同时,夏季常高温低压,天气闷热,池水溶氧偏低,所以需要补充外源氧,用久氧宝+底康1号(或用久氧宝+底康3号)混合干洒,增氧持效长,溶于水,无副作用,效果明显。
2.梅雨季节,投饵量大,排泄物多,底质富营养化,致有害藻类迅速繁殖,其密度超过有益藻类,容易形成黑色水、酱油水、暗红水、蓝绿水等危险水色。调水需要标本兼治,先泼洒活力宝和速解宝解除水质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第二天外用养水宝解除有害藻毒素、稳定水质,然后用肥水2号+菌美1号(或精品浓缩芽孢)培藻养水。平时注重预防,经常留意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提前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3.梅雨季节晴雨不定,溶氧和有益菌不足,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经常超标,导致养殖对象慢性中毒,影响摄食和生长;所以平时应注重养护底质,一定要定期用底康1号+底康3号改底增氧。
二.底质腐败的影响
1.水草、青苔死亡后在水底腐烂变质,很容易恶化水质,消耗溶氧,导致溶氧不足,并产生大量毒害物质。平时应注重底质改良,定期用底康1号+底康3号混合干撒。同时养护底质还应注意解毒,尤其是青苔和有害藻类死亡后会释放大量毒素,所以需用养水宝或速解宝解毒。
2.粪便、残饵虽富含营养,但未经转化不易被藻类利用且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池塘里适量放养的花白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如果粪便、残饵太多,用底康1号+菌美1号(或精品浓缩芽孢)改底调水,分解有机质并转化成藻类可以吸收的营养源。平时投喂应根据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养殖品种生长情况酌情调整投喂量,建议投喂时在饲料中拌喂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增加外源酶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
三.有害细菌和病毒的影响
梅雨季节晴雨不定且底质加速腐败容易滋生细菌,弧菌、病毒大量繁殖,导致河蟹非常容易患病。因此,梅雨季节必须在注重养护底质的同时控制弧菌、病毒的数量,并且保证水源、饵料的安全,定期泼洒养水宝和菌美1号,并拌喂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提高养殖对象的免疫力、抵抗力。只要摄食正常,消化吸收良好,呼吸系统顺畅,水体稳定,那样发病几率会明显降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对于病毒性疾病更应注重预防。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溶氧是关键,平时注重适时适量追肥,保持藻相稳定,确保溶氧充足,不仅让养殖对象生长健康,还能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或消除底质腐败现象。
2.蟹塘应注重水草养护,现在老子山很多蟹塘和兴化及周边地区部分蟹塘都套养了龙虾,一般头年的龙虾在6月底销售,而当年的小龙虾一般在10月底前销售,所以水草的保护尤其重要,否则在后期没有水草,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建议用底康3号+肥爽3号养草护根,保证后期水草正常生长。

黄鳝养殖安全越冬的四个方法



为了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不少养殖户将黄鳝囤积至春节前后出售。下面介绍几种黄鳝越冬方法。

一、水中越冬法

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黄鳝就停止摄食,入穴冬眠。为了让黄鳝安全越冬,用土池养鳝越冬的,池体建成长方形,南北向,池埂北高南低,有条件的可将北面池埂建成1.5米以上的挡风墙。9月中旬养殖池的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后期换水而不改变水位,同时池内土层的厚度不低于50厘米,便于黄鳝筑洞越冬,确保池底水温在0℃以上。当气温0℃以下,水面结冰时,必须把冰块打碎并捞走浮冰,以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黄鳝缺氧死亡。而网箱养鳝越冬时在黄鳝停食后将箱底腐烂的水草清理干净,同时保证箱内有充足的浮草供黄鳝攀附。水中越冬法操作简单易行,但在冬季起捕比较麻烦,而且成活率较低,特别是网箱养鳝越冬死亡率较大。

二、泥中越冬法

水温低于12℃时逐步排干池水,使池底表层泥土保持湿润,黄鳝停食后不要随意搅拌池底泥土或改变表层形状。可在泥土表面覆盖1层厚10~20厘米的稻草或草帘,注意草层下预留空隙,池的四周应清沟沥水,这样可起到透气防寒的作用。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黄鳝成活率高,体重消耗较小;缺点是平时需专人看管,起捕较麻烦,不能及时出售,适合鳝苗越冬。

三、室内越冬法

水温降到10℃以下时将池塘中的黄鳝起捕洗净,存放入室内水泥池中养殖,水泥池面积以3~8平方米为宜,水深不超过50厘米,用水为干净的外塘水或井水,进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黄鳝和水的比例以1︰2为宜。前3天每天换水1次,以后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时都应清理干净水底的代谢物,同时保证室内温度在2~5℃。该方法暂养黄鳝较安全,成活率高,行情好时可随时出售;缺点是平时管理操作麻烦,黄鳝体重消耗较大,适合成鳝越冬。

四、大棚越冬法

水温低于15℃时将黄鳝转入塑料大棚内越冬。棚内池水水位控制在50~70厘米,并放置水花生,投放量占水面的1/3。水温12℃以上时需适量投喂,直至停食为止,并注意调节水质,防止大量代谢物耗氧。保持棚内气温2~8℃。晴天上午11时至下午3时注意揭膜通风。发现大量黄鳝将头伸出水面时,应注意增氧。该方法有利于延长黄鳝的生长时间,增加体重,提高成活率,而且便于起捕出售;缺点是成本太高,管理操作较繁琐。

三伏天网箱黄鳝饲养的四个关键技术



养殖户如何让网箱黄鳝顺利度过三伏关,是黄鳝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本阶段饲养技术要点如下。

1、控制水温
黄鳝养殖最佳适温24-28℃。三伏天池水温高达35℃以上,直接危害黄鳝生长。此时期应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其方法如下:
遮阳池上方须搭物遮阳,面积占池面的2/3即可。池旁栽种葡萄、丝瓜、扁豆等经济作物。池内放入瓦片、树墩作人工洞穴,便于鳝鱼栖息避署。
加水一般1-2天加水1次,并保持水面离池壁最上端25-30cm,避免黄鳝爬壁逃逸。加新水应缓缓冲坑,经过一段时间,细流注入,温差不大于2℃。

2、调节水质
养鳝池水保持“肥、活、嫩、爽”,是加速鳝鱼生长、安度三伏天的必要条件之一。优良水质标准是: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透明度为30cm左右,池水肥而不老。如水色发黄或发白,应加注新水或用生石灰加塘泥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3、科学饲喂
三伏天是黄鳝摄食旺期,应把好饲料质量关、数量关,保证鳝鱼快速生长。鳝饵以蚯蚓、蝇蛆、河蚌肉及动物内脏等新鲜饵料为主,同时辅喂适量的瓜果等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一般洗净后,以200mg/L的高锰酸钾浸泡3min,再用清水淋后投放在沉于水3cm左右的饵料台上。一般鲜饵占体重6%-8%,干饵为3%—4%,变质残饵要及时清理。

4、防逃
防逃雷雨天或水质恶化、有孔洞时最容易发生逃逸现象。因此,连续大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止漫池逃跑,排水口处应有可靠而坚实的拦鱼栅,经常检查排水口,以防鳝鱼从排水口逃逸。

罗非鱼养殖之冬季管理技术措施



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

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2米左右。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2、定期调节好水质

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天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天气情况不好时(闷热、雨天等)在夜晚要增开增氧机,一般从半夜开机到天明

3、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业设施,努力减少越冬水产养殖对象损失;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在持续阴雨天时要加厚迎风面的薄膜,并加长大棚的基柱。

4、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防止因鱼群密度较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5、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

寒冷的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水温5℃以上时,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鱼体重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6、尽量减少操作

除保障市场供应的特殊要求外,尽量减少生产作业。在严寒期间,暂停捕捞作业,尽量避免对鱼种池、亲鱼池进行拉网等操作,以免鱼体损伤。

7、加强病害防治

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水霉病)、和寄生虫(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锚头蚤)的感染和侵袭,要采取严格的防病措施,定期进行水体消毒。


红罗非鱼成鱼养殖日常管理的四个主要工作



1、日夜巡塘

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各3次,每星期测1次池水的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并做好养殖日记。

2、调节水质

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星期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人畜粪肥150~200千克。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相反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高温季节,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20%~30%。

3、防治鱼病

一是苗种消毒,苗种下池前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或0.1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二是定期消毒,每10~15天按亩15~20千克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三是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即开增氧机。

4、均衡上市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10~11月天气较冷时易死亡,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宜提早放养早繁苗或放养越冬苗,争取早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8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