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结膜炎的防治技术 猪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由于近几年以来,我国对于畜牧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增加,对于畜牧产业的基地建设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在我国农村中由于自古以来的固有观念,对于农村饲养猪的观念深深的确立在村民心中,同时养猪业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畜牧产业的支柱,是我国农牧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撑行业。但由于我国农村对于猪的养殖属于粗放型的管理饲养模式,这些都造成了的饲养环境差,散户饲养的猪容易染病的情况。同时由于在猪的饲养中,猪传染性结膜炎对猪的养殖具有巨大的危害,造成了我国农村散户饲养猪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散户猪养殖业的发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结膜炎的防治技术猪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1、病因

猪的结膜炎一般都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主要的病原菌包括结膜支原体、衣原体、嗜血杆菌、李氏杆菌、立克次氏体等。

2、流行情况

猪的结膜炎一般都发生在温度比较高,蚊虫比较多的夏季与早秋时期,在这两个季节中由于气温高,农村散户的猪舍内部的空气流通不畅,由于猪的排泄物清理不及时造成的高氨气浓度,这些都是造成猪结膜炎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猪结膜炎的传染方式主要是接触型的感染,该疾病的潜伏周期一般为7-10天左右,通常发病的概率为58%-92%,由于该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很容易形成地方性的暴发,但该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比较低,只有0.7%左右。m.yZ023.cOM

3、分类

由于猪的结膜炎一般发病的部位在眼部,因此病理学家根据该疾病的发病情况分为轻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

3.1轻型

该类型主要以病猪眼部流泪、眼结膜轻微红肿与轻度的炎症症状,眼部的血管呈现扩张的状态,眼珠部分呈现轻微的血红色,即通常俗称的红眼病状态。

3.2急性型

该类型的猪结膜炎一般表现为流泪,病猪怕光、眼部肿胀、眼角呈现略微浑浊的症状,发病后1-5天,病猪呈现浑浊,病状严重时出现失明。

3.3慢性型

这种类型的结膜炎是由轻型和急性型的结膜炎发展而来的。此时该疾病由于眼部的囊肿造成其他病原菌极易侵入,其结膜炎逐渐发展成溃烂的情况。

4、症状

猪的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由于多种病原菌的侵入造成的一种急性的、地方性较强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特点就是猪眼结膜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发炎症状,该疾病损害的部位不仅表现在病猪眼部红肿、怕光、易流眼泪等症状,较严重的病猪会表现为眼结膜严重红肿、充血,眼角部位分泌出大量的囊肿状物质(该物质一般为浑浊的白色物质,同时会伴有少量的淤血),眼部出现少量的白色斑点无法取出,严重的病猪会因为治疗不及时和染病时间过长造成失明;除了眼部外,病猪的采食量会减少,猪的身体衰弱、四肢无力,严重的病猪会拒绝采食,长期停止进食会造成的病猪因饥饿死亡。

5、诊断

猪的结膜炎通常根据发病季节、流行病学、传播迅速、临床症状等特点进行判定,同时辅以生物学检查帮助判定该病。

6、治疗

对病猪使用添加3.5%-4.5%的硼酸水溶液进行每天2-3次的冲洗。

可以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用水煎煮15g的龙胆草、15g的石决明、15g的川连、12g的生地、12g的夜明砂、20g的菊花、12g的木贼、12g的白蒺藜、12g的车前子、10g的蝉蜕、12g的青葙子、10g的栀子,加3L水煎煮到1L水,每天服用2次。

7预防方法

猪群的引种采用严格的检查措施,对引入的种猪进行3-4个月的隔离饲养观察,在确认无感染后再引入猪群中。

对猪舍执行严格的清扫、消毒等措施,保持猪舍内部的干燥、通风,对于喂食器具、猪群的活动场所定期消毒,对猪群的喂食饲料采取定期的晾晒,防止病原菌的滋生。

对于发现的疑似感染病猪,应当及时的隔离,并对猪群进行消毒,以尽量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猪结膜炎的病因
结膜炎以眼结膜红肿,羞明流泪,眵盛难睁为特征。外伤或异物落入眼中,或刺激性气体如猪舍内浓烈的氨气刺激,可引发结膜炎。外感风热和热毒内侵也可致病。如猪舍闷热,暑天运输,风热外邪侵袭,内热不得外泄,上攻于目。或因热毒内侵,积于心肺,流注肝经,上冲于目,而致眼睛翻肿,眵盛难睁,多发于夏秋季节。
症状
若外伤引起,多为单眼发病。风热或热毒引起则两眼同时发病或先后发作。表现病眼结膜红肿,怕光,流泪,眼睑频繁睁闭。日久则为化脓性炎症,眼结膜混浊,分泌物白色、黄色、黏稠,黏附于内眼角和睫毛上。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较容易确诊。
猪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方1取新鲜鱼胆,凉开水洗净,用烧红的针刺破,使胆汁流入干净眼药瓶中,每日4-5次滴患眼,每次2-4滴,治愈为止。治结膜炎红肿疼痛。
方2健康羊胆汁、蜂蜜各等量,文火熬成膏,开水冲调15毫升,候温1次内服,每日2次,治结膜炎红肿流泪。
方3鲜桑叶适量,冷开水洗净捣烂,用消过毒的温乳汁浸泡半小时,用此桑叶敷患眼,每次20分钟,每日3-5次。
方4鲜柏树叶15份,捣烂后加白蜂蜜5份,冰片末1份,再研和均匀,每次取适量摊干净纱布上敷患眼,每日3次。治结膜炎肿疼日久。
方5菊花200克,煎汁两次混合约2.5升,过滤后一半内服,一半熏洗患眼,每日2次。
方6鲜丁香花叶60克,水1升煎成0.6升,过滤后洗眼,每日2-3次。
方7慈姑(慈果子、水慈姑)粉20份、冰片1份、黄柏10份,共研细末点患眼,每日2-3次。
方8紫花地丁洗净捣烂拧汁点眼,每次2-3滴,每日3次,药渣加适量鸡蛋清敷于患眼皮上。
方9从老黄瓜一端开口去瓤,填满芒硝,端孔盖好,悬阴凉通风处,硝透瓜外结成霜,刮取备用。每次用少许点患眼,每日2-3次。治慢性结膜炎急性复发。
方10取鳖胆汁加等量蒸馏水稀释,每日早晚各1次滴患眼。治结膜炎肿痛,勿与他药合用。
方11鲜蒲公英400克,水煎后一半内服,一半趁热熏洗患眼,每日1次。
方12活水蛭5条,置清水中2-3日,待洗净泥土、吐尽污垢后,放入10毫升蜂蜜中,约1小时水蛭即死亡,呈现混浊液体,5小时后捞弃水蛭,投入冰片2克,密封备用。临用时用滴管吸取药液,每次2滴,每日1-2次,治结膜炎、角膜炎等。
方13活田螺2-3只,冰片2-5克,田螺起盖,放入冰片,待田螺内流出水,即为“冰螺汁”。取“冰螺汁”抹患眼,每日2-3次。
方14野菊花、薄荷叶各15克,熬水洗眼。
方15蝉蜕10克、草决明13克、石决明10克、芒硝60克、龙胆草10克、菊花60克、炒蒺藜6克、谷精草6克,煎汤内服,孕猪禁用,本剂量适用于30-50千克的猪。

方16野菊花35克、鲜桑叶35克、车前草35克、生石膏16克,共煎汁内服。煎汁也可用于洗眼。
方17蒲公英70克,煎汁内服,每日1剂,也可用于洗眼,每日2次。
方18菊花35克、童子尿250克,将上药共煮沸,取汁洗眼,每天2-3次。方19青葙子20克、龙胆草20克、黄连20克、石决明13克、草决明13克、蝉蜕13克、大黄16克、菊花22克、桑叶20克,共煎水内服。
方20鲜酸模草125克、人乳适量。将酸模草捣烂,用纱布滤汁,取汁与人乳同量混合,调搽病眼,每天2-3次,连搽3天。

相关阅读

牛眼结膜炎的插枝疗法


插枝疗法是选取长5~7寸(17~24厘米)、直径3~5毫米的桃树或柳树枝条,插入牛的顺气穴(鼻腭管开口处),通过按摩和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笔者在临床上利用此法治愈3例牛眼结膜炎,现介绍如下:

病例1:

1头3岁左右的耕牛发病,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发烧,眼结膜充血、肿胀,诊断为眼结膜炎。吩咐畜主折取两根直径5毫米左右的桃树枝条,剥除树皮后截取约5寸长的两段,分别插入病牛左、右顺气穴,结合使用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牛痊愈。

病例2:

1头母水牛发病,畜主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笔者前往诊治。病牛精神委靡,食欲废绝,长时间卧地不起,右眼肿大并完全被脓性分泌物覆盖。笔者取来柳树枝条,剥除外皮后截取长约7寸的一段,插入病牛左侧顺气穴,继续注射抗生素消炎,病牛症状逐渐减轻,7天后痊愈。

病例3:

1头水母牛发病后出现双眼充血、微肿、有炎性分泌物,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笔者折取两根桃树枝条,剥除外皮整理成合适的尺寸,分别插入病牛左、右顺气穴,未结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病牛逐渐痊愈。

笔者认为插枝疗法是一种简便、实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找准顺气穴的位置,迅速插入枝条;

二是使用的枝条不能过粗,一般以直径5毫米左右为宜,并且枝条两端粗细差异越小越好;

三是枝条长度要根据牛体大小确定,一般在5~7寸,如果实在无法掌握,可参照牛嘴角到眼角的长度截取;四是枝条应现取现用,插入牛体后不用采取处理措施,病愈后会自行脱出;五是轻症者可单独使用,重症者需结合使用西医治疗,以加快疾病痊愈。

插枝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眼结膜炎,而且对普通感冒和一些消化道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生产中可以试用。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织金县八步镇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52106)

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症状 、诊断与治疗措施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叫红眼病,是主要危害牛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浑浊或乳白色。该病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本试验是利用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一奶牛场暴发该病的患牛分组治疗,分别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牛摩拉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体呈短而粗的球杆状,大小在2μm×1μm,没有鞭毛,无法自行运动,具有荚膜,不能够形成芽孢。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一般的消毒药物及物理、化学因素都比较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等比较敏感,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林可霉素、泰乐菌素以及红霉素等。另外,病菌的耐热性较差,在59℃温度下作用5min就会被灭活。

发病特点。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牛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主要是犊牛群以及小于2岁的青年牛容易发病,成年牛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病牛和带菌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牛之间主要是经由顶架、摩擦等直接接触或者与带菌牛在一个饲水槽饮水而发生感染。

2、临床症状

病牛在临床上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症状,通常是由于个体的免疫状态不同以及当时协同因素的水平高低。不仅是不同牛群间会出现这种现象,即使同一个牛群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这种现象。病牛既可单侧眼出现发病,也可双眼都发病。病牛表现出症状后,双眼很快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一般先是眼球发生炎症,接着是发生角膜炎,但只有在发生角膜炎时,才可看到到结膜出现病变发病。眼睑出现痉挛、羞明,并产生大量的眼分泌物,说明眼球前端具有疼痛,初期流出稀薄的清亮分泌物,接着快速变成脓液在睫毛以及眼睛周围的被毛上黏附。眼睑发生肿胀,球结膜出现水肿。角膜在48h以内发生病变,即在混浊的角膜中央形成一个宽度为3mm且略比角膜高的突起。使用荧光素点眼,发现上皮细胞失活,如果存在化脓坏死性病变就会呈黄蓝色。周围角膜发生水肿并呈雾状,部分眼睛还伴有轻度的前色素层炎。发病经过6天,病灶边缘的角膜呈现血管化,新生血管迅速长到在前基质内的病变中央。此时眼球出现明显疼痛,如果双眼都发生感染,就比较容易损伤视力或者出现失明。

另外,疾病轻重程度会决定病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以及泌乳量下降的程度。犊牛病变中央的前基质和上皮细胞丧失,溃疡能够快速变大,甚至波及深基质组织。症状较轻时,可经过2~3周恢复。如果形成大面积溃疡,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愈合,可能引起圆锥角膜和深基质瘢痕。部分病牛后弹力膜突出,还能够并发形成深部溃疡或者后弹力膜发生破裂,导致全眼球炎。可能引起青光眼或者失明,最终眼球发生萎缩。有时会发生死亡,主要是由于视神经发生上行性感染导致脑膜炎而造成。

3、实验室诊断

采集处于发病初期病牛的眼结膜囊内分泌物,直接制成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的球杆菌,具有荚膜,无法形成芽孢,没有鞭毛,不能够运动。另外,也可进行血清学试验来确诊,主要包括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血凝试验等。

4、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病牛症状较轻时,可对发生病变的眼睛使用生理盐水或者3%硼酸水溶液进行多次冲洗,拭干后再向眼内滴人自配的药液,即由50mL生理盐水、5mg地塞米松钠、80万IU青霉素组成,注意现用现配,每天3次。如果病牛的角膜明显变得混浊以及角膜翳,每日不仅要采取以上方法治疗,还要配合采取自家血疗法,即在病牛颈静脉处使用一次性消毒注射器采集7mL血液,接着添加3mL地塞米松钠,混合均匀后快速滴加在患眼的眼皮内,上下各3~5mL,间隔2天再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就能够恢复。采用该方法治疗时,必须要采取保定防护,防止注射药液时导致病牛的眼球、眼睑发生人为损伤。

其他疗法。矿盐(纯生氯化钠)疗法,取10g矿盐,加热至100℃高温,处理1~2min,待冷却后研成细微粉,放在直径为0.2~0.4cm、长度为10~15cm的玻管,管的一侧对准发生病变的眼睛,人在另一侧吹气,已将矿盐粉送入到眼内,每只眼用量在0.5—1.5g左右,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治疗效果较好。中药方疗法,取青盐、锉草、硼砂、黄连、石决明各30g,10g冰片,全部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后直接点人眼内,点眼方法同矿盐疗法一样。也可向患眼内滴人田螺汁进行治疗,即取适量的田螺,将壳除去,田螺肉放在3~4层纱布内包好,用手挤压以渗出汁液,直接在患眼滴加,每天2~3次,连续使用4~5天就能够康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物土霉素粉,石家庄华曙制药厂;氯霉素注射液,豫新国际(确山)龙源药业公司生产;青霉素钠,160万单位/支,哈药集团生产;地塞米松磷酸钠,每支1ml(2mg),天津药业新郑制药厂生产;红霉素软膏,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硼酸,成都清白江硼化工技术开发公司,稀释制备成3%的应用液;生理盐水,湖南科伦药业生产。
1.2试验奶牛成都大业胚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患病程度不同的奶牛112头。
1.3试验牛分组将患牛分为5组,前4组每组22头,第5组24头;将每组患病牛按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1级:一眼或双眼结膜和瞬膜发红,流泪、羞明,角膜周围血管充血;2级:兼有1级症状外,一眼或双眼结膜和瞬膜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3级:兼有2级症状外,眼睑肿胀,疼痛,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4级:兼有3级症状外,眼结膜、瞬膜、眼睑肿胀明显,颜色深红,脓性分泌物多且黏稠,角膜凸起或在角膜上发生白色或灰色小点、角膜增厚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翳。每组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比较(表1)。表1每组牛的患病程度及头数(略)
1.4每组用药及方法第1组:土霉素粉治疗,用手术刀柄挑取土霉素粉约1g直接涂于患眼结膜、角膜,1次/d,每4d一个疗程。第2组:氯霉素注射液治疗,用10g/l的氯霉素注射液滴眼,每只患眼2ml~3ml,每日1次,每4d一个疗程。第3组:青霉素治疗,将160万单位青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每只患眼2ml~3ml,每天1次,每4d一个疗程。第4组:先使用3%硼酸洗眼,再用红霉素软膏涂于患眼处,适量,每天1次,每4d一个疗程。第5组:先将160万单位青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在加入1ml地塞米松;每只患眼2ml~3ml,每天1次,每4d一个疗程。
1.5治疗效果判定方法每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查患眼的治疗情况,痊愈者停止用药;眼睛红肿减轻未痊愈者,患眼仍有脓性分泌物者,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直至痊愈。将各组患牛每个疗程治愈情况列表分析。
2、结果

对各组患牛治疗后,检查治疗情况,并统计结果。各组患牛每个疗程痊愈统计表(略)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该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青霉素配合地塞米松。一个疗程治愈率达到91.7%。其次是3%硼酸配合红霉素软膏,效果较理想。利用土霉素、氯霉素,效果较差,对于患病严重者,治疗的疗程较长。
3、讨论

地塞米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试验证明它与青霉素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对角膜结膜炎治疗效果很理想。不足之处是对于泌乳奶牛的泌乳有轻微影响,因此,控制地塞米松的用量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对于非泌乳奶牛,如使用大量的地塞米松时,每次用量要按要求递减。利用地塞米松配合青霉素治疗角膜结膜炎,效果最理想,操作也比较简单,实用性最强。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叫做红眼病,是对肉牛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牛主要特征是眼角膜和结膜出现明显的炎症,同时大量流泪,接着角膜变得浑浊,形成乳白色的浑浊物。尽管该病不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但因会扰乱机体视觉,并对局部产生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任何年龄和性别的肉牛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其中犊牛比较容易发病。该病可经由牛间头部摩擦和咳嗽、打喷嚏传播,且蝇粪或者某种飞蛾也能够机械传播该病。另外,饲料被病牛的鼻分泌物和眼泪污染后也可能传播该病。另外,病牛治愈后,其鼻分泌物和眼分泌物中依旧在数月内含有病原。一般来说,牛群暴发该病的常见因素之一是引进带菌牛或者病牛。该病主要在湿度较大和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容易发生,而其他季节具有相对较低的发病率。牛群只要出现发病,就会快速传播,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对于青年牛群,该病的发生率能够达到60%-90%。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精神明显萎靡,食欲不振,眼睛大量流泪,眼睑发红且明显肿胀,经常甩头,并将患眼揩树擦桩或者用后蹄扒踢患眼等。发病初期,病牛发生病变的眼睛畏光,大量流泪,眼睑发生肿胀,并伴有疼痛感,角膜周围血管发生充血,瞬膜和结膜明显红肿,或者在角膜上出现灰色或者白色小点,并形成溃疡,引起角膜瘢痕及角膜翳。通常先是一侧眼睛发生病变,接着双眼都发生感染。流眼泪的病牛症状较轻,开始时眼睛发红、羞明,不停流泪,并有大量的黄稠分泌物附着在眼角处,严重时会导致眼睑外翻,存在大量血丝,胬肉增生,眼睑严重肿胀如梨,遮闭眼睛会由于痒痛难受而表现出浮躁,往往会将患眼揩树擦桩或者用后蹄扒踢,长时间之后就会形成溃疡,并有脓性分泌物(眼屎)及血清样液体流出。没有流泪的病牛症状严重,胬肉突出后会不断伸展,先是将白眼(巩膜)完全遮盖,接着会侵害黑睛(角膜),导致角膜严重浸润而发生白膜障,走动时蹄部抬高,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完全失明。

3、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集。在病牛发病初期,使用无菌棉拭子采取鼻液、结膜囊内的分泌物作为病料,添加在肉汤中及时送到实验室检查。同时,将病料制作涂片,用于染色。

染色镜检。病料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及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发现菌体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具有荚膜,但无法形成芽孢,且不能够自行运动。

分离培养。在肉汤中使用铂耳接种针蘸取少量病料,于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者其他适宜的培养基上采取涂布或者划线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发现能够长出圆形的灰白色菌落,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如果将其接种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会出现B溶血。

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标本或者培养物在牛或者小鼠的结膜囊内涂擦,2-3天后就可发现接种动物出现结膜炎。或者取纯培养物给豚鼠或者小鼠进行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经过2-6天就可发现注射处发生坏死,并伴有结膜炎,出现休克。

血清学试验。主要对采取琼脂扩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术以及间接血凝试验等对该病进行诊断和鉴定分离的菌株。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牛群可试用由多种不同免疫原性牛摩拉氏杆菌菌株制成的多价灭活菌苗,一般犊牛接种菌苗经过4星期就能够产生免疫力。

药物治疗。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可先对眼睛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2%-4%硼酸溶液进行冲洗,然后再使用浓度为5000万IU/mL的青霉素溶液进行点眼,每天2次,通常经过3-4天就能够恢复。如果病牛出现角膜混浊或者角膜翳时,不仅要对眼睛用生理盐水或者2%-4%硼酸水每天至少进行2次冲洗以及2次青霉素点眼,还要在上下眼睑用5mLo.5%氢化可的松、80万IU青霉素皮下注射,每天1次,通常5-7天后即可痊愈。另外,病牛也可在对眼睛进行冲洗和青霉素点眼的前提下,眼结膜下注射2mL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间隔3天1次,通常用药1-4次就能够治愈。此外,也可对病牛采取自家血液疗法,即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牛2-4mL静脉血液,然后将其在上下眼睑进行皮下注射。如果病牛症状严重,还可配合内服中药用于清肝明目退翳,可取10g甘草、20g枝子、30g石决明、20g尤照草、20g黄连、15g木贼草、50g大黄、20g桔梗、20g蝉蜕、20g黄岑、20g薄荷、50g菊花、20g连翘,加水煎煮后给其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可取20g甘草、30g青葙子、30g密蒙花、30g蒺藜、30g煅石决明、30g木贼、30g草决明、20g黄连、30g龙胆草、30g黄芩、30g菊花、20g蝉蜕,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接着添加适量凉水调制呈温度适宜的糊状,给病牛一次性灌服,幼牛用药量可适当减量,每天1剂,连续使用3-5剂。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特征

病畜的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的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该病发生范围广泛,虽然不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但由于病畜的局部刺激和视觉扰乱,会对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症状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潜伏期一般为3天~7天,发病初期患眼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疼痛,其后角膜凸起,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舒张,结膜和瞬膜红肿,或在角膜上发生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有时发生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多数病例起初一侧眼患病,后为双眼感染。病程一般为20天~30天。病畜一般无全身症状,很少有发热现象,但眼球化脓时往往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和乳量减少等症状。多数可自然痊愈,但往往招致角膜云翳、角膜白斑和失明。在放牧牛羊时,病畜会因双目失明而行走不便,觅食困难。
特点
易发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牲畜主要有牛、羊、骆驼、鹿等,其中以幼年牲畜发病率较高。该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同种牲畜头部的相互摩擦和其他的密切接触,或通过咳嗽、打喷嚏而传染,蝇类或某种飞蛾也可机械地传递该病。被病畜的泪和鼻分泌物污染的饲料也可传播该病。在复愈牛的眼和鼻分泌物中,牛摩勒氏杆菌可存在数月。因此,引进病牛或带菌牛,是牛群暴发该病的一个常见原因。
该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流行性。青年牛群的发病率可高达60%~80%。刮风、尘土等因素有利于病的传播。诊断牛摩勒氏杆菌病是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但需在强烈的太阳紫外光照射下才产生典型的症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可加强牛摩勒氏杆菌病的致病作用。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是一种多病原的疾病,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
防治
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牲畜栏舍坚持日日清扫,保持栏舍和牲畜的干燥卫生,并坚持定期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病原体,消灭疫病源头。
②当发现有发病牲畜时,应立即隔离病畜,早期治疗。彻底清除栏舍内的牲畜粪便,清扫出来的牲畜粪便,要根据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堆沤发酵,掩埋,焚烧或用其他药物处理。清扫后的栏舍地面还需要喷洒化学消毒药或用其他方法,将残留的病原体彻底消灭干净。
③病畜可用2%~4%硼酸水洗眼,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合膜囊,每日2次~3次。也可滴入青霉素溶液(每毫升含5000单位),或涂四环素眼膏。如有角膜混浊或角膜云翳时,可涂1%~2%黄降贡软膏。
④夏秋季节要注意灭蝇,避免阳光强烈刺激。
⑤该病在牧区流行时,应划定疫区,禁止牛羊等牲畜在疫区出入流动。

母羊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母羊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方法


子宫内膜炎是生殖系统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尤其是繁殖母羊易发,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治愈率相对较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容易发展成慢性疾病或者引发败血症而造成死亡,且严重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甚至会使其终身不孕,严重危害养羊产业的生产水平以及发展速度,降低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羊子宫内膜炎的病因母羊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母羊分娩时或者分娩后期,能够经由多种途径感染病原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母羊分娩后第一次出现发情时,子宫能够将腔内大多数或者所有感染的细菌排出。但如果第一次发情延后或者发生子宫弛缓,无法及时将感染的病菌排出,就可能导致子宫发炎。特别是在母羊发生难产、流产(胎儿浸溶)、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或者死胎存在于子宫内,就会引起子宫弛缓、复旧推迟,都容易导致子宫发炎。母羊患有沙门氏菌病、布氏杆菌病或者感染其他多种侵害生殖道的寄生虫病或者传染病,其子宫以及内膜本身就出现慢性炎症,加之分娩后机体抵抗力减弱或者子宫发生损伤,就会导致症状较重,变成急性炎症。

2、临床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在分娩后或者流产后发生。病羊表现出拱腰,呈现排尿及努责姿势,经常排尿,并有灰白色的分泌物或者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排出,并散发恶臭味,尤其是卧地时,分泌物会明显增加。食欲不振,体温略有升高。通过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略微张开,外口发生肿胀、充血,往往有炎性分泌物流出。

慢性子宫内膜炎。该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病羊主要表现出性周期无规律,部分尽管正常发情但屡配不孕;卧下或者发情时会有较多混杂絮状物的浑浊黏液或者混杂脓汁的褐色、污白色分泌物从阴道排出,且有时会在排尿后排出分泌物。通过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外口比较松驰,充血肿胀,明显张开,并存在以上黏液。

3、诊断要点

根据母羊分娩史,结合临床症状,即弓背,体温升高,努责,经常作排尿姿势,有黏性或者脓性分泌物或者乌红色分泌物从阴户流出,发情异常或者停止发情,以及屡配不孕等,再分析病因,就可诊断发生该病。

4、防治措施

冲洗治疗。对于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可在病羊发情早期,向子宫内注射由100mL0.9%生理盐水、3支100万IU链霉素、3支400万IU青霉素G钾组成的混合溶液。注射时,要先对外阴进行清洗,并采取常规消毒,之后术者才可将左手伸入直肠内将子宫颈轻轻握住,接着右手持输精枪缓慢插入到子宫,然后使塑料胶管留在子宫内,而缓慢取出输精枪。最后助手用针管吸取以上混合药液,接到塑料胶管口慢慢推注到子宫内,且注入药液的同时缓慢将胶管向外拉出。对于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可直接向子宫颈内缓慢放入塑料软胶管,然后向子宫内注入500~1000mL0.9%生理盐水,通过直肠对子宫进行按摩,并将胶管末端向下,促使子宫内积聚的黏液、脓液通过胶管口随着液体排到体外,经过多次冲洗,直到液体变成透明,最后将青链霉素混合液注入到子宫内,一般症状严重的病羊可连续进行2~4次冲洗。

西药治疗。病羊可肌肉注射由300万IU链霉素、800万IU青霉素G钾、40mL鱼腥草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静脉注射由200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0.9%生理盐水、15g头孢先锋、500mg肌苷注射液、60mL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1次。

中药治疗。病羊患有慢性型,且能够正常发情,但久配不孕,可取20g甘草、30g白术、30g川芎、60g黄芪、100g益母草、40g白芍、40g当归、40g熟地、40g菟丝子、40g白果、30g茯苓、40g薏米、40g芡实、60g党参、30g香附,全部研成细末,添加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其灌服1次,每天1副,连续使用3天。病羊急性型,可取30g炮姜、50g公英、35g丹皮、25g牛膝、35g没药、15g红花、35g香附子、15g桃仁、35g赤芍、40g薏米仁、40g连翘、40g当归、40g醋元胡、40g山枝、40g二花、20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其灌服1次,每天1副,连续使用3~5天。

经常检查。对于分娩后1星期以内的母羊,要注意仔细检查阴道排出物,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如果发现排出时间延长或者散发臭味的母羊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母羊子宫颈口紧闭,无法进行冲洗,为促使子宫颈口松弛,可在子宫颈涂抹2%碘酒或者使其他宫颈松弛剂,或者向子宫内注入抗菌药,如金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等。

加强饲养管理。母羊要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使其营养状态保持良好,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多进行放牧,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钙、铁、锌等。母羊应加强护理,确保舍内温度适宜,提供清水。羊舍污物要经常进行清理,并将其运送到指定位置堆积。同时,圈舍要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圈舍干净卫生。改善接产条件,尽早做好准备工作,例行必要的消毒程序。

母羊子宫内膜炎通常在分娩后容易发生,是由于感染细菌而导致子宫内黏膜发生炎症。该病具有复杂的诱因,如分娩过程中圈舍环境卫生恶劣或者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等,都容易诱发该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炎症逐渐扩散,造成子宫浆膜或者子宫周围发炎,或者变成慢性型,最终造成长时间不孕。所以广大养殖户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综合防治


1病因分析

感染病原生物导致。母猪主要是由于感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而出现发病。病毒主要有猪瘟病毒、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等。细菌,主要是指布氏杆菌、结核杆菌;还有些条件性致病菌,如比较常见的有链状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钩端螺旋体等;还有其他细菌,如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枸椽酸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变形杆菌。寄生虫,如滴虫、弓形虫等。

人为因素。母猪发生该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某些人为操作不正确,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如母猪在发生难产和分娩过程中,采取人工助产时没有彻底消毒或者操作粗糙而损伤产道,从而造成感染;母猪采取人工授精时,没有保持卫生良好和充分消毒,导致病毒、细菌侵入到阴道、子宫而造成感染。在某些瘦肉型猪养殖基地,猪只普遍采取人工授精,部分配种员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根据经验办事、大意粗心的情况,导致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另外,母猪产后也能够发生子宫内膜炎,通常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或者分娩后发生感染而引起,还会在流产、难产、子宫脱出、胎衣不下、死胎滞留时发生。

2.临床表现

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只有子宫黏膜发生病变,病猪表现出拱背、努责,频繁做出排尿姿势,有黏液或者黏液脓性渗出物从阴道流出,尤其是卧下时会大量排出,且渗出物往往黏附在阴门周围以及尾根,干涸后结痂。通过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略微张开,偶尔从子宫颈会流出脓性渗出物。进行直肠检查,能够发现一侧或者两侧子宫角明显变大,宫壁有所增厚,收缩力减弱,并伴有痛感,积聚大量渗出物时会具有波动感。病猪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泌乳量减少等。

纤维蛋白性子宫肉膜炎,不仅子宫黏膜发生病变,子宫肌层以及血管也会发生病变,从而渗出大量的纤维蛋白质,并导致黏膜甚至是肌层发生坏死。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减少泌乳或者完全停止。频繁进行努责,有污秽色或者棕黄色渗出物从阴门流出,混杂有黏液以及污秽的黏膜组织碎片,并散发恶臭味,特别是卧地时会大量排出,往往在阴门周围和尾根上黏附。检查人员将手伸到子宫,能够发现子宫黏膜表面变得粗糙,持续发展就会导致子宫穿孔或者引起败血症。

慢性子宫内膜炎通常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病猪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通过阴道检查能够发现子宫颈略微张开,有透明、浑浊或者混杂脓性絮状的渗出物从子宫内流出;进行直肠检查,能够发现子宫明显松弛,官颈增厚,收缩力减弱,一侧或两侧子宫角略有增大。部分病猪以上症状都不明显,但多次配种都无法成功受孕,发情时有大量的不透明黏液从阴道流出,冲洗子宫后流出的液体静置后会存在沉淀物。如果子宫内蓄积有脓液时,即发生子宫积脓,会导致子宫增大,存在波动感,官壁增厚,触摸没有发现胎儿及子叶,并会在子宫蓄积浆液,形成子宫积液。

3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发病前期,病猪只在子宫内部发生炎症,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此时是该病最佳的治疗时期,具有非常高的治愈率。病猪子宫可使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多次冲洗,肌肉注射催产素50万~80万IU,促使冲洗液全部排出,。最后向子宫内注入5%甲硝唑溶液、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维生素C,如有需要可持续进行2~3个疗程。发病中期,随着炎症的扩散,病猪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全身性症状,主要是发热、厌食、便秘等,此时要在采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柴胡和异丙嗪用于解热,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油用于润肠,增加碳酸氢钠和胰酶等制剂用于调整胃肠。发病后期,病猪主要表现出食欲废绝、虚热、高渗性脱水、恶性体质等,基本已经没有治疗的价值,只能被淘汰。病猪子宫使用消毒液冲洗后,还要确保及时冲洗子宫内膜,防止其被药物腐蚀。当病猪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时,不允许采取子宫冲洗法进行治疗,对于非急性炎症也尽可能不采取冲洗治疗。在病猪子宫颈口还没有完全关闭时,可直接向子宫内投入适量的抗菌药物,或者添加少量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后再经由导管注入到子宫内;如果子宫颈没有张开,可注射适量的律胎索或者氯前列烯醇,促使其出现发情后再采取治疗。

加强卫生消毒。猪舍保持干噪、卫生、清洁,每次进猪前都要进行彻底消毒。母猪临产前,乳房、尾部、外阴等处要使用按1:20比例稀释的安多福溶液进行严格冲洗。母猪分娩过程中,要采取正确助产,防止损伤产道黏膜。母猪分娩后,可及时肌肉注射500mL按1:50比例稀释的安多福溶液,同时使用子宫冲洗器将药液全部注入到子宫内。母猪采取人工受精时,必须严格按照消毒规则操作。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对鸭群的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此病的重要工作,诊断时可依据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的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诊,在治疗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了盲目用药的出现,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发病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的群体为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以养鸭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症状是引起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使得鸭群的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多发。该病与养殖环境以及卫生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饲养条件较差,环境卫生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差等,极易引发此病。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没有做好鸭舍内温度的调控工作,使得温度忽高忽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够充足和全面等也会引起鸭患传染性浆膜炎。

2、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触性、慢性或急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疾病,1~8周龄的雏鸭为易感群体。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其中以2~3周龄的发病率最高,8周龄以上的雏鸭则很少感染此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是可以带菌成为传染源。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高,并且各个品种的鸭都可以感染此病。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呼吸道或者伤口感染,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受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空气、尘土等。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环境不良,如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到位导致的舍内空气质量较差,过于潮湿,卫生条件不良,从而使得鸭的免疫力低下,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物质不足或者缺乏,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维量元素而诱发此病。该病的传染性极强,感染率很高,有时可达到9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80%,给鸭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养鸭业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3、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潜伏期为1~3天,个别病例可长达7天,最急性病例通常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急性病例则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病鸭表现为精神萎顿,缩颈、嗜睡、腿软弱而且不愿意走动,或者行动起来步伐蹒跚,共济失调。有的病鸭会伏卧于地面不起,常离群独处,食欲不佳,采食量严重的下降,甚至会出现食欲废绝、不食的现象,但是饮欲增强,饮水量增加。在发病后期,病鸭的双翅下垂,皮肤干瘪,有关节炎,斜颈、转圈、倒退,身体逐渐的消瘦,有的还会发生瘫痪。病鸭的眼和鼻孔内有浆液性或者黏液性的分泌物,严重的病例在从眼部和鼻孔内流出浓性分泌物,使得病鸭眼周的羽毛黏连,有的还会发生脱落。鼻孔内的浆液状或黏液状的分泌物在鼻腔内凝固后会发生堵塞,从而导致病鸭呼吸困难,出现张嘴喘气的现象。病鸭还会出现腹泻的症状,所排粪便为黄白色或者绿色的稀便,有时还会发生腹胀。

病鸭在发生死亡前,濒死时有神经症状出现,痉挛性的点头或者摇头,两腿向后伸直,颈部向后背,呈现角弓反张状,尾部轻摇,不久后会抽搐死亡,一般病鸭从出现明显的症状到死亡的时间鸭较短,约为1~2h,很少超过半天。有的病例还会呈阵发性的痉挛,在短时间内发作,2~3天后死亡;亚急性或者慢性病例多发生在日龄较大,或者病程较长的鸭身上,一般为4~7周龄,病程在7天以上。病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佳,缩颈、双腿软弱无力,不愿走动,饮欲增加,伏卧不起。少数病例还会出现头颈歪斜,遇到惊扰会不断的鸣叫,转圈或者倒退,死亡率较低,可长期存活,但是病鸭的生长发育不良,或者停止生长,最后衰竭死亡,还易被其他健康鸭践踏、挤压而死。有少数的病例有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的现象。

4、剖检变化

该病主要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在浆膜的表现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一般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脱水,肝脏以及脾脏肿大,心包液增加,在心外膜的表面覆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长的病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较为明显,在心包囊内有淡黄色的纤维素填充,使得心包膜与心外膜黏连。肝的表面覆盖一层质地均匀、呈现灰白色或黄色的透明状纤维素伪膜,质地脆,易剥离。肝脏呈土黄色或者棕红色,多数肿大,(下转63页)

(上接54页)实质较脆,病程较长者的肝表面有淡黄色团块,有的在肝脏表面还会有出血点。多数病例的脾脏肿大,表现有纤维素膜,呈斑驳状,表现有灰白色的坏死斑点,日龄较大的病例的脾呈大理石状。大多数病例的气囊壁增厚,气囊混浊,附着有纤维性渗出物,与胸腹壁黏连,严重的病例气囊内有灰白色的块状物。少数病例会出现输卵管炎,输卵管发生肿胀、出血,其中蓄积大量的干酪样物质。部分病鸭的肠道充血,其中以十二指肠较为严重,表现有黄色分泌物,直肠内有白色或者绿色的稀粪。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时可见脑充血、水肿,有的还有小的出血点。慢性病例还会出现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大,切开可见关节液增多。

5、实验室检查

镜检,可采取病鸭的肝、脾、脑组织或心血、心包液涂片,用经瑞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如果发现椭圆形或圆形的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则可以确诊为此病;细菌分离培养法,是无菌采取病鸭的肝、脾、心血、心包液接种在血液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在37℃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48h后,可在备注培养基上生长出不溶血、圆形、光滑突起的菌落,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无菌落生长。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敏感,对阿奇霉素中敏,对土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6、防治方法

预防。合理的建设鸭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减少雏鸭接触病原的机会,所以要保证场地不受污染,这就要求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包括舍粪污的打扫,舍内工具、设备的清洁工作,并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给鸭群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饲养环境,还应每周都进行1~2次的带鸭消毒工作,以减少病原对雏鸭的侵害。在冬春季节要加强舍内的保温工作,但是要注意适当的通风,在保温的同时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调控好舍内的相对湿度,避免舍内过于潮湿。根据不同雏鸭的不同日龄合理的调整鸭群的饲养密度,将其调整到适宜的范围。在饲养过程中要减少应激的发生,避免在运输、驱赶、饲养过程中产生应激反应。要给雏鸭提供优质全价的饲料,保证营养物质的全面且配比均衡,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量,可以在雏鸭的日粮中添加一些保健类药物,可以提高雏鸭的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饲料以及饮水的卫生。另外对该病有效的预防工作是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的疫苗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分别在10~14日龄和2~3周龄各接种1次。

治疗。对病鸭及时进行隔离,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做到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方案可参考为给病鸭注射鸭疫里默氏灭活菌,使其产生免疫力,在未产生免疫力前可以使用氟苯尼考拌料饲喂,连续饲喂5天,可给病鸭注射恩诺沙星等。另外在病鸭的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可以降低感染鸭的死亡率。还可加入多种维生素来调整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发病期间,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消毒工作,每天都要进行带鸭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舍内温度的调控工作,避免温差较大。将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的蔓延,并彻底的消灭病原。

病症病原
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胞,不能运动,纯培养菌落涂片可见到菌体呈单个,成对或呈丝状,菌体大小不一,瑞氏染色菌体两端浓染,墨汁负染见有荚膜。最适合的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鲜血绵羊、琼脂平板、胰酶化酪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等。该菌根据琼脂扩散试验分为8个血清型,彼此间无交叉免疫保护性。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感染鸭,火鸡、鸡、鹅及某些野禽也可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它应激因素等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3天,有时可达1周。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的临床表现有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中也有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病程一般为1~2天。而4~7周龄的雏鸭,病程可达1周以上,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肢软卧地,不原走动,常呈犬坐姿势,进而出现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呈仰卧姿态,有的可见头颈歪斜,转圈,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可以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还必须进行实验诊断。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鸭舍的通风、环境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甲砜霉素(杆立克-奎文区家禽研究所)药物等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雏鸭易感日龄,饮水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饲料中加入0.025%~0.05%的磺胺喹恶啉进行预防性用药,可预防该病或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治疗时林肯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皮下注射,用药前最好能做一下药物敏感试验。
用于预防接种该病的疫苗,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苗两种。福尔马林灭活苗给1周龄雏鸭两次皮下免疫接种,其保护率可达86%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问答
问:什么是鸭传染性浆膜炎?
答: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传染、分布很广,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传染性疾病。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有何特点?
答: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其中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5%~75%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病。7~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可带菌而不显临床症状。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怎样传播?
答:经与病鸭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病鸭是主要的传染源,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诱因有哪些?
答: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粪尿蓄积,空气含氨量过高,以及饲养管理粗放,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都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诱因。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危害有哪些?
答: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5%~75%不等。病菌易出现交叉感染,使疾病长期存在于鸭场内,严重影响鸭只生产性能的提高甚至危及其生命。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有哪些症状?
答: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甚至废食,咳嗽和打喷嚏,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拉绿色稀粪,头颈扭转,全身发抖,跛行,运动失调。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应如何防治?
答:(1)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2)对鸭舍进行经常性消毒。(3)免疫接种:选用优质高效的疫苗,例如: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雏鸭7-10日龄每羽皮下注射0.3ml,成鸭每羽皮下注射0.5ml可获得良好的效果。(4)药物预防: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极易产生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3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