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绿头野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主要是指从育雏期结束(15天)到84日龄屠宰上市这段时间。据其生长规律,可将此期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前期(16~35天)、生长后期(36~70天),维持期(71~84天)。育成期每只商品鸭大约耗料7~7.5公斤。

1.生长前期本期是绿头鸭体重增长的关键时期,该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终产的生产成绩。春末夏初,雏鸭由育雏室转入育成舍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为避免晚上雏鸭与冰冷地面接触,必须在育成鸭舍内铺上垫草。垫草必须干燥、柔软,并定时更换。在饲料方面,为满足其快速体重增长的需要,必须供给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均较高的日粮,有条件的地方,配合饲料加适量青干草粉,以提高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从而促进仔鸭消化器官的发育及消化机能的维持。伴随着仔鸭生长速度的加快,密度也应及时调整。调整时可参考下列数据:2周龄每平方米8~10只,3周龄每平方米6~8只,4周龄每平方米5~6只,5周龄每平方米4~5只。2.生长后期生长后期生长速度较前期有所减慢,因此,为降低饲养成本,可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及能量水平。具体方法是:降低日粮中玉米、豆饼含量,适当增加糠麸用量,饲料变换时应缓慢进行,一般控制在每天更换原配方料的20%。生长后期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4只为宜。3.维持期(换羽期)本期的主要特点是生长缓慢,其营养成分的摄取主要用来维持体重和换羽,换羽持续时间及完成好坏直接影响着屠宰上市日龄和屠体质量(商品等级),所以本期饲养管理不能放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⑴保证仔鸭生长环境的温度(13~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维持体重和体温等的耗料,温度过高还可引起脱毛。⑵保证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及质量,尤其是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的含量,这样才能满足羽毛生长对含硫氨基酸的需要。⑶保证日粮中铜、锌、锰等与羽毛生长有关的金属离子的浓度。随着换羽及羽毛生长过程的完成,绿头鸭飞翔逃窜的野性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饲养育成鸭的鸭舍,室外运动场必须加尼龙或电焊网网罩,以防鸭子逃窜。

精选阅读

浅析绿头野鸭的高效育肥


绿头野鸭是美国野生水鸭经驯化育成的一个新型的特禽鸭种。野鸭肉具有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特点,广州年消费500万只,上海400万只,全国每年食用超过2亿只,年出口日本及欧洲3000万只,每只售价20~30元。有保温禽舍的农户可冬季养殖,新年、春节上市。

一、鸭雏的选择。应选择体质健壮,眼大有神,体态活泼,绒毛有光泽,抗病力强,手握雏体挣扎有力的健雏。

二、鸭雏的培育。鸭舍在进雏前要严格消毒和提前1天进行预温。温度:育雏第一天33℃,以后每天降温05℃至脱温。湿度:相对湿度60%~65%。光照:鸭雏1~3日龄保持24小时;4~14日龄为16小时。密度:0~7日龄20~25只/平方米,8~14日龄15~20只/平方米,15~21日龄10~15只/平方米,22~30日龄5~10只/平方米。饮水:鸭雏进入育雏室半小时后,饮青霉素(2000单位/只)温水,20~23℃为宜。第1周饮温开水,要清洁卫生。开食:鸭雏饮水2小时后即可开食,可用蒸煮八分熟的小米、碎米或用开水浸泡的鸭雏全价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诱食。根据野鸭喜吃流食的习性,7日龄开始酌情用水拌稀料,1~2周每日喂6次,2周后每日喂4次。参考喂量:1日龄8克;5日龄20克;15日龄50克;30日龄90克。

三、鸭雏育肥期的饲养。野鸭31~70日龄为育肥期,此期可喂家鸭专用料或自配混合料,配方:玉米40%,豆粕、花生粕14%,小麦、高粱、大麦22.8%,糠麸18%,鱼粉4%,骨粉1%,食盐0.2%,另加禽用多维素和微量元素(按说明用),并给适量的青绿饲料,日喂3~4次,自由饮水。在50日龄时要提高能量饲料水平,进行填食育肥,使其在短期内快速长肉和积蓄脂肪。一般70日龄体重可达1.2~1.5公斤,即可上市出售。

四、疾病防治。7日龄用鸭瘟病毒性肝炎疫苗首次免疫,隔7日后进行第2次免疫;20日龄用鸭瘟疫苗首次免疫,隔30日后第2次免疫。

养殖蜈蚣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幼蜈蚣经过第一次冬眠期后,即已具备了大范围觅食、饮水、潜伏等活动的能力,此时便以进入了育成期。蜈蚣的育成期比较长,要经过至少3个冬季,完成67次蜕皮,这需要养殖者有坚定的、持久的耐心。此期间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放养密度

育成期蜈蚣的放养密度伸缩比较大,应根据蜈蚣的大小、饲养舍的生态条件、饵料来源的丰富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刚度过一个冬眠期的小蜈蚣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如果采用多层立体池(槽)养殖,空间小,饲养室又阴暗、潮湿,通风性能差,则放养密度应小些。相反,饲养舍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则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随着小蜈蚣的长大,蜈蚣的不合群性也越来越明显。饲养环境不好,往往导致蜈蚣之间互相干扰,互相伤害。因此随着蜈蚣的长大,应经常性的调整密度,每蜕皮1次,应使单位面积上的饲养数量下降15%20%,经过34次的调整后,密度即可以相对稳定下来。

2.饵料投喂

育成期的蜈蚣饵料比较丰富,凡野生情况下蜈蚣能摄食的动物都可以作为此期饵料。常用的品种有:蚯蚓、蝇蛆、蝗虫、蚱蜢、蛙类、黄粉虫等等。应掌握好喂料量,既不能饲喂过多,浪费饲料,造成污染,也不能经常断档,以名蜈蚣因饥饿而相互残杀。

曾有资料介绍:可以采取在饲养土中添加一些动物碎杂肉骨来引诱一些小动物,供蜈蚣摄食。我们认为这不可取;因为这些下脚料不仅会引来饵料动物,更容易引来天敌与虫害,得不偿失。室内养殖时用此法,更不会有何收效。

3.大小分群

应结合饲养密度的调整进行经常性分群,同一池中应尽量饲养年龄相同、个体差异不大的蜈蚣。另外要注意,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每次分群时,只将一些蜕皮迟缓、个体特小、体质较差的蜈蚣挑出分池饲养,而健康强壮、生长快的蜈蚣仍留在原池饲养。

4.悉心观察

观察生长期的未成年蜈蚣可以用短期开灯的方法进行。观察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左右,此时大多数蜈蚣都从饲养土中爬出,在饲养土表面或活动场上觅食、饮水、游动。此时可以观察它们的活动能力、身体发育情况、健康状态,以及是否进入蜕皮期等。每次观察时间不可太长,灯光也不可太强,也不必每天观察,当察觉到蜈蚣群出现某些异常情况,或气温突然变化,或推测蜈蚣进入了蜕皮期,或实行了某些新措施之后,都应及时观察群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发现蜈蚣骚动不安,天亮后还有大量蜈蚣不回饲养土中,则应考虑饲养土是否出现了异常,是否需要更换。如发现蜈蚣受惊或残食处于蜕皮期的蜈蚣,则应考虑是否密度过大,或环境中是否存在不安静的因素。发现病蜈蚣时应及时处理是否下降过快、投喂时间与喂食量是否正确等。

5.注意调节温、湿度

二龄以上的未成年蜈蚣对温、湿度要求与种蜈蚣基本相似,由于本期时间特别长,此期间外部气候变化多,需要养殖者有足够的耐心与专心。

6.注意防逃、防止敌害侵入、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这几点在种蜈蚣的饲养管理中已经叙述,在此不再重复。

7.适时采收与留种

当蜈蚣生长到第五龄时,绝大多数蜈蚣都已达到了药用蜈蚣的体长标准而且都已进入了性成熟期。也有人认为:蜈蚣在第四年的夏秋季节,即已性成熟,并且大部分已经交配,雌蜈蚣体内已储备了足够的精液。但根据我们对200多条四龄雌蜈蚣的解剖,组织观察结果,并未发现此期间雌蜈蚣体内储有精液.所以我们认为蜈蚣的性成熟与交配季节应在第五年春夏出蛰之后,此时也正是商品蜈蚣的最佳采收期。此时,最好将整个饲养池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将所有的蜈蚣都清理出来,放于若干个容器中,从中挑选出个体肥大、健康强壮、体表色泽鲜艳、活动力强的蜈蚣,并将1:4的雌雄比例选好雄、雌蜈蚣作为种用,其余的蜈蚣可以作为商品采收,进行初加工等处理。

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常见问题】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专家解答】

1、鹧鸪舍(网室)

应选择背风向阳、冬暖夏凉、地势高燥、僻静的地方营建鹧鸪舍。也可用旧鸡舍、闲房改造。舍外设运动场,四周及顶部用铁丝网围好,防止逃脱;里面放置饲槽、水槽、栖架、岩石和假山。

2、饲养

育成前期(7~12周龄),鹧鸪羽毛尚未丰满,抗寒能力弱,舍温应保持在24℃左右,每平方米饲养30只。育成后期(13~17周龄),羽毛逐渐丰满,有飞翔能力,活泼好动,食欲旺盛,适应性增强,可以脱温饲养,每平方米饲养15只。种用鹧鸪进入育成后期,要进行选种,公母按1∶2选留。非种用鹧鸪一律按商品鹧鸪育肥出售。种用的后备鹧鸪,多采用鹧鸪舍加运动场的方式饲养,使其既能安静采食、休息,又能飞翔锻炼;进行日光浴,受自然条件锻炼以增强适应性。不论饲养哪一阶段和哪一用途的鹧鸪,鹧鸪舍应设有天花板,门窗开、闭自如,严防外逃。严防猫、狗、野禽(兽)流窜到鹧鸪舍。若饲养规模较大,管理经验丰富,在高度训练与调教的基础上,可以野外牧养,每亩灌木林地放养100~200只,在大自然陶冶下自由采食、飞翔,既降低饲养成本,又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保持实足的野禽风味。但应有天然屏障、围篱、天网等设置,防止逃脱。

3、饲料

在育成前期仍维持很高的生长速度,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应根据其生长特点制定合理饲料配方。每千克饲料代谢能应在11、5兆焦左右,粗蛋白质18%~16%(逐渐降低蛋白含量),要保证对矿物质与维生素的需要,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促进其充分生长发育。育成期每天每只喂料量30~35克,日喂3~4次。育成后期最好公母分群管理,以便对公鹧鸪提前施行光照刺激,使公母鹧鸪同步达到性成熟。

4、光照

育成前期每日施行光照14小时,不足部分每天早晚补充人工光照,光照强度尽量小些,能看到吃食、饮水便可以,每平方米保持0、5~1瓦光照。育成后期尽量缩短光照时间,每日光照恒定在8~10小时。

5、捕捉

捕捉应在夜间熄灯后进行,用手电筒寻找要捕捉的鹧鸪。白天捉鹧鸪易导致全群骚动不安,乱飞乱窜引起应激,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发病或死亡。

【小编总结】

鹧鸪在育成期中,若不限制饲养,不仅饲料消耗多,而且体重会过大过肥,性成熟早,产小蛋的比例大,要达到标准蛋重的时间长,产蛋高峰不高,且不持久,还可能造成难产,导致产蛋量降低,繁殖机能下降,受精率降低.正确的限制饲养既能提高产蛋量,又能节省饲料,是种鹧鸪培育成败的关键。所以鹧鸪育成期饲养尤为重要。以上是第一农经小编为您整理的《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鹧鸪育成期的管理经验


成鸪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精心管理,成鸪胆小怕惊,一旦受惊后在舍笼中精神不安,所以在成雌鸪产蛋前需要对成鸪进行调教,以便使饲养人员的举动能被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管理基本同中鸪阶段的管理方法。食用药用的鹧鸪(不论雌雄),每只达到500克(0.5千克)以上即可出售。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必须全面才能促进鹧鸪的迅速生长,增加瘦肉,提高品质。药用鸪的饲料要合理搭配,也可用成鸡的配合饲料。一般12周龄以上药用鸪的饲料中需要含有粗蛋白18%~20%、粗脂肪3%、粗纤维4%、色氨酸0.2%、赖氨酸1,0%、胱氨酸0.7%、蛋氨酸0.35%、矿物质如钙2.8%、磷0.7%、食盐0.3%。此外,每500千克饲料中还需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5%~10%。如果粗蛋白质不足,可另加鱼粉或蚕蛹粉、血粉、骨粉、蚯蚓粉等代替。饲喂每日4~6次,一般每天上下午及夜晚各2次。喂料可分干料、湿料和干湿3种。喂干饲料多呈粉状或细粒状,一般含水量12%左右。此喂法适用于大规模饲养或家庭饲养,其优点是节省喂饲时间,便于打扫鸪笼。但饲料的适口性差,饲料易溅出食槽造成浪费。湿饲法即由混合饲料与青饲料、水等拌匀而成。此法适用于小规模养鸪场或家庭少数养鸪。其优点是适口性好,饲料不易溅出食槽,所以饲养成本低,但饲料热天容易腐败变质,同时,鹧鸪食了湿料以后会拉稀粪,这样不仅影响成鸪的生长,而且清洗饲具费工。还有一种干湿饲法,即早晚喂粉状饲料,中午加喂一餐湿料,此法具有上述两种饲法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在喂料的同时还应供给充足的饮水,饮水器可用白铁皮制的小盆或陶瓷盆,也可用罐头瓶作饮水器,饮水量可根据气温、饲料种类的不同灵活掌握。

鹧鸪养殖知识:育成鹧鸪如何饲养管理?


鹧鸪是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的鸟类,它羽毛大多黑白相杂,今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育成鹧鸪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吧!

1、鹧鸪的饲养密度

育成前期(7~12周龄),鹧鸪羽毛尚未丰满,抗寒能力弱,舍温应保持在24℃左右,每平方米饲养30只。

育成后期(13~17周龄),羽毛逐渐丰满,有飞翔能力,活泼好动,食欲旺盛,适应性增强,可以脱温饲养,每平方米饲养15只。

种用鹧鸪进入育成后期,要进行选种,公母按1∶2选留。非种用鹧鸪一律按商品鹧鸪育肥出售。

种用的后备鹧鸪,多采用鹧鸪舍加运动场的方式饲养,使其既能安静采食、休息,又能飞翔锻炼;进行日光浴,受自然条件锻炼以增强适应性。

2、鹧鸪舍

应选择背风向阳、冬暖夏凉、地势高燥、僻静的地方营建鹧鸪舍。也可用旧鸡舍、闲房改造。舍外设运动场,四周及顶部用铁丝网围好,防止逃脱;里面放置饲槽、水槽、栖架、岩石和假山。

不论饲养哪一阶段和哪一用途的鹧鸪,鹧鸪舍应设有天花板,门窗开、闭自如,严防外逃。严防猫、狗、野禽(兽)流窜到鹧鸪舍。若饲养规模较大,管理经验丰富,在高度训练与调教的基础上,可以野外牧养,每亩灌木林地放养100~200只,在大自然陶冶下自由采食、飞翔,既降低饲养成本,又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保持实足的野禽风味。但应有天然屏障、围篱、天网等设置,防止逃脱。

3、饲料配方

在育成前期仍维持很高的生长速度,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应根据其生长特点制定合理饲料方。每千克饲料代谢能应在11.5兆焦左右,粗蛋白质18%~16%(逐渐降低蛋白含量),要保证对矿物质与维生素的需要,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促进其充分生长发育。育成期每天每只喂料量30~35克,日喂3~4次。育成后期最好公母分群管理,以便对公鹧鸪提前施行光照刺激,使公母鹧鸪同步达到性成熟。

4、人工光照

育成前期每日施行光照14小时,不足部分每天早晚补充人工光照,光照强度尽量小些,能看到吃食、饮水便可以,每平方米保持0.5~1瓦光照。育成后期尽量缩短光照时间,每日光照恒定在8~10小时。

关于育成鹧鸪的饲养管理工作要点今天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最后说说关于捕捉鹧鸪的事儿吧,白天捉鹧鸪易导致全群骚动不安,乱飞乱窜引起应激,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发病或死亡,一定要等晚上夜间熄灯以后再进行捕捉,可以用手电筒进行照明捕捉,不可用强光灯。

野鸭养殖:野鸭的养殖技术


野鸭具有鸭子的特性,又具有十足的野味,营养价值及其丰富,市场价格稳定许多畜牧养殖户都会选择野鸭来养殖,那么野鸭应该怎么样子呢?

【常见问题】:野鸭怎么养?

【专家解答】:

1.雏鸭。一般在舍内平地育雏,地面上要铺松软稻草,并分隔成小栏,每栏2平方米左右,各栏安装保温电灯1个,7日龄内每小栏养50~70只。注意掌握适宜的温度,1~3日龄为27~29℃,4~6日龄为25~26℃,7~10日龄为24~25℃,10日龄以后为17~19℃。由于雏鸭睡觉喜欢扎堆,为防止扎堆压死、闷死雏鸭,要日夜值班,每隔1小时用手轻轻拨弄赶堆1次。开食时,要先饮水后喂料,饮水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B制剂。要备足清洁水供野鸭自由饮用。喂料次数一般10日龄内每天7次,10日龄后每天4~5次,每次在喂配合饲料的同时,还要适当加入切碎的嫩草、菜叶等青料和海带精粉以及小鱼虾、蚯蚓等鲜活动物。7~15日龄的雏鸭可选晴天在浅水沟内放水,15日龄后在池塘中放水,以利健康成长。

2.成鸭。为使成鸭快速生长,整个饲养期要不限量供给配合饲料,任其自由采食,并供足清洁饮水。50日龄后,成鸭由于体内脂肪增加和生理变化开始学飞,此时须严格防逃,饲养员要穿素色衣服,杜绝外人进入场舍惊扰鸭群。

3.蛋鸭。产蛋前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让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料,中午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产蛋期为使鸭多产蛋,产野味蛋,每天早上不宜喂饱,将鸭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中午在棚内备足饮水,下午太阳下山前将鸭赶回鸭舍并喂饱。产蛋期,要在地上人工造一些浅窝,垫上松软稻草以利其产蛋。

【小编总结】:平时要注意观察,在养殖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一步步完善养殖计划,做到科学喂养就可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野鸭饲养大全


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容易饲养的特禽。在良好的营养与饲养管理下,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野鸭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野鸭饲养方法

一、野鸭的生产性能

野鸭是由天然野鸭驯化而来,是一新型的养殖品种,其抗病力强生产性能优良,商品鸭10周龄活重1150~1300克,料肉比为4.5~5:1,12周龄活重为1300~1450克,料肉比5~5.7:1,12周龄成活率可达96~98%。

二、饲养管理

1.育雏

(1)采用网箱平养育雏方法,网箱底用40~60厘米支架架起。

(2)温度,前一周为33~30℃,以后每周降2~3℃至脱温。

(3)湿度。保持在60%~65%。

(4)光照,1~3日龄保持24小时光照,以后保持在18小时。

(5)密度。每平方米密度为:1周龄20-30只,2周龄15-20只,3周龄10-15只,4周龄6-10只,后期3~4只。

(6)喂料。1日龄9克,2日龄13克,3日龄18克,4日龄22克,5日龄24克,6日龄26克,7日龄28克,2周龄44克/只.天。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指15日到84日龄屠宰上市这段时间,此间商品鸭耗料7~7.5公斤。管理上可转入育成舍饲养,采取地面垫草形式育成。垫草必须干燥、柔软,并定期更换,饲料要保持营养全价,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青干草粉,以保证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促进仔鸭消化器官的发育维持下沉的消化机能。

绿头野鸭在71~84日龄为换羽期,此阶段若管理不善,会导致商品鸭生长停滞,影响上市日龄及屠体质量,因此不能放松管理。首先要保证鸭舍温度变化不大,一般控制在13~24℃,其次,要保证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尤其是蛋白中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再次要保证与羽毛生长的有关金属离子浓度,如铜、锌、锰、铁等。

随着日龄的增长及换羽的完成,野鸭的习翔逃窜特性越来越明显,因此鸭舍及室外运动场要用尼龙网等罩严,防止野鸭外逃。

野鸭饲养管理技术

(一)雏野鸭饲养管理雏野鸭是指出壳后1~40日龄的幼鸭。雏野鸭绒毛稀少,体质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较敏感,需要进行人工保温。雏野鸭的消化器官不健全、消化能力差,生长速度快,初生重约35克,10日龄达100克,20日龄达200克以上,40日龄可达750克。针对其生理特点,结合野鸭的生活习性,在雏野鸭饲养管理方面应抓好如下工作。

1.保温。

保温工作是野鸭育雏工作成败的关键。其中0~14日龄的雏野鸭对温度较敏感。因此,需要进入育雏舍给予保温:1~3日龄34~33℃,4~7日龄32~31℃,8~14日龄30~29℃,15~20日龄28~27℃。要防止贼风。天气较冷时,育雏保温的时间相应要延长几天。在整个保温育雏阶段,昼夜应有专人值班饲养,防止温度忽高忽低,严防雏野鸭打堆挤压,因雏野鸭有相互靠睡的习惯,发现扎堆要及时分散,避免扎堆互相压死。

2.分群。

3.育雏时将强弱大小不同的雏野鸭群分开饲养,既可防止强欺弱、大欺小,确保鸭群的均衡生长,又便于对弱小雏给予特殊照顾。育雏应采用隔栏小群饲养,以50只雏野鸭一群为宜。随着日龄增长,再将鸭群逐渐合并,进行大群饲养,以符合野鸭喜群栖的特性,从而减少饲养管理的工作量。

要注意育雏密度。育雏前期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0~25只为宜,后期降至15~20只,以免雏野鸭因挤压而致死,并可克服鸭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生长的不均衡性。

3.饲喂。

一般采用先饮水后开食的方法。雏野鸭出壳后,24小时内饮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雏野鸭在孵化过程中,体内水分散发较多,刚出壳的雏野鸭必须适时补充水分,这不仅有利于维持雏野鸭体内的水分平衡,而且有利于胎粪的排除。在野鸭育雏阶段,要充分供应清洁的饮水,确保不断水。饮水器不宜太大,边缘不宜过高过深,防止雏野鸭淹死或打湿羽毛后形成扎堆挤压损伤。当雏野鸭有摄食要求时就可开食,喂米饭,按500克/200只,需将米饭用水浸一下去掉粘性。第2天1千克米饭拌入50克豆饼,第3天仍是1千克米饭掺入约占1/3的配合饲料,以后逐渐增加配合饲料,完成换食过程。喂饲方法为少喂多餐,每隔2~3小时喂1次,每次饲料投放以吃完不剩,全群都能吃到为宜。7日龄后可喂些青绿饲料和动物性饲料,随日龄增加,每天喂料次数减少,保持育雏后期每天4次喂料。

4.放水。

野鸭有喜水的生活习性,应适时放水。刚出壳的雏野鸭不能放水,但待其羽毛干后,可给其身体喷细雾水,以便雏野鸭自己整理羽毛。由雌鸭孵出的绿头鸭雏在出壳后的第3天,即可由雌鸭带领下水戏耍;家鸡代孵的雏野鸭可推迟几天下水。人工孵化的雏野鸭应在10日龄适时放水,使之有一个适应和锻炼的过程。

放水方法:将雏野鸭放在育雏室内的小水池或浅盆内戏水,每次下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分钟,但放水次数可由每天1次逐渐增加。雏野鸭初次放水一定要注意看护,以防溺水死亡。雏野鸭25日龄开始,可选择晴天上午10时以后放出至鸭坪和水上运动场内进行适应性锻炼,30日龄后则让雏野鸭在鸭坪和水里自由活动,以满足其野性喜水的需要。雏野鸭每次放水后,须待其理干羽毛后才能赶入棚舍内,以免弄湿垫料。

5.其他。

(一)保持鸭舍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勤清粪便、勤换垫草是保证雏野鸭健康生长的必要措施。同时搞好卫生防疫,随时做好消毒工作,用具及舍内地面每10天左右用20%的石灰水或2%的烧碱消毒1次,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雨季要特别注意曲霉菌病。此外,严防兽害,诸如黄鼠狼、家鼠、田鼠、野猫。

(二)育成野鸭饲养管理育成野鸭是指40~80日龄的鸭。野鸭的育成阶段主要长羽毛、肌肉和骨骼,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鸭每天增重量最大。至40日龄身上羽毛基本生长完成,仅头后还留有一点绒毛。在良好的营养和管理水平下,60日龄即可达体重增长的最高峰。

1.分群。

野鸭由育雏阶段转入育成阶段之前,应进行一次挑选,按体质强弱和体型大小分群,淘汰极个别的严重病残个体。进行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和管理,可促使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平衡生长,否则,个体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增大,既给饲养管理造成困难,也使饲料浪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经济效益降低。

2.饲喂。

3.这个阶段的野鸭生长快,耗料多,需要丰富的营养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因此,每天饲喂3次,粉料需要加水拌湿饲喂,并配好清洁饮水,以防抢食饲料而呛死。每天每只野鸭的耗料量可参考用日龄+10=日料量(克/只)确定基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该阶段野鸭食欲和消化能力显著增加,耐粗饲,可减少谷类和动物性饲料等精饲料,适当增加糠麸类、水草和青绿饲料,以适应其野生状态的食性,但不能缺少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在40~60日龄,应实行限制饲喂,即适当减少蛋白质和能量饲料,增加糠麸、水草和青料等粗饲料,这样可使鸭野性发作推迟和减轻,既减少了由此造成的损失,又可节约饲料。否则,野鸭体内脂肪迅速积累,激发其飞翔野性,即群众所指的吵棚。吵棚的主要表现为鸭群神经质,扰动不安,似无饥饿感,采食锐减,每天约减采食量的60%~70%,致使体重下降。如果发生应激,也可激发吵棚。

育成阶段饲料要多次改变,但应逐渐进行,切忌突然改变饲料。

野鸭最好坚持户外饲喂,以保持鸭舍清洁卫生。一般每天饲喂3~4次,投喂量一定要保证每只鸭都能吃到食,而又无剩料。如果放牧饲养,则在每天放牧前将鸭喂半饱,尽量延长放牧时间,使其吃到更多食物。放牧后,根据采食情况,决定是否补饲和补饲量。

3.育肥。

野鸭一般在65日龄前后填饲育肥,就是人为地强迫野鸭吞食大量的高能量饲料,使其在短期内迅速长肉和积蓄脂肪。一般经过15天左右的填饲,至80日龄前后,平均体重1千克以上就可上市销售。填喂方法:用填鸭饲料配方,将配合饲料中加适量开水调成面团状,也可搓成小丸状。填喂时轻轻将鸭子捉住,用两腿夹住鸭体下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野鸭的上腭,中指压住舌的前部,其余2指托住下嘴壳,右手取饲料填入鸭嘴,直到填饱为止。每天填喂4次,白天2次、夜晚2次。填饲的最初几天不要喂得太饱,以防造成食滞,待野鸭习惯后,再逐日增加饲量。填饲后,要确保充足的饮水,每天除保证育肥鸭半小时的水浴时间外,尽量减少运动。

4.管理。

野鸭在育成期的饲养密度按10~15只/平方米为宜。此阶段绿头野鸭易饲养,对经常入舍进行喂养的饲养员熟悉且温驯,常常追随求食。如果群体数量大,应随时保持舍内干燥。育成野鸭采食量较大,粪便增多,要及时冲洗,以保持群体生活的干净环境。其次要注意天气温度的突然变化,育成前期要考虑有保温的应急处理,如增设塑料编制布、草垫铺地等措施,以防野鸭受寒,造成损失。夏天要让野鸭充分洗浴降温,在运动场内搭成阴棚防暑。此外,坚持每日工作程序,进行除粪、清洁、消毒工作,观察野鸭生长发育、饮水、采食量变化,粪便颜色及形状,做好各项生产记录等。

养殖画眉换羽期的饲养管理


画眉鸟换羽期的饲养管理:画眉鸟与大自然中的鸟类一样,每年换羽1次(个别换不好的可换2次),大多于当年的农历810月为换羽期(也有少数提前和推后的),前后大约100天左右就可结束。画眉换羽大多有一定规律性,一般先从头、翅、尾换羽,然后到全身;也有从尾羽、翅羽,然后到背羽和腹羽的。有的由于平时食料配比不科学,蛋白质和维生素较差以及管理不当等,都会造成顺序颠倒或停止换羽,或换成焦毛、花毛等。鸟在换羽期间,护理工作要格外细心,因为鸟的换羽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来生长新的羽毛,鸟体大多较差,同时全身毛孔松疏,容易被风寒或病菌侵入而引起各种疾病。画眉鸟在换羽期首先要讲究科学配制鸟的饲料,要增加鸟的营养,特别是增加蛋白质的分量。鸡蛋和黄豆粉可适当增加,以及提高料食的营养成分。

油质饲料可以减少些,如花生、核桃、引子(苏子)、肉粉等的比例不可太多,以免影响日羽的脱落。其次,在换羽期要保持画眉有一个轻松的环境,绝对避免进行斗鸟。因在此期间,画眉体大多较虚弱,同时鸟正换羽,全身已生长有很多细小的羽毛,而且血筒较多,此时如进行打斗或受到惊吓,鸟在笼中会飞扑不止,从而大大地影响毛羽的生长质量,有的甚至会造成焦碎毛或扭曲毛等。最后,要加强护理。这一期间遛鸟活动可以停止,要随时观察鸟的动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对症进行处理。晚上要将画眉提回屋内过夜,并放下笼衣,注意保暖等。在画眉换羽期间,让画眉进行洗澡的次数可以减少,以每周1次为宜。而且,不宜整天将画眉鸟老挂在屋外,以免影响鸟的适当休息和睡眠。画眉鸟换羽,从开始脱落到换羽结束,大多2个月左右即可完成,这时如在笼底很少看到鸟体的白色皮梢脱落,应说明换羽基本结束。此时可以让鸟进行正常的户外活动或进行排架和挂鸣。

此外,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生画眉鸟相对来说换羽要早一些,大多数到了秋末就已全部换齐。但笼养画眉鸟换羽就比较晚一些,大多数要到立冬或小雪前后才能换齐。当然也有个别的换得更晚,可能是由于食料造成的营养过度而影响口巴。画眉鸟更换毛羽全部结束后,如果发现尾羽和翅羽断裂或出现白毛不够理想时,可以在夜间将画眉鸟捉出笼外,把不理想的毛羽拔除,让其重新更换。如果羽毛迟迟换不下来,可用草药红刺麻煨水让鸟服用,促其快速脱落。一些饲养者认为,画眉鸟越旺盛,换羽就越快,画眉鸟越落情,换羽就越慢,所以即使是鸟处在换羽期阶段,也要设法保持鸟的旺盛程度。

养殖田螺的育成管理


虽然说田螺是比较好养殖的项目,而且它的投资成本比较低,养殖的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在养殖田螺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技巧和技术的,只有合理的掌握这些技巧和技术,才能有效的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田螺的育成管理

1、放养密度:一般每乎方米放幼螺1000只。另可套养鲢、鳙鱼种5尾,但不得存在杂食性及肉食性鱼类。池面应养殖藻类、水浮莲、红萍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荫避暑和栖息。

2、水质:养殖田螺的水源最好是没有污染的河川沟渠之水,因为这些水源的水,水温适当,又含有丰富的溶氧和天然饵料。在田螺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水深可保持30--40厘米,一般要求每周换水2次。池水适宜pH值为7--8。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千克,隔1015天施1次。pH值偏高时,每平方米池中施人0。05-0.06千克的干鸡粪,每隔10天施1次,连续施23次。严禁在养螺田内施。农药,或带有农药的水源流人。

3、田螺的育成管理追肥:对新建的养殖池,放养田螺前,每100平方米池中可施人100-150千克腐熟的堆肥,以改良泥土。堆肥的做法是:将稻草、生石灰、鸡粪在陆地上层层相间地堆起来,用塑料薄膜将其密封,充分腐熟后使用。在田螺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酌施一定的农家肥繁殖浮游生物,以保证田螺能经常有充足的天然饵料

4、防逃:田螺有越水潜逃的习性,所以要经常维修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

5、田螺的育成管理防天敌:池内不要混进鲤鱼、青鱼等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以免伤害田螺。鸟、猫、鼠、鼹鼠等动物都会吃食或伤害田螺,要采取措施,防止它们的危害。(6田螺的育成管理捕捞:田螺经过1年的精心饲养,个体一般可达到10克以上。可以干池捕捞,同时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亲螺培育。

田螺的养殖前景

目前天然生长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首先做好市场调查,市面卖的田螺,大多是捞来卖的,简单点说就是无本生利,而且也不是主卖田螺的,只是附带卖,捞的田螺价钱不会很贵。

再者夜宵店吃田螺的比较多。但相对而然,家里吃田螺的却很少。田螺不干净,对主妇来说,去尾部处理麻烦。就算卖田螺的会帮忙去尾,但卫生成问题,一个不想等他处理好,二如果下订次日再买,顾客如何处理又成问题。

田螺一般走不进家庭做食材。去酒店田螺也很少用到,上不了台面。最后流进夜宵店,因为吃夜宵的人大多都是抱着大菌吃小菌,小菌当补品的心态,但不会频频吃。

所以要考虑好销售方向和销量。养殖田螺最好先做个当地的市场调查和成本预算,这样再确定田螺养殖是否行得通。

养殖田螺的营养需要有哪些

1、蛋白质。蛋白质是福寿螺生长及维持生命与构成机体组织所必需的营养素,不仅构成其体格,而且作为酶和激素的组成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谷类、豆类等;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畜肉类、禽肉类、鱼类、蛋类和奶类等。

2、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供给热量。脂肪组织起到调节体温,防止体温外散,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因此,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不断地从饲料中摄取一定量的脂肪以满足生理需要

3、碳水化合物。饵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能。所有的神经组织、细胞和体液中都有糖类。碳水化合物可辅助脂肪的氧化,促进生长发育。

4、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螺类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化合物,维生素种类很多,通常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索和维生素C。

5、能量。螺类为维持生命和代谢活动,必须每天从饵料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饲料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它们在体内通过生物氧化过程,与鳃部吸人的氧化合释放出能量。

6、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虽不能供给机体能量,但却在正常生命活动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构成组织的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所以满足螺类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需要极其重要。除氨、氮、氢、碳以外的其他各种化学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其中钙、镁、钾、钠、磷、硫、氯含量较多,其他如铁、碘、铜、锌、锰、钴等含量极少,但对于肌体的营养和功能却有很大影响。

田螺的繁殖时期

田螺的初产龄为1年龄,15℃以上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螺约20~30个,4龄以上的种螺可产40~50个,5龄以上的可产50~60个。产仔数量与种螺年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1年时间。

每年3--一4月份,田螺开始繁殖,由此而变得活泼并频繁地交配。当看到雌、雄田螺相抱而上下横转,即是田螺交配时候的动作。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的顶端部位受精,受精卵经过囊胚、原肠期,再经过轮幼虫、面盘幼虫的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仔螺。田螺的胚胎发育直至仔螺发育都是在螺体内进行的,故田螺为卵胎生。

田螺的繁殖时期7---8月间为田螺的生殖旺盛季节,将次年要生产的仔螺孕育在腹中,于次年3~4月份将仔螺产出,之后再进行交配,又在其体内孕育仔螺。

田螺群体中,雌螺往往多于雄螺,在!oo只田螺中,雌螺约占75%~80%,丽雄螺只有20%~25%。t在生殖季节,由予雄螺频繁地与雌螺交配,因而雄螺的寿命只有雌螺寿命的一半。雄螺的寿命一般只有2~3龄,而雌螺的寿命可达4~5龄,有的雌螺寿命能达到6龄以上。

田螺的繁殖时期产出15-20、天后的仔螺,每只重0.025克。早期产下的仔螺当年可以生长到体重6~8克,入工养殖时可以达到12-15克,尤其是最初3个月的成长较快。

通过以上小编的分析,想必大家都可以看出,田螺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不错的,田螺的市场需求很大,主要是在夜宵方面,随着现在人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所以田螺也深受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鹌鹑养殖:鹌鹑育成期养殖技术


鹌鹑蛋很瘦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当鹌鹑过了育成期的时候及,尽进入到了青年期了,青年鹌鹑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产蛋鹑的生产能力,那么在青年期的鹌鹑应该怎么养殖才不会影响鹌鹑的产蛋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为你介绍青年鹌鹑的养殖技术。

转群

如需将雏鹑转人育成笼饲养,要尽可能保持它原有的生活环境状况。转群时应尽量避免使鹌鹑受惊,减少死亡。此外,这时应根据羽毛颜色将雌雄鹌鹑分别挑出,分开饲养。如:白羽鹑,羽毛白者为母鹑,褐者为公鹑;日本鹑与朝鲜鹑,胸部羽毛带黑斑点者为母鹑,无此特征者为公鹑。保持空气清新,注意通风,但要注意避免穿堂风。

采食与喂砂

青年鹌鹑每日可以投喂4次,每半个月投喂1次直径约1毫米的细砂粒。细砂粒的投喂量是日粮标准的1%一2%。

管理工作本阶段虽较雏鹑易于饲养管理,但种鹑和蛋鹑要控制其标准体重和正常性成熟期并非易事,除严格控制饲养条件,搞好饲养外,还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雌雄仔鹑及时分群

一般于3周龄时可根据外貌特征进行雌雄分群,这种分养制有利于种用仔鹑的选择与培育,对各种性别与用途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凡发育差的仔鹑,均转人肉用仔鹑肥育笼,强化饲养后上市。

适当限饲

为控制种鹑和蛋鹑的体重,防止性早熟,提高产蛋率与蛋的合格率,降低饲养成本,必须限制饲喂量与蛋白质水平。为此,本阶段的饲粮采用育雏饲粮与种鹑(或产蛋鹑)饲粮混合过渡的方法,至产蛋率达5%时改用种鹑或产蛋鹑饲粮。

控制光照

严格按光照控制程序进行光照控制,光照强度不能太强,以暗点为好,光照时间最高不能超过12小时,只有这样再结合限饲制度,才可以达到控制体重和正常性成熟期的目的和效果。

调温与离温

根据室温与周龄,适时调整温度,确保仔鹑正常生长发育。4周龄后,逐步采取离温直至与室温相同。

定期称重

为确保限饲的顺利进行,每周应定期抽测仔鹑的体重(空腹),数量少时全部称重,量大时应按10%抽样,求出平均体重及体重分布百分率,如有80%似上达到标准体重(允许士10%),则为均匀良好的标志。过大或过小以下,则要酌情调整日粮水平。捕捉时要轻捉轻放,防止骨折。

以上就是青年鹌鹑的养殖技术,在养殖鹌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所以,异地更要科学的养殖,才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养殖肉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仔鸭生长特别迅速,对饲养管理要求高,且对环境很敏感,又比较娇嫩,稍有不慎会引起生长迟缓,甚至导致死亡率增高,因此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雏鸭的选择。

肉用商品雏鸭必须来源于优良的健康母鸭群,种母鸭在产蛋前已经免疫接种过鸭瘟、禽霍乱、病毒性肝炎等疫苗,以保证雏鸭在育雏期不发病。所选购的雏鸭大小基本一致,体重在55~60克,活泼,无大肚脐,歪头拐脚等,毛色为蜡黄色,太深或太淡均淘汰。

2.分群。

雏鸭群过大不利于管理,环境条件不易控制,易出现惊群或挤压死亡,所以为了提高育雏率,进行分群管理,每群300~500只。

3.饮水。

水对雏鸭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雏鸭在开食前一定要饮水,饮水又叫开水或潮水。在雏鸭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葡萄糖、抗生素,效果会更好,既增加营养又提高雏鸭的抗病力。提供的饮水器数量要充足,不能断水,也要防止水外溢。

4.开食。

雏鸭出壳12~24小时或雏鸭群中有1/3的雏鸭开始寻食时进行第一次投料,饲养肉用雏鸭用全价的小颗粒饲料效果较好,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用半生米加蛋黄饲喂,几天后改用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饲喂。

5.饲喂的方法。

第一周龄的雏鸭应让其自由采食,保持饲料盘中常有饲料,一次投喂不可太多,防止长时间吃不掉被污染而引起雏鸭生病或者浪费饲料。因此要少喂常添,第一周按每只鸭子35克饲喂,第二周105克,第三周165克。

6.严格注意预防疾病

肉鸭网上密集化饲养,群体大且集中,易发生疫病。因此,除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外,要特别做好防疫工作。饲养至20日龄左右,每只肌肉注射鸭瘟弱毒疫苗1毫升;30日龄左右,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乱疫苗2毫升,平时可用0.01%~0.02%的高锰酸钾饮水,效果也很好。

养殖肉鸭育肥期饲养管理


1.肉用仔鸭的填肥技术。

肉鸭的填肥主要是用人工强制鸭子吞食大量高能量饲料,使其在短期内快速增重和积聚脂肪。当鸭子的体重达到1.5~1.75千克时开始填肥,填肥期一般为2周左右。前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也略高;而后期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略低,但能量却高于前期料。主要是由于雏鸭早期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蛋白质,而后期的则需要较高的能量用来增加体脂,使后期的增重速度加快。填肥开始前,先将鸭子按公母、体重分群,以便于掌握填喂量。一般每天填喂3~4次,每次的时间间隔相等,前后期料各喂1周左右。

2.填喂方法。

填喂前,先将填料用水调成干糊状,用手搓成长约5厘米,粗约1.5厘米,重25克的剂子。填喂时,填喂人员用腿夹住鸭体两翅以下部分,左手抓住鸭的头,大拇指和食指将鸭嘴上下喙撑开,中指压住舌的前端,右手拿剂子,用水蘸一下送入鸭子的食道,并用手由上向下滑挤,使剂子进入食道的膨大部,每天填3~4次,每次填4~5个剂子,以后则逐步增多,后期每次可填8~10个剂子。也可采用填料机填喂,填喂前3~4小时将填料用清水拌成半流体浆状,水与料的比例为6:4。使饲料软化,但夏天要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一般每天填喂4次,每次填湿料为:第1天填150~160克,第2~3天填175克,第4~5天填200克,第6~7天填225克,第8~9天填275克,第10~11天填325克,第12~13天填400克,第14天填450克,如果鸭的食欲好则可多填,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填喂时把浆状的饲料装入填料机的料桶中,填喂员左手捉鸭,以掌心抵住鸭的后脑,用拇指和食指撑开鸭的上下喙,中指压住鸭舌的前端,右手轻握食道的膨大部,将鸭嘴送向填食的胶管,并将胶管送入鸭的咽下部,使胶管与鸭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才不会损伤食道。插好管子后,用左脚踏离合器,机器自动将饲料压进食道,料填好后,放松开关,将胶管从鸭喙里退出。填喂时鸭体要平,开嘴要快,压舌要准,插管适宜,进食要慢,撒鸭要快。填食虽定时定量,但也要按填喂后的消化情况而定。并注意观察,一般在填食前1小时填鸭的食道膨大部出现凹沟为消化正常。早于填食前1小时出现,表明填食过少。

3.填肥期的管理。

填喂时动作要轻,每次填喂后适当放水活动,清洁鸭体,帮助消化,促进羽毛的生长;每隔2~3小时左右赶鸭子走动1次,以利于消化,但不能粗暴驱赶;舍内和运动场的地面要平整,防止鸭跌倒受伤;舍内保持干燥,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在运动场院搭设凉棚遮荫,每天供给清洁的饮水;白天少填晚上多填,可让鸭在运动场上露宿;鸭群的密度为前期每平方米2.5~3只,后期每平方米2~2.5只;始终保持鸭舍环境安静,减少应激,闲人不得入内;一般经过2周左右填肥,体重在2.5千克以上便可出售上市。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绿头野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的饲养和管理”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4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