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 养殖场地的整修

(1)稻田养殖 要求稻田丘块较小,水源方便,容易围栏,便于管理。设围栏设施防逃,且在稻田一角挖坑设食台、荫棚既可。 (2)山溪养殖 养蛙场地宜选择在丘陵山区较为平坦的溪流边。山坡坡度不大于15度,整个场地具有牛蛙两栖生活的天然条件。 (3)池塘养殖 要求大小适宜、深浅适中、池水排灌方便,四周有围栏,也要设有食台、荫棚等。 (4)其他 如沟渠养殖、湖汊养殖、庭院养殖、阳台养殖等只要条件适宜都可以用来养殖牛蛙。 当气温降低时,池塘养殖可加盖塑料薄膜大棚保温,利用太阳照射散发的热能,使得温棚内的气温升高,可以提高养蛙的产量。温室温棚的加温方法多种多样。 2. 清池消毒 在转移蛙群时,或多或少都会对牛蛙造成影响,出现对新的环境不适应等现象,这个阶段牛蛙的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若不做好放养前池子的消毒工作,牛蛙很容易就会被病毒、细菌的感染而生病。 3. 野外粗养 牛蛙成蛙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蛙价格的高低和种蛙质量的优劣。野外粗养是投饲养殖成蛙的一种方法。条件适宜的稻田、山溪、湖汉、沟渠均可养殖。 (1)稻田养殖 凡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田土为黏壤土、遇渍不涝、干旱不涸、保水力强、肥力偏低的稻田均可用于养殖牛蛙。先要挖好蛙沟,蛙沟每条宽1~2米、深0.5米,长依稻田长度而定。蛙沟每隔40~50米,一般按井字形开挖。为减少牛蛙的逃逸,田埂边沟尽量不挖。蛙沟可于水稻插秧前事先挖好,也可在栽种的秧苗返青后开挖。种稻前挖好的蛙沟,沟内不再种稻;栽种秧苗返青后开挖的蛙沟,只需将沟内已栽的秧苗连土挖起移栽到蛙沟两边的稻丛间隙处即可。纵向蛙沟和横向蛙沟的交汇处可适当挖大一点,一般挖成面积4~5平方米的小坑,并在坑的上面搭设遮荫棚,以便今后在此设饲料台辅助投饲和安装黑光灯诱虫喂蛙及水稻晒田或收割时牛蛙能在坑、沟中栖息;稻田的四周田埂上还应建立防逃用的围栏设施,用玻璃纤维瓦、聚乙烯网布、尼龙网围栏防逃均可(与池塘养成蛙相同)。下端埋入土中,用竹、木架加固,以防被强风吹倒和暴雨冲垮。进水口和出水口要建拦网,以防牛蛙逃逸。 幼蛙放养一般于稻田插秧半个月左右秧苗返青后进行。每公顷稻田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牛蛙幼蛙15000~22500只。同一田块放养的幼蛙规格尽量整齐,大小一致,以免发生大蛙残食小蛙的现象。 为增加牛蛙的活饲料和消灭稻田害虫,养蛙稻田要点灯诱虫。诱虫灯一般点在稻田纵、横蛙沟的交汇处小水坑的上方,离水面30~40厘米。每个小水坑上方安装1~2盏诱虫灯。若前一天夜晚所诱昆虫较少,则应在诱虫灯下的饲料盒中补充部分蚕蛹等饲料供蛙吃食。养蛙期间,稻田的水深应保持8~10厘米。当水稻田需要搁田、烤田时,应慢慢放水,以便牛蛙进入蛙沟,继续生活和生长。因为部分化肥如碳酸氢氨等对牛蛙产生药害。养蛙稻田应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若一定要追施化肥时,应改原来的撒施为用水溶解后再均匀洒施,或制作成颗粒肥料塞在水稻基部施放。这样,既能提高肥效,又能减少对蛙的药害。牛蛙喜食水稻害虫,是水稻害虫的天敌,素有稻田卫士的美称。目前常用的农药大多会毒杀牛蛙,因此养蛙稻田最好不使用农药。一定要施农药时,应先放干田水,将蛙赶至蛙沟后再施;或者将养蛙稻田一分为二,一半今天施,另一半明天或后天施。施药时,尽量改水剂为粉剂喷洒,以减少药剂落入稻田中,减轻药害。为防止盛夏养蛙稻田水温过高,稻田最好种单季晚稻。双季稻田养蛙,早稻收获后,即应在稻田纵横蛙沟内交界处的水坑上方搭一个面积较大的遮荫棚,避免强日光暴晒,防止稻田水温过度升高。养蛙稻田的越冬工作是挖深蛙沟,使蛙沟蓄水深度达1米以上。蛙沟上方覆盖草帘或塑料膜,确保沟水不结冰。稻田中危害牛蛙的天敌较多,如蛇、鳝、鼠等,应想方设法防除。 (2)山溪养殖 养蛙场地宜选择在丘陵山区较为平坦的溪流边。山坡坡度不大于15度,整个场地具有牛蛙两栖生活的天然条件。 山溪养蛙属野外粗养。要将牛蛙圈养在选定的山溪蛙场内。蛙场四周必须建立牢固的围栏设施。山溪蛙场一般由溪流和溪边陆地组成,溪中有水部分用聚乙烯网片围栏,溪边陆地部分用玻璃纤维板围栏。拦网网目大小一般根据放养的牛蛙幼蛙的大小而确定。幼蛙个体重约50克,拦网网目不大于1.5厘米,幼蛙个体重超过50克,拦网网目以2厘米为宜。为增加牛蛙在山溪场地内的栖息场所,还应在溪边陆地上挖建一定数量的蛙池。每只蛙池面积为300~400平方米,池深40~50厘米,一般每1000平方米溪边陆地挖一个。蛙池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使之成为沼泽地,便于牛蛙栖息,每公顷山溪蛙场放养体50克左右的牛蛙幼蛙7500~12000只。 山溪养蛙,主要以山区天然昆虫为食。在场内每个人工挖建的蛙池上方点灯诱虫,以便牛蛙获得较多的食物。山溪养蛙,常有洪水危害。防洪措施一是围栏设施要牢固,二是围栏要高出洪水位50厘米,万一洪水淹没,不致全场牛蛙外逃。为了保蛙安全,最好在养蛙场山溪上游300~400米处修建一座简易的导洪围堰坝,将洪水导向场外,以免洪水直冲蛙场。还要注意消灭鼠蛇危害。 (3)湖汊养殖 湖汉水陆相济,芦苇丛生,水草繁茂,是养殖牛蛙的天然场所。凡无毒无害无污染侵袭,水深1~2米,湖底平坦,水生植物茂盛,岸边有一定陆地面积的湖汊均可建场养牛蛙。一般水与陆地各占一半。蛙场面积因地制宜,以0.3~0.6公顷为佳,四周建立围栏设施。湖汉蛙场的围栏一般用聚乙烯网片制作。水中围拦网片的下纲用重物压底,上纲高出水面0.5米左右,并与毛竹围墙紧紧缚牢。岸上部分的围栏先打好竹桩,架好围架,然后将网片下纲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上后再将网片上纲拉起与竹桩围架缚牢,勿使留下空洞。此外,湖汊蛙场水中的围栏也可用竹箔,造价虽高些,但围栏效果更佳,湖汊蛙场条件较为优越,养殖密度可相对提高。一般每公顷蛙场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牛蛙幼蛙15000只左右。 湖汊水陆相济,昆虫繁多。可以通过灯光诱集大量的天然昆虫给牛蛙摄食。湖汊蛙场内外麦穗鱼、青虾、白虾等小鱼虾资源丰富,可利用空闲时间捕捞小鱼小虾喂牛蛙,效果较好。湖汉养蛙,水中围栏的网片较易破损,要经常检查围栏的网片,一旦发现破损即应及时修补,杜绝圈养的牛蛙外逃。湖汊蛙场内的芦苇、水草既为牛蛙遮荫,又为牛蛙提供较为丰富的饲料,是牛蛙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应加以保护,严禁刈割。 (4)沟渠养殖 我国农村灌溉渠、排水沟,尤其是山区半山区大小水库的灌溉水渠常年流水,只要加以适当改造和修整,均可用来养殖牛蛙。凡常年有水,水流不急,无毒无害无污染水侵袭的沟、渠及其周边陆地均可用来建场养殖牛蛙。沟渠蛙场因地制宜建造,面积可大可小。野外粗养,主要是建好围栏,杜绝牛蛙外逃和天敌的侵入。围栏的建造可参照山溪和湖汉养蛙,关键是沟渠有水部分的围栏,既不妨碍沟渠流水,又要有效拦住所养的牛蛙。每公顷蛙场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牛蛙12000~15000只。幼蛙的放养规格要求规格匀称,大小一致。 点灯诱集昆虫是野外粗养牛蛙的主要方法。蛙场内的沟渠边应多种一些黄豆、绿豆等豆科植物或种植丝瓜、葡萄等瓜果植物,既为牛蛙遮荫、降温,改善生态条件,又能收获豆瓜果。还要注意消灭蛇、鼠等牛蛙的天敌。 4. 人工养殖 (1)池塘养殖 为了减少人工精养期间的病害,在幼蛙放养前的7~10天必须对成蛙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幼蛙放养密度需根据幼蛙个体大小、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灵括确定,一般每平方米精养蛙池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幼蛙20~40只。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拣大留小,调整养殖密度。经过驯食的幼蛙转养成蛙时,大多能吃蚕蛹、猪肺、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静态饲料。因此,人工精养牛蛙成蛙的饲料主要是静态饲料。有条件的蛙场,辅助投喂一些蚯蚓、泥鳅、小鱼、小虾、昆虫等活饲料,效果更佳。由于成蛙个体较大,食台的数量应适当增加。一般按70~80只成蛙搭设一只食台为宜。食台搭于饲养管理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池边。精养池牛蛙的喂食必须严格实行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喂食方法。牛蛙每日摄食量的多少与温度的高低有紧密关系。一般温度20~30℃时,日投喂量以占蛙体总量的10%为佳。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日投饲量应适当减少,约为蛙体重的5%~7%。天气闷热,下大雨时,牛蛙饲料要少喂或暂停。冬季牛蛙冬眠和夏季温度超过30℃以上时,停止喂食。 牛蛙成蛙的管理与幼蛙管理基本相同。应在蛙池内建立蛙巢,蛙巢一般建在池边水陆交界处,用石棉瓦构筑。构筑时,先用砖头或泥土堆砌成高30~40厘米的矮墩,两个矮墩的间距稍短于石棉瓦长度,然后将每张石棉瓦搁在两个矮礅上即成。人工精养蛙池的蛙巢数量一般按每50~60只成蛙搭配建一个。人工精养蛙池边要种遮阳植物,如葡萄、丝瓜等,长大后搭棚遮阴,避暑降温,还可坐收瓜果。人工精养蛙池中要切实做好控温工作。夏秋两季要遮蔽降温,冬春两季则要保温防冻。夏秋季降温主要通过遮阴、换水和洒水实现。蛙池水最好1~2天换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为全池的1/2。换进的新水宜比原池水温低2~3℃。冬初温度下降到10℃时,则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在牛蛙没有移入越冬池前,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蛙巢上面,能使巢内温度提高2~3℃,以利其越冬。在下雨天或雨后的晚上,牛蛙十分活跃,最易逃跑,养蛙者要经常巡池,做好防逃工作。食台上的残饵要每天清除,食台本身要2~3天洗刷一次,并放在石灰水中浸泡消毒后再用。池内发现病蛙和死蛙及时捞除埋掉。一旦发现池水变黑发臭要立即换水。同时每隔7~10天,用0.5~1.0克/立方米浓度的石灰水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以防池水污染。还要做好除灭蛇、鼠敌害和蛙病防治工作。 (2)庭院养殖 庭院养殖牛蛙面积虽小,但养殖密度高,饲养管理方便。庭院蛙池因地制宜,面积不限,土地、水泥池均可。土池建造同精养的成蛙池。水泥池用砖头水泥浆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抹平。池壁高1米,蓄水10厘米。池底中心安排水管,管口罩铁筛网防逃,打开排水管阀门能排干池水和污物。蛙池上端要装进水管。无污染的河水、井水和自来水均可作为水源供水。池口罩聚乙烯网片防逃。池内一头放置1/3左右的砖头或石棉瓦,供牛蛙登陆休息。池中间放置饲料台,供牛蛙定位取食。庭院养蛙一般都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每平方米放养体重50~60克的幼蛙30~40只。投喂的饲料要鲜活、适口,营养全面。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投喂蚯蚓、黄粉虫、泥鳅、小鱼、小虾等饲料。若活饲料不足,也可掺杂拌喂蚕蛹、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投饲的时间要固定,一般日喂两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饲料量要充足,一般日投喂量约为蛙体总量的15%左右。庭院养蛙,面积少,水浅,再加上养蛙密度高,粪便排泄物多,池水极易恶化。因此,必须天天换水清池,确保蛙池的清洁,减少蛙病发生。换水清洗的时间一般在傍晚所投饲料吃完后进行。开启排水管阀门放掉当天的旧水后还应将蛙池内的残饵扫除,将饲料台冲洗干净,然后关闭排水管阀门,注入新水,保持10厘米水深。 (3)阳台养殖 阳台养殖牛蛙这是近几年发展进来的一种人工精养的新方法。阳台蛙池依阳台的形状、大小灵活建造,一般建成长方形,面积大多为0.5~1.0平方米,池高70~80厘米,池底装有控制阀门的排水管,打开阀门能排干池水。池口安装自来水龙头,需水时打开龙头即可注入自来水。蛙池靠墙和靠栏栅的三面用砖头水泥浆砌成,白瓷砖贴面、贴底。剩余一面用厚为8~10毫米的平板镶嵌,并用玻璃胶揩缝,杜绝漏水。蛙池蓄水8~10厘米深。池内散放7~10张瓦背朝上的瓦片,瓦背作牛蛙出水登陆的陆地,瓦下空穴作牛蛙隐藏休息的蛙巢,池口覆盖一片防跳逃的网片。阳台养蛙,各种条件全人工控制,幼蛙放养密度可相对高一些。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50~60克的幼蛙50~60只。 阳台养蛙采用全人工投喂饲料的方法。饲料主要是家庭的杂菜,如鸡鸭内脏、小鱼、小虾、猪、牛肉碎末、蔬菜帮叶等。喂食前,先将这些饲料冲洗干净,发软,再用刀切成长宽厚各为0.5厘米的细块,掺拌均匀后即可投喂。这样制作的蛙饲料,营养丰富,十分有利牛蛙生长。也可采用直接填饲法。阳台养蛙,一般每日投喂饲料一次,大多傍晚进行,日喂新鲜饲料约为蛙体总重的20%左右。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相关阅读

牛蛙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氧要求就不高了,可不必调节水质。孵化用水的pH值以6~7之间为宜,以偏酸性为好。

第四,夏季要防高温和日光暴晒,孵化池上加遮荫棚。蛙卵通常浮在水面,孵化时阳光直射,表面水温高,影响卵子发育,因此最好设置遮荫棚。牛蛙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8~31℃,上限是35℃,下限12℃致死。并防暴雨冲击受精卵。 第五,防止水质变坏。采卵时带入的水草腐烂或蛙卵死亡,都会使水质变坏,应尽量少带入水草,发现较多死卵应立即清除。也可通过注入新水或微流水,及时排除或降低水中有害物质。 受精卵经2~3天孵化成蝌蚪,刚孵出的蝌蚪游泳力很弱,待2~3天,卵黄囊消失后才能转到培育阶段。牛蛙卵及刚孵出的小蝌蚪最怕剧烈振荡,要尽量保持孵化环境的安静。 第六,避免防止水中着生的虱、剑水蚤等食卵水生动物,防止水禽等动物啄食蛙卵,发现有卵被水霉菌感染,可用漂白粉(每立方米用漂白粉1~3克)泼洒杀菌。 影响受精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雌、雄比例不当;二是亲蛙过于衰老,尤其是精子活力不足;三是水温过低或水质不净,水中杂质影响受精;四是水面宽或产卵场所不当,精、卵不能在有效时间内相遇,或相遇的机会较小等。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银狐育成期饲养管理建议方法


银狐,又称银黑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其毛皮在国际市场价格较高。银狐体色较深,上覆带银色针毛,针毛纤维大部分呈黑色,尖端为白色,全身呈银黑色,尾端为纯白色,毛深瓦蓝色,成年公狐体长66~70cm,平均体重5.5~7.5kg;母狐体长63~67cm,体重5~6.5kg,尾长40~50幼银狐的饲养即育成期的饲养,主要是指仔狐断乳分窝后到取皮前这段时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银狐育成期饲养管理建议方法。

1、生物学特性

银狐又称为银黑狐,属食肉目犬科狐属,体表针毛纤维多数为黑色,接近尖端为白色,尖端又呈黑色,白色针毛均匀地掺杂在全身被毛中,多数是绒毛为灰色,尾端为纯白色。银狐每年进行1次换毛,一般开始于每年3~4月份,夏季停止,7~8月份继续换毛,11--12月份时冬毛成熟。银狐听觉和嗅觉比较发达,胆小,行动警惕,在野生条件下,主要捕食野兔、野鼠、鱼、鸟类、虾、青蛙及一些软体动物等。银狐为季节性发情的动物,且每年只产1胎。银狐达到性成熟需要9~11个月,通常在每年1~3月份开始发情交配,妊娠维持52天,3~5月份产仔,一般平均每胎产4~5只幼狐,最多单胎产10只。成年公银狐体重可达5.5~7.5kg,母银狐达5~7kg,寿命为10~12年,种用年限一般为6~8年。

2、狐舍建设

银狐具有行动敏捷,视觉、嗅觉、听觉发达,产仔期非常害怕受到惊吓的特点。因此,狐场最好建设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相对又比较僻静,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场地大小根据实际饲养数量进行确定,狐场围墙高度最好在2m左右,狐棚长度根据狐场选址和规模确定,宽度一般在3.5m左右,棚间距离一般在3m左右。建设狐笼材料选择14号电焊网,网眼为2.5×2.Scm,长为90cm,宽为90cm,高为70cm,笼腿高度为50cm,笼门以宽20cm,高30cm左右为宜。单独建造产仔箱,长为80cm,宽为60cm,高为50cm,箱腿高为50cm,箱门宽20cm,高25cm左右为宜。产仔箱内设有带门的隔墙,将其分成内外两间,便于母狐产仔哺乳。

3、饲料营养

银狐通过长期的人工驯化饲养,具有很广泛的食性,主要分为动物性饲料、谷物类饲料和果蔬类饲料。动物性饲料主要是畜禽内脏、小杂鱼、血粉、蚯蚓、蚕蛹等,有条件的可以捕捉鼠类饲喂银狐;谷物类饲料包括玉米,碎米,麦麸等;果蔬类饲料包括大白菜、胡萝卜等。另外,银狐还可以饲喂人工配合饲料。银狐饲喂的饲料要选择多种类型进行混合,合理搭配,其中以动物性饲料和谷物性饲料为主,一般占日饲喂量的80%左右。饲喂的谷类饲料必须经过加工制成细粉,按配合饲料的配方比例进行混合,经过加温蒸熟成块状再进行饲喂。糠麸类饲料含有较多的纤维素,银狐不容易消化吸收,因此不宜饲喂过多,一般控制在谷物总量的25%以内。油饼类饲料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添加量一般为日粮的30%左右。血粉需要煮沸后才能饲喂,一般占动物性饲料的20%左右。蚕蛹可占日粮的5%左右,需要煮熟后同其他饲料一起进行绞碎再饲喂。

4、饲养情况

仔狐在18~20日龄就可开始采食饲料,开始时是母狐用嘴将食物喂给仔狐,此时要确保饲料质量较好,并不断增加饲喂量,从而满足母狐泌乳和仔狐生长的需要。仔狐35~40日龄即可进行断奶分窝,分窝时,先将2~3只仔狐放在1个笼中饲养,10天后再改为每只单笼饲养。仔狐断奶分窝后则进入育成期,银狐在这个阶段迅速生长发育。一般2月龄体重达到1.Skg左右,体长在40cm左右;5月龄体重达到4.4kg左右,体长在69cm左右。此期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品质,适量补充必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育成狐迅速生长的需要。

每年11月份以后,无论是成年狐,还是当年的育成狐,都进入繁殖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提高银狐的饲料营养水平,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同时要加强管理,细心观察,使配种率、怀胎率、产仔率、成活率提高。光照周期影响银狐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为此要使其得到足够地自然光照,无规律的增加人工光照或常年见不到阳光都会造成生产繁殖障碍。因此,必须使银狐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照时间,确保其性器官发育成熟,同时要认真观察母狐的发育状况和公狐睾丸发育状况,准确掌握交配时间。

5、繁殖配种

银狐一般在每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发情,多数集中在2月份。母狐进入发情期,其外阴部的阴毛分开,露出阴门,且开始肿胀;2~5天后,外阴剧烈肿胀,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再经过2~3天,阴唇外翻,颜色变深,且阴门上部有轻微皱褶,个别阴门流出凝乳状分泌物,此时可认为母狐进入交配期。母狐尽量在2~3天内进行2~3次交配,以提高其受孕率和产仔率,提高银狐饲养的经济效益。

育成期银狐的饲养管理
1、什么是育成期:仔狐从分窝算起到长成成狐,也就是从分窝到取皮时节,留种公母狐性器管体器官已长成熟,选优秀的留种,其次的取皮,这个期间称之为育成期。
2、分窝前的任务
2.1、分窝前加食:
普通狐仔15天可少数吃食,20天以后开端多吃食,以后逐步食量增大。分窝前的加食的准则应是“优、稀、少、净”,“优”指饲料质量要好,比方初喂饲估中加点奶、鸡蛋等;“稀”指饲料不要太粘稠,以防伤胃;“少指少数不要喂的太多;“净”指吃的净,不剩食。
2.2、母狐喂食特点:
母狐饲喂仔狐,有三种状况:母狐不吃、等小仔吃完再吃:母狐和小仔还抢着吃;母狐不让小仔吃,本人吃完再让小仔吃,依据这三种状况,要辨别看待,母狐让小仔吃穿可给母狐喂食,如母狐和小仔同吃或不让小仔吃,可把母狐关在产箱内让小仔吃,然后再喂母狐。
2.3、产后30天的留意事项:
2.3.1、产后30天母乳见少,如奶水特少仔狐太小的可多加食,不要每窝狐仔一致看待。
2.3.2、
30天后母狐不再吃狐的粪便,这时仔狐还不懂往产箱外排便,要实时清算产箱粪便或把小仔从产箱中隔离出仔,吊销产箱或把产箱小门关上。
2.4、分窝工夫:
分窝工夫以45天阁下为好,不要太晚,不分窝小仔依托母乳而少吃食,长的慢。如单个窝仔特小,或一窝中有病的,小“未渣”,可适当多吃几天奶。
2.5、每笼应放的只数:
狐仔和貉仔分歧,貉仔分窝后可几只放在一同都可以,仔狐不行,包括银狐和兰狐,分窝时必需立时把仔狐分红一只一笼或2只一笼,否则断乳不分发生相互残杀的景象,以强凌弱,会杀死局部仔狐。
2.6、分窝注销谱系:
分窝后按笼挂签,注销谱系,以备选种时用,假如养的很多,凭记忆是记不准的,谨防近亲选留种。
3、分窝后的任务:
分窝后是育成期的要害期间,有很多任务要做,哪项都不能无视或许省略,一旦无视或省略某项,就会形成严重的不良结果。
3.1、育成期最主要的是铡料质量,
假如饲料质量好,幼狐长的大,长的壮,质量差,幼狐长的小,衰弱,更主要的是饲料质量差不能使幼狐很好长成成狐,体成熟和性成熟都有能够不成熟,影响繁衍,形成狐的不发情,配后不孕,笔者曾亲临二家小狐场,因为喂的太差,形成一切母狐无一发情而悉数不能配种,空养一年,饲料质量差有二方面的要素,一是图省,认为喂点玉米面就可以了,二是不懂银狐所需的养分规范
3.1.1、育成期银狐的饲料动物性饲料要占50%,而且以鲜鱼为主。
3.1.2、银狐幼仔刚分窝不能立刻换饲料,如要换饲料,要等一段时后按部就班。
3.1.3饲料不能太稀薄,以一斤料兑1.5-2斤水为宜,假如饲料兑水太多,轻易呈现大肚予。
3.1.4、饲料要新颖,不能川来路不明的动物性饲料,冷冻工夫超3个月的,蜕变的均不能喂,千万不要图省。
3.1.5、适当喂青菜,在饲估中添加5-10%青菜,增补VC和其他维生素的缺乏。
3.1.6、适当用酵母,使幼狐消化优越,还可增补VB。
3.1.7、银狐断乳后前2个月是主要期间,这两个月要足量、质量好,断乳头二个月喂好是决议狐个头大小的要害。
3.2、打针疫苗,幼狐断乳后,打针疫苗有学问
3.2.1、疫苗最好是单苗,单苗结果好。
3.2.2、疫茁在运输途中或储存时期不能冻结或高温。
3.2.3、疫苗要打针足量。
3.2.4、不打来路不明的疫苗,不能打小商人贩来的疫苗。
3.2.5、打针疫苗最好要增强防疫,也就是打两次疫苗,最好是全体打,不能全打留种用要打针2次,第一次在分窝后,打针用量的二分之一,分窝21天再足量打疫茁,如遇疫情,要增强防疫。
3.2.6、打针疫苗的品种:犬瘟热,细微病毒肠炎,脑炎,加德纳氏四种疫苗。用量按阐明书。
3.2.7、打针疫苗不能等分窝太长工夫,比方超越21天,以防发作疫情。
3.2.8、打针疫苗一兽一针,可打一批后,把针消毒(蒸煮15分钟)再打一批,不要一针多用,以借打针的时机传达其他疫病。

4.1、补硒,狐在育成期补硒十分主要,如不补硒育成狐易得白肌病,白肌病的症状为狐肌肉无力,往往一夜之间双腿拖地不能竖立,而照常吃食,不久会逐步死去。补硒的方法:分窝后每只幼狐补亚硒酸钠维生素E2mI,肌注,也可以每月每只往饲料里兑亚硒酸钠维生素.E0.5ml。
4.2、驱虫:寄生虫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两大类。分窝后应对老狐和幼狐还驱虫,驱虫可用进口的害获灭,通灭,或国产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用法用量按药晶运用阐明书。
4.3、防雨淋仔狐,分窝后正逢旱季,所以要特殊留意防雨,雨淋后的幼狐易患感冒、肺炎、脱肛病,防雨应事前做好预备,掩盖好笼舍,另在下雨起风时,留意反省掩盖物能否被风吹翻、漏雨,已被淋狐实时擦干,另察看其1.3天,看能否感冒、脱肛,如感冒、脱肛要实时医治。
4.4、防署,夏季天色酷热,银狐原产寒温带,耐冷不耐热,特殊是在关内豢养,更轻易受潮热,酷热的炎天狐一旦中暑,很难救治,所以了防为主,预防办法:3.6.1、遮阳网遮阴法,用遮阳网遮阴,3.6.2、凉棚式遮阴,笼箱上盖凉棚。3.6.3、泼水法,热天往笼箱盖及地在撒水降温,3.6.4、饮水法,热天在水盒内多加水,让其喝足,局部狐还能把头,爪放在水中去暑。
4.5、留意痢疾性肠炎,炎天是痢疾的多发时节,多由大肠杆菌传染,病狐拉稀,精神不振,如不医治,很轻易灭亡,且具有传染性,因而细菌痢疾要早防、早治。用药可用庆大霉素、恩谎沙星、链霉素等,普通要连治3-5天,不可打一针见好就收,杀菌不彻底。

4.6、定时称重:种用狐应准时称重,准时称重可分为分窝时称重,分窝后每15天、30天称重,如留种用狐太多,可称其一局部,比方称分量大、中、小三类小狐的代表,余下可大、中、小狐来酌情猜定。不用各个称重。称后做好记载,以便给选种打根底。
4.7、9-10月份,是狐体成熟和性成熟的要害2个月,过于衰弱或皮裘不亮光的育成狐可适当加些油脂,和含硫的氨其酸添加剂。油脂可用猪油、鸡油、鸭油等。
4.8、预防咬毛自残:
银狐到9月份以后,局部会咬毛自残,至于咬毛自残的缘由,是多种的。如把咬毛自残归结为一种缘由,那是不准确的,咬毛自残的缘由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遗传、应激、养分不良和某些疾病传染。所以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去思索,去预防,防止咬毛自残。有咬毛自残的银狐不能留种。
4.9、坚持狐场卫生,坚持笼箱洁净。这包括严厉的消毒措施,定期清算粪便,准时刷食盒,要构成准则化,千万不能漫不经心。
5、育成期选种:
在育成期是选择狐种的好机遇,无论是老狐场、新狐场,选择狐种是首要的任务。选择狐种分初选、复选、决选三个阶段:初选在分窝后,选择母狐产仔多、仔壮、仔大的留种,统筹其爸爸***毛色毛质,复选在9月份;在11月份取皮时节,做最终一次决选,一切不契合留种要求的都要淘汰。选留个体大、毛色正、强健的留种。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蛋鸡育成期的体重、健康水平和鸡群的均匀度对产蛋期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蛋鸡育成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在育成前期主要以肌肉、骨骼和内脏生长为主,在后期以脂肪沉积为主,为了控制好蛋鸡的体重,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和均匀度要加强饲养管理。下面我们将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须注意的几个方面介绍给大家。

1、控制好鸡的体重

蛋鸡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育成鸡品质的最直观指标,育成期蛋鸡的体重达到标准或者处于标准体重与上限值之间,则日后的产蛋成绩一般都较好,因此要做好育成期蛋鸡体重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要定期对育成期蛋鸡的体重进行测定,方法是随机测量100只鸡个体的体重,将测量的结果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然后再确定最佳的饲养管理方法。如果所测量的平均值处于标准体重与上限体重之间,则说明体重适宜,如果测定的结果在标准值以下,就要找出导致体重偏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通过增加饲喂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增加饲喂次数、调整水槽和料槽的位置等对策来使体重达到标准;如果测量结果体重高于最上限体重则要进行限制饲喂来控制适宜的体重。另外,控制好育成鸡的体重的目的还包括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对于蛋鸡开产一致、产蛋高峰期一致、高峰期持续时间长都非常的重要。

2、科学合理的饲养

育成期要给蛋鸡提供适宜的营养,在配制日粮时要注意不宜提供过高的蛋白质水平,但要做到使必需氨基酸达到平衡。因育成鸡蛋鸡对钙的需求量仅用于维持所需,因此要控制好日粮中钙的含量,如果钙量过高会使饲料的适口性下降,采食量减少,另外还会降低机体内保留钙的能力而使产蛋性能下降。从18周龄以后蛋鸡开始产蛋,对钙的需求量增加,此时要增加日粮中钙的含量,并且要保持适宜的钙磷比,还要注意其他类矿物质的含量也要充足,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比例也要适当。

育成期蛋鸡的饲养方式为限制饲养,采用此法不但可以节省饲料,还可以有效的将蛋鸡体重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对于防止蛋鸡性成熟提前,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对保持高产的体况有利。一般从8~17周开始进行限制饲养。方法包括限质和限量,限质法是根据育成鸡的营养需求提供低能、低蛋白、低赖氨酸的日粮。限量则又分为每日限饲、隔日限饲等。在限制饲养的过程中要每隔1~2周随机测重,并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根据测量的结果及时的调整,如果80%以上的鸡体重达到标准则说明整齐度较好,生长发育较为均匀,如果高于或者低于标准体重,则要减少或者增加饲喂量以调整鸡群的体重。

3、加强饲养管理

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育成鸡的饲养密度对鸡的品质影响较大,育成鸡的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鸡采食困难,并且饲养面积狭小还会影响育成期鸡的生长发育,使整齐度受到影响。因此要根据日龄、季节、饲养环境等及时的调整饲养密度。

提供适宜的环境。鸡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0-25℃,在育雏结束后要进行脱温,在脱温的过程中要防止温度骤降,否则会影响鸡群的健康。舍温的调整要结合外界的气温变化以及鸡群的动态变化。另外还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以00%-60%为最佳。加强通风换气工作,其目的是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并且可调节温度,控制湿度。通风时要注意不可让风直接吹向鸡体,还要避免贼风入侵。冬季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及时的更换产蛋料。育成鸡在18周龄时就会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因此为了满足鸡的营养需求和产蛋需求要及时更换产蛋饲料,一般在17周龄未见产蛋时就要换料,以增加体内钙的储备,换料要逐步的进行,以免产生换料应激。

加强光照管理。育成期合理的光照管理可控制蛋鸡在适宜的日龄达到性成熟。如果鸡性成熟过早则会开产过早,影响产蛋性能,一般表现为蛋重过小,还会导致产蛋后期产蛋下降严重,甚至会停产。根据养殖场的饲养方式来选择合适的光照管理程序,无论选择何种光照程度都要注意控制好光照时间,在变化光照时要平稳进行,光照强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引发啄癖。

4、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做好育成期产蛋鸡的疾病预防工作,加强日常的卫生清扫和消毒,每周进行1次环境消毒,每2周进行1次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还要定期对用具以及设备进行消毒,在发病期间要增加消毒的次数。可在鸡的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以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在育成期按照本场的免疫程度进行免疫接种可很好的预防疾病发生。要选择质量过关的疫苗,同时使用正确的接种方法。接种时要注意减少免疫应激的发生,接种后要注意观察鸡群的情况。最好在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以确保免疫效果。育成期要做好鸡群日常的观察工作,包括采食量、精神状态、排泄情况,以便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持鸡群的健康。

作者简介:于恒巍(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育成期肉用种鸡的生理特点以及其饲养管理技术


对于一批种鸡来说,育成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主要工作就是使雏鸡在具有良好品质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也是获得高生产性能种鸡的关键阶段。在育成期确保均匀度良好,能够生产符合标准的优质种鸡,从而才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后代雏鸡,进而给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育成期肉用种鸡的生理特点以及其饲养管理技术。

1、生理特点介绍

育成期肉鸡的生长发育速度与之前相比较明显速度加快。肉用种鸡同样拥有前期生长遗传的倾向,生产中主要就是指肉鸡在12周龄之前的体重增长和生长速度都是比较快速的,对于所采食的饲料也有比较高的利用率,同时也相对比较容易导致脂肪的沉积。种鸡如果处于育成期体重超标过大,同时可以导致肉鸡的生殖器官发育状况不佳,最终会造成肉鸡以后的受精率和产蛋量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育成期的肉用种鸡其消化能力正在不断的增强。因为进入育成阶段肉用种鸡的采食量会逐渐的上升,与此同时肉种鸡的内脏器官、肌肉和骨骼等组织也都处于发育比较旺盛的阶段。这个阶段种鸡的性器官和性机能都会呈现相对比较快速的发育状态,育成后期肉鸡的性器官会呈现出更加快速的发育状态,一旦在此阶段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有的肉鸡在大概15周龄就出现产蛋的情况,这样过早产蛋必然会对肉种鸡以后的生产性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应该尽量保证其性器官正常发育,而避免出现发育过早的情况,确保开产后鸡的生产性能优良。

2、限制性饲喂方式

2..1数量限制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对进群采取数量限制就是指平衡肉种鸡的日粮营养状况,对于肉鸡日粮的饲喂数量进行相应的控制而对于采食的时间却不会加以调控。生产中采取限制性饲喂的方法必须对于种鸡的充分采食量有足够的了解,而且可以准确的称量限量的饲料。

2..2质量限制

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主要就是指将肉鸡采食的日粮营养平衡进行相应的破坏处理,保证日粮中的营养水平低于正常的要求,但是对于饲喂量并不加以控制,采取此种限制性饲喂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对于种鸡的生长速度加以把控并且相应的延迟肉鸡的性成熟时间。

2..3时间限制

实际的临床生产工作中,通常会将时间限制分成三种方式给肉鸡进行饲喂,即每天都限量但是每天的饲料量都应该采取一次性的添加方式;隔天饲喂.是将肉鸡2天能够采食的饲料量在l天内进行饲喂,因为一次投入的饲料量比较大,就要考虑同时保证较弱的种鸡采食足够饲料的实际情况,以确保鸡群的发育在一定的程度上比较整齐;还有就是每周停喂2天,生产中一般都是在每周的周三和周日停止喂料而其他几天仍然采取正常饲喂的方式。

2..4影响因素

限制性饲喂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是否成功主要是受到饲料供给量准确程度的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于鸡接受的光照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以确保获得更好的饲喂效果。生产中如果种雏4~9月份出壳,那么育成期大多时间都会处于日照时间逐渐减少的时期,这种情况就应该适当增加饲料的供给;而如果种雏在10月至翌年的3月份出壳,则育成期大多时间都会处于日照时间不断增加的时间段,这样就应该相应的减少饲料量的供给。

2..5注意事项

肉鸡的分群及饲养密度:育成期的种鸡大多是在20周龄前就按照公母、强弱、大小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群处理,每群数量控制在400~500只是比较适应的状态。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种鸡其饲养密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中应该注意适时的进行合理的调整。此外还要注意将体重过小或者过大的个别种鸡调出来进行转群或者采取淘汰的处理方式,这样做主要是避免影响到该鸡群的均匀度。

定期对肉鸡进行称重:对于鸡群的平均体重以及均匀度应该进行准确且精确的计算,每周末都应该在鸡群随机抽取5%~10%的肉鸡采取空腹称重的方法,然后逐只进行称重并且进行相应的记录,然后再将鸡群的平均体重计算得出,同时还应该确定鸡群的均匀度。

3、饲养环境

温度。育成前期进行脱温处理可以保证鸡群的抵抗力,生产中主要就是让鸡群从高温育雏逐渐适应自然温度。特别是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季节,保温措施的落实情况更不能够忽视,饲养者应该尽量将舍内温度控制在稳定的状态,避免过大的浮动对鸡群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风。正常的临床生产情况下,育成种鸡舍最适宜的通风状态就是3min内进行1次换气处理,但是也会受到风机安装的排风效率,以及鸡舍密闭性等因素的相应影响。但是如果处于天气比较炎热的季节就要考虑风冷效应,使肉鸡感受到的体表温度低于舍内的实际温度。如果要促使肉种鸡舍内可以形成风冷效应,通常都会采取纵向的负压通风方式,这样可以确保舍内的风速保持在2.5m/s的状态。

种雏鸡49-168日龄称为育成期,这期间保持鸡的最佳体重是个关键。种公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使种蛋一直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母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保持良好的产蛋性能,其饲养要点如下:

1、限制饲喂。限制饲喂的目的是为了使鸡的体重达标、整齐度好、健康结实、发育匀称、适时开产,并提高产蛋率和种蛋的受精率,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

(1)数量限制。每天饲喂日粮的10%-80%.或采取隔天饲喂或每星期停喂2天等办法。

(2)质量限制。质量限制就是破坏日粮营养的平衡,使日粮中某种营养物质低于正常水平或不足。不限制喂量。从而使鸡的生长速度降低、性成熟延迟。

(3)时间限制。时间限制就是每天定时盖上料槽或吊起料桶,以减少鸡的采食时间。
2、饲料的喂量、变更和添加物质。

(1)饲料的喂量。应以鸡每星期的平均体重为标准来决定饲喂量。当鸡群超过标准体重时,可不减少喂量,只保持每日的喂量不变,就会使鸡的生长缓慢下来。如果鸡群平均体重低于标准水平,则应稍加饲料,使鸡加快生长,直到恢复标准体重为止。

(2)饲料的变更和添加物质。当鸡42日龄平均体重达到标准时,则从第7周起更换为育成期的生长饲料。此时选用一种限饲方法,一直到140日龄为止。

头98日龄,在饲料中还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以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从49日龄起,每周每100只鸡投给0.45千克的砂粒(直径为3毫米),有助于消化和防止嗉囊缩小。

3、体重与饲料限制。在整个生长期,体重是所有计划的关键,在调整饲粮时,要注意如何使鸡群的平均体重达到标准水平。在施行限饲过程中还要配合使用光照。2-7月间出生的鸡,光照会渐渐减少。其体重应比8月至次年1月出生的鸡为重。

4、饮水。每只鸡的饮水位置不能少于12.5厘米,并根据鸡背高度及时调整水槽高度,做到每天清洗水槽,定期消毒。在喂料日,除喂料时饮水外,每隔2-3小时还要饮水1次,每次饮水20分钟左右。在断料日每天供水3-5次,每次饮水20分钟。在环境温度上升到30℃时,饲料量和饮水量的比例为1:2.天气比较炎热或鸡群受到应激作用后,不再限制饮水。

育成牛放牧饲养的关键技术 育成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无论是哪个品种的育成牛,放牧都是首选的饲养方式。在肉牛生产过程中,育成牛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断奶后到性成熟前的育成牛阶段,代谢旺盛,生长很快,是肉牛一生中骨骼和肌肉发育最快的时期。此时,肉牛瘤胃容积迅速扩大,消化功能不断完善,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粗饲条件。同时,育成牛生命活力强,对饲养管理及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比较粗放,最适宜放牧饲养。无论是哪个品种的育成牛,放牧都是首选的饲养方式。养牛场应根据当地青绿饲料的特点,对育成牛进行群体放牧饲养。下面一起来看看:育成牛放牧饲养的关键技术育成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放牧饲养的优越性

1.1降低育成牛的饲养成本

对育成牛进行放牧饲养,可以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放牧饲养可以将野外草场资源充分利用,减小牧户所需购买的草料数量;其次,放牧饲养能够对牛群的体质起到提高的作用,减少疾病的产生,降低疾病治疗的费用。据相关研究证明,充足的阳光既能促进牛皮肤中所含有的物质7一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也能促进牛类对钙这一营养物质的吸收,对牛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1.2促进牛群产品质量的提高

放牧饲养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现有的草场资源,让牛群直接获得天然的草料,对牛群的消化功能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同时,天然草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充分满足牛群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改善牛的肉质。除此以外,野外放牧使牛可以充分的运动,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对其体质的提高是有益的。而且,野外空气质量高,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帮助牛群减少消化系统上的一些疾病,促进钙的吸收,从而促进牛群整体产品质量的提高。

2、育成牛放牧饲养的关键技术

2..1饲料与饮水方面的关键点

育成牛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饲料与饮水显得至关重要。在放牧饲养的过程中,需要养殖户注意的是,要适当地喂养精饲料。这是因为单一性的饲料构成并不能满足牛群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因此需要将精饲料投入到饲料中去。精饲料的用量一般控制在每头牛每天1.5—3kg之间。清洁且充足的水资源是保障育成牛健康生长的另一关键。放牧饲养育成牛的过程中,饮水的问题也需要得到牧户高度的重视。水资源的缺乏会造成育成牛消化机能产生紊乱的问题,甚至可能会造成育成牛死亡的严重后果。而且,牛每天所需要的水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冬天饮水较少,夏天饮水较多,只有饮水充足,才能吃得饱,因此,牧户在选择放牧的地点时,需要将水资源的因素考虑到其中来,选择具有充足且清洁的山泉水源的放牧地。

2..2选择合适的放牧密度

养殖户在使用放牧饲养的方式进行饲养育成牛时,需要注意合理把控放牧的密度。一般来说,牧户需要结合放牧地点草场的实际情况,在放牧饲养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来合理选择放牧密度。对草场比较贫瘠的地区,要适当地减小放牧密度;而对草场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放牧的密度。合理的放牧密度不仅能够达到保护草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能有效地促进牛群的生长,提高育成牛的品质。

2..3采用间歇式放牧方式

由于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牧草也是一样的,所以在放牧的过程中,不可不计后果地对草地进行破坏,可以间歇式地让牧草得以休息繁殖,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放牧方式,也符合生态牧养的原则。养殖户让牛群在几片草地轮流放牧,帮助牧草的翻生与生长,也是保证了牛群的牧草供应。

2..4合理选择放牧时间

选择合理的放牧时间对育成牛的生长发育同样重要。草场资源贫瘠且天气寒冷的冬天、草场刚刚开始生长的初春都不适合放牧饲养。若选择了不恰当的放牧时间,不仅会影响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生长,而且对育成牛的生长发育也很不利。此外,天气过热的时间,如盛夏时节的正午,也不宜放牧。选择合理的放牧时间,如当牧草达到相应的放牧标准,即牧草长度在15cm以上时再进行放牧活动。此外,对初次进行放牧饲养的育成牛,需要对其放牧时间进行一个由短到长的调整过程,训练育成牛逐渐适应放牧饲养的饲养方式。3讨论

总之,在育成牛的饲养中,放牧饲养是普遍的饲养方式。在放牧饲养时,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技术,即注意饲料与饮用水的补给、采用间歇式放牧方式、选择合理的放牧密度与放牧时间。只有切实把握好以卜放牧饲养的关键技术,才能提高育成牛的品质,进而促进牧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育成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饲养方法
1、0周龄至1周岁。在此期间,牛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度和长度方面急剧生长,消化器官容积扩大1倍左右。对这一时期的育成牛,在饲养上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除给予优良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从9—10月龄开始,可掺喂一些秸秆和谷糠类饲料,其重量约占粗料总量的30%—40%。
2、12—18月龄。此阶段奶牛消化器官容积增加更大。为促进消化器官的进一步发育,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重量约占日粮总量的75%,其余的25%为混合精料,用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
3、18—24月龄。此期正是奶牛交配受胎阶段,其生长发育逐渐变得缓慢。这阶段的育成母牛的营养水平要适当。过高营易导致牛体过肥造成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分娩;过低易使奶牛排卵紊乱,不易受胎。因此,这阶段应喂给奶牛品质优良的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类饲料,以精料为辅。到妊娠后期,适当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可喂2—3公斤,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育成牛应以放牧为主,并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对饲料喂量酌情进行增减。
二、管理措施
1、分群管理。犊牛满6月龄后转入育成牛舍时,公、母应分群饲养。应尽量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牛分在一起。生产中一般按断奶至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进行分群,以便于饲养管理。
2、加强运动。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区,应对拴系饲养的育成母牛,每天在运动场驱赶运动2小时以上,以增强体质、锻炼四肢,促进乳房、心血管及消化、呼吸器官的发育。
3、讲究卫生。对育成牛,每天至少刷拭1—2次,每次5—8分钟。在舍饲期间,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晴天还要多让其接受日光照射,以促进机体吸收钙质和促进骨骼生长,但要严禁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
4、按摩乳房。为促进育成牛特别是妊娠后期育成牛乳腺组织的发育,应在给予良好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乳房按摩的办法,效果十分明显。对6—18月龄的的育成母牛每天可按摩1次,18月龄以后每天按摩2次。按摩可与刷体同时进行。每次按摩时要用热毛巾揩擦乳房,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但在此期间,切忌擦拭乳头,以免擦去乳头周围的异状保护物,引起乳头龟裂或因病原菌从乳头孔处侵入,导致乳房炎发生。

鹅肥育期的饲养管理


育肥鹅应适当降低鹅舍栏的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是2只/ m2,并保持环境安静。育肥中期减少鹅活动,提高营养水平,加料催肥,并要保持饲料新鲜,饮水清洁。鹅舍清洁干燥3天垫1次沙,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每周对鹅舍带鹅喷雾消毒1次,可用百毒杀消毒液和水按1:600的比例配制。饮水用具每天清洗1. 次,每周用2%氢氧化钠溶液洗涤1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育肥15天后应逐日检杳鹅的膘情,膘情是根据翼下两侧体躯皮肤及皮下脂肪沉积情况鉴定。若摸到皮下脂肪增厚,皮肤滑动为下等肥度;有板栗大小的稀松团块为中等肥度;用手轻压感到丰满结实而富有弹性的膝情为上等肥度。此时应及时出售。一般中小型鹅养到70~90日龄,活重2.5~3.5 kg;优良杂交商品鹅 65~80日龄,活重3~4kg,就应适时出栏上市。实践证明,单纯卖活鹅的经济效益较低,可在饲养期内实行人工活体拔绒,通过提高鹅体综合利用率来增加多挤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7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