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蛤蚧卵的孵化技术

目前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方法。小型饲养户一般采用自然孵化的方法,大型饲养场一般采用人工孵化的方法。

1.自然孵化将收集的蛤蚧卵经过选择,剔除受损的、畸形的、无精的卵,放在用细纱网制成的网箱内,室内温度控制在30~33℃,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经90天左右可孵化出幼蛤蚧。当年7月15日以前产的卵,每收集一批及时孵化,让其尽快孵出,赶到温度适宜时还能生长一段时间;下半年产的卵,收集下来保存在12~13℃的温度下,到第二年自然温度达到30℃时进行孵化。

2.人工加温孵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放受精卵的网箱放入小室内,对小室加温供暖,室内温度保持在30~33℃、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如果用火炉加电炉供温的话,还可以把孵化温度控制在33~35℃。其方法是用火炉供给孵化室基础温度,用电炉补给火炉达不到的温度,电炉要连恒温控制器,控制室内温度恒定。

另一种人工孵化方法是用孵化器孵化,孵化器是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一个大箱,内装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装置,可以把孵化温度控制在36℃,相对湿度控制在75%。注意保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采取人工孵化时,秋季卵也可孵化,孵出的幼蛤蚧在室内加温饲养,待到室外温度达到25℃以上时,再移出温室饲养,对其生长更有利。

幼体的养育

刚孵出的幼蛤蚧体长0畅5~0畅6厘米,体重3.5~5.3克,不能散放、不能让其随意跑,否则会因其体弱捕不到饲料虫,长期饥饿、抵抗力下降而死亡。所以,刚孵出的幼蛤蚧应放在网箱中集中饲养一段时间,待其长到有一定捕食能力时,把它们放出去自由活动。

放在网箱中的幼蛤蚧,要投给足够的幼小活饲料虫,如黄粉虫、家蚕、蝇子等,使其容易捕获。春季入孵的卵在8月孵出幼体,气温正是适宜生长发育的时期,可以不考虑加温,只注意投给足够的饲料虫,充足的清洁饮水就可以了。但秋季入孵的卵,孵出幼体已到10月下旬,气温已低,不适宜生长,为保证幼体成活率,室内应加温,使饲养室温度保持在26~30℃,湿度保持70%~80%,使其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全越冬。

10月孵出的幼蛤蚧不能在第一个冬眠期让它冬眠,因为这样的幼体生命力不强,体内没有贮存更多的营养就进入冬眠状态,越冬时又消耗了一部分体内的营养,到第二年出蛰后体质更弱,会造成大批死亡。

延伸阅读

养殖中华鳖卵的人工孵化技术


1.中华鳖卵收集

(1)中华鳖卵收集前的准备工作在亲中华鳖进入产卵季节之前要及时将产卵场地进行修缮和整理好,堵填洞穴,挖松产卵场地,并铺好细沙,调好产卵场沙土的湿度,使之手握成团,松手轻抖即散为度。在产卵季节,每天早上都要对产卵场进行认真检查,看是否有雌中华鳖产卵的痕迹。检查工作应在太阳还没升起,露水还没有蒸发前进行。如果发现有新土出现,并且有中华鳖的爪印,泥土表面光滑,则是雌中华鳖的产卵窝。这时可在卵窝旁边插一小棍作记号,以便随后挖取。

(2)准备好收集中华鳖卵的用具包括挖土用的小型铁铲或竹签,以及盛卵的专用木箱、塑料筐、盆等。

(3)中华鳖卵收集在收集之前应把用具洗刷干净、消毒后备用。集卵者进入产卵场后,按标记依次逐窝挖取,扒挖时,对封洞口的浮土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地扒拨。在扒拨洞土与扩大洞口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卵弄破,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自上而下地一个一个把卵子捡出来,并轻轻地摆放在集卵箱中。放卵时要轻、牢、稳,以免弄破。收卵时要注意检查卵的受精情况。将动物极和植物极清晰可见、壳顶有圆形小白点、壳体光洁圆滑、外壳颜色乳白或粉红、个大而圆的优质卵集中在一起。如果扒取的卵外壳不圆者,属畸形卵,则应放入另一个容器中,不要乱放。若卵壳四周看不清透明的白色斑点者,则为无精卵。壳体的白色斑点如果不圆,呈不规则状,动、植物极模糊不清者,则为弱精卵。此三种卵应单放,不能一起孵化。收集卵时,一般第二天早晨收集头一天早晨作记号的,不能当天发现当天收集。

2.中华鳖卵的孵化方式

中华鳖卵的孵化,既可在室内孵化箱中,也可在恒温孵化箱中孵化

(1)恒温孵化就是利用自动控温系统,保持箱体或室内温度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促使受精卵胚胎得以正常发育的孵化形式。在小批量孵化时,可用电热恒温箱代替孵化器。在大批孵化时,则可把禽用孵化器改装使用。也可以专门设计加工制造。供热为电源,调温调湿系统均采用自动控制。装中华鳖卵的是孵化沙盘,其大小规格可根据箱内空间大小设计配套安装。孵化时,孵化盘内底部铺一层4厘米左右厚的湿沙土。湿沙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抖动即散为宜,沙粒直径0.5毫米左右。然后将挑选好的优质受精卵整齐地摆放在沙层内,最后在中华鳖卵表面再盖上一层2~3厘米厚的湿沙土。将孵化盘放入孵化箱内,关严箱门,调好所需的温度与湿度旋钮,开启电源,即可进入孵化状态。恒温孵化的温度应控制在34℃0.5℃,沙含水量保持8%~12%为宜,孵化率可达到93%。根据恒温孵化原理,也可以采用煤油灯孵化小鸡的装置进行中华鳖卵孵化。通过人工调节温度,认真操作,也能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控制煤油灯孵化器时,温度不能超过37℃,否则要造成孵化失败。

(2)孵化房孵化孵化房地址应选在地势高爽、背风向阳、排水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方。面积12平米左右,方向坐北朝南,北墙高2.5米以下,东、南、西三面设大型玻璃窗,北墙仅设排湿小窗子。室内地平用水泥硬化,并设有排水孔道。房顶可用透明薄膜呈马鞍形封盖,或采用玻璃顶盖,或起脊房顶。内砌壁高20厘米浅水池两个,以供出壳稚中华鳖暂养使用。其余空间设多层孵化架若干,以便分层摆放孵化盘,进行立体孵化。孵化盘一般60厘米40厘米20厘米,盘底有排水孔若干,孵化时在盘底铺一层5厘米厚的沙土,然后把选出的优质中华鳖卵摆放好,再在卵上覆盖一层3~4厘米的湿沙。孵化盘的一角埋一个小塑料盆,盆口与沙土表面平,并盛入清水,供出壳稚中华鳖爬上戏水活动,以利收集和管理。在中华鳖卵入孵之前,孵化房的设备要进行检查、消毒,要堵填鼠洞、蚁洞,要检查好电路和照明设施。为了保证孵化工作顺利进行,孵化房内应备有电炉或煤炉,以便阴雨、低温天气时辅助加温使用。如果室温过高时,可将窗子打开,让空气对流降温;或开启排风扇,抽排热气及湿气,让气体流动降温、降湿。也可以采取遮阴的办法降温。

(3)简易孵化床露天孵化简易孵化床是在地势较高、干燥朝阳、避风的地方,按孵化要求建的一种专供中华鳖孵化的特殊沙土床。面积大小可根据待孵中华鳖卵的多少而定。一般长2米,宽1米,北墙高1.2米,南墙高0.6米。四周以砖砌成,周缘上部留若干通气孔,其底部留有若干出水孔,底部填碎石与粗沙,表层铺10厘米厚的沙性土壤。表层要求北高南低,形成坡度。在南面的一角,埋设一个盛水的盆,盆口与沙床表层平。沙床顶盖以透明塑料薄膜,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孵化时,先将塑料薄膜卷起,把受精卵按产期远近,从北到南分段排列,埋入沙床的沙土中。摆放埋卵时每粒卵之间保持1厘米左右的距离。卵摆好以后,在卵的上面盖一层3厘米到4厘米的细沙土,并在卵空隙处插上孵化日期标志,然后将顶上的塑料薄膜盖严,即进入孵化期。

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床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靠塑料薄膜顶来实施的,热源主要是太阳光的照射。低温时在盖内空间加设电灯泡补充热量,也能达到保温目的。天气正常时,为保温起见,晚上在薄膜顶盖上加盖一层草帘子。若遇到炎热的天气,白天则应在薄膜顶盖上加一层遮阳网或树枝遮阴,或将顶盖的一部分揭开散热。这种孵化方式一般45天左右可见到稚中华鳖陆续出壳。

利用孵化床孵化,应注意防鼠、蛇、蚁害及鸟、兽等天敌,同时要注意对温度、湿度的调节。

螳螂卵怎么孵化?


【常见问题】螳螂卵怎么孵化?

【专家解答】

一、螳螂卵孵化前准备工作

1、螳螂卵的采集

卵的孵化采集,如果手头没有螳螂卵可在冬季到野外进行寻找,大刀、斧螳通常螳螂卵会附着在树的枝干上,多以荆条,高草丛居多,棕静和薄翅螳多在树木根部和乡下墙角处。

2、食物准备

我们首先要准备的就是食物,对于这些小家伙可喂果蝇,蚜虫,腻虫,针头蛐,刚孵化的跳蝻(小蝗虫)如果养花了,小飞虫也是不错的选择(足够多)。

3、养殖环境布置

由于小螳螂到处爬,最好找一个大鱼缸作为养殖箱,并用纱窗网盖好,防逃跑,为了提高存活率,最好是模仿野外的生存环境,便于管理。具体方法鱼缸40cm高50cm宽60cm长,(尺寸仅供参考),放土15到20cm,并种植草坪草或野草(种子花市有卖),花草至少养3个月,为螳螂提供栖息地。鱼缸内放些植物腐叶等残渣,培养飞虫等食物,为提高食物产率可找一小鱼缸专门作为食物培养缸,加入动植物残渣,如果蝇、针头蛐等网店有售可购得。关于蚜虫和腻虫,取种虫于菊花、十字花科植物上,菊花在花鸟鱼市场买一盆有蚜虫的就行,蚜虫用大白菜可以很轻松的繁殖。

二、螳螂卵孵化方法

1、温度

食物都已具备来说说孵化,25度以上,大约一个月内即可孵化,20度一般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期间每4天喷水一次,如果湿度过低可增加次数。

2、空间

关于孵化的空间,螳螂孵化需要很大的空间,不然空间狭小小螳螂挤来挤去很快你会发现95%的小螳螂都死了。

3、螳螂卵的摆放

关于卵的摆放,卵可以用针穿过螳螂卵最上端的鳞片固定在饲养盒内,或是用胶,务必使鳞片向下,且卵距离容器底部至少5cm,这样有利于成功孵化。

4、孵化成功后的注意事项

孵化当天,螳螂即可开食,期间每天喷水一次,小螳螂很需要水,有水珠即可,不宜过多,大约1周至2周后开始蜕第一次皮,之后每两周左右蜕一次皮。

【小编总结】

螳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两个斧头般的前臂,因此注定了螳螂是肉食性昆虫。螳螂的生命只有一年,从出生到寿终大概是六至七个月左右。在野外的话,螳螂卵一般是每年的五月份左右孵化,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就可以控制好螳螂卵的孵化时间。以上是第一农经小编为您整理的《螳螂卵怎么孵化?》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龟蛋孵化技术重点 龟卵孵化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龟蛋孵化有哪些技术重点?

【专家解答】

一、孵化温度:龟卵孵化适宜温度应控制在28-35℃,以30℃左右为最好。不能过高或过低,温度低时,可用人工加温。方式有电热加温、太阳能加温、火炉加温等。如果温度过高,应开窗通风降温。总之,一旦定好孵化温度,温差前后就不能相差3℃。

二、孵化湿度:龟卵孵化湿度一般为孵化用砂含水量7-8%比较适宜。如果湿度太大,龟卵容易闭气而死,如果湿度太小,龟卵水分容易蒸发,卵会干涸死亡。较实用的测试方法是:用手将砂手捏成团,撒手后团即散开,说明湿度适中。三线闭壳龟、鹰龟的孵化用砂应以泥土混合为好,比例为6:4,另外,在孵化过程中,用喷雾器每天洒水1-2次。

三、孵化透气状态:卵孵化透气状况是指孵化用砂粗细要适中,应从河中选用中等偏细的砂子为好,使用前清洗干净,三线闭壳龟孵化用土以黄土为好,并与砂子充分搅拌均匀,孵化期,每天洒水后10分钟,用手将砂层松一下,这样既防止砂土板结闭气,又防止水分蒸发,但扒动砂层时,不得振动下面的龟卵,以免影响孵化效果。特别一提的是鳄龟、黄喉拟水龟、草龟的孵化用砂全部使用中砂,不需混合黄土,以免影响出壳率。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把孵化箱放在避风、遮阳和宁静的地方。

【小编点评】龟类养殖的关键是抓好龟卵孵化,无论采用哪种孵化方法,都要掌握好孵化温度、湿度和透气状况三要素,根据近年来对三线闭壳龟、鳄龟、黄喉拟水龟、鹰龟等不同龟种卵的孵化试验,只要温度、湿度和透气达到最佳状态,龟卵的孵化率可达95-98%。小编汤姆为探索龟蛋孵化技术重点的你整理了《龟蛋孵化技术重点龟卵孵化注意事项》一文。

白玉蜗牛的卵怎么孵化?


【常见问题】白玉蜗牛的卵怎么孵化?

【专家解答】

白玉蜗牛的卵孵化要满足三个重要条件,即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和无虫无菌的环境。所谓适宜的温度就是20℃-28℃。水或土的湿度要适宜,手抓成团,落地即散。孵化所用的沙或土中无虫无菌无其他微生物,可采取高温消毒的办法。

孵化白玉蜗牛的卵的步骤:

1、一部分放凉的细沙,置于瓷盆或塑料盆内,厚度3厘米左右,倒入少许开水(凉热都行)搅拌均匀(注意:别一下倒入很多开水),见有干沙就再倒点水搅拌。沙子都湿但没有水滴(即手抓成团,落下即散的程度)就行了。

2、把盆内沙面抹平。如果卵少就用勺开宽1至2厘米,深1到2厘米的沟,把卵放入沟内,卵上覆盖一薄层沟边的沙子,不露卵即可。

3、放完卵即可用玻璃将盆盖严。大致1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蜗,这时候管理人员只要恢复正常的投喂标准,做好防逃窜工作就可以了。

【小编总结】

蜗牛不分公母,本身就会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蜗牛的交配方式有单交配和双交配两种。白玉蜗牛是我国的特种动物之一,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备受市场的追捧。一般来说,蜗牛交配后,每只一年可产1200粒卵,繁殖快。第一农经小编给您整理了《白玉蜗牛的卵怎么孵化?》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蛤蚧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蛤蚧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吗?

【专家解答】

饲养器皿:

这要根据你所要饲养的蜥蜴的体形大小来决定。饲养小型蜥蜴,准备80*50大小的饲养箱即可,而大型的比如绿鬣蜥,长鬣蜥等品种,你至少要准备一个足够它们活动的空间。通常人们使用的器皿以玻璃缸居多,我的建议是定做一个木质的宠物箱为最理想的选择。无论是结实程度、透气性以及搬运的方便性,均以木质为理想。

饲养用具:

水盆、食盒、攀爬物是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话再放置一个供蜥蜴躲藏、休息的窝,就再好不过了。灯具也是不能缺少的,绝大多数蜥蜴需要较多的阳光照射以便辅助自身吸收钙质和消化食物。所以如果你不能满足自然光照的话就必须购置UVB、UVA灯具来补充光源。对于需要加温的品种,你还要加置增温和控温器材。现在较为常用的加温工具主要有加温灯泡,加热垫(毯),加热石等等。其中带有温度控制器的当然是首选。如果你还能拥有一个湿度控制装置的话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举措。 饲养喂食: 蛤蚧专吃活的动物,食物几乎全部是昆虫,昆虫中除大型而体硬的及体小如浮尘子、飞虱等外,其他蛤蚧都能吃。在饲养条件下,蛤蚧一次可吃7.6g重,6cm长的炸蜢。食物的消化由吃入至排出约需12小时以上。蛤蚧在缺食的情况下能耐饿较长时间而不死,耐饥长达二百多天。

【小编点评】《蛤蚧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蛤蚧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当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

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


人工饲养蛤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果。管理得好,生长发育就好,繁殖力就高;反之,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下降,经济效益就差。所以,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搞好蛤蚧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工作饲养场进出口处要设消毒池,池内放入生石灰或铺麻袋、草帘子,在麻袋、草帘上泼洒3%氢氧化钠水或3%克辽林水溶液,进出场的人员都要走在其上,对鞋底消毒,以免把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场内。饲养场内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打扫,保持活动场地和洞穴周围清洁卫生。夏季每周要清扫2~3次,死虫、剩余的人工饲料要及时清出,以免在场内腐烂变质,污染环境。饲养场外周也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被风吹入场内。定期消毒,对饲养场内、外地面,墙壁,在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每周消毒1次。消毒用药为1%~4%氢氧化钠,用以环境地面消毒;漂白粉,用以垃圾及其他堆积物消毒,1立方米用10%漂白粉溶液10升。保持饮水和游泳水清洁卫生,饮水和游泳水要经常更换,始终保持新鲜。

2.保持饲养场安静饲养场内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管理人员进入场内工作时,动作要轻,不要造成大的响动,尽量保持场内安静。饲养场周围避免放鞭炮或有其他大的响动或震动,尽量不给蛤蚧群造成惊动。这样不会造成应激现象发生,有利于蛤蚧生长发育和繁殖。

3.防止敌害进入饲养场饲养蛤蚧要防止鼠、蛇、蚂蚁等敌害进入饲养场内。鼠、蛇进入场内会吃掉蛤蚧,蚂蚁进入饲养场,可扰乱蛤蚧的生活,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防鼠、防蛇老鼠不仅吃蛤蚧,还会把蛤蚧咬死、在蛤蚧活动场里打洞,造成场内外相通使蛤蚧跑掉。对鼠、蛇的危害主要靠防范,防范的办法是,饲养场的墙基处理要严,地基要扎得深一些,墙基部要用水泥砂浆抹严,防止老鼠打洞进入。网室的铁丝网接触处处理要严密,不留缝隙,并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有缝时要及时处理好。蛤蚧饲养室外要经常用灭鼠器、电子驱鼠器防范。饲养场、饲养室周围没有鼠洞,网室封闭又严密,纱门、纱窗严密,蛇就不能进入。

2)防治蚂蚁蚂蚁虽然个体小,但它是社会性的、集群性昆虫,它们无孔不入,很容易进入蛤蚧饲养场、饲养房。蛤蚧有时也吃蚂蚁,但蚂蚁数量大时,可以靠群体的力量危害蛤蚧的幼体,甚至成体,使其不得安宁。一旦攻击1条蛤蚧,群起而攻之把它咬伤、咬死,咬死后把它吃掉。防治蚂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修防蚂蚁水沟在饲养场周围或饲养房周围修一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水沟,里面常年有水,蚂蚁不能进入。

2)药杀用氯丹粉1份、黏土4份混合调成泥浆,涂在围墙外壁基部一周,高20厘米,也可以防止蚂蚁进入。

3)诱杀场内一旦发现有蚂蚁出现,在蚂蚁多的地方丢一些动物鲜骨,诱蚂蚁上骨头,然后把骨头捡回用开水烫蚂蚁致死。

4)灌穴发现饲养场内有蚁穴时,可采用药液灌穴的办法杀死蚂蚁。

4.防寒防暑蛤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耐寒性较差,也不抗严热。一般在8~12℃能存活,但处在冬眠状态;13~17℃开始出洞活动;17~21℃开始吃食;最适的温度为22~30℃,当温度升高到32℃以上时,蛤蚧也感到明显的不舒适,开始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至不吃,生长发育停止。8℃以下的气温对蛤蚧是一种威胁,但由于个体强弱不同,因而耐寒性也不一样,强健的成年体即使环境温度达到5℃也不会被冻死;体质弱的成年体和幼体在5℃时甚至10℃左右就能冻死。特别是幼小的蛤蚧不能忍受13℃以下的气温。所以,在南方早春、冬季气温变化大时,应注意关闭越冬室门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暖温带地区人工饲养时,一定要加热供暖,使成年蛤蚧越冬室温度保持12℃左右,弱的个体和幼体饲养室温度达到13~14℃。室内加温越冬时,如用煤炉,煤炉上要装烟筒,使煤烟排出室外,并在晴天室外温度偏高时可打开窗子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盛夏季节如果是阴雨天气,饲养室温度可能在30℃以下,若干燥无雨,室外气温能达到38℃,室内温度要超过32℃,这时体质弱的成体和幼体也难以忍耐,此时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同时要在室内地面洒水,室内挂湿布或湿帘子,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要给蛤蚧供给充足的饮水,也可以往蛤蚧身上洒水降温。炎热的气温条件下,蛤蚧喜欢湿润的环境,这时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游泳池中也要加足清洁的水,供其到水中活动。

5.分级管理成年蛤蚧体质强健,对不良环境因素抗逆能力强,能捕食较大的昆虫;幼体蛤蚧对不良环境因素抗逆能力差,且不能捕食较大昆虫。所以对蛤蚧群要实行分级管理,即可把成年健康的个体选放一室、体弱的成体选放一室、幼小个体选放一室、中等个体选放一室。这样可以分级投喂饲料虫、分别管理。对健壮的成年蛤蚧,可投喂较大的饲料虫,冬眠期室温保持8~12℃;对体弱成年蛤蚧或幼体蛤蚧,投给的饲料虫可以小一些或爬行力较弱的昆虫,便于其捕捉,冬眠期饲养室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3℃,否则会由于不能承受低温而死亡。

人工养殖蛤蚧的技术


蛤蚧属于壁虎科动物,又名仙蟾、大壁虎,是一种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蛤蚧干制品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具有补肾,温肺,壮阳,益精血,止喘咳功效。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现将其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饲养场地和设施

应选择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便于诱虫的林荫地。四周用石头和砖砌成封闭式的围墙,墙厚40厘米,高3米,四周内壁下方距地面1米处,砌成数个1米见方的凹窗,供饲养蟑螂;内壁上方距墙底30厘米处,砌成数个供蛤蚧栖息产卵的长方形凹槽,宽度20厘米,长度随墙壁而定,中间用活动砖块隔,便于捕捉蛤蚧。饲养室墙上开窗。钉上铁丝网,室内墙上钉木板架,用麻袋等遮光,场地顶部用铁丝网封罩以防止蛤蚧外逃。顶棚上架23盏黑光灯,以便夜间诱虫供蛤蚧捕食。场地中央设一小水池,供饮水用。

二、蛤蚧的饲养管理

蛤蚧昼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蛤蚧的肉食性动物。以吃昆虫为主,但忌食死腐食物。采用黑光灯诱虫,每盏20瓦的灯泡,一夜所诱捕的昆虫可供200400条大蛤蚧摄食。饲料不足时,可补充人工饲养的土鳖虫,蟑螂等。饲养蟑螂的方法是:在凹窗内塞放旧报纸,动物骨头,玉米粉和米糠等,然后把捕来的蟑螂放进去,让其自然繁殖,长大后成为蛤蚧的优质饲料。蛤蚧也食植物性饲料,其制法是:用玉米面、地瓜、南瓜粉或红薯等煮成粥,加入适量面粉,虾粉,蛋类等,每天傍晚将饲料涂抹在内壁上,让蛤蚧自由取食,蛤蚧吃饱1次可以35天不再觅食。蛤蚧喜欢清爽洁净的环境,每天要打扫饲养室,清除粪便,每天换饮水1次,保持清洁。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声地饲养3040只为宜,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猫、老鼠等敌害捕食蛤蚧。另外,蚂蚁会咬伤蛤蚧皮,影响脱肥引起伤口腐烂,要注意预防。

三、蛤蚧的繁殖

1蛤蚧每年34月发情交配,56月产卵,78月孵化。蛤蚧雄外形明显,雌体粗胖,呈黄色,花纹较细;雄体稍瘦,呈黑色,花纹较粗。雌蛤蚧体重100200克,小蛤蚧养1年半后雌体可达32厘米;雄体较小,尾稍尖。雌雄比例2030:1,如果雄性过多会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而降低药用价值。

2将产卵的雌体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一层薄纸。让其产卵于纸上,扯下薄纸取卵。笼外用布遮光,使蛤蚧安静产卵。在其产卵前半个月要多喂些昆虫,喂人工配合饲料时,粥里要加些白糖和鸡蛋以增加营养。蛤蚧每产1对卵后,隔50天左右又产一对卵,年产4对。在相对湿度70%90%,温度3032℃的条件下,经7080天即可孵出小蛤蚧。

3小蛤蚧孵出后,要立即同大蛤蚧分开,以防被吃掉。6天以内每天给小蛤蚧喂些白糖水,6天以后喂些小虫。待小哈蚧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放回饲养室饲养。产出早的卵控制适宜的温度,可提早卵控制适宜的温度,可提早孵出小蛤蚧,当年可延长生长期,入冬成率率高;产出暖时孵出,可提高成活率。到来年天暖时孵出,可提高成活率。

四、疾病防治

1附近农田喷洒农药时,应关掉黑光灯,以免蛤蚧吃食带药昆虫而中毒。

2蛤蚧易感染口角炎或口腔炎,轻则厌食,重则死亡。如发现此病,应隔离治疗,可用0。5%呋喃西林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洗患处,并喂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每天3次,每次2.5毫克。

3蛤蚧易发生的另一种疾病是夜盲症,发病后,眼球突出红肿,消瘦,1520天后死亡。防治方法是:平时常喂给维生素A和维生素B。

4蛤蚧发生软骨病时,软弱乏力,厌食少动,逐渐消瘦,3040天后死亡。发现此病时,可将鸡蛋壳炒黑。磨成粉,拌料喂给,也可在人工饲料中多加些骨粉。

五、蛤蚧的捕捉与加工

1一般多在59月份捕捉。晚间待蛤蚧出来觅食时。也可在小竹竿一端扎上尼龙丝线向石缝或树洞中引触,待其咬住丝线时,迅速拉出捕捉。

2捕捉到蛤蚧后,可加工干制,方法是:用刀背轻击蛤蚧头背枕部,待死后,挖去眼珠,将腹面向上,用铁钉钉住头部,左手持后肢基部,将身体稍拉直,右手以利刀从肛门上部至咽部,以竹片撑开胸,腹壁,取出内脏,用布抹干血液(不可用水洗),然后将四肢及尾轻轻顺直,文火烘干,取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一对扎好,即成商品蛤蚧。

养殖蛤蚧敌害的防治


蛤蚧的敌害主要有蚂蚁、蛇、鼠、鸟、猫等。蚂蚁虽小但能咬伤蛤蚧,影响其蜕皮,以至于伤口糜破。蛇、鼠、鸟、猫等捕食蛤蚧,造成直接威胁。

1)蚂蚁的防治蚂蚁的防治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①建造蛤蚧饲养房时,墙壁要用水泥砂浆抹严实,不留一点缝隙,防止蚂蚁钻入。②在蛤蚧饲养室、饲养场四周修一个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水沟,水沟里经常注满水蚂蚁就不能进入了。③在蛤蚧饲养室外用生石灰撒一条15~20厘米宽的石灰带,蚂蚁也不能进入。③在蛤蚧饲养室外用生石灰撒一条15~20厘米宽的石灰带,蚂蚁也不能进入。④用氯丹粉1份、黏土4份混合,以水调成泥浆,在饲养室外墙根四周涂一条宽20厘米的环带,蚂蚁到墙根由于药物的作用,就不再接近墙根了。⑤用蚂蚁灵加麦麸在蚂蚁发生时,在蛤蚧饲养室或饲养场周围撒一条宽20厘米的带,也可以阻止蚂蚁进入。⑥一旦在蛤蚧饲养室或饲养场发现蚂蚁出没,可以用一些鲜动物骨头放置在里面,蚂蚁嗅到骨头的腥味,就会寻来啃食,这时将鲜骨取出,用开水将蚂蚁烫死。

2)蛇、鼠、猫等敌害防治蛤蚧饲养室或饲养场的墙根、墙壁要用水泥砂浆抹严密,门和窗户都要设纱门、纱窗,防止通风透气时这些敌害进入。

养殖蛤蚧如何解决蛤蚧饲料


1灯诱捕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有虫期和蛤蚧的主要活动取食期基本相一致,及与需要食物量最大的繁殖期相一致。除了饲养房挂灼诱虫之外,也可以用于电池作为电源的黑光灯和普通油灯来收集昆虫。

2饲养家蚕:蛤蚧能吃桑蚕和木薯蚕的幼虫(蚕虫)、蛹和成虫(蛾)。蚕虫l2厘米长时适合喂养小蛤蚧,蚕虫面长大一面用来喂蛤蚧,用不完的,可让其做茧,然后剪取蛹,蛹可喂大蛤蚧。木薯蚕可全年饲养,蚕蛹和蚕蛾还可低温保存,保存期长达一两个月,需要时,可让其变蛾,蛾放在7一8℃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不死,随取随喂,相当方便。总之,养蚕喂蛤蚧是个好办法。如果配合得好,也可一举两得。

3饲养蟑螂和土鳖虫:一对蟑螂在广西南部一年可以繁殖4001000只以上的小蟑螂,由小蟑螂到大蟑螂均可作为饵料。蟑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但繁殖周期长,且产卵数相对较少。饲养时可采用木箱,内钉些木板格,放些朽木,箱盖用窗纱,每隔数天投喂一次剩饭菜、果皮、米糠、杂粉等,此外再给些饮水。蟑螂是蛤蚧最喜食的食物之一。土鳖虫繁殖较快,饲养方便。用水缸、木箱均可,内放朽木,食料与喂蟑螂的差不多。土鳖虫贪吃,易得肠胃病,所以饲料要粗些。

养殖蓝孔雀的孵化技术


蓝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药圣李时珍对孔雀的评价甚高,从《本敲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发展孔雀养殖,搞好孵化是关键。

一、蓝孔雀种蛋的结钩特点,蛋重90克,椭圆形,呈淡褐色,蛋壳厚,光滑而坚硬,不易破碎,气孔封得严,相对表面积较小,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量传导和啄壳出雏。因此,常规的孵化条件使胚雏不易碎壳。

二、种蛋的保存和放置:种蛋保存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在环境温度低于18℃以下保存时间在5天内,孵化率较高;反之,孵化举则低,所以选择清洁新鲜的孔雀种蛋入孵极为重要,保存期间种蛋水平放置,每天翻蛋一次,有助于胚胎正常发育,从而提高孔雀种蛋的孵化率。

三、种蛋消毒:入孵前用37℃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捞出粘去浮水,用红外线灯烤干或晾干即可人孵。

四、温度和湿度的控制。1.温度:由于孔雀种蛋的壳上膜、蛋壳,气孔和内外壳膜等特殊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散热发生困难,所以在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种蛋预温在36℃-37℃,预热6-8小时,其中: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温度分别是1-7天38℃-39℃,8-19天38℃-38.8℃,20-25天37.5℃-38.5℃,26-28天37℃-37.8℃。

2.湿度:孵化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出雏时提高到70%-75%。控制湿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和出雏阶段,提高湿度的目的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以便啄壳出雏。然而,当湿度超过75%而又通风不良时,胚胎因气体变换差会引起酸中毒,导致胚胎窒息死亡,这点最值得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温度和湿度还要结合凉蛋和喷水调整,此时还要考虑种蛋孵化发育中在仿生立式孵化箱和平型出雏箱的配套放置以及季节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凉蛋和喷水。凉蛋和喷水是调节温度的有效措施,对孵化率影响很大。用配套的立式和平型出雏器流水作业操作可比常规孵化方式提高出壳率10%-15%。在孵化前期一般不凉蛋,按照上述的施温方案,中后期的蛋温可达38.5℃。凉蛋可以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的积热。每天凉蛋2-4次,凉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又继续孵化。喷水在目前被认为是提高孔雀种蛋孵化率的关键所在。喷水功能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使蛋壳和壳膜不断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加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扩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孔雀种蛋的上膜厚,蛋壳坚硬。前者影响气体和水分蒸发,后者妨碍啄壳。壳上膜的存在对孵化头几天是有利的,随着胚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当尿囊合拢后,需要吸人更多的氧气和排出大量代谢产物时,它就开始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要把它除掉就要对孵至23-28天的胚蛋喷水(提早喷水对尿囊的合拢小利)。气温高时喷冷开水;气温低时用35℃-40℃的温水喷洒。每天喷一次,将蛋喷至湿透,待凉干后继续孵化。胚蛋在反复凉蛋、喷水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蛋壳由坚硬变为松脆,雏雀容易破壳。

六、翻蛋的次数和角度。翻蛋可以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其受热均匀。孔雀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每8小时翻蛋-次。我们主张翻蛋的角度应是180度,这样可以保证尿囊按时在小头合拢。用手工或滚动式翻蛋,注意合理调整上下边心蛋使具受温均匀,只要满足了胚蛋名阶段的生理发育要求,对蓝孔雀的孵化效果会十分理想。

孔雀孵化八要点1.选蛋:孔雀蛋重在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2.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死种蛋表皮上的病毒,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进行。3.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8天38.5~38.8℃,9~15天38~38.5℃,16~21天37.8~38.2℃,22~26天(即出壳)37.5~38℃。4.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度过低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鸟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65%~70%。5.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为90度。第22天停止翻蛋。6.晾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为防止内烧应晾蛋,一般孵化18天时每天晾1次。22~26天每天晾2次,晾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7.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孔雀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待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雏鸟破壳而出。8.照蛋:第一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任何变化也没有,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照蛋的次数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主要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查出死胎蛋。

孔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孔雀育雏期(1一90日龄)的饲养工作是养殖孔雀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影响雏孔雀的生长发育,体质状况、成活率,进而影响成年孔雀的生产力、种用价值。笔者根据几年的饲养经验,认为育雏期孔雀的饲养管理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适宜温度1.1雏孔雀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十分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育雏初期,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温度。1一3日龄育雏伞下的温度为34℃、育雏室的温度为26℃;4日龄后,每2天降温1℃(育雏伞下、育雏室的温度同时降低),直至降到与环境温度一致时,逐渐进行脱温,开始时白天脱温,晚上仍加温,待雏孔雀适应后再完全脱温。1.2加温养殖雏孔雀,可根据幼雏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并及时进行调整。若幼雏睡得香甜安宁、伸颈舒腿、分布均匀,说明温度适宜;若张口呼吸、频频饮水,则温度偏高;若唧唧哀鸣、扎堆、不思饮水,则温度偏低。2适宜湿度育雏室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一65%。孔雀的育雏期(6一8月)正是高温多雨季节,育雏室的湿度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易出现过高(高于70%)、过低(低于55%)的现象,这两种情况对幼雏均不利。湿度过高,一方面对幼雏腹内剩余卵黄吸收不利;另一方面易引起幼雏患球虫病、烟曲霉菌病等;湿度过低,幼雏随呼吸散失大且水分,采食减少,羽毛蓬松,且易患呼吸道疾病。所以,应根据育雏室温度计的情况及时进行调节。3光照充足光照可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高幼雏的生活力,促进幼雏体内钙、磷代谢。加速体内酶的活力,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雏孔雀一同龄后,若天气晴朗、无风、阳光充足,要将幼雏放在室外晒太阳,雨季更要多晒太阳。4饲料营养全价适口性强4.1幼雏消化道短,胃容积小,消化功能差,每次采食且少,贮食且有限,因此,要求饲料易消化,营养全价。另外,孔雀在野生状态下捕食小昆虫和小两栖动物。所以,人工养殖条件下,应补充一定数且的动物性饲料,如黄粉虫、肉末等。5疾病防治雏孔雀体小娇嫩,生活力弱,抗病力差。所以,在育雏期应搞好育雏室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并做好以下几种常见病的预防工作。5.1鸡马立克氏病1日龄时,用马立克氏病二价油佐剂灭活苗对雏舍喷雾或每只颈部皮下注射接种0.2毫升。5.2禽白肉病2一3日龄,用0.01%的痢特灵水溶液连饮10天(1升水中加入0.1克的痢特灵1片)。5.3鸡新城疫病14一15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接种,60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2倍量饮水接种。5.4禽痘病25日龄,用200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于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刺种1针,120日龄,用100倍疫苗刺种2针,以后每隔半年接种1次。5.5肠炎每周用0.01%的高锰酸钾水供幼雏饮用1天。

养殖黄鳝孵化环境与孵化管理技术


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水温、溶氧和敌害生物。

(1)水温黄鳝的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胚胎发育必须在适宜的水温下进行,过高过低,都会引起孵化率下降或胚胎畸形。研究表明,黄鳝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是21~28℃,最佳水温为24~26℃;二是在适宜的水温差范围内,水温差过大或过快也会引起胚胎畸形或死亡,通常要求短时间内温差变化不要超过3℃,最好不超过1℃;三是黄鳝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直接受水温影响,在水温30℃左右(28~36℃),胚胎发育需5~7天,在水温25℃左右,胚胎发育需9~11天。

(2)溶氧黄鳝的胚胎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只能利用血管等渗透吸收水中溶氧,水中溶氧过低会引起发育迟缓、停滞,甚至窒息死亡。试验表明,24℃水温条件下,100粒黄鳝卵每小时的耗氧情况是:细胞分裂期为0.29毫克,囊胚期为0.46毫克,原肠期为0.53毫克,远远高于四大家鱼胚胎发育的耗氧量。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孵化用水的含氧量应接近或达到水体溶氧的饱和度。

(3)水质清新的水质对提高孵化率有很大作用,绝不能用农药或工业污染的水作孵化用水,最好建蓄水池或安排专池提供孵化用水,且引用前要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污物进入,影响孵化率的提高。水的pH以中性为好。

(4)敌害生物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较大的敌害生物易被清除(如蝌蚪、小鱼、小虾等),但体形较小的剑水蚤等却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剑水蚤对鳝卵和仔鳝形成较大威胁,它们能用附肢刺破卵膜或咬伤鳝苗,进而吮吸鳝卵、鳝苗为营养,受害的鳝卵或鳝苗很快死亡。对剑水蚤预防的最好办法是将孵化用水进行过滤,过滤网安装在进水口处。

蛤蚧人工养殖前景如何


【常见问题】蛤蚧人工养殖前景如何?蛤蚧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专家解答】

一、养殖前景分析

当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此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自50年代以来就开始人工驯养及繁殖的研究,但规模甚小,且在饲料及繁殖问题上未能很好解决,很难说已经成功,更谈不上大规模增产满足市场需要。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与农业部联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大壁虎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如果能养殖成功,前景可观,更是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二、蛤蚧养殖技术要点

《蛤蚧的生活习性》

《蛤蚧养殖技术视频教学》

《蛤蚧养殖技术大全1》

《壁虎养殖技术大全2》

《养殖壁虎的技术与技巧》

【小编结语】更多相关资料如《壁虎咬人吗?壁虎有毒吗?》等,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养殖栏目,本文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蛤蚧卵的孵化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土鸡孵化技术”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