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 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猪肢蹄病是在四肢或者蹄部发生所有疾病的总称,在养猪生产中比较常见。这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病猪站立、步态以及姿势异常,很难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导致种猪无法继续使用,只能够进行淘汰处理,影响猪群生产效率,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1、分类

传染性肢蹄病,主要包括遗传性肢蹄病、细菌性肢蹄病以及病毒性肢蹄病。其中遗传性肢蹄病又可分成蹄裂、蹄底增生、屈曲腿、前肢增粗、外翻腿、内趾过小、多趾、独趾、“O”型肢以及“X”型肢;细菌性肢蹄病,主要是由于患有猪丹毒、布鲁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猪链球菌病而继发引起;病毒性肢蹄病,主要是由于患有口蹄疫、乙型脑炎等继发引起。

非传染性肢蹄病,主要包括变形蹄、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变形蹄又可分成蹄底增生、卷蹄、外蹉蹄、卧系低蹄、过宽蹄、突系高蹄、长蹄、蹄裂。

2、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猪饲料中含有较少的某些营养物质或者搭配比例不合理,导致相对缺乏某些元素,从而容易发生肢蹄病。例如,日粮钙磷比例不当,会导致猪被毛蓬乱且容易发生脱落,蹄壳发生横裂,出现跛行,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蹄冠部发生肿胀,并伴有明显疼痛,导致其在站立时患肢持续抖动或者悬蹄,很难站起或者卧地不起,蹄部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较难治愈。猪缺乏生物素,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缓慢,被毛发生脱落,引起皮炎,皮肤干燥,形成较多的皱褶,且存在大量的鳞屑,蹄部发生横裂,蹄底容易磨损,并存在较深的裂口,有时甚至能够达到真皮,从而发生出血。一般来说,猪采取封闭饲养或者使用漏缝地板,使其无法从土壤、褥草以及粪便中摄取一定量的生物素;饲喂过多的高蛋白低脂日粮,导致机体所需的生物素增多;饲料发生酸败或者添加胆碱导致生物素活性降低;饲料中含有某些生物素拮抗物,如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等,都会导致机体缺生物素。缺锌,病猪皮肤往往会发生皮炎、角化不全、脱毛以及蹄裂,母猪缺乏还会导致产仔数减少等。

环境因素。冬春季节,环境比较干燥,猪体表毛细血管有所收缩,从而减少分泌脂类物质,再加上地面粗糙,使肢蹄与之经常摩擦、碰撞,往往会导致皮肤和蹄壳发生干裂。猪栏地面粗糙或者漏缝地板的漏缝不适宜,以及绑栏门上的铁线、铁钉、突出的饮水器等,都可能导致腿部皮肤、蹄面发生过度磨损,或者形成刮伤、擦伤。猪栏潮湿、阴冷,尤其是水泥地面不具有保暖性,在春季的阴雨天且侵入贼风时,就非常容易导致猪受凉,从而造成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肌肉风湿,使肌肉关节疼痛、僵硬,无法站立。

细菌感染。据报道,多种猪肢蹄病都与感染细菌密切相关,如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丹毒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化脓棒状杆菌等,以上细菌都能够侵害猪关节,即蹄部、肘部、腕部等,导致局部出现痛、肿、红、热的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导致四肢运动失调。部分猪的四肢尽管在外观上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但由于细菌往往会侵害脊柱而形成化脓灶,从而使后躯发生瘫痪。

3、治疗措施

细菌性肢蹄病。病猪感染细菌初期,如感染链球菌,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万IU/kg青霉素、1万IU/kg链霉素、110mL30%安乃近,每天2次,连用3天,或者按体重对病变局部环状封闭注射3万IU/kg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感染猪丹毒杆菌,可按体重肌肉注射20万IU/kg青霉素、5~10ml_/kg30%安乃近;感染支原体,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mL/kg泰乐菌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万IU/kg青毒素,每天2次,或者首次按体重肌肉注射145mg/kg磺胺噻唑,之后按体重使用72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感染后期,需要采取切开引流,即按照局部脓肿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脓肿成熟后才能够使用手术刀将脓包切开,排出脓汁后使用2%双氧水冲洗,完全清洗干净后再撒布2瓶青霉素粉,同时配合注射适量的抗炎药物。如果病猪发生瘫痪,可静脉注射由500mL10%葡萄糖液、7瓶1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瓶100万IU链霉素、10瓶80万IU青霉素钾、1支10mL安纳加注射液、10支1ml_地塞米松、5支10ml_维生素B1、5支1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营养性肢蹄病。根据猪的生长规律饲喂细度适宜的饲料,确保钙、磷、锌、硒、氟、铜、锰等的含量、比例合理,并适当增加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如蛋氨酸锌、氨基酸锰络合物、氨基酸铁络合物、酵母铬、酵母硒、甘氨酸铜等,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风湿性关节炎。病猪可每头肌肉注射5-10mL2.5%醋酸可的松,或者在关节注射3~5ml_醋酸波尼松龙;按体重肌肉注射由0.05~0.1mL/kg镇跛消痛宁(主要成分是对乙酰基酚)、5万IU/kg普鲁卡因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或者每头内服3~5g阿斯匹林,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

相关阅读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分析 肉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肉牛腐蹄病也叫做趾间坏死杆菌病、趾(指)间蜂窝织炎,是指蹄部趾间皮肤以及深部组织发生急性或者亚急性炎症。病牛临床上主要症状是患部皮肤裂开、化脓、坏死,往往伴有球节、系部、蹄冠发生炎症,出现程度不同的跛行。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且主要是成年牛发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腐蹄病的病因分析肉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病因分析

微生物感染,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坏死杆菌,此外链球菌、葡萄球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以及产黑素梭菌等也能够引起。形成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侵入的环境,如牛舍潮湿阴暗、运动场过于泥泞、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及时清除粪便,牛床及牛舍粪尿沟积有过多的粪尿;运动场地面高低不平,存在碎玻璃、炉渣、石子等;蹄部长时间浸润在粪尿、污泥中或者角质过度软化等,都容易导致蹄部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营养因素,主要是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当,导致钙、磷吸收受到影响,容易引起肢蹄病。另外,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锌,导致蹄角化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发生腐蹄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肢蹄病。

2、临床症状

急性腐蹄病。大部分病牛是后肢容易发病,前肢相对较少发生,且是左肢相比于右肢更容易发生,但基本不会四肢同时出现发病。病牛主要症状是经常抬起病肢,出现轻微跛行,且走动时病肢明显疼痛,往往卧地不起,拒绝站立和行走。早期对病肢进行检查,发现蹄趾间皮肤明显红肿,并痛疼感明显,蹄冠发生肿胀,呈红色,触感温热,且敏感性增强。病牛站立姿势有所改变,出现外展或者内收,严重时甚至无法着地负重。此时大部分病牛的蹄底开始形成有小洞,填满污黑色的坏死组织,有时会有液体流出,散发难闻的腐败气味,部分甚至已经形成瘘管,里面填满砂子和牛粪,往往使其喜欢在沙地或者草地行走,拒绝在水泥地上走动,且走动速度非常缓慢。哺乳母牛患病后还会导致泌乳量呈直线降低,公牛性欲明显减弱,且射精量、精液密度、原精活力及其冻后活力都显著降低,严重影响冷冻精液生产。

慢性腐蹄病。主要是由于病牛在急性发病期没有及时康复,导致症状再次加重,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肢体负重能力下降,走动时会出现明显的“三脚跳”,病蹄明显腐烂并有鲜血流出。另外,还伴有轻度的腹泻。病肢明显粗大,皮肤过度紧张,结缔组织出现增生并变硬。检查蹄底发现其发生腐烂、化脓,并有瘘管形成,散发难闻的腐臭为。严重时甚至失去生产能力,最终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

3、治疗方法

硫酸铜液浸蹄。如果牛群中大量出现发病,可在牛舍门口设置水泥消毒池,长度为3m、宽度为2m、深度为20cm,并在池内添加适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用于浸泡牛蹄,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次,直到完全康复。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可在池内添加10%~30%的硫酸铜溶液,每次在放牧前后让牛蹄置于药液中进行消毒,能够有效的防治该病。如果病牛蹄部刺人异物,则必须先将异物取出。如果皮肤发生化脓坏死时,清除异物后要在患部使用3%来苏儿水或者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接着填塞适量的硫酸铜粉或者高锰酸钾粉即可,症状较轻时用药一次就能够痊愈。另外,也可在病牛患部清创后倒入适量研碎的血竭,接着再使用烧红的烙铁使血竭熔化,使其与角质相结合,如果创腔较深则需要采取分层烙熔,最后包扎绷带用于防潮、防腐。之后每间隔4~5天进行1次检查,如果血竭没有脱落则不需要进行处理,反之则要再补1次。

石炭酸治疗。如果病牛蹄壁发生严重腐烂、蹄肿穿孑L、移步困难,适宜采取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防腐。病牛患部小孔可适当进行扩创,接着对患部及其周围皮肤使用15%石炭酸溶液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止痒,并使其麻木;最后在患部及其周围反复涂布石炭酸,促使溃疡部烧伤,且孔洞中含有足够的药液,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链霉素、青霉素进行消炎。第1天使用2次,之后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4天。一般来说,病牛第1天用药后,症状和跛行会有所加重,但在第2天开始症状就会减轻,逐渐恢复行走,且恶臭味以及黏性物质也逐渐消失。

中药治疗。患有腐蹄病的病牛常使用的中药组方是青黛散、血竭白芨散、去腐生肌散以及雄胆矾散等。青黛散主要由青黛、薄荷、黄柏、黄连组成,其中青黛起清热解毒之效,薄荷起清热、消肿之效,黄柏、黄连起止痛生肌、清热收湿之效,整体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去腐生肌散主要由乳香、血竭、冰片、龙骨、煅石膏组成,其中冰片起祛腐消肿之效,血竭、乳香起活血生肌止痛之效,龙骨、煅石膏起敛疮收口之效,整体具有生肌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久溃、浸淫不已、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等症状。雄胆矾散主要由雄黄、大黄、龙骨和白芨组成,其中雄黄起清热解毒之效,龙骨、白芨起收敛之效,整体具有止痛、清热、收敛的作用。病牛贴敷该方剂时,可适时在患处喷洒水或者醋等,确保湿润,从而促使药效良好。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 肉牛腐蹄病的症状及防治


腐蹄病是牛舍饲养肉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肢蹄病。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日粮中钙、磷不平衡或牛舍潮湿不洁净.或运动场低洼、泥拧.或运动场上碎石多,造成蹄部受伤,被细菌感染而发生这种病。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腐蹄病的病因肉牛腐蹄病的症状及防治。

1、病因分析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一般可从病牛腐蹄中分离得到多种病原菌,如坏死梭杆菌、结节状类杆菌、酵母菌、产黑色素类杆菌以及球菌等。其中经常分离得到的致病菌为坏死梭杆菌。该菌在周围饲养环境、瘤胃以及粪便中普遍存在,且能够生存较长时间,能够达到10个月,且其能够产生毒性较强的毒素而诱使组织发生感染。另外,有报道指出坏死梭杆菌往往会混合感染其他病菌,如化脓性放线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只需要少量的坏死梭杆菌就会引发腐蹄病。

环境凶素。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凶素。例如,在多雨时节,同时气候比较炎热,造成环境过于潮湿,此时牛蹄部长时间滞留在粪便中,引起致病菌繁殖扩散,引起蹄部组织发炎,从而发生该病。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一般通过用水淋浴来进行降暑降温,导致地面潮湿度明显加重,此时牛蹄部会在污水中长时间浸泡,造成角质变软,且蹄部组织疏松腐败,从而出现发病。

营养因素。牛体内钙磷比例紊乱,没有摄取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且无法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促使其必须动用储存在血液、骨骼以及组织内的钙、维生素、蛋白质,就会造成蹄部组织软化疏松,从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饲料中含有铜、锌等矿物质不足时,会导致机体体质明显变差,使其抵抗病原菌的能力减弱,从而容易感染该病。此外,肉牛饲喂精粗饲料比例合理的日粮也是引起该病的一种重要原凶,如随意增加精饲料用量,会造成日粮中粗饲料较少,食入后导致瘤胃酸度过大,并会生成过多的组织胺,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病牛开始时是蹄间裂的后面出现肿胀,之后不断向上扩散到蹄冠,使其经常提起患肢,站立不稳,走动时存在痛感,并ILIJ现跛行。长时间之后,肿胀ILIJ会发生破溃,并有红黄色的脓汁或者坏死组织流出,且散发恶臭味,导致蹄底浸渍在脓汁中.在表面出现黑色且深的小洞,深处局部肿胀、发红、热痛。严重时病牛体温会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41℃,卧在地上,拒绝站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母牛泌乳量减少,且蹄壳发生脱落或者腐烂变形。

3、防治措施

高锰酸钾粉治疗。该病使用高锰酸钾粉治疗具有安全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牛保定患肢,先用清水将蹄部洗净,接着在蹄底中间稍后处使用手术刀查找创口,并将角质以及软组织挖去,确保流ILIJ散发臭味的黑色腐败液体,然后将坏死组织完全剪掉,冉对创腔使用浸有高锰酸钾水的脱脂棉球洗净,之后在纱布中包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放在创口上,最后包扎绷带,并在蹄部铺垫适量干净垫草,通常经过1周就能够康复。

注射用药治疗。选择人字形注射药物,即取210万~400万IU青霉素,添加35mL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完全溶解后冉添加6mL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即可用于注射。一般选择在跗关节外侧上方或者腕关节前上方注射药物,但要注意避开血管,最好是在松软皮肤处用药。注射部位要先用酒精和碘酊进行消毒,接着用左手将皮肤提起,使其呈皱褶状,然后使用8号或者9号针头刺入皮下,在回抽只存在气泡而没有血液时,即可采取人字形皮下注射,然后在针孔处按压碘酊棉球,每天或者间隔1天1次,通常连续使用2~3次即可。如果病牛蹄部存在外伤或者蹄底、蹄叉形成糜烂性病灶,要选择使用5%~10%碘酊进行处理。

蹄部护理。肉牛蹄部要适时进行药浴,通常适宜选择在每年的/I~l0月进行,每1~2个月进行1次。具体操作时,在牛舍的出入口处设置一个大小适宜的消毒池,池内添加配制好的消毒液,确保药液深度能够将整个蹄部淹没,使其在进出牛舍时实现白行消毒。另外,也可对牛蹄部使用4%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每个月1~2次,确保药液能够将整个蹄部浸透。此外,牛每年还要进行修蹄,一般选择在每年春季进行,确保修整叉蹄、裂蹄等,避免形成蹄伤。

加强饲养管理。牛要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如果草料中含有铜与锌不足时,可每天每头按体重补喂硫酸铜和硫酸锌各4.5mg/kg;如果钙、磷不足,缺钙则增加骨粉用量,缺磷则增加麸皮喂量。牛床地面、过道可定期喷洒0.1%高锰酸钾或者10%硫酸铜,并设置过道水池,添加以上药液进行蹄浴。每年雨季要尽可能使厩舍保持干燥,并经常观察牛蹄部,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检查,如果蹄部存在轻微发炎则可使蹄部浸泡在由4%的硫酸铜和3%~5%的福尔马林组成的混合液中,每天处理1次,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症状表现
患腐蹄病的牛,牛蹄着地就会感觉疼痛,跛行,没有食欲,逐渐消瘦,奶量下降,严重时,蹄部化脓而导致败血症。
治疗方法
一、用10%硫酸铜溶液侵泡肉牛牛蹄。
二.牛蹄趾间用消毒液清洗后,擦干净涂上碘酒或撒上布磺胺粉、青霉素粉、碘仿硼酸粉等,然后用绷带包扎。
三、患部及瘘管用金霉素鱼肝油合剂或用硫酸铜粉末敷治再加松馏油鱼石脂棉球,外部用绷带包扎,并满涂松馏油。
预防措施
一、合理搭配日粮,日粮中除含一定能量、蛋白质外,还要有一定的矿物质,而且钙、磷尽可能平衡。
二、保持牛舍的清洁、干燥,清除运动场上的碎石、尖锐物体。
三、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牛蹄质量,提高抵抗力。
四、定期检查和修理牛蹄。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 种猪发生蹄病的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猪饲养量的逐年上升,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养猪行业当中,但是因为饲养者的专业知识以及饲养场的规模和环境因素都不相同,所以猪的饲养效益存在差异。猪在饲养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很多疾病,种猪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生产中必须尽量保证种猪的健康。在众多的疾病中,种猪发生蹄病的情况比较多见,所以必须多加留意。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种猪发生蹄病的防治措施。

1、常见蹄病发生的原因

1.1品种因素

临床中观察可知种猪群中的后备种猪和青年种猪的蹄壳比较薄,蹄部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会承受逐渐增大的压力,而且增加的速度很快,结果就会导致体裂的情况出现。猪场通常引入的种猪品种发生蹄裂的概率要高于地方猪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地方种猪比新引入的种猪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有一定的联系。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通常会引入的品种中以长白猪发生蹄病的概率最高而大约克次之,但是尤其以杜洛克发生蹄病的概率相对低些。猪蹄部的强壮性是与遗传性的关系非常大,所以工作中通常能够通过选择种猪的品种改善此种情况。

1.2环境因素

如果种猪的生活环境中湿度偏低且气候比较干燥,就会导致猪容易发生蹄裂的情况;种猪生活的环境中湿度偏大,则会导致种猪的蹄质变软且耐压强度比较差,实际生产中很容易就被腐生菌侵蚀,从而造成蹄叉腐烂的情况出现,但是这些情况主要是在我国南方的种猪场中比较常见。

目前在我国大多的猪场中通常采用的消毒剂呈酸性或者是碱性,所以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之后还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及时将猪场进行冲洗,以保证清洗彻底且干净。否则场内会残留一些未冲洗掉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非常容易将种猪的蹄质烧伤进而引发蹄裂或腐烂的情况。

1.3设备设施

通常种猪在每次起立的时候都是后蹄试图滑向外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悬蹄撕裂。此时如果新建的种猪舍或者是猪舍长久失修,导致粗糙边缘、尖锐突起、积水地面,很容易导致种猪因为受到擦伤而发生感染腐烂的情况出现。简陋、粗糙床面的空隙间距比较大,所以容易导致种猪的蹄部因破损而导致腐烂的情况发生。临床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床底部使用圆钢会明显减少种猪蹄部的损伤情况。

很多时候猪场为了便于对场内的地面进行冲洗就会将场地设计的坡度相应的加以提高,但是由于场地的坡度比较大,相应的就造成限位栏母猪的四肢腱、韧带不能够均匀的负重,从而非常容易将种猪的后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1.4饲料营养

日常的饲养工作中,生物素主要就是参与猪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而如果生物素不足,可见种猪的生长速度减缓,被毛粗糙,容易发生皮炎、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出血的情况。导致种猪体内生物素不足的情况有限饲、全价料中生物素添加量达不到最低营养标准、预混料添加量足够但是因某种原因导致生物素的损失,从而导致种猪缺少生物素。

种猪发生硒中毒就会导致其蹄冠皮肤破溃。但是在种猪采食配合日粮的时候通常不会引起中毒的情况,但是富硒区或者是日粮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导致种猪发生硒中毒的情况。

2、综合防治措施

猪场在建设猪舍的时候应该在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重视防暑降温,如果日常采用水对猪舍的地面进行清洗,就要事先将轴流风机安装到位,以尽快将舍内的湿度降到标准。保证产床、漏缝地板都保持合理的间距,将尖锐突起的位置扫平,尽量将粗糙的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适当的打磨处理,避免影响种猪健康。全年的任何季节对舍内地面进行冲洗的时候,都应该尽快进行适当的通风处理以使圈舍恢复干燥的状况,避免种猪蹄部长时间的浸泡在粪尿中。

在猪的饲料中适当的添加1%-3%大豆油,对于改善蹄部质量、减少蹄部病变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饲养者应该经常认真的观察并对种猪的蹄部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种猪的蹄部在秋冬季节比较干燥,可以间隔4天涂擦1次凡士林或者植物油以缓解症状。

种猪前后肢如果发生跛行应该及早进行相关的治疗,如果早期没有其他疾病的指征表现时,可对其肌肉注射抗生素或抗风湿药物,切勿拖延。如果种猪肢部脓肿,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切开并且引流,排脓之后再用2%双氧水对脓疮进行彻底的清洗,干净之后再向其中倒入青霉素粉,同时注射抗炎药物。如果猪蹄部有肿胀、溃疡,对局部进行清疮处理之后应该涂以红霉素软膏或硫酸锌软膏,肌肉注射阿莫西林。但是如果种猪的肢蹄呈现严重的肿胀表现并且瘦弱不食时,就应该进行淘汰处理。母猪,尤其是产后母猪如果因为缺钙而导致后肢瘫痪时,可以在临床中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5-10g、10%葡萄糖500mL、青霉素800万IU、适量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3-5天。如果种猪发生蹄裂,可酌情补加锌和生物素。

肢蹄病的预防措施
对于肢蹄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取决于对影响因素的正确判断,然后改变饲养管理。
精心选育种猪不要忽视对四肢的选育,选择四肢强壮,高矮、粗细适中,站立姿势良好,无肢蹄病的公母猪作种用。
强化种猪的饲养与管理要加强运动,多晒太阳,增强种猪的四肢支撑能力,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同时要保证日粮中氨基酸平衡、富含维生素及矿物元素,适当的钙、磷比例;注意添加锌、硒制剂,并注意逐级预混,保证混合均匀,应严格控制砷制剂的添加。
搞好猪场设计与建设仔细检查母猪舍地面及周边设施,尤其是新场地,保证坡度在3~5度,用砖或机械将过于粗糙的地面及设施磨平,舍内铺垫干草可护肢蹄。
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采用其他降温措施,减少冲栏次数;在使用集中制冷时,冷气出口处不宜再安放猪;认真计划栏舍周转,在栏舍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消毒剂消毒后,应仔细清洗干净,待干燥后转入新猪。
要勤观察,精心护理经常检查猪的蹄壳,特别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时,尤其是高龄母猪,发现过于干燥应隔3~5天涂抹一次凡士林、鱼石脂或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并有消炎的作用。
常见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对已经发生肢蹄病的猪,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有根据发病原因,标本兼治。
风湿是由潮湿、寒冷、运动不足等诱因引起的。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患部肌肉或关节疼痛,走路跛行,弓背弯腰,运步小心,运动一段时间后跛行可减轻,不愿走动,体温36℃~39.5℃,呼吸、脉搏稍增,食欲减退。可采取的方法有:
1、使猪避免受寒、风、潮湿侵袭。
2、2.5%醋酸可的松5~10毫升肌肉注射或用醋酸波尼松龙3~5毫升关节注射。
3、用镇跛消痛宁5~10毫升、普鲁卡因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单位/千克混合肌肉注射,或用阿斯匹林3~5克内服,每日2次,连用7天。
挫伤是肢蹄受到咬斗、打击、跌倒、冲撞等钝性挫伤,局部皮肤无伤口。轻度的,病初肿胀不明显,以后肿胀坚实明显,体温升高,有时疼痛跛行,严重的受伤部位迅速肿胀,疼痛剧烈。当发生组织炎和坏死时,感觉消失,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将患部剪毛后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再用鱼石脂软膏涂于患部或涂布龙胆紫。
蹄裂是指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蹄尖着地,疼痛跋行,不愿走动,其他症状轻微,但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治疗方法:可用0.1%的硫酸锌涂抹,并每日1~2次在蹄壳涂抹鱼肝油或鱼石脂,可滋润蹄部,并促进愈合。若有炎症可先清除病蹄中的化脓组织或异物,然后进行局部消毒,用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单位/千克,链霉素50毫克,混合用氯化钠注射液20毫升溶解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天。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病:用青霉素按猪体重每千克5万单位,链霉素50毫克,混合用氯化钠注射液20ml毫升溶解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天。也可用磺胺甲嗪或磺胺-6-甲氧嘧啶,按猪体重每千克首次量0.1克,维持量7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接连注射3日。肌注磺胺-5-甲,每次10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撒痛风8毫升+青霉素32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2-3天。在关节肿病例较多时,应在饲料中添加磺胺或阿莫西林类药物预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