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鳜鱼的苗种培育

近十年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其中现在认为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小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具体方法常因地而异。

1、孵化环道(桶)育苗环道是一个特殊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条件,使鱼卵不断翻滚。直接采用环道培育鱼苗,提供了鳜鱼苗所需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鳜鱼苗开口摄食之际,投喂适口的饵料鱼脱膜不久的其他活鱼苗,既满足了鳜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能够保持清新的水质。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淤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环。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网箱育苗网箱是鳜苗培育的理想场所。既可以保证有充足、易得的饵料,又有较清新的水进行不断交换。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投喂刚脱膜不久的饲料鱼,需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鱼苗管理比较繁琐,操作难度比较大。网箱一般采取三级育苗法:I级箱,用40-28目/3厘米的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4-6米,宽1米,深1米;II级箱,用目大0.3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级箱,是用目大0.5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III三级网箱面积配套比例为l:10:20。

3、水泥池育苗水泥池一般为4米6米0.8米,也可稍大或小。但底部必需有一定的倾斜,底部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由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铁丝组成,橡皮管口固定于铁丝架中心,要求无论怎么放置都不致于会排于池水,似保持一定的水位。排水流量由排水管的数量和出水口高低控制。

4、小型土池育种鳜鱼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为15万尾/公顷左右。池塘中必须预先培育饵料鱼。一般在投放鳜鱼种前10-15天放饵料鱼苗,投放量为1500-2250万尾/公顷。每天定时加入少量新水,谨防水质恶化。

精选阅读

养殖鳗鱼之苗种培育及放养


鳗鱼苗种培育就是把鳗苗养成10克以上鳗种的生产过程。这一阶段需要经过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等三种不同类型池塘的培育。鳗种是成鳗养殖的基础,鳗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成鳗养殖的好坏。因此,要发展养鳗生产,首先必须抓好鳗鱼苗种的培育。为了保证鳗苗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做好上述一切准备工作外,还需抓好以下几个生产环节。

鳗苗放养时间

由于鳗苗在水温15℃以上才能正式开始摄食与生长,所以露天池培育鳗鱼苗种,以自然水温达到13℃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这样,鳗苗经过短期暂养适应环境后,当水温上升时即可开食驯养。在我国福建、广东的鳗苗放养时间在3月初左右。有加温条件或有温水供给的养鳗场,鳗苗的放养时间应尽量提早,这样可以延长饲养期,提高鳗种的产量和质量。

鳗苗放养密度

由于养殖方式不同,鳗苗的放养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止水式池放养密度以150克~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以500克~1000克/平方米为宜。低密度放养成长较快,成活率高。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鳗苗经长途运输,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特别是加温培育池),故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具体做法是:将鳗苗箱置于池边,逐渐用池水淋鳗苗箱,待鳗苗体温接近池水水温(一般不相差5℃)时才将其放入事先置于池中的网箱内;如果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可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网箱内。鳗苗一般暂养0.5小时~1小时(开增氧机),待活动正常后撇除死苗、污物,分别过秤、计数放入各个鳗苗培育池内。

鳗苗的计数和过秤

为了控制鳗苗的放养密度,在放养时必须计数,算出每个一级池放养的重量、规格和尾数。具体做法是:先将网箱内的鳗苗轻轻搅匀,然后随机取样2次~4次,每次称取50克,用小碗或小勺过数,然后求出平均规格。最后算出每千克鳗苗尾数,从而得出平均规格。

鳗苗消毒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霉菌和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药浴,一种是用容器进行药浴,一种是全池泼洒药浴。

1.消毒时间:容器内药浴在鳗苗下池前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2.消毒药物与浓度: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食盐和次甲基蓝等。

3.消毒步骤与方法:用容器药浴时,一般在大水缸中进行,故又称缸浴。具体做法是,先在缸内盛清水300千克~400千克,然后按药物用量比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再倒入缸内,并开启曝气机进行曝气,不断搅动水,使药液均匀分布,然后称取5千克左右鳗苗连篰一起浸入药液中药浴10分钟~15分钟后,即可取出鳗苗放养。全池泼洒药浴在傍晚进行,把药物溶解后直接泼洒在一级池中,开增氧机搅水,使药液均匀分布。

鳜鱼养殖周期,育苗培育、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3个阶段


鳜鱼养殖周期主要分为鱼苗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及成鱼养殖阶段。育苗培育阶段: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鱼种培育阶段:鳜鱼苗出膜后要用筛网筛掉卵膜和死卵等脏物,然后再按鳜鱼苗大小分池培育。成鱼养殖阶段:合理投喂饲料、控制放养密度和积极预防疾病。

一、鳜鱼苗培育阶段

培育鳜鱼苗阶段的环境很重要,鱼池的水质要清淡,不浑浊,并且池底还要摆放一些沉水性的水草,酸性池和比较容易浑浊的池水不不可以培育鳜鱼苗的。在放进鳜鱼苗之前,鱼池都要进行消毒,然后还可以放一些培育水质用来培育饵料鱼。

二、育苗培育阶段

要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人工催产时期一般都是4-9月,使用催产药物的分量也要根据天气、水质、水分的不同进行使用。孵化期间要格外注意水温,水质要求含氧量充足,水流流速要保持在每秒1-2米,刚刚孵出的鳜鱼苗长度只有4mm左右,人工培育后可以长至30mm左右。

三、鱼种培育阶段

鳜鱼苗出膜后要用筛网筛掉卵膜和死卵等脏物,并且这个时期的鱼苗只能上下游动,不能平行游动,所以要准备刚出膜的活鱼作为饵料鱼,比如泰鲮、麦鲮等。需要每天换水消毒来保持培育池的干净,消毒药剂用粗盐和二溴海因比较好。

鳜鱼苗要按大小分池培育,大约十二天左右,鳜鱼苗体长可以长到4cm左右,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达到4cm的鳜鱼进行分类售卖了。

四、商品鳜鱼养殖

商品鳜鱼养殖主要注意饲料管理、放养密度和疾病防御,鳜鱼是食肉鱼类,所以要准备一些小鱼小虾等蜉蝣生物,但是为了鳜鱼能够更全面的生长,也要适量的放一些饲料,但是每次放饲料的时候都要将上次喂养残留的饲料捞出来,防治在水池中分解造成鳜鱼误食感染病害。

五、建议

鳜鱼的抵杭能力比较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染病的,但是养殖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和细菌,所以我们要定期将池塘消毒,清楚鱼池里面的细菌,防治鳜鱼遭受病害。

鳜鱼养殖的密度也是能决定鳜鱼成活率比较关键的一点,一般一亩池塘只能放1000-2000亩的鱼苗,如果放的过多则会不容易管理,会造成鱼苗死亡,所以每亩的鳜鱼数量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施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次~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 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病害防治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 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 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养殖黑鱼苗种土池培育的管理技术


黑鱼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一种鱼,黑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我们都知道鱼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经常吃鱼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多吃鱼哦。

养殖黑鱼苗种土池培育的管理技术

1、拉网分养: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达2.5~3厘米,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对增大,因此食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投饲量不足的情况下食弱现象更为严重。通过拉网,过筛分养,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力求规格大小一致,可避免以强食弱。拉网分养应选择晴朗的天气,拉网时鱼苗不能饱食,所以拉网前需停食1天。若池中鱼正在浮头也不能拉网,否则会引起大批死亡。拉网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8~9时之后进行,拉网操作时要谨慎细致,防止苗种受伤。网最好选择软质材料(维尼龙线、尼龙线)织成,搬动鱼苗时一定要带水操作。再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6厘米以上,成小规格鱼种,可以出塘继续培育大规格鱼种。这时正处在6月底、7月初,气温、水温比较高,同样要选择晴天,上午7~10时捕捞。10时之后水温不断上升,不宜捕捞。捕捞时操作要小心,动作要快,减少对鱼种的损伤,同样要按规格大小分别放养。

2、水质管理:随着培育池的施肥、投饲和鱼苗的成长,水质很容易过肥,甚至恶化,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因此需要适时注入新水,调节水质。一般1周左右的时间注水1次。投苗时水位只有40~50厘米,早期以加水提高水位,淡化水质,每次加5~10厘米,以后每次可以加10~15厘米,直到应有的水深。保持一定的水体积,可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降低水中有害物的浓度,改善水体中的化学状况,促进鱼苗的生长。加水时要注意及时调节池水的肥瘦度,尤其要防止池水过肥。以后采取边进边排的换水方式调节,严格控制好水质,使鱼苗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提高鱼苗的成活率。3、巡塘:每天要有专人定时巡塘。这项工作是日常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巡塘更为重要。早晨要注意鱼苗是否浮头,若有浮头要注意水质是否太肥,并根据浮头情况采取注入新水等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出现死鱼事故。晚上巡塘时若发现鱼苗集群现象较为严重,应及时驱散或移动其位置,特别是在下风口集群时应设法将其移至上风口或其他地方。白天观察巡塘时若发现鱼苗沿着池边来回游动,这是鱼苗饥饿寻食现象,说明投饲量不足,应增加投饲量。白天还要注意水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天气炎热、水质较肥、藻类丰富过盛时,会出现早晨水质较清,中午水质较绿,傍晚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水华(藻皮)现象,应适当换水,降低肥度,捞除藻皮。4、鱼苗培育成活率:根据历年来对乌鳢苗繁殖的报道统计,在鱼苗培育阶段,即培育到全长达3~4厘米的鱼苗,其成活率一般达60%~65%。

黑鱼怎么养好

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4、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小杂鱼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如黄颡鱼等。投喂前,用拍击为信号,将远处的鱼集中到饵料台附近,减少饲料的浪费,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应该一勺一勺投喂,这样饲料的浪费少。

黑鱼养殖周期

黑鱼的当年鱼苗一般是5~7月份放养,具体时间要看地区气温、水温、气候等条件差异情况而定。

黑鱼长到1500克需要多久很难确定,这与您的养殖技术水平、选用饵料品质等因素有关,具体要根据实际养殖环境等而定。建议您在养殖过程中选择条件好的池塘和优质的苗种以及品质好的饵料进行饲养,并在平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及疾病防治工作,以尽量缩短黑鱼的养殖周期。

如果养殖方法正确,黑鱼的养殖周期为养殖一年可以一斤半至二斤。

黑鱼的营养价值

黑鱼的营养价值高,它对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脾胃气虚,贫血有非常好的食疗效过,吃黑鱼对伤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黑鱼本身肉质比较粗,相对其他鱼来说口感没有那么好,吃起来就不太好吃,但是用黑鱼来做汤的话,那味道可是无敌的呀!黑鱼的生命力非常强,而且肉味甜美,它含有大量的铁、钙、磷等多种矿物质,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另外,每100克黑鱼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高达20克,仅次于虾,而且食用黑鱼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经常食用黑鱼能够增强抵抗力。

其次,黑鱼还有活血通络、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温中下气的药用价值,对肾脾虚弱、溃疡、水肿、哮喘、气管炎、糖尿病患者均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对产后孕妇来说还可补虚下乳。在寒风凛凛的冬季,黑鱼的味道尤其鲜美。常吃黑鱼不仅能健身,还能减肥呢,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中医认为黑鱼既能补虚,还能温中下气、利水消肿,清烧黑鱼对治疗胃肠道出血和呕吐反胃的效果非常好。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黑鱼养殖是目前养殖业中发展的不错的一个养殖项目,但是养殖者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这样才能避免少走弯路。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技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描写的诗句了,关于鳜鱼,从古至今都是珍品。鳜鱼体肥肉厚深受人们的喜爱,到了现代,养殖业的兴起就由养殖户开始养殖,那么鳜鱼怎么养殖呢?

池塘条件

祁阳县鱼苗鱼种场共有亲鱼池塘4口,总水面4667.5m2,水深2.2m,泥沙底质,东西长,南北宽,阳光充足,池埂高2.5m,均是混泥土结构,埂宽4m,中间种植黑麦草、莪菜等青饲料,不渗不漏,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其中草亲鱼池2口,水面3042.2m2,鲢、鳙亲鱼池各1口,合水面1625.3m2,池塘亲鱼数量按常规放养方式进行。

鱼种来源

亲鱼池塘内所套养的鳜鱼苗种从江河中网捕所得,其个体大小在2045g之间,平均体重为32g。

鱼种放养

池塘主养草、鲢、鳙亲鱼于上年的11月底完成,套养的鳜鱼苗种投放于当年的4月初至5月中旬,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投饵

在亲鱼池塘内因注排水比较频繁,随时都有野杂鱼随水流进入池塘内,并进行大量繁殖,如鲫鱼,餐条鱼,鱼旁鱼皮鱼,麦穗鱼、棒花鱼、斗鱼等,为鳜鱼提供了天然的适口饵料,鳜鱼正是利用这些低值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产品,随着鳜鱼个体的增长,摄食量的增加,可适当补放一定数量的家鱼苗,并结合投喂一些动物内脏、血粉、鱼粉、下脚料等以满足鳜鱼摄食需要,主养的草、鲢、鳙亲鱼按常规投饵施肥。

日投饲量占鳜鱼总重的3.4-9.6%的范围内,投饲量大者饲料系数低,反之饲料系数高。例如在13天的饲育期内,每天的投饲量为鳜鱼重的9.6%,饲料系数为3.9;而在15天的饲育期中,日投饲量为5.4-5.5%时,饲料系数高达7.4-10.6。所以,保证饵料充足、适口,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关键。

池塘管理

水质调节: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占整个池塘水体的1/3,在家鱼孵化前期可增加冲水次数,以刺激亲鱼性腺的成熟,要求池塘水体透明度为35cm45cm,pH值68.2,并在池塘的中央部位安装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夏秋季节早晚各开机一次,特别是雷阵雨闷热天,更应开机增氧,使水中溶氧量达5mg/L以上。

日常管理:对于池塘中的亲鱼培育除投饵施肥外,还应注意观察它的发育情况和鳜鱼的生长状况,随着鱼类不断的生长,池塘水位也要相应提高,以利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巡塘:每天清晨6时左右注意巡塘,观察鳜鱼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应根据池塘内饵料鱼的多少进行人工投饵,如发现水质恶化,鳜鱼出现浮头,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换水或开机增氧等。

以上就是养殖鳜鱼的养殖技术和方法了,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强严格的管理,这样的话一定能够养号鳜鱼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了。

鳜鱼怎么养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又叫桂鱼、桂花鱼,是一种非常鲜美味的鱼类,它的肉质鲜嫩,同时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属于比较名贵的淡水鱼类。随着消费者们对鳜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养殖鳜鱼也成为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那么大家知道鳜鱼要如何养殖吗?

鳜鱼怎么养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成鳜养殖的池塘面积以6-8亩为宜。池塘太大,不易管理;池塘太小,水质容易恶化,严重时会引起缺氧,且常导致鳜鱼患病。水深应保持在1.5-1.8米。池底保持15-20厘米的壤质淤泥。新开挖鱼塘无淤泥或砂质淤泥的池塘可施用适量有机肥,以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培育适宜的水质。过多淤泥的老塘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深的淤泥。池底有一定坡度,低处有30厘米集鱼坑,便于捕捞。池梗也要建成斜坡,以便于在池边种植水草或水生蔬菜。

鳜鱼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2米左右,以长方形为主,水质清新,水底泥少或无,排灌增氧设备齐全。

2、饵料鱼培育:根据适口性好,经济成本低的原则,可选择银鲫、白鲫、团头鲂、白鲢、花鲢等鱼苗种为饵料鱼。利用桂花鱼池塘放养前的空闲期培养前期饵料鱼,可自己繁殖鲫鱼或鳊鱼鱼苗种,也可在桂鱼未放养前20天左右投放各类鱼苗,亩放养量为40-60万尾。其饲养方法用黄豆浆或其它饲料投喂,中后期饵料鱼则须专池饲养,宜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稀的方法,以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

3、鳜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一般6月份,放养规格要求在6-10公分为宜,其好处是放养成活率高和生长速度快。一般每亩放养量500-800尾。

4、饵料鱼投喂:成鱼养殖期间,要做到每天都能吃饱为宜,如果饵料鱼过少出现饥饿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桂鱼生长或出现相互残杀现象。

5、水质调控:鳜鱼池塘要调控好水质,做到勤换水。6-9月份高温季节是摄食旺季,要每周注排水一次,每次换水量0.4米,保持池水透明度40公分以上。

饲料鱼的选择

1、早期饵料鱼:在准备放养桂花鱼的池塘每亩预先放养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等鱼苗(鱼花)100-200万尾,作为桂花鱼的早期饵料鱼。投喂花生麸、麦皮等粗饲料,经15-20天培育,饵料鱼长至1.5-2.5厘米体长时,使用0.7ppm硫酸铜和0.5ppm强氯精杀虫消毒后,可投放入2-3厘米规格的桂花鱼苗培育。

2、中期饵料鱼:在四大家鱼池塘每亩混养20-30万尾土鲮、麦鲮、泰鲮等鱼苗,也可专塘培育鲢、鳙、鲫鱼等鱼苗作为大规格桂花鱼的饵料鱼。

3、后期饵料鱼:除自产自给外,还可以外购。养殖后期一般进入冬季,鲮鱼类饵料鱼易冻死,应培育备足一些鲢、鳙、鲫鱼等受寒品种类饵料鱼越冬,用作冬春季节的桂花鱼的后备饵料鱼。

鳜鱼的生活环境

鳜鱼为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在水温7℃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鳜鱼的养殖技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养殖鳜鱼看起来前景广阔,有极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家可不要盲目跟风,毕竟创业都是有风险的。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法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施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次~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病害防治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青鱼池塘苗种如何培育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此外,在安徽俗称乌混、黑混或螺蛳混,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东北地区常见的青鱼不是青鱼,应该写作鲭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在中国境内,最大的青鱼标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的,长1.86米、重218市斤,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硬骨鱼纲,鲤科。体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栖息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个体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70kg。肉味美。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鱼胆有毒。

那么青鱼池塘苗种如何进行培育呢?

鱼苗培育

鱼苗池的准备

1.鱼苗池消毒:鱼苗池放鱼前15天按生石灰180克~230克/立方米或三氯异氰尿酸3克~5克/立方米的浓度进行药物清塘、消毒。

2.鱼苗池施肥:放苗前5天施绿肥,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生石灰消毒;施肥2天~3天后将池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米~0.7米,进水时要用60目的密网过滤。

苗种来源

由符合规定的青鱼亲鱼繁殖获得的鱼苗或者外购。其质量应符合规定。外购苗种应取得有关部门检疫合格证。放养苗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鱼苗放养

选择晴天,在上风处投放出膜5天~7天的鱼苗;放养密度为6万尾-10万尾/667平方米;投放鱼苗时的水温差不得超过2℃。

饲养管理

投饲。鱼苗放养后,每天用豆浆投喂。鱼苗投放后的前5天黄豆用量为2公斤/667平方米,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

操作时,先将黄豆加水泡软,即在水温25℃左右时,加水浸泡5小时~7小时,然后每10公斤~15公斤黄豆带水一次性磨成160公斤~250公斤豆浆。

每育成1万尾规格3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需黄豆及豆饼7公斤~8公斤和粪肥30公斤~40公斤。

巡塘。观察入池鱼苗活动状态是否正常。凡正常者,下池鱼苗立刻向四周游动散开,1小时之内,可观察到鱼苗活动踪影,有规律游动,开始了摄食。

鱼苗放养后每天应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水蜈蚣、蛙卵、杂草、水绵、水网藻等,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作好记录。

分期注水。鱼苗放养一周后,每隔5天~7天天应注水一次,每次加深10厘米~15厘米。待鱼体全长达3厘米时,池塘水深保持在1.3米~1.5米。

拉网锻炼。鱼苗经25天左右培育长成夏花鱼种时,应稀疏分池。出池前须进行拉网。密集锻炼2次~3次。

防治鱼病。在鱼苗培育早期阶段,鱼病较少,而敌害较多,但到后期鱼病则有所增加。

在鱼苗培育早期阶段的鱼病主要是气泡病,敌害以水蜈蚣为代表的水生昆虫,以水绵、水网藻和湖靛为代表的藻类,甚至大型浮游动物、水生草类和水边杂草也构成对下塘鱼苗的危害。此外,野杂鱼类、虾类、螺类、蚌类、贝类、蝌蚪等都是鱼苗的敌害。

到了培育后期,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和食性转化,鱼病逐渐增多,如车轮虫、斜管虫、鳃隐鞭虫等常见寄生虫鱼病,白头白咀病、白皮病等常见细菌性鱼病。

一龄鱼种的培育

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

放养时间。当青鱼的夏花鱼种拉网锻炼后即可分池放养,全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更应及时放养,一般应在夏至以前放养完毕。

放养密度。每666平方米水面放养青鱼夏花鱼种5000尾~7000尾,搭养鲢、鳙鱼种1200尾~1400尾。

饲养管理投饲

饲料种类。青鱼的饲料有豆浆、豆渣、豆饼糊、轧碎螺蛳、黄蚬及青鱼配合饲料等。

投饲原则。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饲:

定时:在每天上午8点至10点钟、下午2点至4点各投喂1次;

定位:饲料应投在位置固定的饲料台上。夏花鱼种放养后,应先在饲料台周围泼洒,然后逐渐缩小范围,引导鱼到饲料台上摄食;

定质:各种饲料应营养全面、清洁、卫生,不得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定量:投饲应做到适量均匀,以配合饲料每次投喂后2小时~3小时吃完为宜。阴雨天、鱼病流行时投饲量应酌情减少。

投饲量。培育青鱼种应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螺蛳、黄蚬等动物性饲料。培育青鱼鱼种的投饲量见表。

投喂青鱼种的配合饲料应用水调成糊状或调湿成条状投入池边水下斜坡上或投在位置固定的饲料台上,如果用鱼种配合颗粒饲料,同样投于其上,便于鱼类取食,生长正常。

每月投喂量占总投饲量的比例:4月为3%,5月为4%,6月为5%,7月为15%,8月为23%,9月为20%,10月为15%,11月为10%,12月为3%,1月至3月为2%。

日常管理

巡塘。当鱼种入池后,日常管理随即开始。通过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的动态,并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好生产记录。

定期注水。每隔15天左右加新水一次,每次池水加深10厘米~15厘米(其中包括部分换水),使水位保持1.5米左右。

调节投饲量。根据鱼的活动、吃食、生长和天气情况调控投饲量和投饲次数。鱼的饱食度控制在70%~80%。

观察水色、调节水质。应保持水色是绿褐、茶褐,透明度为30厘米~35厘米。

防治病害。要及时发现鱼病,及早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三消,即池塘消毒、鱼种消毒、饲料台(饲料框、食场)消毒。

鱼种筛选

自8月初开始,每隔10天~15天拉网检查各类鱼种生长情况,如果规格相差悬殊,应及时采用鱼筛选分养,调整投饲施肥数量,以保证各类鱼种出塘规格整齐。

鱼种出池、并塘

鱼种经过筛选分类后应认真核实、分类。当温度降至10℃~5℃时,就应出池放养,或者并塘集养,或者转入二龄鱼种的培育。

三龄鱼种的培育

放养密度

主养二龄青鱼种的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的池塘一般投放二龄青鱼种1000尾~1200尾,搭养鲢、鳙鱼种200尾,草鱼种20尾,鲫鱼种200尾(或者黄颡鱼300尾~500尾)。

主养三龄青鱼的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的池塘一般投放3龄青鱼种380尾~420尾,搭养鲢、鳙鱼种200尾,草鱼种20尾,鲫鱼种200尾(或者黄颡鱼300尾~500尾)。

投饲管理

以投喂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饲料应营养全面、新鲜,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在春秋高发病季节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场面积应大些。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药物消毒食场或用药饵防治肠炎。

鳜鱼养殖技术 如何生态养殖鳜鱼?


【常见问题】如何生态养殖鳜鱼?

【专家解答】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每个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5米,底质为砂壤土;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池塘四周还应开挖宽50厘米左右、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于捕捞鳜鱼。

二、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修补加固池埂,清除杂草和过多淤泥后暴晒池底。鱼种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让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杀灭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而且还能使底泥里休眠的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三、饵料鱼培育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一生以活鱼虾为食,因此,池塘主养商品鳜鱼的关键是提供适口、鲜活、量足的饵料鱼,以充分满足鳜鱼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1.前期饵料鱼培育。清塘消毒后,饵料鱼放养前7~10天,每亩投施发酵好的畜禽粪肥300千克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先分批放养饵料鱼,可选择鳊、鲢、鳙、鲮等鱼苗,放养总量为20万~30万尾/亩。鳜鱼下塘时这些饵料鱼规格为1.5厘米左右,刚好提供适口饵料。

2.配套饵料鱼培育。就近选择饵料鱼培育池,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面积为主养池的3~4倍。饵料鱼采用一次性高密度放养,放养量为5万~6万尾/亩,以分期捕捞逐步降低密度的方法控制规格,保证其适口性。

四、鳜鱼种放养

鳜鱼种的质量要求是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好,规格3~5厘米的放养密度为900~1000尾/亩,规格6~8厘米的放养密度为700~800尾/亩。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左右,以杀灭其体表病原菌和寄生虫。

五、饲养管理

1.饵料鱼投喂。当养殖池塘内饵料鱼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1/2,养殖前期每4~5天投喂1次,7~9月份每2~3天投喂1次,10月份以后每7~10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5%~10%,并视鳜鱼吃食、天气和饵料鱼生长等情况适当增减。池中饵料鱼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确定:若鳜鱼在池水底层追食饵料鱼,池水表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发出的水声也小,且间隔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充足;若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池水上层,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不足,应适量补充;若鳜鱼成群在池边追食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已基本被吃完,应及时足量投喂饵料鱼。饵料鱼在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2.水质调控。鳜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加注新水。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高温季节(6~9月份),每5~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深左右,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二是调节水体pH值。每20天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调节水体pH值,改良养殖环境。三是机械增氧。经常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是鳜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21~22时开机增氧至次日早上8时,不良天气时中午增加开机2小时。在增氧机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应采用撒增氧灵的应急措施,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3.病害预防。预防鳜鱼病害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4种预防措施:一是水体消毒。每20天用生石灰或含氯30%的漂白粉对水体消毒1次,以预防鱼病的发生。二是饵料鱼消毒。饵料鱼投喂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池内。三是水体杀虫。每月用硫酸铜等对水体进行1次杀虫处理。四是配制药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鳜鱼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由于鳜鱼只捕食活鱼,药饵需先让饵料鱼吃进。药饵投喂前应在鳜鱼养殖池塘中放入充足的饵料鱼,药饵投喂量为饵料鱼体重的5%~6%,以保证饵料鱼摄入足量的药饵。

六、鳜鱼捕捞

1.刺网捕捞。刺网可用单层,也可用多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单层。用刺网捕捞鳜鱼时,春季应在浅水区下网,冬季应在深水区下网,这样起捕率较高。

2.拉网捕捞。拉网捕捞一般在10月份进行,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拉网捕捞相同,但拉第一网后应等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拉网捕捞鳜鱼时动作要迅速,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应及时回塘,以免受伤。

3.干塘捕捞。抽出池水,让鳜鱼集中至池塘四周的浅沟内,再用长柄捞海将鳜鱼全部捕捞出塘。

捕捞鳜鱼的方法较多,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捕捞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捕捞效果。由于死亡的鳜鱼市场售价较低,因此,起捕后的鳜鱼要及时放入清水中暂养,必要时还要安装充气设备,保证鳜鱼鲜活上市销售,以提高养殖效益。

【小编补充】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分布于各大河流水系和淡水湖泊中,其肉质细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目前具有发展潜力的名贵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现小编汤姆为探索鳜鱼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鳜鱼养殖技术如何生态养殖鳜鱼?》一文,以供参考。

鳜鱼的养殖条件


内容提要: 鳜鱼也叫桂花鱼、桂鱼等,它是有种名贵的淡水鱼养殖项目。鳜鱼它的肉质非常的鲜嫩、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并且早已实现了人工养殖。

鳜鱼也叫桂花鱼、桂鱼等,它是有种名贵的淡水鱼养殖项目。鳜鱼它的肉质非常的鲜嫩、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并且早已实现了人工养殖。随着鳜鱼在市场上的普及,人工养殖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养殖鳜鱼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1、鱼塘准备

鳜鱼它是一种底层鱼类,一般生活在水流比较缓的江河、湖泊等地,当然也有很多生活在水库之中。其次就是鱼塘中的水草药比较丰富,因为鳜鱼它们一般都是晚上才出来摄食,白天都在水底休息。最后就是鱼塘要有一定的流水,不能是死水,这样的养殖场地是不太适合养殖鳜鱼的,如果过会稍微水质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面积死亡,损失比较大。

2、水源条件

水源对于养殖鳜鱼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养殖条件,也是养殖的最基础的一个条件之一。那么我们在养殖鳜鱼的时候,对水源条件的要求只有下面几个方面:分别是养殖的水源要充足、远离污染区域、水源的水质要保证、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

3、饲料准备

鳜鱼它是一种典型性的食肉性鱼类,而且在捕食的时候也是相当凶猛的。那么饲料的准备也是养殖的条件之一。那么对于鳜鱼的饲料我们通常都是要准备好充足的小鱼、小虾、小泥鳅等着些都是可以的。其次就还有可以投喂一些昆虫,像蚯蚓、黄粉虫、红虫等之类的,这也是对鳜鱼极高的高蛋白哦饲料。当然我们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这些饲料不管是小鱼、小虾,还是昆虫类饲料,我们都需要保证它们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养殖鳜鱼。

4、饲养管理

养殖鳜鱼它该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要有熟练的养殖技术以及充足的养殖经验。如果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经验都不足,甚至是没有专门的鳜鱼样子技术的话,也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很有可能会造成养殖失败。而我们在这里主要讲几点,首先就是水温的管理,适合鳜鱼生长的温度为十五到三十二度,而最佳的生长温度则是二十而到三十度左右,最低温度最好不要低于七度。还有喂食需要根据鳜鱼的生活习性来进行喂食,在固定的时间,根据鳜鱼的摄食情况合理的控制食量。最后当然就是鱼塘要定时的清理和消毒,并且做好防病措施。

鳜鱼养殖的条件其实一般就是根据鳜鱼的生长习性,以及它的生长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的用于人工养殖的准备工作。以上就是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对鳜鱼的养殖技术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们哦。

网箱养殖鳜鱼的技术


鳜鱼又名桂花鱼,为淡水名贵鱼种之一。网箱养殖鳜鱼具有占用水面少、投资少、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现将鳜鱼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水域选择:网箱设置水域要求水面开阔,远离航道,水位稳定,水流缓慢,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方便,天然饲料丰富,无敌害。

网箱设置:网箱规格一般为552.5米,入水深度1.8-2米,箱底离水底20-30厘米。网箱四角用4根毛竹固定,四底角用石块沉好,以防被水流、风浪冲走。

苗种放养:网箱养殖鳜鱼,品种宜选用大眼鳜鱼或翘嘴鳜。苗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或用1%聚维酮碘浸浴10-15分钟。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每平方米放规格4-6厘米的鳜鱼苗30-40尾。

饲料投喂:网箱养殖鳜鱼,饲料鱼可选用鲮鱼、鲢鱼、鳙鱼、鲫鱼等。其中以鲮鱼饲养效果最好,饲料系数低,鳜鱼摄食后生长速度快。饲料鱼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无病无伤,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3-1/2,如规格不均,可用鱼筛筛去规格过大或过小的饲料鱼。饲料鱼消毒杀菌后投入箱内。由于网箱养殖密度大,每次投喂饲料鱼不宜过多。放养初期2-3天投喂一次,随着鳜鱼长大,改为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可选择在鳜鱼摄食最活跃的傍晚进行。每天投喂量为网箱中鳜鱼体重的5-10%。

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各巡箱一次,网箱中饲料鱼不足时,及时补放;对规格过大的鳜鱼不能摄食的饲料鱼,应及时捞出。定期清洗箱体附着物,以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箱内水体有较高的溶氧,促进鳜鱼摄食生长。发现网箱破损,及时缝补,以防跑鱼。

鱼病防治。网箱养殖鳜鱼常见病有烂鳃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鱼病易发季节,在网箱四角分别用漂白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鳜鱼专用灭虫灵等药物交替挂篓、挂袋消毒。一旦发现鱼发病,要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早治疗。

适时捕捞。经3-4个月养殖,部分鳜鱼达上市规格,应及时起捕上市,降低箱内密度,让小规格鳜鱼继续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鳜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鲑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进行鲑鱼健康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其分布很广,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泊中均有繁殖,鳜鱼肉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珍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池塘中不仅可以混养少量鳜鱼,以清除野杂鱼,还可以专塘饲养,是目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

一、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二、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四、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五、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鳜鱼的苗种培育》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龙虾养殖培育”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