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纹东方鲀养殖疾病及防治方法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由于其肉质细腻鲜美,被誉为长江三鲜rdquo;之一,在我国华东地区有食用河豚的传统,市场前景看好。江苏中洋集团自1995年开始养殖暗纹东方鲀,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暗纹东方鲀养殖基地,拥有国家级暗纹东方鲀良种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南通地理标志性产品。经过多年的养殖,对于暗纹东方鲀常见疾病及防治有独特的方法,现将在河豚养殖中的常见病害的流行与防治进行总结,供参考。

一、细菌引起的疾病

1.细菌性肠炎

病原体:主要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养殖条件恶劣时才可暴发此疾病,流行水温为18~30℃。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摄食,肛门红肿、扩大,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粘液。

防治方法:①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放养之前池塘和所有用具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的外界环境。②发病早期投喂大蒜素2克/千克饲料+食盐2克/千克饲料。③投喂诺氟沙星2克/千克饲料。④投喂磺胺嘧啶2~3克/千克饲料。

2.细菌性烂鳃

病原体:主要为柱状屈桡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存活的时间与水温、水质等有关,当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放养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养殖水环境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鳃受到机械损伤更易感染。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解剖鳃呈淡红色或灰白色,少数为紫红色,镜检可发现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小片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上有杂物。发病水温为15~35℃,最易发病水温是28~30℃。

防治方法:①严格消毒,预防为主。②发病季节每半个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5~20克/立方米或三氯异氰脲酸0.5~0.8克/立方米。③大黄用20倍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全池泼洒、浓度为4克/立方米,同时全池泼洒五倍子、浓度为5克/立方米。

3.细菌性烂鳍

病原体:主要为气单胞菌,也为条件致病菌,菌体在5~42℃均能生长,高盐度具有抑制此菌生长的作用,一般要大于5。

症状:鱼苗阶段由于饲料不充分时,产生咬尾现象,然后感染此菌,产生烂尾,冬季有些河豚鱼伏在池底长时间不动,臀鳍感染此菌,产生烂鳍。开始发病时鳍柄处皮肤变白,接着充血、发炎、糜烂,严重时鳍条烂掉。

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鱼体的伤害。②用6permil;的盐水浸泡。③其他治疗方法同细菌性烂鳃。

二、真菌性疾病

病原体:主要是水霉和少量的鳃霉,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感染,而未受伤的一律不受感染,因此水霉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水温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为15~18℃。

症状:发病早期,肉眼一般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已侵入肌肉内,并且向内外蔓延,似灰白色棉毛,犹如旧棉絮覆盖在上面,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急躁不安,与其他固体摩擦或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①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②发病季节用6permil;盐水浸泡,待伤口愈合即可。③有条件的可以提高水温(高于27℃),待伤口愈合即可控制。

三、寄生虫疾病

1.车轮虫病

病原体:由车轮虫引起,主要寄生于暗纹东方鲀体表和鳃,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水质差、有机质含量较高且放养密度又较高的情况下更易造成此病的发生。

症状:少量车轮虫寄生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寄生处粘液增多,病鱼体表发黑、消瘦、离群独游或与其他物体摩擦。此病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进一步确诊。

防治方法:①驱虫散(四虫克星)0.3~0.5克/立方米。②暗纹东方鲀全池泼洒车轮虫特杀0.5~0.8克/立方米。

2.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体:固着类纤毛虫包括杯体虫、聚缩虫等,杯体虫主要寄生在暗纹东方鲀的鳃上;聚缩虫主要寄生在暗纹东方鲀的上下颚牙齿后缘。

症状:少量固着时,一般危害不大,大量固着时,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早晨多在水面慢游或靠池壁游动,用显微镜镜检便可确认。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适当投饵,合理密养和混养,保持水质优良,提高机体抗病力。②晴天全池泼洒纤虫净0.8~1.0克/立方米。③全池泼洒车轮虫特杀0.5~0.8克/立方米。④驱虫散(四虫克星)0.3~0.5克/立方米。

3.小瓜虫病

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虫体很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匀的纤毛,内有一个马蹄形核,繁殖水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放养密度高、暗纹东方鲀鱼体抵抗力低、水质恶劣时易发生小瓜虫。

症状: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小白点,又称白点病,粘液明显增多,并与虫体混合在一起,表皮糜烂,暗纹东方鲀各鳍条上也会寄生小瓜虫,产生充血、发炎症状,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大量增多,出现贫血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急躁不安,游动明显加快,当大量寄生时,病鱼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并不时与固体物摩擦,不久死亡。镜检即可确认小瓜虫病。

防治方法:①彻底消毒,合理放养密度,加强暗纹东方鲀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可预防此病的发生。②经常改善水质条件,定期泼洒杀纤毛虫的药物,预防小瓜虫的发生。⑧升高水温(不低于28℃),保持4~5天后大量换水,此法效果较好。

4.鲀异钩虫

病原体:鲀异钩虫属八铗科,虫体扁平细长,舌状或纺锤状,后固着器上有4对固着铗。虫卵黄绿色、纺锤形,两端各有一条卵壳丝,繁殖季节为夏季至秋季。

症状:成虫多数寄生于暗纹东方鲀鳃的肌肉部分,虫体后部被寄生处的组织包埋着,吸食鱼血,使鱼贫血,寄生数量多时,暗纹东方鲀病鱼失去食欲,身体衰弱,鳃上分泌大量粘液,鳃的颜色变淡或发白,鳃组织坏死,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指环清或指环净0.8~1.0克/立方米。

相关阅读

暗纹东方豚养殖


养殖环境
1、池塘条件:饲养池为大棚内正方形水泥池,池底铺15cm厚,直径2~3cm石子。棚顶高6m,为玻璃钢瓦,白色。池面积为400m2,池深1.8m,池底为漏斗形,中央有一排污孔兼出水孔。孔径60cm,用铁皮罩住,铁皮上有直径0.2cm网眼许多,鱼罩为2m高,沿池两侧各进水管,水源为温度25℃的地下探井水。每池备有0.75千瓦气泵和水车式增氧机各一台。

2、苗种放养 饲养池用200mg/L生石灰进行消毒,池壁用沸腾的浓液泼洒。待用工具也一并放入池内消毒备用(如食台、捞海、排污器、桶等),5天后清洗干净,并加满池水进行曝气,连续三次将池水放清再重新加注50cm水,开动气泵进行曝气。并测得Ph〈8.00〉5mg/L,水温20~30℃方可放苗。 苗种选2.5~3.5cm。以上,体重1~2g的较好,体质健壮,颜色油墨色,规格齐,无伤,无寄生虫,无菌。放养池的水温要与苗袋的水温相近,温差不得高于2℃。为了使苗袋的水温和池水温度相近,可将苗袋置于池内漂一段时间,再放苗。

饲料配方
育苗场苗种的主要饲料为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天然饵料。故购进的鱼苗要进的鱼苗要进行驯食转食。可用蚯蚓、虾仁糜、鱼肉糜、蚌肉糜,这四种饵料均为河豚的适口饵料。这些饵料必须新鲜,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可用食盐10、土霉素5mg/L。池子的四周吊上食台各一个(食台可用直径为1m钢筋圆圈,蒙上45目聚乙烯网布),并加低压灯泡40W在食台上方,食台吊离水面20cm深。鲜饲料放入食台上,投饵时间为5:20、12:00、16:00、20:00、1:00,晚上开灯诱食,要保证食台内24小时不断饵,日投饵量为12%。三天后将配合饵料经料(鳗料,现国内市场无河豚料售)加入鲜料,鲜料与干料之比为3﹕1,两天后改为3﹕2,再过二天后为1﹕1,周后转为全价配合饵料。饵料与水比为1﹕1.5。

随着色的长大,调饵时水的比例逐渐减小,到成鱼时为1:1,食台相应由四个减少至一个主食台,投饵时间逐渐由日五次改为早晚各一次,水位由50cm逐渐加高,食台逐渐放入池底(调饵需注意料沉入水底,防止鱼追逐浮饵时被水车式增氧机打到)。 河豚苗种的放养密度为规格3~6cm的放20P(尾)/m2,6~10cm放15P/m2,10~15cm放10P/m2。15cm以上放8P/m2。

此放养密度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生长快,不易发病。1998年7月27日进苗规格3cm,到第二年清明节前有30%长成400g/P的商品鱼。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指标,水恒温25~27℃。 河豚鱼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进行筛选与分稀,提前准备好备用池2个或2个以上,步骡为:拉网-鱼篮打鱼-司称-运输-手赶放鱼入预定的池子。拉网方法是一个人站在池边,另一个人站在池的中间,分别用脚踩住网的下钢,手提住网的上纲,再由三个人呈扇形赶鱼,速度由慢逐渐加快,赶一圈鱼90%以上都能上网。

河豚鱼性凶猛,饲养一段时间,易出现大小差异。苗常出现自残行为,尤其黎明和中午表现明显,主要是大鱼咬小鱼,或饥饿时也有表现,故饲量要足,同池鱼规格要相近。筛选时力求动作要轻、快、熟,入池后要用些抗生素药裕和投喂以防感染,例如呋喃唑酮、土霉素、氯霉素等,因为拉网后鱼容易咬伤或皮肤被网擦伤。

养殖管理
日常管理

1.排污,用排污器(直径25cm圆铁板中间用一根钢筋焊牢)垂直于池底部向上拉,一次排整个池的1/4,按顺时针方向两天排污次,换水量20%。第十天大排污,主要是食台下及排污孔周围。

2.每月拉网测规格一次(聚乙烯网布45目做成),也起到拉网锻炼的作用。

3.每月初投喂抗生素一个疗程(如土霉素、氟哌酸、大蒜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等),每月用生石灰8~10mg/L泼洒二次,广谱杀药浴一次。

4.确保恒温25~27℃,DO6mg/L,NO3-NH4+N、不能超标。

疫病防治
疾病防治

1.由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为水霉病)主要是由扦拉分池等机械损伤引起。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浸入,而且已向外长出似灰白色棉毛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在池边发生摩擦,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①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②2mg/L亚甲基蓝药浴。③提高水温并保持恒温27℃ 1周。

2.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1)小瓜虫 症状:小瓜虫寄生处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故又叫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鳃、鳍、眼睛等处都布满小瓜虫。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游动异常,常白肚皮侧转或在池边或池底摩擦。

防治方法:升水温至28~30℃保持5天,并且大换水,效果很好,也很安全。

(2)车轮虫 症状:寄生处粘液增多,游动谩,呼吸困难。主要寄生在体表及鳃,不断爬行,损伤上皮细胞,病鱼常在池内打转及池壁或石子上摩擦。

防治方法:①0.7mg/L CuSO4+FeSO4(5﹕2)合剂药浴。②2510-6甲醒药浴。

(3)啄异沟虫 症状:游动异常,常在池壁或池底摩擦。

防治方法:0.81mg/L甲苯咪唑药浴12小时。

(4)指环虫 主要寄生在鳃上。 防治方法:同啄异沟虫。 说明:鱼凡被寄生虫所寄生,必须先杀虫(否则引起烂鳃),后用大黄加五倍子各4mg/L药浴。

3.细菌引起的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重。游动较慢,反应也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镜检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缺血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呈紫红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小片有杂物。

治疗方法:如果有寄生虫要先杀虫、后治菌。 ①强氯精0.2~0.3mg/L药浴。 ②大黄4mg/L加五倍子5mg/L煎汁药浴48h以上。③甲醛1010-6、呋喃2mg/L药浴。④黄连5mg/L加五倍子5mg/L熬水药浴。⑤黄芩2mg/L加黄柏2mg/L加黄莲5mg/L加五倍子5mg/L水药浴。⑥土霉素3-5mg/L药浴。在外治的基础上应与内治相结合。以下任选一种用一个疗程,内服药有土霉素1g/L料;氟哌酸1g/L料;环丙沙星1g/L料。 注:在用药治疗方面,最好使用中药性。以减少病原的抗药性。

(2)细菌性拦尾病 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充血。随着病情发展各鳍基部后面发白,严重时尾鳍及其它鳍烂掉,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

治疗方法:同细菌性烂尾病。

(3)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体:肠点状单胞菌。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甚至不食。解剖,肠壁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肠内粘液较多呈黄色,肛门红肿。防治方法:发病早期,可投药饵,大蒜素2g/L料。氟哌酸1g/L料。外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

4.气泡病 盛夏水温31℃,傍晚5:00~6:00水质过肥,水色呈浓绿色,透明度约5cm。 症状:鱼各鳍条均发白,内有气泡,严重的失去平衡,侧卧水面,直至死亡,但所有因气泡病的死鱼死后都浮于水面,死亡,但所有因气泡病的死后都浮于水面,死亡率5%,最大17.5%。

防治方法:大排老水,加注新水。待鱼较稳定时用30mg/L食盐泼洒。

虫纹东方鲀


中文名称虫纹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vermicularis

异名河鲀鱼、龟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幅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Subclass Neopterygi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近海及咸淡水中,有时进入江河。本县沿海及各海浦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圆棱形。鼻孔位于鼻囊突起两侧,鼻囊突起不分叉。口小,体无鳞,很光滑,满身都有虫纹状小斑。体内有气囊,遇敌时腹部膨胀。

经济价值
肉、肝脏、卵巢、胆、血入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