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里海返乡养鸡带动乡邻致富

利用山地放养不仅成本低,而且鸡肉和鸡蛋的质量好,销售供不应求。在石楼乡租了60亩荒山林地扩大养鸡规模,加上桃园乡的养鸡场,有近100亩,年出栏达到2.5万只,收入30多万元。11月13日,嘉陵区石楼乡二灵山村的养鸡大户贾里海高兴地说。

贾里海不仅是养鸡能手,而且懂经营、会管理。每天,他都要张罗养鸡场的大小事情,建鸡舍、买饲料、联系商家当问及他做这些累不累时,他笑着说:看着养鸡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邻腰包鼓起来,累点也值得。

2011年,在深圳打工的贾里海放弃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工作,返乡回家,在嘉陵区桃园乡修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雏鸡室,从安徽淮南买来3000多只雏鸡,开始了养鸡生涯。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养鸡场第一年出栏了1.5万只鸡,收入近20万元。

捞到第一桶金的贾里海有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群众致富的念头。2012年4月,他在妻子的老家石楼乡租用60多亩荒山林地做养殖场。

为了保证鸡种的纯度,降低感染瘟疫的风险,贾里海不走自繁自养的道路,他每月定期从安徽引进3000多只雏鸡,自己养一个月后,拿出1000只,以每只10元的价格卖给其他养殖户,剩下的2000只自己养。

有很多乡邻看到我养鸡有赚头,养鸡的积极性高涨,却苦于没有养殖经验,不敢贸然行动。贾里海告诉记者,当我了解到乡邻的想法后,对愿意养鸡的,我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在贾里海的带动下,石楼和桃园的养殖户以滚雪球的速度增长,到现在已经达到300多户。

二灵山村村民韩国平因脚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他的妻子离家出走已有好几年,至今杳无音讯。没有经济收入的他找到了贾里海。

我每个月花1000多元从贾里海手里拿100多只雏鸡,4个月出栏,我以每只近70元的价格零售,除去成本,一只鸡要赚30多元,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韩国平告诉记者:这样,我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接下来,我要在市区建立直营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谈到将来的计划,贾海里说:争取在两年内注册品牌,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相关阅读

杨祖坚养鲟鱼 带动人民致富


北流市山围镇丰垌村大垌角组坐落在大容山脚下,由于背靠大容山林场,这里常年山清水秀,溪水长流。3年前,北流市一位普通村民杨祖坚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率先在北流搞起鲟鱼养殖,从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成长为北流远近闻名的鲟鱼养殖大王。现在,他拥有10个鲟鱼养殖场和1个鲟鱼孵化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0平方米,养殖鲟鱼数量达到30万余条。

坚定创业,养殖鲟鱼初获成功

未走上鲟鱼养殖路之前,杨祖坚是一位货车司机,在广东跑长途运输,一跑就是17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杨祖坚觉得长年累月跑长途身体有些吃不消,于是萌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2011年初杨祖坚回到家乡,谋划创业。但要做什么呢?杨祖坚家附近的一位干部给杨祖坚提出了可以尝试养殖鲟鱼的建议,让杨祖坚眼前一亮。

这位干部告诉我,他在出差的时候,见过很多酒店都有鲟鱼出售,并且价格昂贵,有时候一斤售价就超过80元,但还是很受顾客欢迎。杨祖坚回忆说,当时并没有听说北流周边有人养殖鲟鱼,想到大垌角的山好水美,水温经常维持在10℃~20℃之间,且没有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正适合鲟鱼养殖,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不去尝试一下实在是太可惜了。杨祖坚越想越觉得依山傍水养殖鲟鱼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决定去尝试一番。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和父母时,家人一致反对,说他曾经在家养了点草鱼都没有成功,何况是价格昂贵的鲟鱼。但杨祖坚并不气馁,而是多方了解鲟鱼的习性和鲟鱼养殖的情况。在获悉鲟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特征后,杨祖坚远赴桂林、河池的鲟鱼养殖基地考察学习了两三个月,在基本掌握了鲟鱼养殖技术要领后,信心满满地回到家,开始了他的鲟鱼养殖之路。

2011年5月,杨祖坚耗资5000元在自家门口搭建了第一个养殖场,通过管道把山泉溪水引到池塘里,并从桂林购进鲟鱼苗10000尾。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养殖和管理,第一批近9000条鲟鱼于当年年底全部销往南宁水产批发市场,每条鲟鱼重量在一斤半左右,售价20元/斤,收入27万余元。第一批鲟鱼养殖比较顺利,鱼苗成活率达到了90%,获利数万元,家人看到养殖鲟鱼经济效益好,对我当初的选择也由反对转变为支持,并鼓励我扩大养殖规模。杨祖坚笑呵呵地说道。

示范带动,鲟鱼养殖热起来

杨祖坚养殖鲟鱼一炮打响后,他的朋友和当地村民纷纷来他的养殖场参观了解,并对他欲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12年上半年,杨祖坚和他的一个林姓朋友共同出资修建了第二个鲟鱼养殖场,养殖鲟鱼2万余条。后来,他又陆续在本村修建了2个养殖池塘,养殖规模达到了近10万条。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鲟鱼养殖基地逐渐形成,名声也越来越大,前来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鲟鱼养殖规模的扩大,杨祖坚有了自己孵化鲟鱼苗的想法。他说:当时购进鱼苗要6~7元/尾,这样我们每年花在买鱼苗上的钱就达几十万元。所以我就想自己孵化鱼苗,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出售鱼苗给养殖户,可谓一举两得。有了这个想法,杨祖坚说干就干。2012年底,他和一位朋友在大容山投资50万元建立了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的鲟鱼苗孵化基地,从大连某公司购进了100万余个鱼卵到大容山孵化基地,并在公司派来的技术专家为期一个月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孵化出鱼苗近70万尾。同时,与该公司协商,运来40条每条重达50公斤的鲟鱼供基地参观,让前来参观的客户对养殖鲟鱼充满好奇和信心。2013年,民乐、新圩、西埌等镇先后有4人搞起了鲟鱼养殖,杨祖坚给他们提供鱼苗、饲料、鱼药和技术指导,并按照市场价负责回收。这样,北流鲟鱼养殖产业渐渐形成了。

现在,杨祖坚的鲟鱼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到了30万余条,产品销往南宁和广州的水产批发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建议下,下一步他打算成立一家公司,培育自己的商标,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让当地的农民加入到鲟鱼养殖行业中来,把北流的鲟鱼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也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黄牛养殖开启创业之旅 合作共赢带乡邻致富


城口县兴牧黄牛养殖股份合作社养殖的“老君山黄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发家致富要凝心聚力,单打独干伤神费力”,这是人称“老王”的兴牧黄牛养殖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贤於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老王”是一名资深的兽医,面像敦厚老实,但在敦厚老实的外表下,却长有一颗“七巧玲珑心”。他常年与牲畜、家禽打交道,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病害防治、市场需求都了然于胸,多年来一直怀有一颗“不安分”的创业心,想找机会在养殖业方面“大干一场”。

关注农业发展信息敏锐察觉创业机遇

老王这颗“躁动不安分”的心,终于有了“爆发点”。2012年4月,他在例常观看央视《致富经》栏目时,无意间了解到“80后美女牛总”陈金娥的故事,这让他下定了养殖“老君山黄牛”的决心。他心里默想“做服装生意的80后美女都能养牛,我堂堂七尺男儿,为何不能一试?失败了,大不了重头再来!”

老王会想、少说、敢做,是个“知行合一”的人,在下定决心后他立即与妻儿、亲人、朋友进行沟通,但开始招来一致反对,都认为搞养殖活杂、人累、风险大,不是明智的选择。但当他把“国家扶持政策、黄牛养殖技术、市场需求潜力、成功的案例”等详细分析讲解给他们听后,大家才知道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胸有成竹,都改变了看法,积极支持让他放手去做,他的创业之旅正式启程。

创业之路崎岖艰辛栉风沐雨四处斡旋

创业前多数困难都不会显现,但创业时就会知其艰辛。投入精力后,老王感觉“满河都是滩”!养殖场建设要多少资金?预算缺口如何弥补?场址选在哪?土地怎么解决?采用何种方式运作?种源哪来?销售渠道怎么建立?质量如何保证?如何屠宰?饲料如何配比?一系列问题让他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他走得早了,回得晚了,饭量大了,人却瘦了。

“一个人‘玩不转’,得做改变,找几个‘同志’一起干才行。”这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于是他一边继续筹备养殖场,一边开始寻找“合伙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想法一个多月后传到了高燕镇西沟村几个村干部的耳朵里。这几个人想带着村民搞发展,正苦无门路,双方原本熟人,现在又有共同愿望,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出资成立合作社,并兴建养殖场,场址就定在位于城口县高燕镇西沟村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

高燕镇西沟村位于老君山脚下,原属老明月乡,离县城只有6分钟车程,城万快速通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土地广袤、区位较好,是发展养殖业的理想场所。

有了几位合伙人的加入,老王压力减轻不小,合伙人齐心协力、各尽其责,筹建工作快速推进。管财务的负责筹集建设资金;跑公关的负责合作社注册、寻求政策扶持;管购销的多方奔走选育黄牛良种,与人谈判建立销售渠道;管建设的租地建场、发动群众种植牧草等饲料。

老王和他的几位合伙人饱含热情,栉风沐雨四处奔波斡旋,终于在2012年10月挂牌成立了“兴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起“兴牧黄牛养殖场”。该养殖场距城万快速通道500米,占地面积3000㎡,总投资400多万元,圈舍、生活区、办公室、值班室、兽医室、饲料储存、氨化池、化粪池、牧草基地、饲料加工房等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达到了现代化养牛场建设的基本要求。

就这样,老王和他的几位合伙人开启了共同的“创业梦”。

政策支持添翼助力克服困难破旧辟新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和扶持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城口县、高燕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县属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兴牧黄牛养殖场”的健康发展。除积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外,还曾多次聘请专家到养殖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组织老王等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先进养牛技术,安排县农委、高燕镇政府联合牵头研究肉牛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协助建立销售平台,帮助引进优质肉牛品种,一起为养殖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添翼助力。

老王等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引进了优良品种,拓展了市场,养殖事业蒸蒸日上。2013年“兴牧黄牛养殖场”出栏肉牛150余头,产值达到2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余个,周边参与打工或饲料种植的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老百姓得了实惠,老王等人打心底高兴。但因前期投资较大,合作社成本短期肯定无法全部回收。但考虑到牛肉供不应求、养殖经验越发丰富、销售渠道已建成等向好因素,老王等人经过一番商议、咨询后,决定在保证牛肉质量的同时,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建立品牌开拓市场,双管齐下提升养殖效益。

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2014年“兴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又筹集资金将“兴牧黄牛养殖场”的规模扩大了1倍,“老君山黄牛”品牌也应运而生。现在养殖场平均每天出栏1头“老君山黄牛”,因其产品有机纯天然,味美肉鲜,营养丰富,饱受消费者青睐,牛肉畅销全县,供不应求。

展望未来踌躇满志富民增收合作共赢

看到仔细数着钞票、笑得合不拢嘴的群众,老王等人也像喝了蜜汁。他说道:“合作社现在还在继续投钱,我的一家老小也要生活,肩上的压力也大。但是看到群众的笑脸,看到他们生活能因此而改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也不管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我和我的几位合伙人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昂扬斗志,把养殖场做大做强,力争2015年的规模再扩大一倍,做靓‘老君山黄牛’这块牌子,让跟着我们一起共进退的老乡们,年年增收,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

“老王等人不像骏马一样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也不像斑马一样漂亮,供人观赏;他们只是如同所养的‘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挥洒着辛勤的汗水,迈着沉重而稳妥的步子耕耘土地,用实际行动把劳动果实奉献于人们。”城口县高燕镇政府负责人如是说,衷心祝福老王等人的“老黄牛”越养越多,也愿社会上能将自己蠢蠢心动化作坚实行动的“老黄牛”越来越多,一起发力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共奔小康,用自己的梦想成真来铸就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安化县曾建国养猪同乡邻一起致富


湖南省安化县长塘镇界牌村村民曾建国,从购进良种母猪和公猪自繁自育开始,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目前拥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养殖场地6000多平方米,母猪常年存栏量180余头,年出栏生猪1800余头,年获利3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领头人,连续6年被评为安化县先进个体户,2008年被评为益阳市科技示范户,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星火致富带头人。

大胆尝试探索开启致富之门

2003年,曾建国筹措3000元资金买来5头良种母猪和1头公猪,办起家庭养猪场。由于不懂养殖技术,他养的猪因病全部死亡。养猪的失败使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于是自费到益阳农校学习兽医,学成回乡后筹资创办建国兽医经营部,当起了个体户。由于他懂兽医及饲养技术,耐心向乡亲传授科学饲养方法,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营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他的经营部连锁店已发展到3家,经营兽医药品300多种、家畜饲料8种,年盈利达10多万元。2007年5月,曾建国投资30多万元,购进杜洛克公猪2头,大约克夏公猪2头,纯种瘦肉型母猪65头,二元杂母猪120头,创办了建国养猪场。为了掌握全面的科学养猪技术,他购买了大量的畜牧书籍,边学边干,通过努力,熟练掌握了一套科学养猪技术。当年出栏瘦肉型仔猪2000多头,盈利10多万元。为了使养猪场上规模、上档次,曾建国于2008年8月又追加投资60万元,把原来的猪场扩建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瘦肉型养猪示范场。养殖规模达到存栏二元杂母猪180头、后备母猪50头、杜洛克公猪6头、大约克夏公猪2头、大长白公猪2头,年均出栏生猪1800余头、三元杂交优良仔猪4500头,盈利30多万元。

举办农家课堂增强致富本领

由于曾建国养猪技术过硬,乐于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别人,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9月,他被长塘镇党委发展为养殖技术培训户。每一期培训班开班之初,他都事先摸清学员的基本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手把手给学员传授技术,保证培训质量。在给学员传授技术时,曾建国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并从实际需要出发亲自编写乡土教材,让学员易于接受,同时还利用彩电、DVD等电教设备播放光碟给学员观看,让学员通过多种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养猪技术。2009年3月,曾建国筹措资金16万元,兴建1栋320多平方米可容30人参加培训的培训综合楼,综合楼设置有办公室、教室、宿舍、饭堂、阅览室、娱乐室、活动室,配置了电脑、电视、DVD等设备。通过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进农家课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农家课堂培训水平。自2006年9月至今,农家课堂已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学员达1332人次。

诚心帮扶乡亲共同养殖致富

2008年,看到曾建国养猪致富,村民李满初也想试一试,可又苦于没有钱买仔猪。得知李满初的想法后,曾建国主动把自家的10头仔猪赊给他,并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李满初很快脱贫。像李满初一样靠曾建国资金帮扶和传授养猪技术致富的村民在界牌村有很多。石花村村民刘炳良是曾建国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参加培训后,他便建起了猪舍,一次性引进5头二元杂交瘦肉型母猪,专心致志地搞起了养猪,后来也成了富裕户。建山村村民张景仁也是曾建国的学员,学成后也办起了养猪场,现有二元杂交瘦肉型母猪8头,年出栏仔猪160多头,毛纯收入3万元。在曾建国的带动下,发展养猪业已经成为长塘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在曾建国的指导和建国养猪场的辐射带动下,长塘镇掀起了养殖二元杂交瘦肉型母猪的高潮,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全镇生猪养殖由2004年的几家发展到2010年的近百家,并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养猪协会,存栏母猪有1500头,年出栏生猪达4万多头,初步实现了生猪规模化养殖。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政协办公室邮编:413000)

新疆哈巴河县:杨福肉牛育肥闯新路带动村民共致富


“这次出栏30头育肥牛,除去所有开支,每只牛平均可净赚1000元左右,这一批差不多可挣3万元,一年最少可以育肥三批牛,每批最少30多头,一年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杨福喜滋滋地对笔者说。

杨福是哈巴河县齐巴尔乡克孜勒喀英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近年来,凭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自身努力,他已成为乡里小有名气的育肥养殖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

回忆起刚开始搞牲畜育肥时,杨福感慨万千。他是克孜勒喀英村第一批开始搞牲畜育肥的人,当时家人亲戚都非常不理解,希望他不要冒风险,但他没有犹豫,下定决心要把牲畜育肥搞成功。起初,由于缺乏养殖育肥牛的经验,杨福养的牛增重速度非常慢。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一有闲暇的时间,他就拿起有关养殖育肥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还抽出时间观看养牛电教科技示范片和远程教育相关栏目,积极参加“科技之冬”活动,并与自己养殖管理方法进行对比,以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技巧。在养殖育肥的过程中,他不断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取长补短,当遇到不懂的或拿不准的问题,他就虚心请教兽医站技术员。这样一边养殖一边学习,他的育肥道路越走越顺,还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育肥致富方法,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

经过八年的发展,杨福从起初10头牛30平米的暖圈发展到现在100余头牛200平米的暖圈,一步一步依靠肉牛育肥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成为齐巴尔乡数得着的富裕户。富裕后的杨福并没有忘记乡亲,对于家庭比较困难但又有育肥意愿的村民,杨福主动做担保帮助他们协调养殖贷款。2012年,他又成立了金良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2户村民共同发展肉牛育肥。利用多年积累的肉牛育肥经验和技术,杨福无偿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帮助,切实解决了社员育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杨福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行动,逐渐赢得了村民的认可,2012年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如今,在杨福的影响和带领下,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6户20人,实现育肥牛年出栏400头以上,社员户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肉牛育肥逐渐成为克孜勒喀英村村民增收途径之一。

罗玉福:返乡摇身变成养羊致富带头人


各种花色的羊看上去非常可爱。

走近玉福山羊养殖场,只见一只只山羊活蹦乱跳,肥肥的、壮壮的,各种花色的羊儿特别惹人喜爱。这都是黔西县中建乡民主村养羊致富带头人罗玉福2年多来的心血。

春节返乡艰苦谋创业

罗玉福初中毕业后就到浙江打工,可是背井离乡的花销很大,每个月除去水电、房租和生活费,工资便已所剩无几,现在父母已经年老,自己又有了孩子,都需要照顾,长期在外不是办法。一向聪明的他,去年春节回乡后就盘算着怎样才能既照顾好孩子,又能在经济来源上打个翻身仗。

开始的时候,罗玉福是在家乡找点零工,在煤矿上个班,在中药材基地打个小工,也在工地上干过一段时间,东奔西跑的,工作不稳定,收入也很少,而且也没法照顾好家庭。

于是他几次到村里了解现在的情况和政策,支书主任一肩挑的陈光海看见他这样有发展激情,也耐心地为其讲解很多现在的农村基本政策,因为杉坪牧草好,又正值试验区扶贫开发的好时期,陈光海就动员他发展生态养羊,并承诺帮助其协调一定项目补助资金。

选准养羊就做强做大

罗玉福说干就干,去年二月在银行贷了8万元贷款,加上自己打工赚的6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4万元,三月份开始修建280平方米的圈舍,三个月过后,羊圈修建完毕,他又花了6万余元购买了48只种羊,从那以后便每天与羊为伍。

玉福养殖场圈舍。

由于科学喂养、精心管理,今年6月,罗玉福的羊产下了39只小羊羔,数量一下子增加到87只,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并到村支书那面去报喜。村里将消息如实报告给乡里,乡领导很重视也很高兴,将情况及时报给了县农牧局,该局相关领导到他家实地查看后,表态给予申报2万元的项目补助,目前已给羊挂上耳标,资金也就快要下拨了。

罗玉福说,养羊倒不难,但就是现在羊圈小,明年卖掉40只后大概能赚6万元,到时候还准备再建一批圈舍,修建青贮池,扩大养殖规模,养上个200只,预计每年出栏100只,一年赚个十多万不成问题。

示范带动乡亲奔小康

看到罗玉福养羊成功后,本寨的罗美余从四川大学毕业后也不考工作,二是回来贷款12万元建圈舍、修草库、建化粪池,准备大规模养牛。当笔者走近罗美余的牛棚内,看到仓库里草料堆积如山,他父子俩正在安装发电机和碎草机。罗美余说:“我准备养100头肉牛,现在才买到2头,其余的还在购买之中,目前已投入资金13万元,预计明年初可完成购买数量,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赚40余万。”

罗美余的父亲在装发电机和碎草机。

罗玉福闲暇之余,还到罗美余家帮助其盖圈舍,安碎草机,一起研究养羊、养牛等养殖技术,讲授养羊的经验,还送给他一些养殖方面的资料。两人在本地小有名气,都是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人们都称他们为“羊老总”和“牛老总”。

陈光海告诉笔者,现在正是“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攻坚期,对于像民主村这样复杂的地方,村里实行先富带后富,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环境,因地制宜,在一些组发展牛、养、猪和鸡养殖业,另外一些组发展种蔬菜、稻谷和玉米等绿色食品种植业,目前还在雷公山建了一个年产40万吨的煤矿,大力发展工业。尽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保村里组组有产业、户户有特色。多形式为农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开花结果奔小康。

打工仔回乡养绿鸡 带动百姓致富


泸州市合江县自怀镇杨长均夫妇在外打工多年,在外地厂子里,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良好的品德赢得老板和同事的称赞,收入虽然不高,但生活也还算滋润。由于母亲年岁已高,需要照顾,杨长均夫妇不得不回到老家。身居大山,收入何来?怀揣致富梦的杨长均把目光转向了央视里的“致富经”栏目,对其中介绍的“五黑一绿”营养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说起这“五黑一绿”鸡,在全国的名气比各种山鸡还大,因为这种鸡毛、皮、肉、骨、内脏黑,蛋壳绿。它是我国独一无二的鸡种,属于国内外均罕见的鸡种,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所产的绿蛋并非色素添加剂的影响,属纯天然,蛋白浓厚,蛋黄呈桔黄色,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很受青睐,市场上供不应求。

杨长均的老家,正是合江县自怀镇天池村的著名景点“峡口溪”。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高,前来考察的领导、专家都赞不绝口。这里几乎家家屋前都有几茏竹子,一口鱼塘,有人叹道:家家翠竹迎风绿,户户鱼塘映日鲜。凡到过峡口溪的人,都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据电视里的介绍,像峡口溪这样的环境,养出的五黑一绿鸡营养价值特高。于是,杨长均夫妇说干就干,开始筹谋着这五黑一绿鸡的事情。

通过联系,他们于去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四川南充南部县回乡创业青年谢波处购得鸡苗1000余只,开始建场养殖。杨长均说,从南充购买的鸡苗免疫力强,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且长势良好,刚刚四个月,就有几只开始产蛋。说话间,他拿出两个绿色鸡蛋来,虽说比普通鸡蛋略小,但那份绿色让人异常喜欢。他说,这样的鸡蛋的市场零售价在每只3.5元左右,批发也在2.5元左右。

虽说目前还处于投资阶段,但杨长均信心十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凭着“峡口溪”这样独特的环境和山里人不懈的追求,这些来自远方的珍贵五黑一绿鸡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杨长均说,他准备了两条销路,一是直接出售绿壳鸡蛋,二是购置孵化设备,出售鸡苗,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

告别这位山民时,天色已晚,那些可爱的五黑一绿鸡开始进棚歇息。杨长均说,等下次再来,就可以品尝这“蛋中极品”的滋味了。回来的路上,眼前全是杨长均在鸡场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涌动着一位山里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愿这五黑一绿鸡成为一只只大山里飞起的金凤凰。

水产养殖户“贴心人”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在江宁区湖熟街道丹桂社区的池塘边,经常能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丝不苟地察看地况和水质,谋划着新一年的养殖蓝图。他就是湖熟街道丹桂社区党支部书记、南京跃康水产养殖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修军。他不仅是社区百姓心中的好当家人,也是水产养殖户们的致富带头人。

李修军出身农民家庭,深知握惯了锄头的农民搞养殖不容易,生怕一丝一毫的懈怠给农民们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所以格外地用心。“一口鱼塘关系着全家人的生活和希望。”李修军告诉笔者,他曾看到过有村民因不懂养殖技术而造成满塘鱼虾成片死掉,一家人抱头痛哭的情景。每当想起那个场景,李修军就无比自责和愧疚。为了不重蹈覆辙,他一心扑在了为水产养殖户排忧解难上。特别是病害高发的高温高湿季节,无论风吹日晒,李修军都要一天跑上三五趟。

一次,天降暴雨,大风刮倒了村里的电线杆,养殖户王桂连养殖的鱼虾因缺氧纷纷死掉,不到三个小时,就造成20多万元的损失。夜里10点多,李修军接电话后马上联系车辆,冒着风雨将一吨多增氧粉送到池塘。“从大堤到养虾池的200多米长泥泞的土道上,他淋着雨往返几十趟,扛完了一吨多药粉,让我保住了近百万元的鱼虾。”王桂连说,看着李修军一身的泥水,他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李修军不仅是是养殖户心中的“贴心人”,也是他们的水产养殖“技术顾问”。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成本低、收益快的草鱼养殖,但草鱼的“四病”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头号问题,使养殖户们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李修军反复挑选预防草鱼“四病”的疫苗,通过实验改进了疫苗的注射时间和位置,提高了草鱼的成活率。目前,李修军创办的水产养殖合作社已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水产品远销全国,人均收入突破2万多元,并以每年10%的幅度增加。

养鸡开辟致富路


春雨后路面有些滑,记者跟着一辆运鸡的卡车来到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的家里,一探他的养鸡致富经。

陈春家住湖滨区磁钟乡寺庄村,有16年的养鸡经验。谈起往事,陈春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养鸡时没有经验,风险大、成本高。为了把自己家的鸡卖出去,养鸡户都拼命压价出售,结果谁都不挣钱。”

几年后,陈春开始思考新的致富路子。2007年,陈春联合村里的养鸡大户,成立了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分散的养鸡户组织起来,并从陕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选鸡苗、养殖、防疫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很快,合作社的鸡打开了市场销路,客商纷纷上门收购,合作社也在价格上有了话语权,养鸡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经过8年发展,如今该合作社拥有50多家养鸡大户,带动了周边村以及陕县、平陆的200多家养鸡户。目前,洛阳、陕西、山西等地客商也慕名而来收购该合作社的鸡。

“凡是从我们合作社卖出去的鸡,品质绝对有保证。”陈春坚定地说。

说起政府扶持,陈春心怀感激:“合作社成立之初,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协调问题、办理手续,出了很多力。我们合作社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这不,前几天乡里又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让我们享受便宜电价,一年能省几千块呢!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2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