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对鸡的营养作用及其需要量

肖林财1沈维力2

(1.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64100,2.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164100)

1蛋白质不足对鸡的影响

鸡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时,鸡生长受阻,食欲减退,羽毛长势和光泽不佳或换羽缓慢,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母鸡性成熟延迟,产蛋率(量)不高,蛋重小,受精率与孵化率也低。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的供应水平是影响蛋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蛋的干物质大约50%是蛋白质,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供给对于鸡蛋生产至关重要。当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供给不足时,会影响鸡蛋蛋白质的合成或使其不能合成。在轻微缺乏时,蛋白质合成量可能减少;严重缺乏时,鸡蛋蛋白质合成可能完全停止。

2氨基酸平衡与蛋白质营养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动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这些氨基酸以不同数量、比例和排列顺序构成动物体与植物体的各种蛋白质。植物可合成所有的氨基酸,而动物不同。动物在有足够氮源与能量供应情况,体内可合成一些种类的氨基酸,并能满足自身需要,不依赖从外界供应,称这些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有一些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依赖从外界获取,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对鸡而言,有13种必需氨基酸,即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用植物性的饲料喂鸡,常不能满足鸡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动物性饲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较平衡、能较好地满足鸡的需要。喂鸡的饲料中最常缺乏的必需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常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他们的不足会限制其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利用,降低其利用效率,导致较多的氮从粪便中排出,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也严重污染环境。

3鸡对蛋白质与氨基酸需要量

维持需要。可将其产蛋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21~42周龄和42周龄以后。在前阶段的体重平均按1.5千克计,每天排出氮273毫克,折合粗蛋白质1.7克,产蛋鸡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55%计,则每天维持需要摄入粗蛋白质3.1克,同法计算出产蛋后期维持需要采食粗蛋白质3.4克/天。

产蛋需要。若产蛋前期1枚蛋的重量为50克,后期为60克,其中所含蛋白质分别为6克和7.2克。饲料蛋白质沉积为鸡蛋蛋白质的效率,则产蛋前后阶段每产一枚蛋需要蛋白质12克和14.4克。

增重需要。若21周龄时蛋鸡的体重为1.35千克,体成熟时增长为1.8千克,此期间每天增重为4.3克,以55%的利用效率折算出每天增重的蛋白质需要为1.4克,后期增重很少,每天需要0.1克蛋白质。

蛋白质总需要量。将上述二项合计,即得出1只轻型蛋鸡每天的粗蛋白质总需要量。产蛋前期蛋白质总需要量16.5克,产蛋后期蛋白质总需要量17.9克。鸡对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量是一个绝对量,以克、毫克或微克表示。但因实际生产中蛋鸡和肉鸡都是群体饲养,不可能给每只鸡配餐,而是根据群体的营养素平均需要量和平均采食量换算成各营养素在饲料中的浓度(%或克/千克饲料、毫克/千克饲料、微克/千克饲料),并依此配成饲料。所以,鸡饲养标准中是以饲料中浓度(%)形式分别列出生长鸡与产蛋鸡对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的总需要量。

4蛋白-能量比

在配产蛋鸡的饲料配方时,产蛋鸡形成蛋壳需要大量钙,石灰石粉或贝壳粉在饲料中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在8%左右,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所占的比例限制在9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会不能同时使饲料的代谢能和蛋白质都达到标准要求。为使蛋白质达标,一些人宁愿代谢能低,但所得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鸡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分解与合成)过程与能量的利用相伴随,各种氨基酸相互结合形成蛋白质及过量蛋白质、氨基酸脱氨形成尿酸与排出的过程必须消耗能量。代谢能供应不足时必然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导致其利用率下降。正确的选择是使代谢能、蛋白质水平都低一些,但要保持两者间适宜的比例,或通过添加适量脂肪使代谢能与蛋白质水平都达到或接近标准。我国蛋用鸡饲养标准推荐0~6周龄生长鸡饲料中应含代谢能11.92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8%。

相关阅读

鹅蛋白质的需要


鹅体内所有组织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它是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也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血液凝固不可缺少的纤维蛋白元.结合氧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运输的血红蛋白,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所需要的各种酶类,某些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激素,具有防御机能的抗体。用来修补组织细胞的原料等等,都是蛋白质。

蛋白质由各种氨基酸所组成口鹅所摄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变为氨基酸(亦有部分小肽)才能被机体吸收,并且这些氨基酸不象脂肪那样可在体内贮存起来,在氨基酸种类完全时,可合成蛋白质,否则会被分解提供能量,失去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因此必须在鹅的日粮中经常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饲料成分。

己知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0多种,其中尤为重要的有赖氨酸和蛋氨酸,因为鹅不能在体内转化合成这几种氨基酸。因此,除了经常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外,还要注意多样化,营养价值才能全面.

虽然鹅是草食家禽,对青饲料的消化能力强.能从中获得较多的蛋自质,因而对蛋白质饲料要求不高。但在繁殖季节的鹅群,尤其是用来人工授精的公鹅,补充部分蛋白质饲料,有利于提高产蛋性能和繁殖能力口对仔鹅则可促进快速生长。

养殖山鸡需要哪些蛋白质饲料


(1)大豆粕

大豆粕是大豆(黄豆)榨油后的副产品,是家禽主要的蛋白质饲料。大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0%~45%,赖氨酸含量较高,但缺乏蛋氨酸。大豆粕的适口性很好,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加热不足则有毒,不能生喂。用量为10%~35%。

(2)菜子粕

菜子粕是油菜子脱油后的副产品。菜子粕粗蛋白质含量为36%~38%,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在山鸡日粮中应限制其应用,一方面因为其适口性较差,影响采食量,另一方面因其含有有毒物质。一般用量控制在5%以下。

(3)棉子粕

棉子粕是棉子去壳榨油后的副产品。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4%~38%。棉子粕中含有有毒物质棉酚,在使用中应严格控制用量。产蛋期最好不用,否则会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4)花生粕

油后的副产品。花生在榨油前一般都要去壳,因此其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含量为44%左右,与豆粕相近。另一特点是有香味,适口性好。花生粕与菜子粕、鱼粉、血粉配伍,效果较好。

(5)鱼粉

鱼粉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品质最优的一种。一般进口鱼粉经过严格检验,品质稳定,应用效果较好。鱼粉不仅粗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与植物性饲料配合,效果好。鱼粉价格较高,用量为5%~15%。

(6)肉骨粉

肉骨粉是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和不能食用的屠体部分经高温高压灭菌、脱脂、烘干和粉碎后生产的产品。蛋白质含量丰富,钙磷比合适,易吸收。用量为5%~10%。

(7)血粉

血粉含蛋白质高达80%,赖氨酸含量丰富,而异亮氨酸缺乏。使用时要注意同其他蛋白质饲料适当搭配。血粉适口性差,故不宜多喂,用量不超过5%,否则影响食欲。

牙鲆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牙鲆属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属,是鲽形目中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我国仅有牙鲆一种,沿海均产之,黄海、渤海产量较多,由于其肉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旺盛,经济价值较高(张辉等,1998;李爱杰等,2001;魏万全等,2001),成为海产鱼类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与此同时,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另外,牙鲆营养特别是仔稚鱼的营养与饲料问题较突出,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饵料还没有开发出来,很多养殖单位育苗时不得不依靠进口饲料。我们将牙鲆对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需要量进行的调查介绍如下,为牙鲆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1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

1.1 蛋白质 蛋白质不仅为牙鲆生长所必需,而且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对保证其能量供应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张辉等,1998)。牙鲆属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其他鱼类高(王吉桥等,2000)。李爱杰等(2001)发现,当牙鲆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52.78%时,鱼体增重率最高,而在蛋白质含量为57.35%时,增重率明显下降。菊池弘太郎用白鱼粉和小麦粉作为饵料蛋白源饲养牙鲆,结果发现,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在任何发育阶段都随饵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由此可见,牙鲆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应为48%~58%。 由于牙鲆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很高,饲料中白鱼粉用量很大,饲料成本较高,所以从成本和经济角度考虑,寻找合适的替代蛋白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北洋鱼粉和乌贼分别作为饵料蛋白源时,鱼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比最高,大豆次之,羽毛粉和卵蛋白粉最差(菊池弘太郎,1993;Kikuchik,1994)。Yamamoto用麦芽蛋白粉(MPE)代替鱼粉蛋白源投喂牙鲆幼鱼,结果发现,麦芽蛋白粉为10.4%的饵料与对照组的增重、饲料利用率差别不大,麦芽蛋白粉含量再增加,上述参数变化明显。Kikuchi用羽毛粉作蛋白源,当含量在12%时,牙鲆体重、蛋白质利用率均略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较低。

1.2 氨基酸 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适宜比例能反映饲料及其蛋白质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必需氨基酸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但蛋白质含量相同的饲料,由于蛋白源不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适宜含量和比例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要比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更加重要(刘焕亮,2002)。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在1991~1996年将天然牙鲆和人工养殖牙鲆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作了比较,结果有很大差别,天然牙鲆肌肉中牛磺酸的含量比人工苗种明显高,而人工苗种中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天然牙鲆高,经研究表明肌肉中氨基酸组成不同是因饵料质量不同引起的。

2 脂肪和脂肪酸需要量

2.1 脂肪 脂肪是一种容易利用的能量形式,不仅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饲料适口性,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介质。山本修报道,牙鲆饵料中脂肪适宜含量,稚鱼期7%,育成期10%~13%,出池前14%。

2.2 脂肪酸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海水仔、稚、幼鱼的必需脂肪酸。仔、稚鱼自身不能合成这些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饵料中摄取。饵料中n-3HUFA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影响海水仔、稚、幼鱼的生长和成活,其中以二十六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最为重要,如果必需脂肪酸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会引起各种疾病(Yamamoto等,1992;Miki等,1990)。牙鲆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为18-35 g/kg饲料(hquierdo等,1992)。许多研究表明,缺乏n-3HUFA或缺少EPA和DHA二者之一的饲料都有可能导致鱼体生长缓慢、食欲不振、死亡率高。在饵料中添加DHA可以改善鱼类生长、存活(Sargent等,1999)。张显娟的试验研究表明,投喂不含EPA和DHA的饲料,牙鲆鱼体极为瘦弱,添加0.5%EPA、1.5%DHA组生长最好,增重率为119.67%,其次是EPA 0.5%、DHAl。0%组增重率为113.31%。鱼体快速生长时,常表现出鱼体总脂含量的增加和水分含量的下降,在投喂不含EPA和DHA的饲料1周后,鱼体水分由80.12%升至84.72%,脂肪含量由20.36%降至15.73%,表明牙鲆对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极为敏感。Izquierdo等在饵料中添加3%-5%HUFA,结果牙鲆生长良好,若在饲料中添加6%~9%HUFA则无明显效果。 目前主要采用活饵料和配制人工饲料两种方式给鱼提供必需脂肪酸。刚开口摄食的海水鱼苗消化系统不完善,不能合成各种消化酶,必须依靠强化活饵料(轮虫和卤虫等),利用活饵体内的消化酶来消化食物并提供必需脂肪酸。强化活饵料的实质是利用活饵身体携带、活饵消化道内充塞和体内合成与转化等方式来提供必需脂肪酸(王吉桥等,2001)。用球形等鞭金藻强化的轮虫喂欧洲的一种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生长快,成活率高,体色正常率高(Baker等,1998)。Izquierdo报道,投喂n-3HUFA含量3.5%-4%的卤虫,仔鱼的全长和体重明显增加,另外在仔鱼的中性和极性脂肪中发现不少22: 5n-3,它在牙鲆仔鱼的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用富含n-3HUFA的油脂强化活饵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强化剂在充气条件下极易氧化,通常采用添加天然或(和)人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乙氧基喹啉和丁化羟基苯甲酸等)的方法来延长强化时间(Mcevoy等,1995)。鱼类对n-3HUFA的需要量越高,强化过程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就越高。卵磷脂既是天然乳化剂,又是抗氧化剂,在富含22:6n-3的鱼油中添加10%卵磷脂,就无需添加其他抗氧化剂。鱼卵卵磷脂优于大豆卵磷脂,对体重7.84g的牙鲆的喂养试验表明,大豆卵磷脂的营养价值比油菜籽卵磷脂和鸡蛋卵磷脂高。

3 维生素需要量

维生素为鱼的生长和健康所必需,对鱼体内新陈代谢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鱼的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缺乏时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山本刚史报道,用维生素强化的轮虫投喂牙鲆,对变态的白化现象有一定抑制作用。三木教力报道,每升轮虫培养水中投入维生素A、D、E分别为15、0.625和20mg/L时,白仔的防除效果比较明显。 维生素A、D、K对牙鲆的体长、体重增长有影响,牙鲆维生素A、D的适宜量为8780、2480 IU/kg,维生素K为11.7mg/kg饲料。当维生素E含量为186mg/kg饲料时,对防除牙鲆无眼侧出现的体色异常(黑化)是有效的。在牙鲆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其增重率有明显提高,适宜需要量为1.91 mg/kg饲料。添加不同剂量的叶酸虽对其增重影响不大,但有一定影响,其适宜量为1.91mg/kg饲料(张道波,1999)。在饲喂牙鲆幼体时,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400 mg/kg饲料时,牙鲆成活率有一定提高,其增重也有显著提高;而对于牙鲆成鱼的体重增长率、维生素C在肝脏中的含量变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应为600-800mg/kg饲料,该水平未考虑牙鲆所处的恶劣环境条件以及疾病等负面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可能会大大增加。对于容易溶失的维生素B3,中国农科院研究出了水不溶性的维生素B3,试验表明,水溶性的维生素B3适宜添加量为60mg/kg饲料,而使用水不溶性的维生素B,饲喂牙鲆,其适宜添加量为45mg/kg饲料(张道波,1999、2001)。

4 碳水化合物和激素需要量

4.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不仅是一种能源物质,可节约蛋白源,也是饲料中的粘合剂。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不高,一般不会高于饵料30%(刘焕亮,2002)。李爱杰研究表明,当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为15.80%、脂肪8.78%时,牙鲆幼鱼的增重率最高。

4.2 激素 甲状腺激素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有着重要作用,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变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张臻字等,1999)。Inui和Miwa等(1985)发现,牙鲆仔鱼向稚鱼变态的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有骤然升高的现象,而变态后又恢复较低水平。许多试验表明,外源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浸泡处理能影响仔鱼的发育。外源性生长素(GH)对鱼类可明显促进其快速生长。

5 矿物质元素需要量

李爱杰研究发现,幼鱼饲料中铁元素的适宜添加量为50mg/kg饲料,低于50mg/kg饲料时鱼体增重不明显,高于50mg/kg饲料时鱼体生长缓慢,而且牙鲆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抑制。因此,为了保持鱼的正常生长,提高鱼体防御机能,同时预防饲料中其他成分对铁吸收和利用的不利影响,在牙鲆幼鱼饲料添加适量的铁是必需的,添加量以50mg/kg饲料为宜,饲料中铁的总含量应在373mg/kg饲料左右。以鱼粉为基础的试验饲料中如果不添加锌,鱼体增重率、肝脏锌含量、肠粘膜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低,当添加锌0~80mg/kg,这些指标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了达到较大生长率和保持鱼体组织中正常锌水平及酶活性,牙鲆实用饲料中锌添加量应大于80mg/kg,锌的总含量应在119.2 mg/kg以上(魏万全等,1998、1999)。铜元素对于鱼体增重影响不大,但是在其含量为1.5-3.0mg/kg时,牙鲆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实用饲料中铜总量为5.6 mg/kg左右为宜。锰元素对于牙鲆生长也是必需的,当添加量为10 mg/kg时增重最快,增重率达159.4%,但添加30 mg/kg时增重率反而下降。对于钴元素,添加量为0.8mg/kg时幼鱼增重率最高。硒元素在0.4 mg/kg时鱼体重明显增加,但在0.8 mg/kg时鱼体重急速下降至最低点(魏万全等,1998、2001)。 综上所述,牙鲆幼鱼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铁50、锌80、锰10~20、铜1.5~3.0、钴0.8、硒0.4mg/kg。 6 结语 今后,牙鲆营养学研究的重点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除了研究牙鲆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外,还要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关系,以求营养物质作用达到最佳水平。

2)加强碳水化合物、激素和微量元素对牙鲆生长影响的研究。

3)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环境条件的影响,营养物质过剩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

4)微营养与免疫(抗病性)、激素(抗应激性)、环境(适应和污染)同水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2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