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牙鲆属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属,是鲽形目中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我国仅有牙鲆一种,沿海均产之,黄海、渤海产量较多,由于其肉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旺盛,经济价值较高(张辉等,1998;李爱杰等,2001;魏万全等,2001),成为海产鱼类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与此同时,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另外,牙鲆营养特别是仔稚鱼的营养与饲料问题较突出,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饵料还没有开发出来,很多养殖单位育苗时不得不依靠进口饲料。我们将牙鲆对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需要量进行的调查介绍如下,为牙鲆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1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

1.1 蛋白质 蛋白质不仅为牙鲆生长所必需,而且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对保证其能量供应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张辉等,1998)。牙鲆属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其他鱼类高(王吉桥等,2000)。李爱杰等(2001)发现,当牙鲆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52.78%时,鱼体增重率最高,而在蛋白质含量为57.35%时,增重率明显下降。菊池弘太郎用白鱼粉和小麦粉作为饵料蛋白源饲养牙鲆,结果发现,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在任何发育阶段都随饵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由此可见,牙鲆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应为48%~58%。 由于牙鲆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很高,饲料中白鱼粉用量很大,饲料成本较高,所以从成本和经济角度考虑,寻找合适的替代蛋白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北洋鱼粉和乌贼分别作为饵料蛋白源时,鱼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比最高,大豆次之,羽毛粉和卵蛋白粉最差(菊池弘太郎,1993;Kikuchik,1994)。Yamamoto用麦芽蛋白粉(MPE)代替鱼粉蛋白源投喂牙鲆幼鱼,结果发现,麦芽蛋白粉为10.4%的饵料与对照组的增重、饲料利用率差别不大,麦芽蛋白粉含量再增加,上述参数变化明显。Kikuchi用羽毛粉作蛋白源,当含量在12%时,牙鲆体重、蛋白质利用率均略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较低。

1.2 氨基酸 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适宜比例能反映饲料及其蛋白质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必需氨基酸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但蛋白质含量相同的饲料,由于蛋白源不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适宜含量和比例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要比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更加重要(刘焕亮,2002)。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在1991~1996年将天然牙鲆和人工养殖牙鲆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作了比较,结果有很大差别,天然牙鲆肌肉中牛磺酸的含量比人工苗种明显高,而人工苗种中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天然牙鲆高,经研究表明肌肉中氨基酸组成不同是因饵料质量不同引起的。

2 脂肪和脂肪酸需要量

2.1 脂肪 脂肪是一种容易利用的能量形式,不仅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饲料适口性,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介质。山本修报道,牙鲆饵料中脂肪适宜含量,稚鱼期7%,育成期10%~13%,出池前14%。

2.2 脂肪酸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海水仔、稚、幼鱼的必需脂肪酸。仔、稚鱼自身不能合成这些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饵料中摄取。饵料中n-3HUFA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影响海水仔、稚、幼鱼的生长和成活,其中以二十六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最为重要,如果必需脂肪酸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会引起各种疾病(Yamamoto等,1992;Miki等,1990)。牙鲆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为18-35 g/kg饲料(hquierdo等,1992)。许多研究表明,缺乏n-3HUFA或缺少EPA和DHA二者之一的饲料都有可能导致鱼体生长缓慢、食欲不振、死亡率高。在饵料中添加DHA可以改善鱼类生长、存活(Sargent等,1999)。张显娟的试验研究表明,投喂不含EPA和DHA的饲料,牙鲆鱼体极为瘦弱,添加0.5%EPA、1.5%DHA组生长最好,增重率为119.67%,其次是EPA 0.5%、DHAl。0%组增重率为113.31%。鱼体快速生长时,常表现出鱼体总脂含量的增加和水分含量的下降,在投喂不含EPA和DHA的饲料1周后,鱼体水分由80.12%升至84.72%,脂肪含量由20.36%降至15.73%,表明牙鲆对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极为敏感。Izquierdo等在饵料中添加3%-5%HUFA,结果牙鲆生长良好,若在饲料中添加6%~9%HUFA则无明显效果。 目前主要采用活饵料和配制人工饲料两种方式给鱼提供必需脂肪酸。刚开口摄食的海水鱼苗消化系统不完善,不能合成各种消化酶,必须依靠强化活饵料(轮虫和卤虫等),利用活饵体内的消化酶来消化食物并提供必需脂肪酸。强化活饵料的实质是利用活饵身体携带、活饵消化道内充塞和体内合成与转化等方式来提供必需脂肪酸(王吉桥等,2001)。用球形等鞭金藻强化的轮虫喂欧洲的一种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生长快,成活率高,体色正常率高(Baker等,1998)。Izquierdo报道,投喂n-3HUFA含量3.5%-4%的卤虫,仔鱼的全长和体重明显增加,另外在仔鱼的中性和极性脂肪中发现不少22: 5n-3,它在牙鲆仔鱼的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用富含n-3HUFA的油脂强化活饵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强化剂在充气条件下极易氧化,通常采用添加天然或(和)人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乙氧基喹啉和丁化羟基苯甲酸等)的方法来延长强化时间(Mcevoy等,1995)。鱼类对n-3HUFA的需要量越高,强化过程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就越高。卵磷脂既是天然乳化剂,又是抗氧化剂,在富含22:6n-3的鱼油中添加10%卵磷脂,就无需添加其他抗氧化剂。鱼卵卵磷脂优于大豆卵磷脂,对体重7.84g的牙鲆的喂养试验表明,大豆卵磷脂的营养价值比油菜籽卵磷脂和鸡蛋卵磷脂高。

3 维生素需要量

维生素为鱼的生长和健康所必需,对鱼体内新陈代谢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鱼的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缺乏时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山本刚史报道,用维生素强化的轮虫投喂牙鲆,对变态的白化现象有一定抑制作用。三木教力报道,每升轮虫培养水中投入维生素A、D、E分别为15、0.625和20mg/L时,白仔的防除效果比较明显。 维生素A、D、K对牙鲆的体长、体重增长有影响,牙鲆维生素A、D的适宜量为8780、2480 IU/kg,维生素K为11.7mg/kg饲料。当维生素E含量为186mg/kg饲料时,对防除牙鲆无眼侧出现的体色异常(黑化)是有效的。在牙鲆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其增重率有明显提高,适宜需要量为1.91 mg/kg饲料。添加不同剂量的叶酸虽对其增重影响不大,但有一定影响,其适宜量为1.91mg/kg饲料(张道波,1999)。在饲喂牙鲆幼体时,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400 mg/kg饲料时,牙鲆成活率有一定提高,其增重也有显著提高;而对于牙鲆成鱼的体重增长率、维生素C在肝脏中的含量变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应为600-800mg/kg饲料,该水平未考虑牙鲆所处的恶劣环境条件以及疾病等负面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可能会大大增加。对于容易溶失的维生素B3,中国农科院研究出了水不溶性的维生素B3,试验表明,水溶性的维生素B3适宜添加量为60mg/kg饲料,而使用水不溶性的维生素B,饲喂牙鲆,其适宜添加量为45mg/kg饲料(张道波,1999、2001)。

4 碳水化合物和激素需要量

4.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不仅是一种能源物质,可节约蛋白源,也是饲料中的粘合剂。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不高,一般不会高于饵料30%(刘焕亮,2002)。李爱杰研究表明,当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为15.80%、脂肪8.78%时,牙鲆幼鱼的增重率最高。

4.2 激素 甲状腺激素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有着重要作用,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变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张臻字等,1999)。Inui和Miwa等(1985)发现,牙鲆仔鱼向稚鱼变态的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有骤然升高的现象,而变态后又恢复较低水平。许多试验表明,外源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浸泡处理能影响仔鱼的发育。外源性生长素(GH)对鱼类可明显促进其快速生长。

5 矿物质元素需要量

李爱杰研究发现,幼鱼饲料中铁元素的适宜添加量为50mg/kg饲料,低于50mg/kg饲料时鱼体增重不明显,高于50mg/kg饲料时鱼体生长缓慢,而且牙鲆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抑制。因此,为了保持鱼的正常生长,提高鱼体防御机能,同时预防饲料中其他成分对铁吸收和利用的不利影响,在牙鲆幼鱼饲料添加适量的铁是必需的,添加量以50mg/kg饲料为宜,饲料中铁的总含量应在373mg/kg饲料左右。以鱼粉为基础的试验饲料中如果不添加锌,鱼体增重率、肝脏锌含量、肠粘膜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低,当添加锌0~80mg/kg,这些指标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了达到较大生长率和保持鱼体组织中正常锌水平及酶活性,牙鲆实用饲料中锌添加量应大于80mg/kg,锌的总含量应在119.2 mg/kg以上(魏万全等,1998、1999)。铜元素对于鱼体增重影响不大,但是在其含量为1.5-3.0mg/kg时,牙鲆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实用饲料中铜总量为5.6 mg/kg左右为宜。锰元素对于牙鲆生长也是必需的,当添加量为10 mg/kg时增重最快,增重率达159.4%,但添加30 mg/kg时增重率反而下降。对于钴元素,添加量为0.8mg/kg时幼鱼增重率最高。硒元素在0.4 mg/kg时鱼体重明显增加,但在0.8 mg/kg时鱼体重急速下降至最低点(魏万全等,1998、2001)。 综上所述,牙鲆幼鱼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铁50、锌80、锰10~20、铜1.5~3.0、钴0.8、硒0.4mg/kg。 6 结语 今后,牙鲆营养学研究的重点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除了研究牙鲆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外,还要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关系,以求营养物质作用达到最佳水平。

2)加强碳水化合物、激素和微量元素对牙鲆生长影响的研究。

3)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环境条件的影响,营养物质过剩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

4)微营养与免疫(抗病性)、激素(抗应激性)、环境(适应和污染)同水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

牛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大规模养牛业发展迅速,牛支原体病已经成为对养牛业造成巨大威胁的一种重要致病性支原体,可以使牛产生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本论文通过分析归纳牛支原体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毒力因子、免疫与疫苗、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牛支原体病的发展历程与诊疗方法。

牛支原体是一种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病原,会导致牛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耳炎和生殖道炎症的发生,严重的会使牛流产与不孕。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牛支原体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广泛存在,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牛支原体病在国内外的病例。

2.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牛支原体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毒力因子、免疫与疫苗、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便为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二、牛支原体病相关概述

1.病原学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可以通过滤菌器,常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支原体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它没有细胞壁,支原体结构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因此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只要是能够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等)都可以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并且使支原体死亡。

2.流行病学

人对牛支原体不敏感,此病对人危害并不大。牛支原体,导致牛支原体肺炎,二者属于支原体属不同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牛肺疫,以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牛业危害极为严重。目前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早在20世纪30~40年代,牛肺疫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和西藏部分地区广泛流行过较长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疫苗免疫、隔离、扑杀等综合性牛肺疫防控措施,最终使得牛肺疫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要彻底消灭牛肺疫。2011年5月24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79届年会通过决议,会议认可中国已经成为了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国家,中国成为继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葡萄牙、博茨瓦纳和印度等后的第7个获得OIE认证无该病的国家

三、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病的牛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2。C左右,病牛精神沉郁,有清亮或者有脓性鼻汁流出,患病严重的患牛缺乏食欲,患病时间比较长的牛,形体显得很消瘦,并且被背的毛又粗又乱毫无光泽;有的患牛继发腹泻,粪便呈水样有带有血迹;有的患牛会发生继发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跛行,也有病牛继发结膜炎,眼结膜潮红,眼部会有大量浆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表现为肺和胸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并有少量积液。

四、牛支原体病的诊断方法

1.病原体分离鉴定

1.1支原体固体培养基接种法转动拭子将标本液体尽量挤出,用无菌滴管吸1~2滴接种在平皿上盖好,用L棒涂抹或倾斜转动平皿使标本均匀分布,置37℃孵育。

1.2支原体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混种法:在制备半固体培养基时,培养基加热溶化,温度降至50℃时,添加动物血清、酵母浸液及青霉素后混匀,待冷却至37~40℃时,用无菌滴管吸取标本0.5~1ml加入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凝固后置37℃孵育。

1.3穿刺接种法:方法同细菌接种法。

2.血清学诊断

牛支原体感染牛后,其脂质及蛋白抗原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血清中抗牛支原体抗体可以持续存在几个月,故血清学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牛支原体病的手段之一,尤其对慢性感染或应用过抗生素的病例更加适合。血清学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是血清中牛支原体的浓度高低限制了该方法,支原体的血清浓度与牛支原体患病率并无直接关系的特点也限制了诊断的范围。

五、结论

目前来说,牛的支原体病对于牛的养殖户来说是一种危害较重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对牛支原体的研究并不深刻,所以急迫的需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填补防控措施上的空白,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牛支原体的病理病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病,减轻对养牛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蛋白质对鸡的营养作用及其需要量


肖林财1沈维力2

(1.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64100,2.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164100)

1蛋白质不足对鸡的影响

鸡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时,鸡生长受阻,食欲减退,羽毛长势和光泽不佳或换羽缓慢,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母鸡性成熟延迟,产蛋率(量)不高,蛋重小,受精率与孵化率也低。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的供应水平是影响蛋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蛋的干物质大约50%是蛋白质,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供给对于鸡蛋生产至关重要。当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供给不足时,会影响鸡蛋蛋白质的合成或使其不能合成。在轻微缺乏时,蛋白质合成量可能减少;严重缺乏时,鸡蛋蛋白质合成可能完全停止。

2氨基酸平衡与蛋白质营养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动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这些氨基酸以不同数量、比例和排列顺序构成动物体与植物体的各种蛋白质。植物可合成所有的氨基酸,而动物不同。动物在有足够氮源与能量供应情况,体内可合成一些种类的氨基酸,并能满足自身需要,不依赖从外界供应,称这些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有一些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依赖从外界获取,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对鸡而言,有13种必需氨基酸,即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用植物性的饲料喂鸡,常不能满足鸡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动物性饲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较平衡、能较好地满足鸡的需要。喂鸡的饲料中最常缺乏的必需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常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他们的不足会限制其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利用,降低其利用效率,导致较多的氮从粪便中排出,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也严重污染环境。

3鸡对蛋白质与氨基酸需要量

维持需要。可将其产蛋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21~42周龄和42周龄以后。在前阶段的体重平均按1.5千克计,每天排出氮273毫克,折合粗蛋白质1.7克,产蛋鸡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55%计,则每天维持需要摄入粗蛋白质3.1克,同法计算出产蛋后期维持需要采食粗蛋白质3.4克/天。

产蛋需要。若产蛋前期1枚蛋的重量为50克,后期为60克,其中所含蛋白质分别为6克和7.2克。饲料蛋白质沉积为鸡蛋蛋白质的效率,则产蛋前后阶段每产一枚蛋需要蛋白质12克和14.4克。

增重需要。若21周龄时蛋鸡的体重为1.35千克,体成熟时增长为1.8千克,此期间每天增重为4.3克,以55%的利用效率折算出每天增重的蛋白质需要为1.4克,后期增重很少,每天需要0.1克蛋白质。

蛋白质总需要量。将上述二项合计,即得出1只轻型蛋鸡每天的粗蛋白质总需要量。产蛋前期蛋白质总需要量16.5克,产蛋后期蛋白质总需要量17.9克。鸡对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量是一个绝对量,以克、毫克或微克表示。但因实际生产中蛋鸡和肉鸡都是群体饲养,不可能给每只鸡配餐,而是根据群体的营养素平均需要量和平均采食量换算成各营养素在饲料中的浓度(%或克/千克饲料、毫克/千克饲料、微克/千克饲料),并依此配成饲料。所以,鸡饲养标准中是以饲料中浓度(%)形式分别列出生长鸡与产蛋鸡对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的总需要量。

4蛋白-能量比

在配产蛋鸡的饲料配方时,产蛋鸡形成蛋壳需要大量钙,石灰石粉或贝壳粉在饲料中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在8%左右,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所占的比例限制在9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会不能同时使饲料的代谢能和蛋白质都达到标准要求。为使蛋白质达标,一些人宁愿代谢能低,但所得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鸡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分解与合成)过程与能量的利用相伴随,各种氨基酸相互结合形成蛋白质及过量蛋白质、氨基酸脱氨形成尿酸与排出的过程必须消耗能量。代谢能供应不足时必然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导致其利用率下降。正确的选择是使代谢能、蛋白质水平都低一些,但要保持两者间适宜的比例,或通过添加适量脂肪使代谢能与蛋白质水平都达到或接近标准。我国蛋用鸡饲养标准推荐0~6周龄生长鸡饲料中应含代谢能11.92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8%。

兔球虫病诊断方法 兔球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兔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目前尚未研制出兔球虫疫苗,国内外防治兔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应用抗球虫药。南于兔球虫对各种化学性抗虫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不同地区球虫株之间存在差异,患兔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可减轻12%~29%,死亡率高达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兔球虫病诊断方法兔球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1、常规诊断

实验室诊断一般根据季节因素、环境、年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后的典型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饱和食盐水浮集法和直接抹片法对粪便进行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当患急性兔球虫病时,粪便检查往往会看不到卵囊,则必须进行病例剖解。可取肝脏和小肠坏死灶,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椭圆形卵囊或透明的呈香蕉型的裂殖子,如发现即可确诊为球虫病。如果要确诊感染球虫的种类,还需对球虫卵囊的寄生部位、孢子化时间、孢子化卵囊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潜隐和致病性等特征进行研究,有时还需进行人工感染动物实验来确诊。在11种公认的兔球虫中,只有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肝脏,具有高致病性,潜伏期为14天;黄艾美耳球虫和梨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大肠,其中黄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近端和结肠,属于高致病性,梨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结肠,属于中度致病性,这两种球虫潜伏期均为9天;剩下八种分别寄生在小肠的结肠段、空肠、回肠、十二指肠以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只有肠艾美耳球虫具有高致病性,潜伏期4.5-10天不等。

2、分子生物学诊断

Fernandez等人通过一组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技术作为艾美耳球虫属的特异性鉴定。Carvalho等人用20个卵囊就能准确的鉴定7种主要感染的艾美尔球。PCR作为常规的诊断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畜禽中艾美耳球虫的波动,对预防寄生虫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Myung-JoYou采用多重PCR扩增ITS1序列,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进行诊断,仅Spg的DNA进行多重PCR就可以对艾美耳球虫属的球虫进行检测,因此多重ITS-PCR方法敏感度较高,只需要很少量的DNA样本即可。Yan等人对6种兔艾美耳球虫ITS进行扩增,并且应用多重PCR诊断方法,区分了三种高致病性艾美耳球虫。Oliveira等设计出11种兔艾美耳球虫的ITS1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仅用500fg到1pg即能扩增出特性行条带。Khaled等人采用ITSlPCR扩增对兔艾美耳球虫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结果显示,在感染球虫第15天,肝脏显示不规则黄白色病变,肠道上皮组织病理切片可以看见不同的裂殖体和配子体;第20-24天出现肝肿大和肝腹水病变;在感染的第12天肝组织PCR呈阳性,粪便样品是第18天呈阳性,血液样品呈阴性。PCR可以用来作为艾美耳球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也可以在粪便卵囊脱落前检测到裂殖体。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球虫病的方法。普通PCR方法可以有效鉴定7种主要球虫,并且只需要20个卵囊即可,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需要纯化才能测序,易出现假阳性。套式PCR单个卵囊即可检出,该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可以有效检测兔球虫的感染情况,但套式PCR方法费时,而且也易出现假阳性。而且PCR方法还可以作为兔球虫早期诊断的方法,可以在球虫对兔肝脏造成影响前做出有效诊断。很多病原检测采用到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LAMP方法特异性强、等温条件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易检测等特点,Christopher等采用LAMP方法对鸡球虫感染进行特异性检测,兔球虫未见用相关LAMP检查方法,但可以借鉴鸡球虫相关报道。

3、展望

兔球虫病对养兔业危害严重,关于球虫方面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球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不同的艾美耳球虫潜伏期和感染部位不同,其危害也不相同。准确的诊断患病动物感染哪种球虫病,最好可以在未对动物造成严重伤害前做出早期诊断,可以更有效的控制球虫病。迄今为止,对球虫的防控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药物方面,

但是球虫极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也会有药物残留问题。因此对球虫病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相关研究应该加强、深入,可以为兔球虫病的防控提供高效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控制球虫病。

兔球虫病临床症状
根据球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种。开始时病兔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伏卧不动,生长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腹部胀大,臌气,下痢,肛门沾污,排粪频繁。肠球虫有顽固性下痢,甚至拉血痢,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肝球虫病则肝脏肿大,肿区触诊疼痛,黏膜黄染。家兔球虫病的后期往往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麻痹,因极度衰竭而死亡。肠型死亡快,肝型较慢。
病理变化
肠型球虫病见十二指肠壁厚,内腔扩张,黏膜炎症。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微红色黏液,肠黏膜充血并有出血点。慢性者,肠黏膜呈灰色,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小结节,内含有卵囊。肝球虫病则肝肿大,肝表面与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结节性病灶,取结节压碎镜检,可见到各个发育阶段的球虫。日久的病灶,其内容物变为粉粒样钙化物。剖检所见多数为肠球虫和肝球虫混合感染。
剖检
1、肠球虫急性死亡,肠壁血管出血、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粘膜、发炎、肿胀、充血、出血,小肠充气,内积红色粘液。慢性兔肠粘膜呈淡灰色,并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膀胱积有黄色浑浊性尿液。膀胱粘膜脱落。
2、肝球虫,可见肝肿大,表面有数量不等和大小不一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呈圆形,如栗粒,大至豌豆,沿小胆管分布。慢性者胆管周围和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增生,使肝细胞萎缩,肝脏体积缩小,肝硬化。胆囊粘膜发炎充满浓稠色淡的胆汁,腹腔积液等。
3、肝、肠混合感染,其两种病变都有,并且显现轻、重或多、少之分,无疑给诊断带来困难,同时易混淆或误诊,实践证明,球虫病最易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肝片吸虫、拴尾蚴虫等混合感染,尤以大肠杆菌为甚,因此,应做好类症鉴别,依症辨别,综合分析,对症论病,最后确诊,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镜检卵囊可采取肠黏膜的白色小结节、肝脏的白色结节压片检查,或取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必要时采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卵囊。
给药方式
目前球虫药的使用方式分为【注射】,【混饮】,【混粮】,【直接口服】以及【含有球虫药的兔饲料】,这五种最常见的形式。
一,注射方式
给药方式:皮下注射,通过将【针剂球虫药】注射到皮下后缓慢吸收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给药剂量准确,摄入量有保证,效果确切。
缺点:需要注射比较麻烦,兔子有疼痛感。
二,直接口服方式
给药方式:经口喂服,通过将【可直接口服的水剂球虫药】直接喂到兔子口中吞咽吸收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给药剂量准确,摄入量有保证,效果确切。
缺点:需要喂药比较麻烦,导致兔子生气,或喂药者被咬,或兔子喂药时受伤。
三,混饮方式
给药方式:将【水剂球虫药】按照一定比例与饮水混合后【让兔子自由饮用】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专门喂药,省事。
缺点:很多兔子饮水量偏小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或饮水中加了球虫药有异味兔子不喝,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四,混粮方式
给药方式:将【粉剂球虫药】按照一定比例与兔粮混合后【让兔子自由食用】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专门喂药,省事。
缺点:药粉附着性差,很难与兔饲料充分混合并全部附着于兔饲料表面,并且很多幼兔吃食不规律,或兔饲料中加了球虫药有异味兔子不爱吃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五,喂含有球虫药的兔饲料
给药方式:兔饲料生产者将球虫药预置于兔粮中,兔子通过吃食间接摄入球虫药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专门喂药,省事。
缺点:兔饲料适口性如果不好,就会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六,需要重视球虫药带来的肠道刺激
症状:有一些兔子使用球虫药后,粪便发生异常,例如大小不一,甚至出现水样便。
解决:每天喂服益生菌类药物来维持兔子肠道菌群正常状态,例如乳酶生片。
七,必须重视过量使用球虫药导致的中毒。
症状:一些人擅自加大球虫药的使用量导致兔子球虫药中毒。
解决: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所标示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来使用。一旦发生药物中毒,只能用过加快体内代谢的方式解毒,例如喂大量的饮水,或输液(每公斤体重10毫升),并辅以常规解毒方式,例如注射维生素C,注射强力解毒敏。
防治
加强兔场管理,成年兔和小兔分开饲养,断乳后的幼兔要立即分群,单独饲养。保证饲料新鲜及清洁卫生,饲料应避免粪便污染,每天清扫兔笼及运动场上的粪便,定期消毒。
可采用莫能霉素等药物预防本病发生。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治疗药物可用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等。
发现病兔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兔应隔离、治疗或扑杀,病死兔的尸体、内脏等应深埋或焚烧。兔笼、用具等应严格消毒,兔粪堆积发酵。消灭兔场内的鼠类、蝇类及其他昆虫。
1、兔舍建筑应选择向阳、干燥的地方,并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2、食具要勤清洗消毒,兔笼尤其是笼底板要定期用火焰消毒,以杀死卵囊。
3、断奶以后至3月龄的兔应用药物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且不分季节。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采用几种抗球虫药物轮换使用。
常用预防球虫病的药物及用法:
兔球速杀广谱类粉剂抗球虫药,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100克饲喂。
氯羟吡啶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20克-25克饲喂。(效果不明显)
氯苯胍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拌料。(一般会产生耐药性)
上述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般用预防剂量的2-3倍,毒性强的药物除外。不完全喂料时应在料中增加用药量。在众多抗球虫药中,含有马杜霉素的各种剂型的药,不能用于兔,否则会发生中毒死亡。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1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研究介绍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主要特征为血钙的降低、平滑肌的收缩能力变弱,严重时可变为抑制排尿和排粪、昏迷甚至死亡。据2008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信息表明,2006年美国的奶牛发生乳热的比例为4.9%,由低血钙直接引起的乳热已经成为影响奶牛健康的五大类疾病之一。另外,亚临床型的低钙血症或乳热会提高围产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例如乳房炎、真胃变位、酮病、繁殖障碍等疾病。

2.常用的防治方法

在1925年发现了通过静脉注射钙剂来治疗该病的方法。到1968年研究者通过对奶牛注射维生索D类似物来预防低钙血症。现今,防治低钙血症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围产期喂食阴离子盐日粮、在产前喂食低钙日粮、在产后对奶牛灌服大剂量的钙盐凝胶、缩短奶牛的干奶期以及降低产后奶牛初期的泌乳量等。

3常用方法的分析比较

3.1静脉注射钙剂

在我国常用的钙剂一般为30%的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其优点是在葡萄糖酸钙在水中加入了硼,使其浓度由10%变到30%,提高了其单位体积药物里钙的含量,因此只需补充较少的药物就能达到预防或治疗的目的。但高浓度钙盐的静脉注射,易对静脉产生刺激,产生静脉炎,而且静脉易被针头刺破,当钙剂进入组织后会引起肌肉的坏死,同时针刺颈静脉也会对奶牛产生一定的应激。该方法并不适合农户自行操作,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治疗,因此使用上有诸多不便。

3.2喂食高浓度的钙盐凝胶

该方法克服了静脉注射产生的应激、引起静脉炎、肌肉的坏死等缺点,但由于高离子浓度的钙及相关的负离子会对奶牛在消化道黏膜上产生刺激作用,容易造成黏膜的损伤、脱落,影响奶牛的采食量。

3.3围产前期喂食阴离子盐型的日粮

产前要喂食适宜阴阳离子差的日粮,能够诱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促进血钙的转化,对低钙血症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但阴离子盐型的日粮口感差,可降低奶牛干物质的摄人量,引起能量的负平衡,这也是引起奶牛酮病的原因。

3.4产前喂食低钙日粮

通过在奶牛产前喂食低钙的日粮,可以诱导币状旁腺促进分泌PTH,进而促进骨钙转变为血钙的过程,但是研究表明仅当每天吸收的钙小于20g的时候才能产生效果,但是现在的措施很难实现这一条件,昕以喂食低钙日粮对其的诱导效果并不明显。

3.5PTH在产前的注射

因为PTH的生物合成并没有达到商业化,所以该方法的成本仍然很高,不利于推广。而且PTH的有效使用剂量接近于中毒的剂量,使用时极易发生奶牛的中毒。因此,该方法一般只在国外少量的牛场进行研究性质的应用,未被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3.6在产后口服氨基酸螯合钙

氨基酸螫合钙类的制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体的补钙过程中,对预防及治疗老年性的骨质疏松以及孕妇围产期的缺钙具有良好的作用。氨基酸螯合钙的主要的优点包括:含钙量高、吸收的效果好、吸收的过程不依赖于维生素D3、吸收进入血液后仍会以螯合钙的形式再转运到细胞中、细胞内的螯合钙的解离受到机体血钙水平的调节,不会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不会发生高血钙症,不会影响磷的吸收。

有专家以氨基酸螯合钙、葡萄糖、次磷酸镁等为原料研发了一种用于围产期奶牛防治低钙血症的新型的口服液。而结果表明,该口服液中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成分,该氨基酸螯合钙还具有很强的过瘤胃的效果。所以,当该氨基酸螯合钙转运到小肠到后以整体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不仅补充了钙,还补充了氨基酸,并且间接完成了过瘤胃蛋白的作用。另外,因为氨基酸螫合钙的分子结构是钙离子以及α-氨基酸中羧基的氧原子同a-氨基形成多个稳定的五元环的螯合结构,所以尽管口服液的浓度较高也不会对其造成食道黏膜的损伤,因此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4小结

对现有的奶牛低钙血症的防治方法有许多,但复方氨基酸的螯合钙口服液是如今预防该病的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而对于产后仍采用硼葡萄糖酸钙的静脉注射或高浓度钙盐的口服来补充血钙。因此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定能开发出一种理想的药物来治疗低钙血症,并根据该方法制订出相应的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低钙血症的发生。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介绍


猪支原体肺炎(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猪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该病病程较慢,但传播速度很快。目前是全世界流行最广,最难净化,被认为是威胁全球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最主要的手段,弱毒活疫苗弊端过多,灭活疫苗相对稳定,基因工程疫苗成本低则成为未来的趋势。下面一起来看看: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介绍。

1、弱毒活疫苗

1.1猪肺炎支原体乳兔继代弱毒株活疫苗

该疫苗所用毒株为猪肺炎支原体乳兔继代弱毒株(LMP),是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于1985年培养完成,使用688-843代弱毒进行接种、收获、冻干,制备出了世界第一个能够安全有效预防猪喘气病的弱毒活疫苗,即猪气喘病乳兔继代弱毒株鸡胚冻干苗。该疫苗免疫效果好,不会引起猪发生融合性肺炎,能使平均70%的免疫猪在强毒攻击后不引起同圈未接种猪的同居感染,肺组织不出现任何病变。但该疫苗存在一定的缺陷,该种疫苗制造方法属于组织活疫苗制造方法之一,通过接种健康大兔胸腔或鸡胚卵黄囊内,经过培育,4天后采集兔肺或鸡胚卵黄囊,进行加工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冻干保护剂制成冻干活疫苗,该菌株长期在乳兔体内传代,基本失去了在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无法适合工厂化条件的规模化大生产,造成了其产量低,各种成本居高,阻碍该疫苗的发展空间,并且由于其采用胸腔注射的免疫途径,会造成机体反应较大,并且使用者操作难度较大,不易被接受,因此在推广应用上受到限制。

1.2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

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1986年,制备江苏2号培养基,然后接种猪肺炎支原体安宁系168等菌株,经3次克隆化培养,无细胞培养340代次,人工致弱的弱毒菌株,接种于Friis培养基、改良的Switzer培养基(KM2)制作成弱毒疫苗,Mhpl68株弱毒疫苗可以升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与了干扰素的浓度,减少肺部炎症反应程度,疫苗通过肺内注射免疫后,能够附着在支气管纤毛表面,体现优势占位效应,能防止野毒的感染和排毒,诱导的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免疫后,免疫猪的肺病变与非免疫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免疫猪和同群感染猪均未观察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连续5代返强试验,试验猪均未观察到典型的病变和临床病症,表明该疫苗株无返强现象。单剂量、重叠单剂量和大剂量接种检验均未出现不良情况,这表明被检批次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的安全性良好。但单一的免疫途径是其弊端,只能通过免疫刺激较弱的肌肉注射进行接种,无法有效刺激机体及时达到保护效果,不能实现简便的肌肉注射免疫,只能肺内免疫。因此,不易于操作,这就限制了市场推广。对杂交猪安全,对地方猪仍不够安全。

1.3猪支原体肺炎微胶囊口服疫苗

1990年,台湾猪科学研究所相关专家利用同步喷雾干燥的方式研制出MPS微胶囊口服疫苗。接种SPF猪进行疫苗效力检验,在产生抗体及耐受强毒攻毒方面与对照组有极明显的差异(P0.01)。认为此微胶囊生产方法简单快捷还具有生产规模;而且所使用的胶囊包覆材料不仅可以保护抗原不受胃酸破坏还可有效控制抗原得释放。

1.4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RM48株)

2006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通过Lps培养基,培养猪肺炎支原体RM48株加入冻干保护剂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活疫苗,既可以用胸腔注射,也可用鼻腔喷雾接种法免疫猪。黏膜免疫在猪支原体肺炎免疫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通过喷雾或口服来加强免疫应答效果,成为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研究的热点。但是喷雾的压力增大时,切面对疫苗造成摩擦,会降低疫苗的活力,免疫效果就会下降,所以口服共同干燥后的微球疫苗更为稳定。

2、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颈部肌肉注射即可,注射后无全身不良反应。生物安全性好,不污染,免疫期长,免疫原性好,在佐剂的作用下更容易吸收,可保护猪到出栏。

目前市场上用于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的灭活疫苗主要以代理商代理国外各大品牌为主,包括美国硕腾动保(原美国辉瑞公司)的产品瑞富特一旺、瑞富特,全球首个喘气病疫苗;美国普泰克公司的产品喘泰克;法国梅里亚公司的产品猪克喘;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的产品因格发;德国默沙东公司的产品安百克;西班牙海博莱公司的产品喜宜丰,国内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于2010年收购了美国辉瑞的瑞倍适和瑞倍适一旺并进行了产品转化,打破了国内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被国外疫苗生产公司垄断的局面。

3、基因工程疫苗

未来动物疫苗的发展方向更倾向于基因工程疫苗,该类疫苗有着免疫途径多样化,制造成本低,毒力稳定,易于储存和运输的优点。所以表达Mhp的保护性抗原,应用分子克隆或基因工程的技术来制造均一、稳定的疫苗就成为了新方向。已报道的Mhp基因工程疫苗包括核苷酸还原酶R2亚基重组疫苗、黏附因子疫苗、肽疫苗、表达质粒文库疫苗、核酸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介绍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

主要组成成分:含灭活的猪肺炎支原体,灭活前至少为50AMU/头份。性状略带粉红色的均匀悬液

适应症:用于预防猪支原体肺炎(喘气病)规格10头份/瓶

贮藏:2~8℃保存有效期18(月)

【用法与用量】

颈部肌肉注射。7~10日龄以上的所有年龄、体重和性别的猪均接种1头份(2ml)。

喘气病高发猪场:7~10日龄免疫接种1头份(2ml)疫苗,15~21天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

喘气病低发猪场:5周龄时免疫接种1头份(2ml)疫苗。

【不良反应】个别猪接种后可能会产生过敏现象,应立即使用抗组胺药脱敏治疗。

【注意事项】(1)仅用于接种健康猪。(2)注射前应将疫苗恢复至室温。(3)疫苗应避光保存,切勿冻结。(4)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

主要成分及含量:本品系由猪肺炎支原体兔化弱毒株接种鸡胚,繁殖并收获卵黄囊制成乳剂,加入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物理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为均匀混悬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

用法与用量:右胸腔注射

1、稀释: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使每头份为5.0毫升(含1头份)。

2、注射方法:从猪右侧胸腔肩胛骨后下缘沿猪体中轴线向后3~6厘米之间进针。如碰到肋骨,可将针头稍微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旦刺透胸腔壁即可注射。疫苗注入肌肉会导致免疫失败。

3、注射剂量:不论猪大小,一律5.0毫升/头份。

不良反应:一般无可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本品系活毒疫苗,应置低温条件下贮藏和运输,稀释的疫苗应置冰浴中,疫苗启封稀释后须一次用完;

2、疫苗须在无任何传染病发生的健康猪群使用;

3、注射疫苗前3天和注射后30天内应禁止使用土霉素、卡那霉素和对猪肺炎支原体有抑制性的药物;

4、应选用合适的针头,种猪应用长约10厘米的12号针头,仔猪应用8号或9号针头;

5、注射部位必须用5﹪碘酊彻底消毒,注射后针孔处须再涂碘酒消毒。一头猪用一个针头;

6、对无临床症状的种猪(包括轻胎、空怀母猪、种公猪、后备猪)最好每年接种1~2次,努力建立有免疫力的健康种猪;

7、如个别种猪或个别窝仔猪在注射疫苗30分钟内出现呼吸急促或呕吐等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每头1毫升;

8、带菌母猪是哺乳仔猪的主要传染源,应淘汰或隔离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种猪,以减少传染病;
9、用过的疫苗瓶、器具和未用完的疫苗等进行消毒处理。

前列腺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发现于1930年,近代研究始于60年代初期。从70年代开始,跨进了畜牧兽医领域,在家畜繁殖方面越来越多的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国内将PGs应用于家畜方面的研究始于1975年,这些年来在牛羊的同期发情、猪的分娩以及治疗持久黄体和黄体囊肿等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体内产生与存在部位

PGs产生最活跃的场所是精囊腺,其次是肾髓质、肺和胃肠道,此外脑、肾上腺、脂肪组织、虹膜及子宫内膜等组织的合成也较多。PGs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各种组织与体液中。生殖系统,如精液、卵巢、子宫内膜包括子叶和子宫分泌物,以及脐带和胎盘血管等,都含有前列腺素。精液中PGs含量随家畜种类不同而已。公羊含量最多,公猪含量很少,公牛的含量极微。

1.体内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的体内生物合成是以必须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原料在微粒体合成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即通过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而在细胞膜内进行。

所示,合成的最活跃场所是精囊腺,其次是肾髓质内层、肺和胃肠道。此外,脑、肾上腺、脂肪组织、虹膜及子宫内膜等组织的合成也较多。精囊腺和肾髓质主要合成PGE,肺组织主要合成PGF和少量PGE及其代谢产物。

2.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有半合成和全合成之分,所用原料可以取自动物、植物或矿物。

合成的优点是不受生物体原料来源限制,但工艺流程复杂,难度较大。1971年BundyG等首次合成了15-甲基PGF2,我国在70年代后期亦合成成功,解决了我国早期临床的药源。

二、影响排卵

PGF2和PGF3有促进排卵的作用,PGE1能抑制排卵。

PGF在排卵过程中,直接作用于卵泡促进其排卵。PGF2刺激卵泡壁平滑肌的收缩,促使卵泡破裂。猪的卵泡液中PGF2浓度在接近排卵时显著增加,在排卵前或排卵时达到最高峰。若给妊娠46天的仓鼠及鼠注射PGF2可引起排卵。而在自然排卵或在PMSG促进排卵时,一经注射能抑制PG生物合成的消炎痛,排卵就会受到抑制,这时血液中的LH及FSH浓度并未降低。在此情况下,及时给予LH、LHRH或hCG也不能消除消炎痛对排卵的抑制作用。兔交配排卵或利用LH、hCG诱发排卵时,卵泡液中的PGE和PGF浓度均增高。

三、PGs在兽医产科中的应用

随着对PGs生理作用及其在医学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易于了畜牧兽医工作者不少启示,引起了他们对PGs的研究兴趣。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已将PGs用到家畜繁殖领域,来提高家畜繁殖率,或者从其他角度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其应用之广和实用价值之大似乎已超过了在医学中的应用。

1.在母畜繁殖中的应用

1.1调节发情周期,诱导同期发情

PGF2及其类似物能显著缩短黄体的存在时间,因而可以用来调节牛、绵羊、山羊、猪和马的发情周期。在畜牧业上应用最多的是促进同期发情,以便于集中进行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牛上,尤其是肉牛。在奶牛,周期的616天(黄体期)肌肉注射PGF2后,35天可发情。在注射后80小时或72小时和96小时输精一次或两次,受胎率可达60%。如不能确定黄体日龄时,应在第一次注射后的1012天再重复注射一次,再按上速时间输精,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2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

根据目的不同,可以诱发同期分娩,或者使动物提前分娩,达到动物皮毛利用方面的特殊目的,对延期分娩的母牛也有良好的催产目的。也可以人工流产,使母畜排出不需要的胎儿,达到计划怀孕的目的。在大型猪场,为便于分娩管理,给妊娠期达到110天以上的母猪,肌肉注射一定量的15甲基PGF2,一般可在第二天同期分娩。

1.3处理病理问题

利用PGF及其类似物的溶解黄体作用及其与其它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治疗家畜某些繁殖疾病,例如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泡囊肿、亚发情(suboestrus)子宫复旧不全、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干尸化胎儿的处理等。

有一种方法是促进促乳素的释放。可用于不孕奶畜的人工诱导泌乳,已达到对不孕奶畜经济利用的目的。由于PGs具有直接促使PRL释放的作用,因而可使不孕奶畜的激素生理状况接近或达到正常妊娠牛临产前及分娩时的状况,故可分泌乳汁。

7.1.3.8其他PGs在处理猪、羊难产,以及抢救病危怀孕母畜生命并获得新生仔畜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四、在公畜繁殖中的应用

基于PGs对雄性的生理作用,畜牧业中已利用它来增加精子的射出量和提高人工授精效果。

1.增加精子的射出量

对于未用过性激素制剂的公牛和公兔注射PGF2,在两小时以内可以增加精子的排出量。例如对7头公牛于射精前30分钟肌注PGF24080mg,结果比注射0.7或20mg的公牛多采得33%的精子。给公马注射PGF2,一小时后精子的排出数成倍增加,但第二次采精时精子数量并无变化。

2.提高人工授精效果

给精液稀释液中加入PGs不加入PGs时,绵羊的受胎率为7075%。当给稀释液中加入PGE2,10ng/ml之后,授精的授精的30只母羊中有29只妊娠,即使受胎率提高到96.6%。,给冷冻精液中加入PGs由于PGs能够促进绵羊子宫肌肉和子宫颈纵形肌的收缩,增加子宫颈的开张程度,以利于精子进入,因而可以提高妊娠率和产羔率。因为冷冻作用可以降低绵羊精液中PGs的含量,而影响受胎率,故加入PGs能够改进绵羊人工受精的效果。

家禽饲粮中钙的获得尧利用情况及需要量


王小兵(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畜牧兽医站401220)

1禽体内分布及生理功能

钙是家禽机体灰分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一般一只来航鸡含钙35克,其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喙里,其余的分布于血液、淋巴、唾液及其他消化液中。正常的骨骼灰分中钙约36%、磷18%、镁1%,且钙与磷在骨骼中保持着一定的比例,约为2∶1。骨骼中主要矿物质羟基磷灰石,这种化合物难溶于水,具有微晶体结构,常因扩大表面而易同外界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

钙的生理功能首先作为主要成分构成骨骼,并与肌肉一起完成运动的机能。钙还是形成蛋壳的主要物质。体液中分布的钙量少,但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外液的钙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维持正常的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参与正常的血液凝固。此外,钙还参与体内其他有关生理过程。

2家禽饲粮的钙来源

母鸡每产一枚蛋,随蛋壳排出2克左右的钙。蛋壳形成所需的钙约有25%是来自髓骨,如股骨、胫骨、龙骨、肋骨、尺骨、趾骨以及肩肝骨都是髓骨,约占母鸡全部骨骼重的12%,是产蛋用钙的临时仓库。75%其他的钙则需要取自饲料,如供应不足就会影响蛋壳质量,产薄壳蛋及软蛋。家禽所用饲粮中的钙有无机钙和有机结合钙两种形式。矿物质钙为无机钙,包括钙的磷酸盐和碳酸钙,家禽常用的钙源矿物质饲料还有石灰石粉、石膏粉、白云石粉、大理石粉等。骨粉中钙以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蛋壳以及贝、螺、虾、蟹等的壳则以碳酸钙形式存在。植物的籽实和根茎中钙含量很少,豆科牧草含钙丰富,苜蓿粉中的钙与碳酸钙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价。动物副产品包括鱼粉、肉骨粉,含钙丰富,是家禽饲粮中极好的钙源。

3钙的吸收

钙以离子形式主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吸收。()钙的吸收方向是从小肠黏膜侧进入,再由浆膜侧排出。钙的吸收有三种途径:①主动穿越细胞的过程,包括钙离子通过绒毛膜扩散入细胞、胞浆内运动及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排出3个环节。②钙离子细胞间转移,当小肠内钙离子浓度足够高时才能利用这一途径。③通过以细胞的胞饮、胞吐形式的钙离子转运。钙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靠电化学梯度而不需要能量。细胞内钙以钙结合蛋白、游离钙离子和钙离子小泡囊三种形式转运。钙离子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渗出时,钙结合蛋白中的钙通过钙泵排出,游离钙离子以钠-钾囊实现钙离子交换,以胞饮方式进入细胞的钙泡囊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钙。钙的细胞间转移,取决于细胞膜间的连结程度,有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能使构成细胞间连结的细胞膜骨架脂蛋白收缩,减弱细胞间连结,增加细胞间钙离子转移。

4钙的需要量

产蛋鸡的钙需要量。一般来讲,在产蛋鸡到达产蛋高峰时,每天每只鸡至少食入3.75克钙。以后随着鸡周龄的增加,钙的利用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对钙的食入量应相应提高。对于19~28周龄的蛋鸡,日粮中钙水平应为3.75%,尚未开产的后备鸡、已经开始产蛋的或产蛋率相当高的鸡,会通过控制各自的采食量满足对钙的摄取量,29~36周龄蛋鸡钙需要量为3.75克/天/只,37~52周龄钙需要量为4.00克/天/只,53周龄以上钙需要量为4.25克/天/只。

生长鸡的钙需要量。对于生长鸡建议日粮钙水平不能超过1.2%,如果含钙太高,则容易造成食欲减退,体重和饲料报酬下降,性成熟推迟,以及肾脏病,内脏痛风,输尿管尿酸沉积等钙过量引发的病变。在育成期末,骨骼需要沉积大量骨髓时,每天钙沉积量约为0.5克,同时内源钙排出也增加,这时增加日粮钙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蛋壳质量的提高。18周龄至5%产蛋率阶段,可将日粮钙提高到2%。

钙不足和过量。家禽缺钙时的主要症状为骨骼病变。家禽食入的钙、量不足时,就会动用骨骼中的贮存,从而形成钙磷代谢失调症状,如生长停滞、食欲减退、异嗜、羽毛状态不良、软骨病、跛行瘫痪不起等症状。蛋鸡可造成蛋壳粗糙,脆弱易破,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翅骨易折断等症状。过多采食含钙丰富的日粮或饲喂过量的钙对家禽也是有害的。家禽对高钙日粮十分敏感,全日粮配合料中如钙量超过标准50%,即可产生不良后果。家禽过量供给钙时,脂肪消化率下降,脂肪酸和钙结合成钙皂的排出量增加,还会使体内磷、锰、锌、铁、铜、镁、碘等元素的代谢紊乱,同时还会因抑制鸡的采食量,造成产蛋量下降。

家兔的营养需要 家兔对蛋白质营养需要


家兔的营养需要,是指保证家兔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所需要的饲料营养物质数量。要养好兔,首先必须了解家兔需要哪些营养物质,需要多少,缺少某种营养物质,家兔会有什么表现。蛋白质是动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现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生理阶段家兔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家兔的营养需要家兔对蛋白质营养需要。

1、蛋白质维持需要

国外学者用成年新西兰兔测出,为满足其维持需要,每天最少需摄入1.02g氮,即6.4g粗蛋白质,这大约相当于每千克代谢体重(Wo.75)2.5g粗蛋白质。另外两个试验的测值为3.7~3.8g。所以,肉兔蛋白质的维持需要量为每日8~12g粗蛋白质。根据安哥拉兔的氮平衡试验结果,成年毛兔每日维持的粗蛋白质需要量约为18g,可消化粗蛋白质为12g。事实上,即使机体其他组织氮平衡为O,兔毛的生长仍在继续。所以,毛兔的蛋白质最低需要量要高于肉兔。

2、生长兔的需要

根据日前绝大多数试验结果,生长兔(肉兔或毛兔)饲粮中比较适宜的粗蛋白质水平为15%~16%,但赖氨酸和其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应能满足需求。低于此水平,兔的生长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试验试图通过提高饲粮粗蛋白质含量来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但几乎都未能如愿以偿。

3、妊娠、哺乳母兔的需要

兔的妊娠期短,只有30天,而胎儿的生长发育主要在最后10天。由于时间短,营养水平的变化对妊娠兔的生产性能影响并不很大。根据连产5胎的试验资料,用粗蛋白质16%~21%的饲粮饲喂妊娠与哺乳母兔,粗蛋白质水平对受胎率、产仔间隔时间、每窝仔兔数、窝重、平均仔兔重、死亡率及断乳前、后仔兔的生产性能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当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低至10%时,妊娠期间肉兔母体增重少,甚至出现失重,粗蛋白质水平13%也明显不能满足妊娠兔对蛋H质的需要。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高至17%时,死胎率有增加的趋势。同样的结果在安哥拉毛兔的试验中也得到了证实。所以,妊娠兔对粗蛋白质的需要量并不是很高,15%~16%即可满足需要。

虽然,在有的试验中,给予哺乳兔16%的粗蛋H质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但大部分试验在粗蛋白质水平高达22%时,仍有提高哺乳母兔泌乳量的作用。所以,哺乳母兔饲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8%。粗蛋H质食人量(CPI)和消化能食入量(DEI)与产乳量(L)之间的定量关系可用下式表示:L(g)一17.61+0.985CPI(g)+33.3DFI(MJ)。

4、产毛兔的蛋白质需要

有关产毛兔蛋白质需要量的资料极少。有学者测出,每克兔毛中含有0.86g的蛋白质,可消化粗蛋白质用于产毛的效率(产毛的效率一兔毛中蛋白质÷用于产毛的可消化粗蛋白质)约为0.13,也即每产1g毛需要2g的可消化粗蛋白质。

5、公兔蛋白质需要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公兔饲粮中粗蛋白质适宜含量介于17%~20%,生产中可取17%,可消化蛋白质13%。每日需要粗蛋白质26g,可消化粗蛋白质19g。

6、氨基酸需要量

用肉兔进行的大部分试验表明,生长兔饲粮中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最佳水平应为0.60%~0.65%。赖氨酸的最佳水平与非最佳水平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供应过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不严重。许多试验反映ILIJ高赖氨酸(超过0.7%)对繁殖兔的生产性能并无改善作用;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可提高生长兔的生产性能。在我国的饲料条件下,用常用饲料配制的毛兔饲粮的含硫氨基酸量一般为0.4%~0.5%,故需要常规性地添加0.2%~0.3%。

兔毛中精氨酸含量比较高,其和赖氨酸的相对比例为2/19:100。显然,饲料中的精氨酸不是唯一来源;已证实兔体内可合成精氨酸,但至今未对体内合成精氨酸的能力进行定量估计。试验结果显示,精氨酸的适宜量一般为0.56%~1.o%,达到0.56%以上,即可获得良好的增重。尚未见到精氨酸含量对安哥拉兔产毛量影响的报道。

7、非蛋白质氮的利用

兔盲肠中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质氮(NPN)合成蛋白质,这些细菌蛋白质随软粪排出,兔食入后可作为其蛋白质的补充来源。尿素水解主要发生于盲肠,其内有水解尿素的细菌,但也有试验证实尿素在胃中水解。尽管如此,尚未见添加尿素能明显改善兔生产性能的报道。

家兔的营养需要

1.水分的需要
家兔体内的水约占其体重的70%。水参与兔体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对体温调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给家兔喂水是至关重要的,若缺少水就会使家兔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失水5%时,就会导致家兔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失水20%就会造成家兔的死亡。家兔需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年龄、生理状态、饲料特性等有关。炎热的夏季,家兔的需水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所以,供水不能间断,要给家兔充足的饮水。幼龄兔由于生长发育旺盛,需水量高于成年兔。妊娠、泌乳的家兔需水量都比较大。特别是正处在分娩时的家兔易感口渴,若此时饮水不足,易发生残食仔兔的现象,所以此时应供给充足的饮水,以温水为宜(饮水时注意放入少量的食盐)。供给家兔饮水时,还应考虑到饲料特性等因素,若喂给颗粒或粉状饲料,供水量就要适当加大。
家免对水的需要量,一般为摄入干物质总量的1.5~2倍。各类兔对水的需要量如表1所示。
表1各类兔每天适宜的饮水量
不同时期的兔需水量(升)
空怀或妊娠初期的母兔0.25
成年公兔0.28
妊娠后期母兔0.57
哺乳母兔0.60
母兔和哺育7只仔兔(6周龄)2.30
2.能量的需要
家兔机体的生命与生产活动,需要机体每个系统相互配合与正常、协调地执行各自的功能。在这些功能活动中要消耗能量。
饲料中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能量。现代营养学所采用的能量单位是热化学上的“卡”,即l克水从14,5℃升温到15.5℃所需要的热量为1卡热量(能)。
近年来,研究营养代谢,又多用,“焦耳”表示能量单位。“卡”和“千卡”已禁止使用,卡与焦耳的换算关系如下:
l卡(cal)=184焦耳(joule)(缩写:J)1千卡(kcal)=4.184干焦耳(kJ)1兆(Mcal)=4.184兆焦耳(MJ)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能值,每千克约含17.47兆焦(MJ),脂肪的能值约为39.29兆焦(MJ);蛋白质能值约为23.40兆焦(MJ)。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是都能被家兔所利用。不消化的物质从粪中排除,粪中也含有能量,饲料中总能减去粪能称为可消化能(DE)。食糜在肠道消化时也会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含有能量。被吸收的养分,也有些不能被利用的从尿中排出,这些甲烷气体和尿液里所含的能量都不能被家兔所利用。因此,饲料的消化能减去甲烷能和尿能称代谢能(ME),代谢能也称为生理有用能。
代谢能是提供家兔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与其他营养物质有一定比例要求,因而,使各种营养物质与可利用能量保持平衡。这一点在给家兔配合日粮时非常重要,配合高能日粮时,其他的营养素也应有一个相应高的水平,配合低能量日粮时要适当降低其他营养素的水平。使家兔在采食的日粮中,能量水平与其他营养总是合乎比例要求。这样饲料利用才会经济合理。配合日粮要为能量而“转”,家兔也是为“能”而采食的,对高能量的日粮,家兔采食到足够它需要的能量时,它就不采食了;对低能量的饲料,家兔就采食多一些,以满足它对能量的需要。
生长兔为了保证日增重达到40克水平,日喂量在130克左右饲料情况下,每千克日粮所含的热能为12558千焦。为了保证生长兔最大生长速度,每千克日粮最低能量也应保持在10467干焦以上。妊娠母免的能量需要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增加。泌乳母兔每千克日粮应含10467~12142焦耳的消化能,才能保持正常泌乳。
3.蛋白质的需要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细胞原生质及各种酶、激素与抗体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兔体肌肉、内脏器官及皮毛的主要成分。如果饲料中蛋白质不足,家兔生长缓慢,换毛期延长,公兔精液品质下降,母免性机能紊乱,表现难孕、死胎、泌乳下降;仔兔瘦弱、死亡率高等。相反,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不仅造成浪费,还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中毒。家兔对粗蛋白质的需要量:维持需要12%,生长需要16%,空怀母兔14%,怀孕母兔15%,哺乳母兔17%。
蛋白质是氨基酸构成,所以免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动物需要氨基酸有20多种,有的氨基酸不能在动物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少,称为必需氨基酸,共有十种,即:较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极易缺乏,常把这三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对生长兔来说,最必需的有精氨酸(要求占日粮的o.6%)、赖氨酸(占日粮的o.6%)、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占o.6%。
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要有一定的比例。若日粮中的能量不足,将分解大量的蛋白质满足能量的需要,降低了蛋白质的价值;若能量过高,影响家兔的采食量,造成家兔生产力下降。所说的“能量蛋白比”就是两者关系的指标。

4.脂肪的需要
脂肪是能量来源与沉积体脂肪的营养物质之一,一般认为家兔日粮需要含有2%~5%的脂肪。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酸中的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花生油酸在家兔体内不能完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所以这三种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若家兔的日粮中缺乏这三种脂肪酸,就会影响家兔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被家兔采食后,不溶于水,必须溶解在脂肪中,才能在体内输送,被家兔消化吸收和利用。如家兔的日粮中缺乏脂肪,维生素A、D、E、K不能被家兔吸收利用,将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日粮中脂肪含多少直接影响家兔的采食量,家兔喜欢吃脂肪含有5%~lo%的日粮;日粮中脂肪含量低于5%或高于20%时,都会降低兔的适口性。一般认为脂肪的添加量为:非繁殖成年免2%,怀孕和哺乳母兔3%~5.5%,生长幼兔5%,肥育兔8%。

5.矿物质的需要
矿物质是饲料中的无机物质,在饲料燃烧时成灰,所以也叫粗灰分,其中包括钙、磷及其他多种元素。
钙和磷: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钙能帮助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凝固。各类家兔日粮中钙的需要量:生长兔、肥育兔为1.0%~1.2%,成年免、空怀兔为1.0%,妊娠后期和哺乳母兔1.0%~1.2%。磷对兔的骨骼和身体细胞的形成,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钙的利用等都是必需的。各类兔对磷的需要量:生长兔、肥育兔为O.4%~O.8%,妊娠后期和哺乳母兔为0.4%~0.8%,成年兔、空怀兔为0.4%。钙,磷比例以维持2:l为好,并且应保证有维生素D的供给。
豆科牧草含钙多;粮谷、糠麸、油饼含磷多;青草野菜含钙多于磷;贝粉、石灰石粉含钙多;骨粉、磷酸钙等含钙和磷都多,但钙比磷至少多一倍,是家兔最好的钙、磷补充饲料。
氯和钠:氯和钠广泛分布于体液中,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钠还能调解心脏的正常生理活动。氯也是形成胃酸的原料,是胃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果兔的日粮里补盐不足,兔食欲下降,增重减慢,且易出现乱啃现象。一般植物饲料里含钠和氯很少。必须通过给食盐来补充。兔对食盐需要量,一般认为应占日粮的0.5%为宜。对哺乳母兔和肥育母兔可稍高一些,应占日粮的0.65%~l%。
钾:钾在维持细胞渗透压和神经兴奋的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兔缺乏钾会发生严重的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等病理变化。钾是钠的拮抗物,所以二者在代谢上密切相关。日粮中钾与钠的比例为2~3:1对机体最为有利。常用的兔饲料高含钾元素,日粮中不需要补钾,一般也不会发生缺钾现象。
铁、铜和钴:这三种元素在体内有协同作用缺一不可。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有担负氧的运输功能,缺铁会引起贫血症。每千克日粮应含铁lOO毫克左右才能满足免的生理要求。铜有催化血红蛋白形成的作用,缺铜同样贫血。每千克日粮中应含有5~20毫克为宜。据试验,日粮添加高水平铜,主要通过硫酸铜的形式补给。钻是维生素B12:的成分,而维生素B12是抗贫血的维生素,缺少钴就妨碍维生素B12的合成,最终也会导致贫血。仔兔每天需要钴不低于0.1毫克,成兔日粮中,每千克饲料应添加O.1~1.o毫克,以保证兔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
锰:锰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参与骨组织基质中的硫酸软骨素形成,所以是骨骼正常发育所必需。锰与繁殖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有关。家兔缺锰表现为骨骼发育不良,腿弯曲骨脆,骨骼的重量、密度、长度及灰分含量均减少.兔的日粮中,生长兔每千克日粮含O.5毫克,成年兔含2.5毫克,就可防止锰的缺乏症。锰的摄取量范围约为每千克日粮含10~80毫克。
锌:锌是兔体内多种酶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的碳酸酶,胰液中的羧肽酶等。锌与胰岛素相结合,形成络合物,增加胰岛素的结构,延长作用时间。日粮中如缺锌,常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皮肤粗糙结痂,被毛粗劣稀少和生殖机能障碍。家兔对锌的需要量为每千克日粮含30~50毫克。
碘:碘的作用在于参与甲状腺素、三碘酪氨酸和四碘酪氨酸的合成。如碘摄入过多每千克日粮碘超过250毫克,会招致家兔大量死亡。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最适宜含量为每千克日粮O.2毫克。
硫:兔体内的硫,主要存在于蛋氨酸、胱氨酸内,维生素中的硫胺素(B1)、生物素中含有少量硫。兔毛含硫5%,多以胱氨酸形式存在,硫对兔毛、皮生长有重要作用。兔缺硫时食欲严重减退,出现掉毛现象。
硒:硒和维生素E一样具有抗氧化作用,在机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中,硒对消化酶有催化作用,对兔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缺硒时,家兔出现肝细胞坏死、空怀、死胎等。家兔的每千克饲粮中,添加0,1毫克就可以满足要求。
6.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是兔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对家兔的生长、繁殖和维持其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兔虽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微小,但缺乏时,轻者生长停滞,食欲减退,抗病力减弱,繁殖机能及生产力下降;重者,家兔死亡。
维生素主要分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主要有维生素A、D、E、K等,后者包括整个B族和维生素c。对免营养起关键性作用的是脂溶性维生素。青绿及糠麸饲料中均含多种维生素,只要经常供给家兔优质的青绿饲料,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缺乏。
7.粗纤维的需要
粗纤维不易消化,吸水量大,起到填充胃肠的作用,给免以饱的感觉;粗纤维又能刺激胃肠蠕动,加快粪便排出。成兔粗纤维过少,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为正常的两倍。日粮中粗纤维不足引起消化紊乱,发生腹泻,采食量下降,而且易出现异食癖,如食毛、吃崽等现象。6~12周龄家兔,粗纤维含量应为日粮的8%~10%。其他各类兔,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以12%~14%为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3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钳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