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目前,传染性疾病层出不穷,让各界人士防不胜防。猪口蹄疫作为传染病届的一员,不仅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从当前实际来看,口蹄疫预防工作失败的情况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影响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因素无外乎疫苗、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等几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免疫效果,降低该疾病对于养猪业的威胁,笔者调查分析了我国口蹄疫免疫的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口蹄疫是一种集急性、热性和高传染性等综合因素为一体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它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是当前畜牧养殖业一直关注和预防的重点。疫苗免疫是各国预防控制口蹄疫病情传染并扩散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还是有很多已经接受免疫的猪群患上或者重复患上口蹄疫,并引起大面积传染等现象。口蹄疫现已被国家纳入强制免疫的范畴,如何针对当前口蹄疫免疫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畜牧界首要关注的问题。

一、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

1.疫苗质量引起的问题

疫苗作为免疫环节的重要组成因素,对免疫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由疫苗引起的免疫失败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疫苗保管不当。据调查研究,当前口蹄疫免疫环节失败的问题之一就在于疫苗质量不过关,使免疫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通常情况下,猪口蹄疫疫苗要保证在2℃8℃环境下储藏,而实际运输过程和转存过程可能由于管理人员操作不及时或者错误冷冻等行为造成疫苗失效。其次,据了解,目前很少有单位能够在储藏室配备发电机等及时送电设备,遇到突然停电等突发状况,管理人员也束手无策。而疫苗购买数量和实际需求量之间的差距常常出现储藏室不够用等现象,常温放置下的疫苗在紧急情况下又会被重新利用,而相关领导又很难了解疫苗失效的情况,导致免疫过程的失败。(2)疫苗计量不达标。根据说明书指示,养猪户按照小猪1ml/头、中大猪2ml/头的标准进行注射往往达不到理想免疫效果,笔者经调查实验发现,按1ml的量对仔猪接种疫苗往往只能达到50%的保护率,由此可以说明,口蹄疫疫苗接种过少引起的抗原量偏低,或者由于厂家提供的疫苗抗原量不够都将达不到保护作用,免疫失败在所难免。而一般达到2ml时就可以产生有效抗体,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当超出2ml时免疫效果几乎不再增加,而接种量过大将引起免疫麻痹或者其他过激现象,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

2.操作过程引起的问题

疫苗接种是一个专业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在标准的条件下完成,接种程序的正确与否同样决定着免疫的成败。据调查,操作环节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接种程序不严格。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为了降低饲养成本,大部分养猪人员试试一次性免疫,而且还难保证免疫质量,导致抗体水平下降,抗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大打折扣。相反,免疫频率过高,引起免疫麻痹,同样不能产生抗体。(2)操作不合理。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开启后两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注射过程中疫苗外露造成的剂量不足等问题,这都是实际工作中常有出现的,而接种前对于猪进行追赶等粗暴行为,往往引起猪群恐慌,造成机体反应加剧。

3.猪群管理不善

想要猪群远离口蹄疫等疾病的侵害,增强自身免疫力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猪价时高时低,导致养殖户积极性降低,对于猪舍的投入太低,属于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而营养状况的好坏、健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免疫力的关键,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猪的饮食和猪舍环境照顾得不到位,造成猪的体制虚弱、缺乏营养,免疫力功能下降导致感染几率增加。

二、应对策略

1.保证疫苗质量

为提高接种效果,保证疫苗的质量是关键。为此,相关人员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1)对购入的疫苗进行严格检查,保证疫苗安全可靠,检查其抗原的有效性。(2)加大疫苗保管投入,保证疫苗按规定条件进行储存,建立台账,对于失效疫苗进行定期处理。对于养殖户领取的疫苗采用专用箱储存。发现冻结、分层或破乳等问题的疫苗进行销毁处理。(3)提高免疫频率,要知道,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主要手段,疫苗的接种至关重要,确保免疫密度,适当增加免疫计量是必要手段。

2.规范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的规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抗体水平的检测,再者就是对操作方法的规范。首先,我们说想要及时的控制病情就需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口蹄疫病情的流行状况测定抗体水平,并根据测定的结果决定接种的首免时间和基础免疫次数以及疫苗的剂量。对于猪口蹄疫的预防要主抓春秋两个季节,初春和秋末连个阶段一定要提高警惕。其次,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疫苗开启后2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直射,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注射时疫苗的外露或者有猪被漏免,应用2.5cm长的16号针进行耳后肌肉注射,并以耳标做标记。为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注射过抗生素或者其他疫苗的注射器要进行消毒处理。领导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免疫规章制度,对于没有按照口蹄疫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的防疫人员进行严厉查处。

3.加强管理力度

做好预防阶段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加强饲养管理,为猪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并对猪料的营养水平进行控制,以增强猪的自身抵抗能力为前提进行饲养。实践中,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注意保证猪舍通风换气及时,保证空气质量等。此外,合理的养殖密度以及适宜的猪舍温度对于口蹄疫的预防和防治都将产生极大的便利。想要做到以上几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就需要充足资金的保障,为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加疾病控制人员的补助,加快预防和控制设备的更新速度,强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都将对口蹄疫的防治和预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三、综述

对于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目前畜牧业工作的重点,为降低口蹄疫对于畜牧业的恶劣影响,提升相关机构的工作效率,针对当前状况提出合理建议进行完善、改进是重中之重。想要提高免疫效果,就要在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猪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相关机构应在这过程中充分调动全民积极性,在受到疫情威胁时及时采取综合防御措施,有针对性完成紧急接种免疫工作,这样才能收取良好的效果。

相关知识

农村养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1.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简陋。养殖户沿袭传统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一根木桩一只羊的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圈舍低矮简易,夏不纳凉,冬不保暖。舍内空气污浊,阴暗潮湿。而羊是喜干怕湿的动物。长期与潮湿污浊的地面接触,易患寄生虫病,而且生长缓慢,不易发情、配种,致使生产性能降低。
2.饲养员责任心不强。养殖户多半是弃商从牧者,有的是村、镇集体投资,他们对养羊有很高的热情,但却不懂得养殖,只好另请饲养人员。而饲养员的责任心不强,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忽视检查羊只每天的健康状况。从冬天的防寒保暖、屯积饲草到夏天的防暑降温、提供优质牧草、驱虫防疫等,都没有进行妥善地安排与处理,而造成羊群体质差,生产力不高,疫病不断。
3.草料缺乏。草料严重缺乏是这些规模养羊户失败的关键因素。古语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羊是草食动物,必须要有大量的草料供应。养殖户多半春天引进羊只,一开始草料供应还算及时、充足,可一段时间后因所种植牧草太少、饲养起步规模(基础群母羊少则四五十只,多则上百只)太大出现饲草危机,情急之下只能以收购杂草维持。收购也是多则多收,少则少收,无论是草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满足羊的生长需要。有的农户在饲草短缺的情况下便以饲粮饲喂为主,殊不知羊是反刍动物,缺少饲草,消化系统内的微生物平衡体系被打破,引起一系列肠道菌群紊乱,时间长了消化机能破坏使生长受阻。羊群当然难以生存。有的农户勉强熬过秋季,到了冬天饲草供应还是问题,而且此时大部分母羊已配种受孕,仅凭贮存的少量花生藤、油菜籽壳根本不是长久之计,实在无草时便以枯玉米秸秆、枯稻草维持,这样的饲养水平不仅怀孕母羊营养得不到保障,而且育肥羊也难以维持生命,因而难免出现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现象。
4.防疫驱虫工作滞后。这是规模养羊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有不少人投资养羊,就是认为羊比猪、禽生病少,相对比较容易饲养。防疫、消毒、驱虫意识淡薄,有的从不对羊舍、羊体消毒驱虫。有的连基本的疫苗都不用。在饲养相对集中、从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病菌繁殖加快。再加上羊体抵抗力差,暴发疫病是意料中的事。
二、对策
1.饲养管理要到位。经过实践,高床养羊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养殖方法。此方法投入少、简便,减少了羊与粪尿的长期直接接触。羊只感染病菌虫卵的机会降低,而且减少饲草浪费,节省人力。采用高床养殖,保证舍内冬暖夏凉,既符合羊的生活习性,又充分发挥了羊的生产性能,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2.饲草要充足。进羊之前就应根据自己羊群的规模种植相应数量的牧草,既保证了草料供应。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同时又节约了精料。种植牧草宜根据牧草的利用时间长短及使用时限分期分批种植。保证青草供应的延续性。另外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因营养价值不同宜均衡种植,在青草充足时期,还要适当考虑晒制青干草或制做青贮料以备冬季使用。羊虽然以食草为主,但有些草(枯稻草、枯玉米秸秆等)直接饲用只能提供饱腹感,营养价值极低,应在氮化、微贮后饲用,这样既解决了部分饲草短缺问题,又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秸秆。提高了饲草的适口性及利用率,()也符合发展草食畜禽的初衷。
3.增强防疫、消毒意识。羊的防疫消毒不像猪、禽的那样频繁与复杂,但并不是说防疫消毒对羊来说就不重要,甚至就可以忽略不做。近年,春夏之季,养羊比较集中的沿江地区。暴发了羊痘疫情,后蔓延至周边地区,让养殖户与兽医人员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羊慢慢地死去,这不能不说是忽视防疫的教训。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也要经常对羊舍、食具、运动场等进行消毒。按免疫规程对羊进行五号病、羊肺疫、羊痘等常见病的预防,防患于未然。羊食草的同时也吃进不少虫卵,而寄生虫对羊的危害很大,可使羊体消瘦、滞长、腹泻等。羊腹泻很容易导致死亡,因此要定期对羊进行体内外驱虫。
巧用鸡蛋清治猪病
薛照文
1.治猪流感:20~30千克体重病猪取鸡蛋清10~20毫升,每日于颈部肌注1次,连续3日即可治愈。
2.治僵猪:在蛋的大头部顶端,用酒精消毒后扎个小孔,用注射器抽取蛋清,在猪颈部颌下两侧各肌注4~5毫升。每周1-3次。猪可变得肯吃肯睡,毛皮光亮,增重快;如果事先配合服用兽用敌百虫驱虫(每千克体重服80~100毫克),效果更佳。
3.治猪肠炎:体重50千克的猪,颈部肌注鸡蛋清15毫升,每日1次,一般连续2~3次即愈。
4.治仔猪白痢:仔猪取鲜蛋清2~4毫升,用生理盐水稀释青霉素2~4万IU(单位),混匀,肌注。母猪取蛋清8~10毫升。青霉素40~80万IU(单位),与生理盐水混匀,肌注,每日1次,2次即愈。
注意事项:应选择产下1周以内的新鲜鸡蛋;所用器械、鸡蛋外壳须消毒;技术不熟练者。切勿在猪脸部注射,以免刺瞎猪眼。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


近几年来,夏秋季频发猪的高热综合征疫病,通过对检测的千份样本分析,其中62.5%的病因为猪瘟病毒所致。猪瘟的防疫密度接近100%,但由于受猪瘟疫苗的质量、防疫程序、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瘟发病率仍较高。笔者就近年来的切身感受谈谈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供大家参考。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导致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程序的缺陷。现在我国大部分饲养场通常采用以下3种免疫程序。第一种:集中给种公猪和种母猪每年统一进行2次猪瘟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每头4~6头份/次;20~25日龄的仔猪首次免疫时,每头2~3头份/次疫,再于50~6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每头3~4头份/次。此种免疫程序能够将管理简单化,在生产上比较容易操作。能够很快控制住受猪瘟威胁地区或者发生猪瘟地区的疫情发展,降低饲养场的损失。可是对于妊娠母猪,特别是妊娠后期的母猪,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新生仔猪的免疫效果不佳,因为不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第二种:断奶时,母猪应该和其仔猪同时进行免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种猪4~5头份/次,仔猪2~3头份/次。如果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32以上,以4头份剂量进行免疫。目前,不少规模化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方式,通常是21~28日龄给仔猪断奶,一旦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或者是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剂量大,就会引起免疫失败。第三种:为了能够在早期控制仔猪感染猪瘟,通常会采用超前免疫的方式。在仔猪吸吮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1~2头份/次,注射后1~2h内,任其自由吮奶;仔猪30~4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3~4头份/次;种公猪每半年进行1次免疫,4头份/次;种母猪每次断奶和再次交配期间4~6头份/次的免疫接种。这三种免疫方法各有利弊,所以,应该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避免免疫失败。

2、母源抗体干扰

对新生仔猪来说,猪瘟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特别重要,但会给疫苗接种造成影响。如果当仔猪体内存在母源抗体时给其接种疫苗,那么抗体就会中和疫苗,并不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而造成免疫失败;如果当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彻底消失后再进行疫苗接种,还会增加仔猪感染病原的可能性。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疫,将母源抗体的干扰问题消除,将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饲养场在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之前,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如果母猪进行反复接种以后,抗体水平还是很低的情况,包括带毒的母猪,都应该进行彻底的淘汰。

3、疫苗质量不合格

免疫效果,会直接受到疫苗本身质量的影响。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和稀释液,注意保质期、疫苗状态等信息。疫苗过保或者是状态变化的,都会影响免疫效果。猪瘟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应该是在零下15℃的环境中进行,同时禁止反复冻融,否则会影响疫苗的质量和效价。

疫苗稀释以后,应该在2h内用完,否则会导致失效;给针头进行消毒时,采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的浓度不能太大,避免将猪瘟疫苗杀死;给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时不要打飞针,避免免疫剂量不足和漏注的情况出现,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疫苗免疫要遵循一猪一针头的原则,避免进行带毒注射,导致免疫失败的同时还会扩散疫情。

4、药物影响

猪瘟疫苗会直接受到抗病毒药物的影响,所以,给猪只注射疫苗之前或者是接种疫苗以后,都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据报道,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都会抑制猪只体内抗体的形成,或者明显抑制T、B淋巴细胞的转化,从而对免疫效果带来影响。

5、其他因素

除以上4种影响因素之外,遗传因素会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生,品种或品系不同的猪只,免疫反应也都不同。如果猪只采食的饲料中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会受到影响。猪舍环境温度不适中、湿度大、通风情况差、氨气过浓、饲料改变以及长途运输和转群等刺激,同样都会对免疫抗体的产生造成影响。幼猪免疫器官不成熟,一旦受到抗原的刺激,就会降低免疫应答的能力。猪只采食霉变的饲料或者是被球虫感染,都会导致胸腺等免疫器官的损害,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疫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免疫抗体的产生,进而影响免疫效果。疫苗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必须进行严格的运输与保管,才能使疫苗发挥应有的效力。疫苗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活疫苗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温度不宜忽高忽低,失去真空的疫苗决不能使用。

免疫程序及剂量的影响

首免日龄至关重要,因为有母源抗体存在干扰疫苗的作用,有条件的猪场应在检测抗体的情况下进行免疫,当抗体滴度在1:16以下时进行免疫较为科学,免疫程序并非干篇一律,免疫剂量亦应用到要求剂量。免疫接种的影响所有接触到免疫时的器具均应严格消毒,肌肉注射应注意注射深度要到位,疫苗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对免疫效果有影响,过大引起免疫麻痹;过小不足以使机体产生抗体。诸如疫苗稀释后应尽快用完,尤其在夏季。应激状态下也不利于肌体产生抗体。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对肌体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消毒类药物。饲养管理的影响在日常管理中,注射疫苗前后应加强管理,减少应激是首要任务。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让猪只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利于疫苗发挥效力,稍有不慎,便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免疫效果。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猪群中如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都能破坏猪的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力下降,即便使用猪瘟疫苗,猪只亦不能产生抗体,从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霉菌的影响所有的霉菌毒素均能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从而为免疫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机体不能产生抗体,致使免疫失败。

人为因素影响

猪场的防疫人员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相关防疫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极大地影响防疫成败,一些细微的疏忽将会导致免疫失败。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影响猪瘟免疫失败的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特提出六条防制措施,望同仁批评指教。强化疫苗的监管猪瘟疫苗保存条件较为严格,-15℃保存有效期一年;0℃一8℃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8℃~25℃保存有效期为10天。这就要求广大养殖场(户)在选择猪瘟疫苗时应选购通过GMP认证的厂家生产的,从具备疫苗经销资格的经销商处购买,切记稀释后尽快用完,夏季l小时内,冬季2小时内用完,防止出现疫苗无效。
依据自身条件,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及免疫剂量在母猪抗体不明的情况下,新生仔猪可进行零时免疫,在仔猪未吃初乳时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细胞苗2头份,脾淋苗l头份。母猪抗体切实可靠的仔猪,可于25日龄首免,细胞苗4头一6头份,脾淋苗2头份,一月后进行二免,用法、剂量同首免。母猪在产后20天进行免疫,种公猪每年3次免疫,使用剂量细胞苗6头份,脾淋苗2头份。应用猪瘟疫苗的同时最好加用转移因子,仔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以提高疫苗效力。加强监测,净化猪场猪场应定期抽样送检,重点检测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抗体检测,以掌握场内疫病的情况,如有一种病原存在,应尽快采取措施,以免导致免疫失败。有条件的猪场最好进行抗原检测,能更好地判断几种病毒存在与否。合理使用药物,加强饲养管理免疫前后3天,应尽量停用一切药物,以免带来不良影响。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夏季两天一次,冬季一周两次,以减少外部疫病传入机会,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

防止霉菌毒素的危害
在购入饲料原料时应严格把关,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尤其是母猪。夏秋季节饲料易发霉变质,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另外应经常清洗食槽以防霉菌滋生。提高防疫人员素质应经常对场内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尽力提高其业务技能,要求防疫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注射疫苗时应细心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随意减免程序,应严格执行操作。综上所述,只要按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猪场的防疫管理做好防疫工作是有保障的,大家通过努力,养殖会取得良好的效益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3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