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畜禽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畜禽免疫失败就是畜禽虽已接种了某种疫苗,但在规定时期内仍发生此种传染病或抽取已免疫动物血清监测抗体达不到抗体水平,这种现象在平时生产工作中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于是,在部分饲养户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疫苗质量有问题,有的甚至怀疑免疫的作用,认为免疫不免疫一个样,在生产防疫工作中造成副面影响。为此,笔者参考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造成畜禽免疫失败原因,谈以下主要几方面,供同行参考:

一、疫苗质量方面

疫苗质量好坏决定畜禽免疫成败的关键。(1)疫苗保存方式:根据生物药品的特性,做好保存工作是十分重要,疫苗保存方法一般有冷藏和冷冻两种,疫苗保存有相当高的要求,必须要有专门的冷藏设备,有的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条件下保存,例如猪瘟等冻干苗,有的需要在2-8℃保存,如各种佐剂油苗。由于保存不当或瓶盖松动,均可能造成免疫失败。同时每种疫苗都应避光保存。(2)疫苗运输方式:疫苗应有良好运输方式才能保证疫苗质量,即有专用冷藏运输车,疫苗装卸车时应轻放,以免造成包装受损、破瓶,从而影响疫苗质量。(3)疫苗有效期:疫苗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否则会引起免疫失败,从而达不到免疫效果。(4)中试制品:一些未经批准的中试产品因其生产条件、区域和规程不大稳定,会造成免疫接种时免疫力下降,如我县2010年11月某养殖户使用过广东生产的禽大肠杆菌、出败、鸭疫巴氏三联苗中试产品仍发生疫病引发赔偿纠纷。(5)失真空疫苗:疫苗在使用前应检查有否失真空,失真空变质疫苗坚决不用。

二、疫苗使用方面

免疫接种成败直接关系到畜禽成活率,因此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制定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免疫接种,灵活运用免疫程序,做到科学免疫,经常发生疫病要加强防疫,疫苗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操作方法不当,随意改变都会造成免疫失败。(1)操作不规范,油苗注射前不摇动,活苗先开启再稀释疫苗,另稀释后疫苗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针头未消毒或更换(一针打遍天下畜禽),疫苗稀释后计算不准确或稀释不均匀。(2)疫苗接种剂量不够,疫苗在注射过程中因药液流失而达不到剂量要求。大牲畜在注射时因追求速度(打飞针)而使药物未完全注入机体或外溢,滴鼻点眼未等药物完全吸收而匆匆放鸡,致使鸡摔头时疫苗损失或漏防,气雾免疫时因畜禽舍风速过大造成疫苗流失过多。(3)免疫方法不当,疫苗在保存室取出后宜在室内放10分钟左右使用较合适,不宜即用,以缩小疫苗与稀释剂的温差,以免由于温度骤升使疫苗中致弱的微生物夭折。疫苗稀释时应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或专用稀释液稀释,有些养殖户因节省钱而用自来水稀释,由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从而影响疫苗效价。饮水免疫应选用塑料制品,饮水中应加入0.250.5%脱脂奶粉溶解后再加入疫苗,以延长疫苗病毒存活能力。不可用热水、温水稀释疫苗,以破坏疫苗效价,降低质量。不可用金属饮水器含有金属离子,自来水含有氯离子或水中含有残留消毒药物,饮水量过大或未在规定时间内饮完,均可造成免疫力下降。做皮下接种疫苗错误当做肌肉注射或采取滴鼻滴眼接种。?盲目联合应用疫苗,主要表现为在同一时间内经不同途径接种几种不同的疫苗,多数疫苗都是单独使用的,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若不遵循这些规律,短时间内同时使用几种疫苗会产生抗原竞争,即机体对某种疫苗产生应答时,则无能力同时对另一种疫苗作出同样有效的应答,可能会造成免疫失败。(4)抗菌素药物的干扰作用,畜禽在免疫接种时,使用抗菌素药物或使用含有抗菌素药物饲料,药物的使用对疫苗造成破坏,如某些驱虫药、抗病毒药等,这些药物应隔5--6天时间使用。另外,在做活苗时,特别是非注射途径的苗,更应避开消毒时期都会引起免疫效价降低。

三、环境因素

畜禽在接种疫苗需10-15天后才能产生免疫效力或机体产生应答能力,此时畜禽抗体空白将给病原微生物造成可乘之机,这时接种工作人员、接种用具或畜禽栏舍内存在着强毒病原微生物,都不能达到好的免疫效果。

四、畜禽健康状况

(1)对患病、体弱、重胎期、吮乳期畜禽应暂停防疫,待其体质好转、病愈、分娩后再进行免疫,对已感染或潜在感染疫病的,应先治疗,否则接种后会加快死亡或暴发此病。(2)畜禽处于不良应激状态:如畜禽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驱赶、抓取动作过于粗暴、长途运输、惊吓、转舍等都会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导致免疫失败。(3)如免疫当天,畜禽舍进行消毒,残留消毒剂可使疫苗失效。

五、畜禽饲养管理水平

畜禽在免疫接种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营养饲料的供给,同时应保持畜禽舍通风、干燥、清洁,密度不宜过大。如营养不良、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均可影响畜禽免疫力,造成免疫抗体水平低下。

六、畜禽体内抗体水平

(1)母源抗体有一定消长规律,会干扰首次免疫效果,需待母源抗体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方可进行免疫接种,过早接种则不能产生预期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2)上一次免疫接种所引起残留抗体水平,一是过早接种可能影响免疫效果,二是过迟接种会错过最佳免疫时机,容易受疫病侵袭。

总之,造成畜禽免疫失败原因很多,要避免免疫失败问题,非一朝一夕问题,也非一两个部门所能做到,应引起有关业务部门高度重视,从源头、细节抓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要降低畜禽免疫失败率应制定合理免疫程序;选择通过GMP验收的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的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的产品;加强畜禽饲养管理,饲喂营养丰富和新鲜饲料;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降低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

相关阅读

散养畜禽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又因为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供治疗,免疫接种尤显重要,接种的成功与否甚至直接关系到疫病防控工作的成败。散养畜禽的免疫是工作中的难点,也是防控工作中的弱点。在每年的集中监测时,散养畜禽免疫病种的抗体水平很低,有些甚至为零,现介绍:散养畜禽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1.疫苗因素
疫苗质量的优劣可用许多指标来衡量,如安全性、保护率、稳定性、SPF、纯度、佐剂及剩余水分等。影响疫苗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保存和运输条件。只有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才能使疫苗的质量不致明显下降。疫苗从冰箱里取出后要立即放到简易疫苗保温箱保存,到养殖场后要马上注射,因为疫苗需要“冷链”,需要保存温度达到要求才不会失效。
2.接种剂量
疫苗接种按照规定剂量注射,防疫员在接种疫苗时接种的剂量比较小,原因是怕有疫苗反应带来麻烦,或者打飞针,剂量不准确,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相反一些养殖户认为接种的剂量越多越好,往往用4~5倍的剂量接种。据资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抗原越多,所产生的抗体愈多,但是超過了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便受到抑制。因此,随意加大或减少剂量的使用是影响免疫效果因素之一。
3.稀释因素
各种疫苗所使用的稀释剂、稀释倍数及稀释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定,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如用自来水稀释疫苗时,水中的消毒剂会造成部分疫苗病毒或细菌的死亡。稀释的倍数过大,疫苗的浓度就会相对降低,稀释的倍数小,疫苗浓度过大则会影响吸收。
4.接种技术
主要包括接种的深度和接种方法。有些防疫员技术较为熟练,他们接种的畜禽,经过监测抗体水平相对较高。而有些防疫员接种的部位不对,或深度不够,疫苗就不能较好的被吸收。
5.畜禽的健康情况
畜禽如果处于不健康的状况,则注射疫苗后非但不能引起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反而促使处于潜伏期的疾病暴发,免疫容易失败。如果动物感染传染性法氏囊、气喘病、蓝耳病、圆环等,即使注射了疫苗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6.饲养管理
散养的畜禽饲养管理比较粗放,饲料中营养不全面,有些养殖户甚至喂食霉变的饲料,影响动物T淋巴细胞增殖,不利于抗体生成。
7.药物使用
动物如果在接种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使用过抗菌素,则会杀灭弱毒活疫苗,降低免疫效果。
8.母源抗体
获得母源抗体的畜禽在出生后几天或者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保护,使之免受某些病原体的感染。然而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也能与疫苗中的特定抗原发生中和作用,使得某些疫苗免疫后部分或者完全失效,造成免疫失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总结预防对策如下:
一是疫苗保存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条件存放,冰箱、冰柜放置温度计,发现温度异常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村级防疫员一定要使用简易冷藏包盛放疫苗,每天根据工作量核算携带疫苗量,切忌剩余的疫苗反复冻融。在注射疫苗前一定要观察疫苗的状况,如果发现疫苗分层、破乳、颜色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开盖的疫苗在两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连瓶一起上交基层站。
二是接种疫苗前要向养殖户询问畜禽健康状况,确定畜禽健康后再注射疫苗。
三是注射剂量要准确,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接种,严禁飞针漏苗的现象发生,也不能任由养殖户随意加大注射剂量,以免引起畜禽的意外伤亡。
四是畜禽发生副反应时,要及时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进行抢救。在畜禽状态稳定后,要补免,补免注射时要分次多点注射。
五是注射疫苗后一定要嘱咐养殖户,在一周内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用药,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六是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春季集中免疫时,畜禽首次注射疫苗后,间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将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再次免疫接种时间。

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目前,传染性疾病层出不穷,让各界人士防不胜防。猪口蹄疫作为传染病届的一员,不仅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从当前实际来看,口蹄疫预防工作失败的情况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影响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因素无外乎疫苗、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等几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免疫效果,降低该疾病对于养猪业的威胁,笔者调查分析了我国口蹄疫免疫的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口蹄疫是一种集急性、热性和高传染性等综合因素为一体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它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是当前畜牧养殖业一直关注和预防的重点。疫苗免疫是各国预防控制口蹄疫病情传染并扩散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还是有很多已经接受免疫的猪群患上或者重复患上口蹄疫,并引起大面积传染等现象。口蹄疫现已被国家纳入强制免疫的范畴,如何针对当前口蹄疫免疫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畜牧界首要关注的问题。

一、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

1.疫苗质量引起的问题

疫苗作为免疫环节的重要组成因素,对免疫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由疫苗引起的免疫失败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疫苗保管不当。据调查研究,当前口蹄疫免疫环节失败的问题之一就在于疫苗质量不过关,使免疫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通常情况下,猪口蹄疫疫苗要保证在2℃8℃环境下储藏,而实际运输过程和转存过程可能由于管理人员操作不及时或者错误冷冻等行为造成疫苗失效。其次,据了解,目前很少有单位能够在储藏室配备发电机等及时送电设备,遇到突然停电等突发状况,管理人员也束手无策。而疫苗购买数量和实际需求量之间的差距常常出现储藏室不够用等现象,常温放置下的疫苗在紧急情况下又会被重新利用,而相关领导又很难了解疫苗失效的情况,导致免疫过程的失败。(2)疫苗计量不达标。根据说明书指示,养猪户按照小猪1ml/头、中大猪2ml/头的标准进行注射往往达不到理想免疫效果,笔者经调查实验发现,按1ml的量对仔猪接种疫苗往往只能达到50%的保护率,由此可以说明,口蹄疫疫苗接种过少引起的抗原量偏低,或者由于厂家提供的疫苗抗原量不够都将达不到保护作用,免疫失败在所难免。而一般达到2ml时就可以产生有效抗体,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当超出2ml时免疫效果几乎不再增加,而接种量过大将引起免疫麻痹或者其他过激现象,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

2.操作过程引起的问题

疫苗接种是一个专业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在标准的条件下完成,接种程序的正确与否同样决定着免疫的成败。据调查,操作环节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接种程序不严格。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为了降低饲养成本,大部分养猪人员试试一次性免疫,而且还难保证免疫质量,导致抗体水平下降,抗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大打折扣。相反,免疫频率过高,引起免疫麻痹,同样不能产生抗体。(2)操作不合理。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开启后两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注射过程中疫苗外露造成的剂量不足等问题,这都是实际工作中常有出现的,而接种前对于猪进行追赶等粗暴行为,往往引起猪群恐慌,造成机体反应加剧。

3.猪群管理不善

想要猪群远离口蹄疫等疾病的侵害,增强自身免疫力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猪价时高时低,导致养殖户积极性降低,对于猪舍的投入太低,属于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而营养状况的好坏、健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免疫力的关键,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猪的饮食和猪舍环境照顾得不到位,造成猪的体制虚弱、缺乏营养,免疫力功能下降导致感染几率增加。

二、应对策略

1.保证疫苗质量

为提高接种效果,保证疫苗的质量是关键。为此,相关人员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1)对购入的疫苗进行严格检查,保证疫苗安全可靠,检查其抗原的有效性。(2)加大疫苗保管投入,保证疫苗按规定条件进行储存,建立台账,对于失效疫苗进行定期处理。对于养殖户领取的疫苗采用专用箱储存。发现冻结、分层或破乳等问题的疫苗进行销毁处理。(3)提高免疫频率,要知道,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主要手段,疫苗的接种至关重要,确保免疫密度,适当增加免疫计量是必要手段。

2.规范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的规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抗体水平的检测,再者就是对操作方法的规范。首先,我们说想要及时的控制病情就需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口蹄疫病情的流行状况测定抗体水平,并根据测定的结果决定接种的首免时间和基础免疫次数以及疫苗的剂量。对于猪口蹄疫的预防要主抓春秋两个季节,初春和秋末连个阶段一定要提高警惕。其次,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疫苗开启后2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直射,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注射时疫苗的外露或者有猪被漏免,应用2.5cm长的16号针进行耳后肌肉注射,并以耳标做标记。为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注射过抗生素或者其他疫苗的注射器要进行消毒处理。领导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免疫规章制度,对于没有按照口蹄疫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的防疫人员进行严厉查处。

3.加强管理力度

做好预防阶段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加强饲养管理,为猪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并对猪料的营养水平进行控制,以增强猪的自身抵抗能力为前提进行饲养。实践中,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注意保证猪舍通风换气及时,保证空气质量等。此外,合理的养殖密度以及适宜的猪舍温度对于口蹄疫的预防和防治都将产生极大的便利。想要做到以上几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就需要充足资金的保障,为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加疾病控制人员的补助,加快预防和控制设备的更新速度,强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都将对口蹄疫的防治和预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三、综述

对于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目前畜牧业工作的重点,为降低口蹄疫对于畜牧业的恶劣影响,提升相关机构的工作效率,针对当前状况提出合理建议进行完善、改进是重中之重。想要提高免疫效果,就要在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猪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相关机构应在这过程中充分调动全民积极性,在受到疫情威胁时及时采取综合防御措施,有针对性完成紧急接种免疫工作,这样才能收取良好的效果。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


近几年来,夏秋季频发猪的高热综合征疫病,通过对检测的千份样本分析,其中62.5%的病因为猪瘟病毒所致。猪瘟的防疫密度接近100%,但由于受猪瘟疫苗的质量、防疫程序、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瘟发病率仍较高。笔者就近年来的切身感受谈谈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供大家参考。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导致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程序的缺陷。现在我国大部分饲养场通常采用以下3种免疫程序。第一种:集中给种公猪和种母猪每年统一进行2次猪瘟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每头4~6头份/次;20~25日龄的仔猪首次免疫时,每头2~3头份/次疫,再于50~6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每头3~4头份/次。此种免疫程序能够将管理简单化,在生产上比较容易操作。能够很快控制住受猪瘟威胁地区或者发生猪瘟地区的疫情发展,降低饲养场的损失。可是对于妊娠母猪,特别是妊娠后期的母猪,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新生仔猪的免疫效果不佳,因为不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第二种:断奶时,母猪应该和其仔猪同时进行免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种猪4~5头份/次,仔猪2~3头份/次。如果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32以上,以4头份剂量进行免疫。目前,不少规模化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方式,通常是21~28日龄给仔猪断奶,一旦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或者是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剂量大,就会引起免疫失败。第三种:为了能够在早期控制仔猪感染猪瘟,通常会采用超前免疫的方式。在仔猪吸吮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1~2头份/次,注射后1~2h内,任其自由吮奶;仔猪30~4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3~4头份/次;种公猪每半年进行1次免疫,4头份/次;种母猪每次断奶和再次交配期间4~6头份/次的免疫接种。这三种免疫方法各有利弊,所以,应该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避免免疫失败。

2、母源抗体干扰

对新生仔猪来说,猪瘟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特别重要,但会给疫苗接种造成影响。如果当仔猪体内存在母源抗体时给其接种疫苗,那么抗体就会中和疫苗,并不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而造成免疫失败;如果当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彻底消失后再进行疫苗接种,还会增加仔猪感染病原的可能性。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疫,将母源抗体的干扰问题消除,将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饲养场在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之前,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如果母猪进行反复接种以后,抗体水平还是很低的情况,包括带毒的母猪,都应该进行彻底的淘汰。

3、疫苗质量不合格

免疫效果,会直接受到疫苗本身质量的影响。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和稀释液,注意保质期、疫苗状态等信息。疫苗过保或者是状态变化的,都会影响免疫效果。猪瘟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应该是在零下15℃的环境中进行,同时禁止反复冻融,否则会影响疫苗的质量和效价。

疫苗稀释以后,应该在2h内用完,否则会导致失效;给针头进行消毒时,采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的浓度不能太大,避免将猪瘟疫苗杀死;给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时不要打飞针,避免免疫剂量不足和漏注的情况出现,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疫苗免疫要遵循一猪一针头的原则,避免进行带毒注射,导致免疫失败的同时还会扩散疫情。

4、药物影响

猪瘟疫苗会直接受到抗病毒药物的影响,所以,给猪只注射疫苗之前或者是接种疫苗以后,都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据报道,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都会抑制猪只体内抗体的形成,或者明显抑制T、B淋巴细胞的转化,从而对免疫效果带来影响。

5、其他因素

除以上4种影响因素之外,遗传因素会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生,品种或品系不同的猪只,免疫反应也都不同。如果猪只采食的饲料中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会受到影响。猪舍环境温度不适中、湿度大、通风情况差、氨气过浓、饲料改变以及长途运输和转群等刺激,同样都会对免疫抗体的产生造成影响。幼猪免疫器官不成熟,一旦受到抗原的刺激,就会降低免疫应答的能力。猪只采食霉变的饲料或者是被球虫感染,都会导致胸腺等免疫器官的损害,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疫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免疫抗体的产生,进而影响免疫效果。疫苗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必须进行严格的运输与保管,才能使疫苗发挥应有的效力。疫苗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活疫苗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温度不宜忽高忽低,失去真空的疫苗决不能使用。

免疫程序及剂量的影响

首免日龄至关重要,因为有母源抗体存在干扰疫苗的作用,有条件的猪场应在检测抗体的情况下进行免疫,当抗体滴度在1:16以下时进行免疫较为科学,免疫程序并非干篇一律,免疫剂量亦应用到要求剂量。免疫接种的影响所有接触到免疫时的器具均应严格消毒,肌肉注射应注意注射深度要到位,疫苗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对免疫效果有影响,过大引起免疫麻痹;过小不足以使机体产生抗体。诸如疫苗稀释后应尽快用完,尤其在夏季。应激状态下也不利于肌体产生抗体。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对肌体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前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消毒类药物。饲养管理的影响在日常管理中,注射疫苗前后应加强管理,减少应激是首要任务。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让猪只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利于疫苗发挥效力,稍有不慎,便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免疫效果。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猪群中如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都能破坏猪的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力下降,即便使用猪瘟疫苗,猪只亦不能产生抗体,从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霉菌的影响所有的霉菌毒素均能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从而为免疫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机体不能产生抗体,致使免疫失败。

人为因素影响

猪场的防疫人员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相关防疫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极大地影响防疫成败,一些细微的疏忽将会导致免疫失败。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影响猪瘟免疫失败的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特提出六条防制措施,望同仁批评指教。强化疫苗的监管猪瘟疫苗保存条件较为严格,-15℃保存有效期一年;0℃一8℃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8℃~25℃保存有效期为10天。这就要求广大养殖场(户)在选择猪瘟疫苗时应选购通过GMP认证的厂家生产的,从具备疫苗经销资格的经销商处购买,切记稀释后尽快用完,夏季l小时内,冬季2小时内用完,防止出现疫苗无效。
依据自身条件,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及免疫剂量在母猪抗体不明的情况下,新生仔猪可进行零时免疫,在仔猪未吃初乳时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细胞苗2头份,脾淋苗l头份。母猪抗体切实可靠的仔猪,可于25日龄首免,细胞苗4头一6头份,脾淋苗2头份,一月后进行二免,用法、剂量同首免。母猪在产后20天进行免疫,种公猪每年3次免疫,使用剂量细胞苗6头份,脾淋苗2头份。应用猪瘟疫苗的同时最好加用转移因子,仔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以提高疫苗效力。加强监测,净化猪场猪场应定期抽样送检,重点检测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抗体检测,以掌握场内疫病的情况,如有一种病原存在,应尽快采取措施,以免导致免疫失败。有条件的猪场最好进行抗原检测,能更好地判断几种病毒存在与否。合理使用药物,加强饲养管理免疫前后3天,应尽量停用一切药物,以免带来不良影响。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夏季两天一次,冬季一周两次,以减少外部疫病传入机会,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

防止霉菌毒素的危害
在购入饲料原料时应严格把关,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尤其是母猪。夏秋季节饲料易发霉变质,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另外应经常清洗食槽以防霉菌滋生。提高防疫人员素质应经常对场内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尽力提高其业务技能,要求防疫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注射疫苗时应细心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随意减免程序,应严格执行操作。综上所述,只要按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猪场的防疫管理做好防疫工作是有保障的,大家通过努力,养殖会取得良好的效益的。

黄鳝养殖失败案例分析



20xx年,湖南的某养殖户为了仿造黄鳝的自然生存环境,把自己家的水泥池里铺上泥土养殖黄鳝,但是没有想到造成黄鳝大量死亡的现象。

后来经过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就是因为自己所铺上的泥土上,因为在水泥池里加入泥土之后,使水变得容易浑浊。造成了水体的透明度和可视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黄鳝的日常活动和吃食情况都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观察,残饵也不能做到有效的及时清理,黄鳝生病了也无法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了黄鳝的大量死亡。同时水泥池铺设泥土的做法也加大了黄鳝起捕的难度。后来经过此次的教训之后,该养殖户多方寻求经验,发现黄鳝无土养殖技术早已成熟,现在水泥池养殖黄鳝早已没有人铺泥了,看来还是信息闭塞惹的祸,没有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上最新的技术信息,现在该养殖户也开始使用清水养殖黄鳝了。在黄鳝的催肥阶段使用网箱暂养,到捕捞上市的时候尤其方便。

在学习的过程中,该养殖户学习了一条通过观察水体和水草来了解黄鳝养殖的好不好。水草能够吸收由黄鳝排出的二氧化碳,与黄鳝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水草另外可以给黄鳝提供给遮阳、栖息的场所。

黄鳝有把残饵和粪便集中到水泥池边的习性,清澈的池水,也容易观察到。池边有残饵和粪便而水草下方干净即可得知黄鳝活动正常,无病害发生。

黄鳝无土养殖

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各个季节、各种年龄的鸡都会发生,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养鸡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在鸡新城疫的免疫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为此,笔者在这里将对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1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

目前养鸡业中普遍存在使用疫苗后仍然发病的情况,经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疫苗质量问题

鸡新城疫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对温度的要求极为严格。目前,国产的冻干苗需保存在-15℃以下,灭活苗需保存在2~8℃的环境中。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严防烈日暴晒,并要做到温度相对稳定,避免忽高忽低或反复冻融,否则将严重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而致免疫失败。

1.2稀释液的选用不当

除少数疫苗有其专用稀释液外,大部分鸡新城疫疫苗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蒸馏水或凉开水来稀释。假若所选稀释液中含氯(如含有漂白粉的自来水),就会大大降低疫苗的免疫原性,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首免日龄选择不当

若首免时间过早,母源抗体水平过高,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若免疫太晚,则有可能在疫苗产生免疫之前发生感染而发病。

1.4疫苗免疫的方法、剂量、种类选择不当

在饮水免疫时,不能用含有漂白粉及金属离子的水,应选择井水或将自来水煮沸沉淀后再用于稀释疫苗,或者在水中加入脱脂奶粉以保护疫苗病毒的活性。在饮水免疫时鸡群要先断水,夏天2~4h,冬天4~6h,并且放入足够的饮水装置,以保证每只鸡饮水均匀,在最短时间内饮完疫苗;疫苗剂量必须按要求使用,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不同疫苗毒力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如Ⅰ系苗毒力较强;Ⅱ系苗毒力较弱;克隆30疫苗毒力中等;Ⅳ系苗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应认真选择疫苗种类,并在发病较严重的鸡场,尽可能选用单苗。

1.5鸡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前在雏鸡的早期疾病中,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很大,发生法氏囊病的鸡群即使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也仍可能发病。而有的机体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如胸腺、脾脏等发育不全,或者免疫细胞缺乏,导致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不完全。还有部分疾病如法氏囊炎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发生免疫抑制疾病的机体对疫苗的免疫不产生应答或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1.6应激因素的影响

恶劣的环境条件(高温、高湿)或不良的饲养方式(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突然改变饲料)等都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从而使机体的免疫活性下降,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影响免疫效果。

1.7免疫程序不合理

在鸡的免疫过程中,有的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缺乏科学性,盲目照搬照抄大场、大户的免疫程序,忽视母源抗体和疫苗毒力对机体免疫的影响,随意提前或推后免疫,使得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1.8其它因素

器械消毒不严,如使用的器械注射器、针头、滴管等未消毒或消毒不严导致疫苗效价降低,器械中残留的消毒药会杀死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同样降低了免疫效果,引起免疫失败(/);药物使用不当,任何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它不仅能破坏肠道菌群,而且还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如氯霉素、卡那霉素等;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如黄曲霉素能降低机体的抗病力,干扰免疫接种与体内获得性免疫。

2采取的主要对策

2.1正确选用疫苗

选购国家定点生产的优质疫苗。使用前首先检查瓶体有无裂缝、封口是否严密、是否在有效期内,如发现其中一项不合格,就严禁使用,并且在选用疫苗时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病毒毒株的强弱等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场使用的单苗或多价苗。

2.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通过对鸡群疫病及抗体水平的监测,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场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疫病流行等具体情况及时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

2.3选择正确的免疫途径

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选择适当的免疫方法,疫苗要做到现配现用。饮水免疫时严禁使用金属容器,不能使用含重金属元素或氯元素(使用含漂白粉的自来水)的水作稀释液,水中还不能含有消毒剂,饮水免疫前夏天先断水2~4h,冬天先断水4~6h,保证疫苗2h内饮完;滴鼻时,用左手指按住另一侧鼻孔,便于疫苗的吸收;胸部肌肉注射时,要求所选针头不能过粗,以防拔针时疫苗流出,注射时沿胸部肌肉30进针,以免刺伤胸膜和胸骨。

2.4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在鸡的饲养过程中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鸡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降低饲养密度,保证舍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从而减少应激。在气温突然下降或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如强力多维、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连续饲喂3~5d。但应注意的是在免疫前后2d内一般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等药物。

2.5加强消毒

在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长期准备3种以上消毒药,对场地和圈舍进行轮换消毒,每周消毒1~2次。但是注射器和针头应洗净、煮沸或高压灭菌,尽量不使用消毒剂,以防消毒剂的残留,且一个注射器不能混吸多种疫苗,吸出的疫苗严禁回注入瓶中。肌肉注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以防局部感染。

2.6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养鸡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远离学校和居民生活区的地方。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尽可能减少来访者数量;对进入鸡场人员提供完好的防护服,如长筒鞋、工作服、工作帽等;在场外建消毒间或消毒池,对进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有效的消毒;对病鸡进行临床检查和死后剖解,定期进行诊断和监测,必要时采取血样进行抽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鸡场排泄物和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鸡场的环境和鸡舍进行定期消毒;从可靠来源地购买新鸡。

3结束语

鸡新城疫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应重在预防,抓好饲养管理、卫生及隔离措施,找出免疫失败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使鸡群产生免疫,从而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猪场免疫失败导致猪场毁灭的阵痛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及城镇化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养殖业已逐步由传统养殖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散养方式已逐渐退出养殖历史舞台。但在中国的广大基层,一些养殖场仍受技术的限制,基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人员瞎指导、乱指挥,使一些养殖场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笔者本文就本县(云南罗平)九龙镇一养殖场因免疫技术问题而导致养猪场彻底毁灭的经过和笔者的一些建议进行阐述,供广大养殖户及基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参考。

1猪场免疫失败导致毁灭的经过

2010年3月,罗平县九龙镇以洪村委会一外出打工农户从外地打工凑集了30余万元资金回家兴办了一个200余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办厂之初到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乡镇畜牧站进行了项目申报和技术咨询,但只咨询到一些简单的生产管理技术,就以为已经掌握了一全套养殖技术,之后在建厂规划、生猪上栏、厂区消毒、隔离、观察、实时免疫等方面没有考虑周全,完全不知道巨大的风险正在向该猪场逼近。2010年6月建厂结束,上栏了60头LY二元杂交母猪和110头DLY三元杂优质商品猪开始了养殖生涯。上栏之后,在不了解该批猪具体免疫情况的前提下,到县畜牧兽医局随便购买了几种国家招投标采购的联合疫苗进行了防疫注射,根本没有考虑购买单苗进行单病种预防免疫,且在进行猪瘟猪肺疫联合苗注射时,因按规定剂量进行注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由于不懂免疫反应的原理而造成了恐慌,之后的口蹄疫、副伤寒、圆环、蓝耳、黄白痢等预防注射时剂量按规定的减半进行,虽未出现免疫反应,大不知已留下隐患。2010年11月,该猪场的商品猪开始发病,1个月后,该批商品猪死亡殆尽,少数母猪也零星发病,2011年1月,母猪死亡58头,至此,该猪场宣告毁灭。

2预防免疫操作技术存在的误区

事后通过调查了解,导致该猪场毁灭的原因主要是消毒未形成制度化和预防免疫技术操作失误两大方面的问题。

2.1消毒

消毒在养殖上看似不重要(/),其实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一些猪场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误入以下歧途:一是消毒药浓度配比不准确,达不到消毒效果。二是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留有消毒的死角地带,达不到消毒目的。三是消毒不同步,使病原菌有扩散和传播的机会而达不到消毒效果。

2.2预防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2.2.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2.2.3在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免疫不规范或操作错误是猪场的最大隐患,诸如疫苗稀释不规范、运输保管不严谨、免疫注射深度、注射位置不准确,甚至如上所说注射剂量不规范等都是导致养殖场遭受损失甚至毁灭的重要因素。

3阵痛后的思考

现如今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规模养殖场如春笋般拱土而起,这对带动规模化养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一些养殖场对预防免疫重视程度不够和技术上的缺失,以及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指导部门的技术指导不到位,使一些刚涉足养殖的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在此,笔者建议养殖户一要重视预防免疫的重要性;二要向一些真正懂技术的专家进行技术咨询,不要随便听信那些技术水平不高的技术人员的瞎指导;三要严格按照规模养殖场的管理规范进行生产管理;四要严格按照动物免疫程序进行疫病预防;最后,笔者建议,从建厂开始就聘请资深专家作为养殖场技术顾问,这样可有效解决养殖的后顾之忧。

人工养蝎失败的几个原因


(1)饲料品种单一。

大多数养殖户只给蝎子喂黄粉虫,这种做法会导致蝎子体内营养严重缺乏,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喂给黄粉虫时,还应投喂一些土元、蚯蚓、蝗虫、蟋蟀等活动较为灵敏的鲜活小昆虫等。也可喂给碎肉末及螺、蚌肉等。同时,也可投喂少量的瓜皮、水果等,以满足蝎子对维生素的需要。

(2)环境不适宜。

目前一些养殖户仍然采取落后的坑养、盆养、缸养等形式,垛体设计缺乏科学性,只用几块砖石瓦片作为蝎子的巢窝,难以解决温度、湿度等至关重要的问题,致使众多蝎子挤在一块砖瓦上栖息,相互间干扰严重,导致雌雄蝎交配失败、幼蝎蜕皮受到攻击,还易发生体懈症、麻木症等疾病,使蝎子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障碍。

(3)大小蝎子混养。

许多养殖户不了解蝎子有大吃小、强吃弱的互相残杀特性,把大小蝎子混在一起饲养,结果导致蝎子越养越少,遭到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中,对第一次蜕皮的幼蝎,在离开母体23天后就应该与母蝎分离。对不同年龄的蝎子应分池饲养。

(4)逃跑问题未解决。

一些蝎子养殖户疏于防范,在用盆、池饲养时,未注意到盆壁及玻璃防逃墙越来越脏,致使很多幼蝎或成蝎顺着沾满灰尘的盆壁或玻璃墙逃跑,有时整池蝎子在一夜之间就逃走大部分,使养殖户遭到重大经济损失。////

(5)温、湿度控制不当。

蝎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8度,温度60%-75%。一些养殖户不注意合理控制温、湿度,常出现高温低湿、低温高湿等不利蝎子生存的问题,不但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及交配孵化,还容易诱发斑霉病、脱水及窒息等疾病。因此,养蝎户一定要多观察养蝎房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节,保证蝎子有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6)忽视天敌的危害。

老鼠,蚂蚁、壁虎、鸡都是蝎子的大敌,惹防范不严,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在冬天温度较低时,尤其注意意要防小老鼠进入蝎房,否则会把把处于半冬眠状态的蝎子全部吃光。

黄鳝养殖失败的八个常见原因介绍



养黄鳝也是特种水产养殖之一,饲养得当经济效益收入要比养鱼的高,所以在农村水产养殖上,养黄鳝的户数,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黄鳝的农户中也有不少是失败的,查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在技术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八类。

1、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外地购买的所谓“人工养殖”苗种或其它所谓“优质”苗种,实为收集的野生苗种,而且这些苗种因暂养和多环节贮存、运输等不科学操作,养殖中死亡率在90%~100%,所以购买苗种时,一定要认真考察辨别。一般人工养殖黄鳝,应该自己在本地选购优质苗种,既经济,质量又有保障。

2、不择品种。从外观看黄鳝有深黄大斑,土红大斑、浅黄细斑、青灰细斑等类型,只有选择前二种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3、大小混养。同一池中大小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大鳝吞食小鳝。因此大小鳝混养,虽大鳝长速快,但池塘总产量低。

4、池水过深。因黄鳝体内无鳔,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以露出水面呼吸空气。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池养黄鳝根据鳝体大小水深宜在5~20厘米,而网箱养鳝水草应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5、鳝池施粪肥。鳝池水体小,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如此“改良水质”是得不偿失。

6、忽略培植水草。水草能为黄鳝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没有水草的鳝池无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黄鳝也难以成功,或难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7、喂“素”食。有的养殖者用麦麸、菜饼、豆渣、米饭、青菜等植物性素食饲喂黄鳝,严重饥饿缺饵时,黄鳝也会少量吞食,但营养上却满足不了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更谈不上生长增重,久之引起黄鳝逐渐瘦弱和发病死亡。黄鳝属底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

8、频繁换料。常有养殖者因饵料无保障,常改换饵料种类投喂。黄鳝饲料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黄鳝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正常生产生长。

黄鳝养殖失败八大原因



养黄鳝也是特种水产养殖之一,饲养得当经济效益收入要比养鱼的高,所以在农村水产养殖上,养黄鳝的户数,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黄鳝的农户中也有不少是失败的,查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在技术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八类。

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外地购买的所谓“人工养殖”苗种或其它所谓“优质”苗种,实为收集的野生苗种,而且这些苗种因暂养和多环节贮存,运输等不科学操作,养殖中死亡率在90%-100%,所以购买苗种时,一定要认真考察辨别。

不择品种:从外观看黄鳝有深黄大斑,土红大斑、浅黄细斑、青灰细斑等类型,只有选择前二种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大小混养:同一池中大小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大鳝吞食小鳝因此大小鳝混养,虽大鳝长速快,但池塘总产量低。

池水过深:因黄鳝体内无鳔,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以露出水面呼吸空气。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池养黄鳝根据鳝体大小水深宜在5-20厘米,而网箱养鳝水草应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鳝池施粪肥:鳝池水体小,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如此“改良水质”是得不偿失。

忽略培植水草:水草能为黄鳝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没有水草的鳝池无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黄鳝也难以成功,或难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喂“素”食:有的养殖者利用麦麸,菜饼,豆渣,米饭,青菜等植物性素食饲喂黄鳝,严重饥饿缺饵时,黄鳝也会少量吞食,营养却满足不了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更谈不上生长增重,久之引起黄鳝逐渐瘦弱和发病死亡。黄鳝属底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

频繁换料:常有养殖者因饵料无保障,常改换饵料种类投喂。黄鳝饲料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黄鳝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正常生产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9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