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积旺:小伙山上放养香猪养殖走上生态养殖致富路

苏积旺在给石山上的香猪喂食。记者汤世亮摄

香猪圈养相信在人们生活中已司空见惯了,但香猪放养相信见到的人不多。而在荔浦县东昌镇叶家屯,就有这样一位引进环江香猪在山上进行绿色饲养的小伙子苏积旺。提起他,村民总说他是荔浦及周边县放养环江香猪的第一人。

8月5日下午,记者在东昌镇叶家屯见到苏积旺的时候,他正拎着一袋玉米准备上山给香猪喂食。前一天晚上回到家里,10多头香猪见主人要出门,便嗷嗷叫着跟着苏积旺从猪圈后门出去,跟着主人上了山。我家的猪圈门都是打开的,任由香猪自由进出。苏积旺乐呵呵地笑着说。

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今年28岁的苏积旺一度也加入过打工族的行列。2011年,苏积旺在柳州打工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工友聚餐时,他吃到一种猪肉质地滑嫩,不腥不腻,不滑不膻。是什么肉如此让人寻味呢?一问才知道是环江香猪肉。想到在自己的家乡没有人饲养环江香猪,第一次吃上如此美味的肉之后,苏积旺带着能不能饲养成功的疑问,以每头8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两头小猪进行饲养,当时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数目。

环江香猪一般为40斤左右,以体型矮小、毛黑油亮、活泼好动而著称,经常撬烂猪圈门,跑到户外、山上,成了野猪。而叶家村背是石山区,苏积旺干脆将两头小猪赶到山上。白天,让猪在山上窜、拱;晚上呢,原来山上有个400多平方米的山洞,冬暖夏凉,两小猪将山洞当作了温馨的家。这样一来,苏积旺还省了心,只要喂些青菜、玉米就行了,让两头小猪在山上成了野猪。

令苏积旺没有想到的是,两头在石山上放养的香猪乖巧、易养。2012年,苏积旺从环江县再次引进了55头环江香猪作为种猪进行饲养,在两主人的带领下,55头小猪白天在山上摸爬滚打,嚼食山上的树叶、杂草、野菜;晚上在山洞里呼呼大睡,很快融入了这个野性十足的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猪群。猪群越来越大,玉米、青菜难以满足猪群的食粮,苏积旺便种上了牧草供猪食用。现在很多猪都是吃饲料的,猪肉口感不是很好,我把香猪在石山上放养,不喂饲料,大家都愿意来买我的猪。苏积旺说。他告诉记者,放养比圈养长得慢,一头刚出生的小香猪养至50斤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比圈养多花了10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放养绿色生态,苏积旺的香猪每斤能卖到32元,而圈养香猪市场上一般只卖20元/斤。

如今,苏积旺放养的香猪已达到100多头,今年三分之一的香猪都将下小猪仔。今年我放养的香猪就能再增加300头左右。苏积旺笑着说。他说,他放养的香猪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如今光卖种猪一头就能赚五六百。今年上半年,有外地的老板见到野性十足的环江香猪,便死缠着要苏积旺让一些猪种给他,苏积旺只好让了8头成年种猪给外地老板,老板二话没说丢下了3万块钱拉上猪就走人了。尝到甜头的苏积旺告诉记者,在获得第一桶金的基础上,他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将附近几百亩的石山区全包下来饲养香猪。走生态养殖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创业路。苏积旺说。

相关知识

网箱养殖黄鳝走上致富路



在鄱阳湖周边,当地的农民都会抓野生黄鳝拿到市场上卖,然而到了十二月份由于冬季黄鳝有冬眠的习性,在这个季节想要抓黄鳝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余长进:“黄鳝钻大泥巴里的,你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慢慢找,这个边上要仔细的看了。”

范大明:“这个季节黄鳝是冬眠了,冬眠它不出来了,现在你想搞不是那么容易了。”

2007年元月,记者到鄱阳县采访时看到,在三庙前村,一个叫陆德进的农民在这个季节里,却每天都要卖出2000多斤黄鳝,仅一口池塘就能捞出三四百斤。

记者:“卖到哪里去?”

陆德进:“卖到杭州、上海、温州。”

记者:“今天起了多少斤?”

陆德进:“今天起了几百斤。”

记者:“这边有多少?”

陆德进:“这里大概三四百斤。”

记者:“这个黄鳝价钱怎么样?”

陆德进:“价钱20几元钱一斤,22元钱一斤。”

既然已经过了黄鳝的捕捞季节,那么,陆德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黄鳝上市?

鄱阳县的三庙前乡地处鄱阳湖边,自然环境很适合野生的黄鳝生长,这里的农民都会抓黄鳝拿到市场上卖,每年的五六月份,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黄鳝,在鄱阳县城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往往容易造成集中上市,一斤黄鳝有的时候只卖到了几块钱。

余长进:“捕捉黄鳝的人多了,你也卖,我也卖,那个价钱肯定会低一点,销售不了,没有销路。”

当地的村民想避开上市的高峰卖上好价钱,在野生黄鳝大量繁殖的时候,一些村民抓野生的黄鳝苗放在鱼塘里,开始试着人工养殖,但是都没有成功。

蔡熙凯:“村里面,以前呢,前几年的话,那里用池养的都失败了。”

村民把黄鳝放到鱼塘里,因为鱼塘的塘底是泥土,黄鳝长大钻到了地里不见了,村民们养殖都白费了。

范大明:“因为他们都是放在土里养的,到了成熟就跑了。”

以前三庙前村的陆德进收购村民抓来的黄鳝到市场上卖,2000年,他在市场里卖鳝鱼的时候,一位从湖南来的客商告诉他,可以用网箱养殖黄鳝。

陆德进:“市场上的老板讲的,他讲人家都有那个养的黄鳝,我就跑到湖南,走了湖北,到了安徽,这几年都是这样,哪里技术好,就往哪里跑。”

在外地考察学习到了不少黄鳝网箱养殖的技术,回来以后他在池塘里用网箱试养了五箱的黄鳝,而且效益还非常好。到了第二年,他扩大规模养了20个网箱。

陆德进:“我们这里鄱阳湖这个天然的饵料,小鱼养的这个结果,鲜鱼,鲜度比较好。”

记者:“养黄鳝最关键的是什么?”

陆德进:“主要要苗种好,天气好,下苗种的时间要看住。”

记者:“什么时候下苗种?”

陆德进:“下苗种大概6月份。”

记者:“我们这个苗种是从哪里来的?”

陆德进:“苗种是我本地的,我本地野生的收过来,野生的收过来的。”

在当时的三庙前乡,陆德进独此一家的网箱养殖,让他的黄鳝在当地市场上基本供不应求。20个网箱为陆德进带来了近一万多元的收入。在周围的农户冬天基本上挣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状况令他十分的满足。

然而,陆德进的网箱养殖黄鳝,却让另一个人产生了冲动,这个人就是孙益江。孙益江是三庙前村的村民,做了二十几年的水产生意,正愁冬天的黄鳝价钱好,可是却没有黄鳝收购,这时他听说陆德进在用网箱养殖黄鳝。

孙益江:“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鳝鱼),有点反常,像我们就打听,跟他们求教。”

孙益江凭借市场敏感看到了商机,他盘算着能不能跟陆德进合作经营。

记者:“冬天的黄鳝现在能卖多少钱?”

孙益江:“现在像那个大条一般都是22元左右,那个就是最小最小的不会少于17、18元吧。”

孙益江当时收购当地的黄鳝和其他各种水产卖到全国各地,因此他知道这里野生的黄鳝很受外面市场的欢迎,孙益江之所以要和陆德进合作,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本地的市场。

孙益江:“我们做生意不是在本地竞争,而是在外面竞争,我们主要是在上海扎根下去,在杭州扎根下去,在深圳扎根下去,全国各地我们都要扎根下去。”

鄱阳湖的黄鳝,因为靠近鄱阳湖所以黄鳝的饵料资源相当丰富,养出来的黄鳝品质接近于野生的黄鳝,加上当地有很多野生的黄鳝苗,成本也比别的地方要低很多,做了那么久水产生意的孙益江很明白这里的市场潜力。见到陆德进后,孙益江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想法。

孙益江:“所以我就跟他讲了,我们一起养吧,或者你传授一下,我们也可以养吗。”

陆德进对自己养殖黄鳝十分有信心,可是跟孙益江合作养殖必定会扩大规模,网箱养殖的黄鳝会有多大的市场,他心里没有底。

孙益江:“我就跟他讲在一起,我们是肯定有结合的,那如果他养黄鳝,肯定跟我做生意的人肯定是要连在一起的。”

孙益江告诉陆德进,养殖黄鳝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两个人可以一起搞规模化养殖,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水产生意,销售是不成问题,卖的越多,赚的自然也就更多。

孙益江:“他主要是养黄鳝这个一家,也挣不完那个钱的,一家你养那么多,本身我们这一点点,这个市场上需求量相当大的。”

跟孙益江合作销路就打开了,陆德进觉得凭他们两能闯出更大的市场,还是可行的。

陆德进:“他对黄鳝是很懂的,对黄鳝很懂的,他就是养黄鳝的技术不是怎么懂。”

在2003年,他们在村里承包了一百五十亩的鱼塘,两个人分了两股,合作养了2000多网箱。原来陆德进养殖20个网箱,一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

陆德进:“看投资多大了,如果像这里的话,大概10来万元钱好挣的,这么多的网箱,10来万元钱是好挣的。”

记者:“这边多少个网箱?”

陆德进:“这里600来个网箱。”

每到冬天,陆德进和孙益江天天收获着他们的黄鳝,往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发,三庙前村的村民知道他们用网箱养黄鳝,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益。

余长进一直是抓野生的黄鳝拿到市场上卖,他发现自己抓的那点黄鳝实在是少得可怜。余长进一年抓黄鳝两三百斤,可是他听说养一池却有2000多斤,而且卖得价钱还很高,他就找到了孙益江,说出他想养黄鳝的想法。

余长进:“看孙老板那一方面养的,问他干什么的,他说养黄鳝的,结果找了一下,介绍了一下他几年养黄鳝的经验,觉得这个风险很少,有钱赚。”

三庙前乡的农户开始纷纷养殖,并且扩大规模,有些农户想赶在春节期间卖上好价钱。

范大明:“因为我想放到春节前后卖,那时候价钱还可以好一点。”

余支明:“如果你养下去,一斤可以养到四五斤是不是,你养殖,你可以赚钱也容易一点。”

蔡熙凯:“今年我就扩大规模,养了200多箱。”

今年黄鳝的市场价格都在20元到30元不等,在夏季的黄鳝只能卖到十几元,甚至是几元钱一斤,好的市场价格让三庙前乡五十多户的农户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鳝,养殖面积达到四百多亩。

合伙开办养殖场 广安邻水两小伙走上养兔致富路


一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一个是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梦想,两个10多年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合伙走上了养兔致富的道路。在广安邻水县两河乡黄金村,季道全和曾继全的创业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

一拍即合合伙开办养殖场

5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黄金村,看到季道全双手抱着兔子,站在一旁的曾继全正专心致志的给兔宝宝打疫苗。“为了把兔养好,我们一头扎进兔窝里,每天与这些兔子朝夕相处,连家里人都吃起醋了。”谈起这个养殖场,两小伙充满了活力和信心。

季道全和曾继全都是两河乡人,小学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小学毕业后,季道全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高中填报志愿时,季道全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农业专业。大学毕业后,由于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季道全独自一人前往上海,进入了一家模具制造厂做学徒。由于脑瓜灵活和工作刻苦,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月工资达7000元。虽然工资提高了,但季道全一直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都存了起来,因为他想着有一天他还要回农村,干他喜欢的事业。

与季道全不同,由于家庭条件差,小学毕业后,曾继全就离开校园,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因为喜欢动物,还不到13岁的曾继全便开始养鹅补贴家用。“不懂就问。”一遇到养殖技术上的难题,曾继全就找到当地农技部门请教。因为虚心好学,年轻的曾继全打动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农业专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转养更有经济价值的种兔。随着技术和经验的成熟,曾继全的名气在附近传播开来,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再加上父母年迈多病,曾继全的养殖场人手明显不足。

一个在苦苦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个到处寻找最佳合伙人。机缘巧合,在老家一次偶然相遇,曾继全和季道全两个同学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伙创业之路。

养殖狐狸和貉子走上了致富路


龙嘉镇和平村二社的拱宪武,瞄准市场,独辟蹊径,依靠养殖狐狸和貉子走上了致富。

为了选准好养殖项目,拱宪武经多次考察市场,最终把目光放在了貉子和狐狸养殖上。貉子和狐狸都是属于是一种抗病力强,易饲养、繁殖快的动物。它们的毛皮名贵,肉可食用,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而且易于饲养,食量小,食料简单。貉子皮和狐狸皮质地轻软,珍贵,毛皮是目前在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供不应求,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一张小小的貉子皮和狐狸皮可以卖到六七百元,一组种貉(3只)可卖到2000元。

每到狐狸和貉子的销售季节,皮货商们都上门收购,使拱宪武家不会为销售问题而担忧。只要保证狐狸和貉子的皮毛质量,坐在家里就可以挣钱了。

通过十多年的养殖,现在拱宪武家已经有乌苏里貉子100多只、兰狐200多只。他家每年的狐狸养殖和貉子养殖收入可达3、4万元。时值5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拱宪武家的狐狸和貉子又到了产崽季节。

拱宪武高兴地告诉记者,狐狸和貉子一年之后就可以产崽了,而且每窝可产下5到8只幼崽,幼崽三个多月之后就可以出售了。并且,现在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养殖狐狸和貉子的好处,都纷纷开始养殖,他家的狐狸和貉子的幼崽也都卖的非常好。

拱宪武还告诉记者,狐狸和貉子饲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它们的价格,狐狸和貉子的皮毛优良之分可使它们的价格上下相差200多元钱。因此,饲养狐狸和貉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它们的脾气秉性,必须要精心喂养,只有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得到高的回报。

相关新闻:谢颜金养殖狐狸赚了10多万

狐狸骚、臭、脏,怕惊吓,但想发家致富,必须钻冷门,就得做别人不做的事。家住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双合村农民谢颜金风趣地说。

1997年谢颜金向亲戚朋友借来4000元,到河北省一家狐狸养殖场,买了一公两母3只狐狸。当时因饲养技术不行,产仔成活率不高,毛皮质量也上不去,投入大于收入,挣不够本钱。但他没有放弃,还是多次外出参观学习,购买狐狸养殖书籍,翻阅报纸杂志学习技术,试配饲料,观察狐狸习性逐步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谢颜金在两年多的饲养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狐狸经验。2000年,他又投资一万余元从黑龙江引进了稀特新品种白狐、蓝狐和银狐。正月交配,三月产仔,五月分窝,十月取皮,第二年一年就发展到了220只,3个品种。去年又引进了30只乌苏里貉,今年繁殖的26窝203只狐狸仔全部成活。

谢颜金小有名气了,收购商都找上门来,他还与东北三省和临沂做皮毛生意的老板们签订了回收合同,年收入10万多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4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