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容香生态养殖冠珍鸡打开致富路‍

在溆浦县江口镇的一家养鸡场,一只只俊俏、敏捷的冠珍鸡在林下欢快地跑着,场主陈容香抓起一把玉米往地上一撒,大大小小的冠珍鸡就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鼓点般地啄起玉米,场面温馨动人。“这些冠珍鸡一到晚上全都飞到树上去住,任凭怎么追打就是不下来。”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养殖方式,让陈容香的冠珍鸡十分畅销,她希望能依托这种养殖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态养殖梦。
养鸡“老本行”让她重新推开致富门
陈容香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其实在她光鲜的背后,充满了坎坷和心酸。她原来在山里从事木材砍伐、火炉架子制作,一年收入10余万元,日子过得还算可以,2013年由于湖北一批现代的取暖设备进入了当地市场,火炉架子的生意一下子就淡了,完成好的几千件火炉架子成了滞销品,这一年她一下子赔进去10多万元。
由于陈容香在娘家时有过十多年养鸡、养猪的历史,她决定还是干她的“老本行”,从事蛋鸡的养殖,可是遭到了丈夫和孩子们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养殖业投资大、风险大,既辛苦又耗时间,伺候不起。可是,陈容香是个犟脾气,凡是认准的事,就坚决干下去。她不顾家人的反对,租赁了后山50亩的一片山坡地作为养殖场所,开始实施她的创业计划。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有上千余棵生长多年的树木,还有果树,植被茂盛。2000余只冠珍鸡和笨鸡在树下跑来跑去。去年,陈容香的养殖场销售额达50余万元,纯收入20余万元。冠珍鸡和笨鸡的蛋黄大、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冠珍鸡肉质筋道、富有营养,销路一直不错。目前,怀化市一家大型饭店正打算与陈容香合资合作,对方投资,她负责饲养,四六分成。
“养鸡就是我的事业,我的生命”
最让陈容香伤心的是,丈夫不理解她。去年她投资80万元,修房子、建鸡舍、打机井,上变压器,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丈夫认为她不会过日子,投资80万元简直就是白扔钱,让人心疼,就毅然决然地和她离了婚。孩子们从电视上知道禽流感的形势很严峻,就劝她别养了,可她没有放弃。“养鸡就是我的事业,我的生命,是我生活的全部希望,绝不放弃。”她如是讲道。
陈容香介绍,养殖场地处山麓,树茂林密,位置偏僻,经常有獾猪和黄鼠狼光顾,冠珍鸡们受到惊吓,为了避免袭扰,只好逃到树上去住,没想到歪打正着,它们既躲避了天敌的侵袭,却也锻炼了筋骨。这里出产的冠珍鸡肌肉纤维粗壮,肉质筋道有嚼头,全然没有肉食鸡那种骨头酥软,嚼如木材的感觉。
目前来说,冠珍鸡的市场前景很好,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这种散养的冠珍鸡越来越受欢迎。在她心目中,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关知识

孙小晴:香猪养出致富路


开江县市民孙小晴在从单位下岗以后,没有继续留在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农村老家创业致富养起了香猪,虽然目前规模还小,不过,孙小晴计划利用几年时间,实现年出栏香猪8000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在开江县新宁镇孙家沟村的一家养殖场里,孙小晴正在查看猪舍里的防疫记录。这种黑白花色分明,模样小巧可爱的猪叫香猪,也叫“迷你猪”,原产自广西,以体小早熟,肉味鲜美而闻名全国。目前,孙小晴也是我市第一家香猪养殖户。

孙小晴介绍道,我们这香猪虽然价值比较高,但它的饲养过程比较难,特别是前三个月的喂养,不但要求温度要适中,而且奶汁不能过足,小猪和母猪都只能吃粗纤维的食料,不然容易出现生病或者死亡。

如今对养猪头头是道的孙小晴,在几年前还是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2008年初,孙小晴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回到老家办起了养猪场,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她说,我虽然长在城里,但是我是生在农村的,在小时候我就见过我的祖辈养猪,对养猪这个行业我也不排斥,还有我觉得猪肉这个需求量比较大,而且每个人每天都要吃肉,所以我选择了养猪行业,我认为它有发展的空间。

简单的创业愿望,并没有让孙小晴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养猪场成立之初,由于资金的缺乏,再加上养殖技术的不成熟,让孙小晴走了不少的弯路。“当时我听说山东的发酵床养殖技术比较好,我们就采用了发酵床来喂猪,这个技术我们投入了20多万元,到后来发觉我们四川这个地方不适合,发酵不成功,猪又生病,我又重新投入了30多万改用传统法喂养,这样重复的投资让我这个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她说。

重重的挫折并没有让孙小晴在创业路上止步不前,在当地就业部门的帮助下,孙小晴获得了小额贷款,并进一步完善了养殖技术。2008年10月,孙小晴正式组建了天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大胆从广西引进香猪猪种,走上了当地人从未走过的香猪养殖之路。“这种香猪体形小,爱运动,不喂饲料,吃的是地瓜藤、玉米粒,还有山上野生的植物,喝的是山泉水,因此猪肉口感特别好,皮薄肉细,煮出的汤更是清甜可口,我家的猪圈门都是打开的,任由香猪自由进出。”孙小晴乐呵呵地笑着说。看到有生人进来,一只只小香猪灵活地爬上了山坡,矫健的身手完全不像懒洋洋的家猪。

开江县就业局局长赵勇告诉记者,开江县就业部门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他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发放创业补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几年下来,孙小晴的香猪养殖场已初具规模,办公及生产用房,水、电、路、防洪隔离设施、消毒设备、粪便处理器等配套齐全,成为了一家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同时,孙小晴还更新企业经营理念,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在开江城区打造了鲜肉直营店,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

孙小晴说,我们企业现在的发展只是个开头,下一步我准备把直销店开成连锁店,不但在开江、还在达州、在外地,把我们香猪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并计划与村民合作达成共同富裕,首先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接着根据周边村镇农户的实际,让农户共同参与养殖。最后回收香猪进行销售并建立自己的品牌,以点带面地扩大香猪养殖规模。

养鸡开辟致富路


春雨后路面有些滑,记者跟着一辆运鸡的卡车来到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的家里,一探他的养鸡致富经。

陈春家住湖滨区磁钟乡寺庄村,有16年的养鸡经验。谈起往事,陈春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养鸡时没有经验,风险大、成本高。为了把自己家的鸡卖出去,养鸡户都拼命压价出售,结果谁都不挣钱。”

几年后,陈春开始思考新的致富路子。2007年,陈春联合村里的养鸡大户,成立了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分散的养鸡户组织起来,并从陕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选鸡苗、养殖、防疫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很快,合作社的鸡打开了市场销路,客商纷纷上门收购,合作社也在价格上有了话语权,养鸡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经过8年发展,如今该合作社拥有50多家养鸡大户,带动了周边村以及陕县、平陆的200多家养鸡户。目前,洛阳、陕西、山西等地客商也慕名而来收购该合作社的鸡。

“凡是从我们合作社卖出去的鸡,品质绝对有保证。”陈春坚定地说。

说起政府扶持,陈春心怀感激:“合作社成立之初,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协调问题、办理手续,出了很多力。我们合作社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这不,前几天乡里又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让我们享受便宜电价,一年能省几千块呢!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网箱养殖黄鳝走上致富路



在鄱阳湖周边,当地的农民都会抓野生黄鳝拿到市场上卖,然而到了十二月份由于冬季黄鳝有冬眠的习性,在这个季节想要抓黄鳝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余长进:“黄鳝钻大泥巴里的,你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慢慢找,这个边上要仔细的看了。”

范大明:“这个季节黄鳝是冬眠了,冬眠它不出来了,现在你想搞不是那么容易了。”

2007年元月,记者到鄱阳县采访时看到,在三庙前村,一个叫陆德进的农民在这个季节里,却每天都要卖出2000多斤黄鳝,仅一口池塘就能捞出三四百斤。

记者:“卖到哪里去?”

陆德进:“卖到杭州、上海、温州。”

记者:“今天起了多少斤?”

陆德进:“今天起了几百斤。”

记者:“这边有多少?”

陆德进:“这里大概三四百斤。”

记者:“这个黄鳝价钱怎么样?”

陆德进:“价钱20几元钱一斤,22元钱一斤。”

既然已经过了黄鳝的捕捞季节,那么,陆德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黄鳝上市?

鄱阳县的三庙前乡地处鄱阳湖边,自然环境很适合野生的黄鳝生长,这里的农民都会抓黄鳝拿到市场上卖,每年的五六月份,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黄鳝,在鄱阳县城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往往容易造成集中上市,一斤黄鳝有的时候只卖到了几块钱。

余长进:“捕捉黄鳝的人多了,你也卖,我也卖,那个价钱肯定会低一点,销售不了,没有销路。”

当地的村民想避开上市的高峰卖上好价钱,在野生黄鳝大量繁殖的时候,一些村民抓野生的黄鳝苗放在鱼塘里,开始试着人工养殖,但是都没有成功。

蔡熙凯:“村里面,以前呢,前几年的话,那里用池养的都失败了。”

村民把黄鳝放到鱼塘里,因为鱼塘的塘底是泥土,黄鳝长大钻到了地里不见了,村民们养殖都白费了。

范大明:“因为他们都是放在土里养的,到了成熟就跑了。”

以前三庙前村的陆德进收购村民抓来的黄鳝到市场上卖,2000年,他在市场里卖鳝鱼的时候,一位从湖南来的客商告诉他,可以用网箱养殖黄鳝。

陆德进:“市场上的老板讲的,他讲人家都有那个养的黄鳝,我就跑到湖南,走了湖北,到了安徽,这几年都是这样,哪里技术好,就往哪里跑。”

在外地考察学习到了不少黄鳝网箱养殖的技术,回来以后他在池塘里用网箱试养了五箱的黄鳝,而且效益还非常好。到了第二年,他扩大规模养了20个网箱。

陆德进:“我们这里鄱阳湖这个天然的饵料,小鱼养的这个结果,鲜鱼,鲜度比较好。”

记者:“养黄鳝最关键的是什么?”

陆德进:“主要要苗种好,天气好,下苗种的时间要看住。”

记者:“什么时候下苗种?”

陆德进:“下苗种大概6月份。”

记者:“我们这个苗种是从哪里来的?”

陆德进:“苗种是我本地的,我本地野生的收过来,野生的收过来的。”

在当时的三庙前乡,陆德进独此一家的网箱养殖,让他的黄鳝在当地市场上基本供不应求。20个网箱为陆德进带来了近一万多元的收入。在周围的农户冬天基本上挣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状况令他十分的满足。

然而,陆德进的网箱养殖黄鳝,却让另一个人产生了冲动,这个人就是孙益江。孙益江是三庙前村的村民,做了二十几年的水产生意,正愁冬天的黄鳝价钱好,可是却没有黄鳝收购,这时他听说陆德进在用网箱养殖黄鳝。

孙益江:“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鳝鱼),有点反常,像我们就打听,跟他们求教。”

孙益江凭借市场敏感看到了商机,他盘算着能不能跟陆德进合作经营。

记者:“冬天的黄鳝现在能卖多少钱?”

孙益江:“现在像那个大条一般都是22元左右,那个就是最小最小的不会少于17、18元吧。”

孙益江当时收购当地的黄鳝和其他各种水产卖到全国各地,因此他知道这里野生的黄鳝很受外面市场的欢迎,孙益江之所以要和陆德进合作,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本地的市场。

孙益江:“我们做生意不是在本地竞争,而是在外面竞争,我们主要是在上海扎根下去,在杭州扎根下去,在深圳扎根下去,全国各地我们都要扎根下去。”

鄱阳湖的黄鳝,因为靠近鄱阳湖所以黄鳝的饵料资源相当丰富,养出来的黄鳝品质接近于野生的黄鳝,加上当地有很多野生的黄鳝苗,成本也比别的地方要低很多,做了那么久水产生意的孙益江很明白这里的市场潜力。见到陆德进后,孙益江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想法。

孙益江:“所以我就跟他讲了,我们一起养吧,或者你传授一下,我们也可以养吗。”

陆德进对自己养殖黄鳝十分有信心,可是跟孙益江合作养殖必定会扩大规模,网箱养殖的黄鳝会有多大的市场,他心里没有底。

孙益江:“我就跟他讲在一起,我们是肯定有结合的,那如果他养黄鳝,肯定跟我做生意的人肯定是要连在一起的。”

孙益江告诉陆德进,养殖黄鳝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两个人可以一起搞规模化养殖,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水产生意,销售是不成问题,卖的越多,赚的自然也就更多。

孙益江:“他主要是养黄鳝这个一家,也挣不完那个钱的,一家你养那么多,本身我们这一点点,这个市场上需求量相当大的。”

跟孙益江合作销路就打开了,陆德进觉得凭他们两能闯出更大的市场,还是可行的。

陆德进:“他对黄鳝是很懂的,对黄鳝很懂的,他就是养黄鳝的技术不是怎么懂。”

在2003年,他们在村里承包了一百五十亩的鱼塘,两个人分了两股,合作养了2000多网箱。原来陆德进养殖20个网箱,一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

陆德进:“看投资多大了,如果像这里的话,大概10来万元钱好挣的,这么多的网箱,10来万元钱是好挣的。”

记者:“这边多少个网箱?”

陆德进:“这里600来个网箱。”

每到冬天,陆德进和孙益江天天收获着他们的黄鳝,往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发,三庙前村的村民知道他们用网箱养黄鳝,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益。

余长进一直是抓野生的黄鳝拿到市场上卖,他发现自己抓的那点黄鳝实在是少得可怜。余长进一年抓黄鳝两三百斤,可是他听说养一池却有2000多斤,而且卖得价钱还很高,他就找到了孙益江,说出他想养黄鳝的想法。

余长进:“看孙老板那一方面养的,问他干什么的,他说养黄鳝的,结果找了一下,介绍了一下他几年养黄鳝的经验,觉得这个风险很少,有钱赚。”

三庙前乡的农户开始纷纷养殖,并且扩大规模,有些农户想赶在春节期间卖上好价钱。

范大明:“因为我想放到春节前后卖,那时候价钱还可以好一点。”

余支明:“如果你养下去,一斤可以养到四五斤是不是,你养殖,你可以赚钱也容易一点。”

蔡熙凯:“今年我就扩大规模,养了200多箱。”

今年黄鳝的市场价格都在20元到30元不等,在夏季的黄鳝只能卖到十几元,甚至是几元钱一斤,好的市场价格让三庙前乡五十多户的农户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鳝,养殖面积达到四百多亩。

养殖藏香猪走上致富路


听说信丰县万隆乡龙头村有一名靠养殖藏香猪致富的能人。近日,笔者来到龙头村的藏香猪养殖场,见到养殖场的主人刘章福正赶着一群黑黑的藏香猪到田园里吃草。

据了解,今年55岁的刘章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0年他和朋友一起南下广东务工,在外辗转奔波了4年后,他回到了家乡,除了种地干农活,还在家乡做过多种工作,由于勤劳肯吃苦,攒了一些积蓄。为此,他想自己创业大干一场。

除了能吃苦,刘章福还非常善于捕捉商机。他通过看电视等途径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他拿出多年来的积蓄,从浙江引进了12头藏香猪,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开始了藏香猪特色养殖。

刘章福介绍说,他引进的这批藏香猪生长能力很强,适应山区生长,喜欢吃野生植物,所以成活率高,肉质很好,并且猪在外面生长抗病力强,基本上不发病,属于一种绿色产品。为了提高养殖水平,他订阅了《农村百事通》《致富快报》等报纸、杂志,认真学习藏香猪养殖技术。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刘章福建起了39亩的李子园,让猪在果园里觅食,栽种了四五亩黑麦草和番薯藤,用青草、米糠等配料进行喂养。

经过4年的摸索和努力,刘章福的藏香猪养殖场已经形成规模,现在猪场有母猪40多头、公猪2头,存栏商品猪300多头、仔猪3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600多头,总收入200多万元,生猪畅销广东、深圳、福建等地。

谈到今后的打算,刘章福说,一人富不是富,最大的梦想是让大家一起致富。他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虾叔”的致富路


“虾叔,快到我家来看看吧!我进的虾苗到底怎么样啊?”昨日上午,沙洋县官垱镇大文村6组村民张仁龙打电话焦急地催促着。

不到十分钟,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张仁龙家门口,走下来一个略显壮硕的中年男子。他一下车就冲到虾苗筐前,抓起一只虾苗说:“你这批虾苗进得不错,个头大,成色好,明年5月份肯定有不错的收成。”接着两个人坐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大文村经常可以看到:他经常开着一辆面包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一会儿指导这家放虾,一会儿指导那家挖沟,全村忙得不亦乐乎。他是谁呢?他就是大文村6组的“虾叔”陈吕学。

2005年前,陈吕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种植好水稻上,从未养过龙虾。但是在2005年一次到潜江走亲戚的过程中,他无意中看到有人在水稻田里收龙虾。在和亲戚聊天的过程中,他得知潜江有部分农户在水稻还未种植的前期,利用这个空当养殖龙虾。虽然当时龙虾价格偏低,但是比仅仅种植小麦的收入,还是略有增加。回到家后,他就开始琢磨此事,当年的9月,他就到潜江购置了100斤虾苗,以每亩5斤的分量投放到水稻田里。可是到了2006年5月,他准备收龙虾的时候,才发现水稻田里龙虾一只也没有,倒是养了一池的泥鳅。这件事情,让陈吕学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现如今,他回想起来,当时主要是因为技术不到家,以为养龙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琢磨透的,只看你是不是肯琢磨!”2012年,不肯服输的陈吕学重新踏上养龙虾的道路。等家里的水稻种植完成后,他利用农闲的时间,到毛李、潜江学习怎么选择虾苗、怎么调理水质、怎么放水、什么时间起虾等龙虾养殖技术。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后,他大胆开始试验。他从自家的水稻田里选取水源条件较好的15亩田,以每亩40斤的分量进行投放。放完虾后,他就像着了魔似的,每天都到田里看看龙虾的长势,村里有人调侃他:“是不是又在养肥泥鳅!”他总是一笑而过。通过大半年的精心养殖,陈吕学的龙虾获得了大丰收,每亩田的龙虾都卖到了4000元以上,当年共计获得收入6万余元。在龙虾喜获丰收之后,他家的水稻也因养龙虾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因水中有害微生物、杂草都被龙虾吃掉了,同时为了保证龙虾的生长,没有打农药,他家的稻谷成了抢手货。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陈吕学在养龙虾技术比较成熟后,就积极帮助周边的群众发展稻虾产业,给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目前,稻虾连作已经成为大文村村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新路,养殖面积也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如今的1000多亩。

“地下猪舍”闯出致富路


灵寿县塔上村的聂春生,开办的养猪场名气很大,在这里,猪舍被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而鲜见的“地下猪舍”,也让聂春生收获了一个响亮称号——“养猪大王”。

地下猪舍到底是个啥样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养猪场进行实地探访。聂春生介绍,他于2007年在这片丘陵坡地上建造了地下养猪场,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为做大做强,聂春生吸纳周边养猪户,成立了泰丰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集中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猪种改良、统一生猪销售,带领养猪户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好路子。

地下修建猪舍非常少见。可聂春生解释说,这是专门针对猪的生活习性,利用地温、地湿,使猪舍达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暖的效果。与普通猪舍相比,可有效节约大量煤、电等经营成本。

为了让猪更舒适,地下猪舍还设置了自然通气系统,使猪舍因粪尿产生的混浊氨气快速排除。另外,在猪舍上面种树,夏天浓郁的树荫可为地上猪舍遮挡阳光,也可在上面种植作物,用沼渣液进行追肥。

如何解决地下养猪的采光问题?聂春生说,“地下养猪场没有太阳照射,但是猪群可以从饲料里获取维生素D3,完全可以满足其营养。加上良好的通风、通气、透光,生猪能够又快又好生长。”

聂春生出售的仔猪品质优良,瘦肉率很高,平均每天出栏仔猪五六十头,全年出栏仔猪可达1.8万头。“俺饲养的仔猪都是按个头卖,除了满足灵寿本地养猪户,其余全部由各县的农业经纪人收购。”

地下猪舍让聂春生闯出了致富路,也让他有了新的事业规划。如今,聂春生又盘下400多亩荒坡用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在的养猪场变成了其中一个产业分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3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