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破伤风的诊断和预防

1病原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是芽孢杆菌科梭菌属的成员。为长4~8μm,直径0.3~0.5μm的细长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接触空气或有氧气存在时则运动迅速停止。无论在体内或体外都可形成芽孢,芽孢靠近菌体末端,明显宽于菌体横径,形或鼓槌状的特殊形态。无荚膜,易被苯胺染料着色,幼龄培养物呈革兰氏阳性,陈旧培养物则呈阴性反应。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故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发育最适温度为36~38℃,最适pH值为7.2~7.4。在肝片肉汤中呈均匀浑浊的生长,肝片或肉片软化变成玫瑰色,产气,培养物发出焦角质的气味。在血液葡萄糖琼脂平板上呈露珠状,光滑透明或小蜘蛛样的菌落,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破伤风梭菌不分解糖类,不还原硝酸盐,可液化明胶,产生吲哚。破伤风梭菌在体内或培养基内均能产生溶解于水的外毒素(包括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素及非痉挛毒素)。外毒素的毒性很强,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破伤风梭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敏感,磺胺素次之,其他抗生素多不敏感。

2.流行特点

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染,其中单蹄动物最易感,猪、羊、牛次之,犬、猫仅在例外情况下发病。试验动物中以豚鼠最易感,其次为小鼠,家兔有抵抗力。人对破伤风易感性也很高。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健康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因此,引起破伤风的主要传染源是土壤和粪便。动物感染最常见于各种创伤,如断脐、阉割或断尾。在临床上不少病例常查不到伤口所在,这可能是因潜伏期中创伤已经愈合,或可能经子宫、消化道黏膜感染。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夏、秋雨水较多季节,发病较多。在易感动物中,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幼龄动物较老龄者更为易感。该病是一种由创伤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因此,不能由病畜直接传染给无创伤的健畜,故常呈现零星散发。应注意,在成批仔猪断脐、阉割、断尾时,如消毒不严格则可造成群发感染而同时发病。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不定,其长短与猪的年龄、健康状况、创伤的性质、部位、入侵病菌的数量和病菌繁殖的条件紧密相关。最短的为1~3天(多见于幼畜),最长的可达40天以上。

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及应激性增高,肌肉痉挛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波及全身,只有少数病例,从受伤处附近肌肉开始,但也很快传至头部肌肉痉挛。猪常由于断脐、阉割而感染,一般是从头部肌肉开始痉挛,瞬膜外露、牙关紧闭、流涎、叫声尖哑、吞咽困难。应激性增高,如有声响或有人走近时肌肉痉挛加剧。四肢僵硬,全身性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重症者卧地不能立起,呼吸浅快,心跳过速。病程长短不一,通常1~2周。如应激性不高,肌肉强直不剧烈,口松,涎少,尚能进食和饮水者,则多可治愈;反之,则病死率极高。

4诊断

4.1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的特殊临床症状并有创伤史,即可作出诊断,一般无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取慢性经过的轻症病例或病初症状不明显时,应注意与脑炎、狂犬病相鉴别。如根据临床症状的确无法作出诊断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4.2实验室诊断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培养鉴定、生化试验和毒素检查等。这里仅就简单而适用的形态学检查和毒素检查介绍如下。病料采集:采取创伤感染处的组织材料及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猪血清。试验方法:①形态学检查:取创伤感染处的组织材料制作触印片或涂片数张,以革兰氏染色。若发现几乎全呈单个存在,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长杆菌或似鼓锤状的芽孢,即可作出诊断。②毒素检查:取小鼠4只分为两组,一组每只小鼠静脉注射病猪血清0.2mL作试验;另一组每只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作空白对照。如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健活,试验组小鼠出现强直,即可作出确切诊断。

5预防

该病的预防重在消毒工作。在断脐带、断牙、去势和进行外科手术时,必须做好局部和器械的消毒;保持猪舍、运动场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清除锐利物品以避免外伤;发现猪体外伤,应立即以5%碘酒消毒。除了消毒工作,还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多发地区,可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免疫注射,间隔4周进行2次皮下接种,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如果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达4年以上。

相关阅读

犬破伤风的症状 犬破伤风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破伤风是指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并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分泌毒素,造成机能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全身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的特征。病犬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急性发病,呼吸加速,前肢和背部肌肉出现强直痉挛,头颈后仰呈现角弓反张,无法稳定站立。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犬破伤风的症状犬破伤风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1、发病特点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在于土壤、腐败的淤泥、尘土及其他物质中都含有该菌。该菌非常容易经由伤口侵入体内,当伤口小且深,并有血凝块、痂皮或者杂物等覆盖在伤口表面而形成厌氧环境,就会促使细菌在这种环境中大量繁殖,分泌破伤风毒素,也就是痉挛毒素。该毒素对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结合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导致脊髓抑制性突触封闭,阻碍抑制性突触末端释放的抑制性冲动传递介质,造成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无法传递,从而表现ILIJ强直症状,即神经兴奋性明显增高,且骨骼肌痉挛。易感动物感染该病后没有明显不同,且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零星或者个别形式散发。

该病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最短只有1天,最长时能够达到几个月。潜伏长短通常与病犬年龄、机体抵抗力以及创伤部位、性质、感染程度相关。健康犬无法直接从病犬感染该病,往往需要经由伤口感染,但有时临床上也有病犬没有找到伤口,这可能是由于伤口在该病潜伏期内已经完全愈合,或者经由损伤的消化道黏膜发生感染。

2、临床症状

病犬精神状态较好,步态灵活,但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双耳直立且靠向内侧,两耳尖间的距离一般在3~4cm,口角一侧附着少量口腔分泌物;依旧能够采食和饮水,但采食、咀嚼速度缓慢,难以吞咽,饮水时也无法顺利进行;双眼无神,瞳孔缩小,眼结膜潮红,轻度黄染,对光反射反应微弱,基本不能够看清4m之外的物体;体温一般为38.7℃,呼吸达到80次/min,脉搏达到150次/min。

3、诊断

根据病犬的主要症状,如牙关紧闭、肌肉僵硬、痉挛等,以此作为诊断基础,配合进行实验室检查。取一块病犬伤口深处组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在血平板上置于37℃进行36h厌氧培养。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细长,具有周鞭毛,但没有荚膜,有些形成圆形芽孢,一般位于菌体顶端,导致整个菌体如同鼓槌状。血平板上会长出扁平的灰白色菌落,呈半透明状,边缘不齐。从而表明是由于感染破伤风梭菌导致的破伤风。

4、防控措施

常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施治,以镇静解痉、中和毒素、消除病菌以及抗菌消炎为治疗原则。查找病犬伤口,扩创后使用30%双氧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2%~5%碘酊对伤口局部处理,然后向创口内撒布适量的青霉素粉或碘仿磺胺粉,确保伤口暴露,禁止包扎,否则会形成有利于病菌生存繁殖的无氧环境;镇静解痉,可按体重使用5mg/kg氯丙嗪;中和毒素,可肌内或者静注射3万~5万IU破伤风抗血清,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抗菌消炎,可按体重注射5万IU/kg青霉素,每天2~3剂,连续使用3~7天。

紧急救治。在临床上进行紧急救治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时间,促使治愈率提高。发现犬形成外伤后,要在3~10min内实施整个紧急救治。病犬先处理伤口,然后紧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用于中和病菌产生的毒素,并配合使用大剂抗毒素来确保疗效良好,通常采取肌肉注射由1~2g青霉素、2mL氨基比林、2mL鱼腥草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犬创口在头部周围,可在创口附近1.5~2cm处分别选取3个点注射1mL普鲁卡凶油剂青霉素,然后使用碘酊对创口消毒。

中药治疗。发病初期,病犬使用乌蛇全虫散治疗,即取乌蛇、生黄芪、防风、金银花各45g,栀子、荆芥各25g,白菊花、麻根、蝉蜕、全蝎、酒当归各30g,20g羌活,24g天南星,地龙、桂枝、甘草各15g,加水煎煮后冉添加250mL白酒或者黄酒,混合均匀后灌服。如果伤口在头部,可添加薄荷、白芷;如果大量口涎,可减去麻根、黄芪,添加半夏、干姜、白芍;如果四肢严重强硬,可添加茯苓、木瓜、独活、羌活、红花;如果背腰严重强直,可添加血竭、酒川断、炒僵蚕;如果排尿不利,可添加车前子;如果妊娠母犬患病,可减去乌蛇、蝉蜕、全虫,同时减少车前子、大黄、荆芥、天南星的用量,冉添加陈皮、砂仁、酒黄芩、阿胶、白术。发病中期,病犬使用千金散加减治疗,即取8g蔓荆子,僵蚕、蝉蜕、全蝎、桑螵蛸、细辛、藿香、天麻、川芎、升麻、木瓜、血竭、独活、羌活、酒川断、红花各5g,天南星、何首乌、沙参、旋覆花、阿胶各10g,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灌服,每天服用3次。发病后期,病犬使用加减天麻散治疗,即取天麻、黄芪、玄参、当归、党参、银花各30g,10g全虫,蝉蜕、胆南星、乌蛇各12g,25g连翘,3条蜈蚣,加水煎煮后灌服。


本病潜伏期为5-10天,长的可达几周。受伤的部位离头部越近,发病越快,并且症状也重。
犬和其它动物相比,对破伤风毒素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多见局部性肌肉强直性收缩。但部分病例可见有全身性强直痉挛,牙关紧闭怕光、怕声音、怕惊吓,稍有刺激患犬即可表现兴奋、肌肉强直、形如木马、口角后吊、两耳直立且*拢、瞬膜外露、手触患犬全身肌肉僵硬。由于呼吸肌痉挛收缩可见有呼吸困难。咬肌收缩使患犬咀嚼吞咽困难。
破伤风的病程差异很大,严重病例有的在2-3天内死亡。有的缓慢发生并不严重。大多在出现症状后3-10天死亡。康复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4-6周后仍可观察到运动不灵活及肌肉僵硬的症状。
大多数病例预后不良,因进食困难,造成营养不良、衰竭死亡。但局部强直的患犬预后良好。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及有破伤后出现肌肉强直性收缩和体温正常大多可以确诊。

消除病原、中和毒素、镇静解痉,抗菌消炎的对症治疗方法。
(1)找出伤口扩创,用双氧水(30%)冲洗伤口,然后用2-5%碘酊局部处理伤口,创口内撒布碘仿磺胺粉。伤口暴露、忌包扎。
(2)肌内或静注射破伤风抗血清3-5万单位/次,1次/日,连用三日。
(3)抗菌消炎,青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2-3次/日。连续注射一周。
(4)镇静解痉,氯丙嗪5毫克/千克体重

奶牛破伤风的病因分析 奶牛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的人、畜传染病,是通过创伤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引起,也叫做脐带风、锁口风、强直症等。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全身骨骼肌或者部分肌群持续出现强直性痉挛,且受到外界刺激会表现出明显的兴奋,较严重的损害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破伤风的病因分析奶牛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简称为破伤风梭菌,通过创口发生感染,并生成毒素,对机体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出现发病。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没有荚膜,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往往在厌氧条件下能够良好生长。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该菌,如土壤、粪便以及尘土中等,非常容易通过创口感染而导致易感牛发生该病。

奶牛破伤风通常在各地都存在散发,任何家畜都能够感染,其中奶牛具有较大的易感性。该病主要通过创口感染,尤其是深且狭小的创伤(如刺伤、钉伤等),并被坏死组织、粪便或者泥土封闭而形成厌氧环境,非常容易发生该病。另外,外科手术、预防注射没有严格消毒、使役不当,母牛分娩过程只能够损伤产道、产后感染,犊牛去势、断脐过短,都会形成创伤,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往往就会引起发病。部分病牛通常无法确定感染途径,这是由于在侵入芽孢后而表现出症状前,创伤已经愈合,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后侵入组织内的芽孢才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生成大量毒素,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2星期左右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头部肌肉出现强直性痉挛,采食、咀嚼以及吞咽动作异常,速度缓慢,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导致全身出现明显的强直症,呈现口闭锁,大量流涎,呈线状。颈背硬直,显露静脉沟,瞬膜突出,耳竖立不动,腹部缩起,尾劲直,略微朝一侧偏斜。脊柱往往呈直线状,有时出现角弓反张。四肢硬直,关节较难屈曲,蹄部无法提起,拒绝走动,很难转弯或者后退,只要倒地基本无法自行起立。另外,病牛在初期反射作用明显增加,所有光线、声音、抚触或者其他动作都能够促使症状加重。呼吸急促且浅表,能够达到正常频率的数倍。

3、诊断方法

一般可根据病牛是否存在创伤病史以及临床症状诊断该病。但由于牛在发病时往往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尾根震颤,且并不是所有病牛都会出现这种典型症状,因此需要通过涂片镜检以及动物试验法用于确诊该病,还能够用于鉴别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创伤部位的渗出物或者坏死组织涂片,经过染色进行镜检,能够在显微境下看到呈鼓槌状或者羽毛球拍状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动物试验。将取得的病料制成乳剂,取适量在健康小鼠的尾根部注射,通常经过2-3天就会出现症状。另外,也可采取病牛血液,取o.5mL在小鼠臀部肌肉注射,经过18h就会出现症状。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该病一般选择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来进行预防,对于比较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可每年定期给牛群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来说,成牛每头适宜皮下注射1mL,犊牛用量减半,6个月之后再进行1次注射。牛接种1个月后就能够形成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第2年再进行1次注射,能够持续4年得到有效保护。

西药治疗。首先要中和毒素,根据病牛年龄静脉注射适量的抗破伤风血清,成年牛每次用量为50万-90万IU,犊牛每次用量为20-40万IU,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注射浓度为40%的乌洛托品,成年牛每次用量为50mL,犊牛每次用量为20-30mL,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接着要进行镇静,病牛可选择注射适量的氯丙嗪,成年牛每次用量为250-500mg,犊牛每次用量为150-200mg,每天2次。然后进行解痉,病牛可选择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硫酸镁溶液,成年牛每次用量为100mL,犊牛每次用量为25mL,每天2次,连续使用1周,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要彻底清除病原体,即要将伤口内的脓汁、坏死组织、异物等彻底清除干净,接着使用3%的双氧水或者2%的高锰酸钾进行数次冲洗,直到完全冲洗干净,并涂抹5%的碘酊或者是撒布适量的碘仿磺胺粉,每天1次,直到伤口完全痊愈。

中医疗法。病牛采取以上治疗的同时,可结合采取中医疗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病牛可选择使用千金散方剂,即取细辛、羌活、防风、独活、天麻、蔓荆子各30g(均为主药,期祛风解表之效),僵蚕、蝉蜕、乌蛇各30g以及旋复花、天南星、全蝎各25g(均为辅药,取搜风解痉、化痰祛风之效),桑螵蛸、沙参各25g以及何首乌、阿胶、川芎各30g(均为佐药,起扶正祛邪之效),生姜、藿香、升麻各20g(均为使药,起升清降浊、醒脾和胃之效)。以上药物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煎煮,待温度适宜后添加200mL黄酒为引,混合均匀后通过胃导管进行一次性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羊破伤风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症状 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羊破伤风其特征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表现出强硬状态。本病为散发,没有季节性,必须经创伤才能感染,特别是创面损伤复杂、创道深的创伤更易感染发病。羊的破伤风又名强直症,羊发病时由于毒素的作用,肌肉发生僵硬,出现身体躯干强直症状,因此得名。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持续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羊破伤风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症状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破伤风梭菌也叫做强直梭菌,是一种大杆菌,菌体细长、两端钝圆、正直或者略有弯曲。该菌往往单个存在,周身存在鞭毛,没有荚膜,但能够形成圆形芽胞,往往在菌体的一端,导致该菌呈羽毛球拍状或者鼓槌状。幼龄培养物经过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阳性,经过48h染色结果呈阴性。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一般理化因素的能力,但形成芽胞后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土壤中能生存长达数十年,一般煮沸条件下作用l~3h、120℃高压蒸汽处理10min才能够将其杀灭。另外,病菌使用30%双氧水、10%漂白粉和10%碘酊等处理10min左右就能够被杀死。该菌对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比较敏感。

2、病因分析

破伤风梭菌在土壤和人畜粪便中广泛存在,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都无法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只有发生损伤后才能够感染病菌。所有开放性损伤,如烧伤、开放性骨折,甚至如林刺或者锈钉刺伤这要细小的伤口,都有可能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羔羊断脐后没有对断端进行消毒或者母羊流产后没有严格消毒也能够发生该病。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并非一定能够引起发病,其发生不仅与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或者机体免疫力较低等情况相关,还需要局部伤口形成缺氧环境。也就是说,伤口窄深、缺血、引流不畅、存在较多坏死组织,并存在泥土,就容易出现发病。这是由于存在于土壤中的其他需氧化脓菌会导致伤口局部形成缺氧环境,促使组织发生坏死,并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因此羊被锈钉刺伤后容易发生该病。

3、主要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通常在7-14天,短的只有1天,长的能够达到40天。该病的潜伏期与动物种类和创伤部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距离头部近的创伤,损伤严重的组织,具有较短的潜伏期,病程进展较快;反之,潜伏期就较长。主要症状是全身强直,尤其是骨骼肌出现强直性痉挛,且反射兴奋性明显增强。发病初期,病羊咀嚼缓慢,步态强拘,容易被忽略。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羊开始表现出全身性强直性痉挛,即出现破伤风综合症状。母羊通常在产出死胎或者胎衣停滞之后容易发生,也叫做产后强直症,羔羊往往由于脐带感染病菌而引起。

4、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只要发现病羊,要先加强护理,将其转移到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光线较暗的舍内,并尽可能保持安静,如果无法站立可使用腹带将其吊起。病羊可饲喂一些稀粥、稀饭、青草,供给充足饮水。如果病羊采食和吞咽比较困难,可使用胃管给其投饲半流物质;如果粪便干燥或者排尿、排粪困难,则要及时进行导尿或者灌肠。

伤口处理。刚形成的伤口,要及早进行治疗,促进愈合,有时能够在第一期就完全愈合。对于感染的陈旧伤口,要及时清除病原,避免破伤风再次生成毒素而损害机体。创伤要采用开放疗法,即先除去伤口处的痂皮和坏死组织,接着依次使用3%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干燥后再在创腔和创伤底部撒布高锰酸钾粉进行揉搓,且不需要包扎,但要避免再次发生污染。也可用高锰酸钾热水在伤口周围温敷,每次30min,每天2次。最好在伤口周围使用青霉素、普鲁卡因进行封闭,或对伤口进行烧烙来彻底清除破伤风。

对症治疗。发病早期,病羊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破伤风血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病羊首次皮下注射5万-10万IU,之后每间隔2天注射5万IU,连续用3次。如果病羊出现强直或兴奋症状,可静脉注射50ml_20%乌洛托品、25%硫酸镁,每天1次,也可用直肠灌人500mL添加有209水合氯醛的淀粉浆。如果病羊无法饮水或者采食,可静脉注射500ml_25%-30%葡萄糖生理盐水。如果病羊出现酸中毒,可静脉注射200-300ml_50%碳酸氢钠;如果心脏衰弱时,可在咬肌注射由10mLlo/普鲁卡因、0.5-1.OmLO.1%肾上腺素组成的混合药液。病羊也可采取抗生素疗法,即及时使用5支8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不仅能够将病原清除,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另外,病羊可配合使用中药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使用“防风散”,即取8g防风、4g清半夏、7g天南星、7g炒蝉蜕、8g羌活、7g炒僵蚕、4g川芎、5g天麻,加水煎煮2次,取2次的药液混合均匀,待温度适宜后添加50g黄酒,搅拌均匀后使用胃管投服,间隔1天1剂,连续使用3剂。

免疫预防。预防破伤风病主要是使用破伤风类毒素,即按照说明书固定的用法、用量给发病地区的家畜每年进行免疫注射,每头羊皮下注射0.5-1mL,幼羊用量减半,能够持续1年进行保护;第2年再进行1次接种,能够持续4年进行保护。

羊破伤风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又称强直梭菌,分类上属芽孢杆菌属,为细长的杆菌,多单个存在,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似鼓槌状,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幼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阳性,培养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
本菌为厌氧菌,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但其芽孢具有很大的抵抗力,煮沸10—90分钟才能杀死。在土壤表层能存活数年。对1%碘酊、10%漂白粉、3%双氧水等敏感。破伤风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非芽孢菌相似,但芽孢抵抗力甚强,耐热,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10%碘酊、10%漂白粉液及30%过氧化氢能很快将其杀死。本菌对青霉素敏感,磺胺药次之,链霉素无效。
本病通常由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引起。当伤口小而深,创伤内发生坏死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在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生长发育、产生毒素,引起发病。也可经胃肠粘膜的损伤部位而感染。
发生主要是细菌经伤口侵入身体的结果,如脐带伤、去势伤、断尾伤、去角伤及其他外伤等,均可以引起发病。母羊多发生于产死胎和胎衣不下的情况下,有时是由于难产助产中消毒不严格,以致在阴唇结有厚痂的情况下发生本病。也可以经胃肠黏膜的损伤感染。病菌侵入伤口以后,在局部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危害神经系统。由于本菌为专性厌氧菌,故被土壤、粪便或腐败组织所封闭的伤口,最容易感染和发病。
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常表现卧下后不能起立,或者站立时不能卧下,逐渐发展为四肢强直,运步困难。由于咬肌的强直收缩,牙关紧闭,流涎吐沫,饮食困难。在病程中,常并发急性肠卡他,引起剧烈的腹泻。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2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四肢僵硬,头向后仰,初发病时,仅步行稍不自然,不易引起饲养员的特别注意。病势发展时,则双耳直硬,牙关紧闭,不能吃东西,口腔内黏液多。颈部及背部强硬,头偏于一侧或向后弯曲;四肢伸直,腹部蜷缩,好像木制的假羊,如果扶起行走,严重者无法迈步,一经放手,即突然摔倒。突然的音响可引起骨骼肌发生痉挛而使病羊倒地。症状轻微时,脉搏和体温无大变化。严重时,体温可以增高,脉搏细而快,心脏跳动剧烈。病的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发生腹泻。死亡率很高。
2、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从创伤感染部位取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合动物实验进行诊断。
防治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则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4)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黑暗安静的地方,避免能够引起肌肉痉挛的一切刺激。给予柔软易消化且容易咽下的饲料(如稀粥),经常在旁边放上清水。多铺垫草,每日翻身5~6次,以防发生褥疮。
(5)为了消灭细菌,防止破伤风毒素继续进入体内,必须彻底清除伤口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1%高锰酸钾、1%硝酸银、3%双氧水或5%~10%碘酒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病的早期同时应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
(6)为了中和毒素,可先注射40%乌洛托品5~10毫升,再肌肉或静脉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每次5万~1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用2~4次。亦可将抗毒素混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
(7)为了缓解痉挛,可皮下注射25%或肌肉注射40%的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每次5~10毫升,分点注射。或者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肌肉注射氯丙嗪。
(8)对于牙关紧闭的羊,可将3%普鲁卡因5毫升和0.1%肾上腺素0.2~0.5毫升混合,注入咬肌。
中草药方
可采用散风活血解表剂,如千金散、防风散或乌蛇散,根据病情加减。可用中药天南星、荆蔓子、防风各8克,僵蚕、红花、全蝎各6克,甘草1克,羌活、薄荷各5克,麻黄、桂枝各3克,水煎两次用胃管送服。
预防措施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羊身上任何部分发生创伤时,均应用碘酒或2%的红汞严格消毒,并应避免泥土及粪便侵入伤口。对一切手术伤口,包括剪毛伤、断尾伤及去角伤等,均应特别注意消毒。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万~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2~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一半肌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小尾寒羊破伤风的综合防治措施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又称“锁口风”“强直症”,其特征为患畜骨骼肌神经兴奋性增高,持续发生痉挛而表现出强硬状态。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也常有发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小尾寒羊破伤风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预防
平时要注意饲养管理和羊舍卫生,防止动物受伤,一旦发生外伤,尤其是严重创伤时,应及时进行伤口消毒和外科处理,或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断脐、断尾、阉割及外科手术时要严格消毒,并在手术前后注射青霉素或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在本病的多发流行地区,每年要定期注射破伤风疫苗。在羔羊出生和手术后用破伤风抗毒素5万~1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
2.积极治疗
发现患病羊,要及时对病羊加强护理,首先要将患病动物安置在光线较暗的安静处并饲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和洁净充足的饮水。然后要对伤口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同时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可以选用3%双氧水、1%高锰酸钾或者5%~10%碘酊。在伤口周围要注射青链霉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需要注意的是,首次注射时剂量要加倍,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镇静解痉的药物注射治疗。
3.防止对人的感染
由于人也可以被破伤风梭菌所感染,因此与动物接触频繁的养殖人员伤口较深时,一定要正确处理伤口,以防厌氧微环境的形成,这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注射类毒素进行主动免疫预防,或者注射抗毒素和抗生素进行特异性治疗。

病原及流行特点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又称强直梭菌,分类上属芽孢杆菌属,为细长的杆菌,多单个存在,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似鼓槌状,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幼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阳性,培养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
本菌为厌氧菌,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但其芽孢具有很大的抵抗力,煮沸10—90分钟才能杀死。在土壤表层能存活数年。对1%碘酊、10%漂白粉、3%双氧水等敏感。破伤风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非芽孢菌相似,但芽孢抵抗力甚强,耐热,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10%碘酊、10%漂白粉液及30%过氧化氢能很快将其杀死。本菌对青霉素敏感,磺胺药次之,链霉素无效。
本病通常由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引起。当伤口小而深,创伤内发生坏死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在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生长发育、产生毒素,引起发病。也可经胃肠粘膜的损伤部位而感染。
发生主要是细菌经伤口侵入身体的结果,如脐带伤、去势伤、断尾伤、去角伤及其他外伤等,均可以引起发病。母羊多发生于产死胎和胎衣不下的情况下,有时是由于难产助产中消毒不严格,以致在阴唇结有厚痂的情况下发生本病。也可以经胃肠黏膜的损伤感染。病菌侵入伤口以后,在局部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危害神经系统。由于本菌为专性厌氧菌,故被土壤、粪便或腐败组织所封闭的伤口,最容易感染和发病。
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常表现卧下后不能起立,或者站立时不能卧下,逐渐发展为四肢强直,运步困难。由于咬肌的强直收缩,牙关紧闭,流涎吐沫,饮食困难。在病程中,常并发急性肠卡他,引起剧烈的腹泻。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2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四肢僵硬,头向后仰,初发病时,仅步行稍不自然,不易引起饲养员的特别注意。病势发展时,则双耳直硬,牙关紧闭,不能吃东西,口腔内黏液多。颈部及背部强硬,头偏于一侧或向后弯曲;四肢伸直,腹部蜷缩,好像木制的假羊,如果扶起行走,严重者无法迈步,一经放手,即突然摔倒。突然的音响可引起骨骼肌发生痉挛而使病羊倒地。症状轻微时,脉搏和体温无大变化。严重时,体温可以增高,脉搏细而快,心脏跳动剧烈。病的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发生腹泻。死亡率很高。
2、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从创伤感染部位取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合动物实验进行诊断。
防治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则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4)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黑暗安静的地方,避免能够引起肌肉痉挛的一切刺激。给予柔软易消化且容易咽下的饲料(如稀粥),经常在旁边放上清水。多铺垫草,每日翻身5~6次,以防发生褥疮。
(5)为了消灭细菌,防止破伤风毒素继续进入体内,必须彻底清除伤口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1%高锰酸钾、1%硝酸银、3%双氧水或5%~10%碘酒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病的早期同时应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
(6)为了中和毒素,可先注射40%乌洛托品5~10毫升,再肌肉或静脉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每次5万~1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用2~4次。亦可将抗毒素混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
(7)为了缓解痉挛,可皮下注射25%或肌肉注射40%的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每次5~10毫升,分点注射。或者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肌肉注射氯丙嗪。
(8)对于牙关紧闭的羊,可将3%普鲁卡因5毫升和0.1%肾上腺素0.2~0.5毫升混合,注入咬肌。

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牛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与破伤风有关的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新生犊牛的脐带感染、去角伤、阉割伤、橡皮带去势伤、鼻环伤、橡皮带断尾、蹄底脓肿、耳号伤、慢性窦感染和身体任何部位深的坏死伤、难产继发的外阴或阴道的坏死性损伤及新近产犊母牛严重的子宫炎。破伤风对各种动物都是难以诊断的一种疾病,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破伤风杆菌往往单个存在,菌体呈细长状,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没有荚膜,但菌体一端往往会形成圆形芽孢,类似鼓槌。该菌属于厌氧菌,呈革兰氏阳性,但要注意老龄菌呈革兰氏阴性。该菌的繁殖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经过5min煮沸就会被死亡,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病菌形成芽孢后就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中能生存长达数十年,经过90min煮沸或者20min高压灭菌才能够被杀死。

发病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春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不仅牛能够感染该病,其他家畜和家禽也能够感染。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牛都能发生该病,其中以小于3岁的牛比较容易发生。该菌在土壤和草食家畜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污染有病菌的土壤。该病主要经由损伤皮肤感染,一般呈零星散发。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走动缓慢,四肢不能够灵活抬举,头颈、耳以及背部不灵活,咀嚼、吞咽缓慢,甚至口唇紧闭。随着病程的进展,头部肌群出现痉挛性收缩,呼吸困难,往往张口呼吸,接着牙关紧闭;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困难,大量流涎,如果口内存在残食就会发酵产生臭味,舌的边缘通常存在齿压痕或者出现咬伤;两耳耸立,且因颈部肌群发生痉挛而导致头颈僵硬伸直或者角弓反张,并由于停止暖气和反刍,导致腹肌紧缩,抑制瘤胃蠕动,往往伴有瘤胃臌气。在背部肌肉出现强直时,会形成凹背、弓腰或者朝向一侧弯曲。在四肢肌群发生强直时,会导致关节较难屈曲,外观类似木马,行走摇晃,步态不稳,特别是在后退或者转弯时感到非常困难。病牛烦躁不安,对触摸、声音、光线等外来刺激往往会比较敏感,并表现出惊恐,容易出现全身性痉挛症状。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适量血液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菌,且菌体呈典型的“鼓槌状”。

动物试验。采取病料后制成乳剂,在健康无病的小鼠尾根处注射,2-3天之后就会表现出该病的特有症状。另外,也可采取病牛0.5mL全血,在健康小鼠臀部注射,18h之后就会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

4、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对于可能感染或者容易发生破伤风的某些地区,肉牛要适时免疫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一般第1年要进行2次免疫,两次间隔2-4周,之后每年进行1次。

定期消毒。破伤风梭菌属于厌氧菌,往往在动物粪便或者土壤中分布。因此,牛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将粪便和旧墙土清理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可每周使用来苏儿液、石灰水对牛舍内外进行1次彻底消毒。

创伤处理。病牛要转移到干燥清洁、光线较暗的舍内。如果病牛感染创中含有脓汁、异物以及坏死组织等,要先采取扩创术,清理干净后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双氧水冲洗,再使用5%-10%碘酊进行严格消毒,并配合撒布适量的碘仿硼酸合剂,还要在创伤首位注射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避免发生感染,并抑制病菌继续产生毒素。

西药疗法。治疗原则是抑制病牛患处的病菌增殖,中和毒素,避免发生酸中毒。病牛可静脉注射大剂量药物,即由20万-80万IU破伤风抗毒素、800万-1200万IU青霉素、500-1000mL5%碳酸氢钠、1500-3000mL复方氯化钠组成的混合药液,注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症状严重时可3-5天之后再注射1次。

中医治疗。发病初期,病牛可内服追风散合蚱蝉地肤散加减,即取30g蝉蜕、25g白芷、15g乌头、25g川芎、30g白术、100g地肤子、30g防风,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剂就能够痊愈。发病中期,病牛可内服千金散合花蛇朱砂饮加减,即取30g乌蛇、40g升麻、30g防风、25g全蝎、25g旋覆花、25g川芎、45g僵蚕、10g细辛、50g天麻、35g阿胶、25g沙参、25g独活、25g天南星、2g朱砂、25g藿香,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4-5剂就能够痊愈。发病后期,病牛可内服润肺散合二珍散加减,即取25g血余炭、30g大黄、25g荆芥、25g生姜、35g何首乌、25g栀子、25g半夏、45g滑石、25g黄芩、25g连翘、15g薄荷、40g当归、25g白芍、30g防风、25g川芎、25g甘草、0.3g麝香、5条蜈蚣,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直到症状有所减轻,要减去半夏和麝香。

1、病原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形成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形似鼓槌。动物体内或人工培养基内均能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即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性毒素三种。前者为引起动物发生破伤风征候群的特异的嗜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具有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组织坏死作用,非痉挛性毒素可麻痹神经末梢,但毒素的耐热性很差,65℃5min即可破坏。芽孢的抵抗力极强,煮沸需1~3h,3%福尔马林24h,5%石炭酸15h,10%碘酊l0min,105kPa高压15-20min才能杀死。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在干燥的条件下经十多年仍有生活力。
2、流行病学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腐臭的淤泥中也存在大量的致病菌,都可成为破伤风的传染源。常见的传播途径为创伤伤口,如,手术、断尾、去势,各种外伤等都容易被感染。子宫或损伤的消化道粘膜也可以感染破伤风杆菌。不分年龄、种别、品种的牛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尤其以幼龄牛易感。该病感染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呈现散发性。饲养环境恶劣、牛舍潮湿、饲槽及土壤污染严重等等,都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l~2周,个别病例在受伤后数天即可出现症状。急性经过的病例多在7~10d内死亡。慢性者临床症状轻微,通常可以治愈,但恢复期较长,有时可延长到l~1.5个月。

牛多发生于分娩、断角、去势之后,病牛体温正常,但由于头部肌群痉挛性收缩,呈现张口困难,重的牙关紧闭,采食、咀嚼障碍,咽下困难,流涎,口内含有残食时则发酵有臭味,舌的边缘往往有齿压痕或咬伤。两耳耸立,由于颈部肌群痉挛而使头颈伸直僵硬或角弓反张。因反刍和嗳气停止,腹肌紧缩,阻碍瘤胃蠕动,常发生瘤胃臌气。背部肌肉强直时,表现凹背或弓腰或弯向一侧。尾肌痉挛时则尾根高举,偏向一侧。四肢肌群强直时,则关节屈曲困难,步态显著障碍,尤以转弯或后退更感困难。病牛不安,对外来刺激(声响、触动等)常表现敏感、惊恐,易出现全身性痉挛症状.

4、病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或脊髓膜常有充血,灰质有点状出血。心肌呈脂肪变性。四肢和躯干肌肉间结缔组织呈浆液性浸润,杂有小出血。对体表和脏器进行详尽检查时,可见有创伤或创伤后形成的瘢痕。
5、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实验室化验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类症鉴别
本病常与急性肌肉风湿症、马钱子中毒以及脑炎、狂犬病等类似疾病相鉴别。
(1)破伤风与急性肌肉风湿症的鉴别。急性肌肉风湿症有体温升高现象(体温微升1℃),无牙关紧闭、瞬膜外露等症状,患部肌肉有痛感和结节性肿胀,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效好。
(2)破伤风与马钱子中毒的鉴别。马钱子中毒肌肉强直,兴奋性高,与破伤风很相似。但马钱子中毒时肌肉痉挛发生迅速,无痉挛期肌肉完全松弛,病的转化表现为急死或速愈,并有中毒史。而且用水合氯醛可以治疗。
(3)破伤风与脑炎、狂犬病等的鉴别。脑炎、狂犬病等疾病时,一般无牙关紧闭,意识混乱甚至昏迷,病的后期有麻痹现象,而破伤风时病畜神志清楚,有饮食欲望,通常有创伤的病史。必要时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别。

6、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首先要防止牛发生外伤,如有外伤应及时处理,对牛阉割或进行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污染,最好注射预防量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发病较多的地区,每年定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牛皮下注射lml,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第二年再注射lml,免疫力可持续4年。
治疗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加强护理、创伤处理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1.加强护理应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的畜舍中。务使病畜保持安静,避免音响、光线刺激,以减少痉挛发生的次数。给予充足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牙关紧闭不能采食时,可用胃管给予小米粥等半流动性食物。对恢复期的病畜如口腔已经张开时,饲料要少给勤添,防止过食;背腰及四肢强拘症状已有减轻的病畜,应每天牵遛,以促使早期恢复肌肉机能。
2.创伤处理必须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液(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碘酊)消毒创面,以清除生产破伤风毒素的源泉。
3.药物治疗由于破伤风外毒素对机体致病作用强烈,因此中和毒素是治疗的关键。同时注意消除病原,阻止毒素继续产生,配合解痉镇静药物,缓解因毒素而引起的强直性痉挛和反射兴奋性增高,主要应用下列药物。
(1)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根据病情,确定用量,首次用量要足,病情严重的,可重复注射一次或数次。牛80万~120万IU静脉注射。
(2)20%乌洛托品牛l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
(3)25%硫酸镁液l00ml,静脉注射。
(4)氯丙嗪牛300~500mg,深部肌肉注射,或用水合氯醛25~30g,混于500ml淀粉浆内,直肠灌注。(50青霉素2000万IU,肌肉注射,连用3~5d。以上药品,可根据病情反复应用。当病畜出现酸中毒时,可加用5%碳酸氢钠500ml,静脉注射。牙关紧闭,开口困难时,可用3%普鲁卡因l0ml和0.1%肾上腺素1ml混合,注入咬肌。并配用强心药。病畜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25%~30%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每日2次。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奶牛乳房炎症状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隐性乳房炎又称亚临床型乳房炎,是无临床症状表现的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指在临床上无法导致机体出现任何症状,必须经由细菌检查或者生化化验才能够发现异常。该病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以及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还容易变成临床型乳房炎,缩短其利用年限,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1、危害

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时,会导致其生产牛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以及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使乳汁中存在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或者残留有过多的抗生素,影响消费者的的健康。另外,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时,还会导致乳腺分泌细胞功能减弱,产奶量下降。据报道,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在一个泌乳期泌乳量大约可减少110~550kg。这是由于乳腺的分泌细胞发生损伤或者被破坏后,乳腺血管会明显扩张,且渗透压发生变化,还会导致乳成分发生多种变化,如酪蛋白水平降低,乳清蛋白水平升高,干酪产量显著减少;乳脂肪、非脂乳固体以及乳糖含量都发生程度不同的减少,比重降低,pH值增大,电导率增强;钾、钙、磷含量略微下降,而钠和氯的含量显著增加。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隐性乳房炎在由乳房炎引起的损失中占70%左右。

2、病因分析

奶牛饲养过程中,引发隐性乳房炎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饲养管理水平较差,主要是指运动场地面凹凸不平,长时间存在积水而导致地面过于泥泞,舍内过于潮湿,排尿沟和地面堆积大量的粪便以及其他污物,容易严重污染奶牛乳房;乳房使用不卫生的水清洗,挤奶时没有严格按照挤奶规程操作,如手工挤奶方法错误,挤奶前没有清洗乳房或者使用没有添加消毒剂的水直接清洗乳房,每次挤奶时没有彻底挤净乳汁,挤奶后没有将乳头置于消毒液浸浴,多只奶牛同时使用一块抹布擦洗,尤其是使用擦洗挤奶员手臂上粪便的抹布等;使用机器挤奶时,没有提前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以及没有按照挤奶规程操作,如电压不稳定、负压过高、空吸、抽吸频率不稳定以及挤奶持续过长时间等。以上情况都会导致乳头、乳池黏膜上皮发生破裂,从而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3、实验室诊断

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时,尽管病原菌已经侵入到乳房,但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且肉眼无法发现乳汁发生异常变化,但此时乳腺内已经发生炎症反应,此时则需要使用试剂或者其他方法才能够检出。可使用0.5%溴麝香酚蓝(由100mL10%酒精、0.5g溴麝香酚蓝组成)作为指示剂,将一滴指示剂滴加在白纸上,呈黄色,但如果遇到碱性液体就会变成绿色。接着将被检乳叶的乳汁滴加在该处,如颜色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有没有发生乳房炎;如果变成绿色,并结合机体产奶量已经有所下降,就能够初步诊断发生隐性乳房炎。但对于在泌乳末期的奶牛,其乳汁碱性正常情况下就会增强,从而容易出现假阳性,此时要加以鉴别。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可采取将药物注入病牛乳房内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在100mL蒸馏水中添加100mg三氮唑核苷、5mg地塞米松磷酸钠、2g环丙沙星粉,混合均匀后进行过滤,经过30min高压灭菌后注入到患病乳区;也可在每100mL蒸馏水中添加2mL5%新洁尔灭,开始向每个患病乳区注入40~50mL,经过3~5min按摩后将其完全挤出,接着再注入50mL,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经过3~4天即可治愈;也可使用金乳康(溶菌酶制剂)进行治疗,每天早晚各向挤净乳汁的每个乳区内注入由20mL生理盐水和8万IU金乳康(1支)组成的药液。需要注意的是,病牛使用一般抗生素治疗后,前3天以内分泌的牛奶不允许饮用。

中药疗法。取双花、瓜蒌、红花、甲珠、乳香、公英、当归、连翘各16g,全部研成细末,加水冲调后给病牛服用1次;也取30g生甘草,90g蒲公英,60g连翘,40g陈皮,80g紫花地丁,80g双花,40g青皮,以适量白酒为引,加水煎煮后给病牛服用。也可使用大瓜蒌散,即取30g炒麦芽、15g青皮、15g牛蒡子、30g蒲公英、30g白芷、15g王不留行、30g银花、18g赤芍、15g甲珠、18g柴胡、30g瓜蒌、30g生石膏,加水煎煮后给病牛内服,间隔1天使用1剂,连续使用5剂。病牛还可配合使用外治方剂,如雄黄散,即取30g大黄、30g白芨、30g龙骨、30g白蔹、5g雄黄,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醋调合,在患处涂擦。

乳头药浴。奶牛乳头长时间坚持使用0.5%的碘伏进行药浴,用于避免乳头口感染病原菌,并防止乳头发生外伤而引起感染。对于干奶期奶牛,乳头每天进行1次药浴即可;对于临产奶牛,要在预产期前10天开始每天进行1~2次药浴;对于泌乳期奶牛,在每次挤奶后都要进行1次药浴。

采取正确的挤奶方式。奶牛挤奶前,要打扫走道和牛床,并刷擦牛体后部。固定挤奶员,保持双手卫生良好,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挤奶时,要先安排健康奶牛或者头胎奶牛进行挤奶,后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进行挤奶。对于患有乳房炎奶牛挤出的牛奶,必须装在专用的容器内,并采取集中处理,禁止随意乱倒。每次挤奶前,奶牛乳房及乳头要用40~50℃清洁温水进行洗净,并进行适当按摩。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1、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奶牛乳房炎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肉眼看不见其乳汁变化,不显任何乳临床症状,但用细菌学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奶中体细胞计数在20—50万个/ml之间。这类乳房炎发病率远高于临床型,危害最大;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均用肉眼可见其异常症状。乳房间质、实质或两者都发炎,临床上表现为乳汁变性、乳汁内混有凝块、血液或脓液,乳房肿大、质硬、温热、疼痛等现象。
根据其炎症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蜂窝织炎性乳房炎等。
2、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微生物因素: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多种非特定的微生物,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程度因地区不同而异,其中有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病原微生物浸入乳头管引起乳房炎是人们公认的主要途径。
(2)环境因素:奶牛乳房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接触感染。如牛舍尘埃多、不清洁、不消毒;牛粪堆积门外或堆积在排尿沟内;牛床潮湿,挤奶时随意将头几把奶挤在牛床上,又不及时冲洗、消毒;没有运动场或运动场泥泞,排水不良,浊水积聚;一块毛巾擦洗很多牛,或用于擦洗手臂上的牛粪,牛棚真;真空泵调节器不清洁,或挤奶器上的橡皮管未经常更换,或清洗挤奶器不加任何消毒剂等。
(3)挤奶技术:若挤奶员挤奶技术不熟练或技术不当,会使乳头粘膜上皮受损伤;机器挤奶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动过速,也会损伤乳头皮肤和粘膜;挤奶前手不干净、未挤净乳汁等都给细菌侵入乳房创造条件。
(4)饲养管理:对于高产奶牛,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有利于保护和提高产奶量,同时也增加了乳房的负荷,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而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抗感染中能起重要作用。如补充亚硒酸钠、VE、VA会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3、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规律
乳房炎发病率存在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和月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9月份最高而以2月份最低,且气温的变化与阳性牛检出率和阳性乳区检出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乳区乳房炎发病率存在差异,前乳区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后乳区,左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乳区;不同年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存在差异,随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胎次的增加,奶牛的乳房炎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4、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诊断
4.1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
临床型乳房炎症状明显,根据乳汁和乳房的变化,就可以作出诊断。临床型乳房炎的患病乳区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拒绝人工挤奶。乳汁出现絮状物,乳汁分泌不畅并且明显减少,严重者肿胀疼痛明显,食欲减退,产奶量大减或产奶停止,乳汁中出现血液、絮状凝块。
4.2隐性乳房炎的诊断
隐性乳房炎由于不表现任何症状往往难以诊断。具体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4.2.1乳汁细胞检查
4.2.1.1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SCC)检验的方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刻度管检验法、直接显微镜细胞计数(DMSCC)法、荧光电子细胞计数法、DHI计数法。
4.2.1.2乳汁体细胞间接计数(SCC)法、兰州乳房炎检验(LMT)法、杭州乳房炎检测(HMT)法、JMT(吉林乳房炎试验)、BMT(北京乳房炎试验)。若混合物呈兰紫色,说明被检乳呈弱碱性,若混合物呈橙黄色,说明检乳呈酸性反应。混合物液状,杯底无沉淀物可见为(-);混合物液状,杯底出现微量沉淀为(±);杯底出现少量沉淀,但不呈现胶状,流动性大,沉淀物散布于杯底,并有一定粘附性为(+);杯底出现较多粘稠胶状沉淀,并粘附于杯底,旋转检验盘,胶状物有聚中倾向为(++);混合物几乎完全形成胶状物,并粘附于杯底,旋转检验盘时,难以散开为(+++);混合物立即形成胶状物,凸起,出现夹心奶为(++++)。
(2)4﹪氢氧化钠凝乳法
在有黑色背景的载玻片上,滴入被检乳(鲜乳或冷存2天内的乳)5滴,加入4﹪氢氧溶液2滴,搅拌均匀,判定。若形成微灰色不透明沉淀物为(-),沉淀物极微细为(±),反应物略透明,有凝块形成为(++),反应物完全透明,全呈凝块状为(+++)。
4.2.2乳汁PH的检查
乳房炎乳汁的PH呈碱性,碱性的高低,决定于炎症的程度。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乳汁PH的方法来检测乳房炎。
4.2.2.1溴麝香草酚蓝(BTB)法
(BTB)法是根据乳房炎时,乳汁的PH上升,测定乳汁PH可判定是否为隐性乳房炎。
4.2.2.2乳房炎试纸法
试纸法最早由JOSHIS等(1976)报道使用,现在美、德、法等许多国家作为监测隐性乳房炎的主要措施。国内,王安林等于1985年研制出奶牛乳房炎试纸并在我国养牛业中应用。日本还研制了BPB滤纸片诊断乳房炎的方法,张蔓茹等于1988年对此法进行改进,获得了全乳诊断准确、快速、灵敏的结果。
4.2.3其它方法
4.2.3.1乳汁电导率法
隐性乳房炎的乳汁的电导率均高于正常值,但不同的个体及不同的饲养管理状况,乳汁电导率变化较大,因此判断隐性乳房炎的关键是确定不同牛群正常乳汁的阀值。日本率先生产出便携式袖珍电子诊断仪。1983年山西农大郝庆铭推出(1)SX-1型乳房炎诊断仪:这种仪器不但能区分健康乳、可疑乳、隐性轻度乳、中度乳、重度乳等五类乳汁,还可初步测定乳汁的成分。(2)CN乳房炎诊断仪:除了能区别上述五类乳外,对健康乳还能区分最佳健康乳、一般健康乳和次健康乳,它体积小,重量轻,可在牛旁进行测定。西北农大根据正常奶和异常奶的主要理化性状和生物液体的特征研制而成的XND-A型奶检仪,是以电导电极为传感器的便携式奶检仪,它体积小,能快速、准确、综合的检出掺假加水奶,酸败奶和乳房炎奶。
4.2.3.2酶检验法
不同的乳房炎病原微生物感染乳腺时呈现不同的酶象变化,与阴性感染的乳腺相比,LDH、ACP、GOT、和GPT的活性均增加。这些都为间接诊断隐乳,判断有关的乳腺损害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作为诊断隐乳和乳腺损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N-乙酰B-D-氨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检验在检验奶牛乳房炎时也常使用。认为NA-GASE检验可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查方法。
4.2.3.3乳清电泳诊断法
根据健康、可疑和隐乳的乳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电泳图谱的直观结果相一致,可直接根据乳清电泳图谱变化而判断奶牛是否患隐乳。

5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在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实行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遵循正确的挤奶程序,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减少乳房炎的重要措施。
5.1良好的环境卫生
卫生较差的环境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也是隐性乳房炎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防止细菌的繁殖是预防的关键。具体应该做到:牛舍、运动场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积水、泥泞。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并且要经常更换。要定期对牛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可每隔15天用消毒液喷雾消毒一次),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保证有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经常刷拭牛体,保持乳房清洁。对较大的乳房,特别是下垂的乳房,要注意保护,免受外伤。注意产后护理,排出的恶露尽量减少污染畜体的后躯。做好夏防暑冬保暧的工作,减少应激反应,使奶牛生活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
5.2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注意规范化饲养,给予全价日粮,各生产阶段精粗饲料搭配要合理,全面供应,建立青绿饲料轮供体系,增加青绿、青贮料的饲喂量,以奶定料,按奶给料。禁用变质饲料。维持机体最佳生理机能。
停乳后要注意乳房的充盈及收缩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处理;在停乳后期和分娩前,应适当减少多汁和精料的饲喂量,以减轻乳房的膨胀,在分娩后乳房过度膨胀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酌情增加挤奶1-2次,控制饮水与增加放牧次数。
在干奶期开始,7周添加VE0.1MG/KG的硒,在干奶期的后2周日粮中添加高含量VE,对乳房健康有实质性的改善作用。都可以提高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5.3规范的挤奶操作
良好的挤乳操作规程是预防隐性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挤奶之前应将牛床及走道打扫干净,并将牛体后部刷擦干净。挤奶员要固定,注意手的卫生,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先挤头胎牛或健康牛的奶,后挤有乳房炎的奶。对患临床型的乳房炎的乳区停止机器挤奶。有乳房炎牛的奶,一定要挤入专用的容器内,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乱倒,以免交叉感染。头几把奶应挤在准备好的专用桶内,禁止挤在牛床上。整个过程要轻柔、快速,一般在15-20秒内完成。挤奶前的乳头药浴,挤奶前用消毒药浸泡乳头(或喷雾消毒),然后停留30秒,然后用单独的消毒毛巾或纸巾擦干。消毒药液可选用3%次氯酸钠,0.5%洗必泰,0.1%雷夫奴尔,0.1%新洁尔灭等。现用现配。应注意经常更换消毒液,以免菌株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
挤奶工人要经过训练,穿干净的工作服,挤奶前双手洗净消毒,手工挤奶应采取规范的拳握式,严禁使用滑榨法,避免用3个手指粗暴地捋乳头。人牛配合、保持安防止乳头损伤,减少应激反应。手工挤奶应尽量缩短挤奶时间,以免造成乳头损伤,挤奶前要严格做好挤奶机的管道、乳杯及其内鞘的清洗消毒。操作时要维持机器的正常功能,挤奶器应保持43.9-50.6KPA负压,频率每分钟60-70次。不要跑空机,挤奶后要严格进行乳头药浴。
挤奶后乳头药浴是控制乳房炎的有效办法,挤完奶15秒后乳头括约肌才能恢复收缩功能,关闭乳头。在这15秒内张开的乳头孔极易受到环境性病原菌的侵袭,故挤奶后乳头应立即进行消毒,使消毒液附着在乳头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可大大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所以,每次挤奶后应进行药浴。药浴常用药物与挤奶前用药物一样。药浴时将乳头在药液中浸泡0.5分钟,并长期坚持对防治乳房炎是行之有效的。

5.4定期检查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每日对每头成年牛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发现后及时进行治疗,患牛与健康牛分开饲养。对那些长期CMT阳性、乳汁表现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长时间医治无效的病牛,要坚决淘汰。以免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成为感染源。干乳前十天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对阳性反应在“++”以上的牛及时治疗,干乳前三天再监测一次,阴性反应才能停乳。
5.5接种乳房炎疫苗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特效疫苗,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5.6干奶期预防
母牛干奶期是乳房炎控制中最有效的时期。干奶期预防,是目前乳房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干奶前最后挤乳后,向每个乳区注入适量的抗生素,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泌乳期间遗留下的感染,而且还可干乳期间新的感染。目前主要是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可杀灭病原菌和预防感染。国际上常用长效抗生素软膏。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
5.7药物预防
每头奶牛日粮中补硒2MG或0.74MGVE,都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生产能力,降低乳房炎发病率。对奶牛饲喂适量的几丁聚糖,不但能控制隐性乳房炎的感染,而且能提高产量。在泌乳期,按每千克体重7.5mg盐酸左旋咪唑内服一次,分娩前一个月内服效果较好。同时,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牛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可以促进乳腺的复原。
5.8避免应激
引起奶牛应激的因素很多,如妊娠、分娩、不良气候(包括严寒、酷暑等),、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它们都可使奶牛发生应激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发病增多,为此,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因素的发生,使奶牛生活在最佳的生活环境中。
5.9其它
加强对其相关病的治疗,如奶牛结核病、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这些疾病有时可继发乳房炎。对新调入的奶牛要隔离观察,确定为无任何疾病的才能并群。防止因自身压迫而产生乳房炎;外出放牧应带乳罩,防止刺伤乳房;控制奶牛互相顶架,杜绝各种致病因素。
6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乳房炎的种类繁多,致病因素各异,对奶牛乳房炎要早期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以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减轻和消除炎症,改善奶牛全身状况,防治败血症为原则。
6.1抗菌药疗法
抗菌药物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急性、多发性和亚急性乳房炎治疗,控制奶产品质量上或作为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随着抗菌药大量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使得常用药物疗效下降,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治愈率较低。氟诺酮类是新型的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抗药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副作用小,与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半合成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和舒巴钠合剂的生物利用度高,尤其耐酸耐酶、抗菌谱广、对耐药金黄葡萄球菌作用强。注入药物时必须在对乳导管、乳头、术者手均消毒的情况下,先挤净患乳区乳汁,然后经乳头管注入药物。
6.2封闭疗法
一是全身封闭,如0.25-0.5%普鲁卡因200-300ml静脉注射,以减轻患乳区疼痛,加速炎灶的新陈代谢。二是局部封闭。会阴部封闭将牛尾拽向一侧,在阴唇下连合处消毒。以左手推送下连合,并触到坐骨切迹;以右手持针,沿坐骨切迹中央刺入,深度15-20cm,注射3%普鲁卡因15-20ml。乳房基底部封闭,若封闭前1/4乳区,先向前下方推压乳叶,针在乳叶前侧方(乳叶侧方与前方交界处),乳房与腹壁形成的沟中,沿腹壁向对侧膝关节方向刺入8-10cm,每叶注入0.25-0.50%奴夫卡因150-200ml。若封闭在后1/4乳区,针在距乳房中线与乳房基部后缘相交点侧方2cm入,沿腹壁向前下方,对着同侧腕关节刺入,深度8-10cm,药量同前叶。

6.3中草药疗法
乳制品中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要小,且许多中草药还是很好的免疫调节剂。中草药在治疗乳房炎上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祛瘀、通经下乳的疗效。
6.4物理疗法
目的是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渗出物吸收,消炎止痛。(1)热敷法,30分钟一次,每天2-3次,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2)红外线或紫外线疗法,用“维康灯”照射患部(分4-5个点照射,每点照射5分钟左右,照射时距患处30cm左右),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配合中草药。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7天治愈。(3)激光疗法:用氦氖激光照射,小功率氦-氖激光对动物机体有扩张血管、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功能。(4)乳房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浆液性乳房炎自下而上,卡他性乳性与化脓性乳房炎自上而下,但纤维素性、出血性、蜂窝炎性乳房炎禁忌按摩。(5)增加挤奶次数,以排除变质奶,病原菌和细菌毒素。减少对乳腺的刺激及病原的扩散。
6.5外科疗法
对化脓性乳房炎,如脓肿浅时宜切开排脓,对深在性脓肿,应先抽出脓液,然后再注入抗生素治疗。
6.6乳头药浴
乳头药浴可以杀灭乳头端及乳头管内病原菌,是防治乳房炎行之有效的办法。浸泡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性强、刺激性小、性能稳定、价廉,常用药物为冼必泰、新洁尔灭等。其中以0.3-05%洗必泰效果最好。每次挤完后,将乳头浸浴在药液中,但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要停止使用,以防乳头皲裂或冻伤。
6.7抗寄生虫药的试用
盐酸左旋咪唑是驱虫药,具有免疫活性。用其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较好,隐性乳房炎阳性比例由42%降至8%,治愈率达80%。试验结果证明,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不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8局部外用药物疗法
炎症初期用2%硼酸溶液,1%--3%醋酸铅溶液,5%----10%胆矾溶液,布劳氏液(醋酸铅2份,明矾1份、水40份)等在患部冷敷。
6.9鲜乳疗法
将新鲜的牛奶100-200ml灌注入病区乳腺,1-2小时后挤出,再重复一次,一天两次,一般的不是很严重的临床性乳房炎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6.10拉津------新碘制剂
俄罗斯国家学者从1991~1996年成功研制并应用了新型碘制剂-拉津。其中拉津水溶剂,是一种含不同电荷粒子的活性碘形式之复杂体系。有效治愈乳房炎94-99%。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5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