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许多家禽由于生存环境被破坏,受到细菌疾病的感染,并得不到及时治疗,家禽疾病愈发频繁,诸如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鼻炎、鸡白痢等多种疾病在家禽养殖业中造成大范围的传染,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也引发了市场上的饮食安全问题。重视家禽疾病,提高家禽养殖管理,及时做好家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当前家禽养殖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1家禽疾病

家禽疾病,指的是包括鸡、鸭、鹅、猪等家禽动物在被饲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得疾病的总称,疾病主要包括三大类:传染性疾病(病毒疾病、细菌疾病、霉菌疾病等)、普通性疾病(外伤疾病、遗传疾病、中毒疾病等)和寄生虫疾病(原虫疾病、蠕虫疾病、外寄生虫疾病等)。

家禽是与人们距离最近的动物,家禽疾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旦发病,轻则造成家禽养殖行业的经济损失,重则会引起人体感染,甚至死亡。所以,加强对家禽疾病的研究力度,及时对家禽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势在必行。

2家禽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1家禽疾病的预防

首先,提高饲养员的防范意识。对于家禽饲养员的培训内容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疾病防范教育,提高他们的疾病防范意识,教会他们根据细节观察,提前预防家禽疾病。由于家禽是群体养殖,一只只进行检查的做法不太实际,主要是通过饲养员对家禽饮食、冠色、精神状态和粪便的观测,观察它们是否有不正常的反映,如果有家禽冠色发白或发紫、无精打采、羽毛干燥,那它就可能已经患病,需要及时治疗。

其次,建立干净卫生的养殖场,科学饲养。家禽的生存环境对它们自身的生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干净卫生、时常打扫的养殖场能够保持无细菌滋生、空气质量好,有助于家禽的健康。养殖场的建立位置要远离湖泊、野生鸟类栖息地和流浪动物聚集地,尽量避免和其他动物混杂养殖,采用封闭养殖模式,与野生动物进行隔离。在地理位置上,要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养殖饲料和新引禽类的运输。饲养家禽的养殖场中,要保证气温恒定、日照充足、禽舍空气清新,为家禽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再次,引进健康的家禽。养殖场中家禽的养殖,大多都是自行繁殖类养殖,还有的采用批量引进的方法为养殖场增添新的活力。在新引家禽时,要确保引进的家禽健康无病,并定期接种疫苗,对以往的病禽及时处理,断绝传染源。

最后,禽舍时常消毒防疫。在家禽聚集的养殖场中,容易滋生病菌引起家禽患病,所以要时常在养殖场中进行消毒,达到防疫目的。饲养员在进行定期消毒时,要避免消毒液与家禽的直接接触,喷洒消毒液时要与家禽保持一定距离;在养殖场的出入口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消毒,避免病菌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养殖场。

2.2家禽疾病的治疗方法

家禽疾病的治疗属于家禽患病后的程序,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家禽疾病的治疗环节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2.2.1发现病患,及时隔离在养殖场中,一旦发现有患病的家禽,不可自行隐瞒处理,要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将患病的家禽送到相关的研究所内进行疾病研究。如果确认家禽患病必须先将此养殖场进行封闭,禁止人员来往,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将已经患病的家禽单独饲养,避免同类感染,饲养人员在单独喂养后及时进行消毒,消除病菌;同时,在整个养殖场中进行大范围的杀毒,清除病菌残留。

2.2.2具体疾病,具体治疗家禽疾病确诊后,要及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在此,仅对家禽疾病中的禽流感和球虫病的治疗进行简要说明。禽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行传播,也可以感染给人体。对于禽流感,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用药物治疗,如板蓝根、黄连、华夏感康等,多用中药药材煎水喂食,能够减轻疾病症状。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其病原体通过家禽的排泄物、水等物质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感染率和死亡率很高,对于这种病症,可以将适量剂量的灭球灵、痢特灵等药物与饲料搅拌进行喂食,剂量不能太大,也不可重复用药,容易使家禽产生抗药性。

3结语

在家禽养殖业中,家禽常常由于气候、细菌、传染源等多种多变因素而患病,影响到社会饮食行业和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养殖户的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养殖人员在进行家禽养殖时,要加强疾病防范意识,按时接种疫苗,加强疾病预防。在发现家禽疾病时,及时进行隔离,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药物治疗,断绝病原体的传染途径,降低家禽死亡率,促进家禽养殖行业的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王颖.家禽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探究.农民致富之友.2013,(14):185.

刘云中.浅析家禽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农民致富之友.2013,(14):192.

张全.浅析家禽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64.

作者简介:赵会波,专科学历,辉南县辉发城兽医站,兽医师,研究方向:黑猪养殖。

相关知识

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的几种常见的疾病和预防防治的方法,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猪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农村养猪过程中,为了保证农民群众的各项利益不受损害,一定要进行猪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猪类疾病一旦大面积的爆发流动,会给农村地区的养殖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动物,造成疫情不断的扩大,最终给农村地区的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想很好的做好猪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就需要首先对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尽心了解和掌握,然后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猪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一、常见猪疾病的种类

1.猪的气喘病

猪的气喘病在临床上称之为肺炎支原体性疾病,属于猪的传染病的一种,主要影响的是猪的呼吸道。这种疾病发病的主要症状为气喘和咳嗽,其中胸腔是其主要发病的区域,对猪器官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猪的肺部器官,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紧急的肺气肿和肺水肿的现象。猪一旦感染上了这种疾病,就会影响猪的饲养时间,同时猪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会降低饲料的使用效率,这种疾病和猪的年龄、性别和品种无关。该种疾病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在气候变化比较明显的季节,天气情况表现的不稳定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病。引起猪感染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是由饲养过程中,饲料质量较差,饲养环境较差,单个猪感染该种疾病之后,不容出现死亡的现象,但是由于该种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大面积的感染了该种疾病之后,其对猪群的危害效果就会加大,在出现该种疾病之后,如果不及时的对其进行控制,则不能有效的根治此病,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其出现了概率也比较大。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的传染性萎缩性属于一种呼吸道疾病,猪感染该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种是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的侵染,另一种是跟产生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侵染造成的。该种疾病发生之后主要的症状就是鼻炎,猪的面部发生较大的形变,部分位置出现严重的萎缩现象,猪个体的生长速度变慢,饲料的转化率明显降低,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一旦猪感染了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到猪的呼吸系统正常的运转,导致猪的免疫功能降低,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了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通常情况下,猪仔在生长到5个月大小是很容易感染上这种疾病,并且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也经常的发生。

二、猪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猪气喘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应该始终坚持自我繁育的原则,对于外来引进的新型猪种,应该进行彻底的免疫工作。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注重平时的消毒工作,确保提供的饲料能够满足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严禁向猪喂养已经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对猪圈环境的清洁。定期的对成年猪和猪仔进行免疫工作,同时还应该保证一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应该注意疫苗在注射过程中应该采用胸腔注射。此外,由于猪肺炎型支原体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改变自身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和治疗失败,倒是猪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防治。在治疗该种疾病的过程中,螺旋霉素、四环素、甲砜霉素等抗菌药物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我国的动物检疫部门应该加大对进入到我国市场的猪的动物检疫检查,防止病猪从国外流入到我国国内,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病猪应该及时的将其淘汰掉,不断更新现有的猪群,将带有病状的猪全部淘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猪被传染的几率;其次,对于那些已经患病,但是外表症状不是很明显的猪,在检疫过程中很难借测出来,所以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淘汰处理,这是比较稳妥的措施是将出现过病猪的猪群全部淘汰处理,全部育肥出栏,不留后患。而对于饲养过程中,接触过病猪的疑似猪应该进行全面的隔离观察,观察的期限一般维持在两个月作用,在观察其结束之后,如果改疑似猪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的话则可以继续饲养如果出现了发病的现象,则应该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再次,在养殖过程中,母猪生产的猪仔严禁与其他猪接触,猪仔断奶后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在观察期间如果没有发生任何的异常情况,则可以把这批猪仔用于培育新一批的健康猪;第四,在养殖过程中改善饲养条件也是防止猪感染该种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调整猪的居住密度,防止猪群发生相互挤压的现象,提高圈舍的通风效果,加强对流空气的流通,及时的排除有害气体,谨防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

结语

猪疾病的防治和治疗开展工作的好坏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防治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很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危害到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加强对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保证养殖业和人类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小规模养猪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养猪可以为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而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存在养殖不当的现象,导致了猪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稍不注意将会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养殖者应该掌握常见疾病的防治对策,以便于发生疾病之后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尽量使农户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小规模养猪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疾病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养殖户防治猪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一、常见猪疾病的病因分析

猪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交替时,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这样就会导致猪体内的菌群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病原微生物处于一个适宜繁殖的环境之时,相应的猪疾病就会产生,当病菌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猪疾病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传染性。小规模猪场的位置一般都比较偏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养殖的意识淡薄,在养殖过程中又不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因此,由于这种防范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猪疾病暴发的现象十分明显。同时,还有一些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猪饲料中添加大量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其本意是在猪生长过程中,保证猪健康的生产繁育,但是由于猪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采食这些饲料,过多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就会堆积在猪的体内,对猪的肝肾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猪的抵抗能力降低。在饲养过程中,农户的科学知识欠缺,一些发霉的饲料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就投喂,这些霉菌对猪的肝肾同样也会造成伤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猪的免疫功能。目前,在农村地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接种疫苗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疫苗注射可有可无,认为只要猪健康就不需要接种疫苗。但是一旦养猪场出现高致病性的流行疾病,多数的猪由于没有免疫导致迅速的感染该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给猪投喂配比合理的饲料,减少猪对霉菌素的摄取,同时还应该注意圈舍的通风换气和防寒保暖工作。加强对养殖场的消毒处理工作,养殖场要设置多重的消毒防线,将消毒工作执行到位。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消毒工作,还需在出现温度变化,大风以及雨雪天气之后及时的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对猪舍的消毒。猪养殖过程中,还要结合当地疾病流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保证免疫到位。要切实做好猪瘟疫苗、细小病毒疫苗、伪狂犬疫苗以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于生产超过两胎的母猪可以停止细小病毒的免疫工作。但是母猪在生产第一胎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免疫。任何疫苗的免疫率都不能达到100%,所以,在免疫接种之后要做好猪群的药物防治工作。

还需要注意的是,猪群在没有传染病时要禁止使用抗生素预防。当猪群存在传染病时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猪群进行药物防治,但不可以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

对猪群定时进行驱虫,每三个月驱虫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因为寄生虫引起的猪抗病能力降低。在防治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疾病进行预防,但是要注意用药的量和拮抗反应等因素对猪产生的影响,合理的使用药物,切实达到疾病防治的效果。

三、常见猪疾病的治疗原则

1.提高猪的免疫力

在猪常见疾病的预防过程中,为了切实提高猪的免疫力,可以使用可溶性的黄芪多糖、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以及维生素E等药物。这样可以显著提升猪的免疫力。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反应,对于发病猪可以注射猪免疫球蛋白,每天注射一次。使用2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按照每千克使用0.3毫升,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注射两次,按照病情的发展连续使用一周左右。对于猪呼吸道症状明显增加的病例,随着病情逐渐加剧,往往会发展出现咳嗽和腹式呼吸,病猪的鼻镜干燥、采食量降低,这时可以使用左旋氧氟沙星2.0g,阿莫西林1.0g,并结合10%板蓝根注射液1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当病猪的消化道系统出现严重的紊乱现象时,可以使用10%的板蓝根注射液10ml,1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10ml进行肌肉注射,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猪的病情。

2.常见猪疾病的防治

2.1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VC)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为主要症状。这种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17nm,是迄今为止最小的一种动物病毒,现已知PVC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圆环病毒在病猪鼻黏膜、支气管、肺脏、扁桃体、肾脏、脾脏和小肠中有PCV粒子存在。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认真对待引种工作,引种不慎往往是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引进的后备母猪应进行严格的检疫,所购买的种公猪、精液必须无II型圆环病毒感染。

(2)、改进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合理配制日粮。注意通风与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去势和注射须遵循良好的卫生和消毒习惯。

2.2猪喘气病的防治

气喘症状多在患病中期出现,患病猪呼吸次数明显增加,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食欲正常或稍有变化,但随病情发展,气喘严重,病猪食欲下降或不食,后期病猪常张口气喘,不愿走动。防治治疗本病可用土霉素和卡那霉素注射液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注射1次,共注射5次;20%土霉素油剂隔两日注射1次,共注射5次。洁霉素药渣干粉,按2%~4%的比例混入饲料中喂饲,对本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有明显效果。另外,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家禽结核病的症状、预防及禽病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有人型、牛型和禽型等,病原可在人、畜、禽之间相互传播。禽结核病是由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avium)引起家禽和鸟类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特点是呈慢性经过,渐进性消瘦、贫血、产蛋减少或不产蛋,各器官尤其是肝、脾和肠道形成结核结节。一旦传入养禽场则长期存在,很难根除,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为发生广泛,人畜共患,禽结核病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病原

禽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禽结核杆菌属于抗酸菌类,普遍呈杆状,两端钝圆,也可见到棒状的、弯曲的和钩形的菌体,长约13m,不形成芽胞和荚膜,无运动力。该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类,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特别对干燥的抵抗力尤为强大;对热、紫外线较敏感,在60℃条件下30min即死亡;对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较强,对低浓度的结晶紫和孔雀绿有抵抗力,因此分离该菌时可用2%~4%的氢氧化钠、3%的盐酸或6%硫酸处理病料,在培养基内加孔雀绿等染料以抑制杂菌生长。
禽结核分枝杆菌可在25~45℃范围内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39~45℃,最适pH值为6.8~7.2。该菌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初次分离该菌时,需用专为培养分枝杆菌而配制的培养基(LowensteinJensen氏浓蛋培养基或蛋黄琼脂培养基等),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空气环境能促进其生长,如果培养基中含有甘油则可形成较大的菌落。该菌生长速度缓慢,一般需要1~2周才开始生长,3~4周方能旺盛发育。

2流行病学

家禽结核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最常发生于北温带。在美国发病率最高的为中北部各州的鸡群,而西部和南部各州鸡群的发病率低。在加拿大的不同地区,鸡结核病发病率的差异很大,从1%~26%不等。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该病的存在,但发病率不高。在欧洲也有不少关于家禽结核病的报道。在非洲禽结核病发病率较低,在肯尼亚曾报道过小火烈鸟的禽结核病。在我国于1978年首次由甘肃农业大学王锡祯等报道了鸡结核病的存在和流行。近几年来,国内有关鸡结核病诊治方面的报道相继增多,已引起养殖行业的高度关注。

结核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前者由于病禽咳嗽、喷嚏,将分泌物中的分枝杆菌散布于空气,或造成气溶胶,使分枝杆菌在空中飞散而造成空气感染或叫飞沫传染;后者则是病禽的分泌物、粪便污染饲料、水,被健康禽食入而引起传染。所有的鸟类都可被分枝杆菌感染,家禽中以鸡最敏感,火鸡、鸭、鹅和鸽子也可患结核病,但都不严重,其他鸟类如麻雀、乌鸦、孔雀和猫头鹰等也曾有过结核病的报道。各品种的不同年龄家禽都可以感染,虽然老龄禽比幼龄者严重,但在幼龄禽中有时也可见到严重的开放性结核病,这是传播强毒的主要来源。

3、家禽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禽结核病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感染看不到明显的症状。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到病禽不活泼,易疲劳,精神沉郁。以内脏出现结核结节及体重减轻、消瘦、死亡为主要特征。有些个体虽然食欲良好,但通常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尤以胸肌消瘦明显,胸骨明显突出,甚至变形。此时,病禽羽毛蓬松、暗无光泽,禽冠、肉髯和耳垂贫血,比正常的薄,偶尔呈淡蓝色,无毛部位皮肤粗糙。因肝脏病变,可见有黄疸。如果病禽关节或肠道受到侵染,可出现一侧性跛行、翅膀下垂,或顽固性腹泻。随着病程发展,触诊腹部可能发现沿肠道分布的结节,最后衰竭死亡,有的甚至发生肝、脾破裂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2~3个月,甚至1年以上,发病时,产蛋禽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受精率和出雏率下降。

4病理变化

禽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贫血、消瘦,各内脏器官(除神经系统外)出现典型黄灰色干酪样结节。结节坚硬易摘除,外包一层纤维组织性包膜,结节病变最常见于肝、脾、肠、肺等器官。骨髓、心脏、肾、卵巢、睾丸和皮肤通常无结节出现。肝、脾和肠管上出现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肝、脾肥大通常具有示病意义,脾脏肿大2~3倍,有时发生破裂而出现致死性出血。结核结节大小不等,有时直径达数厘米。大结节常有不规则的瘤样轮廓,表面有时可见到较小的颗粒或结节。结节切开时内容物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周围有一层纤维素包囊,通常不发生钙化。肺脏的损害通常没有肝脏和脾脏严重。肠道结核时,有粟粒、豌豆粒或鸽蛋大小的结节突出于肠管浆膜表面,切面为干酪样坏死物,肠系膜形成典型的珍珠病。


5诊断

5.1临床诊断

如果发现病禽不明原因的日渐消瘦、贫血、产蛋下降或停止等临床症状,又不能确诊为其他慢性病时,可初步怀疑患有结核病。尸体剖检是诊断该病最简便又最特异的方法,肉芽肿比较有特征,在肝、脾、肠道发现典型的结核结节病变,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主要包括细菌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方法、动物接种和鉴别诊断等方法。

5.2.1细菌学检查

5.2.1.1涂片镜检取病、死禽的结核病灶病料,直接制成抹片,染色,镜检。由于该菌具有抗酸染色的特性,多采取萋-尼(Ziehl-Neelsen)氏染色法(简称热抗酸染色法)和开杨(Kinyoungs)氏染色法(简称冷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时,见到单个、成对、成堆、成团的红色杆菌,可初步诊断为禽结核病。染色前,涂片应用酒精乙醚脱脂30min。

5.2.1.2荧光染色检查涂片固定用0.1%的金胺石炭酸液或黄连素液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检查结核杆菌呈黄绿色荧光。

5.2.1.3分离培养法取病、死禽的病料用5%的草酸处理,或用10%的磷酸三钠,4%NaOH或20%安替伏明处理,随之在含青霉素的Dubos氏固体培养基上培养,Stonbrink氏培养基也适合于分离禽结核杆菌,于40℃、5%~10%CO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6~8周后观察结果。

5.2.2结核菌素试验(变态反应)结核菌素对确定禽群中有无结核病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用禽结核杆菌制备的结核菌素要比哺rǔ动物结核杆菌制备的结核菌素的阳性检出率高,且反应更明显。用禽型结核菌素0.1mL,注射于一侧肉髯皮内,对侧作对照,48h后检查,与对侧肉髯比较,注射侧出现肿胀和发红,则判定为阳性反应。

5.2.3血清学方法用于禽结核诊断的方法有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5.2.3.1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是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将禽结核菌培养物配成10%悬浮液,用18#针头刺破禽冠或翅静脉取血一滴,在玻片上与抗原一滴混合,1min后出现凝集反应即认为是阳性。据有关资料证明,凝集试验比结核菌素试验更可靠。

5.2.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假阳性比较常见。其特异性低于结核菌素试验。

5.2.4动物接种病料经处理稀释后,给鸡或家兔静脉接种0.1mL细菌,可在30~60d内死亡,剖检可见肝、脾肿大和病变。皮下或肌肉注射同剂量细菌时,则病程缓慢,最后仍可发生死亡。

5.2.5鉴别诊断该病应注意与肿瘤、伤寒、禽霍乱等相鉴别。结核病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病变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的抗酸杆菌,而在其他任何已知的禽病中都不出现抗酸杆菌。

6防控措施

6.1预防措施

禽结核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防疫工作十分重要,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6.1.1控制措施定期开展禽结核病检测(血清学监测),发现病禽,立即淘汰,尤其要全部淘汰患病老龄蛋禽群(最危险的传染源),并采取清群措施,半年后复检1次,直到检不出阳性为止。

6.1.2扑灭措施养禽场一旦发现结核病,应及时进行处理,病死禽焚烧或深埋。禽舍及环境应彻底清扫和消毒,粪便堆积发酵、沤肥。必要时改建禽舍,引进无结核病禽群,建立新的禽群。在引种前,隔离检疫2个月(进行2次结核菌素试验),并在无结核病环境中饲养。

6.1.3免疫预防目前,虽然有使用结核病灭活疫苗以及卡介苗与灭活苗的混合疫苗对禽进行预防接种的报道,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6.2治疗措施

一旦发病,通常无治疗价值。但对价值高的珍禽类,可在严格隔离状态下进行药物治疗。可选择异烟肼(30mg/kg)、乙二胺二丁醇(30mg/mL)、链霉素等进行联合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建议疗程为18个月,一般无毒副作用。

甲鱼疾病的特点和预防



1、潜伏期和病程长
(1)健康鳖的抗病力强,虽受病原体侵袭,也会经过长时间的“较量”才会发病。
(2)鳖病病原体多为条件致病菌,如鳖自身健康和在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往往带菌而不发病。
2、继发性感染、并发症多。
3、诊断、治疗困难。
(1)鳖生活在水中,胆小,见人即迅速逃离,平时很难观察其健康状况。
(2)一旦发现明显的症状,大多已濒临死亡,如再采取治疗措施,有时会加速死亡。
(3)鳖病多表现为外部症状,即皮肤与肌肉损伤,机体与病原体之间是完全开放的,需较快的切断病原体与机体的接触途径的手段困难。
甲鱼疾病的预防
1、改善养殖的生态环境,做好生态防病。
(1)建造符合甲鱼生态习性和防病要求的养殖设施。
(2)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水体清洁,背风向阳,环境安静。 (3)注意防止养殖环境温差的剧烈变化。
(4)实行生物防病:在池塘中放养一些水生动物如花白莲等及移植一些水葫芦等以改善水质。
2、增强甲鱼自身的抗病力。
(1)筛选、培育抗病力强品种。
(2)加强饲养管理。
(3)科学地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
3、消灭病原体。
做好消毒工作,以防为主,做到定期、定时的消毒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严格检疫,尽量避免进种带入病原体。
(2)鳖池定期清塘消毒。
(3)鳖体消毒。
(4)鲜活饲料消毒。
(5)工具与食台的消毒。

獭兔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球虫病是獭兔常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断奶后至12周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患兔易并发其它疾病,生长受阻,并且大批死亡,所以防治该病非常重要。球虫病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该病的传播性强。兔发病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易蔓延传播,引起大量的仔、幼兔死亡。随着特养行情的持续升温,獭兔存栏量也大量增加,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笔者根据洮南市向阳乡某个体养兔场防治獭兔球虫病的经验和体会,对獭兔球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供养兔户参考。

1流行病学调查

2009年7月,洮南市向阳乡某个体养兔场的獭兔陆续发生以食欲不振、消瘦、衰弱、贫血、下痢甚至拉带血粪便为特征的疾病。该兔场共饲养300只2~3月龄的獭兔,平时每周消毒1次,饲喂专用兔饲料和自来水。经调查,该批兔只已按常规进行了兔瘟、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三联苗的免疫。2009年7月11日起,先有183只獭兔发病,发病率为61%,2d后,死亡率高达23.5%。当地兽医按兔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使用了庆大霉素、甲砜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均不见明显好转。而后獭兔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

2主要临床症状

患兔多为1~3月龄,表现食欲减退、拒食。精神沉郁,动作迟缓,伏卧不动,生长停滞,腹泻下痢甚至拉带血粪便或者腹泻便秘交替,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多尿,排尿频繁或假排尿,腹部膨胀、发黑。眼鼻分泌物增多。唾液分泌增多、流涎,眼结膜苍白、贫血,被毛粗乱无光泽。有的病兔肝区触诊疼痛,腹围增大、下垂,粘膜黄染,角膜浑浊。后期往往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或麻痹,头显著向后仰,同时后肢呈伸直状,前肢作游泳运动,发出尖叫声,迅速死亡。

3剖检病变

将5只死兔和2只濒死的獭兔进行病理剖检。可见尸体消瘦,口腔粘膜、鼻腔粘膜及眼结膜苍白、黄染,胃膨大。胃粘膜发炎,充满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肠壁血管充血,肠腔充气。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为明显,肿胀。内腔扩张,呈急性卡他性或纤维素性肠炎。肠壁增厚,粘膜上可见出血点。有的肠粘膜呈淡灰色,有许多黄白色硬结节或小化脓性与坏死性病灶。在盲肠,尤其是蚓突部常见黄白色细小硬结节。个别死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其中1只獭兔回肠苍白,粘膜有黄白色细小结节,盲肠蚓突粘膜黄白色,含有虫体的细小、硬性结节,有的形成化脓和坏死性病灶。其中2只死亡獭兔肝脏肿大,表面及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粟粒大或豌豆大小的结节病灶,多没胆小管分布,胆囊肿大、粘膜发炎、胆汁脓稠等。

4实验室检查

4.1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典型病变心、肝、脾等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血液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均未见细菌生长。

4.2病原体显微镜检查

首先无菌采取病兔的脾肝、心血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瑞氏染色,均未发现细菌。其次取肠肝结节压片镜检,可见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卵囊。再作粪便中卵囊检查,取适量兔粪放入烧杯内,加饱和盐水少许。用小镊子将粪便捣碎后,再加入30mL左右的饱和盐水,混匀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到另一个烧杯内。静置30min,用直径6~8mm的小铁丝圈水平接触液面。蘸取一层水膜,移放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见到淡黄色、长卵圆形的卵囊。

5诊断与治疗

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球虫病。

5.1治疗

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在所有幼兔饲料中加入0.5%磺胺二甲基嘧啶,混匀,连服3~5d,间隔1周。再服3~5d,同时每天使用水溶性复合维生素粉饮水。病兔用药2d后症状即开始缓解。5d后大部分病兔治愈。对脱水病例可用5%糖盐水加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腹腔注射,2次/d,以补充体液,调节电解质平衡,增加能量。氯苯胍,300mg/kg饲料作治疗,连用1周。预防时以150mg/kg饲料连喂45d,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哺rǔ母兔,每10天清洗一次RU房。病兔舍、兔笼、饲槽等用肥皂、石炭酸、克辽林(以5∶5∶10的比例加水100mL配成)进行定期消毒,食具用0.1%高锰酸钾消毒。病兔尸体和脏器深埋处理或销毁,妥善处理粪便。严禁用病兔粪作肥料,以防重复感染。通过上述治疗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5.2预防

对临床无症状的獭兔,在饲料中拌入3310E~6的氯苯胍,并保持兔舍的卫生和适当通风,供给易消化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全价兔饲料。

6综合防治措施

6.1球虫病受温度和湿度控制较为明显。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温暖潮湿的雨季最易流行,而深秋、冬季、早春三个时节一般不会发生。规模化养兔场的兔舍温度经常保持在10℃以上时,则可随时发生。各品种、各年龄大小的兔都有易感性,但断奶后至2月龄的幼獭兔最易发生球虫病,其感染率可高达100%,患病后的幼獭兔死亡率也很高,最高可达80%。耐过的病獭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体重一般减轻11%~26%。

6.2每天搞好清洁卫生,并将粪便堆积在固定地点,加盖塑料布进行生物发酵,以杀死虫卵。对场地、笼位、用具、饲料等定期消毒。

6.3饲料槽、饮水器、草架应高于兔笼底板,这样可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水。固定清洁用具,特别是成年獭兔和幼獭兔的清洁用具一定要分开固定使用,防止交叉感染。设立专门的饲料间,以防鼠类侵入传播并扩散疾病。饲养獭兔最好使用rǔ头式自动饮水器和颗粒饲料。

6.4新购入的种公獭兔、母獭兔需经多次粪便检查,确定无球虫病时,才能作种用。发现病獭兔后,要立即隔离,并彻底打扫圈舍卫生,消毒。对于病死獭兔的尸体应予焚烧或深埋。

6.5在幼獭兔断奶后饲料中添加3310E~6的氯苯胍直到90日龄,并与成年獭兔分开饲养。

补充维生素K可大幅度地降低球虫病的死亡率,同时补充高剂量维生素K,以加速球虫病暴发后的康复。

獭兔球虫与其他动物的球虫一样,很易产生抗药性,应有计划地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数种抗球虫药,以防抗药性的产生。

羊常见病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普通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寄生类疾病防冶


根据对羊群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羊病进行总结分析,可将羊病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普通疾病、传染性疾病、寄生类疾病。在实际的羊群养殖过程中,对羊病进行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是极其重要的。

1、羊常见病的类型及治疗

1.1普通疾病

羊的常见普通疾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以及产科疾病等。在羊群养殖中,普通疾病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对羊群的管理问题或者羊群营养代谢失调都可能造成羊发病,在常见的普通疾病类型中,最为常见的是内科疾病。胃肠炎是发病突出的,羊在患病以后,通常会出现食欲下降、腹泻、精神萎靡等情况,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造成羊群整体感染。针对羊群出现的内科疾病,常采取消炎治疗,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行静脉注射,2次/d,或者服用50~100mL0.5%痢菌净,或给羊灌服止泻颗粒粉8~15g。

1.2传染性疾病

羊的主要常见传染性疾病指的是因病原体微生物、支原体、细菌引发的疾病,一般来说,致病菌、衣原体、支原体能在羊体内大量繁衍,在其繁衍、生长时代谢产物会严重影响羊内部器官,给羊的机体造成巨大损伤,给羊群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羊的一系列传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羊传染性肺炎及胸膜炎,且为急性传染疾病。这类疾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实现疾病传播。患病后,羊的体会快速上升,伴有呼吸道发炎,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患病的羊若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则极易造成该疾病的广泛传播,甚至出现死亡情况,严重损害养殖户的效益。所以,羊在患病后,应及时治疗,应用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辅助治疗选用红霉素2g,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应用红霉素时需适当,保证每次使用时间隔5d。

1.3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螨虫、线虫、蛔虫等,这些寄生虫寄居在羊体内进而造成其他疾病。该类疾病具有群发性与季节性的特征,危害羊体脏器,羊在患病后营养不良,有浪费饲料情况,同时可诱发其他疾病,严重时造成羊死亡。羊吸虫病是寄生虫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多发在环境潮湿情况下,且该疾病还可能诱发其他寄生虫疾病。治疗寄生虫疾病,重点是对羊体中寄生虫进行有效清除,通常采取硝氯酚治疗。依据0.3~0.4g/kg的体重比例使用硝氯酚。另外,做好养殖场除湿、清洁工作,需保证羊生长环境的干燥、干净、卫生,对于不可改善潮湿的养殖场,需驱虫,每年3次以上。

2、综合防治羊病

2.1强化日常管理

重视养殖场消毒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场消毒制度,特别是羊舍,加大羊粪处理力度,进行全面的羊舍地面消毒,及时消灭病原体,避免发生疫情。在养殖时,若羊出现无故死亡,则需及时消毒整个养殖场,且需对死羊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传染性疾病大范围暴发。

2.2加强驱虫

春夏季是多发寄生虫疾病时期,此时需重视驱虫工作。应用伊维菌素对羊群行肌肉注射,该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能有效防止羊体内部肺线虫、片形吸虫。另外,羊群在春季剪毛后,需在2周后采取药物沐浴,沐浴时采取0.25%林丹乳油水溶液,同时还可采取1%阿维菌素注射液,羊按0.2mg/kg·w进行肌肉注射,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2.3重视免疫接种

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的羊群免疫接种方案,可有效控制羊病发生。在羊群接种时,还需采取多种诊断办法加强检疫监督,杜绝羊病的发生与传播。注重日常养殖各环节的检查、监督,观察羊群合群情况。若检疫发现不健康羊只,则需即刻隔离观察,且需对接触过的羊施行隔离观察并紧急免疫接种,避免疫情传播。

2.4及时上报疫情

羊群养殖场若发现疫情需及时汇报给上级动物防疫部门,同时隔开病羊与健康羊群,单独圈养接触过病羊的羊群,做好饲料消毒及相关用具的消毒处理。对已经出现疫情的死羊或病羊进行及时消杀、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传播。

3结语

要想有效保证羊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与羊群健康,必须重视对常见羊病的治疗和预防。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重视对羊群的驱虫与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简介:叶耀艳(1974-),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叶耀艳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四川成都610300)

参考文献:

吕永平.常见羊病的治疗和有效预防.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9):41.

陈晓艳.浅谈常见羊病的治疗及预防对策.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4):176.

冯志元,李怡.几种常见羊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新疆农垦科技,2014(8):23.

奶山羊乳房炎的几种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1局部疗法

奶山羊感染乳房炎的初级阶段,患羊明显有红肿和热痛表现,此时对患部进行冷敷处理,对于症状具有缓解的效果,能减轻炎症反应。采取冷敷措施2天后,再改为热敷处理,促进炎症快速的消退。同时结合些广谱抗生素一起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加突出。对患羊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要对奶山羊进行取样并且进行检验,包括展开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检验,根据进行的实验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药物治疗。

如果奶山羊感染乳房炎比较严重,可考虑配合全身的抗生素疗法。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可知,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氟氯霉素、甲氧苄啶、氧四环素、某些氟喹诺酮针对患羊的全身,药物会大量的分布在其乳房中;磺胺类、青霉素C、氨苄青霉素和几种头孢菌素针对患羊进行全身用药之后,乳腺中可见中等分布;而如果针对患羊的全身使用头孢噻呋、氨基糖甙类、壮观霉素及多粘菌素B,仅仅有很少量的分布在乳腺中。由此可知,在实际的生产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用药后能够较多分布在乳腺内的药物加以治疗。

2.封闭疗法

生殖股神经封闭:感染乳房炎的奶山羊,白其患侧的第3~4腰椎横突间,距背中线5~7cm处进行剪毛处理,然后进行消毒,进针。以55~60度刺向椎体,到达椎体后倒退0.2cm,采取15~25mL浓度为2%~3%的普鲁卡因溶液,倒退至皮下再注射5mL,每天1次,连续2~3次。生产中采取这种方法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乳房炎的患羊进行治疗,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乳房基部封闭:如果奶山羊的前区感染乳房炎症的时候,进针的部位选在患侧前区的乳房基部与腹壁间,向对侧膝关节方向刺人8~10cm,退针的同时要选择20mL浓度为2%~3%普鲁卡因溶液。如果奶山羊的后区乳房,出现炎症的时候,术者应该位于牛的后方位置进行操作,在患侧乳房基部离乳房中线1~2cm处进针,向同侧腕关节方向刺人8~lOcm,还是在退针的同时采取20mL浓度为2%~3%的普鲁卡因溶液,每天注射1次,连续2~3次。

3中药疗法

内服方剂:①公英散:蒲公英60g,银花、连翘、木通、皂角刺、栀子各40g,大黄50g,紫花地丁80g,甘草20g;②角珠散:穿山甲、黄连、红花各20g,公英、地丁、二花、连翘、当归、黄芩、黄柏各25g,甘草15g;③清瘟败毒饮:生石膏60g,细生地、黑牛角各30g,黄芩、连翘、赤芍、公英、玄参各25g,栀子、川黄连各20g,丹皮15g,路路通、王不留行各70g。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天。

4电针及激光疗法

如今,在我国对于感染乳房炎的奶山羊进行电针和激光管疗法还属于比较先进的治疗方式,临床中采取这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增加局部血管的扩张程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速度,缓解奶山羊机体的代谢机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在治疗脓性乳房炎患羊方面具有非常好的除脓效果,此外,在感染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患羊感染的早期,能够发挥特别好的治疗效果。

5碘制剂疗法

如果将碘制剂进行溶解,之后会产生活性碘,活性碘会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并且与细胞膜以及原生质蛋白质相结合,让其发生变性反应。临床的实际生产中,使用碘制剂对乳房炎患病的奶山羊进行治疗,因其具有比较广的抗菌谱,所以治疗后,奶山羊不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并且能够得到高达99%的有效率。

6左旋咪唑疗法

左旋咪唑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同时能够增强奶山羊的自身防御机制。隐性乳房炎在患羊发生感染的时候会受到机体防卫能力的影响,此时如果采取左旋咪唑进行治疗,能够促使奶山羊体内的天然抵抗因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发挥效果,吞噬并且消灭病菌,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7预防措施

羊场应该尽量的完善饲养管理措施,尽量强化奶山羊对于疾病的抵御能力。羊场在进行奶山羊的引种时,尽量挑选体质比较强的,同时为引入羊提供干净的生存条件,可以很好的对多种疾病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比较可靠的保障方式就是增强奶山羊的免疫能力。饲养者在对奶山羊进行饲喂的时候,首先要仔细挑选饲料,避免劣质饲料混杂在其中,保证羊只饮用洁净的水源,选择在恰当的时间将具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添加剂加入在奶山羊的饲料中,可以适当的增强其抵抗力。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
1.1症状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
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
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
2.1症状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
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2)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量肌内注射呋塞米(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3仔猪红痢
3.1症状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造成的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全窝端。病猪拉血痢或红褐色稀便。
3.2预防
母猪分娩前半个月和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为5~10ml,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
3.3治疗
仔猪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d内投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预防时用8IU/kg体重;治疗时用108IU/kg体重,每天2次。
4猪痢疾
4.1症状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7~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达75%。发病初病猪水样下痢,拉黄褐色或灰色稀粪,随后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
4.2预防
本病尚无疫苗预防,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减少死亡,可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主要是靠综合性防疫措施。
4.3治疗
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快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治疗药物很多,痢菌净、痢立清、二甲硝基咪唑、新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疗效不佳则应迅速更换。
5猪传染性胃肠炎
5.1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以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一般因高度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和春季产仔期间发生较多,特别是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时常爆发流行。
5.2预防
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肉及鼻内各接种1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
5.3治疗
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以减少死亡。仔猪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如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00IU,每天1~2次;磺胺脒0.5~4g+碱式硝酸铋1~5g+小苏打1~4g,混合口服。此外,中医药疗法亦比较有效,如用马齿苋、积雪草、一点红各60g(新鲜全草),以水煎服,还可采用针灸治疗(主穴:三里、交巢、带脉;配穴:蹄叉、百会)。
6猪流行性腹泻
6.1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冬春季气候突变时易爆发,呈地方性流行,病猪拉灰黄色稀便。
6.2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免疫预防可按说明书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一般防治办法可参照猪传染性胃肠炎。
7猪丹毒
7.1症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高烧和皮肤上产生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内膜炎及关节炎。丹毒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但加热到75℃后5min就可死亡,1%漂白粉、2%氢氧化钠溶液、5%石灰乳也可以很快将其杀死。该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身上,尤其以4~6个月龄的架子猪多发。炎热多雨季节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传染。此外,人也能感染发病。
急性型:最为多见,表现为发热(42~43℃)、结膜充血,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疹块出现后,体温变正常。慢性型:以心内膜炎为主要症状,腹下及四肢发生水肿。
7.2预防
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1头份,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7.3治疗
药物治疗青霉素特效,20kg以下的猪用20~40IU,20~50kg的猪用40~100IU,50kg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2次,一般连用3~5d后均可治愈

犊牛肺炎发生的病因 犊牛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犊牛肺炎是指患牛肺组织发生卡他性炎症或是卡他性一格鲁性炎症病变,是犊牛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犊牛呼吸系统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肺炎发生的病因犊牛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原因分析

犊牛发生肺炎的病因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肺炎的发生和犊牛呼吸器官的发育不全、器官功能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有很多因素难以控制,介绍如以下几点因素。

1.1病从口入

很多奶牛场都给犊牛饲喂长期放置于牛舍的抗奶,这些奶因为长期的放置,早已被污染,含有大量有害菌,也包括会使犊牛发生肺炎的病菌。犊牛长期喝这些抗奶,肺部就会受到感染,为犊牛治疗时使用的抗生素与抗奶中抗生素相同,所以,病原体对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给犊牛肺炎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犊牛很难治愈,导致病情被延误。

1.2高温日射

炎热夏季,奶牛养殖户都没有对奶牛降温和除湿等工作重视起来,虽然也知道要为奶牛降温,却没有为牛场增加环境的控制设施,大多凑合了事。很多养殖户也不了解高温会对奶牛的奶质和繁殖造成多大的影响。实际高温会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影响牛奶质量,还会影响奶牛生殖机能,严重时,高温还会使犊牛致死。

犊牛个体小,而且在神经等器官上发育并不健全,在体温的调节能力上较差。一般犊牛生产适宜温度是10~20℃,气温超过了27℃,犊牛就会发生热应激反应。热应激反应会使犊牛免疫力下降,出现中暑症状,由于高热而激发成肺炎。很多奶牛养殖场与养殖户都没有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没有认真观察犊牛,使犊牛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导致犊牛肺炎高发死亡。

1.3环境不良

温度过低或者温差过大的环境,都会使犊牛由于冷热交替的原因而发病。尤其在北方地区,气温变化大,冬季的圈舍过于阴冷和潮湿,一般温度在8℃以下,而湿度在75%以上,容易使犊牛患流感,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又会诱发肺炎。夏季受高温影响,牛舍十分闷热,而且通风情况不佳,犊牛很容易中暑继发肺炎,犊牛如果淋雨或者被冷风侵袭后,都会使其的抵抗力下降,引发风寒继发肺炎。

1.4多种致病原

犊牛肺炎不是以单一致病原形成的,是由多种致病原所引发,包括病毒、细菌及巴氏杆菌等病原。犊牛由于细菌性外科感染,也会出现发热而继发肺炎。在实践工作中发现,犊牛腹泻继发肺炎概率

是没有腹泻犊牛的3倍。可见,使用单一抗生素是不能将所有致病原消除的,这也使犊牛肺炎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预防措施

严禁为犊牛喂食抗奶,若一定要喂食,也要把奶加热至70~80℃,待奶温降到35~40℃时再给犊牛喂食,这种方式能有效消灭大多数致病微生物,使犊牛继发肺炎与胃肠道疾病的概率降低。在犊牛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避开母牛产后用抗生素,避免病原菌出现耐药性。

牛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清洁、卫生和干燥通风,做好犊牛牛舍的保温工作,如果是大型牛场还要安装降温的相关设施,控制高温危害的发生。为犊牛做好饲养管理,使犊牛免疫力得到增强,对病死的犊牛和相关污染物也要做好销毁工作。

犊牛牛舍环境和用具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对犊牛牛舍进行喷雾消毒,一般使用1.0~1.5克/立方米的土霉素粉喷雾,同时,还要控制好产后犊牛的脐部消毒。

重视犊牛疫苗接种,在犊牛接种疫苗前2天与后2天,都要避免使用抗生素。

认真观察犊牛群体,发现病情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注意为犊牛进行牛肺炎链球菌的疫苗接种时,要查清病原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且犊牛最少要进行3天的巩固治疗,防止病情的复发。

养殖场有条件的,要把不同来源和日龄的犊牛、犊牛和成牛、做好免疫与未做免疫的犊牛、病牛与健康牛进行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牛群发生疾病,就要使用0.5%“清肺散”(主要成分为板蓝根、葶苈子、浙贝母)进行拌料,隔1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做好牛群的预防工作。

犊牛肺炎由不同病原体引发,所以,要针对病原开展治疗,一般细菌性或者支原体感染应该选择广谱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能取得治疗效果。养殖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免疫和预防的方案,控制犊牛发病。

3、犊牛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冬季节是肺炎高发期,犊牛肺炎的常见病因有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种,肺炎是附带有严重呼吸障碍的肺部炎症性疾患,初生至2月龄的犊
冬季节是肺炎高发期,犊牛肺炎的常见病因有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种,肺炎是附带有严重呼吸障碍的肺部炎症性疾患,初生至2月龄的犊牛较多发生,其特征是患牛不吃食,喜卧,鼻镜干,体温高,精神郁闷,咳嗽,鼻孔有分泌物流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和肺部听诊有异常呼吸音。那么,犊牛肺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犊牛肺炎的病因涉及到很多方面,犊牛肺炎是犊牛饲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关系到犊牛的健康生长,犊牛舍环境条件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感染病原微生物等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犊牛个体小,身体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弱,导致免疫力降低,秋冬季节冷风频频,极易引发感冒,导致犊牛患流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继发肺炎。犊牛舍粪道,卧床上垫草的粪污清理不及时,加上通风不良氨气和微生物的密度高,也容引发犊牛肺炎。建立被动免疫失败、继发于其他疾病、肺炎球菌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副伤寒杆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双球菌等),也可以使犊牛发生肺炎。
犊牛肺炎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制止渗出和促进炎性产物吸收。药物以抗生素、磺胺类为主,配以强心、补液等措施。可选用土霉素或四环素,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分2次静脉注射,效果显著。也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降低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控制炎症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5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