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盲肠肝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变形鞭毛虫科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的急性寄生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又称“盲肠肝炎”,病死鸡头部呈黑紫色。

一、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播媒介是异刺线虫,多发生在春末至初秋。2~16周龄鸡对该病最易感,潜伏期为7~12天;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多为带虫者。吞食了含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卵的蚯蚓、蝗虫、蟋蟀等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另外,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可使该病流行或病情加重。

二、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精神萎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减退,鸡冠呈蓝紫色,经常缩颈呆立,呈嗜睡状。病鸡发病初期排淡黄色或淡绿色带泡沫的稀便;发病后期排褐色恶臭稀便,头部皮肤呈暗紫色或紫黑色,故又称为“黑头病”。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发现盲肠明显肿大,多为单侧;盲肠管壁增厚,黏膜出血,腔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或坏死物,形成凝固栓子堵塞整个肠腔;肠管异常膨大变粗,有时发生肠穿孔与粘连。病死鸡肝脏一般会出现黄色、黄绿色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灶,坏死灶呈特殊的碟形,中心凹陷,边缘稍隆起,有的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坏死灶大小不一,散在或互相融合成大片的坏死区。

四、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征性病变可以做出诊断。必要时可采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制成悬滴标本,镜检见到呈钟摆状往复运动的近圆形或变形虫样虫体后即可确诊。

五、防治

1.预防。对鸡舍进行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更换垫料,避免混养,并定期添加驱虫药物以驱除异剌线虫。

2.治疗。首先隔离病鸡,其次清除病鸡舍的粪便、垫料,同时用3%氢氧化钠对鸡舍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用3天。另外,还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将呋喃唑酮按0.04%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后病情即可得到控制;此后呋喃唑酮用量逐渐改为0.02%混料饲喂,一般几天之后病鸡即可痊愈。此外,可适量添加维生素K3和维生素A,连用10天,从而提高病鸡抗病力,促进病鸡康复。●

段张秀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53003

相关推荐

牛、马肝炎、肝肿大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肝炎、肝肿大是肝脏受到中毒性、传染性因素侵害所引起,导致肝细胞炎症、变性和坏死,发生黄疸、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霉败饲料、有毒化学物质、肠道疾病、呼吸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都可能导致家畜发生该病。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需与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牛巴贝斯焦虫病、驽巴贝斯焦虫病、马巴贝斯焦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牛肝片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1、发病原因

牛、马由于长期吃霉败饲料,尤其食入黄曲霉毒素更危险。砷、磷、锑、四氯化碳、食盐、六氯乙烷、有机氯农药等化学药品必能引起发病。牛、马过多采食有毒植物或长时间采食易发病,肠炎、肠卡他、孕畜毒血症等病程中产生有毒分解产物,长期刺激肝脏而发病。大叶性肺炎、肺坏症、心脏衰竭等病致肝长期淤血,易发生静脉性肝炎。某些传染病,如牛巴氏杆菌病、流感、流行性脑炎、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焦虫病、蜂窝织炎等病程中病原体产生毒素使肝发生炎症。

2、临床症状

①原发性:病畜体温达39~40℃或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有时昏迷。拱腰,右肋区叩诊有疼痛,叩时避让。粪便时稀时干,有异臭,粪色稍淡,牛在最后肋弓向里触摸感到肝肿,严重时超过肋弓2~3cm且按压疼痛。在马用手直肠检查时可在右肋部摸到肿胀的肝,边缘钝圆并有压痛。眼结膜充血、黄染。②继发性:多属慢性,病畜体温不升高,眼结膜苍白或树枝状充血并黄染。虽有食欲但采食很少,牛的反刍也减少,精神不振,触诊肝肿大,叩诊肝区疼痛。同时还表现有原发病症状,如肝破裂,则病畜突发沉郁,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眼结膜、口黏膜均苍白,心跳100次/min以上。

3、病理变化

剖检初期死亡病畜,可见其肝肿大,脂肪变性,边缘钝圆、质脆弱。病程长,因肝细胞坏死、溶解、肝缩小,被膜皱缩,边缘菲薄,肝组织柔软,表面和切面灰黄色。

4、诊断要点

患畜食欲不振或废绝,粪或干或稀,有异臭、色淡;眼结膜充血或苍白并黄染,体温原发性40℃或以上,继发性则无变化,触诊肝大,叩诊疼痛。

5、类症鉴别

①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病畜食欲不振,体温高(40~41.5℃),反刍减少,精神沉郁,眼结膜黄染。不同处:粪棕黄色,贫血明显,出现血红蛋白尿。高温时采血镜检可见红细胞内双芽焦虫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②牛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体温高(40~42℃),眼结膜黄染,食欲、反刍减退或废绝。不同处:高热稽留,血液水样而不易凝固。尿由深黄、棕红转为黑红、尿频。红细胞250万/mm,见血尿后体温下降。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③驽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眼结膜黄染,显著减食,精神差,粪先干后稀,体温高(41℃以上)。不同处:呼吸困难,心悸亢进,明显贫血,尿稠如油,后期可能出现后肢麻痹。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④马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体温升高,眼结膜黄染,减食,精神沉郁。不同处:明显贫血,排血红蛋白尿,眼睑水肿,有时头、腿、腹部也水肿,鼻腔、瞬膜、阴道黏膜有出血点。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⑤马传染性贫血。类似处:眼结膜黄染,体温高(40~41℃),精神不振。不同处:消瘦很快,血稀,血沉很快,白细胞减少。马传贫琼脂扩散实验呈阳性。⑥牛肝片吸虫病。类似处:眼结膜黄染,食欲不振,腹泻。不同处:体温不高,瘤胃反复臌胀,病久颌下、垂皮、胸下发生水肿。粪检可见虫卵。⑦钩端螺旋体病。类似处:眼结膜黄染,食欲减退,体温高。不同处:牛、马均有血红蛋白尿,并含有胆色素,均发生皮肤干裂和坏死,牛还发生溃痒。

6、防治措施

注意饲养管理,防止家畜采食霉败饲草、饲料、有毒植物、超量的药物和无机元素,加强防疫,对各种疾病及早治疗,以防肝脏受到侵害而发病。对病畜主要进行清理胃肠、排除病因,保护肝脏,增强肝的解毒能力和制菌。为保肝,用25%葡萄糖500~1000mL、25%维生素C6~8mL、10%安钠咖30mL(或樟脑磺酸钠2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也可加4%乌洛托品50mL。如粪便干燥或有异臭时,用硫酸镁300g、鱼石脂30g、酒精100mL、水4000mL一次导服。为保肝解毒,用20%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50~100mL静脉注射。为减轻炎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20~5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也可用中药茵陈200g、栀子80g、大黄40g、板蓝根200g,水煎去渣服,有利湿消炎、清热泻火的功效。如湿重于热、困倦、食滞腹痛、尿少时,加神曲、枳实以破积、消食、和胃;或加茯苓、滑石、车前子以利尿清热;或加猪苓、泽泻以渗湿利水。若因肝胆寒湿,湿热内蕴,黄疸晦暗,脉性沉迟,则应温化寒湿,强脾健胃,用茵陈200g,制附子30g,干姜20g,茯苓、白术各60g,陈皮40g,甘草20g,水煎去渣服。当肝气淤结、肝区疼痛、举止不安时,加柴胡、郁金、元胡、香附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牛肝炎、肝肿大

临床症状
原发性:体温39-40℃或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有时昏迷。拱腰,右肋区叩诊有疼痛,叩时避让。粪便时稀时干,有异臭,粪色稍淡,牛在最后肋弓向里触摸感到肝肿,严重时超过肋弓2-3厘米,按压疼痛。在马用手直肠检查时可在右肋部摸到肿胀的肝,边缘钝圆并有压痛。眼结膜充血、黄染。
继发性:多属慢性,体温不升高,眼结膜苍白或树枝状充血并黄染。虽有食欲但采食很少,(牛的反刍也减少),精神不振,触诊肝肿大,叩诊肝区疼痛。同时还表现有原发病症状。如肝破裂,则病畜突发沉郁,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眼结膜、口黏膜均苍白,心跳100次以上。

防治措施
注意饲养管理,防止采食霉败饲草、饲料、有毒植物、超量的药物和无机元素,加强防疫,对各种疾病及早治疗,以防肝脏受到侵害而发病。对病畜主要进行清理胃肠、排除病因,保护肝脏,增强肝的解毒能力和制菌(磺胺类能恶化病情,四环素族和庆大霉素等也不宜用,注意选择)。

1.为保肝,用25%葡萄糖500-1000毫升、25%维生素C6-8毫升、10%安钠咖30毫升(或樟脑磺酸钠20毫升)静注,每日2次。也可加40%乌洛托品50毫升。

2.如粪便干燥或有异臭时,用硫酸镁300克、鱼石脂30克、酒精100毫升、水4000毫升一次导服。

3.为保肝解毒,用20%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50-100毫升静注。

4.为减轻炎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20-50毫克肌注或静注。

舍饲肉羊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肉羊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养殖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散养,粗放式的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模式转变,由于饲养方式的转变,不但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饲养数量,使管理效率和产出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的改善,减少生态资源的利用。创造良好效益的同时,由于肉羊舍饲后饲养密度大幅度提高,使得疫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增大,如果防治措施不得当,一旦发病易造成全群感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舍饲肉羊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健全防疫制度

为使羊健康生长,饲料种类要力求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与调制,符合羊生长发育各阶段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要重视饲料和饮水卫生,不喂发霉变质,冰冻及被农药污染的草料,不饮污水。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羊舍清洁,及时清理羊舍内外的粪便,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和虫卵。保持圈舍干燥,加强通风换气,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工作。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从生产到销售、从场内到场外的每个环节,涉及到每个员工,建立起由兽医人员监督执行的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全防体系。将防疫制度贯穿于饲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才可避免疫病的发生。

2、定期消毒、驱虫

定期对羊舍、用具等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在场区人口处要建立消毒池和消毒间,使场区与外界隔开。在不发生疫病的情况下,场区每周要进行1次消毒,疫病发生时每周要进行3次消毒。消毒药可用生石灰、苛性钠、有机氯制剂、络合碘、季铵盐类等消毒药,对不同的场所进行消毒。进行消毒前,应将场区内各种污物清除干净,然后对各处喷洒消毒药,喷洒要不留死角。对于外来的车辆和人员,特殊情况需进场,必须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胶鞋,经过严格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场。

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病情较轻的羊,多表现为的生长发育程度降低,身体虚弱而瘦小,以及生产性能和繁殖水平不断降低,病情较重的羊则会引起死亡。定期驱虫可以避免羊在轻度感染后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危害。养殖户应根据养殖区域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药物和给药时机、给药途径。一般情况下每年应定期给羊群进行2次预防性药物驱虫。分别在每年3月份和12月份进行,对羊抓膘复壮,安全越冬,减轻春乏有好处。内服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5mg,同时用0.1%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对寄生虫都有较好的作用,杀灭体外寄生虫常用的药浴药剂0.5%敌百虫溶液、螨净溶液。

3、免疫接种、控制疫病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羊场要制订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根据养殖地域易发传染病实际情况和规律进行预防性接种,不要千篇一律。当发生疫病时,应对未感染和疑似感染的羊进行紧急接种,因为紧急接种对处于潜伏期的羊无保护作用,所以可能促使羊群更快、更集中发病。

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从外地购羊时,需了解购入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并进行产地检疫,新购羊不得直接进场,要进行1个月以上隔离观察,经检疫确定为健康羊,并完成相应的免疫注射、驱虫后方可混群饲养。病羊治疗痊愈经由兽医同意后可重新大群饲养。病死羊必须经剖检、查明原因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和分食。

鳃腺炎综合防治措施


甲鱼鳃腺炎病是一类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有效治疗难的灾害性疾病。此病始发时,死亡的个体数量少,多伴有腐皮、穿孔、瘦弱等明显症状,并常与水质恶化、急性肠胃炎、强烈的应激反应并发,极易误诊。该病一旦发生,损失严重。即使得到及时控制,对甲鱼以后的生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就本人对该病的一些防治体会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一、症状症状可分为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种。
(一)出血型鳃腺炎
底板、四肢有积水性红斑,口、鼻、泄殖孔出血,鳃状组织发炎、出血,肺暗紫色、充血,胃、肠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内有凝血块,多为花肝并有出血点,有溶血性腹水,肾、脾充血。
(二)失血型鳃腺炎
底板贫血,呈瓷白色,鳃状组织淡白色,并有糜烂现象,肺灰白、血色不足,胃肠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内有凝血块,肝多为土黄色,肾、脾有失血现象。
(三)混合型鳃腺炎
底板、肌肉血色不足,鳃状组织发炎、充血,肺暗紫色、充血,胃肠道瘀血,肝多为土黄色并有出血现象,有溶血性腹水,肾、脾充血。失血型鳃腺炎可演变成白底板病。
另外,水质恶化,氨氮含量高于10ppm以上造成甲鱼的造血器官如肝的坏损也能引起白底板病;营养缺乏,如饵料中长期缺乏多种维生素和铁、钴、硒、锰等矿物质造成甲鱼造血机能不足或失血也能引起白底板病。
二、流行特点常年发生,尤以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为多,多见于幼鳖,其次为成鳖、亲鳖、稚鳖。
三、病因一般认为是多种细菌、病毒等的综合性感染引起的。细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并存在类呼肠弧病毒、类腺病毒等病毒的可能。这些病菌经受伤的体表感染鳃状组织,产生肠毒素及溶血素破坏、感染胃肠道壁而进入其他组织器官,引起广泛的系统性的组织器官感染和坏死。
四、预防与治疗针对以上情况,这类疾病的防治原则应为:坚持生态预防为主,使用抗菌、抗病毒的药物联合防治方法,辅之以水体消毒和补充营养,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目的。
(一)生态预防
1、放养前及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培育和调节水体,使之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定期换水排污,定期对周边环境和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中病菌,同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以分解、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培育水中有益的优势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3、选用健康苗种,避免使用疫区及带菌的苗种,投喂优质饵料,增强体质,提高甲鱼自身的抗病能力。
4、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做好防范隔离工作。工具及时消毒,工作人员的手、脚、鞋也应适当消毒,谢绝无关或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区。
5、无法治疗的病鳖及死鳖应及时掩埋或焚毁,防止病菌的扩散及对养殖区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药物预防
1、坚持每半月左右使用0·3—0·7ppm的二氧化氯或15—40ppm的生石灰对池塘水体消毒处理1次。
2、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适量使用板兰根、黄芩、黄芪、连翘、穿心莲、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等中草药煎水拌料投喂,每种中草药的使用量一般为5—10克/100公斤鳖重。
3、发病季节再投喂一些抗病菌的西药,如盐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病毒灵等,每种药物的用量一般为2—4克/公斤饵料。同时再添加一些维生素制剂如甲鱼复合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和葡萄糖等,一次投喂3天左右。
(三)药物治疗
1、全池泼洒5ppm双氧水(工业用,含量30%左右),预氧化4—6小时后泼洒0·7ppm二氧化氯制剂;第二天用上述药物70%的用量再加强1次;第三天泼洒30ppm生石灰;第六天后全池泼洒3—5ppm的光合菌制剂。
2、每公斤饵料添加盐酸环丙沙星4克、复方新诺明3克、病毒灵3克、维生素C2克、维生素K33克等拌料投喂4天,以及每100公斤鳖重投喂板兰根30克、连翘30克、蒲公英20克、黄芪15克、柴胡12克、仙鹤草12克、甘草8克等中草药的煎水汤液,连续6—8天。每次中草药可煎水2—3次,1次投喂1餐。中草药汤液可在西药喂完后投喂也可与西药同时拌料投喂。
3、停药10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消毒和投喂药饵,以巩固疗效。在甲鱼养殖进程中,完善防病体系,加强疾病的防治力度,同时加强对水体的调控,投喂优质饵料,定期补充一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性补充剂,对由病菌感染、水质恶化、营养缺乏引起的“白底板”病也将会起到很好的控制和预防作用。 

羊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肉等食物的需求也变得越开越大,因此我国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羊作为我国畜牧业动物中的主要物种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饮食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主要对于羊的一些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的养羊用户有所帮助,能够更好的处理羊病。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后有着显著的提高,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只求温饱的社会了,现在人们追求更多的是吃好穿好,是一个精神文明的社会。羊肉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对于现在丰衣足食的人们来说每天吃肉甚至每顿吃肉已经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是一件极其普通平常的事情。随着人们对于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也开始对于出产的生产安全引起了重视和关注,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就目前的生产现状而言,我国的畜产品生产现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食品的安全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在畜牧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做好防疫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羊的健康问题,使得后期加工生产出来的羊肉都是健康无害的。一旦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或者控制,那么对于养羊业来讲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饮食安全。从而得出,只有对疾病进行了控制以及预防,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畜牧业和养羊业能够得到正常的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羊病防疫制度

可以说,防疫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从羊的生产养殖开始一直到对羊肉的销售都是需要进行防疫的,这些工作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对防疫工作产生影响。在进行防疫工作的时候,所有羊经过的场所以及接触过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进行严格检查,确实的将防疫工作做到最好,在工作人员的组成中必须要有兽医的组成,这样可以对于一些突发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工作过程中,只有对于每一个步骤和操作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实施才能有效避免疫病发生,从而使得防疫工作取得最好的成果。比如说,对于羊进行科学的消毒,将各种病体灭杀于摇篮之中;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实名的登记,确保工作人员中没有不名身份的人进入;对于有关动物防疫管理的相关文件法规进行完善并且尽快实施。一些存在于《动物防疫法》中的内容在我国的法律责任中则没有相应的内容,这就使得一些违法人员钻了法律的空子,因此对于法律的完善是必须要完成和进行的任务。另外,在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后还需要对这些规定严格的执行,一旦发现违法现象必须依法管理。

二、科学免疫,按时预防

进行免疫接种是提高抵抗力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动物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降低动物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免疫接种虽然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止疾病的措施,但是这种方式一旦运用不当,就会引起十分恶劣的反应,对于畜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于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内容。

1.制定免疫计划

第一点内容是必须制定详细周密的免疫接种计划,使得动物的接种都是有序进行的,不会出现没有顺序,杂乱无章的情况。动物一般都是在接种了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因此应该根据疾病来临的时间提前给动物进行接种,在高发季节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开始安排动物的接种计划,只有对于动物进行有序的接种才能够使得每个动物都能进行免疫接种,从而能够有效的免疫各种疾病,使得动物得到更好的发展。

2.制定免疫程序

第二点内容是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决定动物是否适合进行接种。当动物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时是不可以对动物进行接种的,只有当动物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之后才可以对于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动物体内的一些母源抗体也会对于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使得动物对于免疫接种产生抗体从而影响到接种的效果。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比较常见的,因此为了使得这种现象不再发生,我们可以对某种特定的母源抗体进行检测,然后再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于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和进行免疫接种的时间。

三、重在预防工作

在现代的医疗技术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治愈,而是从根本上的预防,让病毒没有产生的希望。为每个羊注射的疫苗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注射了疫苗的羊,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得病的概率,这种疫苗无论对羊来说还是对于畜牧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当然我们不仅仅应该只从疫苗的方面下手,我们要从多方面对于疾病进行预防工作,积极努力的做到消灭一切不利因素和影响,使得羊可以远离疾病,使人们的饮食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对于从外面引进的羊群,一定要经过消毒以及隔离之后才能够使引进羊和原来的羊一起进行养殖,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引进羊带来病毒,从而减小了发病的概率。引进的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是必须进行检疫工作的,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发现有疾病的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将疾病进行控制从而更好的保护羊群。

四、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1.对于饲料管理进行加强

对于畜牧业来说,动物的饮食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在制作羊的饲料时一定要保证食物的干净卫生,在羊的饮食环境一定要有通风等基本设备。只有为羊提供这样的饲料,才能够使羊得到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抗病的能力。

2.对于饲养环境进行加强

对于畜牧业来说,病毒的存在是致命的,他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因此,从根本上防范是极其重要的。定时消毒就是对减少这类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病毒的抗性是比较强的,一般的消毒剂对于他来说就是水,一点作用都不会产生。因此,为了有效的预防病毒,应该对周围的环境使用高效强烈的消毒剂。在使用消毒剂之后的一个小时左右时间中,再用清水将消毒剂冲洗干净。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一般使用的药水有百毒杀和易克林惠昌等。

3.对于免疫接种工作进行加强

有计划的对于羊群进行免疫工作是最主要最直接的防治措施,对于动物的疾病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只有对于免疫接种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羊进行免疫接种从而保证羊群的健康。

4.对于传染病防治紧急措施的加强

在羊群产生传染病之后,应该对于羊群进行隔离和封锁,使得这些得了传染病的羊群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病毒不能够再外传。然后再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由上级的相关部门派专员来进行确诊再对于患病羊群进行无毒化处理从而使得病毒有效的得到控制。

5.对于兽医工作进行加强

对于每个养羊户来说,对于羊群的疾病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处理的时间进行了耽误就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在每个农场之中都配置兽医。就目前兽医的就职人员情况而言,应该加强对于兽医人员的培训。对于兽医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动物的用药知识和诊疗治疗,还要对于兽医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的知识,使得他们对于法律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一些明令禁止的药物提醒兽医人员不可以对动物进行使用,减小兽药对于畜产品的影响,使得羊群能健康的成长。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羊肉作为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肉类之一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羊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希望对于养羊户能够产生一定的帮助。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一、彻底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中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是预防鳅病、提高泥鳅养殖成活率的必要措施。池塘清整时,将池水排干,修补池埂,清除杂草,堵塞漏洞,挖去过多的淤泥,曝晒数日,能疏松池底表层土壤,促进底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营养盐类,同时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清塘时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氨水及茶籽饼等,其中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体和敌害生物,而且还具有改良底质、调节水质和施肥等作用,但新建池塘不宜使用;漂白粉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较强,但易分解和潮解;氨水具有杀菌、施肥的作用;茶籽饼能杀死塘中野杂鱼、螺、蛙及部分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具有增肥作用,但杀菌防病效果差,生产中应根据各清塘药物的特点及清塘要求选择应用。

二、泥鳅苗种的选择和消毒

苗种的优劣是决定泥鳅能否健康生长的前提和基础,质量好的鳅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色鲜艳有光泽、体形匀称肥满、游动活泼、大小均匀。鳅苗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min,杀灭体表细菌和病原体的同时使泥鳅处于应激状态,体表分泌黏液,在下池后能有效避免病原体感染。

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低,浪费水体资源,影响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放养密度过高,鱼体生存空间竞争大,互相争食,影响正常的生长速度,造成个体大小悬殊;同时水体负荷大,水环境容易恶化,鱼体对疾病的低抗力下降,易致泥鳅生病。一般泥鳅开口苗的放养密度为50万尾/亩,体长75px左右的寸苗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实际生产中要结合鳅苗规格、池塘养殖条件及养殖技术水平等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四、加强投饵管理

严格按照“四定”原则投饵,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体质和抗病力,对泥鳅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定质:投喂的饲料要确保新鲜清洁、营养全面,动、植物性饵料配比合理,适口性好。动物性饵料不宜单独投喂,以防泥鳅因贪食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胀气”而亡,且在投饲前要对动物性饵料进行消毒处理:洗净后在沸水中烫置3~5min,或在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用清水漂洗后再投饲。腐烂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易使泥鳅患肠炎等疾病。定量:水温在22℃以下时,日投饵量占塘鱼体重的2%~5%;水温22℃~28℃时,是泥鳅生长旺盛期,日投饲量达5%~10%;水温在30℃以上或10℃以下时则不投或少投,实际生产中每天投喂量要结合季节、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调整,尽量避免产生残饵,浪费饵料,破坏水质。定时: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水温不高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定位:饵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使泥鳅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便于观察其吃食、生长及活动等情况。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食台及其附近水域的清洁消毒工作:残饵要及时清除,食台要经常清洗、曝晒或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每周用漂白粉溶液或其他消毒剂泼洒食场一次,定期在食场周围挂药袋或药篓。

五、加强水质和水温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促进泥鳅健康生长、防控鱼病发生的关键要素。养殖泥鳅的池水要求PH值为7~7.5,溶解氧保持在3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625px左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养殖期间,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保持池水活、爽,为泥鳅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养殖池中可种植适量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增加池水溶氧,遮阴蔽阳,净化水质。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及泥鳅摄食和活动是否有异常等情况,适时、适量换注新水,调节水温和水质,夏季水温要控制在30℃以内。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换水过少起不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过多会降低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注水时,温差不宜超过3℃,避免因水温突变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疾病。

六、使用微生物制剂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能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蔓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鱼病的预防发挥积极的作用。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要长期使用,形成优势种群,才能减少或阻碍病原菌定居,达到预防鱼病的效果。不同微生物制剂调水的作用不一样,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制剂:池塘水质较瘦时,适合用光合细菌进行调节;池水较肥时,应选用硝化细菌;水体藻相不佳,底质恶化严重时,用枯草芽孢杆菌调节的效果较好。

七、养殖水体及养殖用具消毒

做好养殖水体消毒工作是防治鳅病的重要措施,实际生产中,要结合池水现状及鱼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做到按需消毒,避免过度用药。常用的消毒药物是生石灰,一般用量为20mg/L,但新建的鳅池不宜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会造成池水pH值偏高,水质偏瘦,且难培肥水,可选用1mg/L的漂白粉溶液或0.3mg/L的三氯异氰尿酸等其他消毒剂对鳅池消毒。

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用具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将其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用5%的食盐水或5%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min。发病池的用具必须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再用。



山羊乏情症的综合防治方法措施


山羊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类动物,在发情季节若母羊发情特征不明显或久不发情,就证明该羊患有乏情症,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生产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山羊乏情症的综合防治方法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促进发情配种

控制初配年龄和体重,防止早配;无论初产或经产母羊,在配种前(即春季的3月份,秋季的9月份)1个月左右要加强母羊营养,多喂青绿多汁的饲草料,并根据体况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精饲料,增加日照时间,保持母羊中上等膘情。对过肥母羊,要适当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加强运动,消耗体内沉积的脂肪,促进卵泡发育。种公羊要单圈饲养,不做种用的小公羊适时去势;及时轮换种羊,避免近亲繁殖;及时淘汰年老体弱和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母羊。
2.应用生殖激素,治疗卵巢疾病
(1)对卵巢机能减退的羊,用卵泡刺激素于发情前肌肉注射100~200国际单位,两天1次,连用1~3次;同时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国际单位加生理盐水20毫升灌注子宫1次。注意观察母羊,出现发情特征后,再用黄体生成素50毫克肌肉注射1次,即可配种。
(2)对患有持久黄体的羊,每只用氯前列烯醇2毫升肌注,两天1次,连用1~3次;于初次用药后的第3天,同时肌肉注射2毫克雌激素1次。可有效溶解黄体,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3)对发情体征不明显的羊,于发情时用促性腺释放激素2毫升肌肉注射,间隔12小时后再注射1次。可加速卵泡成熟排卵和提高受孕率。

3.对症治疗子宫性疾病
(1)对子宫复位不全、恶露不尽的羊,用垂体后叶激素100国际单位肌肉注射,同时按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4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毫克,2次/天,连用3天。
(2)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羊,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子宫2~3次;也可用子宫灌注剂如宫再佳等药物在子宫内灌注50~100毫升。同时于冲洗后的子宫内放入土霉素缓释剂3克,也可用头孢噻呋钠等抗生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
4.中药调理,促进发情
淫羊藿30克、阳起石30克、益母草30克、王不留行30克、当归30克、香附25克、菟丝子25克共烘干粉细研磨,在母羊发情前的补饲中,每只羊每天添加10克,连用20天。此剂中药可滋阴补肾、强精壮骨,加快恶露排出和子宫恢复,对促进母羊发情排卵和提高受孕率具有良好作用。

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的猪饲养规模呈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在这种饲养模式下,腹泻是非常典型的疾病,主要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属于仔猪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理现象。生产中因为仔猪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旦感染通常会呈现交叉的混合感染模式,会对猪群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直接威胁养猪生产,制约养猪业的顺利发展。这就要求饲养者在平时的生产中应该掌握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症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1.1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指的就是传染性病原,生产中常见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发病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冬春寒冷的季节是该病的高发阶段。轮状病毒也可导致各年龄段的猪主要在寒冷的季节发生感染,其中2~5周龄的仔猪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寄生虫性腹泻大多是由球虫、蛔虫而引发20日龄以上的猪发病,病猪感染后多呈慢性感染,如果仔猪小于10日龄感染发病,则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2仔猪自身原因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的时候,自身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小肠的抵抗能力会减弱,非常容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所损伤,从而引发仔猪过敏性腹泻的情况出现。断奶会对于仔猪消化酶的活性有比较大的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会降低,大概要经过2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至原有水平。断奶仔猪的胃肠道菌群会相应的出现变化,仔猪肠道原有的乳酸菌逐渐减少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会进行大量繁殖,水被大量的重新吸收再排出,从而导致腹泻的情况出现。通常仔猪都是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从而维持其免疫能力,仔猪在断奶后会对其自身抗体的产生造成影响,导致免疫水平更低从而容易发生腹泻,影响经济效益。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母猪饲养管理的情况会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状况,所以强化母猪的管理措施并提高其身体素质对于仔猪的生长非常重要。生产中应该挑选体质强壮的适龄母猪,而对于体弱多病的老龄母猪不应该继续保留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淘汰处理,母猪日常采食的饲料应该保证营养平衡且全价,通过确保母猪的机体健康从而保证仔猪能够在初乳中获得特定的抗体而维持应有的免疫力。还要注重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与护理程序,生产中应该注意消毒措施落实到位,猪的产房应该在进猪前提前进行升温处理。猪生产之后应该连续采取注射给药的方式以预防产后感染的情况出现。

2..2加强断奶仔猪的管理

仔猪在哺乳期间应该遵循早开食早补料的原则,食物会相应的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作用,在仔猪出生后的5~7天就可以进行补料措施,7日龄即可给其补充加入诱食剂的颗粒饲料。在断奶之前仔猪的采食量通常比较大,给胃肠机能提供充分的锻炼和适应机会,这样在仔猪断乳后发生腹泻的概率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这是主要影响早期断奶的重点。生产中应该强调锻炼仔猪的消化道,使其保持比较强的消化能力从而降低腹泻的情况出现。适时给仔猪进行断奶,可以先把母猪带走而将仔猪留下,这样可以减少仔猪因为断奶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依照以往的繁殖周期推断,断奶时间越早对于仔猪越有利,但是发生腹泻的情况就会相应的增加。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可以知道仔猪在28日龄进行早期断奶是比较合适的时间,而在仔猪体重达8kg时给其断奶也比较合适,均有利于仔猪生长。

2..3合理配制断奶仔猪的饲料

断奶仔猪的饲料配制非常重要,生产中应该采用优质的蛋白原料,饲料原料要粉碎粒度适宜、水分含量达标且不能够发霉。此外还要适当提高乳猪料的能量浓度,最好选择椰子油添加。

2..4加强防疫措施

实际的养猪生产中,饲养者应该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重视猪群的检疫工作,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经济损失。尽量不从外场购入仔猪,避免外来病原的流入而造成原有仔猪群感染发病,甚至形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每个猪场都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场的防疫制度,落实好预防消毒措施到位。严格禁止外场人员进入生产区,避免带入病原,即使是本场的工作人员和饲养员也必须经过消毒、更衣才能进入生产区。猪舍内外的卫生和消毒工作都应该尽量落实到位。兽医或饲养管理人员应做好预防注射工作,对于猪的预防注射,各地区、猪场应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计划,并且按照免疫程序严格的执行。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模式的发展,断奶仔猪的腹泻控制逐渐成为养猪人重点关心的问题。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有断奶应激、环境变化、饲料营养等。

1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
1.1消化生理缺陷。仔猪在断奶阶段,消化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器官容积和重量都较小,断乳仔猪的消化酶和胆汁酸严重分泌不足。有研究报道,与50天断奶的仔猪相比较,早期断乳仔猪的胰酶分泌不足,且胃肠道消化酶活性较低,胰腺的发育速度缓慢。21日龄断乳仔猪在断乳后1周内,胰腺组织脂肪酶活性下降,胃蛋白酶不受断乳应激影响,且随日龄及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
1.2免疫力低下。早期断奶仔猪受到断奶应激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免疫和抗病能力低下,仔猪3周龄时才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并且速度较慢,到4~5周龄时抗体才能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断奶应激又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1.3稳定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未建立。断乳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中菌群种类和数量易变化,此时,微生物区系很脆弱,易发生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失调。断乳后,由于饲料中带入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同时,胃肠道较高的pH共同导致了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的破坏,有害细菌开始增多,最终导致腹泻。
1.4饲料因素。断乳仔猪饲料的配方是影响仔猪营养性腹泻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配方师在设计断奶仔猪的饲料通常是高能高蛋白,但是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以及仔猪不完善的消化系统的综合作用下,仔猪很容易出现腹泻。
2预防断乳仔猪营养性腹泻的措施
2.1合理配制日粮。断奶仔猪的饲粮的配制应符合断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除营养要满足其需求外,适口性和消化性也要高。蛋白质可选品质好的动物蛋白如鱼粉、血清粉和血浆蛋白粉等,而少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同时,日粮中合理的粗纤维,对仔猪胃肠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反而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2.2添加益生菌。益生菌的添加,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使得有益菌在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益生菌在肠道中的产物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断乳仔猪的腹泻发生率。
3猪场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要降低断乳仔猪的腹泻率。这其中采取的措施除了加强预防和治疗外,断乳仔猪的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充分掌握断乳仔猪的生理机能,并提供健康合理的日粮才是降低营养性仔猪腹泻的有效途径。

的综合防治


兔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也很高。患球虫病的家兔抵抗力降低,极易继发其他疾病,耐过的家兔生长发育迟缓,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

1病原

兔球虫共有10多种,主要有兔柔嫩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等。寄生于肠管上皮细胞引起肠球虫病,寄生于肝脏引起肝球虫病,多为混合感染。随粪便排出的卵囊在显微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外界一定条件下发育成熟而具有侵袭性。

2流行病学

每年的6~8月份为兔球虫病的高发期。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兔都易感染,主要危害1~3月龄幼兔。成年兔一般不发病,但却是球虫病原体的携带者和散播者。该病死亡率可达80%~100%,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病兔的粪便通过污染兔笼、兔舍、饲料、饲喂工具,以及鼠类、蚊蝇的传播,使球虫病蔓延。兔球虫病的发生除必须有球虫寄生外,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如物理因素包括运输、噪音、干热、湿冷、环境变化;化学因素如空气中的氨气超标、药物不合理使用等;生物学因素包括断奶、微生物感染、换料、呼吸道感染以及年龄、虫种免疫原性等有关。

3影响兔球虫病发生的因素

兔球虫感染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4月龄以下的幼兔对球虫的抵抗力很弱,易发病,患病后幼兔的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耐过的病兔体质较差,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体重一般可减轻12%~27%。家兔球虫病的发生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关系,温度和湿度高的夏季发病率最高。兔球虫病难以用消毒法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家兔有食粪行为,家兔所食的软粪是球虫卵囊寄存的主要地方。在国内多数养殖场中,兔球虫抗药性普遍存在,尤其对氯苯胍、磺胺类药物、克球粉存在严重抗药性,即使成倍增加使用剂量,防治效果也不明显。日粮成分能显著影响球虫感染的程度和病情。研究表明,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要比低纤维日粮更易出现兔球虫病。日粮的营养构成对兔球虫病的发生存在很大影响,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及维生素B12等时,会加剧球虫感染。当兔日粮中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K含量偏低时,对球虫病影响不大。当家兔饲喂低蛋白日粮时,球虫病的发病率要比饲喂高蛋白日粮低得多。

4症状

按球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兔球虫病的症状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临床所见多为?昆合型。

4.1肠型

多发生于20~60日龄的幼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从间歇性腹泻至混有黏液和血液的大量水泻,常因脱水、中毒及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

4.2肝型

30~90日龄的幼兔多发,多为慢性经过。病兔表现厌食、虚弱、腹泻(尤其在病后期出现)或便秘,肝肿大造成腹围增大和下垂,触诊肝区疼痛,眼球发紫,结膜黄染。幼兔往往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或麻痹)。

4.3混合型

病初食欲降低,后废绝。精神不振,时常伏卧,虚弱消瘦。眼、鼻分泌物增多,唾液分泌增多。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腹围增大,肝区触诊疼痛。结膜苍白.有时黄染。有的病兔呈神经症状,尤其是幼兔,出现痉挛或麻痹,极度衰竭而死亡。多数病例在出现肠炎症状后4~8天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5临床诊断要点

兔球虫病感染兔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废绝,被毛蓬乱,精神不振,伏卧不动;眼结膜苍白、黄染,眼、鼻分泌物增多;排尿频繁或常做排尿姿势,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严重时粪便带血,尾毛常有粪便粘污;肠管臌气,膀胱充盈,使腹围增大。病末期呈现神经障碍,伴发四肢痉挛或麻痹,最后极度衰竭死亡。急性型病兔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即死亡,也有的急性型病兔突然侧身倒下,颈背以及两后肢肌肉强直性痉挛,伸直划动,头后仰,发出尖叫,迅速死亡。

6剖检变化

肠型患兔可在小肠和大肠发现病变,肠壁血管充血,肠黏膜充血并有点状溢血,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黏液,有时肠黏膜覆盖有微红色黏液。慢性病例肠黏膜呈淡灰色,肠黏膜上(尤其是盲肠蚓突部)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内含大量球虫卵囊),有时可见化脓性坏死;肝型患兔肝肿大,肝表面及实质有白色或淡黄色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结节性病灶,沿胆小管分布,取病灶压片镜检,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陈旧病灶内容物转变成粉样钙化物。有时腹腔充满稀薄带有血色的液体。慢性病例,胆管和肝小叶间部分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肝细胞萎缩和肝体积缩小,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色暗。

7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如从粪便中检出卵囊或用肠黏膜、肝结节中的刮取物与胆汁作涂片,检出卵囊、裂殖体与裂殖子等,即可确诊。

8预防

首先要搞好兔场的清洁卫生工作。每天清除兔笼及运动场地积粪,将其堆放到固定地方发酵处理,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饲槽、饮水器等。草架固定在笼外,要高出兔笼底板,以减少感染球虫卵囊的机会。二要分群隔离饲养。将幼兔和成年兔分开饲养,因成年兔一般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即使感染了球虫也不一定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其粪便中带有大量卵囊。而幼兔抵抗力较差,极易感染发病,所以除了哺rǔ外必须与母兔分开饲养。病兔和病愈的兔是主要传染源,必须与健康兔隔离饲养。三要定期消毒。笼舍可用火焰喷灯或用20%的新鲜石灰水或5%漂白粉溶液消毒。食槽、饮水器用沸水冲洗,杀灭球虫卵囊。四要对兔采用药物预防:①从母兔怀孕25天起到产仔兔后5天止,每天每只喂0.01%稀碘溶液100毫升,停药5天后,再改用0.02%稀碘溶液连续喂15天,每天200毫升。断奶仔兔自断奶之日起,每天服用0.01%稀碘溶液50毫升,连服10天,停药5天后,再改用0.02%碘液连喂15天(70~100毫升)。稀碘溶液要现配现用,可拌入精饲料中喂给。②氯苯胍以150毫克/千克比例拌入饲料中,断奶仔兔连喂1个月,基本上可平安度过危险期。③兔球灵按0.1%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让兔自由觅食,连喂2~3个星期,能有效地预防兔的球虫病。

9治疗

9.1西药疗法

对感染球虫的兔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磺胺喹口恶啉按0.1%的比例加入到饮水中:饲料中拌入0.0025%胺嘧啶对肝球虫病有效;磺胺二甲氧嘧啶按0.05%~0.07%加入饮水中使用。或者第1天以0.32%的比例拌料饲喂,以后4天以0.15%的比例拌料,5天为1个疗程;用0.02%复方新诺明混料喂服1~2个疗程(5~10天),可以预防肝球虫病,控制肝病变,使病兔死亡率、卵囊数显著减少;0.005%~0.02%的莫能霉素拌料喂兔,可使包括肝球虫和肠球虫在内的球虫都得到控制,但由于药物的影响,会使兔体重明显下降。用0.004%和0.002%莫能霉素分别饲喂兔,其中较高剂量能完全阻止发病,用药21天后的体重与未感染对照兔无差别,较低剂量也能控制发病,但肝脏有一定程度的病变。

9.2中药疗法

白僵虫100克,生大黄、桃仁、土鳖虫各50克,生白术、桂枝、白茯苓、泽泻、猪苓各40克,共研细末内服,每次3克,每日3次。用车前草、鸭跖草、苦楝树叶、鸡眼草、铁苋菜等作饲料,并将大蒜、洋葱头、鲜韭菜等切碎拌入饲料中饲喂。常山、柴胡、甘草各150克,共研细末,根据体型大小,每只服1.5~3.0克,每日2次,连服5~7日。用冷开水配成0.01%敌百虫溶液,每日3次,连饮5天。5天不愈者,再以绿萍500克煎水饮服。

近年来,兔球虫病呈现全年化、月龄扩大化、抗药性普遍化、药物中毒严重化、混合感染复杂化、临床症状非典型化和死亡率排位前移化等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广大养殖户应高度重视。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治愈期长,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乳房炎分为临床型和隐性型,临床型乳房炎主要引起乳房红肿发热、疼痛、乳品质下降,严重的化脓性或坏死性乳房炎引起全身症状,发热厌食乃至败血症而死亡;隐性乳房炎虽然不表现为临床症状,但也影响产奶量和乳品质,而且在不良的环境三大因素影响外,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方面,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下面一起来看看: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饲养者在奶牛养殖的过程中,最担心的的就是乳房炎的感染,因其感染后会对奶牛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非常容易发生,所以饲养者在生产中都很重视对乳房炎的防治,乳房炎与乳腺炎不同的两种疾病,乳房炎主要是奶牛的乳腺组织发生的炎症,通常会受到奶牛自身、环境、管理及遗传因素等的影响,牛一旦发生感染就会给牛场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一旦导致大范围的传播,那么损失不可估量。生产中如果采用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就会有耐药菌株产生和抗生素残留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抗生素应该慎重使用。饲养者应该尽量对于乳房炎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1、强化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采食的饲料应该尽量保证营养配比平衡,必须保证能够维持奶牛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适时采取适量的维生素A、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饲料添加剂放在饲料中能够相应的提高奶牛的抵抗力,同时降低乳房炎的发生概率。

奶牛在干奶期之后的4个星期的日粮中为了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可以添加高含量亚硒酸钠维生素E。母牛将分娩的前3个星期就可以在其采食的日粮中添加约0.59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也可以给母牛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按照体重0.1mg./kg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生产中还要避免奶牛因为应激因素而发生乳房炎,平时采食的饲料必须合理搭配并且保证质量优和量足,不能够将奶牛的饲料突然就更换掉或者是没有过渡就突然转群而导致奶牛因为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

奶牛生产之后的2-3天应该保持每天挤奶3~4次的频率,奶牛如果处于停奶期,饲养者就要时刻注意观察其乳房的收缩,掌握具体的收缩情况。奶牛分娩的前2个星期要将青绿多汁饲料和精饲料的量适量的减少并且将食盐量控制得当.这样能够避免奶牛因为乳房水肿而发生乳房炎的情况出现。适时使用适量的药物以增强奶牛的免疫功能而避免乳房炎出现,保证牛场的经济效益。

2、尽早发现病牛

在准备给奶牛进行挤奶操作之前应该先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确认是否表现红肿热痛,其次还要将前3把牛奶挤在小杯中观察有无絮状沉淀。对于表现乳房炎先兆的母牛应该进一步加以诊断,将挤出的奶采取单独处理的措施并且对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奶牛群应该实施定期的检测制度,力争可以及时的处理临床或亚临床乳房炎病牛,减少牛场的损失。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牛舍及运动场的地面应该始终保持平整、干燥,并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垫草勤换、牛体勤刷并且尽量保证乳房的清洁卫生,将环境的消毒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合理调整牛只的饲养密度,因为奶牛的生存环境中存在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而且空气、土壤、粪便、垫草等都能够成为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场所,所以尽量应该保持奶牛的圈舍和运动场清洁干燥,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数量。

4、严格挤奶操作

在挤奶之前先要将牛体清洁干净,要特别注意牛体后躯的清洁,乳房采用温水清洗然后再擦干乳房和乳头可以使用消毒毛巾,最后用次氯酸钠溶液清洗乳头之后才可进行挤奶操作。给奶牛进行挤奶操作最好进行机械挤奶,而且真空压力要合适切忌过高,挤奶机械在挤奶前后都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消毒制度。整个挤奶过程都要始终遵守操作规程,不可疏忽,尽量避免病原微生物入侵乳房。

5、定期监测隐性乳房炎

每个牛场都应该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一旦发现表现乳房炎临床症状及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及时给予综合性的防治手段,如果牛群中存在久治不愈的奶牛就要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减少传染来源。

6、及时治疗病牛

如果牛场中有乳房炎病牛就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合理把握抗生素和中药制剂的应用,以有效的发挥治疗乳房炎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牛场应该定期对发生乳房炎的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这样可以确定引起此场奶牛发生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然后还可以通过药敏试验将筛选出来的敏感药物用于临床用药的指导,以增强治愈效果。

浅谈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措施

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隐形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危害性更大,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治疗、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广大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乳房炎在奶牛饲养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北方地区特别是在11月份-3月份的冬春两季,由于天气寒冷奶牛舍内饲养不放牧,舍内潮湿、光照不足有利于微生物大面积繁殖,而此季节又正是产犊高峰期,发病率更趋增多,是乳房炎的高发季节。它是危害奶牛业的重要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最大的,而我们很多奶牛户意识不到奶牛群由乳房炎造成的损失。根据多年的兽因临床工作对乳房炎的防治总结了一些经验和防治措施。
一、乳房炎的诊断:根据乳房炎临床症状程度不同,诊断方法各有偏重。
1、临床型乳房炎:根据乳房的局部变化及乳汁的临床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如乳房红、肿、热、痛,拒绝人工挤乳,乳汁出现絮状物,乳汁分泌不畅,产奶量下降或产奶停止,乳汁中出现血液、絮状凝块等即可作出诊断。
2、隐性乳房炎:乳房无临床症状,乳汁也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汁的PH值、电导率和乳汁中的体细胞数、氯化钠的含量等都高于正常值,只有通过实验室进行检验如CMT法、乳中体细胞测定,以及微生物检查等才能作出诊断。
二、乳房炎的治疗: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有抗菌素疗法和中药疗法。
(一)抗菌素疗法
1、乳房内注入:常用、简便的有效方法。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联合应用,新霉素,乳炎消、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应注意
(1)根据乳房炎感染期微生物选择药物,以便提高疗效;
(2)乳内注入前先将乳头用酒精棉消毒;
(3)乳房内的乳残留物先挤净,或者采用清洗法即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用药,第一次应量足或加倍,注药后,可轻捏一下乳头,向上按摩,使药液向上扩散;
(5)注药时不要用乳针用注射器口直接对乳头孔口(针头、乳导管易使乳头管内膜损伤)。此方法应用于急、慢、轻等型的乳房炎治疗。
2、肌肉注射、静脉注入法:主要用于体温高、食欲差、全身症状明显的病牛。青霉素160万×10,链霉素100万×5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四环素50万×10,氢化可的松20ml×3,乳炎一针安10ml×5.5%葡萄糖500ml×4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
(二)中药疗法:适用于慢性乳房炎,用中成药乳房消肿散或大瓜娄根散,也可用乳房消炎膏涂擦乳房。
三、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综合措施
(一)保持环境卫生增加奶牛的运动量
1、保持环境卫生:由于乳房炎主要是乳区被细菌感染引起的,预防奶牛乳房炎关键是要保持奶牛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奶牛舍中的粪便,保持奶牛舍内干燥清洁。要经常刷试奶牛体,尤其要注意保持奶牛后驱及尾部的清洁。提倡奶牛舍使用吊尾绳,这样可以防止粪便污染奶牛的尾部,避免了被粪便污染的奶牛尾甩到奶牛乳房上而引起奶牛乳房炎。一般对夏秋季节,易采用药物消毒,冬春季节要用石灰撒圈舍,两种消毒方法结合应用,对预防乳房炎有很好的疗效。奶牛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2、增加奶牛的运动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奶牛由放牧型散养转变成圈舍型饲养,再加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圈舍建造上过分降低成本,造成运动场小,饲养密度大,使奶牛运动量不足,体质较差,乳房感染,容易诱发乳房炎。因此,运动场的建筑面积一定要足够大,并且每天驱赶奶牛运动30-60分钟,增强奶牛体质,增加奶牛抵抗力,从而可以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二)正确的挤奶操作
1、乳房按摩:乳房洗净后应对乳房进行按摩,这一过程要轻柔、快速,最好在25秒内完成。
2、正确的人工挤奶操作:人工挤奶应先挤健康牛,后病牛,先健康乳区,后患病乳区。采用“拳握式挤奶法”,开始用力宜轻,速度稍慢,待排乳旺盛时再加快速度,每分钟压挤为80-120次,每分钟挤乳量不低于1.5公斤,尽量缩短时间,结束前两次按摩乳房,挤净残乳。
3、正确使用机器挤奶:机器挤奶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340-380毫米汞柱,脉动器脉动频率每分钟控制在60-70次,奶杯不漏气,适时检查乳杯内衬。对患乳房炎的奶牛或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牛应改手挤,待病愈后再恢复机器挤奶,对分娩10天内的奶牛应采用人工挤奶,以防止发生乳房炎。
(三)合理配制日粮
研究证明,维生素、矿物质、腐植酸、左旋咪唑和中草药在抗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体内缺硒、VA和VE会增加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所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腐植酸、左旋咪唑和中草药不但可以降低乳房炎,而且对提高产奶量都有作用。在配制高产奶牛日粮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在分娩前60天和整个泌乳期的青年奶牛,添加VE和硒,可使整个泌乳期内乳房炎发生率下降32%,疾病感染的病程缩短40%。
2、日粮中添加钙锌和铜可以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在日粮中添加每公斤体重25毫克蛋氨酸锌,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下降32%,产奶量也显著提高,在日粮中每公斤体重额外添加20毫克的铜,可使奶牛受主要病菌感染的乳房炎数降低22%。
3、日粮中添加VA能够抵御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降低乳房炎发病率50%。当VA与B-胡萝卜素并用时乳房炎的发病率则更低。所以我们给奶牛一定量胡萝卜,这样即可预防了乳房炎又提高了产奶量。
4、采用腐植酸钠拌料投服方法,可以激活奶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使乳房炎发病率下降。
总之,对乳房炎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并且要形成常规,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罗非鱼发病,很多情况是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传染侵袭所致。因此,要及时采取综合的防病措施:

(1)池塘和越冬池的水,首先要符合饲养水的标准。利用地下深井水和温泉水,事先要进行水质分析,因深井水溶氧低或含铁、硫量过高。使用前应采取增氧和除铁措施(氧化、沉淀和过滤等)。

(2)用作繁殖的亲鱼和留作翌年放养的鱼种,进越冬池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受伤的鱼一律不能留用。

(3)越冬期易发生水霉病,这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水霉侵袭所致,故捕捞和运输一定要小心细致。此外,越冬池水温不宜低于16℃。

(4)无论是养殖池塘还是越冬池,进鱼前都要消毒。养殖池塘可用生石灰清塘。越冬池则排干池水,清除污物,用1~4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亲鱼和鱼种入池前,要用0.4%的食盐溶液药浴10~15分钟。每隔1个月左右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

(5)规范管理,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养鱼知识,责任心强。严格按操作、管理规程要求进行日常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8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