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常备的药物及用法

目前对一些鸡病的防治除用消毒药外,多数是用抗菌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这些药长期大量应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产生耐药性,降低抗菌作用。因此,养鸡专业户应对症选药,药量要准确。如果经过一个疗程疗效不显著,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治疗,也可根据病情考虑联合用药,采取口服、注射同时进行。
1.土霉素。该药为广谱抗菌素,对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白痢、大肠杆菌病、副伤寒、传染性骨关节炎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量为0.2%,混入饲料中,内服,连用5~7天。
2.青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该药常用于防治鸡白痢、副伤寒、传染性骨关节炎、球虫病等。每只鸡2000~3000国际单位,加入饮水内,连用3~5天,或肌注,每只鸡5万国际单位。如果采取饮用法必须在2小时内让鸡饮完,否则易失效。
3.链霉素。对结核杆菌和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用于鸡结核、霍乱、鼻炎、枝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以0.1%~0.2%混入饮水内,连用3~5天,现用现配。
4.氯霉素。属广谱抗菌药,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土霉素。用于防治鸡伤寒、白痢、副伤寒,按每千克体重0.1克的剂量内服,每日3次;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日注2次。
5.泰乐菌素。抗菌谱较广,对枝原体病特别有效,应用时每升水可加入0.5克泰乐菌素。因其毒性小,可连续应用,直到疾病消除。肌注每千克体重25毫克,日注2次。
6.磺胺类药。属广谱抗菌药物,其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对防治球虫、霍乱、白痢、伤寒、副伤寒、传染性鼻炎等有效。用法: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5%拌入料中,内服,也可按0.1%~0.2%的浓度加入饮水内,连用3~4天。
7.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氨嘧啶、二甲氧苄氨嘧啶抗菌作用同磺胺类药物,作用较强。两者配合应用更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一般按1∶5的比例同磺胺并用,日用总量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拌入饲料中内服,每日2次。如增效磺胺-6-甲氧嘧啶片以每千克体重20~25克的剂量拌入饲料中内服,()日服2次。
8.促菌生片剂。用于治疗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按每千克体重0.25克的剂量加入饲料中,日服1次。
9.磺胺氯吡嗉。按0.03%的剂量加入饮水内,连用3天,可防治暴发性鸡球虫病。
10.呋喃类药物。用于防治球虫病,因毒性大,特别是雏鸡对呋喃西林较敏感,故应少用。①呋喃唑酮,按0.04%的比率加入饲料中内服,用5~7天。因该药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宜连用。②球痢灵,按0.0125%的剂量加入饲料中,也可按0.015%的剂量加入饮水中,饮用5~7天。球虫对该药可产生耐药性。
11.氨丙啉。用于防治球虫病。按0.0125%~0.024%加入饲料中,连用7天。同时应注意,日粮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不能增加,否则会降低该药抗球虫的作用
12.氯苯胍。用于防治球虫,按0.0033%的剂量加入饲料中,用5~7天。
13.左旋咪唑。用于驱蛔虫,按每千克体重0.4毫克的剂量加入饲料中内服。
14.治疗鸡虱药物。5%DDT喷洒治疗鸡虱;0.1%的敌百虫喷洒治疗鸡虱,对鸡毒性强,要慎用;5%溴氰菊酯加水300~400倍,给鸡舍喷雾,用量为每平方米50~60毫升,防治鸡虱,高效低毒。
15.外用消毒药物。①2%~5%来苏儿用于鸡舍、器具、排泄物的消毒。②20%福尔马林用于环境消毒,每立方米空间常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熏蒸消毒2小时。③0.02%高锰酸钾用于器具、环境消毒。④生石灰配成10%~20%的石灰乳,用于环境消毒。
谢强

相关知识

预防非洲猪瘟的药物


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病、无公共健康危害。但是,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一旦发病,发病猪场及周围3公里内的生猪全部扑杀,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生物安全(包括消毒)措施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后一道防线。

药品种类

(1)最有效的消毒剂是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

(2)2~3%氢氧化钠(30分钟)、10%次氯酸盐(30分钟)、0.5%福尔马林喷洒(30分钟)或熏蒸消毒2.5ml/m3、3%邻苯基苯酚(30分钟)可灭活病毒。

(3)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

(4)不易消毒的设备(如金属类等)放置在阳光下暴晒,或火焰消毒。

消毒方法

(1)猪场车辆入口消毒池配制2~3%烧碱溶液,停车消毒30min才能进场;车体用1:800戊迪(戊二醛+癸甲溴铵)喷雾消毒;

(2)人员消毒通道用1:100戊迪喷雾消毒;

(3)猪场内地面、建筑物用1:800戊迪或2%烧碱溶液消毒,增加消毒频率,可一日4次及以上;

(4)饲料车、粪车等器具在清洗干净后用1:800戊迪消毒;

(5)料槽、猪群可用1:800卫护(碘、碘化钾)喷雾消毒,注意避免湿度过大;

(6)猪场人员注意用肥皂水勤洗手,勤换衣服,衣服洗净后最好用紫外灯照射消毒;

(7)粪尿及其它污物用3%烧碱溶液喷洒消毒;

(8)空栏消毒按猪场消毒程序执行。

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药物介绍及使用方法



1、氧化钙(生石灰)
用途:用于改善池塘环境,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200~250毫克/升,全池泼洒:20毫克/升。
注意事项: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氧、重金属盐、有机结合物混用。


2、漂白粉
用途:用于清塘、改善池塘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20毫克/升,全池泼洒:1.0~1.5毫克/升。
休药期:≥5天

3、大蒜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30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用法与用量:0.2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4、大黄
用途:用于防治菌性肠炎、烂鳃。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2.5~4.0毫克/升,拌饵投喂:5~10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注意事项:投喂时常与黄芩、黄柏合用(三者比例5:2:3)

5、黄芩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2~4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注意事项:投喂时常与大黄、黄柏合用(三者比例为2:5:3)。

6、黄柏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2~6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注意事项:投喂时常与大黄、黄芩合用(三者比例为3:5:2)。

7、五倍子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烂鳃、赤皮、白皮、疖疮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2~4毫克/升。

8、穿心莲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15~20毫克/升,拌饵投喂:10~20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9、苦参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竖鳞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1.0~1.5毫克/升,拌饵投喂:1~2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10、土霉素
用途:用于治疗肠炎、弧菌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50~8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休药期:≥30天
注意事项:勿与铝、镁离子及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

11、磺胺嘧啶(磺胺哒嗪)
用途:用于治疗鱼类的赤皮病、肠炎。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天。
注意事项:①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②第一天药量加倍。

12、碘胺甲恶唑(新诺明、新明磺)
用途:用于治疗肠炎。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7天。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酸性药物同用;②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③第一天药量加倍。

13、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磺胺-6-甲氧嘧啶)
用途:用于赤皮病及弧菌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50~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休药期:≥37天
注意事项:①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②第一天药量加倍。

14、氟苯尼考
用途:用于治疗赤鳍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1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

聚维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皮维碘、PVP-Ⅰ、伏碘)(有效碘1.0%)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并可用于预防病毒病、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幼鱼0.2~0.5毫克/升,成鱼1~2毫克/升,浸浴:鱼种30毫克/升,15~20分钟;鱼卵30~50毫克/升,5~15分钟。

15、十滴水
用途:用于治疗黄鳝肠炎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黄鳝配20毫升“十滴水”(人用“十滴水”2瓶),

16、二氧化氯
用途:用于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浸浴:20~40毫克/升,5~10分钟,全池泼洒:0.1~0.2毫克/升,严重时0.3~0.6毫克/升。

17、五倍子
用途:用于防治黄鳝白皮病赤皮病打印病水霉病疖疮病
用法:五倍子研碎,开水冲溶,滤渣后全池泼洒
用量:打印病,使池水中的药浓度为4~10克/立方米,其余为2~4克/立方米

花白鲢出血病介绍及常用防治药物解答



花白鲢是一种很好的经济鱼类,今年(2015年)随着饲料的上涨,草鱼价格徘徊不前,池塘年终效益的好坏,有一大部分是由花白鲢的产量决定的,而现在由于放养密度的加大,水环境的恶化,花白鲢生病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出血病频发爆发,治疗效果反复,令广大养殖户损失比较大。如何提高花白鲢产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是养殖户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花白鲢出血病,首先我们弄明白生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花白鲢出血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寄生虫引起的出血病,引起花白鲢出血病的寄生虫主要有指环虫,中华蚤,锚头蚤,一般用指环王,快克全池泼洒,隔天用菌毒必克消毒即可。

二:由细菌引起的出血病,检查鱼体表鳃上没有虫,体表出血,水质正常,此种疾病一般伴随着其他鱼类死亡,治疗方法,用菌毒必克加鱼虫必克全池消毒,同时用油糠或麸皮拌迪若康、高稳维西进行投喂。

三:由水质引起的出血病,检查体表出血,没有寄生虫,氨氮亚盐较高,伴随着草鱼鲫鱼死亡,治疗方案,用速效底盖颗粒加多元有机酸,第二天用速效止血宝或特效止血灵全池泼洒。

四:由天气突变下肥、加水引起的应激性出血病或是藻类死亡引起的白鲢中毒性出血病,治疗方案,全池泼洒水博士加抗激灵。

五:由长期高温引起的花白鲢出血病,由于花白鲢是上层鱼类,长期高温天气,上层水白天达到30多度,长期生活在高水温的水体中,花白鲢容易发生缺氧中暑,加上早晚温差大,上层水早晚温差变化比较大,容易引起花白鲢中暑感冒。由此种原因引起的花白鲢出血病,一般是池塘只死花白鲢,而其他鱼类正常,水质指标正常,治疗时内服加消毒都见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白天多开增氧机,加强上下水体对流,打破水中隔热层,高温季节尽量把水加满,治疗时外用解毒灵、抗激灵,解除水中毒性增强鱼的体质,同时用油糠或麸皮拌迪若康、高稳维西进行投喂。

一、常用外用药物

1.辛硫磷溶液

辛硫磷又名倍腈松,原本是一种农用有机磷类杀虫药。上世纪90年代湖北某渔药厂将其开发成治疗出血病的药品,疗效独特,到了现在仍是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主要药品。该药具有用量低(40%含量每亩仅需25毫升左右)、疗效确切(泼洒一遍基本能控制病情)、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一提的是辛硫磷本身无抗菌作用,因此其治疗机理尚不明确,甚至有些专家根本不相信其治疗功效。根据笔者测算,全国50%以上池塘的花白鲢出血病是通过辛硫磷溶液来解决问题的,常用处方为:①辛硫磷溶液+硫酸铜(或有机铜)一起泼洒,这是在湖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治疗措施。②第一天泼洒辛硫磷溶液,第二天再泼洒二氧化氯。③单独使用辛硫磷溶液一次,主要用于大水面、山塘等很少用药水面。

2.苯扎溴铵溶液

苯扎溴铵,别名新沽尔灭、溴苄烷铵,为一种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能迅速渗入细胞,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菌新陈代谢,导致细胞内物质流失,灭活菌体或虫体内多种酶系统,从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该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强而快、毒性低、对皮肤和组织无刺激性、渗透力强等特点。

目前很多渔药企业生产含量为45%的苯扎溴铵溶液,商品名通常为“暴血灵”、“特效止血灵”、“克暴安”之类,顾名思义,该类产品是治疗出血病的专用产品。是市场上用来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第二大产品。药敏试验显示苯扎溴铵对嗜水气单胞菌杀灭作用并不优秀,也就是说单一苯扎溴铵成分产品治疗出血病效果并不会很理想,上述产品大多是通过添加特殊止血因子保证疗效的。45%苯扎溴铵溶液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用法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用30毫升,每日1次,连用2~3次。顺便介绍一下含量45%苯扎溴铵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①将药品倒入脸盆中,把手放入药中浸泡,应有刺激感;②将未开启的药瓶上下摇动,晃动几次后,应感觉到药液充满瓶子,瓶内没有液体流动。

3.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具有杀菌能力强,改善水体环境,阴雨天也能使用等优点,实践也显示二氧化氯对治疗花白鲢出血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此外,溴氯海因、强氯精、戊二醛等消毒剂也经常用来治疗花白鲢出血病,但不及前三种普遍。

4.二硫氰基甲烷溶液

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真菌、有害藻类及原生动物等都有良好抑制和改良作用。其作用时间长,适应的PH值和温度范围广,并能降低水体中的BOD、COD及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其抗菌机理是通过产生硫氰酸根阻碍微生物呼吸系统中的电子转移,从而起到抑菌、消毒的作用。药敏试验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二硫氰基甲烷高度敏感,实践也证明其治疗花白鲢出血病的独特效果。

二、内服药物

花白鲢因摄食颗粒饲料的能力差,因此,实际很少采用内服的方法治疗。一般在外用药品失败的情况下采用内服的治疗措施,即将抗生素类药物拌在米糠、豆浆等物质中,然后泼洒在下风口供花白鲢滤食。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有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氟哌酸以及磺胺类(注:国家有明文规定:禁止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生素)。

总之,花白鲢出血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治疗时首先弄清生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产蛋鸡禁用的七类药物


蛋鸡在产蛋期间使用药物要特别注意。如果用药不当,一方面某些药物进入鸡体后可转移到鸡蛋的蛋清和蛋黄中,引起鸡蛋变味、胚胎畸变,从而导致孵化率下降;另一方面药物进入鸡体后,由于影响鸡蛋的形成而使产蛋率下降或使鸡蛋的品质下降。

一、呋喃类药物

常用的呋喃类药物主要有呋喃唑酮等,对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下痢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主要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鸡伤寒、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和鸡传染性鼻窦炎等。但由于其具有抑制产蛋的作用,所以在鸡产蛋期也不宜使用。

二、含有磺胺类增效剂的药物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喹恶林、磺胺噻唑、磺胺氯吡嗪、复方敌菌净、复方新诺明等,由于这类药物抗菌范围广,价格低廉,所以常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盲肠炎及其他细菌性疾病。但是由于这类药物都具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通过与碳酸酐酶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使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因此这类药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产蛋鸡应禁止使用。

三、氨茶碱

由于氨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以具有平喘作用。在养鸡业上常用于治疗和缓解鸡呼吸道传染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但鸡产蛋期服用,可导致产蛋量下降,虽然停药后可以恢复产蛋,但一般最好不用。拟胆碱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用后造成产蛋期异常,薄壳蛋增加,应慎用;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如不合理使用也会影响产蛋量,应慎用。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在肉蛋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产蛋鸡应禁用。

四、金霉素

金霉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中刺激性较强的一种,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如浓度高还有杀菌作用。内服后对鸡的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影响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金霉素对蛋鸡的肝脏也有损害,能与蛋鸡体内的血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钙盐。阻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的品质下降。如果必须使用,金霉素的混饲浓度应低于0.05%,且连用期不能超过7天。

五、丙酸睾丸素

该药物为雄性激素,在养鸡业中主要用于抱窝鸡醒抱。但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会抑制产蛋鸡排卵,甚至使其发生雄性变异,从而影响产蛋。

六、抗球虫类药物

抗球虫类药物如氯苯胍、球虫净、克球粉、硝基氯苯酰胺、莫能霉素等,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在肉蛋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产蛋鸡应禁用。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用量过大,会影响产蛋性能。

除上述药物外,北里霉素、泰乐菌素、硫氰酸红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利高霉素、恩拉霉素、新霉素、喹乙醇、地美硝唑、洛克沙胂等药物亦应禁用于产蛋鸡。硫酸链霉素也能降低血钙水平,使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蛋壳脆,鸡蛋易破碎,也应禁用。

甲鱼病害的药物预防技术介绍



一、设备与工具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多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一般干池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千克或漂白粉15千克。平时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0千克或漂白粉0.7千克。施用时,将生石灰放在船上或容器中,一面往里泼水溶化,一面趁热向池塘泼洒,漂白粉则在容器中溶化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
工具消毒时,一般网具、桶、盆等可以放在10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洗20分钟,晾干后再使用;木制工具可用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处理后,在清水中洗净再使用;大型网具可在阳光下曝晒后再使用。
二、饵料消毒
病原体往往能随饵料带入,因此投放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能经过消毒。螺蛳、水蚤、水蚯蚓等从野外捞取后,一般投喂活的或新鲜的,可以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商品饲料中可拌入少量金霉素或土霉素残渣(按饲料量的5%比例混合),既起到抑菌消毒的作用,又可增加营养,加速鳖的生长。
三、鳖体消毒
多年的实践证明,再健康的鳖,总难免带有一些病原菌。因此,清塘消毒过的池塘,如果放养未消毒的鳖,就把病原体一并带入。一旦环境适宜,就会大量繁衍,导致疫病发生。从“以防为主”出发,切断传染途径,在鳖运输后下塘、倒池、分养前,都要进行消毒。
1.高锰酸钾浸洗:用于防治各种体表寄生虫病,浸洗浓度40毫克/升,水温10~20℃时,浸洗15分钟,水温30℃左右时浸洗5~10分钟。配制此药时应现配现用,浸洗的水应尽量选用含有机质少的清水,防止在阳光直射下浸洗,以免影响药效。
2.漂白粉浸洗:浸洗浓度10~20毫克/升,消毒时间视水温高低、鳖活动情况灵活掌握,约经10分钟。
3.食盐浸洗:这是最常用的一种鳖体消毒方法。使用2%~4%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左右,可以用来杀死体表寄生虫如钟形虫、水蛭等。
4.食盐和小苏打浸洗:用0.5‰的食盐和0.5‰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稚、幼鳖10小时左右,可预防毛霉和水霉病。

模化猪场应用抗菌药物常见失误 猪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近年来养猪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各种抗菌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保障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抗菌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市场上兽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方面原因,在应用药物防治猪病过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导致药物疗效下降,延误治疗时机,治疗费用增加,甚至于造成动物中毒影响生产性能,或者病原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同时还可能导致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模化猪场应用抗菌药物常见失误猪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明病因用药
正确诊断是选择药物的前提。目前的猪病种类繁多,新病也不断出现,由过去单一的传染病转为多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如2001年、2002年出现猪瘟病和流感混合感染,猪流感和伪狂犬病、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混合感染。还出现病毒病、寄生病虫和细菌病多重感染,如猪流感和弓形体并发、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并发、附红细胞体病和链球菌病并发等。这些猪病的新特点给诊断和治疗带来麻烦。而正确的诊断、确认病因是合理用药的第一步,有了确切的诊断,方可了解其致病菌,从而选择对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应尽力避免无指征或指征不强而使用抗菌药,例如各种病毒性感染不宜用抗菌药(但控制细菌性继发或混合感染除外)。但在临床上常常出现无针对性的逢病就用的现象,比如猪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常见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而且一种无效再换一种,其结果不单纯是浪费药物,还可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毒副作用。另外,许多技术人员在猪发病时往往根据经验,未作出正确诊断前就匆匆投药;治疗无效时,又频繁地更换药物,其结果是不但未能及时的控制疾病,反而增大药费开支,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规模化猪场。在一些规模化猪场,产房卫生、保温条件差,哺乳仔猪拉稀现象较严重,此时一些养殖人员不是从管理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用药,不仅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造成药物的浪费,造成无药不能养的局面。
对策:猪一旦发病,应及时把已死亡或重症猪进行剖检诊断,找出病因,制订合理的用药措施,切忌乱作主张或凭经验盲目用药。
二、不明药物适应症用药

每种抗菌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在使用该种药物前必须先明确该药物的使用范围。一些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一旦用来对付革兰氏阴性菌则没有效果,例如青霉素、红霉素。
有的猪场粗略的把药物的抗菌谱和适应症等同起来,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任何种抗菌药都有其固有的抗菌谱,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固执地停留在这一依据上,有时也会产生用药不对症的失误。如猪链球菌感染用青霉素效果很好,但若侵袭到脑部导致链球菌性脑膜炎,则疗效不如磺胺嘧啶。因为磺胺嘧啶能更容易的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液,脑部药物浓度高;而青霉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脑部药浓度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杀菌)浓度。这就是说,只有能使感染部位达到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才是该药物的最佳适应症。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治疗仔猪水肿病却疗效不佳,这是因为恩诺沙星不能消除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对动物机体的侵害。
可见,完全按抗菌谱确定适应症有时也有欠妥。这就要求现场工作者不但要了解药物的抗菌谱,还要明了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性,才能更有效的用好药物。
某些猪场技术人员,在使用药物时往往凭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爱好用药,长期应用某种或某类抗菌药物防治猪病,或者用抗菌药物来治疗猪瘟,用病毒灵来治疗细菌感染,用青霉素治疗大肠杆菌病、喘气病等,结果使疾病得不到控制。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支原体病无效。
对策: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应根据药物的使用范围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对本场的病原菌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药物,在高敏药物中应首选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抗菌药物。在选择高敏抗生素时,应注意窄谱抗生素可以解决问题的不选广谱抗生素,一种抗生素可达到治疗作用时,不要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必须应用两种抗生素时,应选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猪场发生细菌性疾病时,应尽量选用本场甚至本地区不常使用的药物,这不仅可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可为临床用药提供经验。药物选择是否合适,应以治疗效果为依据,发病猪群用药1~2天后,死亡应明显减少,或动物精神、食欲好转或新发病例不再出现,均反映了药物治疗效果。否则说明药物选择不当,应及时换药。同时必须认识到,对于病毒性疾病,一般抗菌药都无效,目前应用的抗病毒药大多效果也不确实,应用疫苗预防仍是目前控制动物病毒病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三、药物使用的剂量不准确

畜禽应用抗菌药时,药物要用到适当的剂量才能在机体内产生有效浓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某些猪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或贪便宜买来的药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使有效药量过小,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不仅起不到治疗疾病作用,且易产生耐药菌株。
或者受到某些传言误导或受假药所害,或治病心切,认为大剂量效果好,导致抗菌药的临床用量越用越大,长期超量使用,甚至联合用药也不减量,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两药均可减量到原用量的2/3,但是还常常在常规用量上加大使用。超剂量使用不仅不会增加疗效,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临床用药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保护微生态平衡,防止不该流失的正常菌群流失,而超量使用易造成猪体内(如口腔、消化道等)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潜伏在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还可能由于大剂量的使用,把体内生态环境内的微生物杀死,而使外源性微生物轻易顺利的进入,发生外源性感染。所以不可随便加大剂量,只要使之达到最低有效杀菌浓度或抑菌浓度即可。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了解药物有效成分而重复用药导致药物中毒,即有的药品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不一致,生产厂家不标明有效成分或只标明主要有效成分而对其他成分不注明,或同药品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名不同,使用者不了解或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防治疾病时重复使用了不同名的同一药品,剂量超过而发生中毒。或者是有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全价饲料或预混料为了改善使用效果,违规添加了一些抗菌药如喹乙醇等而又未能尽到告知义务,用户在防治疾病时又重复使用上述药品,导致剂量超标而发生中毒。
对策:在药物选择方面,应尽可能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兽药产品,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在剂量方面,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毒副作用的抗菌药一定要弄清楚其应用剂量后再用,切不可想当然,或随意加大剂量应用。合理的用药应当是严重感染时剂量可适当大些(但应注意药物的毒性),待病情稳定控制后,随即恢复常规用量,需注意的是磺胺药在首次用药量宜使用突击量,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正常有效量,待症状消失后再给以2~3次最小维持量。对容易中毒的药物,应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其他药物应按推荐剂量使用。同时考虑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年龄、怀孕、产蛋、病理状态(肝、肾功能状态)等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品种、剂量和疗程。

四、给药途径不当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是药物取得疗效的保证,直接关系到药物能否在动物体内达到并维持足够的有效浓度。临床上常见某些技术人员,在诊断正确及药物选择恰当的情况下,不根据猪只的疾病状况及药物本身的特性,选择自认为方便或有效的给药途径,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不见效,却怀疑药品有假,殊不知,符合质量规范的药品,如果不按要求操作使用,也是达不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例如大多原料药的适口性、水溶性不好,猪的嗅觉、味觉发达,用原料药混饲时会不吃或吃的少,或用原料药饮水给药,导致药物沉淀在水槽下面,实际上刚开始饮到的水里没有多少药,甚至有中毒的危险!在给药方法不当导致治疗无效后,又给兽医技术人员又造成药物选择错误和误诊的假象。另如,氨基糖甙类、多肽类抗生素内服基本不吸收,以混饲或饮水给药治疗全身感染性疾病基本无效。
对策:一般来说,危重病症应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消化道感染应以内服为主,严重消化道感染与并发败血症、菌血症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使用兽药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不要擅自改变给药途径,不要直接应用原料药治疗疾病,这方面国家已有相关规定。注射用药适于逐只治疗,尤其是紧急治疗,效果确实,要求注射部位准确,操作技术熟练。一些药物不能内服只能注射给药,如青霉素能被胃酸破坏,成年猪不能内服给药。混饲给药多适于长期预防性投药,饮水用药适于短期投药,群
3体性紧急性治疗,均要求药量准确,比例适宜,混合均匀。混饲时应准确掌握饲料中药物浓度,特别是一些混饲浓度较低或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喹乙醇、,拌料时一定要充分混匀,尤其是在人工进行混合时应采取逐级递增混合方式,保证让所有动物吃到足够量的药,又要防止一些个体吃太多导致中毒。大多数的水溶性粉或口服液均应现配现用,配多少用多少,不能图方便而一次配很多。投药时必须控制混饮水量,限时饮完药液,以防药物失效或增加毒性。还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疾病发生过程及动物吃入饲料或饮水量的不同,适当调整药物的浓度。
五、药物使用的疗程不恰当

这种用药失误有三种表现,一是病症刚见转好就停药,二是不见效就立即换药,三是长期应用同一种或同一类抗菌药,这些都是用抗菌药中的大忌。病原体在猪体内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过程;药物对病原菌的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所说的疗程,疗程过短,病原体只能被暂时抑制,一旦停药,受抑制的病原体又会重新生长繁殖,其后果会出现严重的复发症状;不到疗程,不待药物治疗见效就过早换药,也是一种治疗失误的表现,因为不能说明所应用的药物是无效的,其结果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所以,临床用药必须有足够的疗程。
这里所说的足够的疗程仅仅是按药物的使用规范进行,并不是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任何一种抗菌药都
是不对的,不但可能产生耐药菌株,疗效越来越差或无效,如在某些地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已基本无效。同时还可能对动物机体产生毒性或副作用,还可能引起二重感染。如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引起猪的肝、肾功能异常。
对策: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5天,症状消失后,巩固治疗1~2天,以彻底治愈,磺胺类药的疗程更要长一些,但也不宜超过7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并产生耐药性。需要特别指出,严禁以预防疾病促进生长为目的,长期滥用抗菌药物添加饲料,不仅人为增加耐药菌的产生,还易造成动物性食品中药残超标,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在我国,现代集约化猪场普遍提倡、采用重点阶段给药及脉冲式给药。
另一方面,就目前猪病的特点,多以混合感染多见,如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并发支原体、新城疫等,如果用药过于单一,往往收效不佳,因此必须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避免过于单一使用药物。
六、药物配伍不当
合理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抑菌或杀菌效果。例如将青霉素配合链霉素肌注,磺胺药配合抗菌增效剂使用。但将一些有配伍禁忌药物一起使用时,其结果往往是降低药物的疗效,严重时造成动物中毒。例如有的饲料中加有泰乐菌素素,但当与枝原净一起使用时,会造成动物中毒。在属强碱性的普杀平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肌注,结果混合液出现混浊。在治疗猪病时,常发生兽医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的错误。因为青霉素溶液最适宜的pH值为6.0~6.5,而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pH值为9.0~10.5,碱性较强,可在短时间内破坏青霉素。在治疗猪喘气病时,常有用硫酸链霉素与氨茶碱注射液混合溶解后肌肉注射,这种配伍用药也是错误的。因为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溶液的pH值为4.5~7.0,虽然在pH值小于8.0时碱性越强,抗菌作用也越强;但在pH值高于8.0时则起相反作用,使效价降低;当pH值高于10.0时,链霉素则被水解破坏而失效,而兽医临床使用的氨茶碱注射液pH值为9.0~9.6,所以将降低链霉素的疗效。在治疗猪风湿性关节炎时,有的用青霉素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配伍治疗,这也是错误的,因为兽医临床所用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含乙醇量为50%左右,可使青霉素迅速破坏,两者不可配伍使用。
对策: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1、碱性药物不能与酸性药物配合应用。碱性药物如小苏打、人工盐、健胃散、氨茶碱注射液和磺胺类钠盐注射液等,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硫酸链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以上药物若配伍使用,易发生沉淀,若肌肉注射易造成药物吸收不良,降低药效,若静脉注射则易造成血管栓塞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养猪场在应用药物防治猪病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甚至造成猪中毒,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同时,长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也易导致病原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猪病防治中应尽量避免无特征或特异性症状不强而随意使用抗菌药,例如各种病毒性感染就不宜用抗菌药。
一些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而对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却没有效果。如用青霉素治疗大肠杆菌病、喘气病等,非但无用,还会延误病情,使疾病得不到控制。
一些猪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贪图便宜,买来的药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或认为大剂量效果好,长期超量使用。这些使用误区不仅不会提高疗效,还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5天,症状消失后,巩固治疗1~2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并使病菌產生耐药性。
2、杀菌剂不能与抑菌剂配合应用,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不能与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配合使用,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药物等联合应用。
临床治疗疾病时,能用一种药物治好的就不要用到两种药物,能用两种药物治好的就不要用到多种药物。如果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应合理地联合选用抗菌药物,切忌盲目地多种药物一起使用。

七、抗菌药与疫苗不恰当的混用
有些技术人员在进行预防接种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炎等病毒性疫苗时,经常在稀释的疫苗内添加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和泰乐菌素,用以防止因接种疫苗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其实,在稀释疫苗时加入抗菌药物,尤其是大剂量添加时,这些抗菌药物会使疫苗稀释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发生改变而影响疫苗病毒的活性,无法有效地剌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最终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另外,有些药物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如氯霉素、庆大霉素、敌菌净、痢特灵、喹乙醇等,也不宜与疫苗混用或在疫苗接种前后应用。当然,经证实可以加入疫苗中应用的产品除外,如头孢噻呋(速解灵)。
对策:
不要随意在疫苗稀释液中加入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接种疫苗前后1天内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不宜应用可能会影响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抗菌药。若有必要添加抗菌药物时,可通过与接种疫苗不同的途径投服。在接种细菌活菌苗(如禽霍乱、猪肺疫、大肠杆菌弱毒苗、水肿病苗、链球菌苗等)或支原体弱毒苗的前3天和后5天内,在畜禽饮水、饲料中禁止使用对菌苗敏感的药物。
八、盲目求新
在某些兽医技术人员潜意识里,似乎新药总比老药好,不惜代价的盲目追求新的药物。一个成功的新药一般说均有其一定的优点,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老药在长期的临床验证下,已积累许多资料,特别是兽药典收载的药物均是经过详细研究、论证,它们的药理作用确切,毒副作用较小,是比较成熟的药物,效果不一定就不好。而新药一般较贵,其效果不一定优于老药,而且有时所谓的新药也不一定是真的新药,只是老药用了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名字,如庆大霉素,有厂家在有效成分里写成正泰霉素或艮他霉素,新霉素称为尼奥霉素,土霉素写成地灵霉素,或有时干脆写个英文名或分子式,然后冠以新产品的名号,以利于销售。
实际上所说的好药就是对症治疗效果好的药,没有绝对好药,也没有绝对不好药,任何一种药,用对了就是好药,用错了就可能是毒药,关键是对症,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就可能起到良效,药不可能以价论质,即使是作用相同的药,价高的药也不一定是所谓的好药,因为还有个经济效益的指标。
在兽医临床上,常常无保留无控制的把贵重药、新药作为常规药应用,忽略某些廉价而有实效的药物的正常使用,如复方磺胺嘧啶纳(SD+TMP)、复方新诺明(SMZ+TMP)。
对策: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能盲目求新,选择药品过程中应注意认真分析,选择高效、价廉、易得、安全、使用方便的产品。当若干种药都对某个疾病有效时,就要优先考虑到药的等效价格,如对猪丹毒病,在青霉素疗效尚好的情况下就不要使用头孢类,老品种有效就不要使用新品种,国产药好用的情况下就不要使用进口药。因为对于养殖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措施之一是降低成本,通常药物占饲养成本的10%左右,因此,遵循高效、安全、经济的原则用药,不可以贵的新的药作为常规用药使用。
九、过份依赖抗菌药,忽视综合防制
临床用药是防治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决非唯一的办法。因为有些疾病如喘气病、仔猪黄(白)痢、仔猪水肿病等,其发病除感染因素外,尚有明显的诱因,或是继发于某些原发性感染的过程中。如果外界不良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密度不适,日粮营养水平低、饲料霉变、应激等)不消除或环境卫生条件得不到改善,甚至原发感染得不到及时控制,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功效并忽视机体内在因素,则不可避免的导致抗菌药物治疗失败。
如仔猪大肠杆菌感染,猪舍的温度、清洁卫生、垫料的更换消毒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变化幅度大、饮水不洁,垫料污染肯定会大大增加舍内的病原数量,只有减少病原数量才会提高治疗效果。及时清除病原,阻止病原扩散有效解除与疾病有关的应激因素及诱因,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对策: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综合性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改善猪舍内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辅以全价营养,提高机体抗病力,认真做好兽医卫生综合防疫措施,才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充分发挥药效,才能减轻病的症状,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疾病!最后,抗菌药物虽然能治病,但并不是控制疾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对疾病的最佳原则是防重于治。在选用药物时还要特别关注本地区对药物的使用频度及耐药现状,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用好抗菌药。

猪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猪病防治中应尽量避免无特征或特异性症状不强而随意使用抗菌药,例如各种病毒性感染就不宜用抗菌药。
一些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而对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却没有效果。如用青霉素治疗大肠杆菌病、喘气病等,非但无用,还会延误病情,使疾病得不到控制。
一些猪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贪图便宜,买来的药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或认为大剂量效果好,长期超量使用。这些使用误区不仅不会提高疗效,还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5天,症状消失后,巩固治疗1~2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并使病菌產生耐药性。

禁用药物与黄鳝饲养中的应对措施


或漂白粉10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换清水。在日常管理中,水体每隔10--15或漂白粉1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0.2—0.5全池泼洒,三者交叉使用。若水质偏碱性,使用漂白粉的次数多一些;若水质偏酸性,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同时,将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拌入饲料中内服,每种药用3--5,3五倍子或乌桕全池泼洒;或用15旱烟茎叶、食盐5加水熬汁,再加福尔马林2,全池泼洒2--3次。

三、白点病的防治

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引起,主要在15—23℃时流行,对幼鱼危害严重。以前用硝酸亚汞防治该病效果较好。代替措施有: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及时捞出死鱼;

2.辣椒粉0.4,干生姜0.2,加水熬成汤,再加冷水全池泼洒,连用2~3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2--3次;

4.大黄1.5和野菊花干品2加水熬汁全池泼洒,连续3d;

5.用200--250冰乙酸浸泡15鱼虫清2号”,2红霉素或1--2漂白粉或2--4五倍子。药物敏感性实验证明[1]: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抑菌效果比环丙沙星、氯霉素好,更比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好;

2.浸洗0.5全池泼洒,保持12h后换水,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1.5;

3.用烟叶或五倍子2--4加水煮2h,全池泼洒;

4.用浓盐水擦洗尾部有一定效果。

六、促生长剂

野生黄鳝生长速度很慢,年增重仅1--2倍,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年增重可达3--5倍。黄鳝在发育中具有性逆转现象,先雌后雄,在雄性阶段生长快,大约为雌鳝的二倍[3]。因此,在生产中可通过雄性化技术使黄鳝越过雌性繁殖期,加快生长,提高经济效益[4][5]。但雄性化技术适合于较小的个体,较大的个体(大于15,用于防病促长时为30--150,以后每隔20d一次,但不要与抗生素同时施用。

另外,还要选好苗种,及时对工具、饲料、食台、水源进行消毒,控制放养密度,改善温度、光线、水位等环境条件,养好水草,加强饲养管理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8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