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乌鳢养殖高产试验

乌鳢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财鱼等,是一凶猛肉食性名优经济鱼类。它具有生长快、肉质嫩、味道美、营养丰富、生肌补血和滋补身体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2013年我县开展了乌鳢池塘精养高产试验。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3口,池深1.8~2.0m,池底为沙壤土,塘底平坦,少淤泥,每口面积为1.1~1.6亩,共4.2亩,排灌方便,无污染,水源充足。苗种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对水对全池进行泼洒,约每亩125公斤。在池四周移植水生植物作为乌鳢的隐蔽物,如水葫芦或水花生,移植面积约为池塘面积的1/5~1/6。

2.鱼种放养3.饲料投喂

乌鳢鱼种在育苗期间已经驯化能食颗粒物,因此,每天可喂2~3次,可用品牌乌鳢颗粒料直接喂食。一般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8%,每天的投喂量要视季节、天气、活动情况和乌鳢的摄食来掌握。在水下25cm处做一个食台,食场用竹杆围住,建设成固定的食场,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须与乌鳢的口径相一致,因此,饲料必须采取逐歩抛投的方式。

4.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对池塘进行巡查,注意观察乌鳢的生长、摄食、活动和水质等情况,并记录下每天的情况变化。对异常情况的发生要足够重视,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对策。为防止后期水草腐烂和水蔓延至整个池塘导致水质被污染,还应加强对水草的管理。注一次新水的时间为高温季节每10天一次,每次加水20cm,其余时间每15天注一次新水,随时保持25~30cm高的透明度。

5.病害防治

即使乌鳢具有很好的抗病力,预防工作也不可粗心大意。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与水融合对全池进行泼洒消毒,6~9月每20天按时。没有任何鱼病发生,在此试验期间。

二、试验结果

1.养殖产量

共进行5次捕捞、干塘,收获乌鳢商品6735.5千克,成活率81.2%,平均规格0.908千克/尾,平均亩产乌鳢1603.7千克。此外,3口塘还收获371.6千克的鲢、鳙和23.5千克的高背鲫。

2.经济效益

饲料系数为1.21。乌鳢售价平均12元/千克,3口池塘总收入8.083万元,生产总支出5.536万元,纯收入2.547万元,平均亩产值1.925万元,平均亩纯收入0.606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46。

三、分析与讨论

1.要套养适当数量的杂食性和肥水性鱼类。由于乌鳢养殖采用高密度、长时间投饵的养殖模式,水质易变肥变坏,因此,套养适当数量的杂食性和肥水性鱼类,可充分利用池塘中大量的浮游生物、残饵及排泄物,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效益作用;再次试验中没有发现乌鳢吃掉套养鱼的现象,因为,套养的鱼种规格大、数量少,鱼类生长较快,可避免这点。

2.要为乌鳢提供适宜的自然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应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只因乌鳢不耐高温,必须隐藏在水草丛中,寻找适当时机来获取食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在池四周移植水生植物作为乌鳢的隐蔽物,如水葫芦或水花生。一般在养殖初期,隐蔽物占水面10%,随着气温升高,隐蔽物要扩大覆盖面积,7月份占水面20%,8~10月占水面30%,在逐渐变冷,气温降低的10月占水面与养殖初期相同。

3.要确保放养乌鳢鱼种规格与质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乌鳢属凶猛性鱼类,争食能力强,饵料不足时易互相残杀,是造成养殖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放养时要求乌鳢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同时选择用于乌鳢养殖的池塘,为了便于饲养管理,不宜过大,且在饲养管理中投饵要均匀、充足,以避免出现养殖乌鳢个体生长快慢不均的现象,以确保养殖产量与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关推荐

池塘河沟网箱养鳝试验



黄鳝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滋补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养黄鳝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一项很好的农村副业。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及河沟进行网箱养鳝,既不影响常规养殖产量,又能将小规格的黄鳝培育成大规格的商品鳝,不占土地,节约建池费用,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我市于1999年利用宁界乡3.2hm2养鱼池塘和河沟进行网箱养鳝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池塘、河沟情况。池塘面积2hm2,河沟面积1.2hm2,养殖季节平均水深在1.8m以上。池塘、河沟均照常放养鱼种。养殖水体的水质良好,无污染,pH值在6.8左右,溶氧较丰富,其中池塘水的透明度约35cm,河沟水的透明度约50cm。
2.网箱规格。网箱长8m,宽3m,高1m(水上、水下各0.5m)。采用质地好、网目密、网条紧的聚乙烯网片。网目大小视养殖黄鳝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鳝且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
3.网箱设置。在3.2hm2水面中共设置70个网箱,其中池塘内38个,河沟中32个。网箱间距在3m左右。在池塘中,每个网箱用6根毛竹桩固定,河沟因水位变化大,采用浮架式网箱,使箱体随水位的变化而自然升降。黄鳝放养的一周前,将新制作的网箱放在水中浸泡,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使其变得柔软些,以免黄鳝因体表擦伤而患病。每个网箱中各设置l一2个面积lm2左右的食台,食台距水面20cm左右。
4.人工移植水草。在网箱内移植水花生,其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80%左右。这样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场所,有利于生长。移植的水花生最好去根洗净,然后放在50g儿的食盐水中浸泡10min左右,以防止蚂蟥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
5.放养(1)鱼种放养。放养鱼种前先用生石灰清塘。干池清塘每千平方米用120kg生石灰,待药性消失后于元月25日放养1200kg鱼种,平均每干平方米60kg。鱼种下池前用40g儿的食盐水浸浴15min。河沟在元月28日直接放养鱼种,共放养260kg,平均每千平方米26.75kg,鱼体消毒同池塘。(2)鳝种放养。放养的鳝种主要是从稻田、沟渠等水域中用鳝笼捕捉的野生苗种,平均体重在35g以上,大的达100g以上。每个网箱中放养的规格尽量一致,以防止互相残食。要求放养的鳝种活泼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具亮泽。鳝种体色有黄、青、红三种,黄色大斑点鳝最好,长得最快;青色鳝次之。70个网箱内先后共计放养黄鳝3040kg,其中池塘中38个网箱内放养鳝种1824kg(每箱平均48kg,每平方米2kg);河沟内32个网箱中共放鳝种1216kg(每箱平均38kg,每平方米1.6kg)。另外,每个网箱中还放养2—3kg泥鳅,利用泥鳅上下游窜习性起到部分增氧作用。泥鳅与黄缮不争食,可清除黄鳝的残饵,还能防止黄鳝因密度大在静水中互相缠绕,减少病害的发生。放养工作从1999年4月15日开始到9月25日结束。每次放养前都用20mg/L的KMnO4或30g/l食盐水对鳝体消毒,浸泡消毒时间根据水温与黄鳝的实际忍受能力确定。用KMnO4一般浸泡20min,食盐水一般5—10min。
6.投饲方法。网箱养黄鳝首先要做好驯食工作。刚放养的黄鳝,应等3—4d后再投饲。开始时投饲量要少,将蚯蚓掺入日后长期使用的常规饲料中,如小麦粉、蚕蛹粉、小杂鱼、螺蛳肉等。一般将几种饲料拌匀后做成条状为好,再将其定时投放到食台上。投喂时间起初是每天日落前1h左右,日投一次;驯食结束后日投2次,即上午9:00增加一次。上午的投饲量占全天的30%左右,具体的日投饲量主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黄鳝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般以每次投喂后2h左右吃完为度。
7.日常饲养管理。一是要做好投饲工作。每个网箱内的鳝种最好是同一天放养的,最多不要超过2d,否则会造成驯食困难。驯食成功后,按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原则投饲。二是要有专人负责饲养管理,4月一10月底的主要生长期,应每日早晚2次巡视网箱,检查网衣是否破损,网眼有否堵塞。经常观察黄鳝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大雨过后要根据水位状况调整池塘中网箱的入水深度。汛期更要注意防止被大水冲来的树枝、杂物等将网箱划破,引起逃鳝。三是要定期清除网箱中的污物,及时捞出死鳝,定期洗刷网箱,以保证箱内外的水体交换。已经枯死的水花生要及时捞出并换上新的,及时清除食台上的残饵,以免其腐烂变质而影响水质。
8.病害防治。野生黄鳝很少发生病害,但在人工高密度饲养情况下,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易发生病害,所以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贯彻“以防为主、有病早治”的方针。在1999年的养鳝试验中,少数网箱的主要病害是轻微的出血、烂尾、肠炎和蚂蟥病,由于采取了预防措施,发现病害后又能及时治疗,使病害得到了控制。预防鳝病,除应选择好的鳝种和放养时对鳝体进行消毒外,5—9月份每半个月要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挂袋,每箱挂2个袋,每袋放药150g;另外在饲料中加入“鱼康达”或“痢特灵”投喂,每半个月一次,连投3d。一旦发生病害,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因池塘中水交换慢,故可直接用药物对网箱水体进行消毒。而河沟中由于水体流动,在网箱中泼洒药物时,需事先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等将网箱包围好,使水体暂时不能交换,然后按药浴浓度对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消毒时间视黄鳝的忍受能力而灵活掌握。

二、试验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到2000年元月30日常规放养池鱼和网箱饲养的黄鳝全部上市。经统计核算,3.2hm2的池塘、河沟及其网箱共产成鱼、黄鳝13345.6kg,总产值269648元,实现总利润164258元。其中成鱼产量9120kg,产值58368元,获利32278元,成鱼的产量和产值比未养黄鳝的1998年均有增加。而70个网箱共产黄鳝4225.6kg,产值211280元,去除养殖成本,获利131980元,投入产出比为1:2.7。其中池塘内38个网箱共产黄鳝2644.8kg,平均每箱72kg,每平方米达3kg;河沟内32个网箱共产黄鳝1580.8kg,平均每箱49.4kg,每平方米达2.1kg。从试验结果看,在河沟和池塘中用网箱养黄鳝不但不影响沟塘的成鱼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成鱼产量。更主要的是黄鳝产值高,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池塘和河沟的养殖经济效益。

三、小结
1.从试验结果看,在池塘、河沟内设置网箱养黄鳝,不但不影响原有的成鱼产量,而且能增加产量,原因是黄缮的残饵和排泄物能起到一的肥水作用,可提高“肥水鱼”的产量。另一方面,沟塘内养“肥水鱼”能净化水质,对黄鳝的生长有利。利用现有沟塘开展网箱养鳝,不需要投资专门建池,却能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2.本试验池塘网箱于4月份放养鳝种,其增肉倍数为1.45;而河沟网箱于6月上旬才放养鳝种,增肉倍数仅1.3。4月份放养的鳝种平均体重为200g,到11月底平均体重达0.4kg。由此可见,放养时间越早,鳝种规格大,产量和经济效益越高。 
3.试验网箱都是敞口式,虽未发生逃鳝现象,但为了有效地做好防逃工作,今后尚需改进,即应在网箱上口的四周制作一个10-15cm宽的倒檐。
4.利用灯光诱蛾,可部分解决鳝的动物性饵料。5-10月份在网箱上方距水面10cm处挂1盏10W的节能灯,以引虫落水让鳝直接吞食。为增加诱虫效果可在其上方装一盏100W的白炽灯。
5.黄鳝最喜食的饵料是蚯蚓,进行大规模网箱养鳝,应配置蚯蚓培育场地,选用大平2号和赤子爱胜蚯蚓等优良品种,以解决适口的高质量饵料。

池塘如何养殖鲤鱼才能高产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鲫鱼我想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鲫鱼在生活中是吃的比较多的,鲫鱼的刺比较多,但是由于它的价格比较便宜,市场上也比较多,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鲫鱼的养殖要求、门槛很低,因此现在在农村养殖鲫鱼的人也很多。那么池塘如何养殖鲤鱼才能高产?具体来了解一下:

池塘如何养殖鲤鱼才能高产
一、池塘条件
鱼池面积一般要求不宜过大,以5~10亩最好,水深2米左右,水源方便,每亩水面配备0.3~0.5千瓦增氧机。
二、鱼种放养
1、放养时间:头年秋后或当年春,水温8~10C时进行。
2、放养品种、数量:鲤鱼种亩放800~1300尾,鲢鱼种300~600尾。
3、放种前池塘清整与施肥: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量100~150公斤,亩施基肥(以发酵鸡、牛粪为好)150~400公斤,以后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再施肥。
三、饲料
1、原料及加工:饲料过程中鲤鱼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以当地农村产品如饼粕类、糠麸等为主,加适量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等。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0~35%左右,要求氨基酸基本平衡,饲料系数一般1.7~2左右。将原料粉碎再经配比混合,加工成3毫米粒径颗粒伺料,以备后用。
2、现介绍一种鲤鱼饲料配方供参考:鱼粉5%,豆饼10%,棉仁饼20%,麸皮35%,花生饼10%,玉米面5%,酵母粉2%,矿物质及多维素2.5%,食盐0.5%。此配方粗蛋白含量30%。
四、饲养管理
1、注意巡塘: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高温、阴雨天气防止泛塘。适量开增氧机,必要时灌注新水。
2、投饵技术:每5~10亩设一投饵点:鱼种下塘后结合音响,训练鱼类集中抢食,投喂坚持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少量多次,利用人工手撒或自动投饵机机喂,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
3、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高温季节坚持每半月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加水全池泼洒,每月用晶体敌百虫0.25ppm或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一次。
4、每月抽测一次鱼生长情况,做好池塘日记。

鲤鱼养殖技术
1、形态特征
鱼体呈梭形而略扁,背部灰黑,腹部浅白或淡灰,侧线下方及近尾柄处金黄色(体色也依品种而异,有金黄色、桔红色、粉红色等)。口端位,马蹄形,触须2对,颌须约为吻须的2倍长。鳞片较大。个体较大,常见的有0.5-2.5kg,最大可达15kg以上。
2、食性与生长
鲤鱼为杂食性底层鱼类,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吃食轮虫和小型枝角类,3厘米以上主食枝角类、桡角类、摇纹幼虫和其它昆虫幼虫,体长20厘米以上就以摇纹虫和纤毛类为主要食物,一龄以上则以底栖物如昆虫螺蚬以及水生维束植物碎片为食,其它如藻类同样常在肠中发现。因食性杂、食物广,生活条件要求不高,生长快,一般二龄可达商品规格,若用配合饲料饲养,一龄便可达商品规格。
3、生活习性
鲤鱼喜居水体下层,最适生长水温25-32℃,高于32℃或低于15℃生长明显减缓,低于10℃停食。适宜的溶氧量为4.5mg/l以上,低于2mg/l则少吃,1mg/l就停食并浮头。
4、繁殖特性
一般二龄性成熟,有些个体一龄亦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产完后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鲤鱼的生存习性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的饲料配方
1、麸皮45%、豆饼40%、大麦10%、鱼粉5%,添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适量,饲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3、麸皮45%、鱼粉30%、豆饼15%、大麦10%,添加剂量同(1),饵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4、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抗生素下脚料各1%、粘合剂2%,饵料系数为2.7,该配方由上海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鲤鱼怎么养才能高产?
1、一般二龄性成熟,有些个体一龄亦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产完后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2、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以上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鲤鱼,其怀卵量和卵的品质均较差,故不宜作亲鱼。
3、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200kg.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4、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近年来,有些厂家开发有亲鱼饲料,该料富含ve及其它维生素,可促进发育和提高抗应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5、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应力求尽早平稳过渡到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狠抓旺食鱼种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时间内)生长特别快,体长体重增长均快,需要的饲料也较多,此时应加强投喂,有些渔民此期投饵率超过10%;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四定”,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技术,水草种植技术,蟹虾混养技术,鳜鱼养殖技术,鱼白鱼养殖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鱼白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技术原理为:利用冬季水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鱼白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厘米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厘米左右,将鱼白鱼再移入池中,利用鳜鱼生活在水体下层、鱼白鱼生活在水体上层,同时两者规格相近混养,难以互相残杀,从而提高水体利用率。鳜鱼、鱼白鱼捕食池中野杂鱼,以低值鱼换来高价值鱼,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矛盾,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一般亩产河蟹5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鳜、鱼白鱼)10千克,亩获利达1500元以上。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畅通,面积8亩~15亩,水深1.5米左右。四周用石棉瓦、钙塑板等材料构建防逃墙,墙体一般土下20xx底干塘时,鱼虾蟹一并同时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鳜鱼、鱼白鱼,应及时鲜活上市,规格较小者,并塘囤养越冬,来年作鱼种继续养殖。

奥尼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的池塘条件



1、面积、水深

池塘面积5~25亩为宜,以10~15亩为最佳。鱼种池水深1.0~1.8米,商品鱼池水深2.5~3.0米;池埂高度高于水面35~55厘米。

2、鱼池形状

池塘长方形、东西向为最好,有利于通风和日照。鱼池的长宽比参数(1.5~3.0):1。

3、池塘底质

池底应平坦,易于拉网操作,壤土或沙壤土,池底淤泥控制在14~20厘米以内,池塘保水性好,不漏水。

4、水源:以地面水为主,池塘养鱼的水源条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水质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要求;

(2)水量要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尤其在渔业生产的主要季节5~11月有充足的水量进入池塘,用于池塘注水、换水,在生产季节的换水量一般要求一次能换水10%~20%;

(3)每个池塘有其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4)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

5、电力及渔机配套

电力有保障,商品鱼池塘电力配备要求达到1千瓦/亩,条件许可时要求要有足够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源。每口池塘依据面积大小及放养量配备3千瓦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1~3台,面积较小、深度较浅的鱼种池可配1~3千瓦的喷水式增氧机。使用硬颗粒饲料的池塘,每口池塘可配备自动投饵机1~2台。不能自流灌排,另配足够的注排水设备。


池塘养鳖高产技术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佳品,集营养、药用于一身,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医药保健上的珍品。目前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中华鳖人工养殖,但受养殖成本增加与市场行情下跌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效益较低。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推广经验,总结出一套提高池塘养鳖效益的技术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选择适合的池塘
中华鳖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和喜洁怕脏等习性,因此要选择地面开阔、平坦,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的池塘。
2.采取鱼鳖混养模式
以养鳖为主,进行鱼鳖混养。在池塘内搭配少量与鳖不争食的鲢鱼、鳙鱼和鲫鱼,通过鲢、鳙鱼滤食过量的浮游植物,鲫鱼清除食物残渣,在不增加饲料投入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鱼产量,还可以调节水质、优化水体环境,促进鳖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鳖的成活率。
3.选用自繁鳖苗
从外地引进苗种,不仅成本高,而且苗种经过运输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养殖成活率。为降低生产成本,必须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裙边宽厚的优良品种做亲鳖,()自己繁殖苗种,以保证苗种的质量。
4.进行温室和池塘分段养殖
根据鳖的繁殖习性,鳖苗在8~9月才孵出,在常温条件下培育很短时间后就进入冬眠且成活率低,池塘养殖需要3~4年才能达到商品鳖规格,这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缩短养殖周期,自繁的苗种可直接在温室中进行培育。当年繁育的鳖苗先在温室内精心培育8个月左右,将其培育成体重250克左右的鳖种,翌年6月中旬再放入室外池塘中进行商品鳖养殖,整个养殖周期只有1.5~2年。这样养成的商品鳖在体色、肉质和食用价值等方面与野生鳖相当,因而市场行情好、价格高,养殖效益好。
5.做好饲养管理
①合理投喂。饲料投喂是鳖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根据鳖的生长阶段、健康状况投喂不同配方的自配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鳖健康生长的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温室中的幼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池塘养殖的商品鳖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为主,这样不仅能提高鳖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鳖的品质。在持续阴雨的天气情况下,鳖的食欲不佳,须投喂易消化吸收的配合饲料,以减少水质污染,增强鳖的免疫力。②及时分塘。鳖具有好斗性强的特点,为防止相互咬伤,要做到及时分塘。在温室阶段幼鳖个体差异过大时,要利用换水消毒及时分塘;幼鳖从温室移至池塘养殖时,不仅要视规格大小分开养殖,还应雌雄分开饲养,以减少打斗。③做好日常管理。在温室阶段要注重换水和消毒,池塘养殖阶段要注重清除残饵和水质管理,并做好养殖记录。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泾县畜牧水产局邮编:242500)

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的池塘条件与鱼种放养



1、池塘条件

罗非鱼成鱼饲养池,应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塘面积2000~4000平方米,水深1.5~2米,池底平坦。淤泥厚不超过20厘米,堤坝坚固,不受洪水威胁。放养前,先对池底进行平整,然后用生石灰等药物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清塘后注水并施基肥。注水时进水口加设过滤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施基肥以施发酵好的有机粪肥为好。每亩施300~400千克,新开挖池塘可适量多施些。

2、鱼种放养

华南地区一般在3月或4月初放养。奥尼鱼、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品系尼罗非鱼等生长快,可作为放养对象。放养的鱼种要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鳞片鳍条完整,规格整齐等。通常放养罗非鱼越冬鱼种。也可放养当年早繁育的3厘米的夏花鱼种。南方地区生长期较长,放养夏花鱼种也能养成较为理想的商品规格。每亩可放养越冬鱼种2000~3500尾。若放养当年早繁育的3厘米夏花鱼种,每亩可放养4000~6000尾。


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选择8~12亩,水深要求2米以上,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口池塘配1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池塘在鱼种投放前进行改造和清塘,保留底泥15~20厘米,并进行翻耕曝晒,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二)鱼种投放

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在3月下旬进行,气温在15℃左右,亩放800尾,规格为50~80克/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进行浸洗消毒。
鲢鳙鱼放养在4月上旬进行,亩放白鲢120尾,鳙鱼30尾,规格为50克/尾左右,放养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三)饲养管理

1、饲养方法 
采用人工驯化,使斑点叉尾鱼回集群上浮抢食,用配合饲料定点、定时撒投的方法进行。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进行人工投饲驯化。由于斑点叉尾鱼回喜欢弱光摄食,驯化时应在黎明和日落后进行,每天2次,经过10天左右可基本驯化成功。接着开始正常投喂,投饲时遵循“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投喂量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当80%以上的鱼吃饱走开后即可停喂,每次投喂时间30分钟左右,高温季节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方法,一般日投4~6次。

2、水质管理
前期3~5月为提高水温可保持水深1.2米,每4~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5厘米左右,透明度保持25厘米以上;7~9月保持2米以上的满水位,2~3天换水1次,透明度保持30厘米以上。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天或暴雨天,晚上或凌晨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浮头泛塘。

3、鱼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9月每月用3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和0.1克/立方米的二溴海因各消毒1次;4月底用鱼虫杀星进行1次杀虫;同时不定期用二溴海因对投饵区进行消毒。秋季池塘水温变化大,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应施用水质保护解毒剂降解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4、适时捕捞 
8月份水温高易发生缺氧浮头,应把套养的鲢鳙大部分捕捞上市,同时放养相应数量的夏花鲢鳙鱼苗。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溶氧的消耗。10月份开始分批捕捞上市和进行加工。

罗非鱼池塘养殖高产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投喂

罗非鱼以投喂颗粒饲料为好,粗蛋白含量要求达26%~30%,并以植物性蛋白为主。鱼种下塘后的当天下午或第2天上午开始投喂。投喂前先在投饲点敲击食桶,以逐步建立信号,使鱼形成集中上浮摄食的条件反射。5月份以前和10月份以后,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3%;6~9月份水温较高。是罗非鱼的主要摄食生长期,应加强投喂。一般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具体投喂量视水质、天气及鱼的活动状况灵活掌握。

2、追肥与水质调节

保持池中有较多的天然饵料生物,有利于罗非鱼的摄食和生长。饲养前期,鱼体较小,投饲量也较少,水质一般较瘦,可每隔1周追施1次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每次每亩追施100~150千克;7~9月份投饲量较大,水质一般较肥,一般不追肥,当在水质过肥时还应及时注、换新水;10月份以后,一般不追肥,可根据水质情况投放少量无机肥。

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即水的肥度适宜,水中饵料生物较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水色经常有变化,不浑浊,不发黑,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中溶氧较高。及时加注新水是培育优良水质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增加罗非鱼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鱼的密度;通过增加池水的透明度,使光透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层(造氧水层)增大,水体溶氧增加;可直接增加水中溶氧,防止或减轻鱼浮头,并增加鱼的食欲等;有利于藻类更新和鱼易消化的藻类生长繁殖。

鱼种入池后,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1次,直到加至最大的水位。高温季节,要勤换水,一般每5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注、换新水一般在下午15时前或日出前鱼出现浮头时进行。在罗非鱼高产塘内,要配备增氧机。增氧机一般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雨天半夜开。鱼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此外。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以消毒防病,改善水质。并使水质具有适宜的碱度、硬度和缓冲能力等,为罗非鱼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勤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并适时捕大留小

一般每半个月检查鱼的生长情况1次,鱼生长正常或较快,说明各项饲养管理措施得当或较好;如果鱼生长缓慢,很可能是饲料不佳,投喂不足,水质不良等原因引起。鱼存塘量过大,会使鱼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饲养期间应及时起捕已达上市规格的商品鱼,以有利于留塘鱼的快速生长。

4、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巡塘2~3次。观察水质及鱼的动态。发现水质较为清瘦或过肥,要及时追肥或注换新水。午后14~15时,主要观察罗非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看其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病害发生,以及摄食状况是否良好等;傍晚要检查鱼全天的摄食情况以及有无浮头的预兆等,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搞好池塘卫生、预防疾病。饲养期间要经常捞除池内残饵、污物,定期消毒食场和水体,并在罗非鱼发病季节定期给鱼投喂药饵等,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乌鳢培育管理


(1)鱼苗入池后,开始摄取小型浮游动物或其幼体。随着鱼苗的生长,培育池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鱼苗下池后要及时向池中施追肥,可采用豆浆或发酵过的厩肥、绿肥等。数量要适当,根据浮游动物的繁殖量来定次数,防止水质过肥而影响鱼苗的成活率。一般按每亩用肥50千克发酵后的牛粪、鸡粪、沼液均可。一般投苗后的第一周只需施追肥,不需投饲。一周后开始投饲,每万尾苗每天投喂活水蚤0.5千克左右,以满足鱼苗摄食的需要为标准。若水质较肥的可以停止施肥。正确处理上述施肥与投饲是鱼苗成活率之关键。随着鱼苗的长大,投饲量逐渐增加。经过2~3周的培育,鱼苗长达2.5~3cm以上时,在培育池中搭设2米长的食台一个,食台低于水面20cm。投喂活水蚤之外,可以适当挂袋补充,袋中装有死水蚤、鱼糜。再经4周,鱼苗长达6cm 以上时可以转为全部用鱼糜或鱼糜加配合饲料投喂。最初鱼糜加配合饲料投喂时,鱼糜的比例必须大于60%以上。若要转为用浮性颗粒料也在挂袋开始时驯化,约经过2~3周的养殖,鱼苗便长达8~12cm,即可作为鱼种放养。
(2)拉网分养:通过拉网、过筛分养,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力求大小规格一致,避免以强食弱。拉网分养的时间安排在鱼苗长达3 cm左右时为好。选择晴朗的日子,拉网前一天要停食,正在浮头的鱼池不能拉网,否则拉网后会产生鱼苗大批死亡人定时巡塘,一般早、中、晚各一次,观察水质变化状况,特别是出现天气炎热、气压较低、阴雨天气、水质较肥的情况更要加强巡塘。同时还要观察鱼苗活动状况、摄食、发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