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龄雏鸡和产蛋鸡球虫病的诊断

典型病例1:2005年3月20日,万全县宣平堡乡霍家房村的养鸡专业户李某购进了3000只雏鸡,在购进第一天就有13鸡只死亡,以后每天死亡10多只,3月25日来我站就诊时共计死亡60多只。临床症状主要为:小病初精神不佳,羽毛耸立,头蜷缩,常伫立一隅,食欲减退,泄殖孔周围的羽毛被排泄物污染,发生粘连;以后病鸡出现共济失调,翅膀轻瘫,渴欲增加,食欲废绝,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粪呈水样并带有血液;末期发生痉挛和昏迷,不久死亡。剖检见鸡尸消瘦,鸡冠与黏膜苍白或发青,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污染,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为正常的3~5倍,其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
典型病例2:2005年3月26日,万全县北沙城乡养鸡专业户王某所饲养的1000只160日龄蛋鸡有个出现别死亡,畜主就诊时诉述:大群鸡精神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个别鸡表现拉稀,有粉红色、似番茄酱样粪便,产蛋量减少,个别病鸡腿软、蹒跚、瘫痪、双翅下垂,病程长的导致严重的死亡。剖检见死亡病鸡消瘦,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污染,病变主要在小肠,有的病变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有的病变在小肠中、后段。病变在小肠前段时,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病变在小肠中、后段时,肠管肿胀、肠壁增厚,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淡白色斑点和小出血点,肠黏膜脱落,形成管形,严重的从肠浆膜面就可看见有出血点和坏死点,肠内容物腐臭,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粉红色。
除此两例,笔者还遇到过4例10日龄以内的雏鸡感染球虫病,8例成年产蛋鸡感染球虫病,只是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有些变化。
1诊断
一般是采取病鸡新鲜粪便,用水洗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均检到大量球虫卵囊,()取有明显病变的肠黏膜刮取物涂片镜检,可见到大量的卵圆形卵囊,有时还可见到大量发育期的球虫(如配子体、裂殖体、裂殖子)。
2治疗情况
小雏鸡感染球虫病,笔者采用宝百球威克进行治疗,因为百球威克的主要成分为常山、地榆、仙鹤草、苦参,具有杀球抗菌、凉血止痢、消积开胃的功用,主治禽、兔球虫病、白冠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血便等。用法与用量:采取混饮方式的,每袋100g加饮水50kg,连用3~5d;采取混饲方式的,每袋100g拌料25kg,连用3~5d,可以有效控制雏鸡球虫病的出血现象。
成鸡感染球虫病,用梭球杀进行治疗,50g梭球杀加水200~400kg,连用3~5d。梭球杀的有效成分包括氨苄西林和硫酸链霉素,是治疗球虫、魏氏梭菌混合感染和综合性肠炎的首选药物,它既可以有效控制球虫病,还对球虫病感染造成的肠道细菌感染有防治作用。
无论是雏鸡还是成鸡感染球虫病,都需要对饲养场地进行消毒,将粪便堆积发酵进行处理。
由于球虫病造成小鸡盲肠和大鸡小肠段的出血,鸡体质严重下降,所以需要对鸡群采取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的措施,可在饲料中添加VA、VK。
上述病例经过治疗,一般在投药的第二天发病鸡数以及死亡鸡数就有所减少,在投药的第三天鸡群精神、饮食欲以及粪便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应继续投药直至死亡停止。
3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供应鸡群富含维生素的饲料,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麸皮中含有促进球虫发育的物质,在球虫病暴发时,要限制日粮中的麸皮含量;使用抗球虫药,由于球虫病的发病日龄越来越小,因此应尽早控制,可在10日龄前给药;严格遵守兽医卫生法规,对出入鸡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保持禽舍清洁干燥,避免拥挤;随时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对粪便进行生物热处理,防止饲料和饮用水被鸡粪污染。

相关推荐

小鹅瘟的诊断和治疗


肖强

(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兽医局156200)

小鹅瘟又名鹅肝炎、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以严重下痢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剖检以小肠黏膜坏死和有香肠状“肠栓子”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是危害养鹅业最大的疫病。

1病原

该病的病原鹅细小病毒为DNA病毒。该病毒对酸碱、温度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毒对禽及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作用,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世界各国分离的小鹅瘟病毒,均为同一个血清型。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雏鹅和番鸭才发病,即白鹅、灰鹅、狮头鹅和雁鹅等的幼雏均可发病,但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被感染。雏鸭和雏鸡均未见发病的报道。成年鹅对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肌内或静脉注射1~3mL强毒株的鹅胚绒毛尿囊液,才能引起发病,症状为下痢和两脚瘫痪;若只接种0.1mL的强毒,并不表现任何症状,但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是该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卵垂直传播。该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后3~4日龄至20日龄以下的雏鹅,不同品种的雏鹅均可感染,1月龄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和死亡率逐渐下降。该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各地的养鹅习惯和方式不同,发病时间也不相同。该病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其间隙期为1~2年,因雏鹅有母源抗体存在,所以能抵抗小鹅瘟的感染。

2.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华东地区流行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东北、西北地区为4~7月,西南地区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3~5天,临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病型。①最急性: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最急性发病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一经发现即见病鹅衰弱,极度委顿,随之倒地,两脚划动,不久即死亡。②急性:15日龄内发病的雏鹅大多为急性。表现为精神委顿,行走迟缓,掉群,打瞌睡,食欲减少或废食,口渴喜饮,但后期拒饮。排出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或纤维碎片。临死前两脚麻痹或抽搐而死,病程1~2天。③亚急性: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多出现于流行后期。以精神委顿、减食或废食、消瘦和腹泻为主要症状,3~7天死亡,少数病鹅可自行康复,但日后成为僵鹅。

4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黏液增多,黏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5预防措施

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在该病流行的地区,可用鹅胚化弱毒疫苗给母鹅免疫接种,这是防治该病有效的方法,即在留种蛋前15~30天,给种母鹅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稀释的鹅胚化弱毒疫苗1mL。这样在免疫接种后12天至4个月内种鹅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可获得保护。4个月后,种鹅应再次进行免疫接种。未经免疫接种或免疫接种超过4个月的种鹅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应在48小时内应用1∶(50~100),稀释的鹅胚化雏鹅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每只雏鹅皮下注射0.1mL。此外,做好孵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已经被污染的孵房所孵出的雏鹅,可在出壳后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每只雏鹅注射0.5~1mL,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小鹅瘟活疫苗系用小鹅瘟病毒接种鸭胚培养,收获感染鸭胚液,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紧急预防与紧急治疗使用血清抗体肌肉注射,未经免疫的雏鹅可用鹅瘟清进行预防和治疗。疫苗呈微黄或微红色海绵状疏松团块状,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预防: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3mL,保护率达95%左右;治疗:7日龄的雏鹅每只注射0.5mL,15日龄的雏鹅每只注射1mL,成鹅注射1mL。

6治疗方法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抗小鹅瘟血清对初期病鹅有50%左右的疗效。每只皮下注射0.5~0.8mL;雏鹅(10日龄或体重150g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mL,成年鹅(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g以上)注射1~1.5mL。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同时工作人员进出每个群体时要注意换衣换鞋,避免交叉感染。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可配合使用急救干扰素20mL每支注射1500羽成禽,2000羽雏禽。饮水50mL,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鹅可肌肉注射1000~2000U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帮助鹅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注射高免蛋黄匀浆1.5~2.5mL,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中草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为治则,用药宜早,重点在防,对重症病鹅效果较差,可选用下列方剂之一。方1:新鲜鱼腥草适量,捣汁灌服或自饮,病重鹅每只每次1~2mL,分早、中、晚3次灌服,连服3~5天;或每羽喂服白胡椒2粒,连服3~5天。方2:马齿苋120g、栀子70g、黄连50g、黄柏80g、黄芩80g、连翘75g、白芍70g、金银花85g、地榆90g(200羽鹅用量),水煎取汁,灌服或拌料混饲,每天2次,连用3~4天。方3:中西药结合治疗,金银花20g、黄连40g、黄芩40g、黄柏40g、板蓝根200g、栀子25g、甘草15g、连翘80g、丹皮25g、鱼腥草30g、大蒜35g、紫花地丁45g、水牛角20g、生地30g、官桂35g,加水2500mL浸泡48小时,随后煮沸1小时,取汁,再加水3500mL煮沸75分钟,合并二煎药液,用文火浓缩至2000mL,冷却后加维生素C25g、维生素B110g、青霉素钠800万U、硫酸链霉素600万U,振荡混匀分装密封。轻症病鹅每只内服1mL,重症每只腹腔注射1.5mL,每天3次,连用2天。

鹅的球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球虫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球虫引起鹅只(尤其是幼鹅)的一种原虫病。幼鹅一旦爆发本病,可引起大批死亡。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3周至3月龄的雏鹅或幼鹅、中鹅容易感染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平均为6天,随着日龄的增长,潜伏期可以至11~17天。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于1~2天内即行死亡,慢性的也多在几天后死亡。

1.鹅肾球虫病是由截形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鹅的肾小管上皮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鹅患本病的病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雏活动缓慢,无力,食欲减少,精神不佳;第二阶段病雏消瘦,拉白色粪便;第三阶段患病雏鹅大部分蹲地,行走和站立极为困难,体温升高至41.5℃,食欲几乎废绝,强烈口渴,粪便呈稀糊状。翅下垂,目光迟钝,眼球凹陷。

2.鹅肠球虫病鹅肠内的致病球虫种类很多,其中鹅艾美耳球虫、科特兰艾美耳球虫、有毒艾美耳球虫和多斑美耳球虫具有明显致病性。病鹅食欲减少,精神委顿,羽毛松乱,下水后极易浸湿,翅下垂。垂头闭目或离群呆立。喜欢蹲下,头部不由自主地左右轻缓或微微摆动。口腔积液,流涎,食道膨大部充满液体。患鹅下痢,初为稀糊状,后为白色稀粪或水样稀粪。重症者排出红色血粪,粪中充满黏液。病程稍长者,病鹅排出长条状的腊肠样粪,其表面呈灰色或灰白色或淡黄色。经l~2天后便告死亡。耐过急性期的病鹅,可自然康复,但生长速度缓慢,歪颈,步态摇摆,甚至跌倒后两脚朝天。

二、病理变化鹅肾球虫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在肾脏,其体积增大,肾表面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病灶,肾脏颜色常为银灰色,颜色变化的程度取决于肾表面病灶数量的多少。肾脏损害较轻时,肾脏稍为肿大,严重损害时,肾脏肿大2~3倍,甚至4~5倍以上。肾的切面可见轮廓不很明显的淡黄色斑点、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管状上皮广泛受到破坏。肾小管受到严重受损,管内充满球虫卵囊。心、肺、肝、脾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少数病例肠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

肠球虫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小肠,呈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大多数病例见肠黏膜增厚、出血,肠腔内充满红褐色的黏稠物,小肠的中段和下段见黏膜上有白色结节或糠麸样的伪膜覆盖。严重病例还可见到肠黏膜脱落形成腊肠样肠芯,此时可见肠管膨大充实,切开肠管见表面灰白色,类似小鹅瘟腊肠粪栓子,掀起这种肠芯,见肠黏膜表面有淡红色的黏性分泌物。这种肠芯主要发生在回肠和直肠,有些并延伸到卵黄囊柄附近。其他器官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

三、流行特点鹅肾球虫病多发生于3周至3个月大的幼鹅,病程2~3天,死亡率可高达85%。具有季节性。在南方,每年5月份有少数鹅发生本病而死亡,7月下旬则有大批鹅只发病死亡,8月份逐渐减少,9月份停止死亡。鹅肠球虫病各种年龄的鹅只都可发生,但以幼鹅最易感,发病重,死亡率高。

患鹅排出带有卵囊的粪便污染了牧地、禽舍、贮水池、饲料、饮水、土壤及用具,当新一代的雏鹅接触这些地方或食进被孢子化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时,便能引起发病。

在低洼的牧地和死水池放牧,会加速鹅只肾球虫病的发生。每年的7~10月份,在死水贮水池天然沉淀的土壤标本中,可发现鹅肾球虫的卵囊,这种卵囊在冬季(11~12月)的塘水中,约经3个月,仍然具有生活力。

鹅只在患肾球虫病的过程中,如果同时继发其他疾病,这是造成大批雏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雏鹅同时受到蠕虫的侵袭以及发生慢性副伤寒时,也能造成大批雏鹅死亡。

由于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完善,特别是鹅只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时,能促使肠球虫病的爆发。柯氏艾美耳球虫和鹅艾美耳球虫韵致病力最强,鹅只一旦感染就能引起本病的爆发并造成大批鹅只死亡。

鹅球虫病在养鹅地区相当普遍,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有些地区鹅群的感染率可达80%~100%或60%~95%,死亡率达10%~20%。据调查和了解,广大养鹅户及基层动物医学工作者对本病认识及了解不足,常将其当作一般肾类及肠炎治疗,结果鹅群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制,这也是目前造成本病在某些地区流行的原因之一。

四、病原诊断据报导,鹅的球虫种类共有3个属16种,即艾美耳属、等孢属和泰泽属。

在16种球虫中,只有截形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鹅的肾小管上皮,引起肾球虫病。其余均寄生于鹅的小肠。

1.截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trunicata(RaillietandLucet1891)其卵囊的前端截平,卵囊的大小为14~27微米12~26微米。平均为18微米13微米。卵囊呈卵形,有细颈,无色,卵膜光滑,有卵膜孔,孢子形成的时间为5天,在成熟的卵囊及孢子囊中有游离体,在肾管的上皮中繁殖,经过输尿管及泄殖腔侵入机体。截形艾美耳球虫只对鹅致病,不感染雏鸡及鸭。

2.引起鹅肠球虫病的球虫共有15种,我国已报导的有下列几种。

(1)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主要寄生在鹅小肠后段,盲肠和直肠也有寄生。卵囊大小为23.4~32.4微米18.0~21.6微米。平均大小为27.5微米20.7微米。卵囊近圆形,卵囊壁单层,光滑、无色。卵囊一端削平。孢子囊大小为11.8微米8.6微米。其形状不规则,常位于卵膜孔下方。

(2)柯氏艾美耳球虫E.kotlani(Gr?fnerandGraubmann1964)主要寄生于鹅小肠后段及直肠,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在盲肠管部,泄殖腔及延伸至小肠中段。卵囊大小为最大者32.8微米22.5微米,最小者27.5微米20微米,平均太小为29.27微米21.3微米。卵囊呈长椭圆形,淡黄色,顶部截平,内有一唇状结构。有两层卵囊壁,有卵膜孔,在其下方有一极粒。原生质团分裂成4个孢子囊,孢子发育完成的时间为48~50小时。

(3)多斑艾美耳球虫E.stigmosa(Klimes1963)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也见于后段、盲肠和大肠。卵囊大小最大的为25微米18.75微米,最小的为18.75微米16.25微米,平均大小为22.27微米17.76微米。卵囊呈宽卵圆形,黄褐色,顶端平,卵囊壁两层,囊壁表面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辐射状的条纹,显得粗糙。卵膜孔明显。孢子囊大小为10.58微米8.67微米。

(4)稍小泰泽球虫Tyzzeria.parvula(Klimes1963)主要寄生于小肠前段及中段,小肠后段、直肠及盲肠也有寄生。卵囊大小最大的为16.25微米13.75微米,最小的为10微米10微米。平均大小为14.04微米11.99微米。孢子化的卵囊内含8条游离的香蕉形的子孢子。

确诊本病可以刮取肠黏膜涂片镜检找卵囊。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球虫的几代无性繁殖,大量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广泛地侵害肠黏膜上皮(但还未进行有性繁殖,还未形成卵囊),患鹅即死亡,此时检查其粪便,还未能发现球虫卵囊,故不能因此而排除球虫病的可能性,要结合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断。倘若只找到少数几个卵囊时,也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因为成年鹅带虫现象相当普遍。如镜检能见到大量圆球形的裂殖体、香蕉形的裂殖体和卵圆形的卵囊,即可确诊为球虫病。还应与小鹅瘟作鉴别诊断(详见小鹅瘟部分的鉴别诊断)。

防治策略

一、预防(1)鹅舍应保持干燥、清洁。鹅场应做好严格的消毒卫生工作。粪便应每天清除,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消毒,以杀灭粪中球虫卵囊。防止饲料和饮水被鹅粪污染。

(2)应将雏鹅与曾患过球虫病的老鹅隔开饲养。栏圈、食槽、饮水器及用具等要经常清洗、消毒。运动场应勤垫换新土。

(3)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对防止球虫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克球多(可爱丹):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125毫克,均匀混料,连用3~7天。

球痢灵: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毫克,混料。连用3~5天。

复方甲基异嗯唑(复方新诺明):按0.02%配比混于饲料中。

球虫净: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毫克,均匀混料,连用3~5天,屠宰前7天停药。

二、治疗阿的平:鹅只每千克体重用0.05~0.1克,将药物混于湿谷粒中喂给,每隔2~3天给药一次。喂完第三次后,延长间隔时间,每隔5~6天喂一次。共喂5次。通常在喂完第三次后,鹅粪中便找不到球虫卵囊,患鹅症状明显好转,基本停止死亡。

氨基阿的平:鹅只每千克体重用0.05克,与湿谷粒拌和,

每隔3天一次,共用药5次,鹅对氨基阿的平的中毒量为每千克体重1克,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

青霉素:每只雏鹅用5000~10000国际单位,用水溶解后,拌入饲料中喂给或滴服,每天1次,三天为一疗程。

氯苯胍: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均匀混料饲喂,连用7~10天。屠宰前5~7天停止喂药。预防量减半。

氨丙林: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50~200毫克,或按每千克体重用250毫克拌料;或按每升饮水中加入80~120毫克饮服,连用7天。用药期间,应停止喂维生素B1。

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SMM)和TMP合剂:两者的比例为5:1,合剂的剂量为0.04%混入粉料中,连喂7天,停药3天,再喂3天。

磺胺二甲基嘧啶:以0.5%混入饲料中饲喂;或以0.2%浓度饮水,连用3天,停用2天后,再连用3天。

球痢灵:按0.025%浓度均匀混料,连喂3~5天。

克球多:按每千克饲料中加250毫克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

广虫灵: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200毫克,均匀混料,连用5~7天。

由于球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经常换药,不可长期使用单一药物防治球虫病。

辨别低产蛋鸡的方法


1.从、鸡腿、嘴的颜色辨别(产蛋前黄腿、黄嘴)。高产鸡,褪色越重产蛋率越高,250~300日龄的仍然是黄腿、黄嘴的为低产鸡,甚至为不产蛋鸡。产白壳蛋的鸡,腿、嘴为正黄色;产粉色壳蛋的鸡,腿、嘴为棕黄色。
2.从鸡冠上辨别。高产鸡的鸡冠红大、柔软、细腻有温度、倒向_侧、正常红色。低产鸡、甚至不产蛋的鸡,鸡冠立起不倒、有白点或白霜、冠薄。如果患有马立克氏病,鸡冠萎缩、没有温度、冠凉;若有紫冠、黑冠的鸡要及时淘汰。
3.从羽上辨别。高产鸡羽毛土色、蓬乱、不油亮、不光滑,颈部,背部、胸部有羽毛脱落或掉光的为高产鸡,如经常顺毛打扮,这样的鸡为低产鸡。
4.从肛门上辨别。肛门阔约肌松弛,挤压阔约肌周围富有弹性,有湿润感,并立即收缩,流出粘性分泌物,这样的鸡为高产鸡。肛门缩紧、周围肌腹挤压没有弹性,没有湿润感的为低产鸡。
5.从采食情况上辨别。饲喂时。高产鸡如饿虎扑食,狼吞虎咽、食欲旺盛,吃时不抬头、不挑食、迅速吃净。挑食不爱吃,甚至将饲料只啄不吃的鸡为低产鸡,甚至不产蛋。
6.从粪便上辨别。高产鸡粪便成型,()形状成小头带白色,夏季喝水多一些,也基本成型,颜色正常。低产鸡及不产蛋的母鸡,粪便细长,干粪便较多。
7.从耻骨上辨别(摸裆)。高产鸡耻骨3~4指。低产鸡耻骨2指,甚至1指裆。
8.从腹部上辨别。高产鸡腹部宽大。低产鸡腹部窄小、瘦弱、胸骨尖似刀刃。
9.鸡贼的辨别。处理偷吃蛋的鸡:对于向上层笼啄蛋的鸡,可将其调到上层笼:对伸颈用喙勾蛋的鸡应予淘汰,或将其放人单笼。
10.从鸡叫声上辨别。高产鸡叫声洪亮整齐均匀,说明蛋鸡健康。长期不产蛋的鸡不叫、放哨,发现异常动物和其他小动物到鸡场,立刻大叫造成大群惊吓而产软蛋。

30~60 日龄麻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的需求使得养鸭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成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农村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据FAO公布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鸭饲养量达23.6亿只,占世界鸭总养殖量的75.4%;鸭肉产量达235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8.17%。在现代肉鸭养殖技术中,饲料的科学配制是最重要的,而配制饲料的核心是科学地确定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国内近几年来对肉鸭能量和蛋白营养需要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鸭饲养后期或育肥期(30~ 49日龄)蛋白质需要量为12%~18%。我国肉鸭饲养标准规定肉蛋兼用型肉鸭配合饲料4周龄至7周龄的营养指标是代谢能11.72 MJ/kg、粗蛋白质17%,8 周龄至上市的营养指标是代谢能12.14 MJ/kg、粗蛋白质15%。目前关于肉用麻鸭能量、蛋白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在已颁布的肉鸭饲养标准中能量、蛋白需要量的确定仅来源于少量的试验研究,并且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其结果不一定十分适合我国的其他地方品种。本试验通过测定日粮能量和蛋白添加水平对肉用麻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探讨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肉用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适宜能量、蛋白水平,为麻鸭日粮的科学配制以及规模化养鸭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取30 日龄健康商品代麻鸭(公、母各半)1 440只,均重(591.325.48) g,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试验采用43双因子试验设计,共12个处理,设4个代谢能(ME)
水平(10、11、12、13 MJ/kg)、3个粗蛋白(CP)水平(13%、15%、17%)。饲养试验为期30 d。

1.2 试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试验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试验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含量全部相同,赖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水平随蛋白质水平按比例变动。不同处理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转栏前用烧碱和金典分两次喷洒消毒,以后每周都用BBP(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和金典轮换对栏舍周围消毒,每隔3 d用稀释600倍的百毒杀带体消毒。尽量保持鸭舍内干燥。试验鸭为全期网上平养,PVC管供山泉水,自由采食,24 h光照,试验期每天饲喂两次:分别是早上7点和下午3点。各组试验鸭在一个舍内,管理条件一致。免疫程序按照公司规定进行。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分别在麻鸭30、40、50、60 d的早上7点对试验鸭空腹称重,记录试鸭的始重、末重和各次称鸭重,每隔1 d统计剩料量。计算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

料重比=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

1.4.2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及方法

60 d时从每个重复组中随机选取2只接近各重复均重试鸭,每处理8只,共96只。用腹部开口法取出其内脏,解剖分割,剥离腹部脂肪和肌胃周围脂肪,称腹脂重,分离胴体左侧胸肌和腿肌并称
重。称屠体、全净膛、半净膛、胸肌、腿肌、腹脂和肝脏重量,计算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以上操作参考杨宁《家禽生产学》中鸡的屠宰测定中与鸭有关的部分。

1.5 数据处理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3.0 进行双因素方差法,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并标注。

2 结果
2.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 d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 d麻鸭各期体重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40、50日龄麻鸭的体重(P0.01),比较整个试验期的体重结果:10 MJ/kg代谢能组的体重显著高于12和13 MJ/kg代谢能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麻鸭60日龄体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表现出体重随能量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40、50 和60 日龄的体重(P0.01),17%蛋白水平组的试验各期麻鸭体重显著高于13%组(P0.05);饲粮能量与蛋白互作作用对麻鸭的体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从各处理组来看,低能量的处理2组和3组麻鸭各期的体重都比较大,而中高能量组的8组整期体重都较小。


2.1.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见表3)30~60日龄)的采食量,17%蛋白水平组的日均采食量显著高于15%和13%蛋白水平组(P0.05);饲
粮能量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日均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各能量水平组间的日均采食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麻鸭采食量以第3组的99.64 g/d(ME 10.00 MJ/kg,CP 17.00%)最高,高出最低的第10 组(ME 13.00 MJ/kg,CP 13.00%)22.3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互作对30~60日龄麻鸭日采食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30~60日龄的
日均增重(P0.01),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的麻鸭日均增重呈现高蛋白中蛋白低蛋白的趋势,高蛋白日粮组日均增重显著高于低、中蛋白水平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麻鸭日均增重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互作对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日均增重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水平显著影响30~60日龄麻鸭的料重比(P0.05),高蛋白日粮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蛋白日粮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麻鸭的料重比(P0.01),各能量组料重比趋势为:高能量组中高能量组中低能量组低能量组,并且4个能量组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互作对麻鸭的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



2.1.3 饲粮能量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所耗能量和蛋白量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见,饲粮能量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耗能的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所需能量不断增加,且各能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日粮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每克增重耗能的量(P0.05),表现为随蛋白水平的升高,每克增重所需能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从各处理组来看,低能量水平各组每克增重所耗能量都比较低,与中高能量各组都差异显著(P0.05)。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需蛋白影响都极显著(P0.01),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逐渐增加,而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却逐渐减小。从各处理组来看,处理3组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最高,为0.82 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互作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所需蛋白影响极显著(P0.01)。



2.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见,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麻鸭60日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以及腿肌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胸肌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高蛋白日粮组胸肌率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60日龄麻鸭胸肌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0 MJ/kg代谢能组麻鸭60日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11和13 MJ/kg代谢能组(P0.05);饲粮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腹脂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的腹脂率(P0.01),其腹脂率的高低顺序为:高能组中高能组中低能组低能组,且高能日粮组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其它3 个能量组(P0.05),中高能量组(12 MJ/kg)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中低能量组(11 MJ/kg)和低能量组的腹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各期体重的影响

从本试验对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各期的体重数据来看,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最低能量组和最高蛋白组各期的体重都高于其他组,这一结果恰好与麻鸭生长中期的体重相反,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原因可能是麻鸭生长后期对蛋白特别是氨基酸的需要量大于前期,而对能量的适应范围较大,后期麻鸭羽毛生长旺盛,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也可能是本试验设置的蛋白水平过低,最高的蛋白为17%。

3.1.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麻鸭日均采食量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蛋白水平对其影响则相反,但饲粮能量和蛋白质都极显著地影响平均日采食量(P0.01)。结果表明,饲粮能量水平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采食量下降,这与Cabel等(1991)报道的家禽有调节采食量来满足能量需要的本能相一致。蛋白质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生长后期麻鸭的日采食量,这可能与麻鸭的生长速度有关,高蛋白日粮组麻鸭的生长速度大于低蛋白组,所以需要采食更多的日粮。

从本试验研究麻鸭日均增重的结果来看,麻鸭日均增重随能量增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著上升。这与蔡江(2006)对麻羽肉鸭的研究结果相同。在麻鸭生长后期,能量对麻鸭的增重影响较弱,能量较低的试验组取得了较好的生长效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麻鸭的料重比有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0.01、P0.05),且13 MJ/kg代谢能组和17%蛋白组有更好的饲料转化率,但13 MJ/kg代谢能组的日均增重最低;
而17%蛋白组却有最高的日增重,这说明了在夏季气候28 下,高蛋白含量对麻鸭生长的重要性,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原因可能是:一是麻鸭属于小型肉鸭品种,在夏季体内热增耗较小,本品种鸭喜欢运动,它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所以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证生产;二是虽然低能量组有较高的日均增重,但低能量组的采食量远大于高能量组,这是造成低能量组料重比大的原因之一。在麻鸭生长后期,代谢能水平在10 MJ/kg左右较好,这一结果低于樱桃谷鸭和有些麻鸭、半番鸭研究的推荐值。如英国樱桃谷鸭场樱桃谷鸭的推荐标准代谢能值为 12.899 MJ/kg。沈添富(1988)研究认为,土番鸭能量浓度为12.08 MJ/kg,王康宁(2000)在《鸭饲料配方技术问答》一书中推荐番鸭能量需要量为 11.72 MJ/kg,麻鸭的为11.51 MJ/kg。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高能量水平时,高蛋白质水平组的料重比小于其它各组,能量水平高的组其料重比较低。当蛋白质水平较低时,能量对料重比的影响显著。贺建华等(1994)研究表明,代谢能约为12.7 MJ/kg时,3~7周龄粗蛋白水平16.97%时,天府肉鸭可获最大日增重,这些研究的蛋白水平值与本试验很接近。其研究结果也表明,饲粮能量水平低时,增加蛋白质水平会导致料重比上升;饲粮能量水平高时,增加蛋白质水平,会降低料重比。并且从中可以看出,蛋白质与能量的互作作用对料重比的影响很小。

3.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日粮对60日龄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从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麻鸭胸肌率影响极显著(P0.01),高蛋白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其它蛋白水平组(P0.05),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有增加腿肌率的趋势,但是这种影响较小。

本试验表明,60 日龄的麻鸭腹脂率随着能量的增加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也呈现降低的趋势,饲粮能量与蛋白质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提示能量是影响脂肪沉积的主要因素,蛋白质次之,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可增加脂肪的沉积,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可降低脂肪沉积。饲粮能量对胸肌率和腿肌率影响则不显著。陈金文等(1998)、Za⁃nusso等(1999)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饲粮能量水平对肉鸡胸肌率和腿肌率影响不显著,肉鸡腹脂率随饲粮能量的水平增加而线性增加。Chen等(1994)认为罗曼白鹅7~12周时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腹脂率增加,本试
验在肉用麻鸭腹脂率上也得出与在肉鸡和肉鹅上一致的结论。

4 结论
① 夏季炎热气候下(平均温度为31.46 ℃,平均湿度70.64%),本试验条件下研究30~60日龄肉用麻鸭获得较高的日增重适宜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17.00%,代谢能10 MJ/kg;30~60日龄肉用麻鸭获得较好的饲料转化率适宜的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17.00%,代谢能13.00 MJ/kg 。
② 夏季炎热气候下,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影响60日龄肉用麻鸭胸肌率,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60日龄肉用麻鸭腹脂率。

蛋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 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下面一起来看看:蛋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1、发病原因

球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疾病,主要是蛋鸡在饲喂过程中误食球虫卵,以致引发球虫病。球虫卵可以在地下生存4-9个月时间,抵抗力较强,且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尘埃等媒介进行传染。如果鸡舍卫生环境较差则极易引发球虫病。当前,鸡群圈养是一种常用的蛋鸡养殖方法,养殖户认为这样可以降低球虫病的感染率,但如果没有严格控制防疫工作,此种养殖方法也会加快球虫病的传播速度。

2、发病症状

感染球虫病后的病鸡会出现精神萎靡且食欲不振,也会排出带有血丝的粪便。同时,部分病鸡的活动量大为减少,时常出现闭目缩颈现象。由外观看来,病鸡的羽毛也比较蓬乱,鸡冠呈现白色,两脚不自主外翻,并出现痉挛。

3、剖检结果

对病鸡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其盲肠呈现肿胀状态,且呈现深红色。同时,其十二指肠肠壁也会存在血斑,黏膜中存在大量球虫卵囊。除此之外,个别病鸡肺脏还会变白、肿胀,但其他肾脏器官却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4、治疗措施

在治疗患有球虫病的蛋鸡时,单纯利用磺胺类药物效果并不明显。为此养殖户应在投药过程中,在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与维生素。同时,其他兽医也提出了以下两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一是在病鸡饲料中连续添加硝苯酸胺,进行混合饲喂;二是在饲料中加入浓缩鱼肝油,并利用鸡群全天饮水的方式进行治疗,待鸡群症状有所好转后,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青霉素,进行后期的巩固治疗。

5、预防措施

首先是做好消毒工作,及时对鸡舍、笼具以及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可以利用沸水或热碱水进行处理,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百毒杀药液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百毒杀消毒液时,养殖户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其次是注意蚊虫,定期消灭养殖场及周边的蚊虫,断绝蚊虫传播途径。再次是增强蛋鸡的抵抗能力,在球虫病发病期,养殖户应为蛋鸡投放维生素A,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硒元素,以充分增强蛋鸡的抵抗能力。最后是做好鸡场的环境调节工作,夏季可以在鸡舍两边加装窗帘,预防阳光直射,并降低鸡舍内温度。也可以在鸡舍两端安装通风扇,改善鸡舍内的通风条件,提升鸡群的舒适程度。利用降温方式可以调节养殖场环境,当前的卫生问题也必然不可忽视,蛋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粪便,为了降低蛋鸡感染球虫病的风险,养殖人员应做好鸡粪的处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应及时清理鸡粪,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鸡舍干燥卫生。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蛋鸡育雏的管理工作,在鸡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以提升蛋鸡的免疫能力。

6、结束语

蛋鸡球病是一种危害较大且比较常见的原虫病,为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如果可以预防球虫病,则蛋鸡可以达到品种的标准体重要求,如果由于疾病损伤胃肠道,则肠道指标也会相应降低,而细胞修复及炎症反应都需要消耗蛋白,以致蛋白分泌流失较为严重,从而降低了肌肉的生长作用,也严重影响了饲料的转化率。为此,蛋鸡养殖户应充分了解球虫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提升对球虫病的认知程度,从而大幅度降低球虫病对蛋鸡生产能力的负面影响,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水平。

蛋鸡球虫病的病原学
概述
病原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鸡球虫种类共有13种之多,我国已发现9个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部位不一样,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寄生于盲肠,致病力最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寄生于小肠中三分之一段,致病力强;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寄生于小肠,以中段为主,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严重感染时引起肠壁增厚和肠道出血等病变;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gani)寄生在小肠前段,致病力较低,可能引起肠粘膜的卡他性炎症;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寄生在小肠前三分之一段,致病力低,一般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寄生于小肠后段,盲肠根部,有一定的致病力,能引起肠道点状出血和卡他性炎症;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寄生于小肠、直肠和盲肠,有一定的致病力,轻度感染时肠道的浆膜和粘膜上出现单个的、包含卵囊的斑块,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散在的或集中的斑点。
鸡球虫的发育
鸡球虫的发育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无性阶段,在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以裂殖生殖进行;
②有性生殖阶段,以配子生殖形成雌性细胞、雄性细胞,两性细胞融合为合子,这一阶段是在宿主的上皮细胞内进行的;
③孢子生殖阶段,是指合子变为卵囊后,在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称为感染性卵囊。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称内生性发育。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称外生性发育。鸡感染球虫,是由于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饲料和饮水等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卵囊而发生的。
鸡球虫的感染过程
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2d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这种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层被膜,被排出体外。鸡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使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遂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

各个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5~50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人及其衣服、用具等以及某些昆虫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
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环境及常用消毒剂有极强的抵抗力,一般的消毒剂不易破坏,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15~18个月。但鸡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对高温及干燥环境抵抗力较弱,36℃即可影响其孢子化率,40℃环境中停止发育,在65℃高温作用下,几秒钟卵囊即全部死亡;湿度对球虫卵囊的孢子化也影响极大,干燥室温环境下放置1天,即可使球虫丧失孢子化的能力,从而失去传染能力。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急性球虫病:
精神、食欲不振,饮欲增加;被毛粗乱;
腹泻,粪便常带血;
贫血,可视粘膜、鸡冠、肉垂苍白;脱水,皮肤皱缩;
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死亡率可达80%,一般为20-30%。恢复者生长缓慢。
慢性球虫病:
见于少量球虫感染,以及致病力不强的球虫感染(如堆型、巨型艾美耳球虫)。拉稀,但多不带血。生产性能下降,对其它疾病易感性增强。

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鸡冠与粘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葫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粘膜有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诊断

生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查到球虫卵囊,或死后取肠粘膜触片或刮取肠粘膜涂片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但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
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据报道:用球杀灵和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鸡场及运动场,均对球虫卵囊有强大杀灭作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25~0.5mg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给予3~7倍推荐量的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免疫预防
据报道,应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疫接种,可使鸡对球虫病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亦有人利用强毒株球虫采用少量多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给鸡接种,可使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强毒球虫,易造成病原散播,生产中应慎用。此外有关球虫疫苗的保存、运输、免疫时机、免疫剂量及免疫保护性和疫苗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药物防治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

兔球虫病诊断方法 兔球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兔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目前尚未研制出兔球虫疫苗,国内外防治兔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应用抗球虫药。南于兔球虫对各种化学性抗虫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不同地区球虫株之间存在差异,患兔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可减轻12%~29%,死亡率高达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兔球虫病诊断方法兔球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1、常规诊断

实验室诊断一般根据季节因素、环境、年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后的典型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饱和食盐水浮集法和直接抹片法对粪便进行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当患急性兔球虫病时,粪便检查往往会看不到卵囊,则必须进行病例剖解。可取肝脏和小肠坏死灶,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椭圆形卵囊或透明的呈香蕉型的裂殖子,如发现即可确诊为球虫病。如果要确诊感染球虫的种类,还需对球虫卵囊的寄生部位、孢子化时间、孢子化卵囊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潜隐和致病性等特征进行研究,有时还需进行人工感染动物实验来确诊。在11种公认的兔球虫中,只有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肝脏,具有高致病性,潜伏期为14天;黄艾美耳球虫和梨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大肠,其中黄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近端和结肠,属于高致病性,梨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结肠,属于中度致病性,这两种球虫潜伏期均为9天;剩下八种分别寄生在小肠的结肠段、空肠、回肠、十二指肠以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只有肠艾美耳球虫具有高致病性,潜伏期4.5-10天不等。

2、分子生物学诊断

Fernandez等人通过一组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技术作为艾美耳球虫属的特异性鉴定。Carvalho等人用20个卵囊就能准确的鉴定7种主要感染的艾美尔球。PCR作为常规的诊断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畜禽中艾美耳球虫的波动,对预防寄生虫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Myung-JoYou采用多重PCR扩增ITS1序列,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进行诊断,仅Spg的DNA进行多重PCR就可以对艾美耳球虫属的球虫进行检测,因此多重ITS-PCR方法敏感度较高,只需要很少量的DNA样本即可。Yan等人对6种兔艾美耳球虫ITS进行扩增,并且应用多重PCR诊断方法,区分了三种高致病性艾美耳球虫。Oliveira等设计出11种兔艾美耳球虫的ITS1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仅用500fg到1pg即能扩增出特性行条带。Khaled等人采用ITSlPCR扩增对兔艾美耳球虫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结果显示,在感染球虫第15天,肝脏显示不规则黄白色病变,肠道上皮组织病理切片可以看见不同的裂殖体和配子体;第20-24天出现肝肿大和肝腹水病变;在感染的第12天肝组织PCR呈阳性,粪便样品是第18天呈阳性,血液样品呈阴性。PCR可以用来作为艾美耳球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也可以在粪便卵囊脱落前检测到裂殖体。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球虫病的方法。普通PCR方法可以有效鉴定7种主要球虫,并且只需要20个卵囊即可,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需要纯化才能测序,易出现假阳性。套式PCR单个卵囊即可检出,该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可以有效检测兔球虫的感染情况,但套式PCR方法费时,而且也易出现假阳性。而且PCR方法还可以作为兔球虫早期诊断的方法,可以在球虫对兔肝脏造成影响前做出有效诊断。很多病原检测采用到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LAMP方法特异性强、等温条件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易检测等特点,Christopher等采用LAMP方法对鸡球虫感染进行特异性检测,兔球虫未见用相关LAMP检查方法,但可以借鉴鸡球虫相关报道。

3、展望

兔球虫病对养兔业危害严重,关于球虫方面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球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不同的艾美耳球虫潜伏期和感染部位不同,其危害也不相同。准确的诊断患病动物感染哪种球虫病,最好可以在未对动物造成严重伤害前做出早期诊断,可以更有效的控制球虫病。迄今为止,对球虫的防控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药物方面,

但是球虫极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也会有药物残留问题。因此对球虫病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相关研究应该加强、深入,可以为兔球虫病的防控提供高效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控制球虫病。

兔球虫病临床症状
根据球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种。开始时病兔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伏卧不动,生长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腹部胀大,臌气,下痢,肛门沾污,排粪频繁。肠球虫有顽固性下痢,甚至拉血痢,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肝球虫病则肝脏肿大,肿区触诊疼痛,黏膜黄染。家兔球虫病的后期往往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麻痹,因极度衰竭而死亡。肠型死亡快,肝型较慢。
病理变化
肠型球虫病见十二指肠壁厚,内腔扩张,黏膜炎症。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微红色黏液,肠黏膜充血并有出血点。慢性者,肠黏膜呈灰色,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小结节,内含有卵囊。肝球虫病则肝肿大,肝表面与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结节性病灶,取结节压碎镜检,可见到各个发育阶段的球虫。日久的病灶,其内容物变为粉粒样钙化物。剖检所见多数为肠球虫和肝球虫混合感染。
剖检
1、肠球虫急性死亡,肠壁血管出血、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粘膜、发炎、肿胀、充血、出血,小肠充气,内积红色粘液。慢性兔肠粘膜呈淡灰色,并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膀胱积有黄色浑浊性尿液。膀胱粘膜脱落。
2、肝球虫,可见肝肿大,表面有数量不等和大小不一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呈圆形,如栗粒,大至豌豆,沿小胆管分布。慢性者胆管周围和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增生,使肝细胞萎缩,肝脏体积缩小,肝硬化。胆囊粘膜发炎充满浓稠色淡的胆汁,腹腔积液等。
3、肝、肠混合感染,其两种病变都有,并且显现轻、重或多、少之分,无疑给诊断带来困难,同时易混淆或误诊,实践证明,球虫病最易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肝片吸虫、拴尾蚴虫等混合感染,尤以大肠杆菌为甚,因此,应做好类症鉴别,依症辨别,综合分析,对症论病,最后确诊,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镜检卵囊可采取肠黏膜的白色小结节、肝脏的白色结节压片检查,或取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必要时采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卵囊。
给药方式
目前球虫药的使用方式分为【注射】,【混饮】,【混粮】,【直接口服】以及【含有球虫药的兔饲料】,这五种最常见的形式。
一,注射方式
给药方式:皮下注射,通过将【针剂球虫药】注射到皮下后缓慢吸收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给药剂量准确,摄入量有保证,效果确切。
缺点:需要注射比较麻烦,兔子有疼痛感。
二,直接口服方式
给药方式:经口喂服,通过将【可直接口服的水剂球虫药】直接喂到兔子口中吞咽吸收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给药剂量准确,摄入量有保证,效果确切。
缺点:需要喂药比较麻烦,导致兔子生气,或喂药者被咬,或兔子喂药时受伤。
三,混饮方式
给药方式:将【水剂球虫药】按照一定比例与饮水混合后【让兔子自由饮用】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专门喂药,省事。
缺点:很多兔子饮水量偏小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或饮水中加了球虫药有异味兔子不喝,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四,混粮方式
给药方式:将【粉剂球虫药】按照一定比例与兔粮混合后【让兔子自由食用】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专门喂药,省事。
缺点:药粉附着性差,很难与兔饲料充分混合并全部附着于兔饲料表面,并且很多幼兔吃食不规律,或兔饲料中加了球虫药有异味兔子不爱吃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五,喂含有球虫药的兔饲料
给药方式:兔饲料生产者将球虫药预置于兔粮中,兔子通过吃食间接摄入球虫药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优点: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专门喂药,省事。
缺点:兔饲料适口性如果不好,就会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六,需要重视球虫药带来的肠道刺激
症状:有一些兔子使用球虫药后,粪便发生异常,例如大小不一,甚至出现水样便。
解决:每天喂服益生菌类药物来维持兔子肠道菌群正常状态,例如乳酶生片。
七,必须重视过量使用球虫药导致的中毒。
症状:一些人擅自加大球虫药的使用量导致兔子球虫药中毒。
解决: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所标示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来使用。一旦发生药物中毒,只能用过加快体内代谢的方式解毒,例如喂大量的饮水,或输液(每公斤体重10毫升),并辅以常规解毒方式,例如注射维生素C,注射强力解毒敏。
防治
加强兔场管理,成年兔和小兔分开饲养,断乳后的幼兔要立即分群,单独饲养。保证饲料新鲜及清洁卫生,饲料应避免粪便污染,每天清扫兔笼及运动场上的粪便,定期消毒。
可采用莫能霉素等药物预防本病发生。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治疗药物可用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等。
发现病兔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兔应隔离、治疗或扑杀,病死兔的尸体、内脏等应深埋或焚烧。兔笼、用具等应严格消毒,兔粪堆积发酵。消灭兔场内的鼠类、蝇类及其他昆虫。
1、兔舍建筑应选择向阳、干燥的地方,并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2、食具要勤清洗消毒,兔笼尤其是笼底板要定期用火焰消毒,以杀死卵囊。
3、断奶以后至3月龄的兔应用药物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且不分季节。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采用几种抗球虫药物轮换使用。
常用预防球虫病的药物及用法:
兔球速杀广谱类粉剂抗球虫药,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100克饲喂。
氯羟吡啶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20克-25克饲喂。(效果不明显)
氯苯胍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拌料。(一般会产生耐药性)
上述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般用预防剂量的2-3倍,毒性强的药物除外。不完全喂料时应在料中增加用药量。在众多抗球虫药中,含有马杜霉素的各种剂型的药,不能用于兔,否则会发生中毒死亡。

鹅球虫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1、鹅球虫病的流行病学

寄生有球虫的野鹅能够通过迁移和定居而导致家鹅发生感染,这也是引起鹅球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鹅或者带虫的青年鹅、成年鹅。病鹅以及带虫鹅排出的粪便中带有球虫卵囊,可能导致饲养场地、禽舍、水源、饲料、用具等被其污染。加之球虫卵囊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部分甚至能够耐过气候寒冷的冬季。因此,只要鹅场有鹅只感染虫体,则很难彻底将环境中存在的球虫卵囊清除。例如,冬季的池水温度非常低,但球虫卵囊在里面经过2个月后依旧具有感染能力。健康的雏鹅和仔鹅如果直接采食或者接触到的饮水、饲料等污染有孢子化球虫卵囊,就会立即导致该病发生。另外,如果在饲养过程中雏鹅、仔鹅饲喂品质低劣且含有较少营养成分的饲料,或者饲喂过多精料且缺乏青料,或者摄取矿物质、维生素不足,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会进一步促使该病暴发流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任何品种和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幼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3周龄到3月龄之间的幼鹅容易感染截形艾美耳球虫,且往往呈急性发病,病程持续2~3天,死亡率能够达到87%左右;任何日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肠球虫,甚至6日龄的全部雏鹅都会出现发病,死亡率能够达到82%左右;在300日龄左右鹅也能够出现发病,但具有较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且温度和雨量会影响流行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8月份容易流行,但有时鹅群也可在10~12月份出现发病。

2、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病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接着彻底废绝,但增加饮水,且饮后不停甩头,羽毛蓬乱,缩颈,双翅下垂,往往离开鹅群独自呆立,头部来回左右摆动或者不停摇头,口腔存在积液,并流出白沫或者发生流涎,甚至只能够卧地,无法起立,呈闭目垂头状。病鹅初期排出粪便逐渐从干变稀,接着发生下痢,排出的粪便呈水样,且混杂红色或者酱红色没有凝固的血液或者凝固的血块和黏液,并有脱落的黏膜夹杂在其中,类似红豆腐乳。病鹅肛门明显松弛,且有棕色或者红色的排泄物沾污周围的羽毛,发生脱水,体质快速消瘦。当病鹅呈急性经过,通常经过1~2天就会由于体质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鹅呈慢性经过,病程持续时间稍长,可视黏膜发生贫血,体质严重消瘦,有些能够耐过,并自行逐渐痊愈,但只能够缓慢生长。

3、鹅球虫病的病理变化

病鹅肠壁发生肿胀,肠黏膜明显增厚,并存在出血,且有糠麸样的假膜覆盖在直肠中段和回盲段的肠黏膜上,同时黏膜存在球虫结节和针尖大小的溢血点,肠腔发生肿胀,外观明显扩张,且里面含有褐色或者红色的稠状内容物,呈血样胶胨状,从而无法形成肠芯。有些病鹅的肾脏明显增大,且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病灶存在于表面,呈灰黄色或者灰白色,且肾小球存在严重损害,并且能够在管内看到大量的球虫卵囊。

4、鹅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鹅球虫病可选择多种药物用于防治,但为避免形成抗药性,至少需要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

可在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供给病鹅自由采食,连续使用4~5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0mg氯苯胍按,充分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7~10天。还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50~200mg氨丙啉,充分混合均匀后饲喂,或者在每升饮水中添加80~120mg,完全溶解后连续饮用7天。在病鹅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先连续使用3天,接着停药2天,再连续使用3天。在饲料中添加0.05%~0.2%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3~5天。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025%的球痢灵(二硝托胺),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饲喂3~5天。

另外,病鹅还可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用于治疗,取30g苦参、50g黄柏、60g常山、50g黄芪、60g黄连、80g白头翁,添加2000mL清水,浸泡大约30min,之后使用文火煎煮30min左右,过滤后取药液,每只每次饮用10mL,用完的药渣再添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取药汁供整个鹅群饮用,通常使用1剂即可痊愈,症状严重的可再使用1剂。另外,如果鹅只在塑料大棚内饲养,要注意在上面覆盖一层遮荫干草,并确保通风透气性良好。

作者简介:高巍(1982-),男,黑龙江杜蒙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动物卫生防疫、检疫等方面工作。

高巍

产蛋鸡用药有哪些禁忌


1.阻止蛋壳形成的金霉素。

金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药物,对鸡白痢、鸡伤寒、鸡霍乱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会损坏鸡的肝脏,并司与血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进而阻止蛋壳的形成,使鸡易产软壳蛋,致使产蛋率下降。

2.降低产蛋率的氨茶碱。

氨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平喘作用,常用于治疗和缓解鸡呼吸道传染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但如果用在鸡的产蛋期,则会导致产蛋量下降,虽停药后可恢复产蛋,但还是以不用为好。

3.引起蛋鸡停产的呋喃类药物。

呋喃唑酮等对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下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用于治鸡白痢、球虫病、鸡伤寒、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和鸡传染性鼻窦炎、火鸡黑头病等。这类药物有抑制产蛋作用,产蛋时应药物。磺胺类药如磺胺嘧啶、磺胺脒、复方敌菌净、复方新诺明、复方嘧啶等,抗菌范围广,价格低,常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盲肠炎及其他细菌性疾病。但这类药物具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因此,只能用于育成鸡,产蛋期禁用。

5.易致变性的丙酸睾丸素。

丙酸睾丸素为雄性激素,在养鸡业主要用于抱窝鸡的醒抱,效果很好,但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会抑制产蛋鸡排卵,甚至发生雌性变异,从而影响产蛋鸡的生产力。

如何选择蛋鸡雏鸡 正确选择蛋鸡雏鸡的关键措施


蛋鸡养殖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是雏鸡的选择。蛋鸡养殖作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蛋鸡高效养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养殖成功与否,雏鸡是最关键的环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如何选择蛋鸡雏鸡正确选择蛋鸡雏鸡的关键措施.

1.品种选择
海兰褐、罗曼褐等是国内外最优秀的褐壳蛋鸡品种;罗曼粉、海兰灰等是国内外最优秀的粉壳蛋鸡品种。一般而言,北方地区习惯于饲养褐壳蛋鸡。如果以卖精品蛋、品牌蛋为主的养殖者,选择“农大3号”这一品种就比较适宜。通常情况下,采食量大的褐壳蛋鸡饲养管理比较容易;采食量小,对营养要求较高的农大3号等饲养难度较大。初始养鸡的往往经验不足,最好选择容易饲养的褐壳蛋鸡品种。
2.种鸡场选择
究竟要选择哪家种鸡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种鸡场的信誉度。对饲养某个种鸡场雏鸡2~3批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场)进行实地考察,看这些场(户)对雏鸡的质量、产蛋情况、服务情况的反馈情况,掌握目标种鸡场的鸡只情况。
(2)看种鸡场的位置。选择离村庄、化工厂、屠宰场、养殖场位置较远,符合国家对生物安全、防疫、治污的要求,具有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卫生合格证的正规种鸡场。
(3)看种鸡场的规模。对于种鸡场规模太小的鸡场,难以提供同日龄、同批次母鸡所产的种蛋入孵的商品雏鸡。而饲养规模太大的种鸡场,则会把不同日龄的种蛋混孵,造成鸡雏的种蛋来源不一,抗体水平不整齐,也容易带来多种致病微生物。所以,当养殖规模较大,一次性进雏鸡太多时,要考虑到种鸡场的规模,否则养殖效益会受限于种鸡场。
(4)看种鸡场的养殖档案。正规的种鸡场引种证明、每批次种鸡的日常管理都会有非常完整清晰的记录,查阅养殖档案资料,可对种鸡场的管理水准有一个大致的评价。
(5)看种鸡场与自己鸡场的距离。在保证种鸡场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保证当天的雏鸡当天运到,否则长途运输会加大饲养难度。
(6)看种鸡场的种鸡情况。一是要关注种鸡场的种鸡日龄,看有没有32~45周龄的种鸡,这些“年轻”种鸡后代往往比较优秀;二是看种鸡引种时间,夏季酷暑、疫病流行时节引进的种鸡,一般都体质不太好;三是关注种鸡健康状况,多方了解该场白痢和白血病净化、马立克氏病免疫及老用户的反馈情况。
3.引进雏鸡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养殖者最好避免在炎热的4—7月引进鸡雏。一是天气炎热时节无论种鸡还是育雏,养殖难度都很大,育雏、育成鸡难以达标;二是体质相对较差,体重难以达标的鸡,恰恰赶上疫病容易流行的每年12月至来年4月,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无疑会加大养殖风险。笔者认为,每年较冷的11月以后至来年的1月底引进鸡雏,不仅疫病风险小,而且育成的蛋鸡在整个产蛋高峰期,蛋价都在高位运行,一般养殖效益也相对较好。
4.看引进鸡雏的状况
(1)查看鸡雏的均匀度。1日龄时雏鸡均匀度越高越好,以90%以上为好,低于70%的饲养难度会加大。
(2)看雏鸡的健康情况。一是看力道:提起雏鸡双爪,鸡能迅速“引体向上”把头抬到脚爪高度的为体质好的雏鸡,否则为弱雏。二是看硬度:用手拨动箱内的雏鸡头部,感觉硬且撞击手掌有力的为体质好雏鸡,否则为弱雏。三是看外形:健康的雏鸡眼明、毛齐、无残疾、肤色润泽、反应灵敏,凡是有残疾的,应坚决淘汰。四是听叫声:好雏鸡叫声响亮有力,而弱雏叫声凄惨低沉。

1、制定育雏数量计划
育雏数量应与育雏鸡舍、成年鸡舍的容量相一致,考虑到弱雏、公雏、疫病等因素,进雏数量应稍多于蛋鸡舍所容纳的成年鸡数量,可用公式进行推算:进雏数量=成年鸡位×1.08。进雏数量的多少,除受鸡舍容量、饲养管理、雏鸡质量等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市场行情、资金多少等因素。
2、制定饲养管理规程
购进雏鸡前就应将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规程制定好,包括消毒、免疫、饲喂数量及次数、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并严格执行。此外,还应做好各种记录的表格,并做好育雏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3、育雏季节的选择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和养鸡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地专业性强的大型机械化商品鸡场陆续建成投产,由于实现了工厂化养鸡,能为雏鸡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全年任何季节都可以孵化育雏。尤其是密闭鸡舍,受季节的影响更小。但是在一些中小型商品鸡场以及专业户养鸡场,由于受设备条件的限制,鸡舍呈现开放或半开放式,尚不能完全人工控制养鸡环境条件,因此还必须选择适合的育雏季节。育雏季节不同,雏鸡所处的环境就不一样,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也有差异,对将来产蛋鸡的生产性能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春季育雏效果最好,初夏与秋冬次之,盛夏为最差。
4、雏鸡供种场家的选择
种鸡场的规模,饲养管理水平,孵化场管理及孵化技术是影响雏鸡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在订购雏鸡前应对种鸡场和孵化场进行摸底。要求种鸡无高致病性禽流感、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脑脊髓炎、白血病、白痢、副伤寒、霉形体等垂直传染性疫病,并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种鸡场具备有关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等相关证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要了解一下饲养该种鸡场蛋鸡的养殖场户的反映评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设。
5、雏鸡品种的选择
目前,我国饲养的蛋鸡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高产蛋鸡品种,主要是海兰系列、罗曼系列等。去年我国新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性能优良、适合我国饲养环境的峪口蛋鸡“京红1号”和“京粉1号”蛋鸡配套系,打破了长期以来蛋鸡品种受制于人、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也是较好的选择。
6、雏鸡健康状况的选择
购进雏鸡时,应在种鸡孵化场对鸡苗进行健康状况的选择检查,主要采用“一看、二摸、三听”的步骤。一看为:用手轻敲出雏盘,观察鸡苗的表现,反应敏感,眼大有神或发出响亮叫声的,是健康雏鸡;而身体蜷曲,趴卧不动,无精打采的是病弱雏鸡。二摸为:用手轻握雏鸡,以食指和中指感触雏鸡的腹部,温暖柔和,富有弹性,脐带口平整,腹部不往肛门处伸张的为健康雏鸡;而腹部松驰无弹性或坚硬干瘪,脐部收口不平的为病弱雏鸡。三听为:叫声清脆响亮,富有美妙乐感的为健康雏鸡;而叫声微弱尖细,有气无力的为病弱雏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