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措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猪场的结构
良反应,会造成母猪发情障碍现象。保持猪舍空气畅通,改善母猪发情障碍,是提高繁殖率的途径。
1.2创造适宜温度
母猪对热很敏感,适宜温度是22℃.因此易受热应激而发生繁殖障碍。30℃以上的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母猪的流产临界温度为32℃,在生产中,当室温超过30℃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增喂青绿多汁饲料.采取圈舍淋水喷雾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内部小气候,减少母猪的热应激,配种时间宜选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
1.3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控制
母猪哺乳期间光照时间时间应达l6h以上,光度须达到3~6W,这样可使母猪离乳窝重增加6.4%,断乳后5d内发情率提高2.2%。

2选留种猪时,对种猪进行性能测定
坚持场内种猪测定,充分利用GPS育种软件中BLUP法计算分析种猪的综合育种值指数,对种猪进行遗传评估、排序,同时结合体型外貌进行选留,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开展种猪的优质选配,培育优良种猪。
2.1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定期总结
掌握猪场的日常档案繁多,包括种猪系谱卡、公猪配种计划表、采精登记表、配种纪录表,母猪配种产仔登记卡、仔猪出生与断乳转群记录表、免疫注射记录表等等。为掌握公、母猪繁殖性能,每次生产变动,都必须有完整记录,并且每周一小结以发现生产问题,以便下周及时调整;每月一汇总,报告场级领导掌握动态;每半年及年终都必须进行全面总结,对公母猪生产性能进行排序,以便作好下阶段配种、生产计划。
2.2建立育种核心群
种猪群年更新比例都在30%左右,通常是在2~5胎的原种群中挑选同窝仔数多且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并生长速度快的留做后备进行补充。但为了加快世代更替,提高选育进展水平,采取头胎留种,争取一年一个世代。
2.3核心群的选育方法
2.3.1制定配种计划
核心群内理论上应采取避免全同胞的随机交配,但实际操作上,一般是开始采取血缘分组,将没有血缘关系的公母猪进行交配,1~2个世代后,再随机交叉选配。配备育种软件的情况下,可以运行软件的种猪选配计划表制定,在设定种公、母猪之间的最大亲缘相关系数的情况下,由电脑计算并制定最优化的《种猪选配计划表》,该表按要求列出了符合亲缘相关系数限制条件的现有种公猪号码。根据该选配计划表,按照预先设定的育种方案,兼顾各品种猪血缘间、血缘内的配种比例,再进行种公、母猪的选配。
2.3.2实施重复配种
生产中应严格执行配种计划,如出现短暂性供精问题,应按计划使用备用公猪。为保证母猪配种受胎,公猪一次采精后,应优先保障同一母猪二次配种的备用精液。严禁采用其他公猪精液的双重配种,以保证后代血统的准确。
2.3.3准确记录母猪繁殖哺乳成绩
母猪繁殖性能不只是反映母猪本身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仔猪出生及哺乳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仔猪出生时除按全国统一耳号编制方法进行剪耳号外,繁殖成绩必须将所有仔猪个体的出生重、乳头数、断乳重等完整记录,以备进行后代生长测定时的仔猪初选。
2.3.4继代猪的选育
断乳初选在仔猪断乳时进行。根据母猪生产情况及仔猪发育表现,除出现遗传疾患个体全窝放弃外,最好能对核心群后代实施全群测定,但限于测定设备、工作强度及后期公猪处置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每窝挑选2♂3♀。挑选的标准为: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乳头数在6对以上。保育结束阶段二选。保育结束一般仔猪达70日龄。保育猪要经过断乳、换环境、换料等几关的考验,断乳初选的仔猪经过保育阶段后,有的适用力不强,生长发育受阻,有的生理缺陷逐步显现,因此,在保育结束拟对断乳初选的仔猪进行第二次选择,()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副乳头、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转入下阶段测。
3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母猪发情后,根据不同品种、年龄,适时进行配种。引进品种的后备母猪一般在8~9月龄,体重在120kg达到体成熟时即可配种。经产母猪一般在断奶后7~10d发情。因此饲养员要做好查情、诱情、试情工作。配种适宜时间是母猪排卵前2~3h,即发情后19~30h。从外部表现看,母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从肿胀变为稍皱缩,并有丝状黏液流出,用手按压母猪的后躯呆立不动时方可配种,可实行多重配种,即在第l次配种后,隔8~12h,再进行第2次配种。配种前要对种公猪的阴部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和消毒。配种环境要安静,配种完毕要驱赶母猪走动,不让它弓腰或立即躺下,以防精液倒流。
4做好好母猪分娩产仔工作
产前5~10d,将产圈扫干净,并用10%-20%的新鲜石灰水喷洒消毒,临产前用2%~5%的来苏尔液消毒母猪的腹部、乳房和阴户。母猪产仔后及时掏除仔猪鼻中黏液,扯去胎膜。对假死仔猪可用拍打胸部、倒提后肢和酒精刺鼻等方法急救。对于难产母猪要搞好助产,使母猪顺利产仔。此外,保温对初生仔猪尤为重要。仔猪出生时,分娩舍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6~32℃,一周至断奶为26~28℃。
5母猪乏情原因,实施相应措施
5.1母猪不发情的原因
年龄较老了;夏季气候太热了;猪圈黑暗缺乏光照或每日光照超过12h就可对发情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母猪膘情与营养欠佳或母猪太胖;生殖器官有病;内分泌失调。
5.2对不发情母猪采取措施
5.2.1诱导发情
公猪诱导法、合群并圈法、按摩乳房法、并窝法。
5.2.2人工催情
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合剂;单独注射1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皮下埋植500mg乙基去甲睾酮20天;注射同发素,母猪一次量1支用5ml稀释液溶解后使用猪耳后肌内、皮下注射;注射脑垂体前叶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6抓好疫病的防治工作,控制和净化猪场。
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制定好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控制和净化猪场。特别是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布氏杆菌病等疾病的预防,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有流产先兆者,要立即注射黄体酮15毫克~25毫克,并内服镇静剂来安胎。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采取自繁自养的繁育体系和全进全出制的生产体系,严防疾病的传人,保持猪场的稳定发展。

相关推荐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母牛繁殖率:是指母牛的受配率(输配率),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以及母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繁殖率是衡量母畜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提高母牛的繁殖率会有效地增长经济效益,从贵州毕节金沙县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发展养牛业是本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养殖母牛繁殖率技术来增加经济效益,是一条可取的途经。

一、前言

贵州金沙地区的气候宜人,比较适合养殖牛等牲畜,使当地的养牛业有了长远的发展。充分的利用绿竹山、六峰梁子等天然草地,实现了草场的万亩改良,对养牛业比较有帮助,对于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大有益处。

二、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1.选配优良的种牛

在贵州有句偐语:母牛好好一窝,公牛好好一坡。在选择好母牛的同时更要着重种公牛的选择。严格控制野交乱配,近亲交配。(1)母牛的选择:基本要具有本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没有疾病,发育良好,繁殖能力强,产乳性强,乳房发育好,四肢端正,后腿粗而丰满的母牛。(2)种公牛的选择:目前在我们地区主要选择外国优良品种,(安格斯,西门塔尔)。公,母牛的选配必须以优配优

2.科学的饲养

母牛的营养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对母牛要进行科学化的饲养,要根据不同的孕期,及时调整营养结构和饲料供给量。每个时期需要的营养量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高营养就可以了,而是要适合此阶段。不适宜的营养就会造成母牛的繁殖障碍,营养水平过高、过低都会使母牛性欲降低,出现交配困难。营养水平过高,导致母牛过度肥胖,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犊牛成活率也会降低。初情期的牛需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初情期前后的牛需要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必须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维持适当的膘情,才能保证母牛正常发情,这个时候若是营养跟不上,母牛即使是妊娠,由于母体营养不良,生出的犊牛会初生体重小、生长慢、抗病能力差。

另外,在饲养时要保证饲料质量与安全,以免引起母牛流产或影响胎儿成活。对母牛要科学配方,保证营养。对泌乳牛实行期断乳,促使早发情,也是提高母牛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注重饲养管理,实行科学饲养,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各种营养需要,避免营养不良,或温度过高以及热应激等环境因素造成母体内分泌失调,体内生理环境的变化不适合胎儿生长,而增大胚胎死亡率禁止喂母牛腐烂变质、有强烈刺激性、霜冻的料草和冰冷的饮水。不能对母牛鞭打,防止母牛滑跌、拥挤和过度运动,造成妊娠牛受惊吓,对有流产史的牛更要加强保护措施,必要时可服用安胎药或注射黄体酮保胎。提高犊牛成活率要努力保证犊牛不发生意外或疾病死亡。要对新生犊牛加强护理,及时给牛犊消毒,擦净犊牛嘴端黏液、卫生断脐、断脐后让牛犊及时吃上初乳等。此外,还要做牛舍消毒工作,不使犊牛食入不清洁的草料。

3.调整母牛的群体年龄

调整母牛的群体繁殖年龄可以提高繁殖率,要淘汰年龄大、体质弱、生产能力低下的母牛,以保证繁殖母牛的群体结构。

4.加强配种业务员能力

目前,贵州肉牛的繁殖方式基本是采用人工受精,为了提高受胎率,。对黄牛实行改良,缩短了配种周期,提高了配种效果。要提高配种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交流,请技术较熟练的人员讲解等方法来提高配种员的技术水平。

5.正确掌握发情期鉴定和适时配种

做好母牛发情鉴定,掌握母牛的发情,排卵特点,做到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牛受配率的重要措施。(1)育成牛的适时配种:母牛在16至18月龄或者体重达280公斤即可配种。配种过早影响母牛本身的生长发育,容易难产,所产犊牛体质差,不易成活。配种过迟影响经济效益,降低繁殖率。(2)经产母牛适时配种:母牛一般在产后30至45天发情宜及时配种,如错过多次情期会造成受胎率低甚至终身不孕。(3)发情母牛适时配种:根据母牛的发情排卵规律,发情后30至36小时是最佳配种时间,此时阴道的黏液颜色由白变黄,黏稠浓度高。掌握不准确,会影响了配种受胎率。

6.早期妊娠诊断

对母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可以提高的母牛繁殖率。通过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及早确定母牛是否受孕。对于诊断已经受孕的母牛,可以加强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不会因为营养不适合而造成胎儿发育不良,也避免母牛怀孕后误配而造成损失。早诊断也能确定母牛的分娩日期,及是准备,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没有妊娠的母牛,也可以及早发现,早找原因,早采取措施,减少空怀时间,缩短产犊间隔。

常用妊娠诊断方法

(1)外部观察法母牛怀孕后,常表现为发情停止,性情温顺,行为谨慎,食欲增加,毛色润泽等外部特征。

(2)直肠检查法在怀孕早期可能通过子宫角的形状及质地的变化来鉴定

(3)阴道检查法在怀孕早期,阴道黏膜色泽苍白,表面干涩,无光泽,阴道收缩变紧,子宫颈口及其附近有少量黏液,子宫颈紧缩关闭,其阴道部变为苍白,有栓状物。

7.疾病的防治

(1)做好防疫措施:在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兽医的防疫标准,按期做好防疫措施。所以在防疫上要做好幼苗的初期防疫,避免染病牛形成传染源。

(2)做好母疾病防治:科学饲养,要培养母牛的营养,减少母牛产科病,由于母牛的高产乳量,容易给母牛带来一些疾病,会对母牛繁殖有很大的影响。对母牛疾病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3)产后疾病的预防

对刚产犊的母牛要用高酸钾溶液对阴道和子宫进行冲洗消毒,减少和杜绝母牛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同时对外阴部及其周围要用温热肥皂水来苏儿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干净并用干布擦干。圈舍和围栏内被污染的垫草应及时更换,保持圈舍清洁干,温暖。冬天防止贼风同时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草饲料。

五、结束语

母牛的繁殖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繁殖率就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正确的发情鉴定、适时的人工授精、早期的妊娠诊断、生殖疾病防治、发情控制、胚胎移植等繁殖控制技术,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对待。争取母牛繁殖率高,犊牛成活率高,最终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 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


奶牛的繁殖率受营养、气候、环境、遗传、疾病、饲养管理水平、人工输精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理想的繁殖率已成为奶牛养殖者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当前,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奶牛的单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奶牛繁殖率却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下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和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

1、影响因素

营养因素。营养因素对奶牛的繁殖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产犊以及犊牛的成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引起奶牛出现繁殖障碍,从而使繁殖率下降。在奶牛产前及产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蛋白质和能量的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就会导致奶牛在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从而继发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还会造成卵巢的功能不全;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微量元素与奶牛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缺乏或者不足会导致母牛长期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即使可正常发情,配种受胎率也较低,受精卵着床困难,还易出现胚胎早期死亡。粗纤维含量不足会导致奶牛发生便秘,还会引起代谢疾病,造成奶牛在产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影响繁殖率。

环境因素。适宜的饲养环境会提高奶牛的舒适度,从而使繁殖性能充分发挥。而奶牛长期的生活在饲养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会导致繁殖率下降。如果牛场的选址和设计不合理,运动场和牛舍的面积较小,通风排气、排水、排污、保暖等设施安装的不合理,会造成牛舍内的环境不良,牛舍内通风不到位而引起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温度不适宜,光线不充足,湿度过大等,使奶牛环境不适宜,从而影响了奶牛的休息,使奶牛的体质下降,内分泌失调,进而使繁殖性能下降。牛舍内不注重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导致卫生条件较差,易导致多种病原微生物滋生与繁殖,导致母牛出现排卵发情异常,配种受胎率降低,甚至会导致不孕。

饲养管理因素。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对于初产奶牛来说如果不选择好适宜的初配年龄,会导致配种受胎低,还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初产奶牛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配种过早,性成熟与体成熟不同步,即使发情,配种受胎率也较低,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初配年龄,一般要求年龄到18月龄以上,体重达到成年奶牛的70%时,并且经过2个发情期后,即可参与配种,此时的配种受胎率较高。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使妊娠奶牛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的现象。在配种时,奶牛的发情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精液的品质较差,配种时输精操作不当会导致配种受胎率低。产后的护理不到位等会导致奶牛易患生殖系统疾病,从而使奶牛产后发情延迟,或者不发情,从而使奶牛的繁殖率下降。

2、提高措施

加强营养,提供合理的日粮。良好的营养是奶牛正常排卵、发情、配种、妊娠以及泌乳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强奶牛的营养,提供合理的日粮,以满足奶牛繁殖和生产的需求。奶牛应坚持以饲喂青绿饲料为主,以饲喂精料作为补充,要保持长年营养的充足且均衡。避免出现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注意不可以为了追求高的产奶量而一味的增加精料的饲喂量,这样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会导致奶牛出现繁殖障碍,因此要根据实际生产中奶牛所处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中的营养,在注意能量、蛋白质的营养外,还不可忽略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与平衡。只有均衡的营养才可保证奶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提供适宜的环境。要合理的设计运动场与牛舍。因奶牛耐寒不耐热,所以要注意牛舍内的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易导致奶牛发生热应激,而导致繁殖力下降,在高温季节要加强奶牛防暑降温的工作,可以在牛舍外搭建遮阴棚,在运动场以及场区内外栽种上树木,以降低牛场小环境的温度,或者在舍内安装降温装置,如喷雾设备、风扇等。加强牛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保持牛舍内及运动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牛舍内清洁、干燥,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初产奶牛不宜配种过早,要选择适宜的配种年龄。控制好奶牛的产犊间隔,以一年一犊为最好,提高奶牛的利用率。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在最佳的配种时机,采用正确的输精配种方式进行配种,以提高配种受胎率。奶牛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消毒要彻底,防止发生感染,如发现难产要及时的助产。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工作,减少产科疾病的发生。奶牛要有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体质,还可以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对产后繁殖机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整牛群的结构,对于那些繁殖性能不佳,或者丧失繁殖力的母牛要及时的淘汰,以提高整个群体的繁殖率。

做好奶牛繁殖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当奶牛患繁殖系统疾病时其繁殖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中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日常的观察与定期的检查工作,对于发情异常,或不发情的奶牛要重点检查,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处理治疗。

一、影响奶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青年母牛及成母牛分娩前2-3个月的健康状况和适宜的体膘,产科疾患的病程及愈后程度,子宫复旧的时间与程度,产奶量和内分泌的平衡,产犊间隔及营养平衡。牛舍的舒适度、日照、温度、适度和环境卫生。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或公牛精液的质量及精液与受体的拮抗。
二、奶牛发情的观察与发情周期的把握
1.后备牛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卵巢中的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重大变化,称之为发情。奶牛出现初情期后,除妊娠分娩后28天内之外,正常母牛均会周期性的出现发情。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之间的时间,称之谓一个发情周期。荷斯坦奶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但每一个牧场会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理牛群的发情周期天数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
2.发情症状及行为变化:敏感躁动,有人或其他牛靠近时,回首眸视寻找其他发情母牛,活动量增强,步行数大于常牛3-5倍以上,嗅闻其他母牛外阴,下巴依托他牛臀部并摩擦,压捏腰部下陷,尾根高抬,有的食欲减退和奶量下降,爬跨他牛或“静立”接受他牛爬跨,后者是重要的发情鉴定症状。
3.身体变化:外阴潮湿,阴道粘膜红润,阴户肿胀。外阴有透明,线状粘液流出,或粘于外阴周围,粘液有强的拉丝性。臀部,尾部有接受爬跨造成的伤痕活秃斑,有时有蒸腾症状,体表潮湿。60%左右的发情母牛可见阴道出血,这大约在发情后二天出现。这个症状可帮助确定漏配的发情牛,为跟踪下次发情日期或应用前列腺素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发情,目视观察是无可替代的最实用的方法,对异常发情,产后50天内未见发情的牛只,应及时检查和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发情,对产后40天左右的母牛实施生殖系统普查,尽早克服繁殖系统隐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并且依照上次发情记录,推算本次发情日期或使用电脑提示,对提高观察,发情效率和正使用率是有益的。
三、做到适时输精
整个发情期的症状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情的持续期具有个体差异性。由于一天两至三次观察发情,因此很少观察发情的起始点。开始发情的时间多数只能依靠估测。开始发情后16-24小时可视为最佳配种期。通常牛在早晨发现发情时,应在下午输精,牛在下午发情时应在第二天早上输精。观察到静立,强拉似粘液症状,即予输精,是最佳的时间。通常掌握适时配种,输一次精即可。只有当触摸卵泡诊断延迟排卵时,才有需要进行第二次输精。
四、同期发情
1.同期发情技术是人为控制奶牛在某一时段发情的技术,应予以推广,可使繁殖计划更有效地实施,也可弥补漏配牛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之缩短发情周期,又可提高人工授精效率,对人工授精服务优化及扩大覆盖面有积极意义。
2.前列腺素(PG)目前被广泛应用,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的特点。起作用机理是能使卵巢黄体溶解退化,使卵巢活动进入新的卵泡发育成熟期,PG对平滑肌纤维有轻微的收缩作用。在奶牛发情前的第16-17天肌肉注射PG可使成熟黄体溶解退化,继而在2-5天出现卵泡成熟的发情症状,在注射的PG24小时后,可加注EB以增加发情症状的表现。
3.在发情周期的第1-5天,黄体尚未成熟或第18-21天,黄体处于退化期。在此两个时段内注射PG,将都体现不出溶解黄体作用而是徒劳的。采用两次注射法,即在第一次注射后的第11-13天内进行第二次注射,可使受注牛在第二次注射时都处在黄体期,从而在
二次注射后的2-5天内所有能正常发情的牛都进入发情状态,而可以实施人工授精。PG对持久黄体同样有效,而可治疗持久黄体型不孕症。对妊娠黄体也有溶解作用,因此切忌用于孕牛,除非是临床需要。

五、配种技术
1.直肠检查及子宫和卵巢(泡)态势及把握子宫颈输精是规范的配种技术,发情观察结合直肠检查触摸卵泡成熟状态是提高受胎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要排卵或刚刚排过卵时输精,使精子先于到达子宫体及输卵管内“获能”后与卵子结合会得到较高受胎率。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卵泡破裂请不要输精,因为卵泡液已经流入腹腔是不会受孕的。
2.子宫炎症会妨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因此输精前及输精中应保持牛阴户周围清洁及输精器具的干燥与卫生。(输精腔外应用薄膜防护套)。子宫创伤出血对精子与受精卵存活不利,应尽量避免创伤。可应用对精子无害对生殖道粘膜无刺激的润滑剂。在输精器接近子宫颈外口时,正确的方法是用把握子宫颈的手向阴道方向推子宫颈,使之接近输精器前端,而不是用力将输精器推向子宫颈。要凭手指的感觉将输精器导入子宫颈。输精器前端在通过子宫颈时,不规则的排列皱褶时的手法是输精关键技术。可用改变输精器前进的方向,回抽或上下左右轻微摆动,滚动等操作技巧,使输精器前端通过子宫颈禁止以输精器的硬搓方法进入。
3.直肠把握宫颈的要领是轻柔触摸肛门,使肛门阔约肌松弛。手臂进入直肠时,应避免与努责的直肠蠕动相逆方向移动分次掏出粪便。避免空气进入直肠而引起直肠膨胀形成空腹。用手指插入子宫颈的侧面,伸入宫颈之下部,然后用食、中、拇指握抓住宫颈。输精器以35-45度角向上进入分开的阴门前庭断后,略向前下方进入阴道宫颈段。把握宫颈的整个手势柔和在输精器进入宫颈前,可将宫颈靠在骨盆边上,并轻轻压宫颈周围的阴道壁,使输精器只能进入子宫颈口,而不会误入阴道穹窿。精液的注入部位是子宫体与子宫角的结合部。先推注二分之一精液至目标部位,在确定注入部位无误后再注入剩余的二分之一精液。在技术熟练的条件下,可将精液注入排卵侧的子宫角大弯部。
六、精液的质量
精液的质量,除遗传质量外,其受胎率是人工授精关注的重要方面。采购精液时要选择有良好管理和符合国标的种公牛站。每次采购同一批号冻精,应抽样检查其活力、密度、顶体完整率、畸形率和微生物指标是否符合国标。
七、妊娠验胎
1.妊娠验胎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早期诊断出空怀牛可减少饲养成本。正确的诊断可确定妊娠期,计算预产期和安排干奶期。
2.验胎的方法有直肠检查和激素试验或B超检查几种途径。通常只用直肠检查,便能快捷,正确地作出判断。
3.在授精后60-90天和第180-210天进行两次验胎,第一次是为确诊有胎,第二次是确保有胎,准备干奶。两次验胎后均应作出正式记录上报。第一次验胎时间,在妊检技术过硬的前提下,可提前在授精后45-60天进行。
八、选种选配
1.应用良种公牛的冻精作人工授精,使之获得的优秀遗传素质,提高后裔的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是奶牛技术中周期较长而回报率最高的手段。
2.不同系谱的亲本奶牛相互结合的后裔,有不同程度的效应与回报率,亦有出现负效应的,所以在选择同样优秀种公牛精液时,还必须注意其结合效应,即要注意选配,才能得好配对!

如何提高竹鼠繁殖率


竹鼠是一种以竹子为食的动物,竹鼠的体型比较大,产肉率高。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竹鼠的肉质非常鲜美,毛皮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现在竹鼠在我国的养殖面积也越来越大,不过许多养殖户都会发现竹鼠的繁殖率其实不高。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提高竹鼠的繁殖率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环境控制

环境对竹鼠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竹鼠一般喜欢生长在安静、阴凉的环境下。有着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胆子非常小。如果竹鼠在生长中受到惊吓的话,可能会对导致几个月都不配种,并且配种的成功率也非常低。所以我们要将竹鼠的养殖场地选择在远离城区、工厂等嘈杂吵闹的地方。然后将舍内温度控制在15-25度左右,做好降温遮阳工作。但温度也不宜过低,低于5度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增强竹鼠的生长能力,提高繁殖率。

2、建造繁殖池

在竹鼠配种前我们要建立好两个繁殖池,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竹鼠配种不会受到其它竹鼠的干扰,一个供竹鼠睡觉,一个供竹鼠吃食、运动等。两个池子之间要打出一个直径在15厘米左右的连接洞。休息池的规格要比较大,保证竹鼠不会过于拥挤。并且过小的话还会影响竹鼠的交配,但是也不宜过大,过大的话容易残留饲料与粪便,滋生细菌影响竹鼠之间配种,导致繁殖工作受阻。

3、饲料管理

竹鼠的营养对其繁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想要提高竹鼠繁殖率的话,饲料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竹鼠的消化系统是非常发达的,对于粗纤维、木质素等都能够有效的消化。所以我们在投喂饲料时可适当投喂粗饲。不过要注意控制好饲料中的营养比例,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达到竹鼠的标准。并且竹鼠是没有喝水的习惯的,主要是在饲料中摄取水分,所以每天要投喂两次左右。饲料的投喂直接影响着竹鼠的配种成功率,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4、重复配种

在选购种苗的时候要注意种苗的质量,保证品质,然后进行自留种工作。首先选择一年产仔4次左右,每次产仔数量在4只以上的高产竹鼠后代。最好是断奶一个月,体重超过半斤的优良种鼠。这种种鼠的繁殖率可明显提高75%左右。然后还可以在母鼠断奶后进行再次配种工作,配种后将其分开,然后隔10-12小时左右再配一次,这样产仔率可增加一半以上。

以上就是如何提高竹鼠繁殖率的简单介绍了。一般一只公竹鼠可与5只左右的母竹鼠进行,因此大家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还有断奶后那段时间做好繁殖工作,提高繁殖率。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几个方法


猪只的繁殖能力关系到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猪只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疫病因素、环境因素、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因素等。母猪的繁殖性能关系到产仔数、仔猪的活力、成活率以及母猪的泌乳量等指标,与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科学选种、适时配种,加强各生理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几个方法。

1、母猪的选择

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遗传特性,因此要想确保母猪的繁殖性能,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猪品种。在选择好品种后还要选择优良的个体。

品种的选择。在选种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本场的实际养殖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目前我国的商品猪场在选择种猪时多选择二元母猪,一般选择大H、长H、杜洛克等国外优良的二元母猪,如长本、大本、大长或者长大等。这些品种猪的特点大多生产性能好、繁殖力高、泌乳性能好,并且产肉性能良好。

个体的选择。在选择好母猪的品种后,就要进行个体的选择,选择符合该品种特征的母猪留为种用,所选择的后备母猪要求体型良好,背部平直或者微倾,腹部大而松弛,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大小适中、下垂。乳房发育良好,奶头的排列整齐且均匀,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无瞎奶头、副乳头,并且还要求种母猪发情排卵正常,健康无病。

2、适时配种

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的重要手段,日前各养殖场都采用人T授精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母猪的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在配种时要注意做到适时的配种,这就要求配种人员要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T作,以掌握最佳的配种输精时间。后备母猪的适时配种时间一般在8~9月龄,此阶段的后备母猪已达到了体成熟和性成熟,在对其配种时一般要避开初情期,而是选择在后备母猪的第二或者第三个发情期配种,通常母猪从ILIJ现明显的发情症状到排卵间隔为2/1~36h,平均的排卯时间为2~7h,凶此可推算出最佳配种时间为在母猪开始出现发情症状的8~12h进行第一次配种输精,然后冉间隔12h进行复配,通常可取得良好的配种效果。这就需要做好母猪发情期的观察T作,最佳配种期母猪的表现主要为兴奋不安后变得安静,接受其他猪的爬跨,出现表立反射,阴户红肿逐渐消失起皱,颜色变为淡红色或紫红色,分泌物变得黏稠,可拉丝。

3、母猪群的管理

在正常的生长状态是会有个别母猪出现产后长时间不发情,或者频繁发情,发情后不排卵等异常发情的现象,如果进行催情或者治疗后仍然无效,或者返情率高,ILIJ现3次以上时就要考虑将其淘汰。另外,母猪的产仔数、仔数的活力以及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母猪的年龄、胎次都有着重要的关系,通常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较经产母猪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繁殖力提高,在3~6胎次时为最高,9~10胎次以后则开始下降,此时则应将老龄母猪及时的淘汰。对于一些母性较差,带仔能力较差,泌乳性能不高,或者无奶的母猪进行催乳后无效时也要进行淘汰处理。在淘汰繁殖性能较差的母猪的同时,还要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使整个猪群保持较高的繁殖力。

4、母猪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T作。母猪的妊娠期又可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特点提供适宜的营养,在前期因胎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仅够维持母猪自需求,则要注意加强营养的供给。保持饲喂量和营养的浓度。要根据母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饲喂,对于个别偏瘦的母猪要适当的加料,对于体况过肥的母猪则要适当减料,使其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加强妊娠母猪日常的管理T作,避免发生应激反应,严禁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的保温T作,防止母猪间发生打斗而引发流产。

做好母猪的接产T作。母猪在分娩前就要转入产房让其适当环境,以减少应激,并对栏舍、猪体等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在母猪分娩前要做好准备T作,包括人员的准备、T具的准备和药物的准备。保持分娩环境安静,接产时尽量的让母猪白行分娩,如果发生难产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科学助产。

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T作。母猪在产后要少喂料或不喂产,先让其饮用温热的食盐麸皮水,然后冉少量的喂料,喂料不可操之过急,逐渐的增加饲喂量,在2周后恢复正常即可。加强产后的护理工作,观察母猪恶露的排出情况、采食情况以及排泄情况,防止发生疾病。做好母猪产后乳房的护理工作,对于发生乳房炎的母猪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使其尽快的恢复。在母猪恢复食欲后要注意加强营养,促进母猪多泌乳和恢复体质。哺乳母猪的日粮要营养全面、丰富、配比合理,特别要注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供应,不但为母猪提供适宜的营养,也保证了母猪的产奶量和乳汁的质量,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哺乳母猪的饲喂量要根据母猪的泌乳力、带仔数来确定。在泌乳期要给其提供充足的饮水,有条件的话可多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不但可提高泌乳量,还能避免母猪发生便秘。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几项技术措施
提高产仔数的措施
1.1增加母猪排卵数实践证明,对空怀母猪在配种前进行短期优饲,有促进发情排卵和容易受胎的良好作用。
另外,给母猪一次注射750-15001u的孕马血清(pmsg),并配合使用500-10001u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可诱导母猪发情并刺激母猪超数排卵。
1.2适时配种,提高排出卵的受精率由于品种、年龄及个体排卵时间的差异,因而在确定配种时间时,应灵活掌握。从品种来看,我国地方猪种发情持续时间较短,排卵较早,可在发情的第2d配种:引入品种发情持续期较长,排卵较晚,可在发情的第3-4d配种;杂种猪可在发情后第2d下午或第3d配种。从年龄看,引入猪种青年母猪发情期比老龄母猪短,而我国地方品种则相反。
1.3改善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提高胚胎死亡高峰期的胚胎成活率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期是合子形成9-13d,此时期是合子附植初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死亡,死亡率在50%左右。因此,应尽量减少此时期各种应激因素,一般是在配种后3-4周内,要保持母猪原圈原饲养方式饲养。第二个死亡高峰期是妊娠后大约第三周,即配种后第三周,此时期是器官分化时期,死亡率大约是30%-40%,应注意各种应激和营养缺乏因素。在此时期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可能由于胎盘不足以支持胎儿发育,以致死亡,死亡率大约是15%。因此,应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

2.1仔猪早期断乳传统养猪,仔猪哺乳期较长,一般是2月龄断乳。仔猪早期断乳是指仔猪3-5周龄离开哺乳母猪开始独立生活。早于2周龄的断乳称为超早期断乳,目前对超早期断乳仍有争议,在养猪生产中,多数推广4-5周龄断乳。
2.2寄养寄养是指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母猪产仔的情况下,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猪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使部分母猪尽早发情配种,缩短了这部分母猪的产仔间隔。
2.3诱导发情经常用试情公猪去爬跨不发情的母猪,通过公猪分泌的外激素气味和接触刺激,以及神经反射作用,引起脑下垂体分泌促卵泡素,促使母猪发情排卵。另外,还可以注射性激素诱导发情,如注射孕马血清(pmsg)(前已作介绍,此不赘述)。
3.1仔猪出生重直接影响到猪的肥育形状,因此应注意仔猪适宜的出生重。母猪在妊娠90d以后,胎儿的增重占出生重的70%,因此,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不仅能提高产仔数,还能增加仔猪的出生重。
4.1加强母猪哺乳的营养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分两部分,一是本身的维持需要,二是泌乳需要;母猪本身的维持需要主要依其体重大小而定,体重越大,其维持需要亦越多。因此选择母猪时,不要选择体重过大的母猪。母猪的泌乳能量需要与每日泌乳量有关,一般每分泌lkg乳需净能5.23kj;猪乳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6%,而且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因此,为了保证哺乳母猪的产乳需要,不仅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而且要满足各种氨基酸的需要;水对哺乳母猪来说也非常重要,一般哺乳母猪每昼夜需供水10-20kg;另外,还要注意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且注意彼此之间的平衡。
4.2适当运动,增强母猪体质母猪分娩5d后,每天需要运动1h左右,产后10d,每天运动2次,每次约1h,尽量让母猪和仔猪多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母猪体质。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猪舍和猪体卫生,特别是母猪乳房的清洁,防止疾病发生,维持母猪健康。
整个孕期及哺乳期,皆应注意饲料原料及饲料不能霉变。霉变饲料所含的黄曲霉素极易造成死胎、流产及影响仔猪增重。

养猪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项方法


饲养母猪的目标是最大能量地生产大量优质仔猪,生产大量优质仔猪必须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在特定的生产体系中进行,因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无疑是生产大量优质仔猪的必要条件。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养猪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个方法措施。

1、提供适宜的猪舍环境

适宜的猪舍环境可提高母猪的舒适度,有利于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提高其繁殖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保持猪舍硬件设施合理,地面要求平整,没有尖锐的地方,门窗的设计要求通风以及透光性能良好,利于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并且要求光照充足。保持日常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及时的清理粪污,并定期消毒。根据不同季节调控好猪舍的环境,在高温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可增加通风量,在寒冷季节则要适当的降低通风量,但是不可不通风,以免饲养环境封闭而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粉尘以及有害微生物的量增多。

2、做好母猪的选择工作

母猪的繁殖力具有很高的遗传性,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做好母猪品种的选择工作。选择优良的品种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除了要选择品种外还要做好该品种个体母猪的选择工作。要求所选择的母猪具有该品种典型的体型外貌特征,一般要求体型平直、腹部大而松弛,有效乳头数在7对以上,并且乳头的排列均匀、饱满,没有瞎奶头的现象。另外还要求母猪的生殖器官正常,外阴大小合适并呈下垂状态,无外阴上翘的现象。

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作为能繁母猪的后备力量,其饲养管理的好坏对其繁殖力影响非常大,因此要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于本场自已繁育的后备母猪要从仔猪阶段就注意选留,并进行合理的饲喂,以使其达到标准体况。对于从外地引进的猪场,则要注意引进后不可立即与本场猪群并群饲养,以免发生传染病。要隔离饲养4~6周,在隔离期要观察好母猪的动态变化,并按程度接种疫苗。待隔离期结束后无异常发生时才可与本猪场的猪群接触。无论是何种来源的后备母猪其饲喂时要合理饲喂,要给其提供优质的全价日粮,保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尤其是与繁殖力相关的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在饲喂方式上以前高后低的原则,即在生长的前期为了促进生长发育可提高营养的浓度,在育成期后为了保持适宜的体况则要提供低水平的营养。在管理上要对后备母猪按照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加强运动,并适时的调教。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的称重,以防止体况过肥,影响繁殖力。

4、科学配种

对母猪实施配种要科学的进行,对于后备母猪来说,不可配种过早,因后备母猪的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配种过早,不但会增加难产的几率,还会降低繁殖性能,严重时会影响终生的繁殖力,一般后备母猪在体重达到100kg以上,月龄达到8~10月龄进行初配较好,并且一般选择在第二个发情期初配。对于经产母猪,则要求母猪在断奶后越早发情越好,这样可缩短产仔间隔,提高母猪的利用率。为了促进母猪在产后尽快的排卵发情,要做好母猪产后的护理工作以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必要时可给母猪喂催情药以促使母猪发情。无论是后备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在配种前都要做好发情鉴定工作,以做到适时配种,这样可提高配种受胎率,并提高产仔数。一般母猪在发情后的19~30h,阴门红肿开始消退,有丝状分泌物流出,母猪出现静立反射时适宜配种。配种时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尽量避免在炎热和寒冷的季节配种,一般在4~5月和9~10月配种最好。

5、各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在前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营养的摄入能够维持母猪自身的需求即可,因此可提供中等营养水平的日粮,但是要营养全面,配比合理。在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的快速生长以及为泌乳做准备,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在管理上,妊娠母猪最好进行单栏饲养,做好保胎的工作,保持饲料的质量,提供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适当的运动,以防止发生流产、早产和难产。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妊娠母猪的接生工作,加强产前产后的护理,防止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分娩后不可立即喂料,应喂一些温热的麸皮水,然后再逐渐的恢复饲喂量。因产后母猪的食欲尚未完全恢复,采食量较少,为了使母猪分泌充足的乳汁,促进身体和繁殖机能的恢复,要给母猪提供较高的营养水平,可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使其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在哺乳期饲喂母猪时要避免失重严重,否则会严重影响繁殖性能,使发情延迟,发情周期延长,甚至不发情。在管理上要保持圈舍内清洁、卫生、干燥、安静,并做好乳房和乳头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乳房炎。

提高肉羊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一、选用多胎羊的后代留作种用
羊的繁殖力是有遗传性的。一般母羊若在第一胎时生产双羔,这样的母羊则在以后胎次的生产中,产双羔的重复率较高。许多研究表明,为了提高产羔率,选择具有较高生产双羔潜力的公羊进行配种,比选择母羊在遗传上更为有效益。
另外,引入具有多胎性绵羊的基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绵羊的繁殖力。例如,小尾寒羊的产羔率平均为270%,考力代羊为125%,经过杂交后,杂种的繁殖力也得到提高。苏寒一代杂种的产羔率平均为171%,苏寒二代杂种平均为162%,考苏寒杂种平均为148%。同时,考苏寒杂种羊在特定生态条件下,还保持了小尾寒羊常年发情、1年2产的遗传特性。因此,从羊只自身的遗传特性来提高繁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种公羊的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对羊只的繁殖力影响极大。种公羊在配种季节与非配种季节均应给予全价的日粮。在肉羊生产中,若只重视配种季节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而放松对非配种季节的饲养管理,结果往往造成在配种季节到来时,公羊的性欲、采精量和精液品质等均不理想,轻者影响当年配种能力,重者影响公羊的一生配种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应该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饲养种公羊的观念。但也要注意,种用体况并不是指公羊膘情越肥越好。种用体况是一种适宜的膘情状况,过瘦或过肥的体况都不是理想的种用体况。公羊良好种用体况的标志应为:性欲旺盛,接触母羊时有强烈的交配欲;体力充沛,喜欢与同群或异群羊只挑逗打闹;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射精量大,精液品质好。
三、提高繁殖母羊的营养水平
母羊是羊群的主体,是肉羊生产性能的主要体现者,量多群大,同时兼具繁殖后代和实现羊群生产性能的重任。母羊的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枯草期和青草期是不相同的;而且妊娠母羊、哺乳母羊及断奶后恢复期的母羊,其营养情况也不相同。草料不足,饲料单一,尤其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是羊只不发情的主要原因。为此,对营养中下等和瘦弱的母羊,要在配种前1个月给予必要的补饲。进行肉羊生产时,至少应做到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对母羊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以提高羊群的繁殖力。
四、增加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比例
羊群结构主要指羊群中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从性别方面讲,有公羊、母羊和羯羊3种类型的羊只,羊群中母羊的比例越高越好;从年龄方面讲,有羔羊、周岁羊、2岁羊、3岁羊、4岁羊、5岁羊、6岁羊及老龄羊,羊群中年龄由小到大的个体比例应逐渐减少,形成有一定梯度的金字塔结构,从而使羊群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后备生命力非常旺盛的状态。
养羊业发达国家,育种群的适繁母羊比例在70%以上,我国广大农牧区则多在50%左右,从而限制了羊群的繁殖速度和发展。因此,提高现有羊群中适龄繁殖母羊的比例具有很大潜力,也即完全有可能提高肉羊生产中母羊群的产羔水平。
五、实行密集产羔
在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实行密集产羔,也就是使羊2年3产或1年2产。为了保证密集产羔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选择健康结实、营养良好的母羊,年龄以2~5岁为宜,而且其乳房发育必须良好、泌乳量要求较高;②要加强对母羊及其羔羊的饲养管理,母羊在产前和产后必须有较好的补饲条件;③要从当地具体条件和有利于母羊的健康及羔羊的发育出发,恰当而有效地安排好羔羊的早期断奶和母羊的配种时间。
六、应用繁殖新技术
在绵羊、山羊的生产实践和研究中,一些繁殖生物技术的应对肉羊生产和繁育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如人工授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等,是有效提高肉羊繁殖力的重要措施,而许多高新技术可望在今后肉羊养殖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277200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畜牧兽医局李庆德
电话:15589200961

母牛养殖提高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影响母牛繁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牛生长的环境、饲料的投喂情况以及繁殖技术和疾病等都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牛的繁殖能力。在养殖过程中任何一项环节受到影响或者限制都会影响到牛的繁殖能力,因此,加强对母牛的繁殖能力的综合措施研究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从饲养管理、产期的调控以及产后的管理等方面对牛的繁殖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牛的繁殖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的饲养管理

1.提供均衡的饲料

牛饲养过程中,很长时间不孕在一定程度上与牛的营养状况有关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必须满足牛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但是在供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的大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母牛在出现营养不足时集中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瘦弱,同时在生殖方面出现性成熟阻碍、性周期障碍等不同程度的生殖问题。同时,很多母牛因为营养跟不上,即使怀孕之后,也很容易出现流产的现象。而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牛的营养过剩,或者牛运动量不足导致牛肥胖,就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胚胎进入到子宫当中,严重影响到牛妊娠时期子宫的扩张机能,在怀孕的后期很容易出现难产或者产后酮病的发生。因此在母牛饲养过程中,保持中上等体况是维持良好繁殖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养殖过程中,成年的母牛因饲养不当而造成不孕时,在改变饲养方式之后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在犊牛或者育成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就严重影响到牛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很难挽救,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彻底重视对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

2.营造适宜的环境

在母牛养殖过程中应该保证得到充足的运动和光照,并基于合理的日程安排,加强对妊娠母牛的管理,防止其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流产现象。养殖圈舍内应该保证干净和整洁,保证通风情况良好,并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二、调控产犊期

1.役用牛

做到母牛的使用和繁殖两不误。一般情况下在春秋季节完成交配工作,春季季节一般会选择在四月或者五月份进行交配,这时的母牛主要采食的是青草,膘情的恢复情况比较好,处于发情的旺盛时期,比较容易受孕,同时受孕的母牛在农忙季节还不是重胎牛,不会延误农活。在秋季进行交配一般会选择在九月或者十月之间进行,这是的母牛的膘情比较优质,也比较容易受孕,母牛在第二年的六月到七月就会生产,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和发育。

2.适时地进行配种

及时的做好发情鉴定工作,掌握好母牛的发情和排卵的规律,做到适时的配种,这是提高母牛受孕概率的在重要措施。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配种适宜造成的母牛不孕比疾病造成的母牛不孕的还要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母牛发情的观察,掌握好母牛的发情鉴定技术,根据发情的间隔天数分布,准确的对牛的发情情况进行鉴定。一般情况下,间隔18-24天发情鉴定的效果比较好。因此在配种之前一定要做好发情期的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对于那些发情异常或者不发情的个体牛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的采取措施,必要时可以采用药物进行催情,提高母牛的受孕率。注意观察母牛的发情情况,一般情况下,目标生产后的1-3个发情期的排卵比较正常,比较容易受孕,如果在这个时期内母牛一种配不上种就需要对母牛进行必要的检查。对这牛的发情规律及时的进行掌握,适时地进行人工授精工作。在配种过程中对于那些不发情的个体,可以配合使用激素进行调整。母牛配种结束之后,做好对其早期的妊娠检查。做好未怀孕成功母牛的复配工作,这也是提高受孕率的一项十分有效地措施。

三、产后母牛的护理和饲养

对产后母牛应该及时的加强护理和饲养工作,促进其身体体质和生殖器器官尽快回复,并防止母牛在这段时期之内发生各种疾病。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刚产后的母牛的外阴部以及周围的器官要用温热的肥皂水或者用浓度大小在2%左右的苏尔溶液或者浓度大小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将其擦干。圈舍或者围栏内被污染草垫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并保持圈舍的干净、整洁,适合产后牛的恢复。同时还需要观察分娩之后的母牛胎衣和恶露排除的情况,如果母牛在生产之后的一天之内没有排除胎衣,应该将其作为胎衣滞留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母牛分娩之后还有没有出现恶露排除,应该及时的对其中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母牛生产之后,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消化机能比较差,产后产道还没有彻底的恢复,因此,在母牛产后的十五天之内应该投喂那些比较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有通便作用的饲料,在投喂过程中不应该使用过度的浓厚的精饲料,以便于牛尽快恢复体质。牛在产后的三天之内只允许投喂优质的干草和少量的麦麸为主的混合精饲料,并且每天应该投喂温热的益母膏麦麸汤。这种饲养方式既能促进子子宫恶露排除,同时又可以及时的补充生产而引起的水分损失。牛在产后的一周之内,应该每天饮用温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