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山泉水养殖生态鱼

从一个打工仔到一个自主创业的高山生态养鱼场老板。何顺龙,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新乐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边远山区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走遍大江南北后,还是觉得回家好的何顺龙,在老家新乐乡阳光村凉桥组一条小河边,建起了占地18亩的高山生态养鱼场,专门向农家乐、餐馆提供新鲜裂腹鱼(俗称“洋鱼”)等各种生态鱼。

何顺龙是一个闲不住的人。1992年开始,他就和妻子一道外出务工,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经过了外出打工、回家务农、再外出打工反反复复多次奔波,身心疲惫的何顺龙萌生了在家自己创业的念头。然而,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眼前一片迷茫。

2012年春节,何顺龙在家吃年饭的时候,发现在河里抓的鱼味道比在外面打工时吃的鱼要鲜美得多。“我家有大片土地就在河边,何不办个养鱼场?”何顺龙想到这,立即跟家人打商量。他的提议一出,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好,比在外面打工强,全票通过。

计划有了,却没有技术,怎么办呢?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何顺龙跑遍了新乐乡及其周边乡镇大大小小的养鱼场,跟老板套近乎“偷”学技术。为了考察市场,何顺龙几乎跑遍了县城和周边所有区县农贸市场、餐饮馆。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考察,何顺龙觉得传统的养殖法养出来的鱼味道不鲜美。细心的何顺龙,经过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河里的水是流动的,鱼塘的水是死水一潭。“不是说‘流水不腐’嘛!”何顺龙陷入了沉思:利用地理优势把鱼塘的水变成活水,这样养出来的鱼不就味道变得鲜美了吗?

“我绝不向鱼塘投放含添加剂的混合饲料,鱼吃的全是玉米、南瓜叶等绿色食品。”何顺龙边喂鱼边介绍说,他饲养的鱼绝对生态环保,吃起来不仅可口而且放心!何顺龙已投入了18万元,3万条鱼穿梭其间,格外逗人。“从明年起,我的养鱼场年可产商品鱼约7000公斤,年纯收入8万元没得问题。”对养鱼场的效益,何顺龙成竹在胸。

“明年再投入5万左右扩大养鱼场。”何顺龙满脸笑容却平淡地说,慢慢配套建设农家乐,不断提高其综合效益。

相关知识

白酒在山溪泉水喂草流水生态养殖草鱼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公害、健康、生态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利用山溪泉水作为全程养殖用水,并投喂草料、而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流水养殖草鱼,养殖出来的草鱼,正符合无公害、健康、生态水产品的要求,但是还要对养殖用药进行控制、筛选,并要对养殖病害进行无公害的防控,我们经过多年对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殖草鱼实践的思考和探索,发现白酒在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病害的无公害防控中有独特的功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读者和水产养殖生产者参考。

一、山溪泉水喂草流水生态养殖草鱼的养殖特点

1.养殖方式

养殖全程都是用新鲜、无污染、水质好的山溪泉水作为养殖用水,进行流水养殖,并全程只投喂优质、新鲜的牧草,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

2.山溪泉水的水质特点

山溪泉水的水质容易呈弱酸性,pH在5.5~7之间。

3.大规格、高密度养殖

放养的是0.5kg~1.5kg的大规格草鱼种,每平方米放养3尾~12尾的高密度养殖。

4.上市规格大、养殖周期长

养殖的草鱼产品一般达到3.5kg以上才上市,所以养殖周期较长,从放养的规格0.5kg~1.5kg养殖到上市规格3.5kg~6kg,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养殖时间。

5.养殖高效、产品优质

这种方式养殖效益高,平均每平方米产鱼10kg~20kg;由于养殖全程只投喂优质、新鲜的牧草,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不含任何激素、农药和添加剂,所以养殖出的产品无公害、健康、生态,并且肉质清甜、韧性大、无泥腥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病害特点

1.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病害流行季节特点

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病害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初季节,水温长期处在15℃~25℃之间。

2.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病特点

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主要鱼病是小瓜虫病、卵甲藻病。因为春季和夏初的气候、水温适合小瓜虫病、卵甲藻病发生和流行,并且由于山溪泉水的弱酸性的水质特点,适合卵甲藻大量繁殖。

小瓜虫病和卵甲藻病见以上两图。

由于上面两方面原因,致使小瓜虫病和卵甲藻病成为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的主要鱼病。

小瓜虫病病症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rdquo;),在春季和夏初,水温在15℃~25℃,适合小瓜虫大量繁殖,如果放养密度大,鱼体质差,鱼体被大量寄生小瓜虫虫体破坏鱼的表皮,造成体表溃疡,以致细菌侵入引起组织发炎、坏死、鳞片容易脱落,鳍条腐烂、裂开,同时由于鳃静脉性充血,使鳃的颜色变成暗红色,部分的鳃组织呈贫血现象,小瓜虫还能侵袭鱼的眼角膜引起发炎,甚至使眼睛变瞎;病情急、发病快、来势猛、传染迅速,死亡率高。

卵甲藻病症春季和夏初,水温在15℃~25℃,弱酸性的水质中适宜卵甲藻大量繁殖,病鱼身上的白点不断增多,并由鳍条逐渐蔓延到尾柄、身体两侧、头部、鳃内,连接成片;最初,病鱼在池中拥挤在一起并形成小群在水面转圈式环游;病情后期,鱼体上的小白点堆积联结成片,鱼身似包裹了一层米粉rdquo;,所以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此时,病鱼呆滞于水面,游动迟缓;也是起病急、发病快、来势猛、传染迅速,死亡率高。

三、白酒在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无公害防控病害中的作用

使用中草药防控鱼病,在无公害、健康生态养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无公害防控病害时,也是主要使用中草药和全塘泼洒生石灰,进行养殖病害的无公害控防,并且主要使用生姜、辣椒粉和白酒混合以防治小瓜虫,白酒在其中起到独特的功效。

1.白酒对虫体的麻醉作用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众所周知酒精有麻醉作用,所以在治刑、瓜虫病时,在煎好生姜、辣椒汤(每亩水面若水深1m用0.5kg辣椒粉和0.2kg生姜加5kg水煮两个钟头)并凉冻后在泼洒前加入适量(100g~150g)白酒再全塘泼洒,对小瓜虫起到先麻醉后杀灭的作用。

2.白酒对弱酸性水质的调节作用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的分子式是CH3CHmiddot;OH,其中OHrdquo;是具有碱性性质的符号,由于山溪泉水的水质呈弱酸性的特点,所以在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中治刑呱虫病时按上方法加入适量白酒,还起到将弱酸性水质向弱碱性水质调节转变的作用,因为鱼类在弱碱性的水质中才能正常生活和生长。

3.治疗效果

使用生姜、辣椒粉和白酒防治小瓜虫效果显著,一般泼洒第一次开始见效,泼洒第二或第三次治愈。

泉水鱼


中文名称 泉水鱼
拉丁名称 Semilabeo prochilus(Sauvage et Dabry)
地方名称 油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唇鲮属
拉丁属名 Semilabeo Peters,188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3,5;侧线鳞45~48下咽齿3行,245~542;鳃耙外侧26~28,内侧21~32;脊椎骨43~44。体长为体高的4.7~5.0倍,为头长的4.5~5.0倍,为尾柄长的4.1~4.7倍,为尾柄高的8.8~10.6倍。头长为吻长的1.8~2.2倍,为眼径的5.1~7.3倍,为眼间距的1.9~2.3倍,肠管长为体长的7.9~10.3倍。体较长,前部圆,后部稍侧扁,腹部较平,吻部圆钝,口裂略呈三角形,上、下唇在口角相连,唇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小角质凸起;唇部卷入口腔内,张口时,唇外翻扩展为喇叭形,借此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唇后沟限于口角处。须2对,吻须较长,颌须短小。眼小,位于头侧稍后上方。鳞中等大,鳔2室。背鳍、臀鳍无硬刺,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腹腔膜黑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江河溪涧的流水中,常于岩石上刮食着生藻类和其他有机物质,肠管中内含物中以硅藻类最多。3~4月份产卵于岩石缝隙中。

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坚挺,不仅食用时美味鲜嫩,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一、养殖区的选择
养殖面积为65公顷,水、电等设施齐全,交通方便。
二、稻田工程建设
1.田间工程以10亩为一个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单元,在稻田坝埂内侧挖上口1.5m、底宽0.5m、深0.7m的环沟,在稻田内每隔40m处挖上口0.5m、深0.2m(耕作层)的浅沟,使浅沟与环沟相通。
2.暂养池以10亩为单元,靠近水源的稻田一端建1个池深1m、面积60平方米的暂养池,以供培育苗种之用。
三、苗种的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和运输选择种质优良、个体均匀、无公害的健康苗种,放养规格为10g/尾。2004年5月12日从辽阳市购进黄颡鱼苗种,用带有增氧设备的活鱼运输车运输,到目的地后在车上水箱内用20g/立方米高锰酸钾对苗种进行消毒15分钟,然后将苗种放入暂养池。
2.苗种放养采取两级放养法,即暂养池培育和稻田养殖。购进黄颡鱼苗种规格为6g/尾,5月12日开始进行黄颡鱼苗种暂养培育,放养密度为60尾/立方米。6月27日,在稻田施肥和农药药效消失后,将暂养池内的苗种放养到稻田中养殖,放养密度为350尾/亩。
四、养殖管理
1.驯化从暂养培育开始进行投喂驯化,采取定时、定点、不定量的驯化方法,每天定点投喂2次(黄昏前18时和夜间22时),投喂前先给信号(发出响声)然后再投喂,经过3天~5天的驯化,80%以上的苗种可以集中在饲料点摄食。
2.投喂黄颡鱼发育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营养要求有所不同,我们选用蛋白质含量40%的专用饲料,每天投喂2次,并将黄颡鱼养殖投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饲料的合理搭配,以满足黄颡鱼苗种生长的营养需要。第一阶段为5月~6月,饲料组成全部是蛋白质含量40%的专用饲料,每次添加饲料总量2%的光合细菌,规格为6g/尾的苗种经过45天暂养培育,出池时苗种平均体重达到50g/尾,最重达85g/尾。第二阶段为7月~8月,饲料搭配以杂鱼40%、豆粕40%、糠麸20%配比制成为主,灯诱昆虫为辅,每次添加饲料总量3%的光合细菌。第三阶段为9月~10月,正是黄颡鱼育肥增重的阶段,饲料搭配以蛋白质含量40%专用饲料为主,以杂鱼为辅,每次添加饲料总量4%的光合细菌。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和适量投喂杂鱼可以提高黄颡鱼的品质。养殖期间,饵料系数为1.0。
3.灯诱昆虫5月末,随着气温升高,大量昆虫繁殖生长,此时在暂养池内饲料台上方安装1只照明灯,在稻田饲料台上方安装2只照明灯,灯诱昆虫落水后可供黄颡鱼摄食,不但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动物性营养,而且减少了水稻种植中虫害的发生。

五、鱼病预防
1.坚持换水,保持养殖黄颡鱼的稻田的有效水深。7月份以前,田面保持10cm~15cm水深;7月份以后,田面保持15cm~20cm水深。每隔5天~7天换水1次。
2.调节水质,每隔15天用0.2ppm二溴海因全田泼洒,每隔10天用8ppm~10ppm光合细菌全田泼洒,保持池水的鲜、爽、嫩。
3.青苔没有形成丝状时,在出现青苔的局部水面用硫酸铜1ppm或漂白粉2ppm泼洒,予以彻底灭杀。
六、水稻的种植与管理
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的基本原则是与单作稻相比,在水稻产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稻、鱼的综合效益。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
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3水。
二、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在养殖过程中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否则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黄桑鱼的混养
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四、疾病的防治
防治病害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并通过观察疗效确定使用的药物品种。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黄颡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疾患,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1.杀虫剂。按每立方水体用0.03ppm浓度的敌杀死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酮比硫酸亚铁以0.15∶0.05ppm的浓度比例泼洒。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现在出来很多新药:比如轮虫净、鱼虫净等,都可视各地情况进行使用。
2.抗菌消炎剂。口服药(压成粒料在饲料中混匀)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50千克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对鱼体消毒用0.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以上口服药料,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切忌久放。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三黄粉中草药可以内服治一点红。
3.对出血病的治疗。用生盐50千克/亩,全塘泼洒。治黄颡鱼鱼病应拒绝施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带来不良后果。
在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在高温季节如果发生了出血性水肿病,要连续使用二氧化氮全池泼洒2次,可以有效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鳗鱼养殖技术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