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诊断技术要点

1初诊
1.1外部特征观察
如果是传染病,病猪皮肤可能会出现红点或红斑,不愿站立,鼻镜干燥,钻草堆,弓背夹尾等;眼结膜苍白是贫血的征象;眼结膜发红多见于猪丹毒、猪瘟、流感等;眼结膜呈蓝色、血液中含氧不足多见于中毒病;寄生虫病或营养缺乏时,病猪身体瘦弱、毛粗糙无光。
每次喂食时要注意观察,如猪在食槽里拱来拱去、不肯进食或吃吃停停,则表明食欲不佳,应及时查明原因;看排粪尿次数以及粪尿的形状、颜色、气味,如粪便小硬如羊粪,则可能患猪肺疫、猪瘟、猪丹毒或其他热性病、传染病;若粪干量大,则可能是饲料中粗纤维太多;如猪拉稀粪、排便次数增加、味腥臭,可能是消化不良,或是饲料发霉或突然换料所致。
健康猪两眼明亮有神,尾巴上翘,摇摆自如,鼻镜潮湿有光泽,反应敏捷,行动灵活;病猪精神委顿,行动迟缓,头尾下垂,两眼无神,鼻镜干燥。健康猪一般是侧睡,肌肉松弛,呼吸均匀;病猪睡时全身贴于地面,筋疲力尽,喜卧、弓背、寒战、呻吟、不食等。用手触摸猪耳根是否发热,其体表有无疹块或肿胀,判断肌肉、骨骼、关节是否疼痛。听到猪呻吟声、咳嗽声、喘气声异常或声音嘶哑,则表明出现病态,应及时查明原因。
猪正常体温为38~39.5℃,仔猪体温比大猪略高,夏天比冬天略高,中午比早晨略高,吃食和运动后也略高,但变动范围都在1℃以内,而患病后大多体温升高。
2饲养管理情况调查
2.1饲养管理环境
饲养管理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猪体健康与否,环境条件包括猪场的位置、常年主风向、距交通主干道和居民生活区的距离、隔离条件以及猪舍的朝向、采光、通风情况等。
2.2饲养设施
具体包括圈舍建设标准,饲槽大小、长度,饮水器位置、高度,饲养密度,每头猪占地面积,猪舍空间大小,饲养人员技术水平、责任心等。
2.3饲喂情况
具体包括每天饲喂次数、饲喂时间、饲喂数量,饲料质量,饲料有无突然变化(突然变料会造成猪食欲不佳,因此应逐渐过渡)。
2.4管理情况
了解卫生、消毒、防疫、驱虫等情况,关注猪群的整齐程度以及有无以大欺小、相互咬斗现象发生,对发生疾病或体重差别过大、体质过弱的个体应适时调整。
3猪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
3.1消化道症状明显的疾病
猪消化道疾病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副伤寒、球虫病等,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仔猪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或废绝,尿黄,粪便干燥或稀软,干稀交替出现,上吐下泻,严重者出现脱水等。
3.2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疾病
猪呼吸道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流感等。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或废绝,体温升高,咳嗽,气喘,流涕,鼻腔出血,呼吸困难等。
3.3神经症状明显的疾病
猪表现神经症状的疾病主要有猪伪狂犬病、猪李氏杆菌病、猪水肿病、猪乙型脑炎、猪瘟、猪破伤风等。主要症状为饮食减少或停止,体温升高,腹下和四肢内侧皮肤发红或出血,()抽风,惊厥不安,转圈,后躯无力,眼结膜发炎等。
3.4繁殖障碍疾病
猪繁殖障碍疾病主要有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瘟、猪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弓形虫病等。表现为食欲降低或废绝,体温升高,皮肤有针尖大小出血或出血斑,母猪不孕,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
3.5口蹄有水疱的疾病
主要有猪水疱性口炎、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痘等。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或废绝,流涎,舌、唇、齿龈和鼻镜出现水疱和糜烂,蹄冠、蹄叉部位红肿、敏感,随即出现水疱、糜烂,吞咽障碍等。
4病理解剖在猪病诊断中的作用
4.1病理解剖的方法
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以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缩小范围,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剖,以及早得出结果。
4.2病理解剖的步骤
观察猪的皮肤、眼结膜、粪、尿、口腔、耳朵、鼻腔、腹股沟淋巴结、蹄部等,让猪仰起四肢朝上,用手术刀从下颌至骨盆腔划开,用反挑法将胸、腹部剖开,取出内脏。
4.3掌握特征性的病变
(1)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可能是由弓形虫或是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疾病;喉头会厌软骨有针尖样出血点,可以怀疑是猪瘟;气管有大量泡沫可能是胸膜肺炎;有多量的脓汁是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肺水肿、出血、坏死、虾肉样变、纤维样渗出物,或有气泡、水肿、出血,可能由弓形虫引起;纤维素样渗出物可能是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或猪肺疫;如肺无气泡,似橡皮样,可能是圆环病毒引起;如有虾肉样变(白色),则可能有喘气病引起;有分散的肉样变,可能是猪副嗜血杆菌病或猪瘟;心冠脂肪或心内膜出血,可能为链球菌感染或猪瘟;心肌坏死或苍白,可怀疑为口蹄疫或缺硒引起。
(2)脾脏肿大2~3倍,多由链球菌或弓形虫引起;脾脏有锯齿状梗死或出血,多由猪瘟或弓形虫引起;脾脏有露珠样出血点,多由伪狂犬病毒引起;脾有坏死则显示是病毒病。
(3)肝脏坏死、出血、有水泡、硬化、肿大,可能是弓形虫、蛔虫、伪狂犬病毒或副伤寒杆菌感染;肝脏有拇指大的水泡,可能是囊尾蚴病;胆汁变稠可能是附红体病。
(4)肾脏表面有针尖样出血点、肿大、苍白、淤血,多怀疑是猪瘟或弓形虫病;斑块样出血是链球菌感染;水肿可能是肾炎或中毒性疾病。
(5)胃有出血块、溃疡、水肿,可能是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或中毒性疾病;如胃大弯有水肿,多是水肿病引起。
(6)膀胱黏膜有出血点、积尿、米汤样物应怀疑猪瘟、饲料霉菌中毒等。
(7)淋巴结、水肿、出血、周边出血、坏死,多是因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副伤寒杆菌感染所引起。
5做好各项记录
5.1猪场生产记录的作用
利用生产记录可以进行养猪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可以了解疫情动态和健全猪场疫情预警机制,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将各种生产记录汇总成生产报表可提升猪场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各项决策均有据可依。
5.2猪场生产记录的内容
(1)繁殖记录:发情日期、配种日期、与配公猪返情日期、预产期、产仔数、成活率等,据此可以及时了解猪场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状况。
(2)生产记录:饲料采购、各种猪销售、生产规模、年度计划、人员结构等,这些记录形成猪场内部管理的基础。
(3)疾病记录:消毒、免疫、隔离、诊疗等以及发病时间、原因、症状、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获得经验教训等,这些记录可使猪群免疫计划更完善。
6结语
养殖业由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病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许多猪病症状交错出现,给防治增加了难度,实际养猪生产中应对猪只的发病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不断加强学习,多与同行互相交流,不断提高诊断水平,以便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对猪病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季朝阳.中小型猪场防控疾病的主要措施.农技服务,2011,28(10):1470-1472.
孙俊清,柳立新.猪流行性腹泻的诊疗体会.畜牧兽医杂志,2012,31(2):124-127.

相关知识

猪腹腔注射技术要点


猪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猪腹膜以内、胃肠道浆膜以外的注射方式。笔者每年在几百例猪病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注射,都取得明显效果,特推介给广大养猪场(户),希望有所帮助。
1.优点
猪腹膜面积大,密布淋巴管和血管,吸收能力特强,且速度快。腹腔注射简便易行、疗效确实,比耳缘静脉注射省事,且保定猪不费体力,特别是病情重、需急救时效果明显。
2.适应症
在患猪脱水、低温,无法找到静脉,体型大的母猪产后感染或病后期呼吸衰竭等各种情况下,都可以采用腹腔注射进行紧急补液。总之,凡是可以静脉注射的病例都可以进行腹腔注射。
3.操作方法
①仔猪。一人倒提仔猪后用两腿将其夹住保定;()另一人先对仔猪倒数第二个乳头外侧1~2厘米处(耻骨前方3~6厘米,腹白线正中线的侧方)先碘酊消毒后酒精消毒,再把事先吸有药液的注射器垂直刺入(1~1.5厘米),当感到针头无阻力时(有空洞感,活动而无抵触)表明已刺透腹壁腹膜进入腹腔,即可进行注射。若连接静脉导管或输液胶管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器针头常选用12号、长3厘米的细针头。②中大猪。病情危重的猪侧卧时不用保定,病情轻些的猪可由一人按住不让其活动,然后用长针头(以1238号为好)从消毒过的肷窝部刺透腹膜,接上输液胶管后以最大流量将药液输进腹腔。
4.注意事项
①保定要确实可靠,针头不宜过长,以免刺伤膀胱、肾脏或其他内脏器官。②注射部位和注射针头要严格消毒,并保证无菌操作。③补液必须采用等渗溶液,如5%葡萄糖液、0.9%氯化钠液,忌用10%氯化钠液、50%或10%葡萄糖液等高渗盐水、糖水,否则会引起反渗透,使组织脱水和腹水增加。④宜用肌苷、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无刺激性药液;忌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刺激性药液,否则易引起腹膜炎和组织坏死。⑤有沉淀的药物和不易吸收的油乳剂不宜腹腔注射。⑥注射的药液温度应与猪体温(38~39℃)相近。⑦药液未能注入腹腔、出现鼓包时,可把针头再往里推送一点或换长些的针头。⑧如脱水、低温后进行腹腔注射,注射后一定要保暖,同时尽可能让猪吃些食物,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胡成波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局邮编:118000;孙昕辽宁省丹东市种畜场邮编:118011)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叫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各种年龄猪呼吸道疾病的高热性传染病,对生猪的生产危害极大。仔猪发病率可达成协议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此病传播快,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猪蓝耳病的诊断
1.1流行病学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蓝耳病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1.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2.1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消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1.2.2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经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1.2.3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为10%~88%。
1.3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
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ц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
蓝耳病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蓝耳病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蓝耳病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1.4病原鉴定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可取病猪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毒学性速鉴定。
2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2.1猪蓝耳病发病区综合防治
2.1.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养猪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1.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从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第隔5隔世个月免疫1次。

猪病的临床检查与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点


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猪病临床诊断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对猪病的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进行简要论述,提出了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为猪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病的临床检查与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点。

1、临床检查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基本内容就是针对病猪的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临床检查,主要是为了发现并且搜集能够作为诊断根据的症状等其他相关的资料。常说的症状,就是指病猪所表现出来的病理性异常现象。因为每种疾病,也许都会引起病猪表现出很多的发病症状,而每个症状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代表意义又都不一样,因此,一定要评价每个症状。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但是对于病猪进行听诊与叩诊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病死猪只病理剖检、生理特点的限制;而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猪只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所表现出来的患病症状以及发病原因和条件,又可以使得某些检查方法和内容,具备比较有意义和参考的价值。所以,针对患病猪只,在进行临床检查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对病猪采取比较详细的视诊,以观察其整体的状态变化,尤其是要更加注意其发育程度、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运动行为、消化和排泄活动及功能等内容。对病猪进行听诊时,要重点听其是否存在病理性声音,如咳嗽、喘息、喷嚏、呻吟等,特别要仔细听其喘息的特点和咳嗽的特征。认真测定猪只的体温、脉搏以及呼吸数等生理指标,尤其是体表温度的上升,通常是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提示条件。仔细对猪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内脏器官进行检查,采取普遍检查措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其鼻盘的湿润度和颜色、皮肤出血点、疹块、疱疹等的观察;此外,还不能忽视通过软腹壁对腹腔器官进行深入的触诊工作。

2、流行病学调查

在养猪生产中,流行病学调查就是通过具体的问诊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是直接深入发病现场,调查清楚病猪和猪群、环境条件以及发病情况和特点等具体情况。在了解致病原因、流行经过等方面,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实际养猪工作中,会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比如实际接触病猪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基本上没机会接触,病猪表现出的很多症状,以及查询到的资料都一定要通过询问才可以获得线索。如果要在对病猪进行临床诊断时得到重要的启示和明确的方向,就应该详细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且是在需要同时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现场实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应该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了解患猪发病及其具体经过,比如通过猪只发病的时间,能够推测出疾病呈急性或者是慢性发展。通过猪只患病的主要表现,可得知疾病的主要症状,并且可以成为症状鉴别诊断的前提条件。询问猪只患病以后是否接受过治疗以及治疗效果,通过疗效验证,可以成为诊断的参考。比如用青霉素治疗发热的病猪,随后患猪迅速康复,是猪丹毒的提示参考;如果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是青霉素治疗过咳嗽、喘息的病猪,并且效果良好,则提示为猪肺疫,可是如果治疗后不见效果,甚至是改用卡那霉素或者是庆大霉素以后,仅仅是症状好转、减轻的时候,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由于气候变化或者是饲养方式不当又导致疾病复发,就应该考虑气喘病;但是如果采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加以系统治疗也都没有效果,就应该考虑猪瘟。猪群中或相邻舍的猪只,是否有相似的病例同时或者是相继的发生,能够判断出疾病属于单发还是群发,而且是否具有传染性。询问病史以及疫情。猪只饲养场曾经出现过何种疫情,曾经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病,发病经过和结果如何。将本次疫病与曾经发生疫病的关系加以分析,特别对于能够作为地区性常在疫病的判断和分析有利。

了解防疫情况及其效果。应该掌握饲养场的防疫制度及其贯彻情况,消毒设施是否具备,对于病死猪的处理措施,这些在对疫病传播的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猪场中的防疫制度不存在或者是即使制定了防疫制度但是确没有严格的进行执行,仅仅是随便从外地引进猪只没有检疫或者是存在频繁人员往来的情况却未采取消毒措施。

认真的了解相关猪只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情况。猪只饲槽和运动场的卫生条件以及具体状况,粪便的清除以及处理情况。具体的比如圈舍泥泞、饲槽不卫生,通常就会给仔猪副伤寒的发生提供条件;饲养环境不整洁以及母猪乳头不干净,都可以导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猪只饲料的组成、种类、质量与数量,贮存与调制方法和饲喂制度情况,如饲喂方式不合理会导致一些代谢紊乱,比如佝偻病和白肌病等。

1、临床检查要点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是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但猪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育肥猪)使得一般的听诊与叩诊方法的应用受很大的限制;而猪的常见传染病及多发病所表现的症状及发病原因及条件,又使某些检查方法和内容,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病猪的临床检查应着重以下几点:
(1)通过详细的视诊观察其整体状态变化,特别是对其发育程度、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运动行为、消化与排泄的活动和功能等项内容,更应注意。
(2)注意听其病理性声音,如咳嗽、喘息、喷嚏、呻吟等,尤其注意其喘息的特点和咳嗽的特征。
(3)测定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等生理指标,特别是体温的升高,常可提示某些急性传染病。
(4)细致检查猪体各部位及内脏器官,在普遍检查的基础上,对鼻盘的湿润度和颜色,皮肤的出血点、疹块、疱疹等更应注意;通过软腹壁对腹腔器官进行深入触诊,也不应忽视。
2、流行病学调查要点
由于在工作条件的约束下,实际接触病猪的时间短,甚至机会少,很多症状、资料都须经过询问才能得到线索。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在需要、条件许可下的现场实际调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明确的方向。流行病学调查应侧重以下几点:
2.1问发病表现和经过
发病的主要表现,可提示其主要症状,并为症状鉴别诊断提供前提。是否治疗,效果如何?根据疗效验证,作为诊断参考。如对发热的病猪,经用青霉素治疗,迅速康复,可提示为猪丹毒;对咳嗽、喘息的病猪,应用磺胺或青霉素,收到良好效果,则主要考虑为猪肺疫,假若无效甚至改用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也仅见一时的好转、减轻,并未根治,其后因气候变化或饲养失宜而复发,则可能为气喘病;而应用磺胺类、抗生素的系统治疗均无效,则应怀疑猪瘟。猪群中或同村、邻舍的猪,是否有类似的病例同时或相继发生,可以判断是单发、群发,以及是否有传染性。
2.2问病史及疫情
猪群过去有什么疫情?过去有否类似疫病的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分析本次疫病与过去疫病的关系,尤其有利于某些可作为地区性常在的疫病(如猪丹毒、气喘病等)的判断、分析。以及有否和疫病有关系的条件及机会,在推断疫病的来源方面,可供参考。
2.3问防疫及其效果
防疫制度及其贯彻情况如何?有否消毒设施?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怎样?在分析疫病的传播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猪场中没有合理的防疫制度或虽有但执行不严格,随意由外地引进猪不检疫或人员往来频繁而不消毒,病死猪尸体随便处理等。
2.4详细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猪舍饲槽、运动场的卫生条件状况如何?粪便的清除及处理情况怎样?如圈舍泥泞、饲槽不洁,常为仔猪副伤寒的发病条件;环境不卫生及母猪乳头不洁可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致病因素。饲料的组成、种类、质量与数量,贮存与调制方法及饲喂制度如何?饲喂不当可引起某些代谢紊乱。如仔猪营养不良、佝偻病、白肌病等。
随着养猪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猪群群发性疾病的诊断已成为兽医工作者在猪病防制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疾病诊断中还必须注意对猪群发性疾病的诊断,并做好群发病的防治工作。

甲鱼养殖常见病水蛭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即蚂蟥病。
一、病原
由水蛭寄生引起,这些蛭包括鳖穆蛭、扬子鳃蛭和拟扁蛭等。
二、流行情况
水蛭病也是常见的鳖病。蛭类是以吸取动物的血为生的,鳖的行动迟缓,易被蛭类吸附。大量存在的水蛭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所以发病池多是室外的利用江河、水库、湖泊的水作水源的鱼鳖混养池、亲鳖池和高产精养池,特别是大量投喂螺蛳的池中尤为严重。该病在整个鳖的生长期都能见到,对大小鳖都有危害。少量寄生时一般不会影响鳖的生长,但会引起其它病原的传播。大量寄生会使鳖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此外,水蛭还是鳖血簇虫的中间寄主及传播媒介,可以导致血簇虫分布范围的扩大。
三、病症
病鳖体表可见虫体,呈淡黄、橘黄或深黑色,黏滑。严重的有寄生到鳖的头部、眼睛和吻端。虫体手触微动,遇热则蜷曲但并不脱落,强行剥落虫体,可见寄生部位严重出血。患病严重的鳖烦躁不安,有的趴在晒背台上不愿下水。当寄生在眼、吻端时,鳖头往后仰,并四处乱游,病程长的食欲减退,体表消瘦,腹部苍白,呈严重的贫血状。水蛭病直接导致鳖死亡的很少,但会引起其它疾病并发而死亡。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①采用清新水源,不用被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水养殖,养殖水入池时用细筛绢网过滤;②要有充足、良好的晒背场,经常晒背可有效防止鳖病发生;③定期泼洒生石灰液,一可调节水质呈碱性,使水蛭不适应碱性环境而死亡,二可消毒池水,防止并发症并发。
2.治疗方法:①发病池,用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呈0.7克/立方米,或用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呈10克/立方米,或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呈0.7克/立方米;②用鲜猪血浸毛巾在进水口诱捕,一般3~4个晚上就可捕掉大部分水蛭。带虫体的毛巾可用生石灰处理后掩埋;③对发病鳖,用10%的氨水或2.5%的盐水,在水温10~32℃时,浸洗病鳖20~30分钟,蛭类会脱落死亡;④清凉油涂抹寄生处,蛭受刺激立即脱落;⑤发病严重的鳖,用2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浴1小时,连续2天可治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