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牛肉的标准和生产技术要点

1、高档牛肉的评判标准

色泽。

牛肉的最佳色泽为鲜樱桃红色。牛肉的色泽与牛的年龄、pH值、性别、饲料以及水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肌肉的颜色为鲜红色,再沉淀上脂肪后就会发出光泽,因此,肌肉间的脂肪交杂与肉的光泽度有着很高的相关性。随着牛年龄的增加,肉的颜色越深,并且饲喂淀粉含量较高的饲料的牛肉的肉色较深。

嫩度。

嫩度是肉质评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牛肉的质地,高档牛肉咀嚼容易,不塞牙,完全解冻后用手触摸时,手指可轻易进入肉块深部。牛肉的嫩度是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结构特性、结缔组织含量以及分部、肌纤维直径和牛肉的大理石纹决定的。一般用剪切力值来反映,剪切力值越低,肌肉越嫩。受肉牛品种、性别、屠宰年龄、肥育程度、部位以及排酸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大理石花纹。

大理石花纹也叫脂肪交杂,是指沉积于肌肉纤维间的脂肪,形成于肌肉内血管分布多的外肌周膜,随着脂肪的逐步沉积,内肌周膜和肌内膜上形成了类似大理石纹路的脂肪纹路。牛肉肌间脂肪分布的密集程度直接影响了牛肉的等级以及牛肉的价格。大理石纹越丰富,肉质相对的越嫩,越柔软多汁,风味也越好。但是当脂肪的含量过高,超过5%时,蛋白质的含量就会降低,可能会降低牛肉中鲜味物质的含量。大理石花纹随着肉牛年龄的增加和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脂肪色泽与质地。

高档牛肉的脂肪色泽以白色到奶油色为最佳,质地较硬为最适宜。脂肪的颜色受饲料的影响,脂肪内的色素主要来自于饲料中的胡萝卜素,如果饲喂类胡萝卜素含量低的饲料,脂肪呈白色,饲喂玉米时,脂肪呈一定程度的黄色。而在饲喂大量青绿饲料时,脂肪呈黄色,并且质地变软,甚至有牧草味,在生产高档牛肉时,就要求经过3~4个月的修正饲养,以达到脱色和减少牧草味的目的。

多汁性。

多汁性是影响牛肉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与脂肪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主观感觉评定,包括咀嚼时肉中释放肉汁的多少;咀嚼过程中肉汁释放的持续性;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的多少;肉中的脂肪在牙齿、舌头以及口腔其他部位的附着,给人以多汁性的感觉。

牛肉的风味、系水力、pH值、重金属的含量和药物残留以及微生物指标也是评定牛肉的重要指标。

其中牛肉的风味主要由肉的滋味和香味组成,受年龄、饲料、氧化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系水力影响着牛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多汁性和嫩度,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2、高档牛肉生产技术要点

育肥牛的选择。高档牛肉的来源主要是我国的优良黄牛品种,如晋南牛、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等,也可选择外来肉用品种,如安格斯、海福特等,还可以是我国黄牛品种与欧洲大型肉牛品种杂交的后代。肉牛的脂肪沉淀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沉积脂肪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年龄还与肉质和脂肪的颜色有关。对于性别的选择要考虑不同性别的肉牛的脂肪沉积速度不同,在选择公牛育肥时,年龄较小时不必进行去势处理,年龄偏大时,要去势,母牛的年龄稍大也可进行育肥,因为母牛的肉质较嫩,年龄大些的母牛肌肉颜色会有所改善。

育肥牛的饲养。肉牛的育肥期长短要根据肉牛的年龄、性别和营养水平来定,一般去势牛以及母牛开始育肥的年龄偏大,育肥期则短,如24月龄开始育肥,则育肥期为3个月,公牛开始育肥的年龄为12月龄时,育肥期可为6~8个月。一般育肥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育肥前期的7~12月龄、育肥中期的13~22月龄和育肥后期的23~28月龄。育肥前期是为了保证骨骼和瘤胃的生长发育,粗饲料以优质青绿饲料、青贮料和青干草为宜,以自由采食的方式;育肥中期是为了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要注意日粮中精蛋白的含量;育肥后期则是为了促进脂肪和沉积和保证肌肉与脂肪的颜色,粗饲料以自由采食为主,粗饲料以颜色较浅的干秸杆为宜。

饲养方式主要有小围栏饲喂、全天拴系定时饲喂和定时上槽拴系饲喂三种方法,其中采用小围栏饲喂的方法可能使肉牛获得最大的采食量,牛的日增重较高,但是饲料的浪费较大;全天拴系定时饲喂法,节少劳动力,并且牛的运动量少,饲料的利用率高,可获得品质优良的牛肉,还可以根据个体牛的实际情况调整饲料,便于管理,但是肉牛在育肥期间由于缺少运动而抗病能力差,并且日增重要略低于小围栏饲喂;定时上槽拴系饲喂法虽然饲料的浪费少,但是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量不能达到最大,并且强较费人力,投入成本较大。所以饲养场要根据场的饲养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育肥牛的管理。在肉牛肥育前要做好驱虫和疫苗的接种工作,保持牛体的健康。在育肥前要合理的分群。从外购买的牛只在育肥前要在隔离舍饲养10~15d,确定健康后才能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并在到场的当天或第二天使用抗应激类药物,以避免应激对肉牛生产带来的损失。

作者简介:谭媛媛(1982-),女,黑龙江宁安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谭媛媛

(黑龙江省海林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海林157199)

相关推荐

节本增效饲料生产技术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有多种节本增效的技术和方法,如选择适宜的优良猪品种、按照猪的生理阶段和营养需要分阶段饲养、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饲料成本等。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约占75%-80%,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养殖效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猪从断奶到屠宰,其饲料转化率逐渐降低,日采食量增加,这就使得肥育后期猪的增重成本增加。屠宰前4周猪采食的饲料约占生长肥育阶段饲料采食量的1/3,产生的粪尿排泄物也占1/3左右。因此,降低此阶段的饲料成本,可较显著提高养猪效益。下面主要介绍几种节本增效的饲料配方技术:

1、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蛋白质资源日趋严重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节约使用蛋白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试验针对生产实际需要探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瘦肉型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减缓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适应养猪生产蛋白质紧缺问题研究新型营养供应模式。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在猪体内不能合成,或虽能合成但合成的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因而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猪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即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一般赖氨酸为猪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和蛋氨酸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在日粮中补充赖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可以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

武英等(2005)通过对25~100kg体重72头瘦肉型猪的试验表明:日粮消化能为3.1Mcal/kg时,蛋白降低1.5%对瘦肉型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明显影响,日粮消化能为3.0Mcal/kg时,蛋白降低可显著降低瘦肉型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但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日粮消化能由3.2Mcal/kg减少0.1Mcal/kg,同时蛋白含量降低1.5%时,对瘦肉型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降低日粮蛋白含量,开发低蛋白日粮,要保证一定的能量供给;当日粮中赖氨酸含量0.9%时,日粮中蛋白含量降低2个百分点,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当日粮中赖氨酸含量0.9%时,蛋白含量降低4个百分点,则显著降低猪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对肉品质(PH值、大理石纹、脂肪含量、失水率、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影响,但肉色评分有所降低。周厚富(2004)研究表明:氨基酸平衡日粮蛋白含量降低1~2%对瘦肉型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率、瘦肉率和肉品质无不良影响,而且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主要是因为低蛋白日粮可提高猪对饲料中氮的利用率,促进氮在体内的沉积。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配制时,在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后,蛋白质含量适当降低,一般只降低1~2%,降低幅度超过2%时,育肥猪生产性能常常降低。在配制氨基酸平衡日粮时,目前在猪种补充赖氨酸前提下,开始注重第二、第三及第四种限制性氨基酸的补充;同时,尽量利用不同饲料原料进行搭配,以便各种必需氨基酸更好地平衡。

2、加酶日粮

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并非100%。猪日粮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各种养分的分解与利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饲料中开始逐渐添加酶制剂。目前饲料中添加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复合酶等。

酶制剂的应用扩大了饲料原料的来源。酶制剂在公认的消化率较高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已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体谅的消化利用率。酶制剂在非常现饲料原料上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常规饲料原料,其对谷物日粮,如大麦、燕麦、黑麦、小麦、菜籽粕、米糠、葵花粕、椰仁粕、棉籽粕、高粱等基础日粮的饲料利用率和猪的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常用于针对谷物饲料的酶为阿拉伯木聚糖酶和一葡聚糖酶,它们可不同程度的消除谷物饲料如大麦、小麦中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植酸酶的应用效果已获得充分肯定。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植酸酶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能够依次分离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植酸酶在添加在猪日粮中,其一可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植酸酶能够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这一作用得到了许多实验上的证实,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原因是植酸酶解除了植酸中磷酸集团与蛋白质的结合。其二,可提高矿物质的利用率。植酸和矿物质结合(锌和铜),将严重影响到动物对矿物质的吸收,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在饲料中添加适宜量的植酸酶,可以明显地提高动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其三,可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植酸酶在饲料中的添加改善了家畜对饲料的吸收效果,降低了20~50%的粪磷排泄量。由于这样可以间接的解决河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减少磷对水质的污染状况。另外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无机磷的使用,这样可以使用廉价的饲料原料,大大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酶制剂,作为一新兴行业,发展极快。目前国内饲用酶生产、应用、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产品问题:酶生产技术落后,复合酶品种单调,酶活性定义差异,配伍问题,质量监控难,成本偏高。应用问题:无法判定产品质量,应用领域局限,配方重新设计困难,酶与饲粮一致性差;无法考虑加工贮藏条件的影响,用法用量科学性差。研究问题:酶的检测技术,酶的动态营养价值,酶与底物的作用规律,酶之间的互作关系,外源酶与内源酶的互作关系,酶与其他养分的互作关系,酶与环境的关系等。

3、小麦替代部分玉米的日粮

小麦历来是人们食用的精粮,但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食物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畜产品、副食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物良种带来大地产量的不断提高,使广大农民手中余粮存储量很大,据2000年统计,北方农村人均存贮小麦达近200千克。2001年麦收前后,玉米价格一度暴涨,小麦惨跌,出现了少有的、幅度较大的逆差价。小麦营养价值为玉米的107%,其赖氨酸含量比玉米约高50%,色氨酸含量约为玉米的3倍,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与玉米几乎没有差别。小麦中含有较高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的非淀粉多糖,这些多糖溶于水后可形成黏性物质成为抗营养因子,增加胃肠道食糜黏度,阻碍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消化率下降、采食量减少,用量过高(30%以上)时,可能发生排软便现象。为此武英等研究了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在繁殖母猪和商品肥猪日粮中的适宜比例及系列全价料、预混料和浓缩料配方,为小麦喂猪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实用技术,为连年丰收的小麦拓宽转化渠道,为不合市场需求的劣质小麦和贮存多年不适于食用的陈化小麦找到利用途径。

2001年武英等通过对382头经产二元繁殖母猪的试验表明:用小麦代替1/3到1/2玉米的日粮饲喂繁殖母猪效果良好,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断奶个体重、35日龄断奶头数、断奶成活率)无明显不良影响;小麦代替1/3到1/2玉米的日粮比全玉米日粮每繁殖周期每头母猪节省饲料成本21.10~38.18元,效益显著。同年通过对84头55~90kg体重的瘦肉型杂交仔猪的试验表明:用小麦代替1/3到1/2玉米饲养商品育肥猪是可行的,在生产性能上与玉米豆粕型日粮无显著性差异,而每增重1千克猪体重饲料成本降低了3.11~4.14%,效益显著。小麦的粉碎粒度不影响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如仅选用小麦作为日粮中谷物来源,应当将小麦进行粗粉碎或压碎处理,以获得理想的收益。在含有部分小麦(26%)的日粮中添加0.05~0.025%酶制剂(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a-半乳糖苷酶)可不同程度提高猪(杜长大29~55kg)的生长性能,日粮中添加0.005%的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猪的日增重和料肉比,同时还可降低仔猪腹泻(肖淑华等,2008)。在含有47-55%小麦的日粮中添加0.01%酶制剂(木聚糖酶、-葡聚糖酶、蛋白酶、a-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杜长大22.5~90kg体重)的平均日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但生长阶段(22.5~70kg体重)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由此可见,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对猪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饲料成本和猪每千克增重的成本,日粮中小麦的适宜添加量为26~55%,小麦的添加量与猪的生长阶段正相关。母猪日粮中小麦的适宜添加量为30~50%。在小麦型日粮中添加适宜的酶制剂明显改善猪的生长性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在仔猪日粮中,一般不用小麦代替玉米。

4、玉米秸秆发酵日粮

为使农作物秸秆类粗饲料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促进养殖业生产与结构的优化,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一些低质饲料原料如玉米秸秆、苹果渣等发酵后可降低粗纤维含量,增加饲料的适口性,节约日粮成本。

武英等于2001年研究了瘦肉型三元杂交生长猪(长白大约克莱芜猪)对发酵玉米秸秆粉和小麦秸秆粉的消化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发酵后可喂猪,但要用秸秆的上半截叶多且嫩的部分,小麦秸秆无论发酵与否不适合喂猪;玉米秸秆经过发酵提高了其营养价值,改善了适口性;日粮中可添加15%的发酵玉米秸秆粉,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同时降低了饲料成本(武英等,2001)。国内其它一些试验也认为给20~90kg体重杜花F1杂种猪(48头)饲喂添加16~20%发酵玉米秸秆粉不影响其生长性能,但饲料成本降低,而且生长育肥育猪饲喂添加发酵高粱、小麦秸秆粉效果较差。三元杂交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6~20%玉米秸秆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影响,发酵玉米秸秆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而且饲料成本降低,同时由于有益菌的增加,有效控制了肠道病的发生,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发酵的玉米秸秆在猪日粮中添加比例不应过大。国内一些学者对108头30~90kg体重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的研究表明,饲喂添加15~45%的发酵玉米秸秆粉不利于猪的增重,但是采用低饲喂量喂猪可降低饲料成本。他们还认为,纤维型秸秆发酵剂发酵秸秆后对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大,纤维成分有下降趋势,对体外消化率提高有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用的秸秆发酵剂中只含有绿色木霉、乳酸菌和纤维素酶,也可能与猪的品种有关。一般空怀母猪及妊娠前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发酵玉米秸比例较大,其次育肥猪,仔猪日粮中不添加发酵玉米秸。外来引进品种瘦肉型猪不耐粗饲,中国本地猪耐粗饲。

秸秆粉发酵方法:将秸秆发酵剂加入4~5倍的30℃温水中,搅拌均匀,活化1~2小时,即成菌种复活液。将发酵液均匀喷洒在秸杆粉上,边喷撒边搅拌,使秸秆粉含水60~70%,秸秆粉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指缝不滴水,松手即散为宜。然后将其装入薄膜袋或塑料大桶,压实,扎紧袋口或用桶盖盖紧桶口,经密闭发酵10~15天,待发酵秸秆有酸香味即可饲喂。

发酵秸秆粉在猪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一般以16~20%为宜,选择秸秆发酵剂时应选用含活菌数量和活菌种类多的。发酵的玉米秸秆以玉米梢、叶为好。

5、啤酒糟日粮

我国啤酒糟资源丰富,尤其是春夏秋三个季节,是啤酒糟生产的旺季,啤酒糟是粗副饲料类中数量较大的一类可以用来喂猪的饲料。啤酒糟的特点是水分大、口感好、营养成分及酵母菌、乳酸菌含量丰富,消化利用率强、卫生、安全等。但不足之处是不耐贮存,容易腐败变质,进行干燥处理成本太高,因此,最好是饲喂新鲜饲喂啤酒糟。鲜啤酒糟含有水分78%,粗蛋白质达6.6%以上,粗纤维占3.16%以上,适口性好,消化率较高。

试验证明啤酒糟用于饲养育肥猪、繁殖母猪,其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良好,且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达到高效节粮的目标。武英等于2001年对159头30~100kg体重生长育肥猪进行了利用啤酒糟的饲养试验,优选出了含有啤酒糟饲料的适宜喂量和饲喂方法。基于啤酒糟的特点饲喂鲜啤酒糟效果较好,鲜啤酒糟占精料的55.5~88.2%饲喂效果较好,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都较高,同时添加啤酒糟的饲料适口性好,饲料成本较低,猪每增重1千克体重,比不饲喂啤酒糟的猪降低0.44~0.46元,每育肥一头商品猪即可节省饲料成本费25元以上。这既利用了饲料资源,又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养猪经济效益。同年对161头二元繁殖(长白里岔黑猪)进行了不同啤酒糟适宜添加比例的试验,结果表明:配种期和怀孕前期日粮中添加50%的啤酒糟(以干物质计),孕后及哺乳期添加25%的啤酒糟(以干物质计),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且每千克日粮成本降低0.25~0.3元,一个繁殖周期可节省100.45元,效益显著(武英等,2002)。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26%的鲜啤酒糟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且能显著降低饲料成本。

在生长猪日粮中按照每kg配合饲料搭配1kg或略低于1kg鲜啤酒糟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同时千克增重成本降低4.74%,经济效益显著。在30~60kg阶段肥育猪日粮中添加10~25%鲜啤酒糟,不影响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4.27%;在60~1lOkg阶段肥育猪日粮中添加15~40%的鲜啤酒糟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5.02%。

发酵啤酒糟是以啤酒糟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可大规模培养而成,发酵后富含蛋白和各种酶的蛋白饲料,如-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外肽酶等。啤酒糟发酵后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分别提高71.94%和45.13%,水分和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45.70%和22.93%。啤酒糟发酵后可替代猪日粮中的部分豆粕,在生长育肥猪(25~60kg体重)日粮中添加10~12%发酵啤酒糟,替代8~14%的豆粕不影响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但能降低猪每千克增重成本,每头猪多盈利50~97元,经济效益显著。

啤酒糟由于含水量高,易霉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许多大型啤酒厂,增上啤酒糟干燥设备,克服了啤酒糟不能长期保存的制约因素。啤酒糟的应用量,逐年增加。

6、屠前停用矿物质添加剂日粮

环境问题已经是困扰养殖业的全球性问题,畜禽排泄的大量粪便成为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欧盟已规定每单位面积允许排放的氮和磷的量,对养殖规模和排泄量进行约束。这就需要采取营养调控的方式降低猪的饲养成本,减少粪尿排泄物中污染环境的成分。研究表明,肥育后期去除日粮中矿物质添加剂可使猪每kg增重节省饲料成本0.105元,粪中钙、磷、铜等矿物质元素的排泄量显著较少。

由于猪骨胳中贮存的Ca、P及其他微量矿物元素,在日粮中矿物质缺乏时即可释放出来,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机体组织中贮存的矿物元素被消耗完,直到出现缺乏症至少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由此可见,在猪肥育后期停止使用矿物质添加剂可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

研究表明,屠前28~45天去除日粮中矿物质添加剂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生长育肥阶段停用矿物质添加剂虽然对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影响,但是对胴体性状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屠前停用矿物质添加剂可降低猪肉、肝脏、胆汁等组织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尤其是粪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这不仅减少猪体内矿物质元素的残留,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也减轻了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武英等2005年研究发现,屠宰前10~20天停用矿物质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明显影响,但屠前10~20d停用矿物质元素的可使猪肝脏和背最长肌中Ca、P、Cu的含量降低,其中屠宰前20天停用矿物质元素的降低幅度大于屠宰前10天停用矿物质元素。屠前20d停用矿物质元素可使肝脏中P含量和背最长肌中Cu含量显著降低(P0.05),Cu和P含量的降低使其符合无公害食品猪肉(NY/T5029-2001)的标准。同时停用矿物质添加剂可使饲料成本降低,猪每增重1kg节省饲料成本0.105元。

宁都黄鸡 宁都黄鸡扩繁生产技术要点


宁都黄鸡原名为“宁都三黄鸡”,系特优质型黄羽肉鸡,是江西省著名的优良地方肉用鸡种,宝贵的家禽品种资源,列入了1999年出版的《江西省畜禽品种志》。宁都黄鸡为中国名优土鸡,全部实行林间牧养的无公害化生产,“三黄”(喙、羽、胫)、“五红”(冠、髯、脸、眼圈、耳叶)等特征,个体矮小、肉质鲜嫩。其蛋白质、总氨基酸及单位面积鸡纤维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国内多个肉鸡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宁都黄鸡宁都黄鸡扩繁生产技术要点。

一、种鸡质量
一级扩繁场种鸡来源于宁都黄鸡原种场,种鸡应健康无病、生产性能应符合《宁都黄鸡品种》DB36/T384要求。
二、种鸡的选择
采用大群体个体选择,即采用本品种闭锁群继代选育法,选择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将发育不良、外貌特征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个体淘汰,依据生长、繁育平均值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体选留种鸡。
1.父本的选择
(1)外貌选择。1日龄鸡应活泼健壮,卵黄吸收良好,肤色和绒色符合品种要求;30日龄鸡应全羽生长完整,健康活泼,出冠;60日龄中鸡应羽毛丰满,健康活泼,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符合品种要求,开啼,冠红;90日龄鸡毛色光亮,“三黄、五红”特征明显;成年鸡胸肌及后躯发达,冠脸红润,眼有神,健康无病,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符合品种要求。各阶段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应淘汰。
(2)称重。分三次进行,30日龄和60日龄选种时先抽总量的10%样本称重,计算出平均体重,然后在外貌选择基础上选留体重在平均体重±15%范围内的个体。90日龄选留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个体作种用。
2.母本的选择
(1)外貌选择。1日龄鸡应活泼健壮,卵黄吸收良好,肤色和绒色符合品种要求;30日龄鸡应全羽生长完整,健康活泼;60日龄中鸡应羽毛丰满,健康活泼,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符合品种要求;90日龄鸡毛色光亮,“三黄、五红”特征明显;成年鸡胸肌及后躯发达,耻骨间距大于二指,冠脸红润,眼有神,健康无病,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符合品种要求。各阶段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应淘汰。
(2)称重。分两次进行,105天上笼时全群称重,计算出平均体重,然后在外貌选择基础上选留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个体。210日龄进行第二次称重,先随机选取10%样本称重,计算平均体重,选出在平均体重±15%范围内,且符合(3)要求的个体。
(3)产蛋量选择。种母鸡开产后逐个记录产蛋量,210日龄计算该群种鸡平均产蛋量,选出符合上面要求,且产蛋数在平均产蛋量以上的个体。收集同时符合以上要求的所产种蛋,入孵繁育下一代种鸡。

三、繁殖技术
1.配种方法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比为1∶25,公鸡增加10%备用。公鸡连续采精4天休息一天,母鸡每隔4天输精一次,每次输精量为每只母鸡0.02~0.03毫升原精,输精时间为下午3:00~5:00,从采精到输精的过程在半小时内完成。输精完成后检查,对刚产蛋母鸡应重新输精一次。
2.种鸡利用年限
初配后公鸡1年(500日龄左右),开产后母鸡9个月(420日龄左右)。
3.种蛋选择、保管及消毒
(1)种蛋选择。要求蛋重37~42克,壳色为白或褐色,蛋形正常,壳厚薄适中,表面清洁。
(2)种蛋保存。种蛋保存温度为15~16℃,相对湿度为70%~80%;保存期间保持大头向上,每天至少翻蛋1次,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周。
(3)种蛋消毒。分别于收集种蛋时和入孵前进行种蛋消毒。对刚收集的种蛋采用熏蒸法,将种蛋放入密闭室内,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溶液熏蒸30分钟;对入孵前的种蛋采用喷雾法或浸泡法,用0.02%的新洁尔灭水溶液喷洒蛋表面或浸泡0.5~1分钟。
四、孵化技术
1.入孵前的准备。入孵前应把孵化机的每个系统逐一检查,校正各机件的性能,并试机1~2天,一切正常后方可入孵;同时对所有设备和用具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溶液熏蒸消毒,方法同上。
2.孵化条件
温度:1—18天37.8℃、19—21天37.3~37.5℃。
湿度:1—13天55%~60%、14—21天65%~70%。
通风:可通过调节通气孔大小来调节通风量,前期要求通风量较小,第5天以后逐渐增加通风量。
翻蛋:1—13天每两小时翻蛋1次,转蛋角度为45°,14天以后停止翻蛋。
照蛋:第一次在第5天进行,第二次在第18天进行,每次将无精蛋、死胎蛋剔除。
落盘:第18天照蛋后进行。
拣雏:每隔3~4小时拣一次。

五、卫生保健技术
1.日常卫生保健
(1)应避免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凡进入生产区的饲养员、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工作服保持清洁,水鞋要到消毒液池内泡一下,用酒精棉擦手或用0.02%新洁尔灭溶液洗手,进入核心群种鸡舍还应洗澡,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尽量避免日光直射。
(2)以栏为单位采用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制度,每栋鸡舍应做到人员固定,用具固定,严禁串栏。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注意饲料、饮水的卫生和质量,给鸡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
(4)及时清除鸡粪,保持舍内环境及用具清洁,每周进行1~2次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污水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经无害处理才能排放,不能造成环境污染。
(5)死鸡必须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死鸡、死胚等可投入化尸窖,鸡粪每3天清理一次,采用编织袋收集密封发酵法发酵。发酵后的鸡粪应及时运出养殖场。
2.疫病预防
(1)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等,视实际情况可不定期用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预防。若发病在初期,应及早作出确诊断,及早治疗,将疾病扑灭于萌芽状态,不使形成慢性流行病。长期有慢性疫病流行的鸡群,应及时淘汰。出现明显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个体也应及时淘汰。
(2)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按照正规的防疫程序接种疫苗、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来预防。宁都黄鸡原种场免疫程序见《宁都黄鸡参考免疫程序》。
六、二级扩繁场管理
二级扩繁场种鸡来自一级扩繁场,外貌特征符合宁都黄鸡品种要求。二级扩繁场生产管理参照一级场执行。

无公害猪肉生产技术规范


无公害猪肉生产包括生猪养殖和屠宰两个环节。无公害猪肉生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就没有产品的无公害。无公害猪肉的生产涉及养殖环境、种质、兽药、饲料、防疫和疫病监测、屠宰加工、预冷、配送、销售、包装标识等环节,只有从生猪饲养、屠宰、猪肉销售到餐桌全过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在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猪肉安全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保障措施,创建行之有效的无公害猪肉安全控制模式,才能确保猪肉食品安全。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无公害猪肉生产技术规范。

1、选择无污染、无公害饲料

所谓无公害生猪生产即在无污染、无残留或低污染、低残留条件下生猪生产,该猪肉产品对人体健康无损害。饲养无公害猪的所有饲料都应当是无毒无害的,这样从源头上控制对无公害猪肉的污染。我国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砷、铅、氟、铬、汞、镉、氰化物、霉菌、黄曲游离棉酚、异硫氰酸脂、恶唑烷硫酮、霉菌、黄曲霉素、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和每克鱼粉中的细菌总数等指标。应严格按此标准要求饲喂畜禽。同时猪场、户应加强自配饲料原料质量的检查和监控,禁喂霉烂变质和剧毒农药污染的精、粗、青各种饲料,除此之外,还可开辟新型绿色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使用饲料添加剂时,应采用经国家畜牧部门批准的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制剂、中草药制剂和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无公害制剂等。

2、生产管理用水要达标

定期取水样送有关部门进行微生物和水质检验,并坚持常年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百毒杀“(癸甲溴氨溶液)等消毒药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即《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和《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标准。屠宰无公害猪的屠宰厂、产品加工厂,在屠宰、加工过程中的生产用水、厂区冷却水、设备消毒冲洗水,在特定的屠宰车间内屠宰、加工成胴体或初分割中的生产用水、产品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中的添加水和洗涤水,都应达到屠宰加工用水水质指标和卫生要求。

3、饲料添加剂使用应规范

我国农业部早在1989年初已公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后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日前允许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药物种类计有(预混剂):二硝托胺、马杜霉素铵、尼卡巴嗪、甲基盐霉素、拉沙诺西钠、氢溴酸常山酮、盐酸氯苯服、盐酸氨丙琳、乙氧酰胺苯甲酯、氯羟吡啶,海南霉素钠、赛杜霉素钠、地克珠利、复方哨基酚钠、氨苯肿酸、咯克沙胂、莫能菌素钠、黄霉素、维吉尼亚霉素、阿美拉霉素、盐霉素钠、

4、病虫害防治用药要合理

纠正乱用、滥用和超量用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用量、用法使用。慎重使用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尽量不用或少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麻醉药、中枢兴奋药、镇痛药、镇静药、骨筋肌松弛药、未经国家畜牧兽医部门批准采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和未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或己公布淘汰的兽药。今后防治畜禽疾病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产品标签上应注明药物名称、有效成分、剂量、用量用法、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凡禁止使用、慎重使用或控制使用的药物,可利用中药替代。开发中草药制剂,具有药源广、药效长、疗效高、价格低、无公害、无药残、无抗药性、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点。

5、猪肉营销流程应正确

运猪车辆使用前后都要严格彻底消毒,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混运。应到正规肉联厂或定点屠宰厂屠宰,按《生猪屠宰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应在清洁卫生消过毒的室内销售,销售人员应经卫生部门查体合格,穿戴工作服、帽、口罩和长筒胶鞋。刀具保持清洁卫生,胴体用消毒布覆盖,不得露天存放,严防污染。无公害猪肉应用无污染、易降解的包装材料。无公害猪肉应储存在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异味、易腐败物品混存混放。

6、养殖环境应符合要求

产地环境质量是发展无公害猪肉的关键。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并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步加工的使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工作,由政府推动,实行产地认定的产品认证的模式。因此,产地环境不合格,产品质量很难达到无公害的标准。无公害猪场应符合和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猪产地环境标准要求;二是地域范围明确;三是具备一定的规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8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