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黑猪

品种登记号:X-01-01-005-01

沂蒙黑猪

产地和分布

产于山东省临沂地区北部沂南、沂水、莒县三县交界地区,其中以苏村、张家哨、蒲汪、铜井、姚家店子、十里、四十里铺、院东头、庄町、刘官庄、爱国、夏庄等地为中心产区。现已扩大分布到莒南、日照、临沂、黄县、干邑、蒙阳等县。

品种形成

产区位于沂蒙山区的丘陵地带,历史上地多人少,耕作粗放,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甘薯等。饲料来源较丰富,放牧条件良好。群众养猪多年来形成春买仔猪,夏吊架子,秋催肥,入冬出售的习惯。所产肥猪远销青岛、济南等城市,相应地出现一些母猪繁殖中心。当地原养华北型本地黑猪,1935年前后,猪贩子趁去青岛出售肥猪之便,引进巴克夏猪与当地母猪交配,杂交后代体质健壮,耐粗易肥,生长发育快,群众十分欢迎,遂自发留作种用。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经过十几年的选育,分别形成了几个优秀的杂种猪群。因此曾一度出现过沂南二茬猪、莒南猪等名称。从1976年开始,以地区种畜场和地区种猪场、莒县良种场、日照县食品公司繁殖场、沂水四十里铺公社猪场和沂南青驼公社猪场为中心,开展了品系繁育,建立多仔、快长、体长三个品系,猪群生产性能不断提高,遗传性能日趋稳定,逐渐形成了体躯长、生长快、肉质好、适应性强的沂蒙黑猪。

外貌特征

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额宽,有金钱形皱纹,耳中等大,耳根硬,耳尖向前倾罩,嘴筒短而微撅,颈部宽短。胸宽而深,背腰平直且宽,四肢结实。皮灰色,毛黑色。乳头7~9对。群众形容体型外貌为:金钱顶,全身黑,罩耳朵,双脊背。

根据体型大小和早熟性,可分为大、中、小三型:

(1)大型猪体躯较大,结构疏松,四肢粗壮,头大而方,嘴短微撅。额部金钱皱褶较深,成熟晚,肥育猪体重一般在150公斤以上。

(2)小型猪体躯较小,皮薄毛细,结构紧凑,四肢细短,头较小,额部金钱皱褶较浅,较为早熟,肥育猪体重80-90公斤。

(3)中型猪介于大型猪和小型猪之间。体躯稍长,皮灰毛稀,生长发育快,肉质好,肥育猪体重100-120公斤。中型猪最受群众欢迎,发展较快,是选育的重点。

生长发育

双月断乳个体重一般为13-16公斤,6月龄体重40-65公斤。

繁殖性能

小母猪一般3~4月龄即性成熟,于7~8月龄、体重80公斤以上时初配;农村公母猪于6-7月龄、体重4070公斤时初配。公猪利用年限4~6年,母猪5-7年。初产母猪每窝产活仔数8.770.20头,断乳窝重101.811.92公斤;经产母猪分别为:10.810.17头,133.731.72公斤。沂蒙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99.007.51公斤,体长153.202.46厘米,胸围132.802.01厘米,体高80.641.06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54.332.58公斤,139.000.73厘米,122.450.85厘米,71.300.49厘米。沂蒙黑猪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耐粗放饲养、肉质好、屠宰率高等特点。

肥育性能

在常年放牧条件下,肥育猪养至体重100公斤,需补喂精料50-80公斤(花生饼为主);常年舍饲下,需精料200~250公斤(其中甘薯干占三分之二),粗料200-250公斤。精料以甘薯干、花生饼、豆饼、麦麸为主;青料有甘薯秧、花生秧、青干草、树叶等。农村养猪以舍饲为主,有的地方采用春、冬舍饲,夏、秋放牧。习惯喂熟食,近几年来逐步推广饲料生喂。公猪大部分饲养在社、队、集体猪场,饲料以混合精料为主,粗料很少;母猪多以青、粗料为主,常年舍饲,空怀期和妊娠前期以野草、野菜、树叶、甘薯秧和稻糠为主,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加喂饼类料;仔猪饲养管理细致,生后10天左右开始圈外补料,饼类料约占20%-30%,其他料是甘薯干、玉米、麦麸等。集体猪场多采用粉料生喂,农村多采用粉料煮成稀粥补饲。肥育猪一般圈养,采用吊架子方式肥育,前期喂粥状稠料,以精料为主,体重到30-40公斤后,转入吊架子期,喂稀料,以青、粗料为主,宰前两个月加喂精料,用以催肥。有的地方采取夏、秋放牧吊架子,初冬用甘薯、饼类料催肥。近几年随着配合饲料的推广,有的养猪户逐步改用一贯催肥法饲养肥育猪。

屠宰率76.28%,76%,膘厚4.57、3.40厘米,眼肌面积24.1927.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4.13%、25.60%,板油3.79、1.80公斤,瘦肉率43.91%、47.16%。

杂交利用

沂蒙黑猪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耐粗放饲养、肉质好、屠宰率高等特点,但目前体型外貌尚不够一致,遗传性欠稳定。根据农村的饲养条件和荣昌、巴克夏、约克夏、内江猪引进后的表现,几年来先后对荣沂、巴沂、约沂、内沂等一代杂种猪进行肥育试验,分别在两种不同的营养水平下进行,其主要差别在于精料占日粮的比例不同,第一种占60%,第二种为85%,但在肥育中期精料量分别降低为40%和75%。同时两种混合精料的营养浓度也不同,每公斤中分别含消化能2.2-2.5和2.7~2.85兆卡。试验结果表明,荣沂组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比沂蒙黑猪有所提高,在第一种营养水平下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61%和23.08%;当营养水平上升时,荣沂组提高6.37%和3.08%。而巴沂和内沂组的日增重反而下降,巴沂的饲料利用率在第二种营养水平下也下降。双月断乳后,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荣沂一代杂种猪肥育6-8个月,体重可达125公斤以上,日增重400-500克,日增重比沂蒙黑猪提高50-100克。据1980年统计,全产区出栏209万头肥育猪,荣沂一、二代杂种猪约占so%,对促进产区的养猪影响很大。但荣沂杂种猪屠宰率较低,皮较厚,肉质较差,油脂过多,且抗病力较差。

评价和展望

沂蒙黑猪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耐粗放饲养、肉质好、屠宰率高等特点。但目前体型外貌尚不够一致,遗传性欠稳定。今后,各级种畜场、种猪场要搞好品系繁育协作,加强选育,降低生产性能的变异程度,巩固理想性状的遗传性能。同时开展杂交组合试验,探索瘦肉率高、生长快、适合农村推广的杂交组合。

相关知识

南阳黑猪


南阳黑猪(NanyangBlackpig)原名师岗猪,后因其头脸部有八字眉纹,也曾有过八眉猪、宛西八眉猪等名称。在1983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为避免与西北八眉猪异种同名,正式定名为南阳黑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南阳黑猪原产区集中在河南省内乡县、淅川县和邓州市相接壤的三角地带,尤以内乡县的师岗、瓦亭乡(镇),淅川县厚坡、香花乡(镇),邓州市的张村等乡(镇)饲养的数量较多、品质较优。零星分布在师岗、瓦亭、七里坪、夏关等乡镇。在淅川县荆关、寺湾、西簧、马蹬、毛堂、大石桥等乡镇偏远山区尚存栏南阳黑猪7000余头。淅川县厚坡镇原南阳黑猪保种场周围群众有零星养殖。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南阳黑猪主产区淅川县位于北纬32o35~33o23、东经110o58~111o53,地处秦岭山系东延部分的伏牛山南麓的浅山、丘陵地区、缓坡地带,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境内地形复杂,山川相间,河流纵横,海拔最高1086m、最低120m。

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漫长,冬季较短。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30天,热量多、霜期短,是河南省最暖的地方。年降水量804mm。黄褐色砂壤土和黄黏土分布较多,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水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油菜,占农作物总量的80%;饲料作物有玉米、甘薯、南瓜。优越饲料条件,对养猪生产十分有利。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南阳黑猪的来源已无从考证。淅川县曾出土西汉(前206公元25)时代形态逼真的陶猪和精巧合理的陶猪圈模型,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产区养猪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内乡县的师岗是历史上猪贸易集散地,俗称母猪集,当时每天成交仔猪千头以上,各地猪客成批收购当地肥猪,南经李官桥(现为丹江水库淹没区)或湖北省的老河口沿汉江而下,畅销湖北襄樊、汉口等地,或者西经荆紫关行销陕西商洛,东经南阳销至周口、许昌,北到洛阳等地。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底产区南阳黑猪存栏不足1万头,淅川县7020头,其中成年公猪26头,能繁母猪464头;内乡386头,其中成年公猪3头,能繁母猪23头。据淅川县畜牧局的调查资料,1986年存栏南阳黑猪22万余头,其中淅川8万余头、邓州9万余头、内乡5万余头。后由于外来种猪的引进,二元、三元杂种猪经济效益较好,南阳黑猪群体数量锐减。目前,南阳黑猪能繁母猪数占产区能繁母猪总数的2%左右,南阳黑猪与外来种公猪的杂种母猪占本地能繁母猪的80%以上。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形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南阳黑猪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嘴筒中等,面微凹,下颌较宽、形似木碗,有少量嘴筒长;额较宽,额部有菱形皱纹,最上两条皱纹形似八字;耳较大,下垂至嘴角,耳根较硬。身腰长,背宽平,腹大、不下垂,四肢无卧系。被毛黑色,鬃毛长9~15cm;皮肤以灰色为主。尾根粗,尾端扁平,尾帚呈扫帚形。乳头7~8对,四肢粗壮,肢势外展,蹄叉分立。极少数公猪有獠牙。群众曾将南阳黑猪的外貌特征概括为:木碗头,瓠子嘴,耳根硬直,耳轮垂,菱形皱纹八字眉;腰平直,双脊背;毛黑鬃粗皮肤灰;鲫鱼肚子蓑衣奶,四肢直立扫帚尾。

2.体重和体尺2006年10~11月河南农业大学和淅川县畜牧局对本县西簧乡关帝村、白庄村、龙岗村,荆关镇娘娘庙村、菩萨村、孙家湾村、狮子沟村、大扒村,马蹬镇陈庄村,毛堂乡朱家营村,盛湾镇袁坪村等农民散养的成年猪,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与1980年淅川县畜牧场(南阳黑猪保种场)数据相比,体重增加(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南阳黑猪性成熟较早,小母猪3~4月龄、体重20kg左右,就能接受交配而受孕。民间使用公猪频繁,旺季每天配种母猪高达6~7头,使用年限短,通常3岁以前就淘汰。母猪利用年限7~8年,最长可达20年左右。种用公猪利用年限一般5~6年。

1980年淅川畜牧场对场内65头后备母猪发情观察,初情期为101~112日龄,发情周期18~24天,平均20.33天,哺乳期内很少有母猪发情。仔猪断乳后(13.871.15)天发情,发情持续期(3.520.44)天,妊娠期(113.720.23)天。71胎初产母猪窝产仔数7.43头,52胎二产母猪窝产仔数8.70头,110窝三产以上母猪窝产仔数9.59头。

2006年1011月淅川县畜牧局分别在本县荆关、寺湾、西簧等乡镇,对农村散养的20头公猪、50头母猪繁殖性能进行调查,公猪139日龄性成熟,232日龄配种;母猪109日龄性成熟,约168日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20~21天,妊娠期113~114天,窝产仔数(10.90.17)头,窝产活仔数(10.480.14)头。与1980年的数据对比,窝产仔数有所提高,其他指标变化不大。

2.育肥性能南阳黑猪饲养方式基本上为传统的粗放散养。在农村主要饲料为玉米、甘薯、南瓜、麸皮、糠类,生熟不拒,粗细皆宜,繁殖方式全部为本交。对饲养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对圈舍要求不高,可圈养也可拴养,甚至可放牧,与牛、羊同舍同群同牧。近年来这种一盆泔水、一瓢糠,稀汤灌大肚的养殖习惯已逐步改变,养殖方式由以糠为主向以粮为主转变。

南阳黑猪肥育性能较好,有后期蓄脂能力强的特点,淅川县畜牧场于1980年对南阳黑猪进行了育肥试验,淅川县畜牧局2006年10月8日至2007年2月10日在寺湾镇秦家沟村王宝栓家对南阳黑猪进行了育肥试验,结果见表2。对比不同年代的数据,日增重略有提高。

淅川县畜牧场1980年对南阳黑猪进行了屠宰性能试测定,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1月对南阳黑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见表3。比较不同年份测定数据,屠宰率、瘦肉率变化不大。河南农业大学的肉质分析结果为:肉色(3.170.03)分,大理石纹(4.110.07)分,肌内脂肪5.58%0.18%,熟肉率61.03%0.40%,肌肉嫩度(28.320.39)N。

四、饲养管理

历史上南阳黑猪的饲料主要是糠麸和泔水,目前农户养猪仍以糠麸为主、辅以少量原粮。南阳黑猪对低温耐受能力强,宛西地区1~2月份气温多在0℃以下,极端低温零下十余度,相对湿度80%左右,农民圈内积肥,猪圈多数粪尿、污水没膝,舍内不铺草或大中猪在户外雪地拴系,很少有感冒和冻伤现象。南阳黑猪在气温高于35℃时需拴系于池塘边泡水洗浴或自觉找水源泡水,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暴晒易中暑。南阳黑猪合群性较好,对不同环境适应性较强,长途运输很少发生疾病死亡现象,对一般疾病抵抗力很强,在大量外种猪引入并带来不菲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目前有些地方仍有饲养,其主要原因除肉味鲜美外,就是很少生病。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从1976年开始淅川县畜牧场设立了南阳黑猪保种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南阳黑猪中心产区搜集选购种公、母猪。到1986年保种群存栏有7个血统的种公猪9头,37个血统的繁殖母猪78头。2001年以后畜牧场改制,保种场被个体承包,保种群7个血统的7头公猪、31个血统的48头母猪改由周边乡镇农户饲养。

1976年南阳黑猪保种场建立时,建立有品种登记制度,从2004年开始,淅川县畜牧局设置荆关、寺湾、西簧等保护区,重新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内容包括种猪补贴办法、配种登记制度、补减栏登记制度等。南阳黑猪数量下降暂时缓解。南阳黑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1978年淅川县畜牧场在南阳黑猪产区最早引进外来瘦肉型种猪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并于1979年、1980年进行杂交繁殖试验和杂种一代育肥试验。经产母猪杂交繁殖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20天泌乳力等均比纯种繁育有所提高。

2006年调查时南阳黑猪杂种比率在93%以上,纯种繁育猪在7%以下。

六、品种评价

南阳黑猪性情温驯,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强,繁殖性能好,耐近交,肉味鲜美,是河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南阳黑猪和瘦肉型猪的杂种一代,生长速度加快,瘦肉比例提高。

今后应加强南阳黑猪保种工作,尤其要注意培育优秀种公猪。利用其优良肉质性状。

恩施黑猪


恩施黑猪(EnshiBlackpig)因其中心产区和主要分布区域在湖北西部恩施自治州而得名。1981年,《中国猪品种志》编辑组在昆明召开的西南地区猪种资源讨论会上,将其列为湖川山地猪的一个类群。鉴于其主要产区在恩施自治州,出于保种工作需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2月4日在武昌召开的华中两头乌猪座谈会上同意将鄂西黑猪改称为恩施黑猪,仍作为湖川山地猪的一个类群。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恩施黑猪的中心产区在恩施自治州的咸丰县。该州的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利川、宣恩、来凤等市县也有较广泛分布。与产区毗邻的宜昌市的某些县亦有分布。恩施黑猪可分为大、中、小三型。中心产区多为中型猪,数量多(占大部分)、质量优,群众称之为二眉猪,是该品种的代表;小型猪主要在恩施市、建始县和巴东县;大型猪主要分布在鹤峰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北纬29o07~31o24、东经108o23~110o38,地处湖北省西南部,西邻重庆市,南接湖南省,东北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与宜昌市接壤,辖恩施、利川2个市(县级)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个县。本州由云贵高原东延的武陵山余脉和秦岭南出的巫山山脉组成,州境地处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间的隆起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000m。年平均气温12.7~15.9℃,无霜期233~255天;年降水量1287~1398mm,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高山区年平均气温9.4℃,无霜期150~170天,年降水量1743mm;二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1650mm;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330天左右,年降水量1381mm。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性山地气候。除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外,因地貌复杂、地势高差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又具有气候环境多样、产区气候垂直变化大、垂直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色。

产区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另有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秸秆、藤蔓、糠麸等农副产品比较丰富。产区内各种野草、树叶以及红三叶、火棘、橡实等来源广。群众有利用山区优越条件放牧养猪的习惯。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恩施黑猪形成历史悠久。产区为汉、土家、苗等多民族混居地,在祖传礼仪习俗中,多离不开猪和肉。《湖北通志》、《咸丰县志》上就有陈一牛一羊一豕祭祀和细阴米各用膏煎水煮作茶饮(即用细茶、糯米、猪油等制成的饮料)的记载。产区还自然形成母猪窝子和交易猪行。据《咸丰县志》记载,明万历辛亥年(1611)该县有交易猪行30余处。又据《施南府志》记载,历史上因灾荒、战乱等引起人畜流动,如明朝荆州及四川、湖南等地部分移民迁入产区,带来了外地猪。以上各种因素均对恩施黑猪的形成和大、中、小型猪的分化造成一定影响。恩施黑猪大都生活于800m以上山区,产区农作物以玉米、薯类为主,旱杂粮、薯类藤叶等副产品数量多,是养猪的主要饲料来源。另外,产区内各种野草、树叶以及红三叶、火棘、橡实等来源广。群众有放牧养猪的习惯。长期在山区条件下形成了耐粗饲、耐寒湿和蓄脂能力强的恩施黑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恩施自治州全州尚有恩施黑猪能繁母猪9.2万多头、种公猪70头。1981年有恩施黑猪繁殖母猪8.5万头、种公猪2000头。中心产区咸丰县存栏恩施黑猪母猪2007年4.08万头,2006年2.2万头,2005年3.3万头,2001年4万头,1981年3万头;恩施黑猪公猪从20012007年,由于开展人工授精工作,存栏始终保持在3~4个血统,共计8头(目前尖山有2头、清坪1头、活龙坪1头、甲马池1头、丁寨1头、畜牧场1头、黄金洞1头)。一般产区的恩施市2005年有恩施黑猪能繁母猪1.62万头、种公猪30头,1995年分别为2.05万头和120头,1985年分别为2.82万头和210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恩施黑猪被毛全黑,结构匀称。大、中、小型猪在外形上基本一致。中型猪头稍长,额部有似眼眉的两道粗深横行皱褶;耳中等大、软而下垂,长不及口叉。皮肤皱褶少,颈下垂肉少见,背腰较平直,腹大而不拖地,中躯较长,后躯较弱且略高于前躯,多斜臀。四肢健壮,较细致紧凑。大型猪体大,体质较疏松,鬃毛较硬,皮肤皱褶多而深,颈下垂肉明显。小型猪体小而轻,头直长,嘴筒渐尖,耳小、耳郭较硬,前躯发育差,皮肤平滑无皱褶。乳头数6~7对,排列对称。肋骨数7~8对。少数卧系。

2.体重和体尺1981年对恩施黑猪成年猪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恩施黑猪性成熟较早,有的公猪55日龄、体重14kg即出现爬跨、射精等性行为。农村公猪普遍利用过早,一般3~4月龄即行配种,不少公猪因利用过度仅利用1~2年。种畜场的公猪一般8~10月龄配种,利用年限3~5年。公猪的射精量平均119.5mL,密度1.64亿mL,活力0.88,pH7.25。母猪90~120日龄第一次发情,发情周期18~21天,发情持续期3~5天,发情征候明显,适配时间初产母猪在发情开始后2~3天,经产母猪在1.5~2.5天;妊娠期113.5天,产后哺乳期发情者较少见,一般在仔猪断奶后5~7天发情。母猪利用年限5年,母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81年对9头恩施黑猪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始重(15.11.14)kg、末重(92.002.44)kg情况下,育肥期151天,日增重(509.2714.58)g。2007年咸丰县畜牧局对10头恩施黑猪育肥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与1981年数据比较屠宰率稍低,瘦肉率略有提高(表3)。其肉色鲜红,系水力58.83%,pH5~6.2,熟肉率67.75%,肌纤维细度67.2m。

四、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现有两个恩施黑猪保种场,咸丰县种猪场(位于高乐山镇泗坝村)和恩施市凤凰山良种场。2006年两场共有恩施黑猪能繁母猪113头、种公猪11头(共8个血统)。恩施黑猪保护区主要在咸丰县的活龙坪、尖山、清坪、小村、黄金洞、甲马池等乡镇。

五、品种评价

恩施黑猪是当地的主要地方品种,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耐粗饲、耐寒湿和蓄脂能力强的特点,今后应在保种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9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