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巨蜥

平原巨蜥来自非洲大草原。和其他巨蜥相比它们更喜欢攀登,并且较少游泳。但它们仍然需要有很大的游泳池。这些巨蜥小时候喜欢爬石头,喜欢在太阳下或是水盘里游荡。

名称:平原巨蜥

成年体型:全长:3-4尺,体重:10-13磅。

初生体型:全长约5-6寸。

寿命:约8-12年

平原巨蜥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巨蜥宠物。性格温驯,体形不会太大;进食方面,亦甚少出现问题。

外型特征:头部比其它巨蜥为宽并有细小的鳞片覆盖,颈部短小,有一条又粗又短的尾巴。身体通常是啡或灰色,背上缀有多行黄至橙色的圆点。有一条蓝色的幼长开叉的舌头。

原居地:非洲中部及西部,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厄利垂亚、肯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加纳、苏丹、茅利塔尼亚、乍得、多哥、马里、尼日、尼日尼亚、甘比亚、象牙海岸、乌干达、布基那法索国、贝南

栖息地:地栖性、独居。从非洲雨林边缘至沙漠地带的森林、平原及大草原均有分布。

繁殖:卵生每次产卵约30-40枚,22星期后孵化。

保存状况:濒临绝种。经常被土著猎杀作食用,或取其皮,也有大量捕捉到宠物市场上。

相关阅读

巨魾


[学名]: Bagarius yarrelli
[资源名称]: 巨魾
[外文名]: Ju pi
[别名]: 面瓜鱼
 
[形态特征]:
  头和前躯特别粗大,平扁。头宽大,前端楔形。吻端圆。眼位于头的背面。颌须发达。背鳍具一骨质硬刺,后缘光滑,末端柔软。全身无鳞。体色呈灰黄色。体形大,可超过50公斤。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怒江、澜沧江和元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不详  
[地理分布]: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元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主河道,常伏卧流水滩觅食。为云南特有鱼类。人工驯养条件下,能在池塘中饲养。

蜥[鱼衔]


中文名称蜥[鱼衔]


拉丁名称Draconetta xenica Jordan et Fowl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鱼衔]亚目

拉丁亚目名Callionymoidei

中文科名[鱼衔]科

拉丁科名Callionymidae

中文属名晰[鱼衔]属

拉丁属名Draconet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鳃盖骨棘往上弯,背鳍3鳍棘11-12鳍条,鳍棘柔软,臀鳍11-12鳍棘。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巨目鮠


[学名]: Leiocassis macrops Nichols
[资源名称]: 巨目鮠
[别名]: Leiocassis crassilabris macrops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4.2-5.2倍,为头长4.O一4.1倍。头长为吻长2.7-3.1倍,为眼径4.2-6.4倍,为眼间隔2.1-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2-2.5倍。 体延长,前部略平扁,后部侧扁。头中大,头顶为皮膜所盖。吻圆钝,突出。眼中大,上侧位,为皮膜所盖;无游离眼缘。鼻孔每侧2个,前后鼻孔相距颇远;前鼻孔短管状,位近吻端;后鼻孔裂缝状,位于吻侧中部。口下位,腹视浅弧形。上颌突出。上下颌及腭骨均具绒毛状牙带。唇颇厚,口角唇褶发达,上下唇沟明显。头部具须4对:后鼻孔前缘具鼻须一对,细小,伸达眼中部;上颌须一对,细长,伸达鳃盖膜;颏须2对,细短。鳃孔宽阔。左右鳃盖膜在腹面前端相连,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短。肛门位于臀鳍与腹鳍的中间,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起点为近。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平直,沿体侧中部伸达尾鳍基部。 背鳍较小,基部短,具2鳍棘,第一鳍棘短小,埋于皮下,第二鳍棘尖长、锐利,外缘光滑,内缘具细小锯齿;背鳍起点距脂鳍起点较距吻端为近。脂鳍起点几与臀鳍相对,略长于臀鳍,后端游离。臀鳍基部较长,起点距尾鳍基较距胸鳍起点为近。胸鳍下侧位,位于肩骨下方,远离腹鳍,具一宽扁鳍棘;棘长约与背鳍棘相等,外缘光滑,内缘具强锯齿。腹鳍末端伸达臀鳍起点。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末端圆钝。 体灰黄色,腹部浅黄色。各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福建  [原产地区]:长江干支流及附属的湖泊、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及附属的湖泊、珠江和闽江、晋江、交溪等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底栖鱼类。多生活在江河草丛、岩洞及水流缓慢的河岸边,白天潜伏水底或洞穴内,入夜出来觅食。摄食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软体动物、虾、蟹和小鱼。秋季在河边草丛中产卵。卵粘性,粘于水草上孵化。一龄鱼体长达100毫米,最大的个体可达400余毫米。肉质细嫩,味鲜美,脂肪含量多,骨刺少,为淡水中小型的经济鱼类之一。鳍棘有毒。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生活区域]: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其它

日本裸蜥鱼


[学名]: Lestrolepis japonica
[资源名称]: 日本裸蜥鱼
[别名]: 日本前鳍蜥鱼、日本光鳞鱼
 
[形态特征]:
 
背鳍9;臀鳍37~39,胸鳍11;腹鳍9;尾鳍9~10+1+19+1+9~10。侧线鳞66~67。 体长为体高10.9~11倍,为头长4.9~5.1倍。头长为吻长1.8~1.9倍,为上颌长2.1倍,为眼径5.6~6.4倍,为眼间隔7.8~8.6倍。 体低而延长,颇侧扁。自峡部至臀鳍前腹部正中具1明显皮褶。头狭长,侧扁。吻长而尖。眼中大,侧位。眼间隔平,有纵嵴,其宽小于眼径。两鼻孔紧接,仅以1鼻膜相隔,位于上颌骨后端前上方,前鼻孔小,后鼻孔稍大。口大,前位,上颌边缘由前倾骨组成,上颌骨后端达鼻孔与眼之间下方,下颌正中上翘,口闭时包在上颌内,牙发达,前颌骨正中无牙,前端两侧各具3(少数2~4)可倒伏小尖牙,后方1个较大,其后边缘密具1行后弯的固定小牙;下颌有8~9可倒伏大犬牙,其外侧各附1固定小尖牙。犁骨无牙。腭骨前半部具4~5可倒伏大犬牙,外侧各附1固定小尖牙,后半部有固定牙5~7。舌上有2行平行小牙。咽鳃骨牙丛卵圆形,约有20~25可倒伏犬牙,呈不规则4纵行排列。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假鳃发达。鳃耙短小,每一鳍耙有3~5小齿头(少数1~2),形成1列鳃齿。鳃盖条骨8。 除侧线外均裸露无鳞。侧线鳞特化,埋于皮下,每一侧线鳞的上下缘各具4~5小孔,中央1小孔。侧线不完全,止于臀鳍中部上方。 背鳍1个,颇小,位于体后半部,起点稍前于腹鳍和臀鳍之中点,头长为背鳍至腹鳍间距的2.2~2.5倍。脂鳍在臀鳍后部基底上方。臀鳍位于体后部,基底长。胸鳍小,侧位。腹鳍小于胸鳍,位于体中央后方。尾鳍分叉,尾鳍前副鳍条多。尾柄短小。肛门位于腹鳍内侧鳍条端部之间。 体淡褐色。背正中散有微细小黑点。眼正前方有1小黑点。两颌、吻前方、眼上缘、枕区深褐色。腹部皮褶两侧各有1列较大黑色素细胞。臀鳍及腹鳍基部有小黑点。尾鳍暗色。鳃腔深褐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海),日本;水深240~732米。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中、底层深海鱼类。游泳速度快。由捕获记录推估,幼鱼生活于10-200公尺深的于域,而成鱼约在240-730公尺间。

脂巨口鱼


中文名称 脂巨口鱼
拉丁名称 Opostomias mitsuii Imai
英文名称 Mitsui's dragon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黑巨口鱼科
拉丁科名 Melanostomiatidae
中文属名 脂巨口鱼属
拉丁属名 Opostomia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20;臀鳍25;胸鳍i+3,腹鳍7。鳃盖条骨17。鳃齿2+1+9。
体长为体高6.2倍,为头长6.7倍,为背鳍基长7倍,为臀鳍基长6.7倍,为颏须长6.5倍。头长为吻长3.9倍,为眼径5.5倍,为眼间隔2.7倍,为上颌长1.4倍。体延长,侧扁,稍柔软,尾柄细小。头中大,高略小于长。吻稍宽,圆突,长于眼径。眼中大,位于头侧前半部。眼间隔宽,大于吻长,稍突起,每侧具1条低的额骨隆起嵴。鼻孔2个,小,位于眼前上方。口大,上颌后端远伸越眼后缘下方。上下颌几等长,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下颌缝合部上下方各具1尖形骨质突起。前颌骨具2行牙,外行4牙,第二牙强大,犬牙状,后2牙颇弱小,内行2牙中大,上颌骨无牙,下颌具2行牙,外行4固定牙,第一牙强大,犬牙状,口闭时突入前颌骨第一、第二牙之间的凹刻中,内行1牙,可倒伏,犁骨具1对尖牙,可向后倒伏;腭骨无牙;上咽骨具一群细牙,14枚。颏须1,较细,稍长于头长,端部具1细丝,无球状体。鳃孔大,伸达颏须基后部。鳃盖膜与峡部微连。无鳃耙,而具鳃齿,上鳃弓鳃齿3枚一丛,下鳃弓鳃齿成对,隅角处,1枚。无假鳃。

体裸露无鳞。头、体具发光器:跟后(PTO)1,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各1个,鳃条部(BR)1行15个,体侧2行,腹侧行约59,其中腹前(IV)10+33,腹部腹侧(VAV)16;体侧行约59,其中胸部体侧(OV)30,腹部体侧(VAL)13,尾部(AO)约16。此外,头部、口内、颏须上还具许多微小发光器。

背鳍1个,显著后位,在尾部与臀鳍相对,起点略前于臀鳍1~2枚鳍条。无脂鳍。胸鳍小,上端具l游离丝状鳍条。腹鳍短小,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近许多。尾鳍小,分叉。尾柄细短。

头体黑褐色。

厚巨口鱼


中文名称厚巨口鱼

拉丁名称Pachystomias microdon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黑巨口鱼科

拉丁科名Melanostomiatidae

中文属名厚巨口鱼属

拉丁属名Pachystom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各大洋热带、亚热带水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中等延长,头大,眼较大,口裂大,后缘超过眼,眶下发光器很大,在眼下呈弯曲的棒装,在该发光器的前方及上方有一些小的发光器,体下侧及腹部的发光器多少聚集成群。犁骨无齿。胸鳍无游离的延长鳍条,背鳍、臀鳍位于体之后部,紧位于尾鳍前方。腹鳍腹位,尾鳍小,分叉。背鳍20-24鳍条,臀鳍23-28鳍条;体腹部共有发光器47-50,体下侧共有发光器29-34;脊椎骨50-53;颏须长随着体长的增长而加长,其长约为体长的3%-50%,须的末端简单,无其他树枝或球状构造。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1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