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魾

[学名]: Bagarius yarrelli
[资源名称]: 巨魾
[外文名]: Ju pi
[别名]: 面瓜鱼
 
[形态特征]:
  头和前躯特别粗大,平扁。头宽大,前端楔形。吻端圆。眼位于头的背面。颌须发达。背鳍具一骨质硬刺,后缘光滑,末端柔软。全身无鳞。体色呈灰黄色。体形大,可超过50公斤。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怒江、澜沧江和元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不详  
[地理分布]: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元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主河道,常伏卧流水滩觅食。为云南特有鱼类。人工驯养条件下,能在池塘中饲养。m.yz023.COm

相关推荐

巨目鮠


[学名]: Leiocassis macrops Nichols
[资源名称]: 巨目鮠
[别名]: Leiocassis crassilabris macrops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4.2-5.2倍,为头长4.O一4.1倍。头长为吻长2.7-3.1倍,为眼径4.2-6.4倍,为眼间隔2.1-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2-2.5倍。 体延长,前部略平扁,后部侧扁。头中大,头顶为皮膜所盖。吻圆钝,突出。眼中大,上侧位,为皮膜所盖;无游离眼缘。鼻孔每侧2个,前后鼻孔相距颇远;前鼻孔短管状,位近吻端;后鼻孔裂缝状,位于吻侧中部。口下位,腹视浅弧形。上颌突出。上下颌及腭骨均具绒毛状牙带。唇颇厚,口角唇褶发达,上下唇沟明显。头部具须4对:后鼻孔前缘具鼻须一对,细小,伸达眼中部;上颌须一对,细长,伸达鳃盖膜;颏须2对,细短。鳃孔宽阔。左右鳃盖膜在腹面前端相连,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短。肛门位于臀鳍与腹鳍的中间,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起点为近。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平直,沿体侧中部伸达尾鳍基部。 背鳍较小,基部短,具2鳍棘,第一鳍棘短小,埋于皮下,第二鳍棘尖长、锐利,外缘光滑,内缘具细小锯齿;背鳍起点距脂鳍起点较距吻端为近。脂鳍起点几与臀鳍相对,略长于臀鳍,后端游离。臀鳍基部较长,起点距尾鳍基较距胸鳍起点为近。胸鳍下侧位,位于肩骨下方,远离腹鳍,具一宽扁鳍棘;棘长约与背鳍棘相等,外缘光滑,内缘具强锯齿。腹鳍末端伸达臀鳍起点。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末端圆钝。 体灰黄色,腹部浅黄色。各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福建  [原产地区]:长江干支流及附属的湖泊、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及附属的湖泊、珠江和闽江、晋江、交溪等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底栖鱼类。多生活在江河草丛、岩洞及水流缓慢的河岸边,白天潜伏水底或洞穴内,入夜出来觅食。摄食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软体动物、虾、蟹和小鱼。秋季在河边草丛中产卵。卵粘性,粘于水草上孵化。一龄鱼体长达100毫米,最大的个体可达400余毫米。肉质细嫩,味鲜美,脂肪含量多,骨刺少,为淡水中小型的经济鱼类之一。鳍棘有毒。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生活区域]: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其它

脂巨口鱼


中文名称 脂巨口鱼
拉丁名称 Opostomias mitsuii Imai
英文名称 Mitsui's dragon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黑巨口鱼科
拉丁科名 Melanostomiatidae
中文属名 脂巨口鱼属
拉丁属名 Opostomia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20;臀鳍25;胸鳍i+3,腹鳍7。鳃盖条骨17。鳃齿2+1+9。
体长为体高6.2倍,为头长6.7倍,为背鳍基长7倍,为臀鳍基长6.7倍,为颏须长6.5倍。头长为吻长3.9倍,为眼径5.5倍,为眼间隔2.7倍,为上颌长1.4倍。体延长,侧扁,稍柔软,尾柄细小。头中大,高略小于长。吻稍宽,圆突,长于眼径。眼中大,位于头侧前半部。眼间隔宽,大于吻长,稍突起,每侧具1条低的额骨隆起嵴。鼻孔2个,小,位于眼前上方。口大,上颌后端远伸越眼后缘下方。上下颌几等长,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下颌缝合部上下方各具1尖形骨质突起。前颌骨具2行牙,外行4牙,第二牙强大,犬牙状,后2牙颇弱小,内行2牙中大,上颌骨无牙,下颌具2行牙,外行4固定牙,第一牙强大,犬牙状,口闭时突入前颌骨第一、第二牙之间的凹刻中,内行1牙,可倒伏,犁骨具1对尖牙,可向后倒伏;腭骨无牙;上咽骨具一群细牙,14枚。颏须1,较细,稍长于头长,端部具1细丝,无球状体。鳃孔大,伸达颏须基后部。鳃盖膜与峡部微连。无鳃耙,而具鳃齿,上鳃弓鳃齿3枚一丛,下鳃弓鳃齿成对,隅角处,1枚。无假鳃。

体裸露无鳞。头、体具发光器:跟后(PTO)1,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各1个,鳃条部(BR)1行15个,体侧2行,腹侧行约59,其中腹前(IV)10+33,腹部腹侧(VAV)16;体侧行约59,其中胸部体侧(OV)30,腹部体侧(VAL)13,尾部(AO)约16。此外,头部、口内、颏须上还具许多微小发光器。

背鳍1个,显著后位,在尾部与臀鳍相对,起点略前于臀鳍1~2枚鳍条。无脂鳍。胸鳍小,上端具l游离丝状鳍条。腹鳍短小,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近许多。尾鳍小,分叉。尾柄细短。

头体黑褐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大盘鮣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