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六大主食之一。它不但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病害少等优点,而且肉味鲜美、肉质洁白细嫩、骨刺少、无残毒,在国际市场享有白色三文鱼的美誉,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o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20世纪 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2O世纪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扶绥县自1980年左右开始养殖罗非鱼,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养殖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全县共发展罗非鱼养殖面积420公顷,产量3200吨,产值1792万元。

1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优势

1.1气候优势。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1.322.8℃ ,历年最低气温-0.6℃,历年最高气温39.5℃.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累计积温为7502~C,年总辐射量108.4千卡/cm;年平均日照1693h,无霜期长达346d。全县年降水量 10501300mm。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年中410月罗非鱼都可以正常生长,投放大规格(10cm左右)的罗非鱼种苗,一年可以养成两造。大多数年份冬季池塘(鱼塘水深1.5m)水温高于罗非鱼冻死温限(12℃),可以安全自然越冬。冬季异常寒冷时,采用塑料大棚保温措施,也可以安全越冬。

1.2区位优势。全县土地总面积2836km2,占全广西面积1.22%。与首府南宁直线距离仅45km,被定位为南宁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距以北海、防城、钦州为中心的桂南沿海经济区约220km,交通运输非常方便,属南宁、北海等地罗非鱼加工企业的幅射范围,地理位置优越。

l-3水资源优势。县境内水库、河流星罗棋布,大中小型水库52座,水库面积达1840公顷;大小河流24 条,河流总长度589.1km,水面积为3713.33公顷;左江流域经扶绥河段93km.山秀水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使山秀水电站上游水面积增大666.67公顷以上。扶绥河流、水库水源水质良好,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优势,推行江河船箱高产健康养殖和水库网箱高产健康养殖,发展单性罗非鱼前景十分广阔。

1.4种菡来源优势。目前,广西已建有以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水产良种场、南宁远东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北海国安公司等4家为主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的单性罗非鱼,雄性率都在95%以上,优良的罗非鱼种苗供应充足。

1.5销售优势。目前,广西已在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地建立了8座以加工罗非鱼为主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品原料鱼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这些企业全部获得ISO9000和HACCP质量管理认证,加工出口渠道畅通。依托区内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罗非鱼养殖是产销有保障、盈利有空间的一大水产养殖项目。

2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机遇

随着国际罗非鱼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和扩大,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罗非鱼养殖业的重视,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正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1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国,年消费量都在5万吨以上,而且90%靠进口。随着世界鳕鱼资源的减少和捕捞额度削减。鳕鱼价格大幅上升,欧洲、日本、韩国等正在寻找替代品,而罗非鱼非常适合。所以,罗非鱼产品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接受,一个新的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2.2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逐年增加。我国的罗非鱼加工出口主要是冻鱼片和条冻鱼两大类,主要销往美国。2004年我国罗非鱼出口美国6万吨;2005年8万吨;2006年l0.5万吨;2007年达到l2.2万吨,占美国市场的比重达到70%以上,稳坐美国罗非鱼市场霸主的交椅。同时对墨西哥、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出口量都出现了增长。随着欧洲、日本、韩国等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全球对罗非鱼产品的消费将会大幅度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罗非鱼产品以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等优势将不断占居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

2.3政府重视。面对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从国家、自治区到各市、县和渔业部门,对罗非鱼养殖业都十分重视。农业部已把广西规划为罗非鱼养殖优势产业区,并已扶持广西建立了4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已就罗非鱼养殖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县人民政府亦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从苗种供应,产地认证、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决心下大力气抓好扶绥县罗非鱼产业化生产。

3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措施

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既是满足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又是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直接有效的途径。为此,扶绥县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加快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

3.1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为了正确引导养殖户(业主)在发展罗非鱼养殖生产上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等方面发展,扶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渠黎、新宁、岜盆、龙头等乡镇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重点利用江河、水库等大水面进行罗非鱼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罗非鱼的规模养殖。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结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工作,建立了罗非鱼网箱、池塘、水库罗非鱼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使全县罗非鱼养殖面积达420公顷,年产量达到3200吨,产值1792万元。同时,为让全县养殖的罗非鱼都达到出口标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县范围推行保姆式服务和标准化生产。把8名技术人员分到各养殖片,从鱼苗供应到鱼病防治、成鱼出售,都进行人对点的服务,对各养殖户的饲料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无公害标准开展养殖生产,提升罗非鱼产品质量,使罗非鱼产品符合出口标准,不断打人国际市场。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2建立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以县鱼种场的7亩池塘作为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及时到广西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等地引进奥尼、吉富罗非鱼鱼苗,经强化培训后供给养殖户养殖,提高了罗非鱼的良种覆盖率和养殖效益,大大提高了养殖户养殖罗非鱼的积极性。

3.3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罗非鱼养殖产业。 2004年4月自治区出台加快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新举措。扶绥县以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罗非鱼产业化生产政策为契机,围绕市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快罗非鱼产业化进程。山秀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沿左江形成一条良好的罗非鱼养殖带,扶绥县及时引进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库区开发养殖出口优势品种。2007年4 月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县山秀水电站库区设置罗非鱼养殖网箱2000箱,面积共计32000m ,平均年产成鱼4500吨。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成功引进,为扶绥县罗非鱼养殖进一步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3.4以点带面,扩大罗非鱼养殖业。继续以经济、科技能人,养殖大户和开发商牵头,带动群众养殖,把罗非鱼养殖真正发展成为农村一个经济支柱产业,以罗非鱼养殖为突破点,带动扶绥县水产养殖业发展。

3.5加强与加工企业的联系。解决养殖后顾之忧。县水产畜牧部门已与北海北联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南宁百洋食品有限公司等区内较大的罗非鱼出口加工企业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长期合作关系,为扶绥县发展壮大罗非鱼产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6组织宣传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组织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提供给基层单位和养殖户使用;充分利用现有示范基地,组织群众进行现场参观;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班,邀请自治区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培训,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对面上养殖户进行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强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以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推广应用无公害技术标准和先进实用技术。同时,积极邀请自治区养殖业标准化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总之,扶绥县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可使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得到不断地发展。充分利用扶绥县的可养殖塘库发展罗非鱼养殖,并在其它可养殖的水面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是一项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

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促进奶牛行业发展的若干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奶和乳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家政策也大力鼓励和扶持奶牛生产,奶牛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各大乳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拉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乳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奶业产业化链条,为中国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目前乳业集团发展的形势来看,奶牛养殖业已成为一个日益壮大的行业。下面一起来看看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及促进奶牛行业发展的若干方法。

促进奶牛行业发展的若干方法

1、中国奶牛行业需要相关咨询机构

咨询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技能,是兽医服务的高级形式,比单纯的治疗病牛更有价值。据报道,欧美开发了CowSignals,ConsulttheCow,ConsultingServices等培训,并已开始商业化运作,我国侧重于牧场现场方面的培训很少。培养和形成这种技能需要专业的培训、长期的训练。

2、奶牛行业的发展需要更新理念

过去兽医认为,只要把所有的病牛都治好了,整个牛群就健康了,于是每天忙于临床型疾病的治疗。牧场里如果听到说某位兽医水平高,即说明其手术水平高,一年内做了几百例真胃变位手术.成功率非常高。牧场兽医业向着治疗和手术方面发展,疲于应付治疗病牛。过去25年来欧美奶牛兽医研究最大的进展是,奶牛兽医操作规范从治疗临床型疾病转化为预防亚临床型疾病,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引起疾病的因素也被视为疾病的一部分,清除致病因子也属于疾病预防的范畴。因此,现在兽医业认为,把所有引起疾病的致病因子清除掉,把传染病根除了,所有的亚临床型疾病得到预防,整个牛群就健康了;牧场兽医业向着预防兽医、营养代谢性疾病防治及牧场咨询的方向发展。例如,围产期是奶牛疾病高发的阶段,数据显示有75%的疾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25%的淘汰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因此做好围产期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监控,早发现、早治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尽管畜牧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直到最近10年人们才发现,理解和满足牛的行为和环境需要非常重要,不能满足牛的需求也被视为疾病的一部分。

3、规模化牧场的管理者需要相关培训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水平越来越高,不断涌现出超大规模的牧场,截至2013年底建成投产的万头牧场已经超过30个。万头牛场作为新生事物,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很多方面都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更需要去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利拉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能管理大型牧场的管理者有150名左右,而国内则寥寥无几。这也迫切地需要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模化牧场的管理者更需要亲临现场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然而一些牧场管理者总是端坐办公室,即使是到生产区只是走马观花,或者是陪同领导,大加宣扬自己的好处,对牧场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以色列丹尼尔在分析中国和以色列牛场管理者的区别时说:中国的牛场场长更像是公司的白领,多数时间呆在办公室内,生活舒适,办公条件优越;而以色列的牛场管理者都在生产第一线指挥,通过牛场管理软件分析生产数据,然后第一时间去解决。

4、规模化牧场的技术员需要相关技术

实际上,牧场内的员工是最了解生产现况的人。但一方面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每个人仅仅从事自己的岗位,缺乏协同和全面的观察、了解和分析。我国牧场兽医与国外的兽医存在巨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历、培训和技能、工作内容。

资格教育和专业技能。我国牛场兽医几乎没有门槛。笔者对规模化牧场进行了一项统计显示,80%以上的牧场技术员(兽医、配种员、饲养员)为中专以下学历,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相对的培训。

国外普遍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在美国,参加4年的学习并通过国家兽医学位考试(DVM)才能成为兽医师,只有经过美国兽医协会教育委员会认证的兽医学院才能颁发DVM学位,目前美国有27家大学的兽医学院经过认证,每年毕业约2100名学生;DVM要成为开业兽医,则必须通过州政府考试,获得执照后才能行医。

主要工作内容。我国的兽医在牧场往往只是机械的执行和操作总部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或者听从师傅制定的治疗方案,天天机械地忙于治疗临床型疾病,忽视疾病的预防,很少关注亚临床型疾病的防治,甚至没有对牧场历史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总结防治经验。国外的兽医工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治疗临床疾病转化为提供牧场保健方案,预防亚临床型疾病,发现制约生产性能的因素,关注清除引起疾病的致病因子,不断的提供咨询和改进服务,从而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牧场的生产水平。

浅谈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形势我国奶牛业的养殖模式原本是散养、家庭牧场、适度规模化牧场长期共存。由于受到三鹿事件影响,乳品企业对一些散养户的牛奶质量不好掌控,于是普遍抬高了牛奶的收购门槛,逼迫取缔散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如目前伊利、蒙牛对200公里以外的奶站,要求必须日产鲜奶3吨多才收购,一家一户的奶就不收了,目前奶牛家庭养殖正在一些省份逐渐消失。而奶牛自身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以及较高的投资决定了奶牛养殖业是低风险的产业。由于奶牛的世代间隔长,繁殖率低,单胎以及投资大的特点,经济能力不强的家庭不敢发展奶牛,所以根据奶牛自然增长率低、投资大的特点,近五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一直是稳步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型期,由以前的散养逐步向着集约化、规模化迈进,而要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标准,需要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又能迎合市场发展态势的养殖模式诞生。
虽然我国奶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困扰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一是奶牛单产水平低,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奶牛饲养规模小,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水平低;二是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原料奶中细菌数超标、乳脂肪和乳蛋白等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奶牛业效益不稳定,奶牛养殖的亏损面扩大;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低,与乳品加工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奶农养殖效益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奶牛饲养规模的提高。
我国奶牛养殖业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即大城市郊区、东北内蒙古奶业产区、中原奶业产区、西部奶业产区和南方奶业产区。存栏量大省是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发展潜势很足的是中原奶业区,西北的奶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两个自治区,南方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四川,迫于环保压力和饲料运输费用的上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存栏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牛奶总产量和单产陆续增加。
二、我省奶牛养殖业的特点近年来,我省各级党政十分重视奶业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鼓励奶牛养殖,引进加工企业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奶业的迅速发展,全省奶牛数量成倍增长,牛奶产量大幅增加,乳品加工能力大幅提高。我省奶牛养殖业有如下几个特点:1、奶牛数量发展迅速,生产水平持续提高;2、奶牛养殖相对集中,小区规模饲养发展较快;3、乳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乳品加工快速发展。我省奶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过剩、养殖水平低、企业与奶农关系不协调、原料乳供应不稳定、市场竞争无序、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我省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1、奶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布局;2、奶业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3、奶牛生产水平较低;4、加工企业品种单一。
三、加速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措施针对目前奶业发展现状,奶牛养殖发展的思路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普及推广良种高产奶牛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适当提高源奶价格,还效益于奶农。
(一)要牢固树立奶牛养殖的主导地位
1.把奶牛养殖作为引领农村养殖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来对待,建设规范的奶牛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普及推广良种高产奶牛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发展高效益的奶牛产业。从奶品市场看,我国的奶牛业发展仍较落后,奶品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量的1/4,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因此奶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以政策为引导,调动奶农的积极性。一是合理规划奶牛场、奶牛小区,提供统一管理、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收购等多项服务。二是从良种引进上给予扶持,政府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奶牛,推广优良冻精等品种资源(可采取免费和补贴政策),引导奶牛场(户)合理淘汰老、弱、残、次、病牛和产奶量低的牛。三是继续执行奶牛补贴政策,即按国家政策每头牛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四是从种植饲草料土地上给予扶持,提供适当土地给企业或养殖户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解决草料来源缺乏的困难。
3.提高源奶价格,促进奶牛养殖稳定发展。在目前加工企业垄断奶价的情况下,应从现在牛奶成本价着手,采取措施使牛奶收购价达到成本价,必要时可以成本价作为奶农的最低保护价。
(二)推进良种奶牛繁育体系建设,提高奶牛养殖单位效益
当前正处于奶牛养殖的低谷期,要加快良种奶牛繁育体系建设.:
1.通过补贴推广良种奶牛。同时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各级奶牛养殖技术支撑机构的技术推广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良种推广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奶牛养殖企业可抓住这一机遇,选优劣汰。推广良种奶牛,最大限度地发挥进口良种奶牛的遗传力,全面提升高产核心奶牛群的生产性能,提高奶牛质量、奶牛单产量和单位效益。
2.提高科技含量,科学饲养,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加大科技投入是扩大奶源基地、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根本保障。要推广玉米青贮、苜蓿或其他青干草饲草饲料全价搭配饲喂奶牛技术;采用绿色营养专用全价饲料配方科学喂养奶牛;加强管理,冬暖圈、饮温水、铺褥草、晒太阳,夏遮阳、常饮水;坚持每天刷拭牛体,保持牛群适当运动、定期修蹄;按奶牛产量分群饲养,分阶段采用全价日粮标准饲喂。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效益。
四、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坚定奶牛养殖信心;2、调整牛群结构,饲养高产奶牛;3、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4、积极推广全株青贮玉米技术;5、精心呵护奶牛,有病及时冶疗;6、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养殖;7、努力协调龙头企业、奶站、奶户关系,确保三方利益共享;8、政府继续加大对乳业支持力度,为乳业产业化做强做大提供保障。
另外,要注意奶牛养殖的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标准化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卫生的技术保障标准化可使国家资源合理地利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标准化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等的桥梁;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维护我国的商品信誉和人民的权益。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最近研究成果,用科技武装起规模化奶牛场,指导现代化、规模化的奶牛生产,必定能够提高整个牛群的养殖水平、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各级主管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加强对奶牛场、奶牛小区、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的监督,必能促进奶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乳品的检测和抽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树立消费者对乳品的信心,必能促进奶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早日实现温家宝总理“让每一个中国人,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梦想,并且是安全的、优质的奶制品。
总体来说,现代奶牛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虽然数量较多,但其产品在整个畜牧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发展任务艰巨。但是,我国拥有丰富的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各级政府对养牛业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企业家和农民养牛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预示我国养牛业存在着远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打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养牛业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建水县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建水县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养鸭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进人九五和十五养鸭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全县鸭存栏32.93万只,出栏肉鸭81.64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建水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1 发展养鸭业的有利条件

1.1广阔的水面和适宜的气候 全县国土面积3 759 km, 城区、曲江两个坝子宽广,大部分稻田长年有水,境内有曲江、沪江两河交错经过。有中型小水库3座,蓄水8 300多万扩,小型水库85座,蓄水7200多扩,水库坝50个。加上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90,平均降雨量783.1 m m,无霜期324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如春,适宜养鸭。

1.2 具有种养结合的传统 建水县临安镇和曲江镇的群众历来有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鸭群放牧,采食田间遗谷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两镇许多农户纷纷转向经营养鸭业,将部分长年有水的水田围田造塘,改造成塘边养鸭、塘中养鱼、附近种果的立体化三高农业,扩大了综合利用效果,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1.3 消费量大 建水县历来有逢年过节吃烤鸭,嫁娶婚丧必有鸭,喜庆接客不少鸭的消费传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也成了广大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据统计, 2005年前来建水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有80.03万人),酿烤独特、精制、肉质嫩、味道鲜美的曲江和临安镇烤鸭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誉。现在建水的鸭子饲养量只能自给自足,外销不多,如果进一步开辟县外市场,需求量更是可观。

2 规模养殖情况

2.1生产方式 1990年之前,建水县鸭的饲养业一直是传统方式饲养,包括疾病防治、种蛋孵化、鸭的营养等。养殖户普遍于江河或池塘边划地为场,除了附设一产蛋舍或棚外,没有任何鸭舍。饲料单纯仅为稻谷加上放牧采食的青草。近年来,建水县的鸭子生产方式开始由分散零星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的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并开始由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的转变。鸭子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养殖规模 建水县拥有一批规模养鸭专业户。据统计,2005年出笼商品鸭在1万只以上的养鸭户10余户,年孵化、销售雏鸭10万只以上的农户5户。近年来,由于建水县成鸭主要是自产自销,所以,规模养鸭主要集中在烤鸭比较出名的临安镇、曲江镇片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程度,在临安镇养鸭比较集中的犁园街村委会建成建水县蛋鸭养殖小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

3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 九 五和十五的发展,建水县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14个乡镇建立乡镇兽医站,141个村委会设立村兽医防疫员,有村级兽医防疫员154 人,14个乡镇兽医站有畜牧兽医人员82人,县级兽医站38 人,县畜牧局机关(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8人,合计128人,其中乡镇兽医站、县兽医站、县畜牧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8人,中专55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2 人,初级技术职称59人,见习生2人。形成县、乡、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有专人承担全县畜牧业信息传递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养鸭业生产措施的落实和现代科技的推广,鸭的各种疫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引进了樱桃谷鸭、天府肉鸭、江南I号、江南I号等优良品种,但是缺乏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品种和后备品种,鸭子过肥、油腻,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4.2 分片集中饲养,疫病隐患大建水县养鸭主要集中在临安镇和曲江镇。虽然鸭子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养鸭分散在千家万户,面小量大,而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塘可能承载好几群来源不同的鸭群放牧,或者水塘相邻,容易造成鸭子感染各种传染病。当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病原随水流向下游或者向周围扩散传播,使沿河上下游分布或者水塘周围的鸭群依次发病,损失严重。

4.3 鸭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肉鸭主要以活鸭或简单加工,如烤、卤。蛋制品主要是以咸蛋、皮蛋的形式进人市场。并且在鸭产品的加工上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劳作阶段,没有一家真正从事鸭屠宰、鸭肉加工、羽绒加工的企业,更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烤鸭也只是一些个体户的小打小闹,数量少,储运不方便。缺乏新品种的开发、配套加工业的新建、鸭产品的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4.4 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最近几年,建水县的养鸭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但养鸭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鸭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以千家万户的个体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难度大。只注重抓县内市场,缺乏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鸭产品零售终端数量大、规模小,实力不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4.5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养鸭业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与养鸡规模化相比较,养鸭的规模化程度低,饲养规模一般不超过5万只。大部分养鸭场(户)还是以家庭养殖方式经营,产、供、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少,对饲养户带动能力不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从而使先进技术的推广,活鸭批量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以及打人县外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 建水县养鸭业的发展措施

5.1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突出重点,完善养鸭业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向无公害基地和生产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方向努力。

5.2 加强鸭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流通渠道依靠加工企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市场,扩大对外销售。在有条件的养鸭主产区,由乡镇、村委会把白条鸭、板鸭、烤鸭加工、运销户组织成立协会,增设营销网点,与国内品牌加工企业挂钩,按企业要求生产名牌产品,扩大鸭系列产品的外销量,继续壮大鸭产品个体运销户,政府出台相应一些优惠政策,培育市场,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全县养鸭业的发展。

5.3 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养鸭业产业化进程建水县养鸭业发展速度较快,养鸭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很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养鸭业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采取专业村或饲养场也有利于统一防疫,对控制疾病传播十分有利。

5.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尚无养鸭龙头企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发展养鸭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吸引省内外的投资商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鸭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种鸭繁殖、优良品种引进、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加强科技推广,完善县、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分区包片进行网络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做好良种、防疫治病、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和产、销流通的中介服务,并建立必要的相关合同关系。如科技服务组织与养鸭户建立供料、科技服务及回收商品鸭的合同关系,与加工、流通企业建立商品鸭的供销合同关系。实行订单养鸭业,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了解市场,把握市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2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