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养殖发病后的鱼体检查方法介绍


一、目检

目检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检是以鱼患病部位的症状或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依据,初步诊断鱼患了什么病。目检的主要部位和顺序为体表、鳃、内脏。

1.体表:

①鱼体色变黑,黏液增多。疑似:有小型寄生虫寄生;水中有刺激性物质(如石灰、食盐、水处理剂等);水温、pH急剧升高。

②鱼体表出现白点、白粉、白霉及长毛。疑似:小瓜虫病(白点如针尖大,出现在水温15~28℃);黏孢子虫病(体表或鳃上有白色包囊,四季均有);打粉病(pH在6.5以下,全身裹有一层微蓝色粉末);水霉病(水温12~18℃,体表有白色絮状物);白云病(体表呈云雾状,集约化养殖中常出现)。

③鱼体表出现红点、红斑块状。疑似:鱼鲺、锚头鳋病(大型寄生虫叮破体表);打印病(在侧线鳞以下肛门附近有红色“印章”);疖疮病(在侧线鳞以上的背脊两侧长有脓疮,且红肿);赤皮病(体表充血,鳞片脱落,蛀鳍);细菌性败血症(体表充血,腹腔积水)。

2.鳃部:

①鳃丝带有淤泥,鳃丝腐烂,尖端软骨外露。疑似:烂鳃病。

②花鳃或鳃苍白。疑似:鳃霉病。

③鳃丝鲜红,有黏液。疑似:原虫病。

④丝末端溃烂,“生蛆”。疑似:中华鳋病。

⑤鳃丝发白,有黏液疑似:指环虫病。

3.内脏器官:

①肠道充血,有黄色黏液,肠内无食,肛门红肿,腹腔积水肿大。疑似:肠炎病;竖鳞病。

②腹部膨大,手触有结实部,肠道膨大。疑似:线虫病;绦虫病。

③肝脏、肾脏出现淤血、红肿、出血、溃烂、变色、肿大。疑似:营养性疾病;细菌性病;病毒病、汞、铅中毒。

二、镜检:当肉眼不能确诊或症状不明显的鱼病,应用显微镜或解剖镜对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作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重点是检查体表、鳃和肠道。


相关阅读

网箱养殖花鲢技术


网箱养鱼技术是一项充分利用水库资源的立体养殖技术,具有养殖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养鱼户的喜爱。其中,采用网箱养殖花鲢技术是众多养殖项目中收益最高的一种,相关技术要点如下:

一、搞好网箱结构。网箱材料为聚乙烯,网线直径为1.13毫米,网眼大小为3—5厘米,网箱规格为4米×7米×2米较适宜,采用单层网箱,框架为竹竿,竹竿直径为10厘米左右,若干个连为一体,用沉子固定网箱位置,以免飘逸。

二、位置摆放。网箱搁置位置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花鲢生长速度,一般要求放置在水域广阔,有微流水,水质良好,无污染,阳光充足,避风向阳,水温较高,饵料生物充足,离岸较近,水深4—7米,风力较小,交通方便的库区为宜。

三、科学投放鱼种。鱼种放养最佳时间为每年11—12月,或翌年2—3月,水温较低,运输方便,鱼体受伤较轻,成活率高。种放养规格分别为80克左右或350克左右。80克鱼种每箱放450—550尾,350克鱼种每箱200—250尾。投放的鱼种保证规格健壮整齐,入箱前后严格消毒,防止水霉病发生及死亡。鱼种入箱前,因为由于运输及装运,造成鱼体受伤,在水温较低情况下极易发生水霉。

四、精心管理。网箱养殖花鲢的成败,饲养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得好,可以加速花鲢的生长,提高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否则,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生长较慢,发病率高,甚至逃逸,养殖失败。饲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泡箱。新的网箱,表面粗糙,直接装鱼极易造成鱼体表面受伤,因此,必须提前7—10天放在库中浸泡,让网线变软。

2、刷箱。网箱放入库中,由于水中浮游生物作用,造成网箱上粘附许多脏物,影响水体交换,引起箱内浮游生物数量减少,从而花鲢因饵料生物短缺而生长缓慢。因此,网箱必须经常刷洗,一般生长季节,15—20天刷洗一次。

3、移动。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洪水季节,移动网箱防止被洪水大风冲垮;二是通过移动网箱增加网箱内饵料生物含量,加速花鲢生长。

4、饲喂。如遇水库水体较瘦或网箱较多,其它方式不能增加箱内饵料生物,这时,就需要在网箱周围堆放或吊挂有机肥或化肥,化肥在无风情况下吊挂。

5、分箱。经过一年养殖,鱼种大多生长10—20倍,翌年春天为了保证箱内鱼类正常生长,避免箱内溶氧及饵料不足,必须分箱养殖,保证生长空间。

甲鱼发病后养殖户正确的给药方法



1.浸浴法此法多用于收敛药物,如高锰酸钾、中药金樱子等作为辅助浸浴剂,以促使病鳖表皮溃烂的愈合。操作方法:病情轻者宜用低浓度、长时间(至20小时)浸浴,病情重者宜用高浓度、短时间(30分钟至120分钟)多次浸浴。浸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浸浴药水总量以淹没病鳖(10厘米)为度,药浴药水的水温与鳖原生活水体的温度差异不宜过大。
2.口服法此法多用于投喂磺胺类药物(按每千克鳖每天用药0.1克,第一次用药量加倍)。抗生素等每天用药20万国际单位,一般3~5天为一疗程。为了保证鳖能口服到预定量的药物,将药与鳖喜食的饵料混制成药饵,喂药前投饲量应比平时减少,以便使鳖每天能吃光药饵,如药物有苦味可添加蜂蜜。
3.注射法此法在无法口服投药时采用。注射部位在皮下、腹腔,以后肢皮下或肌肉注射效果为好。注射部位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体重500克以上的成鳖注射量0.5~0.8毫升,体重500克以下的成鳖注射量0.2~0.5毫升,注射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操作动作要轻快,注射后要立即将病鳖放入原水环境中饲养。
4.挂篓(或挂袋法)此法投药量低于全池泼洒该药的用量。篓(袋)宜挂在食场周围鳖出入处的水下10厘米左右的水层中。篓(袋)数量多少,应根据食场大小并要保证鳖正常摄食而确定。篓(袋)中的药量应以鳖将食台上的饵料吃完而药物尚未溶完为适度,通常挂篓(袋)需要持续3~5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4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水蛭的习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