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鳖虫养殖技术

一、幼虫、中虫的管理
地鳖虫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与卵块分离。筛出的幼虫连同饲养土一起放入坑池内或盆内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万只,饲养土深8厘米即可,以后随着分池饲养逐渐加深,中虫10~12厘米。幼虫饲养适宜温度为32℃,中虫为30℃。
幼虫出壳后5天开始吃食。这时需喂部分麦麸,瓜果的花,小青菜,南瓜丝等。麦麸最好用细眼筛筛过后泡制。幼虫期需添加面粉,豆粉等更优质的粉料,用量不需过大。
幼虫经7天饲养后蜕第一次皮。蜕皮的1~2天期间不吃食,再经过20天后蜕第二次皮,此时的幼虫吃食量大增,活动量也大,这时便需第一次分池。分池时连土带虫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另备的空池或盆内,括平,然后填放入新的饲养土,略超过原来的饲养土深度,分池饲养土如果温差太大,应预热才能进池。
随着幼虫不断长大,养殖密度也显得过大。如果用手翻动饲养土,虫子和饲养土的比例达到1:4,喂食时饲料撒下去,坑土表面呈波浪形翻动,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
幼虫经过3~4次分池便长成中虫,这时预算的坑池内可养满,经拣雄后中虫不再分池,直接长成成虫。中虫的管理较为粗放,饲料也是需粗放一些,能吃饱就行。
二、拣雄交配的管理
地鳖虫的幼虫期公母一样,在蜕第9次皮时,雄虫随之羽化。羽化后的雄虫7~10天性成熟,寻找母虫交配。一只雄地鳖虫可与20~30只母地鳖虫交配。雄地鳖虫数量占总量的40%左右。母地鳖虫需再经3次蜕皮才性成熟,这样雄地鳖虫就显得过多。人工饲养者利用地鳖虫生长的参差不齐的特性,在雄地鳖虫蜕第8次皮后,分拣出生长快,但未羽化的雄地鳖虫,制成干品出售,这一举措可增加产出效益。
雄地鳖虫蜕7次皮后,背部的两片背甲边缘出现2个尖角,而母地鳖虫没有;雄地鳖虫的后腹部生殖厣(生殖口盖)较小,母地鳖虫生殖厣较大。我们根据以上特征,拣出雄地鳖虫。
拣雄工作在饲养池(盆)内出现羽化雄虫后15~20天开始进行。分拣时把虫子筛出,放置盆内逐个分拣,分拣完后把饲养土与拣后留下的母虫一齐放回坑池内继续饲养。()因地鳖虫的生长总有参差不齐及人工拣制的不完全,较小的还未体现雄虫特征的与漏拣的雄虫便足够供应母虫交配的需要了。
三、成虫的管理
温室饲养地鳖虫6个月拣雄,拣雄后2个月为交配期,2个月后50%以上的母虫开始产卵。一般每平方分米面积有2粒卵块便可筛孵了。筛卵由人工操作。一般自第一次筛卵后每隔20~25天筛一次。先括去饲养土表面的杂质,一人从饲养池里把虫、土一起扒出来,倒入另一人所持的1目筛里过筛,1目筛下面放置6目筛。1目筛把成虫筛出,倒入旁边预先放置了饲养土的盆里,再用6目筛把卵块筛出倒入另一个专门放置卵块的空盆。一个坑池筛完后,把饲养土与成虫倒入饲养池饲养。
筛出的卵块夹杂着部分地鳖虫粪便等杂物,可放在水中淘洗。卵块入水会浮起来,一般杂物都下沉。把卵块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过筛、簸去空壳、拣杂,这样的卵块就可留种孵化了。卵块除自己留种外,多余部分可作种出售。一时不能出售应用饲养土拌起来,放置在阴凉处保存。-5~10℃可保存半年。
经6个月产卵后,母地鳖虫体重明显减轻,大批量死亡。这时便可采收成品虫了。在采收前3个月第二批幼虫已孵化好并等着分池,这样饲养池始终不空置,周而复始,以达到最佳效益。
四、温、湿度的控制
地鳖虫各龄段对温度要求孵化卵块为28~30℃,幼虫、中虫为28~32℃,成虫为25~28℃。湿度要求孵卵时为35%~40%,幼虫为35%,中虫为40%,成虫为45%。立体饲养池内上下层坑池有2~3℃温差。人工放养地鳖虫时应始终将成虫放置下层坑池,幼虫放置上层坑池饲养。
五、饲喂管理
人工饲养地鳖虫需每天傍晚5~6时投喂食料。喂食量应根据虫子的各个生长阶段的食量灵活掌握。喂食方法分为3种:
1.把饲料制成小团,分点喂食(适用于幼虫)。
2.把饲料撒在饲养土表面(适用于中虫)。
3.用1515厘米的塑料薄膜做成食台,饲料放在食台上(适用于成虫)。
江苏省常州市超力地鳖虫(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马士峰
电话:13606128893

相关知识

面包虫养殖技术


养虫箱、产卵箱、网筛必不可少,养虫箱深度约15~20厘米即可。初养可购种,以后可自繁,选中生长健壮,生命力强,无病、无伤的面包虫单独饲养。8龄虫应多喂青菜,羽化后应喂瓜果皮、菜叶、麦麸等使其补充营养,大约5天可换1次饲料。

1、器具准备

养虫箱、产卵箱、网筛必不可少,养虫箱深度约15~20厘米即可,以防虫子爬出,产卵箱底部的铁丝网眼大小以卵可漏出去而虫爬不出为宜。网筛用来分离虫粪,使虫漏不出去即可。有条件的可用高温消毒,或洒1%有效氯的漂白粉。

2、繁殖培养

黄粉虫的生长期约为100天,经过8个龄期,属完全变态。初养可购种,以后可自繁,选中生长健壮,生命力强,无病、无伤的单独饲养,饲养条件:温度20~28摄氏度,相对湿度50%~80%。8龄虫应多喂青菜,便于化蛹和羽化,10天后可化蛹,再经一周羽化,刚羽化时活动少,不取食,约3天以后开始取食、交配、产卵,此期间应喂瓜果皮、菜叶、麦麸等使其补充营养,大约5天可换1次饲料,其产卵盛期约12个月,此后渐少时应剔除。

3、饲育管理

新产出的卵在25~30摄氏度时经5~7天孵化为幼虫。初期需喂优质食物,以麦麸、玉米面为主,随个体的成长,可以加入稻糠、豆腐渣、鱼粉、叶片、瓜果皮等,2~3天加1次饲料,饲料量与虫量的比例约为2:1。每隔5~6天清除1次粪便,随个体的成长,需扩大饲养面积,以2~3千克/平方米为宜。另外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赖氨酸0.1%~0.2%也能有助于其生长。

冀土元(冀地鳖)


冀土元(冀地鳖)

冀土元:属于鳖蠊科、地鳖亚科、又名锅盖虫、药用名称大土元,一般长2.2~3.7厘米,宽1.4~2.5厘米。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冀地鳖虫雌雄异型,雄虫有翅膀(见右上图片),雌虫则没有翅膀。

雌冀土元成虫的虫体比中华土元大,体长38毫米一4l毫米,体宽19毫米一26毫米。虫体呈椭圆形,背部隆起呈盾形,身体为棕褐色至褐色,并密生着小粒状突起,无光泽。i对复眼相隔较近,中后足胫节上有多枚距刺,腹面呈赤褐色,腹生殖板后缘呈弧形,中央有较宽深的切口。雄成虫2对翅膀发达,前翅前缘革质部分较宽,翅脉较稀疏。

地理分布:冀土元分布较狭,仅限于黄河流域北侧的河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河南等省。

冀土元的药理作用:

〖成分〗:本品含生物碱、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酚类、糖类、甾体、油脂、香豆素和萜内酯等。

〖药理作用〗:所含丝氨酸蛋白酶,对人体血纤酶原的激活作用与尿激酶相似,总生物碱对家兔心脏呈负性作用。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血瘀经闭,产后瘀痛,癥瘕积聚。

〖药材用法〗:煎服,3~10g;研末服1~1.5g,以黄酒送服为佳。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孕妇忌用。

金边土元(金边地鳖)


金边地鳖属于姬镰科、光镰亚科。药用名称又叫金边土元,或东方水蠊。

金边土元体长25mm-35mm,翅膀已经退化,行动也不如澳洲蟑螂、美洲蟑螂快,它喜欢住在潮湿的水边,成虫夜晚才会出来行动。分辨金边土元的特征是胸部前方米白色的弧形白紋,身子偏长,在背板的前缘及侧缘呈金色。

个性形状:

雌雄成虫外形相似,均无翅膀。雄虫体长2l毫米25毫米,体宽13毫米一16毫米;雌虫体长36毫米一41毫米,体宽17毫米--2l毫米。雌雄成虫体扁平,椭圆形。体背部呈紫褐至棕褐色,且有光泽。其中雄虫体色较浅,但光泽特强。两复眼相距较远。腹板后缘内陷,中央无明显的切口。足的胫节上生有密集的刺。在背板的前缘及侧缘呈桔黄色,故有金边地鳖之称。卵产在卵鞘中,卵鞘长20毫米,稍弯曲成豆英形,向外突出的侧有两排陷窝,中间有一条波浪状曲线;表面有沟形横纹。幼龄若虫的体形与成虫相似,只是背部稍隆起颜色浅于成虫。到了老龄若虫时,背板前缘及两侧才出现有金黄色的镶边,这时外表难于与成虫相区别。

金边地鳖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海南、台湾;福建等省。

金边土元的养殖:

金边地鳖虫为杂食性昆虫,饲料比较广泛,喜食麦麸、米糠、豆饼、豆渣等食物,也吃各种青草、菜叶、瓜果皮等青饲料。麦麸、米糠、豆饼、豆渣等炒熟为好,以便增进它的食欲,青饲料一定要保持新鲜可口。

适宜环境:

温度是金边地鳖虫生长的重要条件,以20-35℃为宜,如果温度在15℃以下,它的活动能力较弱,若温度超过38℃时,应注意通风降温。缸内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缸中空气湿度一般控制在75%左右为宜。

天敌及病虫害的防治:金边地鳖虫的天然敌害主要是蚁类,所以缸下一定要放置水盆,防止蚁类入侵,水盆外还可撒六六六粉、石灰等。螨虫对金边地鳖虫危害最大,应该以防为主。首先陶缸、砖头、石块都要先经阳光暴晒消毒,严格检查,切不要将螨虫带入缸中;其次严格把住饲料关,麦麸、米糠、豆饼要先经微火炒熟,既可杀死螨虫,又可使饲料具有香味,刺激金边地鳖虫食欲。

甲鱼养殖之吊钟虫病防治技术



[病原]鳖吊钟虫病的病原为钟形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鳖食欲减退,消瘦,生长发育缓慢。在病鳖的四肢凹处、颈部、腹甲及尾部,肉眼可见附着的吊钟虫,腹甲部像生锈似的洗不净。吊钟虫侵害严重时,稚、幼鳖全身呈灰白色。
[流行情况]吊钟虫病危害各种规格的鳖。常温养殖池流行季节为6~9月,加温池一年四季均可患此病。该病流行面广,鳖常因并发其他传染病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
全池定期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硫酸铜与浓度为1.5毫克/千克的硫酸亚铁合剂,浸泡24小时后,排去1/2含药水,然后再补加足量新水。治疗
1.清塘放养时,若水温在10~30℃之间,用浓度为0.3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10~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可杀灭虫体。
2.患病鳖池遍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药物浓度随水温而定,水温高时,药物浓度为0.8毫克/千克;水温低时,浓度为1毫克/千克;连续泼洒2天,能有效杀灭钟形虫。
3.若病鳖体重为3~4克,全池遍洒浓度为0.6毫克/千克的硫酸铜,连用2天,再泼洒浓度为0.3毫克/千克的三氯异氰脲酸,钟形虫3天死亡;若病鳖体重为200克,连续2天全池遍洒浓度为0.6毫克/千克的硫酸铜,同时连续3天投喂“鳖肤康”,可治愈。
4.用浓度为10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涂抹患病鳖,经30~40分钟放隔离池,连续涂抹2次,可杀死虫体。

黄鳝养殖之蚂蟥叮咬、锥体虫病的防治技术




蚂蟥又名水蛭,是鱼类的寄生虫,多数寄生在个体较大的黄鳝头部,被寄生部的表皮组织受到破坏。此外,蚂蟥还是锥体虫的中间寄主,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营寄生生活,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引起鳝鱼贫血、消瘦和继发性病,影响鳝鱼生长,严重者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利用蚂蟥趋动物血腥味的特性,可用干枯的丝瓜浸湿猪鲜血后,放入有蚂蟥的鳝池中,诱蚂蟥聚集,待1~2小时取出丝瓜,将蚂蟥捕灭,或在养鳝池中插上一个内装有畜禽血的细小竹筒,待蚂蟥钻到筒内吸血后再捕捉。
(2)发现蚂蟥在鳝头部和鳝体寄生时,可将池中黄鳝投笼捕出后,用2%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浸洗后,蚂蟥即死亡脱落,黄鳝无损伤,效果好而安全。
(3)已患锥虫病鳝,可用2%~3%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或用0.5毫克/千克硫酸铜和0.2毫克/千克硫酸亚铁合剂洗病鳝10分钟左右。

竹鼠寄生虫防治技术


竹鼠养殖技术中预防竹鼠寄生虫看似小事,预防不到位也会给竹鼠造成很大影响。寄生虫会掠夺竹鼠体内的营养物质,竹鼠身上一旦出现寄生虫病就不爱吃东西,毛色花黄、逐渐偏瘦、产仔减少、抗病力减弱,还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的可以引起竹鼠死亡,今天小编给各位鼠友分享一下竹鼠寄生虫防治技术吧!

常见寄生虫种类

1、肠胃寄生虫。

2、皮下、肌肉及体表寄生虫(蜱、螨和虱子最常见,肉眼就可发现)。

3、血液寄生虫。

寄生虫的来源

竹鼠感染寄生虫大部分原因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含有寄生虫虫卵污染的饲料,还有竹鼠栏的清洁不到位。

寄生虫防治技术

1、做好鼠栏清洁卫生,保证食物的洁净。

2、定期在竹鼠饲料种添加杀虫药物,最好用不易中毒的药物,在用药前,需详细了解用量和副作用。在喂药前,最好了解该药物假设出现中毒,应用什么药物来解毒,以免出现中毒的时候,不能采取及时的解救措施。

3、在用药后一定要随时注意竹鼠的表现,发现有不正常的反应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泥鳅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泥鳅养殖过程中平时经常见到的主要以指环虫、三袋虫和车轮虫为主,杯体虫也较常见,其他各种寄生虫就很少见到了。但从6月份开始进,赣榆区墩尚镇养殖户放养的泥鳅苗种却经常会见到小瓜虫,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大量死亡。



小瓜虫适宜的生长繁殖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高于28℃时,小瓜虫发育迟缓或停止,但由于泥鳅苗种是从全国各地向赣榆区墩尚镇集中,所以温度差异较大,入塘泥鳅苗种携带小瓜虫也就不足为奇了。

症状与治疗:小瓜虫量少时,泥鳅会聚集在网边,而且驱赶不散,不久就开始对网边摩擦,泥鳅开始有少量肿鳃破嘴,开始有漂浮水面的病鳅。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泥鳅出现特别严重的烂鳃腐皮烂尾等现象,使用外泼消毒药不见好转还越来越多漂浮在水面上,消毒药用得越多,泥鳅死亡也越大,所以,对泥鳅进行镜检时一定要仔细察看,千万不要小看此虫。发现小瓜虫要及时用“白点瓜虫清”杀灭,可连续使用3~4次,然后再及时用硫醚沙星消毒,泥鳅很快就会稳定下来。

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灭寄生虫卵。2、外运来的苗种及时检验或直接使用白点瓜虫清外泼抑制虫体繁殖。

注意事项:检查到泥鳅患了小瓜虫病后,此塘内千万不要用食盐、硫酸铜等药物外泼治疗,否则不但不能杀灭虫体,反而会加速虫体脱离泥鳅,沉入塘底,形成包囊,产生更多的幼虫,引起泥鳅发生更大的死亡。


甲鱼养殖常见病累枝虫病的防治技术



累枝虫属于纤毛虫纲缘毛目累枝虫科的原生动物,常共栖在鳖背及体表,共栖在鳖身上的累枝虫虽不属于寄生,不夺取鳖机体的营养,但由于群体累枝虫的基柄根部深入到表皮内,因此会损害鳖体表皮结构,严重的会引起继发性感染,酿成疾病;同时,大量的累枝虫共栖在鳖体表,尤其对稚鳖、幼鳖会产生运动性障碍,影响食欲,产生危害。
累枝虫多在水质条件不良的环境中大量孳生,对稚、幼鳖的感染率有的甚至达20%。
1.诊断
目测鳖体,其背甲、裙边有绒毛状物体附着,绒毛长1~2毫米,灰白色,取镊子拔下少许绒毛,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累枝虫的大小个体有节奏地伸缩,借助银线系染色,可观察到竹节状的基柄上有纤细肌丝状纹迹。
2.防治
累枝虫的生命力很强,将共栖在鳖背上的累枝虫置自来水条件下,可存活20~30天;累枝虫不易杀死,通常应以防为主,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治疗可用:①每立方米泼洒8克硫酸铜,24小时后彻底换水,接着每立方米用10克高锰酸钾全地泼洒,视病情可再重复一次;②每立方米用10克漂白粉浸洗24小时,在4~5天中重复2~3次。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逐渐进入秋冬,各种寄生虫病依然严重威胁着罗非鱼的养殖,广东地区作为罗非鱼养殖大省不能松懈对寄生虫的防治。本文介绍几种罗非鱼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

1、车轮虫病

(1)病原和症状

病原体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属种类,国内已发现14~15种。根据鱼体上车轮虫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54~101微米,主要侵袭鱼类的皮肤;另一类是小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20~47微米,主要侵袭鱼的鳃。车轮虫对尼罗罗非鱼苗种危害甚大,大量侵袭鳃瓣时,常成群聚集在鳃的边缘,或鳃丝的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时使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致死。

(2)防治方法

①可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液浸洗病鱼,或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

②1.5~3.5%食盐水药浴15~30分钟,每隔2天洗一次,反复数次;

③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树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遍洒,也有较好的效果。

④韭菜4斤/亩,加2两盐与韭菜捣烂均匀混合,全池遍洒,疗效颇佳。

2、指环虫

(1)病原和症状

病原为指环虫属,隶属指环虫科。这种虫的种类很多,估计在500种以上。指环虫寄生于鳃瓣,钩住鳃丝,破坏鳃组织,刺激鳃细胞分泌过多的黏液,妨碍鱼的呼吸。受严重感染的鱼,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暗灰,体色变黑,病鱼缓慢的离群独游,不摄食,逐渐瘦弱死亡。当每片鳃上发现有50个以上的虫体,或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时,每个视野有5~10个虫体时,就可确定为指环虫病。

(2)防治方法

①放养鱼种前,用0.05~0.1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毫克/升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含量90%)溶液浸洗鱼体20~30分钟。

②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2~0.4毫克/升的浓度。

③晶体敌百虫和面碱合剂(两药混合比例为1:0.6)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1~0.2毫克/升的浓度。

④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3、小瓜虫

(1)病因与症状

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鳃部而引起。被感染的罗非鱼体表和鳃部有许多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病鱼的体表、鳃部粘液增多,鳃丝成暗红色,鱼体消瘦,病鱼游动缓慢,浮于水面,呼吸困难,陆续有死亡。在水温15~25℃时,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被感染的鱼体表和鳃部有许多白色小点状囊泡。

(2)防治方法

①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②水温在15~20℃时,用亚甲基蓝3克/立方米全池遍洒,每隔3~4天泼洒1次,连用3次;

③用1~2%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差别。幼虫期的虫体一般呈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前端有乳头状的突起,称“钻孔器”。全身密布纤毛,在后端长出一根特别粗的纤毛,长度为纤毛的3倍。另有“6”字形的胞口,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1个伸缩泡。成虫期的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长0.3~0.8毫米。周身着生短小均匀的纤毛。前端腹面有一胞口,体中部有一马蹄形的大核,小核不易见到。原生质内常有大量的食物粒和许多小伸缩泡。此病对个体小的罗非鱼和鱼种危害最大,往往大量寄生,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上皮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的囊,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坏死。

2.防治方法:发病池可用3%~5%的食盐溶液药浴。但小瓜虫经药浴后,只脱落,并未杀死,故药浴后的水应弃去,否则将重复感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