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蚶贝苗中间培育

贝苗中间培育的设施与方法和扇贝相似,将棕帘或网片剪开,装入30目的聚乙烯网袋(3025cm),外罩40目的大网袋(4030cm),每10袋扎为一串,垂挂在架子下,架子采用活漂,沉和水中1m左右,采苗袋投挂的水层约为2m,串距80cm。

稚贝一海后生长速度较快,日增长70100。下海10天内一般不动网袋,以后每隔1周左右刷袋一次;下海一个月左右,壳长2mm时脱去40目网袋,疏散在30目的网袋中,每袋约2000粒左右;下海2个月左右(10月下旬)当壳长达到1cm左右时,分到小苗暂养笼(与扇贝相同),每层200粒。10月下旬后,因水温较低,魁蚶苗的生长速度缓慢。当年入冬前蚶苗平均生长能达1cm左右,但人体生长的差异较大。一般每立方育苗水体,可出商品苗1020万粒。

相关推荐

大珠母贝采苗和幼苗培育


丝网布、聚乙烯塑料薄板、瓦片和小石片等。但在投放使用之前都必须用过滤海水进行充分的浸泡、消毒并加以洗净,确保变态幼虫能顺利附着在采苗器上。大珠母贝经约半个月的饲养,在后腹部的足基根部出现棕红色的眼点,这时候幼虫进入变态期。当约有10%的幼虫出现眼点时,应及时向育苗池内投放第一批采苗器。随着眼点幼虫增多,需要不断向育苗池内投放采苗器。如条件适宜,一个星期左右幼虫即可基本上全部附着成苗,但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附着的时间会有所延长。采苗结束后,便进入幼苗的培育阶段。

大珠母贝幼苗培育,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仍在育苗池内进行,关键是保持良好的水质和丰富的饲料,保证幼苗迅速生长。早期用过滤海水流水饲养,约20天后可以沉淀海水流水饲养。每天按水体计算饲给5000~8000个/毫升的扁藻。40天后,大珠母贝幼苗一般可生长到壳长3~5毫米左右。此时进入第二阶段的幼苗培育,即移到海上进行吊养。首先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小心刷落,以每笼1000~2000个体的数量分装到一级苗笼里,暂养在海水新鲜的静水池中1~2天,使幼苗在网笼里分泌足丝再次附着。然后移到水流通畅、比重适宜稳定、水深2~5米的海上水中吊养。幼苗下海后,要经常清洗苗笼上的污泥,每3~5天清洗一次,及时更换网目较大的即更高一级的苗笼,同时稀疏笼养的密度。

海湾扇贝稚贝下海中间育成


内稚贝采用流水(每天流水34次,每次12小时),投饵(每天投饵68次,每次4000020000c/ml)法培育,日生长速度可达4060,在水温2324℃下,投附着基1215天稚贝壳高可达1mm左右,此时日降温23℃,待海区水温10℃左右时,可出池下海。

稚贝下海的时间要选择在大潮后的死汛期,此时流小,温差小,稚贝不易脱落。

稚贝出池时采用双层袋(内为30目聚乙烯网袋,外罩40目袋),下海一周左右脱外袋,二周左右疏散(将原袋附着基取出装入30目新袋中),一个月左右分苗(分到20目袋中,每袋2000粒左右),大约下海后50天左右贝苗壳高就可达到0.5cm以上商品规格。

为了提高稚贝海上的保苗率,可以采用吊漂(将筏架沉入水下1m左右),重坠(坠石重1Kg左右),及时调节水层(风浪小时提到水下2m左右,风浪大时垂入水下45m)的方法,一般不要摆袋,涮袋,有利于各自为稚贝附着生长,提高成活率。

合浦珠母贝亲贝培育技术


珍珠贝的亲贝培育,是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将亲贝进行强化培育,促使生殖腺成熟,需要控制温度和加强亲贝营养。目前亲贝的控制温度培育有三种方法:静水控温培育法、静水常温培养法和流水常温培养法。

1.静水控温培养法
为了获得第一批人工育苗或早春育苗的受精卵,一般要采用静水控温条件培育亲贝。在珍珠贝繁殖季节之前50天,将已选择好的亲贝放在亲贝培养池中,进行亲贝培育。在培育期间,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3~1/2。水温每天增加0.5℃最后达到27℃。

2.静水培育法
当珍珠贝繁殖季节到来时,海水的温度已达25℃以上,将选择好的亲贝放在亲贝培育池中进行亲贝培育。在培育期间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00%,同时用虹吸法吸取池底排泄物。

3.流水常温培育法
将已选择好的亲贝放在亲贝培育池中,进行流水培育,培养时海水由亲贝培育池底部进入,废水贝该池表面排出,形成海水的上、下对流。在培育期间,每天要吸除亲贝的排泄物。该方法具有保持水质新鲜的优点,但是饵料流失较多是它的缺点。

以上三种方法每天都要投放4次饵料,珍珠贝亲贝可用的饵料可用扁藻和酵母。

大珠母贝幼虫培育


幼虫培养是指从直线铰合幼虫(D型幼虫)投入育苗池开始至幼虫变态成苗为止的全生产过程。
1.大珠母贝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3.5~31℃,但一般只在25~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7~29.5℃;适宜的比重范围为1.018~1.025,最适比重范围为1.020~1.024;同时,育苗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应低于6.25ppm。

2.加水和换水。大珠母贝的幼虫一般以2个/毫升的密度饲养在备有半池过滤海水的育苗池中,最初4天内饲养幼虫,每天要添加一部分新鲜的过滤海水,但不必换水。从第五天起为了保持水质新鲜,增加溶解含量,排除幼虫的代谢废物,每天进行换水。通常每天换水一次,排出一部分,等量补充,常在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换水量随幼虫生长而逐渐加多,壳顶期之前每次换水1/5,壳顶期为1/3,变态期开始流水饲养。如遇上气候炎热,各阶段换水量都得适当增加,甚至增加换水次数。为了增加溶解氧含量并且使幼虫和饲料均匀分布,可以断断续续地搅拌育苗池内海水,但搅拌动作不宜过猛,也不要向同一方向旋转,以免造成涡流。

3.投放饵料。大珠母贝幼虫从直线铰合期开始摄食,因此人工饲养中必须投喂饲料。通常在直线铰合期每天投喂200个/毫升的扁藻和0.3克/立方米的干酵母片。变态期投喂3000~5000个体/毫升的扁藻。每天的饲料量主要视单胞藻和干酵母粉在育苗池底部沉积的剩余数量而酌定增减。大珠母贝幼虫的摄食率整天都很高,平常以半夜后至中午之前食量最大,因此需要加强夜间的投喂。此外还可以投喂一些辅助营养剂、添加剂或高质量的人工合成饲料,用以促进幼虫加快发育,迅速生长,提前进入变态期而附着成苗。

4.充气。随着幼虫长大,生活的空间相对变小,耗氧量增多,特别是在变态期至成苗阶段,必须抽育苗池水中进行间断的微量充气,充气速度不宜过大,通常为2.5升/小时左右。每次充气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0.5~1小时。为了不致于缺氧,可以间歇3~5小时后继续充气。

大珠母贝早期胚胎培育


解氧充足的海水,保证发育顺利进行。洗卵方法是当受精卵或胚体完全沉降水底后,用虹吸管缓慢地自上而下将旧海水排出,到吸出海水约为原水体的80~90%时,重新灌入同温同量的过滤海水。这样反复洗卵的操作,共需3~4次。洗卵过程胚体连续发育,适温范围24~30℃,在这一范围内水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从原肠胚或担轮幼虫开始,对幼虫不断进行淘汰,是选育的过程。通常发育正常的担轮幼虫划直线铰合期幼虫,总是浮游在水体上层,可是发育不良或畸形的同期幼虫,多游动在水体下层。因此,选育幼虫时应用虹吸管只吸取表、上层的担轮幼虫和直线铰合期幼虫进行培育。如果在第二次选育时发现直线铰合期幼虫的畸形率还大于25%,最好放弃幼虫的培育。畸形的直线铰合期幼虫,常在形态上表现为铰合线不平直,第一原壳不完整或不整齐,面盘畸形,或闭壳肌功能差等,而且在5%碘液中软体部会很快被染上颜色。从胚体到达直线铰合期开始,进入幼虫培育阶段。

扭蚶


中文名称 扭蚶
拉丁名称 Trisidos tortosa(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10006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蚶属
拉丁属名 Arc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狭长呈不等边四边形,且扭转。壳高25.5mm,壳长69.5mm,壳宽20.0mm。两壳不相等,中部压偏,左壳尤为明显,左壳大于右壳。贝壳前方短小,后方延长,扩张成翼状。左壳具有自壳顶斜向后方末端的有齿的尖角状龙骨突出,将壳面分成上、下二部,上部放射肋不明显,下部放射肋明显而突出。具有极小的颗粒状结节。壳面黄白色,被绒毛状棕色壳皮。铰合部齿低而细密。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粗纱和石烁海底。

海湾扇贝亲贝选择和培育


(1)选择条件:
亲贝的质量对育苗的成败有明显的影响,合格的亲贝应具备以下的条件:
①肥满,鲜出肉率30%。
②健壮,死亡率。
③壳高5cm,贝体上附着生物少。

要选择生活在水清、流大、饵料生物丰富,养殖密度又低海区生产的贝作为亲贝,亲贝应在秋季收获前挑选个大、体肥的个体进行稀养,每层20个左右,这样有利于亲贝在越冬时生长、发育。这样的亲贝营养基础较好,入池促熟后,成活率较高,育苗的成功率了较高。反之,有的海区水质瘦、浮泥多,贝体上附着生物又多、贝体消瘦,用这样的亲贝育苗,往往造成失败,有的海区开始少量养殖时,亲贝肥壮、质量较好,但大面积养殖后,亲贝明显消瘦,死亡率高了,质量也就差了。因此,在选择亲贝时,一定要注意产地,要注意亲贝的质量。

(2)促熟培养
①积温
水温是影响贝类生殖腺成熟的主要因子,海湾扇贝生殖腺发育程度与产卵量的多少,和积温有直接的关系。在3月上旬(水浊23℃)入池的亲贝,积温达以450℃时成熟较好,在3月中、下旬(水温46℃)入池时,积温达到400420℃才能成熟,而在4月中旬(水温10℃左右)入池的积温280300℃就可成熟。亲贝在升温促熟中,达到积温后产的卵,往往孵化率较高,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也较高。反之,即使大量产卵,孵化率和成活率都是非常低的。贝类的生殖腺成熟后,只有达到某个水温才能产卵,这个水温称为产卵的临界温度。海湾扇贝的临界温度是1820℃。临界温度既是产卵水温,也是生殖腺发育的最适水温。在生产中,3月中旬亲贝入池(水温4℃左右),稳定2天后,每天升温1℃,到20℃恒温待产,历时2325天,积温达到420℃左右亲贝就能成熟,如果积温未达到,可以降低水温,每次降12℃,以后根据情况再升温等产。

②饵料
饵料是海湾扇贝生殖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基础,饵料的种类和数量对亲贝生殖腺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硅类是亲贝生殖腺发育的适宜饵料,而扁藻、金藻、异胶藻等对亲贝生殖腺发育的饵料效果较差。在亲贝促熟中,如果细胞硅藻类不够,适当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大型海藻(鼠尾藻)磨碎液、蛋黄(煮熟后用300目筛绢搓碎),可溶性淀粉、酵母等对生殖腺的发育是有利的。亲贝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长高而增加,在10℃以前摄食量较少,通常每天投喂46次,每次(20000~30000)c/ml,在10℃以后逐渐增加投喂次数,水温升到18℃时,每2小时投喂一次,每次也是(2000~30000)c/ml,在20℃恒温待产时,也是摄食量最大的时候,可以每小时投饵一次,每次20000c/ml左右。最高投饵量可以达到600000c/ml。

(3)换水和冲气
换水和充气是为了改善亲贝的生活环境。当水中的溶解氧(DO)3ml/L,pH值在7.88.3之间,当亲贝20℃恒温促熟34天,积温达到100℃以上,发现亲贝有排入现象,应采取逐笼成熟倒池产卵的方法获卵,不宜采用整池亲贝全部倒池获卵,否则,常因倒池刺激引起不成熟的亲贝也排放产卵,不但降低了孵化率,而且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也低。采用逐笼成熟(有排放现象),逐笼倒池(升温12℃)产的卵,孵化率高,幼虫的成活率也高,原池未成熟的亲贝可以继续促熟培养。分批成熟,分批获卵,不但能提高卵的质量,而且降低了亲贝的用量,通常每立方米培育水体暂养3040个,就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在生产中常常发生亲贝积温未到而排放产卵,这种现象称之为早产,早产的卵一般是不成熟的,孵化出来的幼虫,培育过程中常出现盘分解病。在生产中用冷激抑制亲贝早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发现亲贝有排入现象时,用低于促熟水10℃左右的海水,用桶或水管局部降温刺激,使亲贝闭壳,停止排放,采用冷激法可延迟亲贝12天产卵。也可采用将亲贝倒入比原池水温低35℃的海水中降温促熟,可延迟35天后产卵。采用冷刺激法抑制亲贝产卵时,应打开门窗通风(尤其中午前后),屋顶加遮盖物(玻璃钢屋顶)降低室温。必要时停止充气,暂停投饵。采用少换水,勤换水(每天46次);少投饵(每次1000020000c/ml),勤投饵(每天1224次)的方法,减少刺激,使亲贝达到积温,提高卵的质量。

泥蚶海区半人工采苗


(一)蚶苗场条件:
(1)潮区:蚶苗自然分布在内湾河口附近的滩涂上,从潮间至潮下带浅滩均有蚶苗附着,但主要集中在中、低潮区交界处。
(2)底质:以含泥70~80%、砂20~30%泥砂底质附苗最多,软泥底次之,砂泥底附苗极少,甚至不附苗。
(3)温度与比重:繁殖和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5~30℃,最适比重是1.016~1.018。

(二)留足亲贝:亲贝的留养数量应根据蚶苗场的面积而定,一般数千担至万余担。

(三)附苗预报:确切掌握当地亲蚶大量排卵情况,推算幼虫进埕时间,在进埕前2~3天平埕。

(四)围埕平畦:将苗埕分区,用钉耙疏松埕,再用压板推平。

(五)收苗:以北方10月上旬至11月是收苗的好季节。南方自农历9月至次年1月都可以收苗。由于泥蚶分批产卵,分批附,所以同一片苗埕可收苗多次。作业方法可分干潮刮苗、浅推苗和深水拖苗等3种。

(六)蚶苗暂养:蚶砂需经1个月左右蓄养,积聚苗量,锻练苗体,提高播苗成活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酸酱贝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