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稚贝下海中间育成

内稚贝采用流水(每天流水34次,每次12小时),投饵(每天投饵68次,每次4000020000c/ml)法培育,日生长速度可达4060,在水温2324℃下,投附着基1215天稚贝壳高可达1mm左右,此时日降温23℃,待海区水温10℃左右时,可出池下海。

稚贝下海的时间要选择在大潮后的死汛期,此时流小,温差小,稚贝不易脱落。

稚贝出池时采用双层袋(内为30目聚乙烯网袋,外罩40目袋),下海一周左右脱外袋,二周左右疏散(将原袋附着基取出装入30目新袋中),一个月左右分苗(分到20目袋中,每袋2000粒左右),大约下海后50天左右贝苗壳高就可达到0.5cm以上商品规格。

为了提高稚贝海上的保苗率,可以采用吊漂(将筏架沉入水下1m左右),重坠(坠石重1Kg左右),及时调节水层(风浪小时提到水下2m左右,风浪大时垂入水下45m)的方法,一般不要摆袋,涮袋,有利于各自为稚贝附着生长,提高成活率。M.yz023.CoM

相关阅读

海湾扇贝幼虫培育与附着


海湾扇贝幼虫培育方法同常规操作,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的技术指标,提高出苗量。

(1)培育密度:培育密度不宜过大,一般D形幼虫8~15个/ml左右就足够了,培育密度过大(如超过15个/ml),不但幼虫生长发育缓慢,而且会引起面盘分解病。

(2)培育水温:采用升温培育,有利于提高幼虫的活力,在20℃获卵、孵化,21℃选幼培育,以后每2天升温1℃,23℃恒温培育,24℃附着变态,在升温条件下幼虫发育很顺利。为了保持水温上升,适当提高室温,比水温高23℃(暖气),对幼虫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在培育过程中,发现幼虫上浮差,可采用提高室温或者适当降低水温(0.51℃)的方法,能增加幼虫上浮能力。

(3)饵料:等鞭藻(3011)是目前海湾扇贝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饵料,无论是单一投喂,还是和扁藻、硅藻等混 全投喂都能使幼虫顺利发育、附着变态。如果没有等鞭藻,那么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率会显著下降。

(4)水质:海湾扇贝育苗用水要求水质清澈,没有污染。当水质不佳时,幼虫会出现面盘分解病,应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净化,在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项:
①尽量往外海引伸管道,外海深水的水质好于近岸潮头水,引伸的长度根据水质、地形情况而定,从数百米至上千米不定。
②沉淀池海水沉淀的时间不应小于48小时,沉淀时间过短,海水中有害的物质和原生动物等得不到沉降而进入培育系统,对幼虫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
③砂滤罐加细砂层的厚度一般为5070cm,减少细砂的粒径,一般为150200m,并经常反冲,定期更换上层的细砂,对于净化育苗用水有很好的效果。
④如果海水中有机质过多(预热池充气升温时,池面有大量泡沫),可在预热池中加(0.00000050.000001)的明矾,经过24小时沉淀,海水就能变清。为了防止池底絮状物进入培育池,可在笼头挂浮力,使其悬浮在水抽水,放弃下层1020cm的污水。

生产中改善育苗水质通常采用换水、清底、倒池等方法,这些措施是必要的。在换水时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筛网的孔径(如300目250目200目)对改善水质非常有利。当幼虫出现下沉,幼虫的盘分解或解体要立即倒池,改善水质,否则,常引起大量死亡。微量充气有利于改善水质,增加溶解氧,但是不充气,采用每小时搅池一次,幼虫也能正常发育。 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施抗生素药物起预防作用,通常每天施药一次,每次0.0000001左右,抗生素的种类有土霉素、氯霉素、青霉素等,但是当幼虫出现面盘分解或软体分解病后,即使加抗生素,其药效甚微,防治不了疾病的蔓延和发展。当幼虫出现面盘分解病,造成育苗失败后,一般不宜立即再取亲贝入池,而应该将培育池曝晒23天,然后用盐酸浸泡消毒24小时(pH在2左右),再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洗刷池子及育苗工具后,再取回亲贝促熟,继续生产,否则常因消毒不严而造成面盘分解病蔓延。

(5)投放附着基:无论是聚乙烯网片还是红棕绳,编制的棕帘,按常规处理后,使用前23天,应该用0.5的NaOH浸泡24小时,然后用过滤海水摆洗23遍,水色清流通透明,测水质的pH为88.3后即可使用,投放前用100.0000001的青霉素(80万G)浸泡0.5小时,这样处理后的附着较清洁,易附苗,当眼点幼虫的比例达到2030%时倒池投放底帘(占总附着基量的10%左右),然后投放附着基。附着基的投放数量,通常棕帘每立方米培育水体投300m,聚乙烯网片投2Kg左右。在流水过程中投放附着基,幼虫不容易出现下沉现象。如果附着基投放后幼虫下沉,采用流水0.5小时(流量约1/2培育水体)和降低光照强度(50Lux以下)后,幼虫往往会重新浮起。在附着过程中,要适当降低室温与水温相同,便于幼虫分布均匀,而提高单全水体的附苗量。 在水温2324℃下海湾扇贝眼点幼虫的觅寻期与附着基种类有关,投放棕帘时幼虫的觅寻期只有23天,投放聚乙烯网片时可达46天。在附着变态期间,每天施青霉素(35)0.0000001或氯霉素0.0000010.0000002对提高变态率有利。

魁蚶贝苗中间培育


贝苗中间培育的设施与方法和扇贝相似,将棕帘或网片剪开,装入30目的聚乙烯网袋(3025cm),外罩40目的大网袋(4030cm),每10袋扎为一串,垂挂在架子下,架子采用活漂,沉和水中1m左右,采苗袋投挂的水层约为2m,串距80cm。

稚贝一海后生长速度较快,日增长70100。下海10天内一般不动网袋,以后每隔1周左右刷袋一次;下海一个月左右,壳长2mm时脱去40目网袋,疏散在30目的网袋中,每袋约2000粒左右;下海2个月左右(10月下旬)当壳长达到1cm左右时,分到小苗暂养笼(与扇贝相同),每层200粒。10月下旬后,因水温较低,魁蚶苗的生长速度缓慢。当年入冬前蚶苗平均生长能达1cm左右,但人体生长的差异较大。一般每立方育苗水体,可出商品苗1020万粒。

中间黄颡鱼


中文名称中间黄颡鱼

拉丁名称Pelteobagrus intermedius (Nichols et Pope)

英文名称blotched catfish

异名黄牯、黄[鱼央]、大头黄[鱼央]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鲿科

拉丁科名Bagridae

中文属名黄颡鱼属

拉丁属名Pelteobaggrus Bleeker,18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淮河、珠江水系,及海南。

形态特征
背鳍Ⅱ-7;臀鳍18-20;胸鳍Ⅰ-7;腹鳍6;尾鳍分枝鳍条15。鳃耙14-16。脊椎骨5+37-39。

体长为体高的3.0-4.4(3.9)倍,为头长的3.1-3.9(3.5)倍,为前背长的2.3-2.7(2.5)倍。头长为吻长的2.5-3.2(2.9)倍,为眼径的5.0-7.0(5.7)倍,为眼间距的2.0-3.3(2.6)倍,为上颌须长的1.3-1.9(1.5)倍,为尾柄长的1.6-2.3(1.9)倍,为尾柄高的2.4-3.7(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8(1.5)倍。

体长形,略粗壮,后部侧扁。头略大,尤以前部为平扁,背面大部裸露,枕突接于背鳍前板。吻部背视略圆截。口大,下位,新月形,颌齿与跨齿均细尖绒毛状,排状排列。眼较小,侧上位;眼间略平。须较细弱,鼻领几达眼后缘,上颌须多不达胸鳍基部。

背鳍位前,起点约在体前部五分之二处;硬刺强,后缘有弱锯齿。胸鳍位低;硬刺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着细小。脂鳍短小,位于臀鳍上方,后缘游离。腹鳍达臀鳍。尾鳍深叉形。

背部红褐或暗褐色,腹部淡色。项部有一淡色鞍状斑纹,体中部和后部各有淡色横带纹,体侧在背鳍下方和臀鳍上方各形成一个大的暗色斑块。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中间鳅鮀


中文名称中间鳅鮀

拉丁名称Gobiobotia intermedia Banarescu et Nalban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鳅鮀属

拉丁属名Gobiobotia Kreyenberg,191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钱塘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2;腹鳍条1,7;臀鳍条2,6。第一鳃弓外侧无鳃耙,内侧鳃耙10-12。下咽齿2行,3.5-5.3。侧线鳞36[5.5/(3-V)]38;背鳍前鳞13;围尾柄鳞12。

标准长为体高的4.9-5.4(平均5.2)倍,为头长的3.8-4.2(4.0)倍,为尾柄长的5.3-6.4(5.7)倍,为尾柄高的11.4-11.6(11.5)倍。头长为吻长的2.5-2.6(2.5)倍,为眼径的3.6-4.2(3.8)倍,为眼间距的3.9-4.5(4.2)倍,为尾柄长的1.3-1.6(1.4)倍,为尾柄高的2.8-3.0(2.9)倍。

体长,前部稍圆,头胸部腹面平坦,尾柄侧扁。头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吻稍尖而扁,被有微细皮质颗粒,吻长稍大于眼后头长;鼻孔后方稍隆起。眼大,侧上位,瞳孔圆形,眼径大于眼间距。眼间平坦,其上以及颊部被有皮质条纹一口下位,弧形,口宽约等于吻长。上唇边缘具皱褶,下唇光滑。须4对,较短,口角须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第一对颐须起点与口角须起点同一水平或稍后,向后稍过第二对颐须起点;第二对颐须末端可达眼中部下方;第三对颐须末端达鳃盖骨中部下方。颐须基部之间有许多小乳突,鳞圆形,棱脊不明显。腹鳍基部以前的胸腹部裸露无鳞。

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前。胸鳍第三根鳍条最长,稍突出鳍膜,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距胸鳍起点较距臀鳍起点为远,而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臀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与尾鳍基部间的中点。尾鳍叉形,下叶稍长。肛门位于腹鳍起点与臀鳍起点间的前1/3处。

下咽齿匙形,末端钩状。鳃耙细小。脊椎骨4+33。鳔小,前室横宽,狭长,中部较窄,分为左右侧泡,包于骨囊内,骨囊除在侧泡前部边缘为坚硬骨质外,其余部分均为一层较薄的膜骨;后室细小;无鳔管。腹膜灰黑。

体背黄褐色,腹面灰白,头部及鳃盖为褐色。体背部布有小斑点,体侧正中有一条不明显的浅黑色条纹,条纹上有7-9个黑色斑块。背鳍和尾鳍基部稍黑,无明显的斑点和条纹,其他各鳍灰白。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中间腔吻鳕


[学名]: Coelorhynchus intermedius
[资源名称]: 中间腔吻鳕
[外文名]: Formosa grenadier
 
[形态特征]:
 
背鳍-9,64~70;臀鳍60~65;胸鳍14~16,腹鳍7。内侧鳃耙7。 全长为体高6.6~8.2倍,为头长3.7~4.0倍。头长为吻长2.3~2.4倍,为眼径3.6~4.7倍。吻长为眼径1.5至2.1倍。 体延长,躯干粗短;尾细长而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成1.5倍。腹面正中自胸前至肛门之间有一黑色长形发光器。头大而尖,稍侧扁。吻尖突,背视三角形。眼大,侧位,椭圆形;眶下棱甚强,向前伸达吻端,向后伸达前鳃盖骨下角;眶上棱显著,自鼻孔前方伸达鳃盖后缘上方,眼间隔宽平,约与眼径相等;额棱始自眼间隔外侧中部,后延与顶棱及翼耳棱连续。鼻孔大,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后侧,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稍大,半月形,具一圆形鼻瓣。口下位,深弧形;上颌骨几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牙细小而密,绒毛状,排列成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舌小,圆形,前端不游离,位于口腔中部。下颌具1颏须,须细而短,小于眼径。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相连。下鳃盖骨后角圆钝。鳃盖条6。无假鳃。第一鳃弓上方有1皮膜与鳃盖里侧相连,外侧鳃耙退化,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栉鳞,鳞上具小棘,小棘前后交迭排列,呈五点型。头部粗糙,密具小棘。吻上侧、口前、眶下棱下方以及下颌腹面均裸露。侧线前方稍呈弧形,后部平直。第一背鳍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甚长,近于头长1/2,前缘光滑,第二背鳍低而延长;背鳍间隔约等于或稍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臀鳍形似第二背鳍,鳍条长 于第二背鳍鳍条,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起点。胸鳍侧位,稍大或近于眼后头长。尾鳍显著,与第二背鳍及臀鳍相连。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西北太平洋: 台湾的周围外海的日本南部与东中国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底中水层性; 非迁移的 非回游性; 深度上下限 200 - 300 m

扇贝怎么洗?扇贝怎么洗才干净?


扇贝是大家都很喜欢吃的一种海鲜,也是一种烧烤常见的美食,Q弹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深受大家的欢迎,也是餐厅菜单上的热门推荐。当然,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烹制,可是,扇贝这种海里生物,肯定很多泥沙,要怎么样才能洗干净呢?

扇贝怎么洗比较干净
1、买回的新鲜扇贝,要先用清水冲洗一下贝壳上的泥沙。
2、用小刀,推荐西餐的餐刀。将刀伸进贝壳,将贝壳一开为二,同时也就划断了贝壳里面贝肉。此时你会看到贝壳的两边都带有贝肉。
3、再次用餐刀,贴着贝壳的底部,将贝肉完全剔除出来。此步骤刀一定要紧贴贝壳的底部,才能剔出完整的贝肉。
4、将贝肉与贝壳分开。我们先开清理贝肉,用刀将贝肉的内脏,也就是看上去黑乎乎的东西去除。然后将完整的贝肉放入一个大碗内。加入一点点盐,用盐水浸泡两三分钟,用筷子顺时针旋转贝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贝肉表面的泥沙沉入碗底。
5、将贝肉捞出,刚才大碗中的水倒掉,在碗中放入适量的生粉,再把贝肉放入碗中,用手轻轻搓洗贝肉。这样做生粉会把贝肉中残留的泥沙彻底带走。最后,再用清水洗一遍,贝肉就加工好了。
6、如果做蒜蓉粉丝或豉汁蒸扇贝的话,我们还需要贝壳做底托,那么我们可以选用细毛刷或者牙刷,再将贝壳上的泥沙彻底刷掉。

清洗扇贝的事前准备
首先扇贝买回来之后,一定要用水浸泡一会儿,不要立刻就清洗开吃,浸泡的目的是泡松扇贝壳子和扇贝肉的脏污。将贝类全部放进一个盆子里,然后在水里加一点菜油。被菜油覆盖的一部分水与空气隔绝,贝类在水里会觉得缺氧,会把身体伸出来呼吸,这样就达到了清洗的效果。如果想再干净的话就多换几次水。加菜油注意不要加太多,不然容易窒息死掉!
洗扇贝的注意事项
1、如果你要留着扇贝壳,带壳子做料理,就使用牙刷将扇贝的外壳刷洗一下,防止外壳污染扇贝肉。
2、接着将扇贝用刀打开,将扇贝除被色肉之外的其他内脏泥沙等扣掉,然后使用清水反复冲洗多变,直到手指在肉里摸不到沙子什么的。
3、扇贝清洗好之后,可以开始着手制作料理了,一般建议蒜蓉粉丝蒸扇贝或者碳烤扇贝,也可以扇贝肉肉取下,炒制或烧汤。
清洗扇贝的小技巧
清洗扇贝时吐出来的泥沙可能会被吸进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在浸泡时,可将被类放在滤水篓中,再将滤水篓摆在水盆上,使滤水篓保持四或五公分的距离。如此,贝类吐出来的沙就会沉落盆底,不会再被贝类吸回去了。
扇贝的选购方法
要从一堆扇贝中挑选出鲜美的活扇贝,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拍一拍。
对于已经张开口的扇贝,用手拍一拍如果能自动合上,这只扇贝肯定是活的,否则就是死扇贝。
对于本身闭合的扇贝,我们就要使用嗅觉了,如果没有腥臭味就是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扇贝。刚死不久的扇贝仍然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如果买回家马上就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明显腥臭味的死扇贝就不能吃了。
怎样辨别野生扇贝和养殖扇贝
野生扇贝通常个头偏大,外壳光滑且颜色较浅,看起来比较干净且纹路清晰,以大连扇贝居多,又称为夏威夷扇贝或地波扇贝。

扇贝怎么洗—清洗方法一
1、要先用清水冲洗一下贝壳上的泥沙;
2、用小刀,推荐西餐的餐刀,将刀伸进贝壳,将贝壳一开为二,同时也就划断了贝壳里面贝肉;
3、再次用餐刀,贴着贝壳的底部,将贝肉完全剔除出来;
4、先清理贝肉,用刀将贝肉的内脏,也就是看上去黑乎乎的东西去除。然后将完整的贝肉放入一个大碗内。加入一点点盐,用盐水浸泡两三分钟,搅匀;
5、将贝肉捞出,刚才大碗中的水倒掉,在碗中放入适量的生粉,再把贝肉放入碗中,用手轻轻搓洗贝肉,最后,再用清水洗一遍,贝肉就加工好了;
6、如果做蒜蓉粉丝或豉汁蒸扇贝的话,我们还需要贝壳做底托,那么我们可以选用细毛刷或者牙刷,再将贝壳上的泥沙彻底刷掉。
扇贝怎么洗—清洗方法二
1、先用刷子清洗掉扇贝上的赃物,把扇贝浸泡到清水中,让扇贝自己清洗一下自己;
2、拿一个刀子,用一只手轻轻撬开扇贝,然后用刀子沿着扇贝的上壳左右来回轻轻的划开扇贝;
3、去掉上壳之后开始清理扇贝里面,将扇贝里面的黑色部分全部清洗掉,沿着扇贝红色肉从扇贝顶端向中轴出连续挤压,把扇贝内脏里面的脏东西挤出来,连续几次,直到没有黑色物质为止。

合浦珠母贝中贝、大贝养成技术


习惯上将壳长为5.0~6.9厘米的珠母贝称中贝,壳长7厘米以上者为大贝。养殖方法有两种:垂下式吊养和海底放养。

1.垂下式养殖。是一种立体养殖方式,能防避底栖敌害生物,减少表层波浪冲击。也可充分利用海洋初级生产力,垂下式养殖又有几种类型。

①浮筏吊养:采用浮桶或泡沫海绵作浮力,以杉木、毛竹纵横架构边结,构成一个水上活动平台,类似网箱养鱼的浮排,通常通常造成68平方米或612平方米一台,四角抛锚固定。每台吊养3~4厘米幼贝300~600笼,约7.2万至10.6个;5~6厘米中贝3.6万~5.4万个;6厘米以上大贝1.8万~2.7万个。近年来也有用渔排改造成贝台的,即在渔排放网箱处架设木条吊养便可。

②浮球吊养:亦称延绳筏吊养。通常用圆径30~厘米,每个浮力不小于5公斤的浮球,每间隔5米用绳索串联一个,成为延绳浮子,长度一般70米,两端与其他相邻的延绳浮子,长度一般70米,两端与其他相邻的延绳并联处及侧面抛50公斤以上铁锚固定。每两个浮球间可吊养15笼贝,每条延绳可吊180笼,可养小贝2.16万个,中贝1.08万个,大贝0.54万个。这种吊养方式,结构简单,造价低,抗浪能力强,并可使贝笼与水面保持固定距离。

③平台吊养:系用8~9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桩,在适宜的场地按桩距3~4米插于海底,然后在顶部用杉木将每支桩连结,再以毛竹横架于其上,扎牢,而构成有间格的平台。每台约480平方米,可吊养小贝108万个,中贝54万个,大贝27万个。平台具有抗风力强,作业方便,平稳等特点。但吊绳较长,台风季节易乱成团,故这种养殖方式仅适用在风浪较小的内湾应用。

④连桩吊养:通常用8~9米长木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在海上按5米间距插入,前后左右成行排列,然后用尼龙绳或双胶搓8号镀锌铁线,将每支桩露出空中的顶部,成排地连结起来。这样在各段即每两支桩柱之间的绳萦或粗铁线之下,可吊养珠母贝。一般每段即二桩柱之间可吊养15~30笼母贝,可养小贝1800~3600个,中贝900~1800个,大贝450~900个。

2.海底放养。海底养殖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网箱式:系用桉木制作一种简易的箱笼,其结构是一个长2~4米,宽1.0~1.5米,高15~ 20米的长方形木框,上、下编织胶丝网,使其成一扁平大箱笼,两端安装高30~40厘米的脚架,沉放在低潮线附近的海底,水深3~5米处进行养殖。每笼放养母贝1000~3000个。

② 排架式:多用于潮差大,潮间带很宽广的场地中设置。当潮水退到最低潮以后,可在最低潮线下1米左右的地方打两行平行的短木桩,桩间距离约30厘米,再于打好的木桩顶端上捆扎桉木,使其形成一个长方的坚固排架。养贝时,贝笼就逐个捆绑在排架上或垂吊于架下。

养成管理:

1.合浦珠母贝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28℃。一年中春季水温回升后,浅吊于1~2米水层;夏季水温较高,宜深吊于2.5米以下水层;秋季到初冬温度适中,可浅吊于2米上下水层;晚冬水温剧降时,应深吊于3.5米左右水层。为了使各养殖笼都能得到充分的水流交换,吊养时可稍有参差,不应都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2.调整养殖密度。根据合浦珠母贝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的季节性及年龄的变化,要进行疏养,把原来中贝笼放养50~60个珠母贝的密度改用网目较大的大内笼,每笼放养35个左右。

3.清贝。应该经常及时清除贝壳上和网笼上的附着生物。清贝的具体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各养殖海区附着生物的特点,一般每年2~4次。清贝时,动作要快,分离珠母贝时切勿使足丝腺受伤,宜用刀子割断和刮除贝壳上的附着物。操作时要昼量缩短珠母贝的离水时间,避免曝晒。清贝后换入新笼吊养。

4.防灾。防淡、防寒、防台风袭击等工作也应注意做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1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光石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