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荚鱼洄游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15

竹荚鱼在黄海的分布与洄游受黄海暖流水系的影响较大。黄海竹荚鱼的越冬场在对马海峡附近及东海北部。每年的12月至翌年1月为越冬期,2月鱼群开始由越冬场沿黄海暖流北上,分布于33~43N,123~124E一带;以后分出一路向山东南部沿岸产卵场洄游,主群继续向北游到石岛外海,再分支向海洋岛渔场及烟威渔场洄游。另一支鱼群自东海北部沿124E以东海域和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6月初达海洋岛渔场。竹荚鱼在黄海的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布在黄海北部的竹荚鱼索饵至7~8月,秋季随着水温下降沿黄海暖流南下;分布在黄海南部的竹荚鱼索饵至11~12月,而后南移进入东海北部和对马海峡越冬场。1998~200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竹荚鱼仅在黄海南部有零星分布,数量很少;夏季和秋季竹荚鱼在黄海南部的分布较广,少量进入黄海中、北部。渤海没有发现竹荚鱼。

相关推荐

鳀鱼洄游


东黄海鳀鱼分布区周年的水温范围一般为7-28oC,冬季适温底,夏季适温高。每年秋末冬初,随着水温下降至15C左右,鳀鱼离开沿岸逐渐游向深水区,并在11月初开始南下作适温洄游。11月中、下旬鱼群主要分布在北纬35~39N,东经122~125E的水域,主群集中在水温10~13C的区域;到1月份时,主要分布区向南移动约2个纬度左右,为北纬29~37N,东经122~125E的水域。3月和4月初,鳀鱼主要分布在北纬2630~36N,东经121~125的水域。4月中旬前后,随着海水温度的回升,鳀鱼开始北上作产卵洄游。在4月中旬到6月上旬近2个月的时间里,先南后北地陆续向浙江近海、海洲湾、乳山-石岛近海、朝鲜近海、黄海北部近海和渤海各湾产卵场。

白姑鱼洄游


该种群大体以3300N为界,分布在该界以北的鱼群洄游分布仅限于黄、渤海之间。该种群的越冬场在3300~3430N、12330~12530E海域,越冬群体在该海域停留到4月中下旬,之后,鱼群迅速向北偏西方向作生殖洄游,生殖群体中的一部分游向西北,于5~6月进入山东半岛南岸海州湾的临洪河口近海及乳山口近海产卵场。主群则向北洄游,于5月上旬前后到达石岛东南及石岛以东海区,鱼群越过山东高角后向西,5月中至6月上旬便可进入渤海各大河口近海产卵,该主群的另一部分越过山东高角后继续向北,游向鸭绿江口西侧一带海区产卵。黄渤海种群的诸多产卵场中,渤海的莱州湾为主要产卵场,产卵后的鱼群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及渤海中部索饵。8月中下旬,白姑鱼成鱼便陆续游出渤海,9月主要分布在烟威渔场南部,并逐渐与黄海北部的索饵鱼群在山东高角外海混合,10月鱼群沿山东半岛南下,又与在千里岛附近索饵的鱼群汇合继续南移。海州湾鱼群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海区索饵,10、11月这股鱼群主要分布在3415~3500N、12100~12300E一带海域。12月上述各路鱼群向东南游入越冬海区。

玉筋鱼洄游


玉筋鱼系地方性资源,在渤海和黄海有数个地理群,不作远距离洄游,仅在浅海与外侧近海之间做深浅水游动。在秋末冬初,随着北方南下冷空气的来临,当水温下降到13~15℃时,由深水移向浅水砂砾底质一带产卵。在黄海中南部,玉筋鱼于每年11月开始产卵,12月中旬产卵基本结束,在黄海北部的产卵期要晚于黄海中部。据日本报道,产卵期最晚可持续到翌年2月分,产过卵的亲鱼向深水移动,在深水作业的底拖网渔获物中,不同大小玉筋鱼的个体均可捕获,成为春汛的主要渔捞对象,滞留在近岸的多是幼鱼和低龄鱼,可成为春末、夏初定置网具的渔捞对象。当夏季水温升到20~24℃时,它有潜沙的习性,由浅水移向深水潜伏,进行夏眠。

带鱼洄游


黄、渤海种群带鱼产卵场位于黄海沿岸和渤海的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三个湾内。现从渤海的两个产卵场和黄海三个产卵场条件看,它们都是在水深20米左右,底层水温14~19C,盐度27.0~31.0 的河口一带,水深较浅,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大的海域。春天,3-4月带鱼自济州岛附近越冬场开始向产卵场作产卵前期索饵洄游和产卵洄游。经大沙渔场,游往黄海的海州湾、乳山湾、辽东半岛东岸、烟威近海和渤海的莱州湾、辽东湾、渤海湾等海区。海州湾带鱼产卵群体,自大沙渔场经连青石渔场南部,沿20-40米水深斜坡,向沿岸游到海州湾的石臼所、岚山头外产卵。乳山湾带鱼产卵群体,经连青石渔场北部进入产卵场。以灰岛东南至苏山岛西北一带为鱼群分布的中心。黄海北部带鱼产卵群体,自成山头外海游向海洋岛、大鹿岛南、大长山岛和庄河、新金沿岸产卵。渤海带鱼的产卵群体,从烟威渔场向西游进渤海,其群体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群体进入莱州湾,产卵中心在黄河口东北、水深20米处。北部群体分别分布于渤海中部和辽东湾东西两岸,两者群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辽东湾东岸带鱼产卵群体,春汛在复县外海金州湾洄游分布,经长兴岛向北到熊岳河口为止。辽东湾西岸带鱼产卵群体自大清河口经秦皇岛、山海关、绥中等处近海到葫芦岛海区。夏、秋季,渤海南、北部产卵群体于产卵后,部分索饵群体向渤海中部和滦河口近海进行索饵,部分索饵群体游出渤海海峡到烟威渔场索饵。黄海北部带鱼索饵群体于11月在海洋岛近海汇同烟威渔场的鱼群向南移动。海州湾渔场小股索饵群体可向北游到乳山、石岛近海,饶过成山头到达烟威近海,大股索饵群体分布于海州湾渔场东部和青岛近海进行索饵。10月向东移动到青岛东南近海,同来自渤海、烟威、黄海北部各渔场的鱼群汇合。乳山渔场的索饵群体8、9月分布在石岛近海,9、10、11月先后同渤海、烟威、黄海北部和海州湾等渔场索饵群体在石岛东南和南部的陡坡和水温梯度大的海区汇合,形成非常浓密的鱼群,当鱼群移动到36N以南时,随着陡坡渐缓,水温梯度减少,逐渐分散游往大沙渔场。秋末冬初,随着水温迅速下降,11月前带鱼越冬鱼群离开渤海,12月底前后离开黄海北部、中部,从大沙渔场进入济州岛附近越冬场。在济州岛南部,3200N、12600~12700E,水深约100米,终年底层水温14~18C,底层盐度33.0~34.5,受黄海暖流影响的海域内越冬。东海群的越冬场,主要位于北纬度30以南的浙江中南部外海,水深60~100m海域,越冬期1~3月。东海群基本上为南北向洄游移动类型,春季的水温有所回升,分布在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鱼群,其性腺开始发育,逐渐集群向近海靠拢,并陆续向北移动进行生殖洄游,5月起鱼群集聚密度增大,经鱼山进入舟山渔场及长江口渔场进行产卵活动。产卵期为5~8月,盛期在5~7月。8月起产卵鱼群数量明显减少,除部分产过卵的鱼群停留在产卵场附近海域进行索饵活动以外,其主群继续北上,8~10月分布在黄海南部一带海域索饵,分布偏北的鱼群最北可达北纬35附近,可与黄渤海群相混一起。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其资源的衰退,其索饵场的北界明显南移,主要分布在东海的北部至吕泗、大沙渔场的南部。10月后天气转冷,沿岸水温下降,鱼群开始进行越冬洄游,此时的鱼群栖息于沿岸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相交汇的混合水区,随着高盐水的消退和水温的下降,鱼群由北向南移动,其移动速度决定于高盐水和水温的变动。这时形成了著名的浙江渔场带鱼冬汛生产。随着水温的变化,鱼群逐渐进入越冬场。

小荚蛏


[学名]: Siliqua milimai
[资源名称]: 小荚蛏 
[形态特征]:
  壳呈椭圆形,壳质薄,前端明显大于后端。前、后缘圆,腹缘中部微凹。壳顶位于前方,韧带凸出,黑褐色。壳表黄白色或灰白色,被黄褐色壳皮。生长线细密。壳内面灰白色,壳顶下方有1条向腹缘延伸的纵肋。铰合部短小,具主齿3枚。前闭壳肌痕近梨形,后闭壳肌痕近三角形。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沿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朝鲜、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于潮间带和浅海砂底质中。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鳕鱼洄游


黄海鳕鱼基本上属地方性种群,不作远距离泗游,只作东西向及南北向由浅水到深水区的短距离移动。 1~3月为产卵期,主要产卵期在2月上旬,主要产卵场在石岛以东及东南部海区,少数产卵鱼群分散在海州湾外海产卵。主要产卵场水深30~50米,底质多为软泥,产卵的
适温范围为3~8℃,最适水温为4~6℃。产卵后开始进行索饵洄游。4月,低龄鱼开始北上洄游。5月,鱼群越过山东高角。5~6月,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的海洋岛以南及东南海区。部分鱼群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至鸭绿江口外海。产卵后的成鱼大部分游向石岛东南,越过2400ˊE线以东,此时我国近海很少捕到高龄鳕鱼。6月后,黄海北部的鱼群大部分开始南移,多分布于山东高角及东北海区,一部分移动至渤海海峡。10月下旬前后,主要鱼群沿12330ˊE南移,广泛分布于烟威外海东部及石岛外海。1~2月下旬又集中在石岛东及东南海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角瘤荔枝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