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轮螺

中文名称大轮螺

拉丁名称Architectonica maxima (Philippi)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轮螺科

拉丁科名Architectonicidae

中文属名轮螺属

拉丁属名Architectoni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广东沿海,日本、爪哇、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飞碟形,结实。壳顶底。壳高27.4毫米,壳宽43.6毫米。螺层约9层,壳黄褐色或青灰色。具淡黄褐色壳皮。螺旋部具念珠螺肋1条,体螺层5层。缝合线沟状,上下方具二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斑点的螺肋。基部平。脐孔大而深,脐孔周缘具齿状缺刻螺肋,肋的外围具二条螺沟,两沟之间夹有一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的念珠状肋。壳底周缘具二条红褐白色相间镶边,厣角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海泥沙质海底。产于海南岛文昌、陵水、三亚沿海。

海水/咸水生。

相关阅读

配景轮螺


中文名称配景轮螺


拉丁名称Architectonica Perspectiva (Linnaeus)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轮螺科

拉丁科名Architectonicidae

中文属名轮螺属

拉丁属名Architectoni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广东,日本、澳洲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飞碟形,结实。壳高21.1毫米,壳宽42.5毫米。螺层约9层。各螺层缝合线上部具一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的螺肋,下部具一条红褐色、白色各半的念珠状螺肋,此肋外具一条红褐色带。体螺层基部还具一条白色细肋和一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的螺肋。壳淡灰黄色,具细弱纵肋,纵肋将壳面划成许多长方格状。壳底平坦,基部周缘具色带斑点螺肋。脐孔大而深,周缘具齿状缺刻带褐色斑点螺肋。壳口四方形。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泥沙质海底。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沿海。

海(洋)生。

大沼螺(湖螺)的养殖


大沼螺,俗称螺蛳,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河、湖泊、沟渠、溪流、池塘和稻田中,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水草丛生和有微流水的地方,通常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各种腐屑为饵,有群居的习性。大沼螺的养殖技术比较简单,特别是大沼螺的繁殖力较强,且可与鱼、虾、蟹、鳖等特种水产同池共生,因而目前大多数采取引种养殖、增殖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选好养殖水域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现有的池塘、河沟、稻田甚至小型湖荡,发展大沼螺的增养殖。

2.搞好引种在选定的养殖水域里,每亩投放200-400千克大螺狮,让其繁殖后代,促进生长。

3.坚持合理利用大沼螺的繁殖一般自4月上中旬开始,直到9月底结束。当新繁殖的大沼螺长到一定规格后,就可起捕经过加工用于饲养青虾。每次起捕后都要留足一定数量的产卵亲体,让其继续产卵繁殖,繁衍滋生,确保持续利用。

大竖琴螺


中文名称大竖琴螺


拉丁名称Harpa major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竖琴螺科

拉丁科名Harpidae

中文属名竖琴螺属

拉丁属名Harp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暖海产。生活在潮下带泥沙质的浅海,渔民在近岸拖鱼、虾时常拖到,此种动物遇到侵害和刺激后足能自切。在中国海区见于广东以南沿海。此外日本(四国以南沿海)、菲律宾、斐济、印度洋东非沿岸坦桑尼亚等地都有分布,为印度-太平洋暖水区广分布种。

形态特征
贝壳卵圆形,壳质较薄,但结实。壳高95毫米,宽63毫米。螺层约7.5层,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低小,呈圆锥形,体螺层高大,膨胀,在每一螺层上部形成一明显的肩部。生长纹细密。除胚壳光滑外,整个壳面具有发达、排列较稀疏而似片状的纵肋,纵肋在体螺层上有12-14条,它在肩部形成一个小的角状突起,并在体螺层基部扭曲。壳表面肉色。在肋间印有整齐的白色和褐色的横V字形花纹,在肋上有的具深褐色横纹。壳口大,卵圆形,外唇弧形,有加厚的镶边,内面青白色,多少能映出壳表面的花纹。内唇稍扭曲,呈咖啡色,外侧边缘形成一大的纵肋。前沟短宽。无厣。

生活习性
海水生。

轮头鲂鮄


中文名称轮头鲂鮄

拉丁名称Gargariscus prionocephalus (Dumeri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黄鲂鮄科

拉丁科名Peristediidae

中文属名轮头鲂鮄属

拉丁属名Gargarisc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形,似八棱长锥形,头平扁,很宽,背面骨板的周缘有波状深凹刻,呈圆轮状,吻角突出,亦很平扁,且前端较宽,吻背中央有1前额棘。口中大,上颌有绒毛状齿,下颌无齿。背鳍连续,有深的凹刻,臀鳍较长,胸鳍宽大,下部有2搦状游离鳍条,腹鳍胸位,尾鳍截形。背鳍Ⅵ-Ⅶ-14,臀鳍13-14,胸鳍15,侧线鳞,29,下颌有7枚须,最和的须可伸达眼后缘下方,前鳃盖骨棘尖长。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枣螺


中文名称 枣螺
拉丁名称 Bulla vernicosa Gould
生物代码 580060020050010008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头楯目
拉丁目名 Cephalaspidea
中文科名 枣螺科
拉丁科名 Bullidae
中文属名 枣螺属
拉丁属名 Bull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卵圆形。壳高41.3mm,壳宽32.3
mm。螺旋部卷施凹陷入体螺层内,壳顶中央形成一个深凹的小穴。体螺层膨胀。壳表白色,饰有黄褐色小斑纹,有时这些斑纹聚集形成3~4条不太明显的暗色横带。生长线精细而明显,常密集成皱褶。壳口稍高出壳顶,上部狭,底部宽而圆。壳口内面白色。
生活习性 暖海产,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附近珊瑚礁间沙质海底。

南方第一轮腊肉制作高峰期结束,大猪可逢高出栏


本周猪价先扬后抑后市没有大跌空间

本周生猪价格止涨回落的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南方第一轮腊肉制作高峰期结束,市场需求量随之下滑,屠宰企业趁机压价,并且决心较大,短期内猪市已经开启降幅模式。

(截至12月18日15:00,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7.31元/kg,同比昨日下降0.05元/kg,下降幅度0.29%)

本周生猪均价上涨幅度缩窄,东北地区猪价下降幅度较大,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地区都是一片稳中伴降的走势。周日东北开始反弹,行情或趋稳。

从当前形势来讲,冷冬猪病多发,豆粕价格强势上涨,都增加了养殖户的压栏成本,部分养殖户开始慌张,落袋为安心态明显。因此,此番屠宰企业“联合”压价,生猪出栏量并未显得十分紧张,这也增大了屠宰企业持续压价的决心。但由于整体猪源仍显紧张,东北、华南都有走稳趋向。

短期的稳中伴降或许是避免不了了,但是大跌也是不可能的。从供给端来讲,当前大猪比例并不高,在10月份猪价暴跌时出现的恐慌性抛售消耗了一部分猪源,目前整体市场猪源仍偏紧张。虽然南方年末拆迁阶段性增加了部分猪源,但并没有影响大局势。从消费端来讲,今年猪肉的消费能力确实有限,或者说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确实有限,猪肉价格高乞确实对猪肉消费产生了限制作用。目前,北方白条走货一般,南方稍微好一点,白条价格虽然有所上调,但是并未紧随猪价继续上行,可见需求端的支撑力度还不是很强。

但对于后市大家也不要盲目看衰,北方杀年猪将陆续开启,市场实际结算价格或高于整体报价。临近元旦和春节,猪市走稳震荡的概率较大,大跌大涨态势均难出现,养殖户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即可,切勿抛售。

本周猪粮比仍维持在9以上的高位,养殖利润良好。

本周仔猪价格保持微幅下跌,二元母猪价格震荡维稳,但都保持相对高位。

受利润低迷影响,不少中小屠宰企业被大型屠宰企业吞并或抢占地盘,今年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的集中度都在提高。夹在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屠宰企业主要依靠屠宰量来调节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压价并下调屠宰量可以增加养殖户恐慌心理,养殖户抛售可以令其达到持续压价的目的;下调屠宰量,减少白条猪上市量,可以达到提高猪肉价格的目的。

大猪可逢高出栏

首先我们先说大猪,其实大猪和牛猪压栏压的就是腊肉和年猪行情,也只有这两个期间市场对大猪的需求量是较大的,从目前的生猪行情走势来说逢高出栏是大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旦腊肉和年猪行情结束,往往也是大猪下跌风险最大的时候。

再来看看生猪市场,最让这几天高价区出现了小跌态势,但是低价区也存在补涨态势,总体来说生猪价格依旧在维持着不错的行情走势,无论是供给还是市场情绪都难以接受持续的压价行为。而且一旦需求高峰再次燃起,跌势势必戛然而止,预计元旦前猪价依然存在涨价机会。因此,对于超体重猪只可以逢高适时出栏,而对于不达体重的猪只也不必太急于出栏,保持常态即可。

翼螺


中文名称 翼螺
拉丁名称 Pterynotus alatus(Roding)
生物代码 58005003001005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骨螺科
拉丁科名 Muricidae
中文属名 翼螺属
拉丁属名 Pterynotu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狭。壳高44.2mm,壳宽23.0mm。
螺层约10层。每一螺层具有3条翼状的纵肿肋。各纵肿肋之间有1明显的瘤状突起。整个壳面密布细的螺肋。壳口小,边缘有许多整齐的褶襞。前沟长,先端稍弯向背方,前沟之右侧残留1条生长时遗下的旧的前沟,与壳口部的前沟排列成人字形。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海的砂泥质海底。

笔螺


中文名称笔螺


拉丁名称Mitra mitra (Linnaeus, 1758)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笔螺科

拉丁科名Mitridae

中文属名笔螺属

拉丁属名Mitr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暖海产。生活在潮间带低潮区及附近数米深的沙质浅海。动物生活时可潜入沙内而露出水管。在中国海的台湾、西沙群岛有其分布。此外,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阿曼湾、东非沿岸的坦桑尼亚等。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暖水区域。

形态特征
贝壳长纺锤形,壳质坚厚。壳高149毫米(最高可达180毫米),螺层约9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高,各螺层高、宽度增加均匀,体螺层中部膨大,前部收窄。除在壳顶部数层刻有螺纹和体螺层前端刻有数条螺肋外,其余壳面光滑,仅有细密的生长纹。壳表面洁白色,具有排列多少整齐而大小不等的朱红色斑纹,壳表并被有黄色薄的壳皮。壳口窄长,前方稍宽,内面白色,外唇前部多少向外反折;内唇斜,中部有4条强的肋状褶襞。前沟宽短,脐不显,绷带粗短。无厣。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扭螺


中文名称 扭螺
拉丁名称 Distorsio anus
生物代码 58005002041002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 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嵌线螺科
拉丁科名 Cymatiidae
中文属名 扭螺属
拉丁属名 Distorsio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近似塔形。壳高51.0mm,壳宽37.0
mm。螺层约9层。缝合线浅。螺旋部较高,体螺层膨大。腹面压平,背面膨胀,形如驼背。壳面具纵横行走的肋,交叉呈颗粒突起。体螺层上部和各层中部的突起最发达,壳灰白色,具紫棕或褐色环行色带,基部褐色。壳口收缩,近圆形。唇部白色,淡褐色,四周扩张,呈片状,周缘具红褐色缺列。外唇部缘具花瓣状,内缘具齿;内唇具粒状突起。前沟向背方弯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海区的岩石珊瑚礁间,产于海南岛沿海。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0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印度双鳍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