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带拟蟹守螺

中文名称 珠带拟蟹守螺
拉丁名称 Cerithidea cingulata(Gmelin)
生物代码 58005002013001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 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汇螺科
拉丁科名 Potamodidae
中文属名 拟蟹守螺属
拉丁属名 Cerithide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壳锥形,壳高30.0mm,壳宽11.5mm。螺层约15层。螺旋部高。每层具3条串珠状螺肋。体螺层上有9条螺肋,靠缝合线的一条为串珠状。壳黄褐色。每层中部具一条紫褐色色带。体螺层腹面左侧有一纵肿脉,外唇扩张。前沟短,厣角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泥滩。

相关阅读

结节蟹守螺


中文名称 结节蟹守螺
拉丁名称 Cerithium nodulosum Bruguiere
生物代码 580050020140010013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腹足纲
中文目名 Gastroroda
拉丁目名 中腹足目
中文科名 Mesogastropoda
拉丁科名 蟹守螺科
中文属名 Cerithiidae
拉丁属名 蟹守螺属
分布类型 Cerithium
形态特征 海水
分布 壳锥形。壳高90.6mm,壳宽42.2mm。螺层约14层。每层环生7个大突起,体螺层背部特大。壳灰白色杂紫褐色斑点,壳基部急速收缩,具有较粗的螺肋。壳口卵圆形,内为白色,外唇前端向左方延伸呈沟状,边缘具花瓣状缺刻;内唇近后沟处具一肋状褶襞。前沟半管状;后沟敞开。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区沙滩上。

镶珠隐螺


中文名称镶珠隐螺

拉丁名称Clanculus margaritarius (Philippi)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隐螺属

拉丁属名Clancu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广东沿海、海南岛文昌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小,壳高12.3毫米,壳宽11.6毫米。螺层约7层,各层的宽度逐渐增厚,每层有4列由念珠状突起组成的螺肋,其中第二条和第四条每隔一个或几个颗粒组成的螺肋,在每一螺肋之间均匀地分布有蓝黑色小颗粒。壳口近四方形,外唇上方具一结节。内唇具4个结节,脐深。

生活习性
生活于中低潮带的岩石间,海水/咸水生。

镶珠核果螺


[学名]: Drupa musiva
[资源名称]: 镶珠核果螺
[形态特征]:
 
壳呈纺锤形,螺层6层,螺旋部高,缝合线浅。壳面黄褐色,具紫黑色和红褐色互相交替排列的粒状结节,结节在螺旋部每层有2环列,体螺层有5~6环列,结节间有细密的螺肋。壳口长卵圆形,外唇下方略向外翻折,内缘具粒状齿4、5枚。内唇下部与绷带共形成假脐。前沟短,后沟呈缺刻。厣角质
 
[原产地区]:我国的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越南、马来半岛、菲律宾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或岩礁中。

带鹑螺


[学名]: Tonna olearium
[资源名称]: 带鹑螺
[外文名]: Giant Tun
 
[形态特征]:
 
壳大型,近球状,螺层约6层,膨圆。壳面淡黄褐色,被有壳皮,具粗大的螺肋,肋间有2~4条细螺肋。壳口大,半圆形,内面灰白色。外唇弧形,边缘呈缺刻状;内唇中央下凹,前端成一延长形的沟。无厣。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海、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匍匐生活于浅海泥砂质或软泥质海底

金带拟羊鱼


中文名称金带拟羊鱼

拉丁名称Mulloidichthys auriflamma (Forskal)

英文名称Yellow stripe goatfish

异名海鲤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羊鱼科

拉丁科名Mullidae

中文属名羊鱼属

拉丁属名Mulloid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水。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5-4.0倍。两颌牙细小,呈绒毛状牙带,犁骨和腭骨无牙。侧线有孔鳞35-37个。体侧具黄色纵纹条。第一背鳍下方无暗色斑。

生活习性
海(水)生。暖水性鱼类。通常栖息在珊瑚礁盘内浅水中,体长130-230毫米,肉质鲜美。

斑带拟羊鱼


中文名称斑带拟羊鱼

拉丁名称Mulloidichthys samoensis (Gunther)

英文名称Goatfish

异名海鲤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羊鱼科

拉丁科名Mullidae

中文属名羊鱼属

拉丁属名Mulloid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4.3-4.5倍。两颌牙细小,呈绒毛状牙带。犁骨和腭骨无牙。体侧具4-5条黄色纵条纹,在第一背鳍下方具1暗色长斑。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通常栖息于珊瑚礁盘浅水中,体长140-230毫米,较常见。

海(洋)生。

六带拟鲈


中文名称六带拟鲈

拉丁名称Parapercis sexfasci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拟鲈科

拉丁科名Parapercidae

中文属名拟鲈属

拉丁属名Paraperc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多数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圆筒形,头稍平扁,唇厚,颌齿呈绒毛状,外行齿稍大,有时呈犬齿状。犁骨具齿。腭骨有齿或无齿。鳃盖膜相连。但不与峡部相连,鳃4,鳃盖条6。具假鳃。前鳃盖骨光滑,鳃盖骨具1粗棘,侧线1条,完全,中侧位,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有缺刻,4-5鳍棘,19-25鳍条,臀鳍0-1鳍棘16-21鳍条,腹鳍在胸鳍基的下方或微前方,1鳍棘5鳍条。尾鳍圆形或截形。背鳍5鳍棘,背鳍最后鳍棘膜在顶部与第1鳍条相连,腭骨有齿,体侧有6条V形横带,尾鳍基有1眼状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齿舌拟蜒螺


中文名称齿舌拟蜒螺

拉丁名称Neritopsis radula (Linnaeus)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拟蜒螺科

拉丁科名Neritopsidae

中文属名拟蜒螺属

拉丁属名Neritops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南海、西沙群岛、印度洋、西太平洋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半球形,坚实,洁白色。壳高24.5毫米,壳宽21.0毫米。螺层约4层。壳顶矮小,体螺层大,几占贝壳全部。缝合线深。壳面布满螺肋,螺肋由念珠状突起连成。壳口广,圆形。外唇边缘由齿状缺刻;内唇厚,中内有一直线凹陷。

生活习性
热带种。产于海南岛三亚沿海。海(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孔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