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螺

中文名称香螺


拉丁名称Neptunea arthritica cumingii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M.YZ023.Com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蛾螺科

拉丁科名Buccinidae

中文属名平肩螺属

拉丁属名Neptun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为北方种。生活在潮下带,在黄渤海水深20-84米泥质或岩质的海底。为黄海、渤海沿岸较常见种,在黄海向南可分布到江苏射阳东方。此外,朝鲜、日本海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壳高134毫米,宽77毫米,近菱形,结实。螺层约7层,胚壳呈乳头状,光滑。螺旋部小,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前端收缩。每一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扩张形成肩角,其上面如台阶。肩角上具结节突起或呈翘起的鳞片状突起,整个壳面不平坦,具有细密的螺肋和螺纹及明显的生长纹。壳面通常黄褐色,偶尔也有完全白色的,颜色有变化。有的个体具有距离不等、宽窄不一的白色螺带,并被有褐色薄的壳皮。壳口大,内灰白色或淡褐色;外唇简单,弧形;内唇滑层较厚稍向外伸展。前沟短宽,前端稍曲。厣角质,梨形,少旋,核位于前端。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相关阅读

鲁香黑鱼


鲁香黑鱼(引进名闽香鳢)是一种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品质好的黑鱼品种。

鲁香黑鱼体稍长,略成圆状,后部侧扁,头上有小鱼鳞,颇似蛇头,口大,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有尖齿,体背中等大小,全身青褐色,头、背部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条斑,头侧有2条纵行的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

鲁香黑鱼生长速度快,饲养100天最大体重可达1.7公斤左右,最小也有1.1公斤左右,一年可长至4~5公斤,比一般黑鱼品种生长速度快2~3倍。鲁香黑鱼骨刺少,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

鲁香黑鱼具有以下特点:

1.适宜性强。鲁香黑鱼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抗寒和耐热能力。

2.食性杂、生长快。鲁香黑鱼属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均可投喂,如青饲料、畜禽内脏,浮游动物、鱼粉、血粉、麸皮、豆饼粉、玉米面、青萍等。

3.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在自然环境下抵抗力强,一般只要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消毒水体,极少发病。4.鲁香黑鱼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为90%左右,耐低氧,喜栖息在池塘底部。适宜于工厂化养殖,也可利用水库、河流、小池塘养殖。(江客基

融水香鸭


【种质资源名称】 融水香鸭
【种质外文名】 Rongshui Xiang duck
【种质曾用名】 三防鸭、三防香鸭、糯米香鸭
【科名】 鸭科
【种质原产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经度】 东经10832~10927
【纬度】 北纬2447~ 2542
【海拔(m)】 800~1500m
【年最高温度(℃)】 38.6℃
【年最低温度(℃)】 -3.0℃
【年平均温度(℃)】 19.3℃
【无霜期(d)】 322天
【降水量(mm)】 1825mm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薯、木薯、甘蔗等
【调查群体原产地调查群体所在地】 融水县
【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融水县三防镇鸭
【群体总数量(只)】 2008年约54万只
【头型】 公鸭头羽有翠绿色金属光泽
【颈部特征】 颈短;公鸭颈上部有白羽圈;母鸭颈部腹侧的羽毛呈白色或浅灰色,镜羽呈翠绿色或紫蓝色、有金属光泽
【体型特征】 融水香鸭体型较小
【配种比例(%)】 1:8~10
【种蛋受精率(%)】 95%
【受精蛋孵化率(%)】 87%
【产蛋量(个)】 168枚/年
【蛋壳厚度】 0.340.06
【蛋壳强度】 3.410.69
【蛋形指数】 1.42
【保存单位】 融水鸭中心场
【品种优缺点】 融水香鸭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强、蛋品质好、肉质鲜美、产青壳蛋比例高等特点。但该品种鸭产蛋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BamaXiangpig)俗称冬瓜猪、芭蕉猪,因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而得名。1982年收录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为巴马、百林、那桃、燕洞4个乡(镇)。巴马县全境及田东县、田阳县部分乡(镇)亦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3o40~24o23,东经106o51~107o32,地处广西西部,山岭连绵,丘陵起伏,东北部为大石山地区、悬崖高耸,西南部为土山坡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1216m,最低176m。属亚热带气候,有土山、石山和高寒三种山区气候类型,西北地势较高,气温比南部低2.7℃左右。因邻近热带海洋,受太阳辐射和西南季风环流影响,具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0.4℃,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3.3℃;无霜期338天。年降水量1170~1780mm,5~8月份为雨季,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时数1553h。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水稻次之,另外种植有甘薯、大豆、绿豆、饭豆、芋头等;经济作物以木薯为主,甘蔗、芭蕉芋次之,花生、油茶、火麻、芝麻也有少量种植。丰富多样的饲料资源为巴马香猪的饲养提供了物质保证,形成了以青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历史上产区群众逢年过节,遇红白喜事,均宰杀小香猪或用小香猪请客送礼。由于产区交通不便,当地群众多采用留子配母的配种方式进行繁殖,一般母猪产后10日左右,从本窝仔猪中选择一头小公猪留作种用,其余的全部去势,待母猪发情配种后再将所留小公猪去势。后备母猪也从同窝仔猪中选留。这种子配母或同胞间交配的近亲繁殖方式,已世代相袭数个世纪,加之长期的自然选择造就了遗传性能稳定的地方猪品种。当地苗族群众称巴马香猪为剧玉,壮族群众称之为牡,汉族群众称之为冬瓜猪或芭蕉猪。由于其骨细皮薄、肉质细嫩,外地人食之,感觉其肉味鲜香,逐渐传名为香猪。1982年该品种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时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巴马县2003年巴马香猪饲养量31万多头,其中能繁母猪3.86万头,后备母猪1万多头;成年及后备种公猪630头。2003年底统计,用于与外来品种公猪进行商品杂交的繁殖母猪约3万头,占母猪总数的61.17%,占能繁母猪数的77.56%。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生猪产量的片面追求,香猪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导致群众逐渐放弃饲养香猪而引进体型大和生长快的外来猪种,巴马香猪的纯种资源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全县仅有香猪母猪126头;1982年建立巴马香猪省级保种场;1993年后巴马香猪数量逐步回升,2000年存栏母猪增加到6600头,2003年底存栏8万多头,2005年底存栏10.3万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形外貌

1.外貌特征巴马香猪体型小。头轻小,嘴细长,颈短粗,多数猪额平、无皱纹,少量个体眼角上缘有两条平行浅纹。耳小而薄、直立、稍向外倾。颈短粗,体躯短,背腰稍凹,腹较大、下垂而不拖地,臀部不丰满,四肢细短,前肢直立,后肢多卧系。乳房细软不甚外露,乳头一般5~8对,排列匀称、多为品字形,其中8对乳头的母猪占1.55%。

巴马香猪毛色为两头黑、中间白,即从头至颈部的1/3~1/2和臀部为黑色,额有白斑或白线,也有少部分个体额无白斑或白线。鼻端、胸腹及四肢为白色,躯体黑白交界处有2~5cm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群体中约10%的个体背腰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黑斑。成年母猪被毛较长,成年公猪被毛及鬃毛粗长、似野猪。

2.体重和体尺2004年11月在巴马县中心产区巴马、西山、那桃、甲篆、燕洞5个乡(镇)的7个村(屯)对巴马香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1985年的数据相比,体尺、体重有所变小(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巴马香猪性成熟早,29~30日龄公猪睾丸精曲细管中已出现精子。公猪72日龄、母猪110日龄性成熟;公猪76日龄、母猪159日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平均18.7天,妊娠期113.36天。据巴马县畜牧局2003年调查,平均窝产仔数10.07头,窝产活仔数9.5头;初生窝重4.95kg,仔猪初生个体重公猪465g,母猪463g;母猪的泌乳力18.33kg;一般仔猪50~60日龄断奶,断奶仔猪成活数8.32头;60日龄断奶重公仔猪6.67kg,母仔猪7.08kg。

2.育肥性能巴马香猪常以50~70日龄、体重10kg左右即作为商品猪食用,不进行育肥。巴马香猪场曾以6头香猪做92天育肥试验,开始体重(4.830.20)kg,结束体重(31.891.05)kg,平均日增重(29414)g。5头50~70日龄商品仔猪宰前活重(7.980.47)kg;平均胴体重(4.550.31)kg,屠宰率56.62%1.30%,瘦肉率50.90%1.22%;背膘厚(12.200.22)mm;眼肌面积(4.640.25)cm2。2004年12月对14头(10头去势母猪,4头去势公猪)约240日龄肥育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平均宰前活重(31.41.39)kg,平均屠宰率66.8%0.72%,瘦肉率50.2%0.83%。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1984年的屠宰性能相近,但瘦肉率明显增加(表2)。

2006年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对13头240日龄巴马香猪背最长肌测定结果,含水分71.4%,干物质28.6%0.5%,粗蛋白21.32%0.36%,粗灰分1.59%0.07%,粗脂肪5.69%0.73%。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产区有巴马香猪国家级保种场1个,位于巴马县巴马镇。另在全县5个乡镇设立5个保种区,分别为巴马镇练乡村同贺屯、百林乡罗皮村拉皮屯、甲篆乡好合村弄玖屯、平洞乡林览村京王屯和那桃乡玻良村那洪屯。2005年保种场存栏基础母猪182头,后备母猪56头;保护区存栏原种母猪621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年发布了《巴马香猪》地方标准(DB45/T532002),2005年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巴马香猪》地方标准(DB45/2142005)。巴马香猪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五、品种评价

巴马香猪是在长期近亲交配与当地饲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小型猪种,以肉味香浓著称于世。其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抗病力强。巴马香猪乳猪和60日龄断奶仔猪肉均无奶腥味或其他腥臊异味,皮薄而软、味甘而微香,是制作烤乳猪和腊全猪的上乘原料。巴马香猪在饲养过程中多采用青绿饲料,是优质的无公害食品。巴马香猪还是育种研究和培育医学实验动物的良好素材。

香[鱼衔]


中文名称香[鱼衔]

拉丁名称Callionymus olidus Gunther

英文名称smelly dragone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鱼衔]亚目

拉丁亚目名Callionymoidei

中文科名[鱼衔]科

拉丁科名Callionymidae

中文属名[鱼衔]属

拉丁属名Callionymus Linnaeus,17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见于东海、黄海、渤海,偶进钱塘江、长江和闽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9。臀鳍条8-10;脊椎骨23。

体长为体高的5.3-11.4倍,为头长的3.9-5.O倍,为尾柄长的6.3-8.O倍,为尾柄高的16.3-21.6倍。头长为吻长的2.3-3.5倍,为眼径的3.0-4.5倍,为眼间距的4.3-6.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3-3.2倍。

体延长,宽扁,向后渐细尖。头扁平,呈三角形。吻短而失突。口小,亚端位,能伸缩。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眼较小,卵圆形,上侧位。鳃孔小,卵圆形,位于头的背侧面,宽小于眼径。鳃盖骨具一长棘,上缘具4-5小棘,基底具一向前棘。体光滑无鳞。侧线发达,上侧位。腹膜灰白色。无鳔。肠长为体长的2/3。

背鳍2个,相距远。第一背鳍小,第二背鳍基底较长,末端不伸达尾鳍基部。胸鳍宽大,略呈斜方形。腹鳍喉位,较胸鳍稍长。臀鳍长,不伸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

体灰褐色,具暗色细斑纹。背面有时具 5-6条暗色横纹。第一背鳃深黑色,基部色淡,第二背鳍、尾鳍、腹鳍和胸鳍鳍条具黑色小斑点,臀鳍淡色。

生活习性
入河口海洋鱼类。平时生活浅海,常入江内索饵。

海水/淡水/咸水生。

枣螺


中文名称 枣螺
拉丁名称 Bulla vernicosa Gould
生物代码 580060020050010008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头楯目
拉丁目名 Cephalaspidea
中文科名 枣螺科
拉丁科名 Bullidae
中文属名 枣螺属
拉丁属名 Bull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卵圆形。壳高41.3mm,壳宽32.3
mm。螺旋部卷施凹陷入体螺层内,壳顶中央形成一个深凹的小穴。体螺层膨胀。壳表白色,饰有黄褐色小斑纹,有时这些斑纹聚集形成3~4条不太明显的暗色横带。生长线精细而明显,常密集成皱褶。壳口稍高出壳顶,上部狭,底部宽而圆。壳口内面白色。
生活习性 暖海产,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附近珊瑚礁间沙质海底。

大沼螺(湖螺)的养殖


大沼螺,俗称螺蛳,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河、湖泊、沟渠、溪流、池塘和稻田中,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水草丛生和有微流水的地方,通常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各种腐屑为饵,有群居的习性。大沼螺的养殖技术比较简单,特别是大沼螺的繁殖力较强,且可与鱼、虾、蟹、鳖等特种水产同池共生,因而目前大多数采取引种养殖、增殖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选好养殖水域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现有的池塘、河沟、稻田甚至小型湖荡,发展大沼螺的增养殖。

2.搞好引种在选定的养殖水域里,每亩投放200-400千克大螺狮,让其繁殖后代,促进生长。

3.坚持合理利用大沼螺的繁殖一般自4月上中旬开始,直到9月底结束。当新繁殖的大沼螺长到一定规格后,就可起捕经过加工用于饲养青虾。每次起捕后都要留足一定数量的产卵亲体,让其继续产卵繁殖,繁衍滋生,确保持续利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杂色琵琶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