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珠蚌原虫病

疾病名称原虫病

为害对象 育珠蚌
疾病概述 鳃上有白点,鳃组织增厚

病原 在水质恶化情况下,鳃组织被原生动物(如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所致。

症状 珠蚌鳃上有白点,鳃组织增厚,上行鳃叶和下垂鳃叶之间呈网状连接的疏松状,镜检可看到多种原生动物。

发病规律 夏秋二季发病较多,冬春较少。

防治方法
(1)改良水质,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m.yz023.COM

(2)珠蚌下池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5-20分钟,杀灭病原体。

(3)暂养池可用0.04%食盐遍洒,1周后再洒1次,可杀死蚌体内寄生的斜管虫、车轮虫等。

(4)发病季节,对育珠蚌吊养池,每隔20天用1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泼洒1次。

相关推荐

育珠蚌水肿病


疾病名称水肿病

为害对象 育珠蚌
疾病概述 外套膜的中央膜和边缘膜因积水臌胀。

病原 主要是水域中含钙量不足,河蚌的渗透调节机能降低所致。

症状 特点是蚌的外套膜的中央膜和边缘膜因积水臌胀。常和烂鳃病并发,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均可感染。发病初期,蚌壳后端微开,裂口约占腹缘口全长的1/4,二壳无法紧密,喷水无力。病情严重的蚌出水孔不能喷水,只能滴水,外套膜的中央膜因积水而形成流动状的水泡无法排出,外套膜的边缘膜成波浪状的臌胀;若刺破水泡,有淡黄色粘液外流,有臭味;更严重的由于中央膜积水高臌,闭壳肌失去闭壳能力,二壳完全裂开(裂口大的为0.8-1厘米,小的也有0.4-0.6厘米),易被小虾、蚂蝗和小杂鱼等敌害入侵,加快死亡。

防治方法
(1)吊蚌池每月用1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能起到预防作用。

(2)从水中取出病蚌,刷去二壳外表层的青泥苔和污物,用送片针轻轻地刺破中央膜,排出部分积水,或用注射针从边缘膜处抽出积水,最好再注射0.1%的盐酸金霉素1毫升,然后和其他病蚌一起浸泡在0.1%-0.2%盐酸金霉素溶液中10-15分钟,移至另塘吊养。隔天后再用同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用消毒过的针筒吸1%四环素或链霉素溶液,喷洒病蚌。

(4)用1%卡那霉素注射液注射病蚌外套膜,每只注射1毫升。

育珠蚌肠胃炎病


疾病名称肠胃炎病

为害对象 育珠蚌
疾病概述 打开双壳检查,发现蚌的内脏团萎缩,外套膜消瘦,肠中无食物,鳃瓣上附有许多污物。

病原 初步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病蚌出水孔不喷水,而从蚌体内滴下来,手摸蚌壳腹缘,有发硬的感觉,病重的蚌,用双手掰双壳,有松弛现象。打开双壳检查,发现蚌的内脏团萎缩,外套膜消瘦,肠中无食物,鳃瓣上附有许多污物。

防治方法
(1)从蚌的手术作业到育成和管理,坚持药物预防与生态预防相结合。

(2)对病蚌用3%食盐水在船舱中浸洗5分钟,对池水用漂白粉(1毫克/升)和生石灰20-25毫克/升轮番消毒,同时对蚌架用2%食盐水泼洒消毒。

牛羊常见原虫病与 原虫病原学诊断技术


寄生于牛羊体内的原虫种类较多,且很多感染后呈隐性,临床症状复杂,因此确诊必须经过实验室诊断。原生虫病是影响牛羊生长的一种慢性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很容易被忽视,倘若不能及时进行防治,轻则引起畜禽产品质量不达标,降低养殖效益,重则危及牛羊生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羊常见原虫病与原虫病原学诊断技术。

1、牛羊常见原虫病

弓形虫是一类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其能够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的有核细胞中,猫科动物为其唯一的终末宿主。弓形虫为细胞内原虫,多数成年牛羊为隐性感染,主要引起怀孕母羊流产、死胎、先天畸形等,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繁殖性能,对免疫力低下或缺陷的患者危害更严重,给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弓形虫作为一种食源性原虫,不仅对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的危害。弓形虫还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当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功能抑制时较易继发弓形虫感染。

牛的伊氏锥虫病是由单细胞原虫伊氏锥虫寄生于黄牛、水牛血液和造血器官内引起的慢性原虫病,临床上以病牛消瘦、四肢下部水肿、尾尖发生坏死脱落等为特征。该病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常导致牛的死亡。

梨形虫也称焦虫病,是一类经硬蜱传播,由梨形虫目中的巴贝斯科或泰勒科原虫寄生于牛羊体内而引起血液原虫病的总称。该病原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巴贝斯虫病和泰勒虫病。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的红细胞引起的非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贫血、血红蛋白尿和黄疸。危害严重,牛羊死亡率高,给牛羊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泰勒虫病主要寄生于牛羊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临床症状主要为持续高温,呼吸困难,后期出现眼结膜苍白、黄染、贫血,还有血红蛋白尿。

隐孢子虫病是由微小隐孢子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隐孢子虫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寄生于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发病牛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体重下降,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体温升高,有时升至40~41℃,死亡率整体不太高,约为10%。

牛羊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球虫寄生于牛羊肠道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表现为下痢、消瘦、贫血、发育不良为特征的疾病,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各种品种的牛羊对该病均有易感性,但以幼畜患病严重,尤其对羔羊或犊牛死亡率也高,成年牛羊多为潜伏感染的带虫者,该病多见于每年4~9月份,牧区放牧的牛羊多发。患病牛羊出现腹泻,粪便恶臭,严重者带有血液、脱落的黏膜和上皮,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卵囊。

2、病原学诊断技术

原虫病病原学诊断技术包括压滴标本检查法、血片染色检查法、集虫检查法及动物接种法。动物接种法即采取病牛羊的血液,接种于易感实验,采血后进行虫体检查。一般在半个月内,可查到虫体,其检出率较高,可以确诊。

2..1血液内原虫检查法

牛羊血液原虫病是常见的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蜱传性的寄生虫疾病,对于羔羊和犊牛造成严重的危害。该病的发病很急,通常会在1~2天内死亡,许多发病牛羊在发病后还未得到治疗便迅速死亡。患病牛羊体温会迅速上升至40~42.5℃,呈稽留热,呼吸、脉搏加快,体表的淋巴结出现肿大,黏膜初期充血,后期苍白黄染,出现贫血症状,最终衰竭而死。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血液原虫病,将病牛羊的血液可按常规方法推制血涂片,干燥后滴加甲醇2~3滴于血涂片上使其固定,然后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染色后的血涂片用油浸镜头检查。本法可用于检查各种梨形虫、住白细胞虫等。

2..2生殖道原虫检查法

锥虫为寄生于生殖道的原虫,应采集阴道分泌物、公牛尿道及包皮内刮取物或冲洗液及流产胎儿羊水等经离心沉淀后,加少量温生理盐水混合后,覆以盖玻片,制作压滴标本,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如有虫体活动则可见锥虫在血球之间较快游动。或将病料涂片,姬氏液等染色制成永久性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有时在患畜浮肿部皮肤或丘疹的抽出液中可以发现虫体。

2..3组织内原虫检查法

某些原虫可以寄生于动物的各种不同组织内。因此,在死后剖检时,可以采取小块组织,在载玻片上涂片或制成组织切片,染色后检查。

2..4消化道原虫检查法

寄生于牛羊消化道的原虫主要有球虫、隐孢子虫等。通过粪便检查可以发现卵囊和包囊等。其中球虫卵囊的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

兔脑原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兔脑原虫病是由兔脑原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引起的一种慢性病,通常呈隐性感染。本病在很多兔场中广泛流行,发病率为15%~76%。在野兔中也有发生兔脑原虫病的报道。

病原体

兔脑原虫病是在1917年由Bull首次发现的,其病原体是在1922年由Wright和Craihead检出的,1923年Levadit等定名为脑原虫(E.cuniculi)。1960年Linson等发现它与微粒子虫属(Nosema)非常相似,故改名为Nosema。1972年Benirschke等对EncephalitozoonNosema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生活史不同,而且超微结构迥异,故又重新恢复使用Encephalitozoon这一属名。

兔脑原虫在分类上属微孢子虫纲、微孢子虫目、微粒子虫科。成熟的孢子呈卵圆形或杆形,长1.5~2.5m,内有一核及少数空泡,。囊壁厚,两端或中间有少量空泡;一端有极体,由此发出极丝,沿内壁盘绕。极丝常自然伸出。孢子可用姬姆萨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或郭氏(Goodpasture)石炭酸品红染色。

生活史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初步认为,传染性单位孢子原浆(sporoplasm)从孢子中释出的部位是极丝末端,孢子原浆进入宿主细胞后即进行增殖,并发育为孢子。随着孢子的成熟和分离,最后宿主细胞破裂,释出孢子,开始新的生活周期。

症状

本病主要是通过传染性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传播。通常为隐性感染,在运输、气候变化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就可出现临床症状。病兔逐渐衰弱,体重减轻,出现尿毒症;严重者呈现神经症状,如惊厥、颤抖、斜颈:麻痹和昏迷。病兔常出现蛋白尿。病的末期出现下痢,后肢的被毛常被沾污,引起局部湿疹,在3~5天内死亡。

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为肉芽肿性脑炎和肉芽肿性肾炎。脑上分布有不规则的肉芽肿病灶,病灶的中心区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的浸润。非化脓性脑炎,特别是脑损害相邻区域的非化脓性脑膜炎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在肾脏表面有很多散乱的针尖状白点,或在皮质表面有小的灰色凹陷区。如肾脏广泛受累积,则表面呈颗粒样外观。显微病变为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时伴有纤维化及肾小管的变性和扩张,瘢痕常从皮质表面延伸至髓质。虫体常位于髓质部的肾小管细胞内或游离于管腔中。

诊断

由于本病无特征性rI临床症状,故只能根据病理剖检做出大致诊断。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在肾脏发现肉芽肿肾炎和在脑发现肉芽肿性脑炎,并在病变部位找到虫体即可确认为脑原虫病。

防治

有人用烟曲霉素(fumagillina)治疗本病有效。由于对脑原虫病的传播方式尚缺乏了解,故对本病的控制也缺乏有效的措施。加强一般卫生防疫措施,及时淘汰受感染的幼兔将有助于对本病的预防。

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1病原学

引起该病的病原是疟原虫科、白细胞原虫属的原虫,主要特征是雌雄配子体同时在白细胞内寄生。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两种虫体,即沙氏住白细胞虫和卡氏住白细胞虫,其中大多数地区容易出现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卡氏白细胞原虫整个发育过程可分成裂殖发育、配子发育、孢子发育三个阶段,且必须有库蠓的参与。

裂殖生殖。库蠓感染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在飞到鸡体表面吸取血液时会经由唾液排出虫体的成熟子孢子侵入到蛋鸡体内。子孢子先是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并在此不断繁殖,通常每个子孢子能够繁殖形成十几个以上的裂殖体。当裂殖体发生破裂后,就会有成熟的球形裂殖子被释放出来。

配子生殖。即从裂殖子成熟后侵入血液开始直到大小配子体发育成熟的过程,整个过程在鸡体的末梢血液组织中进行,红细胞或成红细胞及白细胞作为其宿主细胞。配子生殖的后期,也就是大、小配子体发育成熟,并将大配子和小配子释放到体外,这个过程是在库蠓体内进行的。

孢子生殖。当库蠓落在蛋鸡体表吸取血液时,会同时吸取机体末梢血液中存在的大、小配子体,接着侵入到库蠓的胃内,之后在胃壁内快速生长发育,形成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相互结合形成合子,不断增长形成动合子,接着形成卵囊。卵囊成熟后会含有大量的子孢子,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断在库蠓的唾液腺中聚集,只要有机会就会经由库蠓的唾液侵入到蛋鸡的血液中,导致其感染虫体。

2.临床症状

蛋鸡在不同日龄发病会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3~6周的幼龄雏鸡感染虫体发病后,往往呈急性经过,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肉垂和鸡冠呈苍白色,采食量减少或者停止采食,羽毛蓬松杂乱,发生流涎、下痢,排出绿色粪便,且往往伏地不起。病鸡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出血、咯血症状后突然发生死亡。病鸡的典型症状是死前由大量鲜血从口腔流出。育成鸡和成年鸡患病后会表现出贫血、鸡冠苍白、体质消瘦,排出绿色或者白色的水样稀粪,影响发育,产蛋率降低,蛋壳质地较脆,色泽变浅。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取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组织病料制成涂片,分别经过革兰氏染色和瑞氏染色,都没有发现细菌。另外,还要在无菌条件下取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组织病料直接在麦康凯和血平板上采取划线接种,置于37℃恒温下进行24~28h培养,也都没有长出细菌。

病毒学检查。取病死鸡的肝脏,按1:1000的比例制成乳剂,添加适量双抗进行处理,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lOmin离心,取上清液用于细菌检验,结果呈阴性;同时接种鸡胚,发现鸡胚也没有感染病毒。

寄生虫检查。挑取病鸡肠系膜或者心脏上的白色结节,置于载玻片上后滴加1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存在卡氏住白细胞虫裂殖体。采集病鸡翅膀小静脉血液,涂成薄片在室温下干燥,使用甲醇进行2~3min固定,然后采取姬姆萨染色,自然干燥后放在油镜下进行检查,能够看到很多卡氏住白细胞虫配子体,呈圆形。

4鉴别诊断

禽霍乱。二者都会导致病鸡排出绿色或者黄色的稀粪,并发生全身出血,但当禽霍乱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时,具有较短的病程,且死亡率很高;呈慢性经过时,会导致冠髯发生肿胀.并伴有关节炎,肝脏发生弥漫性坏死。另外,取病鸡肝脏组织制成涂片进行镜检,能够看到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鸡可选择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进行治疗,可按每12.5g药物添加在50kg饮水中,即按0.025%比例添加,连续使用5天。如果病鸡症状较轻,也可按每5g药物添加在50kg饮水中,即按0.01%比例添加,连续使用14天,都具有较好的效果。该药物具有很低的毒性,产蛋鸡也适宜使用。还可在饲料中添加按照5:1比例由磺胺对甲氧嘧啶、甲氧苄啶组成的药物,每15g药物添加在50kg饲料中,即按0.03%比例添加,连续使用5天,基本不会对产蛋造成影响。如病鸡症状严重,可使用复方泰灭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即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0mg,从而及时减少死亡;同时还要注意机体会消耗更多的维生素C,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K。,增强机体抵抗力,一般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0.05g比较适宜。

药物预防。鸡舍纱窗可喷洒6%~7%马拉硫磷溶液,可有效避免库蠓进入舍内。也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如在饲料中添加O.l%的复方泰灭净,连续使用5~7天;也可在每千克饮水中添加500mg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续使用2天,之后改成在每千克饮水中添加300mg,再连续使用3天。

辽育白牛快速育肥技术


辽育白牛是辽宁畜牧科技工作者以夏洛莱牛为父本、当地黄牛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历经30余年的培育,辽育白牛含夏洛莱血统93.75%,成年牛体重、生长速度与夏洛莱牛相近,肉质优良。下面具体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辽育白牛快速育肥技术。

1、育肥牛的选择
辽育白牛以18~36月龄为最佳育肥期。从外观看,此年龄段的牛健康状态良好,神态自然,双耳灵活,双眼明亮,鼻镜湿润,口方正,嘴筒短而宽,身躯长,四肢粗壮,骨架大。符合这些特征的牛生长快、易肥育、饲料转化率及经济效益高。若选择老、弱、病、残牛进行育肥,其生长速度慢、育肥效果差、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
2、配制日粮
根据辽育白牛的体况、期望日增重和可选择饲料,查阅肉牛饲养标准,配制育肥牛日粮。育肥牛的日粮多以玉米、酒糟等精料为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饲料以棉籽粕为主,粗饲料为青(黄)储玉米秸秆为主要饲料。辽育白牛育肥精粗饲料配比见表1。
3、饲养管理
(1)定槽、定位。根據育肥牛大小、强弱、脾气确定其在舍内或舍外拴系位置。拴系的缰绳要短,一般以40~60厘米为宜,防止相互顶撞和增加运动消耗。应积极推广“一头牛、一个桩、一个槽位、一根绳”的拴系法。
(2)饲喂。育肥牛夏秋季节日喂3次,冬春季节喂两次,喂后1小时饮清水一次。精料的喂量应由少至多,逐渐过渡,使其逐渐适应育肥日粮。适应后应尽量让牛多吃,以促其生长。采取精粗混拌、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
(3)驱虫。牛体内外寄生虫要吸收牛的血液和营养,叮咬又促使牛不安;寄生虫叮咬能促使组织器官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寄生在牛的脑部产生神经症状,寄生在肺部引起咳嗽,寄生在消化系统影响营养吸收。总之,牛体内外寄生虫的存在会直接影响育肥效果。因此,育肥牛购进2~3小时稳定后应立即安排驱虫。常用于育肥牛驱虫的药物有阿弗米丁、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碘硝酚等,均可收到较好的驱虫效果,剂量按说明书应用。
(4)健胃。主要利用健胃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健胃可在驱虫3小时后进行一次。普遍应用于育肥牛健胃的药物是盐味健胃药——人工盐,口服剂量为每头牛50~60克/次。

(5)牛舍。封闭牛舍冬季舍温要保持在6℃以上,夏季舍温低于25℃,也可选择适宜天气将牛栓系到舍外;敞圈冬季要扣塑膜暖棚,使其温度不低于5℃,夏季要通风良好,搭棚遮阴。
(6)卫生。牛入舍前,地面、墙壁要用20%火碱溶液喷洒消毒,器具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并定期对地面、墙壁、用具消毒;及时清除粪便,保持舍内外清洁。
(7)刷拭。刷拭不仅可以保持牛体清洁,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更主要的是促进牛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经常刷拭牛体可使牛更加温顺,便于管理。刷拭应先逆毛刷,再顺毛刷,每日上、下午各刷拭一次,但切勿在饲喂时刷拭,以免影响采食和污染饲料。
4、适时出栏
出栏时间的确定不仅关系到牛的肉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影响养牛的经济效益。肉牛出栏的时间要根据牛的食欲、脂肪沉积状态、肌肉充实情况和市场行情确定。育肥牛全身肌肉发达,肋骨开张,肩肋结合较好,臀部肌肉较宽平、充盈,腿肉充实,用手抚摸耳根、肋骨、胸骨、睾丸等部位,手感脂肪附着良好,若市场价格适宜,此时可考虑出栏。

辽育白牛快速育肥技术的实质是在满足牛对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条件下,使其骨骼和内脏器官得到充分发育,然后再利用高能饲料加速牛肌肉和脂肪的积累,以实现短期快速增重的目的。是为增加牛肉产量、改善牛肉品质、提高辽育白牛的出栏率所采用的一项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的新技术。

蜜蜂蜂王的人工育王方法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蜂王的遗传性及产卵力对于蜂群的品质、群势、生活力和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人工育王能够按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期培育蜂王,可以选用种群的一定日龄的幼虫或者卵来培育,能与良种繁育工作相结合,可为蜂王的胚胎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1.时间和条件

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

(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

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群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为保证交尾质量,按1只处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约需16天,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处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千克糖浆。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继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致富经//,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中央放1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3.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等。移虫针是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熔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冷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l倍温水把蜂王浆调稀。

4.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按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3条共20~30个蜡碗。放人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滴上1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最好在清洁、明亮的室内移虫,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以上没有盗蜂时,可在室外的阴处移虫。从母群提出1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移虫。移虫要从幼虫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在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1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1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

5.移虫后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虫的育王框后,连续在傍晚奖励饲喂。第二天检查幼虫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虫,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浆增多,幼虫浮在蜂王浆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坏,王台中没有幼虫。如果用无王群育王,这时把育王框转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继箱中,同时把无王育王群与原群合并。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经封盖时检查封盖王台情况,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统计可用王台的数量,以便组织需要数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实验证明,处女王初生体重超过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对卵巢的卵巢管数量多,具有较强的产卵能力。并且证明,采用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体重大的蜂王。把选出的母群的蜂王关在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或者把母群饲养在3~5框的小群内,限制其产卵,1星期后就能得到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虫时,用其24小时以内的幼虫人工培育蜂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制的蜂王产卵控制器,是用塑料制造的,内围尺寸:长457毫米、宽54毫米、高244毫米,刚好能放入一个标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虫育王前12日,于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放入一个几乎没有空巢房的封盖不久的蛹脾,并将蜂王放在该脾上,盖上控制器的盖板,将其放在蜂群内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内产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陆续出房以后,蜂王才逐渐产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内的子脾,放在蜂群内由蜜蜂抚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龄的幼虫。在生产蜂王浆时,将蜂王控制在一个巢脾上产卵可获得适宜日龄的、供移虫用的幼虫。蜂王产卵控制器还可用于生产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视力不佳,移虫有困难,可以采用切割未封盖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当蜂群发展强壮时,从母群提出2~3框带蜂封盖子脾连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补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为一无王的育王群,从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虫的子脾,从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块200毫米X35毫米的长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缘巢房中的卵和幼虫露出来,让蜜蜂在上边切口处筑造王台。第三天检查,选留10~20个幼虫发育良好、地位适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饲喂情况不好的王台、提早封盖的急造王台以及多余的王台全部割除。记录留下的王台里幼虫的日龄,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无王育王群在取出封盖王台后,与原群合并。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选择具有老蜂王的优良蜂群作种群。在它们修造交替王台时,加以选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种群的优良性状更加稳定地遗传下去。发生这种自然交替现象时,蜂群一般只造几个王台,育成的蜂王质量比较好。把带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继箱群的继箱内,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可以陆续从这种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异育银鲫人工催产


在湖北等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时期为4月上旬至4月下旬。当水温上升到18~20℃后,要勤于观察鱼情,特别是晴天的早晨,必须天天查看,只要未见流卵,可经一周左右的亲鱼强化培育,等天气稳定后,再进行人工催产为佳。

人工催产药物可用脑垂体,也可用促排卵素。脑垂体的用量一般按每千克亲鱼体重4~5毫克。在多年的人工催产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是一种脑垂体十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十促排卵素的混合配方,每千克雌鱼所用的剂量是:

第一次注射:0.4毫克脑垂体十100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十2微克促排卵素;

第二次注射:400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十6微克促排卵素。

雄鱼一般是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或以雌鱼的1/3剂量或仅按每千克体重注射1~2毫克脑垂体。对于性腺发育较好的亲鱼,也可采用一次注射法,这样做既可减少一次注射的工作量,有利于休息和工作,又使亲鱼避免了一次损伤。已注射的雌、雄亲鱼,可分开在网箱或在产卵池中待产。在水温20℃左右时,催产的效应时间一般为12~15小时,即可产卵。

异育银鲫成鱼饲养


一、在成鱼池中主养
在成鱼池中主养,一般每亩放养异育银鲫鱼种1500尾左右,再搭配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鳙和草鱼鱼种等。每天投喂两次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通常情况下,每亩可产异育银鲫250~300千克,鲢、鳙、草鱼等家鱼200多干克。如果鱼池条件较好,水源充足且配有增氧设施,其产量将会更高。
二、在鱼种池中搭配混养
在鱼种池中,每亩放养异育银鲫夏花鱼种80~120尾,在不影响家鱼鱼种放养密度、不增加饲料、家鱼鱼种的生长和规格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经过5个月饲养,每亩可收获异育银鲫25千克左右。
三、在成鱼池中搭配混养
异育银鲫在成鱼池中搭配混养,一般每亩混养250尾左右,如果放养每尾体重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则经5个月的饲养后,每亩可收获异育银鲫70千克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0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白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