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梨鲈

[学名]: Perca schrenki Kessler
[资源名称]: 伊梨鲈
[别名]: 刺鱼
 
[形态特征]:
 
体侧扁,稍长。吻尖。口上位,口裂斜。下颌略长于上颌,上颌末端达到眼前缘下方。眼较大,侧上位,眼径略大于或等于眼间距。上下颌和犁骨具有绒毛状细齿。口中舌上端平滑,前端呈弧形,下端与腭膜相连。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主鳃盖骨后缘上方有一棘。鳃膜分离,与峡部不相连。头、体被有栉鳞。侧线位较高,延伸到靠近尾鳍基部前消失,达不到尾鳍基部。体背侧灰黄色,腹侧及头部底侧均为白色。体侧上方有8-9条灰黑色横斑。各鳍浅灰色,微黄,腹鳍后端白色。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区域较狭小,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水系与额敏河-阿拉湖水系,因而我国的额敏河和额尔齐斯河也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河道的泛水区、苇湖以及水库中

相关阅读

紫鲈


中文名称紫鲈

拉丁名称Aulacocephalus temmincki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黄鳝属

拉丁属名Aulacocepha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北至日本、朝鲜。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甚侧扁,被细小栉鳞,头中大,颊部被细小栉鳞。口大,口裂斜,下颌稍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鳃盖骨具3棘。背鳍鳍刺部与鳍条仅基部稍连,具深缺刻,8鳍棘12-16鳍条,臀鳍2-3鳍棘12-14鳍条。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姥鲈


中文名称姥鲈

拉丁名称Enoplosus armatus (White, 179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姥鲈科

拉丁科名Enoplosidae

中文属名姥鲈属

拉丁属名Enopl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中,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而高,头短小,眼较大,口小,口裂斜,下颌甚突出,具辅上颌骨。眶前骨下缘具2尖棘。具假鳃,鳃盖条7,侧线完全,前端在胸鳍上方呈弧形弯曲,体被圆鳞,奇鳍基部被鳞,背鳍、臀鳍和腹鳍均甚延长,尾鳍小,后缘凹形,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长于胸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驼背鲈


中文名称驼背鲈

拉丁名称Cromileptes altiveli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异名老鼠斑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驼背鲈属

拉丁属名Cromilep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至日本、澳大利亚,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和头均侧扁,头背明显下凹,体长为体高的2.6-3.0倍。体被圆鳞。后鼻孔呈纵裂状,颌齿呈绒毛状,无犬齿。腭齿不明显。背鳍连续,无缺刻,Ⅹ-17-19,臀鳍Ⅲ-10。尾鳍圆形,侧线鳞53-5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0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居氏银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