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带髭鲷

[学名]: Hapalogenys mucronatus
[资源名称]: 横带髭鲷
[外文名]: Belted beard grunt、Sweetlip
[别名]: 海猴子
 
[形态特征]:
 
背鳍I,XI-14~17;臀鳍Ⅲ-9~10;胸鳍17;腹鳍I-5;尾鳍19,侧线鳞44~48。 体呈椭圆形,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1.8~2倍,为头长2.5~2.7倍;体背面较窄,腹面钝圆;尾柄短而侧扁,其长与高约相等。头中等大,由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前坡度甚陡,颜面约呈55度角;头腹面较宽而平直,头长为吻长3.7~3.8倍(斜长2.6~3.3倍),为眼径2.9~3.1倍。吻钝尖,其长约与眼径相等。眼中等大,侧上位,距吻端与距鳃孔上角相等。眼间隔微凸。鼻孔每侧2个,椭圆形,前鼻孔大于后鼻孔,周围有瓣膜,后缘瓣膜高呈三角形。口前位而低,稍斜,两颌等长,两颌牙细小呈带状,外行牙较大,犁骨、腭骨及舌上牙。颊部密生小髭,颏孔3对,最后一对长裂缝状。鳃孔大,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鳃盖骨后缘有一小的扁平棘。假鳃明显。鳃盖条7。鳃耙6~8+12~14,钝短,最长鳃耙为眼径1/3~1/4。 体被细栉鳞,栉状齿强。头部除吻端、两颌及额部外皆被鳞。上颌骨有鳞。背鳍、臀鳍基部有鳞鞘。侧綫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 背鳍具11鳍棘,14~17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在基部相连,中间形成一深凹陷;背鳍鳍棘强大,在起点处有一向前倒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向后渐次缩短,鳍条部边缘圆形,其基底长为鳍棘部基底的1/2。臀鳍小,其起点与背鳍鳍条部相对,同形,具3鳍棘,9~10鳍条,以第二鳍棘最强大。胸鳍小,末端圆形。腹鳍稍长于胸鳍,起点在胸鳍基底下方,其末端接近肛门。尾鳍圆形。 体背部灰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4条黑色横带:分别在吻端、眼部、背鳍前倒棘下背鳍第4~5鳍棘下、背鳍最末三鳍棘下、背鳍鳍条部及尾柄上各有一横带。背鳍和臀鳍棘间膜黑色。背鳍、臀鳍、尾鳍淡黄色,有深黑色边缘。胸鳍浅黄色。腹鳍灰褐色。 幽门盲囊3个。腹腔膜黑色。
 
 
[原产国家]:菲律宾、中国、日本和朝鲜  [原产地区]:菲律宾,中国南海、东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 分布于菲律宾,中国南海、东海及黄渤海,朝鲜,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我国沿海均产之,渔期有春、夏两季。

相关阅读

斜带髭鲷


中文名称斜带髭鲷


拉丁名称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1844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石鲈科

拉丁科名Pomadasyidae

中文属名髭鲷属

拉丁属名Hapalogen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产于南日本、中国南海。

生活习性
肉食性,主要摄食甲壳类、鱼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横带九棘鲈


中文名称横带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pachycentron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为为体高的2.3-3.2倍,为头长2.3-2.8倍。口大,具辅上颌骨。两颌前端具小犬齿,下颌内侧齿尖锐,排列不规则,可向内倒伏。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无向前侧棘。体被小栉鳞。背鳍连续,无缺刻。Ⅸ(Ⅹ)-13-17。臀鳍Ⅲ-7-10,尾鳍圆形。臀鳍具8鳍条,体侧具6-7条暗色横带。

生活习性
热带海(水)生。

横带唇鱼


[学名]: Cheilinus fasciatus
[资源名称]: 横带唇鱼
[外文名]: Red-breasted wrasse, Redbreasted maori wrasse, Redbreasted wrasse
 
[形态特征]:
 
体略带椭圆形。吻钝,头部上侧青色,下侧橙红色,身体有6条明显的白色纵纹。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  [原产省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海,南海海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礁区生活

横带厚唇鱼


中文名称横带厚唇鱼

拉丁名称Hemigymnus fasciatus (Bloch)

异名条纹厚唇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厚唇鱼属

拉丁属名Hemigym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口小,前位,能伸出,颌齿1行,锥状,前端各具1对大犬齿。唇厚,上唇内侧具纵褶,下唇有中沟分成左右2叶,前鳃盖骨光滑,体被大圆鳞,颊部具数行小鳞,侧线完全,侧线鳞26-30。背鳍Ⅸ-10-11,臀鳍Ⅲ-11。腹鳍第1鳍条延长,尾鳍圆形成截形。体侧有4-5条白色横带。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1-20米珊瑚礁间。

海(洋)生。

横带粗鳍鱼


中文名称横带粗鳍鱼

拉丁名称Zu cristatus (Bonelli)

英文名称threadfin ribbonfish, scalloped ribbon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月鱼目

拉丁目名Lampridiformes

中文亚目名旗月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Veliferoidei

中文科名粗鳍鱼科

拉丁科名Trachypteridae

中文属名横带粗鳍鱼属

拉丁属名Z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侧线沿尾的腹缘成一排扩大的棘版,幼鱼背鳍前方有6枚鳍条及腹鳍特别延长呈丝状。有鳞片,幼鱼体侧扁,腹部波曲状,成鱼体稍粗状,尾鳍上叶鳍条6-12,下叶1-5,脊椎骨63-69或85-86。成鱼腹鳍缩短或消失,体长为体高的4-5倍,眼径为吻端到肛门间距离的13-16%,侧线棘板99-106,幼鱼体银色,背部有6条波状暗色横带,腹部有4条,尾部有6条黑带,尾鳍黑色,成鱼银灰色,腹部灰白,尾鳍红黑色。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四带笛鲷


中文名称四带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kasmira (Forskal)

英文名称Blue banded snapp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诸岛海区和东海南部。

形态特征
体被中大栉鳞。吻钝尖。上颌前端具2小犬牙,下颌具1行尖牙。犁骨和腭骨具绒毛齿。前鳃盖骨后缘具1深凹刻,与间鳃盖骨结节相嵌合。体侧具4条蓝色纵带。幼鱼在背鳍鳍条下方具1黑斑,随生长消失。

生活习性
海(水)生。暖水性鱼类。常见于热带珊瑚礁海域。围网、钓钩捕获。全长达300毫米。

横带高鳍鰕虎鱼


中文名称横带高鳍鰕虎鱼


拉丁名称Pterogobius zacalle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高鳍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terogobius Gill,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我国产于黄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略侧扁,被小栉鳞或圆鳞,纵列鳞65-135。头部中大,近圆筒形,前鳃盖骨和鳃盖骨上级被鳞,口中大,口裂稍斜,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齿最后1枚呈犬齿状,舌端圆形或微凹。粘液管不明显,鳃孔中大,峡部颇窄。第1背鳍8鳍棘,第2背鳍1鳍棘19-28鳍条。臀鳍1鳍棘18-26鳍条,胸鳍上方有丝状游离鳍条,尾鳍圆形。体侧具4-5条横带,无淡色带缘,纵列鳞约9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横带扁鄂针鱼


中文名称 横带扁鄂针鱼
拉丁名称 Ablennes hians
英文名称 silver fish, silvery gar, needlefish, flat needlef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鄂针鱼科
拉丁科名 Belonidae
中文属名 扁鄂针鱼属
拉丁属名 Ablenn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22;臀鳍ii-23~24;胸鳍i-13;腹鳍i-5;尾鳍15(分枝鳍条)。侧线鳞319~376。
体长为体高13.1~13.3倍,为头长3.7~3.9倍。头长为吻长1.4~1.5倍,为眼径9.3~l0.9倍,为眼间隔8.1~9.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8~2.9倍。

体很侧扁,呈长带状,躯干部背、腹缘近平直。头细长,额顶部平扁。吻特别突出,两颌细长呈喙,喙的背腹正中线上各有一细长的浅沟。鼻孔大,呈三角形,紧位于眼前缘。眼较小,呈长椭圆形,侧位较高。

服间隔平宽且大于眼径。额部的前方及前上颌骨的基部具骨质的长尖三角形的隆起略。 口平直,口裂长大。两颌等长。颌上具带状排列的细小尖齿;带内具一行较大而细尖的犬齿,微向后弯曲,排列稀疏。

犁、腭骨及舌上无齿。上颌骨几乎全为眶前骨所遮盖。鳃盖膜木与峡部相连。鳃盖条9。鳃4个,鳃丝发达。无鳃耙。肛门位于臀鳍的直前方。

体被细小圆鳞,背部鳞微埋于皮下,体侧鳞极易脱落。头上仅鳃盖及额部微具鳞,全裸露。侧线位很低,近腹缘不甚明显;于胸鳍下方具一分枝,伸达胸鳍基部;侧线起于峡部,止于尾鳍下叶基部稍前方,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嵴。

背、臀鳍均较长,背鳍远位于背部后方,其起点与臀鳍的第三至七分枝鳍条相对。背、臀鳍以第二至四分枝鳍条为最长,其后渐短,背鳍后部鳍条长于臀鳍后部鳍条。胸鳍较小,位高。腹鳍位于腹部的后方,约在尾鳍基至眼前部的正中央。尾鳍叉形,下叶稍长于上叶。

体背侧翠绿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后部有4~8条暗蓝色横带。各鳍均呈淡翠绿色,边缘黑色,胸鳍与腹鳍颜色较淡。两颌齿亦呈绿色。

弧带棘雀鲷


中文名称弧带棘雀鲷

拉丁名称Plectroglyphidodon dickii (Linard, 1839)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棘雀鲷属

拉丁属名Plectroglypoid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而高,被中大栉鳞,侧线中断定纵列鳞25-29,颌齿1行,齿有切缘而无缺刻。背鳍12鳍棘16-18,臀鳍2鳍棘14-16鳍条,体侧后部具1暗色横带。尾鳍基部上下方无游离棘,尾鳍凹形或叉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1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聂氏无刺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