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带厚唇鱼

中文名称横带厚唇鱼

拉丁名称Hemigymnus fasciatus (Bloch)

异名条纹厚唇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厚唇鱼属

拉丁属名Hemigym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口小,前位,能伸出,颌齿1行,锥状,前端各具1对大犬齿。唇厚,上唇内侧具纵褶,下唇有中沟分成左右2叶,前鳃盖骨光滑,体被大圆鳞,颊部具数行小鳞,侧线完全,侧线鳞26-30。背鳍Ⅸ-10-11,臀鳍Ⅲ-11。腹鳍第1鳍条延长,尾鳍圆形成截形。体侧有4-5条白色横带。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1-20米珊瑚礁间。

海(洋)生。

相关阅读

北江厚唇鱼


中文名称北江厚唇鱼

拉丁名称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 beijiangensis Wu et Lin

异名Lissochilichthys wenchowensis beijiangensis Wu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和钱塘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臀鳍Ⅲ-5;胸鳍Ⅰ-16-17;腹鳍Ⅰ-8。侧线鳞38[5.5/(3.5-4-V)]39;背鳍前鳞11-12;围尾柄鳞16。下咽齿3行,235-532。第一鳃弓外鳃耙12-14。

体长为体高的3.2-3.8(3.4)倍,为头长的3.6-4.5(4.0)倍,为尾柄长的5.5-6.7(6.1)倍,为尾柄高的8.1-9.7(9.1)倍。头长为吻长的2.4-3.0(2.9)倍,为眼径的3.4-3.9(3.4)倍,为眼间距的2.7-3.5(3.2)倍。

体侧扁,体高略大于头长。吻较突,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吻两侧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入口角。眼上位。鼻孔距眼前缘比距吻端为近。口下位,口裂为马蹄形,上颌末端达鼻前缘之下方。唇肉质,上唇完整并裹着上颌,下唇分为两瓣,瓣多招叠,相互挤触,与下颌分层,上下唇在口角相连。两唇后沟往前止于颏部中央,由狭隔所分开。须2对,下颌须弱口角须,口角须相当或大于眼径。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连于峡部。

背鳍起点近尾鳍基或在吻与尾鳍基之中,其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末端柔软,后缘锯旨密集,约30来个。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三或第四不分枝鳍条相对,末端不达臀鳍。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臀鳍末端达或将达尾鳍基。尾鳍叉形,外侧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信强。

侧线完全而平直,径行于尾柄中轴。鳔2室,前短后长,长度之比约1∶2。腹膜灰黑色。消化管约为体长的1.5倍。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厚唇裸重唇鱼


中文名称 厚唇裸重唇鱼
拉丁名称 Gymnodiptychys pachycheilus Herzenstein
地方名称 重唇花鱼、麻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裸重唇鱼属
拉丁属名 Gymnodiptychys Herzenstein,189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略呈圆筒形,尾柄细长。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厚,极发达,下唇侧叶具皱褶,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须1对,位于口角,较粗,长大于眼径。体大部裸露,仅有臀鳞和肩带上方的少数肩鳞。背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与背鳍基部的后端相对。
生活习性 栖息于长江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在河湾廻水处较常见。摄食水生动物,如石蛾的幼虫、端足虾和石蝇的稚虫等,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

半刺厚唇鱼


中文名称半刺厚唇鱼

拉丁名称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hemispinus (Nicbols)

异名火烧鲮,Lissochilichthys hemispinus hemispin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闽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臀鳍Ⅲ-5;胸鳍Ⅰ-15-17;腹鳍Ⅰ-8。侧线鳞38[(5.5-6.5)/(3-3.5-V)]49;背鳍前鳞11-12;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鳃耙9-13。下咽齿3行,235-532。脊椎骨4+34-35。

体长为体高的3.2-3.8(3.5)倍,为头长的3.4-4.6(3.9)倍。为尾柄长的5.2-7.2(6.1)倍,为尾柄高的8.5-9.5(9.1)倍。头长为吻长的2.3-3.2(2.8)倍,为服径的3.2-5.3(4.3)倍,为眼间距的2.6-3.9(3.3)倍。

体延长、侧扁。吻较尖,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入口角。下位、马蹄形。上颌后端上于鼻孔之下方。唇较厚。上唇整个包在上颌之外,下唇分为双瓣,比上唇肥厚,在中央彼此挤触,或偶有间隔,下颌前端比下唇稍突出。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在领部中断。须2对,上颌须短于口角须,口角须相当于或更长于眼径。眼侧上位。眼间稍突出,眼间距大于眼径。鳃膜在鳃盖骨之下连于峡部。:

背鳍起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点,其未根不分枝鳍条粗硬,后缘有锯齿。胸鳍后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约与背鳍第一分枝鳍条相对,末端不达肛门,相距2一3个鳞片。臀鳍末端不达或将达尾鳍基。一尾鳍分叉,外侧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的2倍或更多。

鳔2室,前为卵圆形,后为圆筒状,末端尖细,后室不及前室2倍。消化管为体长的1.0-1.4倍。腹膜灰褐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横带粗鳍鱼


中文名称横带粗鳍鱼

拉丁名称Zu cristatus (Bonelli)

英文名称threadfin ribbonfish, scalloped ribbon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月鱼目

拉丁目名Lampridiformes

中文亚目名旗月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Veliferoidei

中文科名粗鳍鱼科

拉丁科名Trachypteridae

中文属名横带粗鳍鱼属

拉丁属名Z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侧线沿尾的腹缘成一排扩大的棘版,幼鱼背鳍前方有6枚鳍条及腹鳍特别延长呈丝状。有鳞片,幼鱼体侧扁,腹部波曲状,成鱼体稍粗状,尾鳍上叶鳍条6-12,下叶1-5,脊椎骨63-69或85-86。成鱼腹鳍缩短或消失,体长为体高的4-5倍,眼径为吻端到肛门间距离的13-16%,侧线棘板99-106,幼鱼体银色,背部有6条波状暗色横带,腹部有4条,尾部有6条黑带,尾鳍黑色,成鱼银灰色,腹部灰白,尾鳍红黑色。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厚唇鲤


中文名称厚唇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crassilabris, sp. nov

英文名称thicklip carp

异名狗头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 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省洱海。

形态特征
背鳍条4,16-19;胸鳍条1,15-16;腹鳍条1,8;臀鳍条3,5。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23-30(平均25.81),内侧31-41(34.26)。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3[(5-6)/(5-6-V)]37(34.58);背鳍前鳞12-13;围尾柄鳞16。

标准长为体高的2.75-3.40(平均3.14)倍,为头长的3.03-3.40(3.21)倍,为背鳍基部长的2.95-3.35(3.15)倍。头长为吻长的2.65-3.15(2.94)倍,为眼径的4.20-6.70倍,为眼间距的2.65-3.16(2.78)倍,为下颚骨长度的2.70-2.93(2.78)倍,为尾柄长的1.90-2.36(2.14)倍,为尾柄高的2.30-2.80(2.49)倍。

体侧扁,头尖,头长与体高相当。口端位,马蹄形,口裂倾斜。唇发达,特别是上唇很厚,上、下唇均具粗粒状乳突,但幼体不明显。下颚骨长,其长度与眼间距等长而小于尾柄高。须2对,前须长度超过后须的一半,后须后伸超过眼前缘。眼偏于头侧的上方,眼下缘的水平线通过吻端。下咽骨较粗短,长度为宽度的3.20-3.40倍,前臂比后臂短而宽。下咽齿较发达,主行第一枚齿光滑且较第二枚齿粗;第二枚齿的齿冠上有3道沟纹。

背鳍起点位置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至吻端的距离稍大于或等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背鳍外缘内凹,最后1根硬刺的后缘具锯齿。胸鳍末端圆,不达腹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相隔1-3个鳞片。臀鳍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三至第四根分枝鳍条相对,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亦具锯齿。尾鳍分叉。

脊椎骨4+31-32(3尾)。鳔2室,前室大于后室。肠长为标准长的1.30-1.95倍。见到达到性成熟的个体,雄性标准长158毫米,雌性标准长184毫米。

生活习性
底栖肉食性鱼类。摄食螺蛳、蚌、虾和丰年虫等。

淡水生。

横带扁鄂针鱼


中文名称 横带扁鄂针鱼
拉丁名称 Ablennes hians
英文名称 silver fish, silvery gar, needlefish, flat needlef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颌针鱼目
拉丁目名 Beloniformes
中文科名 鄂针鱼科
拉丁科名 Belonidae
中文属名 扁鄂针鱼属
拉丁属名 Ablenn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22;臀鳍ii-23~24;胸鳍i-13;腹鳍i-5;尾鳍15(分枝鳍条)。侧线鳞319~376。
体长为体高13.1~13.3倍,为头长3.7~3.9倍。头长为吻长1.4~1.5倍,为眼径9.3~l0.9倍,为眼间隔8.1~9.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8~2.9倍。

体很侧扁,呈长带状,躯干部背、腹缘近平直。头细长,额顶部平扁。吻特别突出,两颌细长呈喙,喙的背腹正中线上各有一细长的浅沟。鼻孔大,呈三角形,紧位于眼前缘。眼较小,呈长椭圆形,侧位较高。

服间隔平宽且大于眼径。额部的前方及前上颌骨的基部具骨质的长尖三角形的隆起略。 口平直,口裂长大。两颌等长。颌上具带状排列的细小尖齿;带内具一行较大而细尖的犬齿,微向后弯曲,排列稀疏。

犁、腭骨及舌上无齿。上颌骨几乎全为眶前骨所遮盖。鳃盖膜木与峡部相连。鳃盖条9。鳃4个,鳃丝发达。无鳃耙。肛门位于臀鳍的直前方。

体被细小圆鳞,背部鳞微埋于皮下,体侧鳞极易脱落。头上仅鳃盖及额部微具鳞,全裸露。侧线位很低,近腹缘不甚明显;于胸鳍下方具一分枝,伸达胸鳍基部;侧线起于峡部,止于尾鳍下叶基部稍前方,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嵴。

背、臀鳍均较长,背鳍远位于背部后方,其起点与臀鳍的第三至七分枝鳍条相对。背、臀鳍以第二至四分枝鳍条为最长,其后渐短,背鳍后部鳍条长于臀鳍后部鳍条。胸鳍较小,位高。腹鳍位于腹部的后方,约在尾鳍基至眼前部的正中央。尾鳍叉形,下叶稍长于上叶。

体背侧翠绿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后部有4~8条暗蓝色横带。各鳍均呈淡翠绿色,边缘黑色,胸鳍与腹鳍颜色较淡。两颌齿亦呈绿色。

横带高鳍鰕虎鱼


中文名称横带高鳍鰕虎鱼


拉丁名称Pterogobius zacalle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高鳍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terogobius Gill,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我国产于黄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略侧扁,被小栉鳞或圆鳞,纵列鳞65-135。头部中大,近圆筒形,前鳃盖骨和鳃盖骨上级被鳞,口中大,口裂稍斜,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齿最后1枚呈犬齿状,舌端圆形或微凹。粘液管不明显,鳃孔中大,峡部颇窄。第1背鳍8鳍棘,第2背鳍1鳍棘19-28鳍条。臀鳍1鳍棘18-26鳍条,胸鳍上方有丝状游离鳍条,尾鳍圆形。体侧具4-5条横带,无淡色带缘,纵列鳞约9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厚唇原吸鳅


中文名称厚唇原吸鳅

拉丁名称Protomyzon pachychilus Chen

英文名称thick-lip hill stream-loach,Thick-lip stream loa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原吸鳅属

拉丁属名Protomyzon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大瑶山山溪,属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Ⅰ-17-18;腹鳍Ⅰ-8-9。侧线鳞70[(17-18)/(10-11-V)]79。

体长为体高的6.0-7.2(平均6.7)倍,为体宽的6.5-8.7(7.7)倍,为头长的4.1-5.2(4.5)倍,为尾柄长的9.8-11.2倍,为尾柄高的8.8-10.0(9.4)倍。头长为头高的1.5-1.9(1.8)倍,为头宽的1.1-1.4(1.2)倍,为吻长的1.9-2.0(1.9)倍,为眼径的5.4-6.4(5.9)倍,为眼间距的1.8-2.2(2.0)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3-2.8(2.6)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稍侧扁。头较低,吻部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较宽,略小于头宽的1/3。唇肉质,较肥厚,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侧后肥大,突出。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前侧具发达的唇片。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之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有2对小吻须,较小。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具鼻瓣。鳃孔较窄,下缘终止于胸鳍基部,不延长到头的腹面。鳞小,头背部和胸鳍腋部之前的胸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吻端至尾柄基部间的中点。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瓣膜,鳍末端接近或稍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的中点,或稍近于臀鳍。尾鳍微凹,下叶稍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生活在具有清泉的山涧小溪中,常匍伏于水底岩石上栖息。为小型鱼类以附生于石上的固着藻类为食。

厚唇椒鲷


中文名称厚唇椒鲷


拉丁名称Diagramma pictum (Thunber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石鲈科

拉丁科名Pomadasyidae

中文属名厚唇椒鲷属

拉丁属名Diagram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被小栉鳞,头部除吻端和两颌外亦均被小鳞。口小,前位,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具鳍棘9-10枚,其中第1枚小,第2和第3枚等长,尾柄细长,尾鳍截形。背鳍Ⅸ-Ⅹ-21-25,臀鳍Ⅲ-7-8。体侧条纹和色泽随生长而渐消失。

生活习性
海水生,幼鱼栖息于草丛间,成鱼在岩礁区成小群或分散活动,较大的成鱼呈灰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松浦镜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