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见锉蛤

[学名]: Lima vulgaris
[资源名称]: 习见锉蛤
[外文名]: Indo-pacific spiny lima
[别名]: 索氏锉蛤、习见锉蛤
 
[形态特征]:
 
壳坚厚,近扇形,略斜。壳顶尖,两壳壳顶分离,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凹陷的基部有棕褐色的韧带。前耳小,后耳较大。壳面呈灰白色,放射肋约20条,肋上有排列整齐的小鳞片。壳内面白色,铰合部无齿。闭壳肌痕近圆形,位于壳的后背方。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印度-西太平洋区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岩石间。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其它
[食性]:滤食性
[生活方式]:其它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其它
[资源状况]:未评估

相关阅读

锉弧樱蛤


[学名]: Scutarcopagia scobinata
[资源名称]: 锉弧樱蛤
[外文名]: cuohuyingge
[形态特征]:
 
贝壳圆形,极坚厚,左右壳几相等,两侧近相等,后端微向右侧弯曲。小月面深凹,披针形,外韧带长,棕黑色。贝壳表面黄白色,具有黄褐色放射色带若干条,同心生长轮脉密,翘起,呈小鳞片状,末端表面的棱角不甚显明。 贝壳内面黄白色,铰合部两壳各具主齿2枚,侧齿2枚。右壳主齿呈八字形,前方的一个校小,末端不分裂,后方的一个较大;末端分裂;前、后侧齿均极发达,呈长三角形;左壳主齿前方一个铰大,末端分又,后方的一个小而薄不分裂,侧齿很不发达。闭壳肌痕极显著,前闭壳肌痕略大,呈瓜子形,后闭壳肌痕稍小,近梨形。外套痕清楚,外套窦宽而深,呈舌形,腹线与外套痕分离。
 
 
[原产国家]:澳洲,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等  [原产省份]:广东等  [原产地区]:太平洋热点地区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热带种,社会岛,新喀利多尼亚,澳洲,菲律宾,日本和我国南海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的沙质海底,肉可食用,为不常见种类。

习见蛙螺


[学名]: Bursa rana
[资源名称]: 习见蛙螺
 
[形态特征]:
 
壳呈卵圆形,黄白色并杂有紫褐色火焰状条纹。壳面有颗粒状结节连成的螺肋。在体螺层上有2列角状突起,其他各螺层仅1列角状突起。每一螺层的左、右侧还有1条纵肿肋,肋上有角状突起。壳口橄榄形,内面黄白色;外唇厚,内缘具白色齿;内唇有褶襞及粒状突起。厣角质。
 
[原产地区]:我国的浙江以南沿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  
[水域环境]:  
[生活习性]:
匍匐生活于浅海软泥或砂泥底。

叉斑锉鳞鲀


中文名称 叉斑锉鳞鲀
拉丁名称 Rhinecanthus aculeatus(Linnaeus)
英文名称 Black-bar trigger 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鳞鲀科
拉丁科名 Balistidae
中文属名 锉鳞鲀属
拉丁属名 Rhinecant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被中等菱形板状鳞。吻长大。口小。上下颌均具楔状牙1~2对。尾柄具3纵行向前倒钩棘,最下行短于上2行。背鳍2个,分离。第一鳍棘粗大。腹鳍1,短棘状。体侧具1黑色叉形大斑纹,眼部具1黑色横带。
生活习性 暖水性珊瑚礁鱼类。体长可达300毫米。因其体色艳丽,活泼好动,常做为水族馆观赏鱼。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1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魁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