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鲤

[学名]: Cyprinus longipectoralis,sp.nov.
[资源名称]: 春鲤
[外文名]: Long pectoral-fin carp
[别名]: 春鱼
 
[形态特征]:
 
体形似鲤鱼,吻尖,口端位,下颌倾斜,顶端与眼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须1-2对,吻须常退化不发达。眼径明显小于吻长。唇部前缘不呈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洱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洱海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主要食物为底栖寡毛动物,也摄食昆虫的幼虫、螺蛳及小型的甲壳动物。

相关知识

鲈鲤


中文名称 鲈鲤
拉丁名称 Percocypris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花鱼、青脖、江鳁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鲈鲤属
拉丁属名 Percocypris Chu,193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9(多数为8);胸鳍条1,16~17;腹鳍条1,9;臀鳍条3,5。鳃耙9~11。下咽齿3行,2.3.5一5.3.2.。侧线鳞50[10/(5.5~6~V)]53;背鳍前鳞(比较不规则)34~35;围尾柄鳞16~17。
标准长为体高的3.8~4.3(xs=4.10.20)倍,为头长的3.4~3.8(3.60.19)倍,为尾柄长的5.6~5.9(5.80.18)倍,为尾柄高的8.2~9.1(8.70.39)倍。头长为吻长的2.9~3.2(3.10.10)倍,为眼径的6.5~8.7(7.70.77)倍,为眼间距的3.5~3.8(3.80.16)倍。

体长而侧扁,头的背部稍呈弧形,头后背部稍隆起一吻端圆钝,吻皮盖于上唇的基部,在前眶骨前缘无显著的缺刻.口亚上位,稍倾斜,下颌较长,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垂直线.须2对,颌须和吻须相等或前者较长,颌须末端达到眼后缘的垂直线.唇肥厚,包于颌的外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直伸向前,但在颐部两侧不相连.眼在头侧的前上位,离吻端和离前鳃盖骨上角相等或稍大.鼻孔在眼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鳃孔的上角位于眼上缘的水平线上.鳃膜在眼窝后缘的垂直线的下方连于鳃峡.

背鳍外缘微凹,起点距尾鳍基比距吻端为近,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其后缘具锯齿,但顶端柔软分节,以第一根分枝鳍条为最长,约等于眼后头长.胸鳍长约为头长的1.7倍,后伸不达腹鳍基部,其间距约有7~8个侧线鳞。腹鳍起点稍前于背鳍起点,约与胸鳍等长,后伸不达臀鳍起点,其间距等于吻长或稍长.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之后,其起点距腹鳍起点稍近于距尾鳍基,向后伸不及尾鳍基.尾鳍叉形,中央最短鳍条约等于尾柄高.

鳞片比较小,胸腹部鳞片变小且埋于皮下,腹鳍腋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均有鳞鞘,但以背鳍鳞鞘为显著.侧线完全,前段向下弯,以后平直向后伸至尾鳍基之中央.鳃耙短小.下咽齿尖端弯曲.鳔2室,后室比前室长.腹膜灰白色。肠短,约为标准长的3/4,

体背面青黑色,腹面灰白,侧面绝大多数鳞片基部有一黑色的斑点,连成为不连续的直行黑色条纹,头背面有分散的黑斑点,至头的侧面黑点变大且稀少,背鳍、尾鳍及胸鳍微黑。

华南鲤


中文名称华南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 Lacepede

异名海鲤、元江鲤、团鲤(养殖名称)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云南元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7-20;胸鳍条1,14;腹鳍条1,8;臀鳍条3,5。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18-21,内侧23-29。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3[(5-6)/(5-V)]35;背鳍前鳞11-14;围尾柄鳞15-17。

标准长为体高的2.65-3.10(平均2.86)倍,为头长的3.23-3.67(3.43)倍,为背鳍基部长的2.52-2.85(2.66)倍。头长为吻长的2.67-3.47(3.05)倍,为眼径的3.70-5.00(4.35)倍,为眼间距的2.11-2.86(2.42)倍,为尾柄长的2.00-2.57(2.28)倍,为尾柄高的1.87-2.35(2.16)倍。

体较高,侧扁。头较小;头长小于体高。口下位或亚下位,上颌突出于下颌。须2对,前须约为后须的一半长。眼中等大,眼下缘的水平切线在口裂之上。眼间距略大于下颚骨的长度。鳃耙短,三角形。下咽骨短,前臂比后臂宽而短。下咽齿发达,主行第一枚齿粗壮,为光滑的圆锥形,其余呈臼齿状;第二枚肯的齿冠上有2-3道沟纹。尾柄较高,大于或等于眼后头长。

背鳍起点位置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约位于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背鳍外缘内凹,最后1根硬刺的后缘具锯齿。胸鳍的末端接近腹鳍的起点,个别的可达腹鳍的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臀鳍。臀鳍的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五至第六根分枝鳍条相对,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分叉。

脊椎骨4+31(2尾)。鳔2室,前室较后室粗,而长度相当,但随着鱼体的长大,后室相对地缩短。

色彩与鲤相似。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云南鲤


中文名称云南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yunnanensis Tchang

英文名称Yunnan trup-carp,Yunnan carp

异名黄尖嘴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杞麓湖。

形态特征
背鳍Ⅳ-15-18;臀鳍Ⅲ-5;胸鳍Ⅰ-8;腹鳍Ⅰ-15-16。鳃耙19-24。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6[(6-7)/(5-6-V)]39(36.9);背鳍前鳞12-14;围尾柄鳞16-19。

体长为体高的3.3-4.0(平均3.6)倍,为头长的2.9-3.5(3.2)倍,为背鳍基部长的3.0-3.8(3.4)倍。头长为吻长的2.7-3.4(3.1)倍,为眼径的3.9-5.0(4.4)倍,为眼间距的3.0-4.2(3.6)倍,为下颚骨长的2.4-2.7(2.6)倍,为尾柄长的1.5-2.0(1.8)倍,为尾柄高的2.5一3.2(2.8)倍,为头宽的1.9-2.4(2.2)倍。

体长而侧扁。头较长,尖而窄,头长大于体高。吻尖,吻长大于眼间距。口斜裂,下颌稍突出,口的顶端在眼下缘水平线的上方。唇薄。无须或口角有1对细弱的须。下颌骨后关节凸出,下颌骨的长度大于尾柄的高度,但小于头宽。眼较大,稍偏于头的上方。眼间较窄。下咽骨长而窄,长度为宽度的3.9-5.0倍,前臂稍短于后臂;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最大,第一枚齿磨面光滑,其余齿冠上具有2-5道沟纹。

背鳍基部中等长,其长度与头长几乎相等。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大,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臀鳍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三至第五根分根鳍条基部相对,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亦具锯齿。尾鳍分叉。

脊椎骨4+33-34。鳔2室,前室稍大于后室,或相等。腹膜灰白色。

身体背部黄绿色,体侧淡黄绿色带银白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草绿带灰黑色,胸鳍、腹鳍及臀鳍呈金黄色,尾鳍下叶稍带淡红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多在水的中下层摄食。杂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食小鱼、虾。产卵期为4-5月,卵粘性,产于水草上。体长130毫米已达性成熟。行动为速,适应性犟,离水不易死亡,个体中等。一般体长100-200毫米,大的质量可达500克左右

颖鲤


品种名称颖鲤

品种登记号GS02003-1996

审定年份1996

亲本来源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

选育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

品种简要说明
颖鲤是以散鳞镜鲤为母本,鲤鲫移核鱼F2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子一代。其父本鲤鲫移核鱼是将荷包红鲤的囊胚细胞核移植到鲫鱼的去核卵内发育而成。杂交种颖鲤具有三品系杂交的生长优势。当年个体增重平均比双亲快47%。二龄颖鲤个体增重平均比双亲快60.l%。颖鲤的保种制种相对简便,易为生产单位应用推广。
颖鲤具有生长快、含肉率高、单交保种、制种简便的优点,已在湖北、湖南、四川、宁夏、辽宁、河南、北京等十几个省、市、区进行大面积的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建鲤


中文名称 建鲤
拉丁名称 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英文名称 Jian carp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鲤属
拉丁属名 Cyprinus Linnaeus,187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长体型,背较高,体较宽;青灰色,较淡,泛白,尾鳍、臀鳍带有桔红色;全鳞型。符合上述特点的个体占群体总数的95%以上。背鳍条Ⅲ17~21,臀鳍条Ⅲ5,侧线鳞数32~38,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21~23,口须2对。对于体长12.5~43.5,体重50~1500克的个体。鳔分二室,前室大。下咽齿三行,臼状,齿式1.1.3/3.1.1。脊椎骨数总数为颅后椎数、腹尾椎数之和,即32─38。腹膜乳白色,肠成鱼肠长与体长之比为2.090.15。
生活习性 水底层栖息,是杂食性鱼类,生长迅速,觅食主要靠触觉和嗅觉,喜弱光,好动
繁殖习性 性腺一年成熟一次,分批产出,在人工催情情况下,可集中产卵,一批产出。

大眼鲤


中文名称大眼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megalophthalmus Wu et al.

英文名称bigeye true-carp, bigeye carp

异名草壳鱼,壳子鱼,老头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洱海。

形态特征
背鳍条4,15-18;胸鳍条1,15-16;腹鳍条1,8;臀鳍条3,5。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25-29(平均27.73),内侧35-40。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5[(6-7)/(5-6-V)]37(36.05);背鳍前鳞12-15;围尾柄鳞16。

标准长为体高的3.15-3.95(平均3.49)倍,为头长的3.15-3.7(3.42)倍,为背鳍基部长的2.94-3.70(3.37)倍。头长为吻长的3.40-4.45(3.75)倍,为眼径的3.00-5.30(3.86)倍,为眼间距的2.5-3.15(2.89)倍,为下颚骨长度的2.50-2.80(2.62)倍,为尾柄长的1.48-2.05(1.71)倍,为尾柄高的2.40-2.80(2.62)倍。

体侧扁。头长与体高约相等。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口端位,呈马蹄形,上、下颌等长,口裂倾斜。下颚骨长度与尾柄的高度相等;左右两个下颚骨彼此靠近。须1-2对,前须不发达或消失,后须伸过眼前缘的下方。鼻孔前方隆起。眼大,在较小个体眼径大于或等于吻长,但在标准长为160毫米以上的较大个体则略小于吻长。眼球的中心与吻尖在同一水平线上。眼间距较宽,但略小于下颚骨的长度。鳃耙短,三角形,其长度不及鳃丝的一半。下咽骨较细长,长度为宽度的3.64-4.33倍,前臂长略短于后臂。下咽齿较细,主行第一枚咽齿为光滑圆锥形,比第二枚齿细;余为口齿状,第二枚齿的齿冠上有2-3道沟纹。

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至吻端的距离比至尾鳍基的距离为小或相等;背鳍最后1很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末端不达腹鳍,相隔1-2个鳞片。腹鳍不达肛门。臀鳍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三至第五根分枝鳍条相对。

背椎骨4+32-33。鳔2室,前室大于后室或相等。腹膜白色。达到性成

熟个体的标准长,雄鱼为68毫米,雌鱼为82毫米。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水草较多的水域,挠足类和技角类等浮游动物。

淡水生。

繁殖习性
生活在沿岸带的中上层水域,冬季在水较深的地方栖息。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小鱼、虾及丝状藻等。5-6月产卵,产卵场主要在浅水地带水质清澈的砾石底处。喜集群活动。成鱼达1千克以上。

春育雏鸭好赚钱


一、育雏

头水鸭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育雏。雏鸭出壳后舍饲7~8天,即将其赶入翻耕后的绿肥田、油菜田、蚕豆田以及绿肥留种田,让它们觅食田里的泥鳅、蚯蚓、黄鳝、小鱼、小虾和昆虫等天然动物饲料。收获早稻时,蛋用型母鸭即开始产蛋,公鸭可以上市。对于蛋肉兼用型鸭,可利用庄稼收获时田间落谷和虫子多的大好时机,催肥出售。

1.温度的控制。雏鸭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防热能力较差,气温的大幅变化很容易引发疾病。育雏期间,育雏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如下。

1~3日龄:蛋鸭28~30 ℃,肉鸭31~33 ℃。
4~6日龄:蛋鸭26~28 ℃,肉鸭28~31 ℃。
7~10日龄:蛋鸭22~26 ℃,肉鸭22~28 ℃。
11~15日龄:蛋鸭18~22 ℃,肉鸭19~22 ℃。
16~21日龄:蛋鸭16~18 ℃,肉鸭17~19 ℃。

夜间外界气温低,育雏室内温度应比白天高1~ 2 ℃。控制温度时,应遵循鸭龄由小到大循序下降的原则,切忌忽高忽低,避免温差过大。由于雏鸭的体质有强有弱,外间气温高低不同,与温度密切相关的湿度、通风条件也有差异,因此,最好根据雏鸭的精神状态来确定育雏温度是否合适。温度过低时,雏鸭挤压成堆,人为分开后又重新堆集,此时应适当升温;温度过高时,雏鸭张口喘气,远离热源,烦躁不安,饮水量增加,此时应适当降温;温度合适时,雏鸭散开活动,三五成群,食后静卧无声,伸颈展翅,呈舒展之状。

2.湿度的控制。育雏舍内空气湿度过低时,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其健康和生长,这种情况往往在1周龄内出现;湿度过高时,霉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易引发疾病。雏鸭1 周龄内,舍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70%,以利于卵黄吸收;2周龄后保持在50%~55%。

3.密度控制。饲养密度过大,雏鸡会因拥挤而生长受阻,影响增重,造成个体大小参差不齐,死亡率高;饲养密度过小时,雏鸭生长较快,成活率高,但鸭舍利用不经济。因此,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饲养密度。

二、补充维生素

春季养鸭要注意补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症多发生于春季50日龄以内的幼雏鸭和初产蛋鸭。病鸭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增重缓慢甚至停止,表现出倦怠、衰弱、消瘦、羽毛蓬乱、鼻孔流出黏稠液体、呼吸困难、运动无力、行走蹒跚、喙部黄色变淡等症状。病重鸭一侧或双眼流泪,眼睑下方有乳酪样分泌物,角膜混浊、软化,导致角膜穿孔和眼前房液外流,严重者眼球下陷、失明,甚至死亡。患病种鸭产蛋量明显下降,蛋黄颜色变淡,出雏率低,死胎率增加;公鸭性机能衰退。

造成雏鸭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主要有春养雏鸭饲料单一,青绿饲料饲喂不足;饲料加工、贮藏不当,氧化酸败后致使维生素A含量减少;应激因素增加了雏鸭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种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导致1~2 周龄雏鸭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

因此,春季养鸭必须要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补给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如胡萝卜、菠菜、南瓜和鱼肝油等。同时要做好饲料的运输、贮藏保管工作,避免因氧化酸败而破坏维生素A。

三、防病

1.保持环境卫生。确保鸭舍、运动场排水良好,地面干爽,要经常更换垫料。食槽、水槽(盆)要经常洗刷。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2.防疫。雏鸭1周龄后,就要做好鸭瘟、禽生败等疫苗的预防注射工作,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染病对鸭群的危害。

3.维生素A缺乏症的治疗。病鸭可用鱼肝油治疗,每只每次灌服0.2~0.5毫升,每天3次,或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 1 000~1 500国际单位。对个别病雏鸭可肌肉注射0.5毫升鱼肝油。种母鸭每日用鱼肝油1.0~ 1.5毫升分3次喂服,疗效较好。

罗非鱼苗提前春繁技术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自然产卵。为抢季节,充分利用光、热与饵料资源,以提高养殖产量,必须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春繁,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具体措施如下。

1.亲鱼选择与培育

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在3月中旬放入产卵池内加强培育,产卵池可选用越冬池。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池放养6尾亲鱼,雌雄比例2∶1或3∶1,同时要定期换水。

2.增温与饲养管理

池内水温应控制在23℃以上,水质要求肥、活、爽,投饵量可依水温、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静水池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流水池为3%。同时,要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性腺发育程度,做好各项记录。

3.产卵

罗非鱼雌雄鱼体色有明显的区别,发情的雄鱼在池边游动,寻找地点做窝。窝的形状为锅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厘米左右。窝建成后,雄鱼不时到雌鱼群中逗引,并拦截雌鱼入窝配对。当水温达到22-23℃时,雌鱼便能产卵。产卵时,雌鱼腹部靠近窝底,雄鱼守卫在窝旁,雌鱼产卵后,立即将卵吸入口内,下颌鼓突呈囊状。雄鱼随即入窝排精,雌鱼又将精液随水吸入口内。卵子在口腔内受精。

4.孵苗

罗非鱼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并随着雌鱼的呼吸而翻动,既得到母体的保护,又具有很好的孵化环境。水温在30℃左右时,约4-5天孵出鱼苗;25℃时则需7天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