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曲巴非蛤

[学名]: Paphia(Paphia) euglypta
[资源名称]: 真曲巴非蛤
[外文名]: Well carved venus

[形态特征]:
 
壳呈长卵圆形。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偏前。壳前端圆,后端不成截状。小月面长,有棕色条纹,凸出,中线直;楯面不明显。壳面呈肉红色或浅棕色,有放射状的棕色斑点或色带;生长线形成粗而平的肋,肋间沟深,壳内面白色或淡紫色,铰合部窄,有主齿3枚。前、后闭壳肌痕近马蹄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南沿海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细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相关推荐

真鲂


[学名]: Eumegistus illustris
[资源名称]: 真鲂
[外文名]: Sweeper pomfret
[别名]: 真乌鲂、裸首乌鲂
 
[形态特征]:
 
背鳍Ⅲ-30,臀鳍Ⅱ-23;胸鳍20;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50。鳃耙4+10。 体长约为体高2.2倍,约为头长3.6倍。头长约为吻长4.3倍,约为眼径3.5倍,约为眼间隔2.4倍。尾柄长约为尾柄高1.9倍。 体椭圆形,后方细长,稍侧扁。背面自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成圆弧状,腹面钝圆。头中等大,背面圆凸。吻钝而稍突。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2个,分离,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裂缝状,近眼前上缘。口裂倾斜,下颌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两颌前端有数行犬状牙,两侧为2~3行绒毛牙,犁骨无牙,腭骨牙弱。舌圆而宽,无牙。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边缘有弱细锯齿。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骨7。 体被圆鳞,头部除眼间隔区和前鳃盖骨后下半部无鳞,其余均被小鳞。背鳍和臀鳍鳍条部基部亦有小鳞。头部和体中部无鳞棘,体后部和尾柄部鳞片具有向后小棘,尾柄部中线上下各行鳞片尤其明显。有侧线,前面稍弯曲,后面平直。 背鳍和臀鳍前面鳍条延长,呈三角形。胸鳍较长,可伸达至臀鳍起点。腹鳍短,位于胸鳍茎后部下方,其末端不达肛门。尾鳍为双凹形。 液浸标本体为黑褐色,背鳍、臀鳍和尾鳍鳍膜带有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新几内亚和挪威。水深381-620米。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深海,大洋性

黑印真鲨


中文名称 黑印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menisorrah
英文名称 Silky shark、blackblotch shark
地方名称 Carcharias falciformis、Carcharhinus falciformis、Squalus tiburo、Gymnorhinusp haraonis、Carcharhinus atrodors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缍形,头、尾渐细小。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1/4;尾比头和躯干稍长,吻背视三角形,前缘尖钝。眼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与第五鳃孔等长。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弧形,口宽稍小于口前吻长,口宽为口长的1.3倍;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牙;仅上唇褶微露于口隅。上颌牙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外斜,外缘具一缺刻,下有2~3个小齿头;下颌牙较狭,尖直,微有锯齿;两颌各有一正中牙,每颌每侧13牙。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间3个较宽,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第一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上角圆,后缘微突,下角延长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相对,上角圆,后缘微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宽长,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与后部间具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起。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大,后缘深凹,外角圆突,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臀鳍稍大,位于背鳍间隔中间下方,外角钝圆,里角钝尖。胸鳍宽大,稍呈镰形,伸达第一背鳍基底中部。

体背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鳍前半部上方黑色,其他各鳍后缘和尾鳍下叶边缘淡褐色。


生活习性 大量地在大陆棚和岛屿棚边缘的附近发现, 也在开放海域中与偶然近海.时常发现于深水礁区与在岛的斜坡附近.移动快速、具侵略性。独居性; 时常伴随着鲔鱼群.主要吃鱼, 也捕食乌贼, 纸鹦鹉螺 , 与大洋性螃蟹 。

曲海龙


中文名称曲海龙

拉丁名称Choeroichthys sculptus (Gunther)

英文名称stumpy pipefish, sculptured pipe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海龙目

拉丁目名Syngnathiformes

中文亚目名海龙亚目

拉丁亚目名Syngnathoidei

中文科名海龙科

拉丁科名Syngnathidae

中文属名曲海龙属

拉丁属名Choero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延长,头背面的轮廓在眼前方较隆起,吻部无中侧嵴,躯干部体环少于25,肛门在体长的中点之后,育儿囊在躯干部腹面,但其皮褶不十分发达,大部分受精卵暴露在外,躯干部上背棱与尾部上背棱相连,背鳍位于躯干部和尾部上,背鳍鳍条23-36。臀鳍很小胸鳍12-18,尾鳍明显。体环数目较少,躯干部体环数18-21,尾部体环21-25,背鳍下体环(7.25-4.0)+(0.5-2.5)=6.25-8.25。雄鱼育儿囊由囊板与腹褶组成,背鳍鳍条27-34,大部分位于躯干部上,臀鳍很小,仅4鳍条,胸鳍18-23,尾鳍明显,由10鳍条组成,体侧有3-4行小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姜曲海猪


姜曲海猪(Jiangquhaipig)因主产于江苏省的姜堰、曲塘镇、海安一带而得名,包括大伦庄猪、曲塘猪和海安团猪三个类群。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江苏省的泰州、南通、扬州三市,多集中在姜堰、曲塘镇、海安、如皋、江都等市(县),兴化、高邮、通州等市(县)也有分布。20世纪90年代至今分布区逐渐北移至盐城的东台、大丰等市(县),还推广到连云港的部分市(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姜曲海猪中心产区位于北纬32o0157~33o1059、东经119o3824~120o3220,地势以平原为主,海拔2.0~5.5m。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1040mm,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2500h。土壤为砂质壤土,缺乏团粒结构,保水保肥性差,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且该地区人多地少,故耕作精细,复种指数高,需肥量大,是江苏省传统的商品猪重点产区,养猪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物以三麦、玉米等旱作为主,大豆、花生、高粱等次之,胡萝卜是当地大田轮作的必要组成作物,供作饲料用,播种面积大、产量高。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早在1818年金榜撰写的《海曲拾遗》一书中就有(本地猪)非若淮北苦脸猪的记载。说明那时已形成了一个与淮猪不同的新类型,但其与淮猪或大花脸猪比较,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猪种。

姜曲海猪产区处于华北型和华中型猪种的交错地带,基本上是由华北型猪种和华中型猪种杂交育成的,产地群众俗称姜曲海猪为沙夹本,表明它是通过华北型的本种和华中型的沙种长期轮回杂交而育成,兼有两者的特征和特性。所谓本种是指产区内体型不大、头长而狭、额部皱纹较浅、背较窄、腹较紧、四肢高、臀尖、生长不快、较耐粗饲的一种地方猪种。所谓沙种,是指骨架大、皮厚有皱褶、额部皱纹较深、颈粗背宽、臀长而方正、性情迟钝、易于沉积体脂的一种地方猪种,它与属华中型的大花脸猪的特征相符合。产区劳动人民习惯利用酿酒、榨油和制粉等副产品喂猪。饲养肉猪周转较快,形成了粮、油、酒、猪的生态系统。姜曲海猪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选择逐步演变形成的。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江苏省2006年对全省调查,有姜曲海猪种公猪9头,母猪2400多头,其中泰州市约占42%,南通市约占52%,盐城市约占4%,常州、扬州有零星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中心产区有姜曲海猪约14万头;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发展瘦肉型猪,外种猪大量引入,使姜曲海猪的数量逐年下降,约12万头;90年代约10.3万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姜曲海猪头短,额部皱纹不深,嘴短,部分猪在鼻吻处偶有白斑,群众称花鼻子,耳中等大、不下垂。体型偏小。四肢较短,骨骼细致。背宽微凹,背腰较短,腹大下垂,臀部发育一般。乳头多为9~10对,排列整齐对称。尾长约32cm左右。肋骨13对。全身被毛、鬃毛及肤色均为黑色。

2.体重和体尺2006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姜曲海种猪场对24月龄以上种公猪、三胎以上怀孕2个月左右母猪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见表1。与1975年海安县种畜场测定,62头成年种母猪平均体重(141.403.34)kg比较,基本接近。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姜曲海猪性成熟较早。母猪70~80日龄出现发情征状。公猪90日龄左右能正常射精,100日龄性成熟。公、母猪161~210日龄可以配种。母猪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4天,妊娠期111~113天。

据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姜曲海种猪场2006年调查,窝产活仔数,三胎以上(33窝)为(13.440.14)头,初生窝重(10.780.11)kg,45日龄断奶,母猪泌乳力(35.990.39)kg,断奶仔猪数(12.510.11)头。

《中国猪品种志》记载,对海安县种畜场19691980年12年间和泰县种猪场19761980年5年间的资料综合统计数据比较,窝产仔数略有增加,见表2。

2.育肥性能按照当地习惯,姜曲海猪公、母猪均于45日龄断奶时去势,一般养至180日龄、60~65kg屠宰上市。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姜曲海种猪场2006年对15头姜曲海猪进行了测定,6~7肋皮厚(5.70.4)mm,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见表3。

纯种姜曲海猪的育肥性能不太理想,据1980年试验达到90kg体重大约245日龄,从28.69kg增至88.12kg,需158天,平均日增重376g,每头用精料283.42kg,青料318.09kg。

四、饲养管理

姜曲海猪产区多产杂粮,饲料来源丰富而优质,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精、青饲料比多为1:7~14,且以胡萝卜为主。当地群众很重视猪的饲料调制,普遍使用发酵饲料,甚至胡萝卜也发酵保存。因此,形成了姜曲海猪腹大下垂、体短腿矮、早熟易肥、肉质鲜美等特点。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20世纪60年代初,姜堰市(原泰县)就有大伦种猪场,1974年又重新组建了姜堰市种猪场,承担姜曲海猪的保种和选育工作。1974年3月以姜曲海猪主产区扬州、南通、盐城三地区行政畜牧主管部门和养猪生产单位为主,有关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的姜曲海猪育种协作小组成立,并在姜堰市种猪场内进行姜曲海猪的品种登记,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对姜曲海猪的选育做了大量工作。1995年出版了《中国姜曲海猪》。

2007年江苏畜牧兽医技术学院将姜堰市种猪场的姜曲海猪的主要群体收购至泰州,建立江苏畜牧兽医技术学院姜曲海种猪场,2008年该场列入国家级保种场,有纯种姜曲海成年公猪5头、成年母猪150头。姜曲海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姜堰市种猪场自1974年建场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来良种公猪与当地地方品种猪杂交,以发展瘦肉型猪,姜曲海猪以繁殖力强、肉质好等特性保持其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采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外来品种公猪与姜曲海猪母猪进行杂交,杂交利用母猪占95%左右。

六、品种评价

姜曲海猪是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皮骨比例较低、早熟易肥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是其弱点。今后应加强国家级保种场的建设,设立保护区,加强保种工作,并抓好开发利用,以利用促保种。

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花蛤和腰蛤都属于贝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确是不同的品种,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一、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1、外观区别:花蛤学名菲律宾帘蛤,是蛤蜊的一种,外形略呈椭圆形,有白色、黄色、棕色、浅褐色、深褐色,有时带有放射线、条纹、大斑点或深褐色锯齿花纹。腰蛤就是油蛤,在上海称为腰蛤,也是蛤蜊的一种,壳有花纹、光滑,看起来油光发亮。两者相比,花蛤质地比较粗糙,贝壳比较薄,颜色和纹路更加丰富;而腰蛤质地光滑油亮,贝壳更加厚实,颜色和纹路比较单一。

2、味道区别:花蛤和腰蛤的肉质都比较紧实,吃起来有嚼劲,但是腰蛤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

二、腰蛤味道如何?

油蛤味道鲜美,脆嫩香甜,营养丰富,适合煲汤也适合清炒。它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蛤蜊的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

三、花蛤和腰蛤多少钱一斤?

花蛤和腰蛤都是蛤蜊的一种,价格在9-20元/公斤之间。根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2019年10月16日花蛤价格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卖10元/公斤,山东省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卖9元/公斤,新疆乌鲁木齐北园春批发市场卖20元/公斤。

白点杏蛤(大杏蛤)


[学名]: Amygdalum watsoni
[资源名称]: 白点杏蛤(大杏蛤)
[别名]: 瓦氏偏顶蛤
 
[形态特征]:
 
壳薄,半透明,近长椭圆形。两壳相等,前端细圆;后端宽圆,稍扁。背缘自壳顶至韧带末端较直且上斜,形成钝角后又弯向后缘;腹缘呈弧形。壳顶近前端。壳表光滑,淡黄色。生长线细密,无放射肋。壳内面白色,具珍珠光泽。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南沿海  
[地理分布]: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软泥底,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泥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 [生活区域]: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阔口真鲨


中文名称 阔口真鲨
拉丁名称 Carcharhinus latistomus
英文名称 Sandbar shark、bigmouth shark
地方名称 高鳍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 (Nardo, 1827)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真鲨科
拉丁科名 Carcharhinidae
中文属名 真鲨属
拉丁属名 Carcharhi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纺锤形,躯干较粗大。头宽扁,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稍侧扁,比头和躯干稍短,尾基上下方具凹洼。吻宽扁,中长,背视弧形,前缘钝圆,侧视尖突。眼中大,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为第一鳃孔宽的1/2。鼻孔颇宽大,斜侧位,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鼻间隔宽,比鼻孔长约大3倍余。前鼻瓣后部有个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宽比口前吻长稍大,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口闭时上下颌紧合,齿不暴露;唇褶短小,见于口隅。上下颌齿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外斜,外缘有一凹缺;下颌齿较狭而直,内侧和外侧凹入,边缘具细锯齿;上下颌各具一细小正中齿,每侧各具14齿,上颌齿1行在使用,下颌齿2行在使用。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前4个大小和距离约相同,最后1个较狭小,最后2个距离较近,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壳形,基板发达,具1棘突3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位于腹腔前半部上方;起点对着胸鳍基底后端或稍前;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近许多;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距腹鳍起点垂直线有一相当大的距离。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基底长约等于背鳍间隔的1/4;上角钝圆,后缘斜直,下角延长尖突,距尾基的距离约与其里缘相等,背鳍间隔中部正中具一纵行皮嵴。尾鳍宽长,约为全长的3/11,比头长为大,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圆,后缘凹入。臀鳍约与第二背鳍等大,基底与第二背鳍基底相对,距尾基与距腹鳍约相等或距尾基比距腹鳍稍近;外角钝圆或钝尖,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伸达第二背鳍下角下方。腹鳍比第二背鳍稍大,近方形,位于背鳍间隔中部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外角和里角都钝圆。胸鳍中大,近镰形,后缘凹入,前角钝尖突出,里角钝圆,鳍端伸达背鳍基底后端或稍后。

体青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鳍灰褐色,后缘较淡。


生活习性 温带和热带近海上层鲨,栖息于从潮间带至280m处。在北大西洋,冬季南下,夏季北上,常成大群洄游。胎生,具卵黄囊胎盘,每产1-14仔。雄成鱼长131~178cm,雌成鱼长144~184cm,最长达3m。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稻田养鱼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