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虫昌)螺

中文名称 肋(虫昌)螺
拉丁名称 Umbonium costatum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pda
中文目名 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 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 Trochidae
中文属名 (虫昌)螺属
拉丁属名 Umbonium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体小型,侧扁,略呈等边三角形,壳高10mm,壳宽14mm,壳质厚坚。壳面浅紫或浅棕黄色。螺层6层,螺旋部矮小,体螺层扁宽,螺层层面滑溜有光泽,缝合线较深。各螺层相接处隆起肋状,螺层间具左向细纹。底面隆突,光滑有亮泽,外圈甚宽,具紫色或棕色曲线斑纹,内圈较小,深紫或深棕色,滑溜。螺轴甚短,光滑,轴唇厚而平滑;外唇较薄,内壁光滑。脐部周围向外鼓胀,几成足形,无脐孔。
分布 中国福建,广东;日本中部和南部海域,印度洋。
生活习性 暖水性较强,生活于亚热带和热带海区,种群高丰度集中在亚热带海区:我所1981年1月在广东深圳海域采集调查,单位面积采获量达140个;据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郭金富等,1994),本种在东海岛东南码头的中潮区,春季生物量为6.2Og/m2,栖息密度为68ind/m20多见于中、低潮区,从潮下带至20-30m砂质浅海中也多有发现。

相关推荐

肋蜒螺


中文名称肋蜒螺

拉丁名称Nerita costata Gmelin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蜒螺科

拉丁科名Neritidae

中文属名蜒螺属

拉丁属名Neri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西沙群岛、广东;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半球形,结实。壳高17.6毫米,壳宽15.1毫米。螺旋部低小。体螺层占贝壳全部。壳面具10余条黑色粗大的螺肋。缝合线浅。壳口半月形。外唇边缘具黑色镶边,内缘加厚,有7枚齿,两侧齿尤为发达;内唇向外扩展与外唇相连,白色或淡黄色,有褶襞,内缘有4枚齿。厣半圆形。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岩礁间。产于海南岛万宁、三亚沿海。海(水)生。

旋纹肋带螺


中文名称旋纹肋带螺


拉丁名称Pleuroploca filamentosa

异名旋纹细带螺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细带螺科

拉丁科名Fasciolariidae

中文属名细带螺属

拉丁属名Pleuroplo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热带产。生活在潮间带低潮区附近或稍深的珊瑚礁间。我国见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此外,广泛分布于日本、密克罗尼西亚等热带印度-太平洋海区。

形态特征
贝壳呈长纺锤形,壳质结实。壳高140毫米,宽53毫米,螺层约9层,缝合线浅。螺旋部较高,呈尖圆锥状,体螺层前部收缩,每一螺层中部膨胀,形成肩部,在肩部上具有较强的结节突起,其突起在体螺层约有9个。整个壳面上具有许多成对的细的褐色线状螺旋沟纹,生长纹明显。壳面淡褐色杂有黄白条纹及斑点,覆盖着每个螺层的结节突起,并延伸贝壳前端。壳口卵圆形,内面淡褐色,具有许多排列密集的线纹,外唇薄,上部具钝角;内唇弧形,下部有3条明显肋状皱襞。前沟半管状,较延长,有的前端内唇与绷带二者之间形成假脐,具角质厣。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皱肋文蛤


[学名]: Meretrix lyrata(Sowerby)
[资源名称]: 皱肋文蛤
[别名]: 琴文蛤
 
[形态特征]:
 
壳呈三角卵圆形,前、腹缘圆,后端逐渐变尖。壳顶位于中央偏前。小月面呈矛头状,中线稍弯曲。楯面卵梭形,韧带粗短,两者均呈黑褐色。壳面具灰黄色壳皮。生长线粗宽呈肋状,偶有分叉或被光滑面所间断。壳内面白色,后背缘呈紫褐色。铵合部具主齿3枚,前侧齿1~2枚。前闭壳肌痕长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梨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广西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至浅海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独龙裂腹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