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肋珠母

[学名]: Pinctada radiata
[资源名称]: 射肋珠母贝
[外文名]: Pearl oyster
[别名]: 西印度珠母牡蛎
 
[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方形,壳形较斜。后耳小,前耳较大。壳表呈紫色、黄色或黄褐色,有的具蓝色或绿色放射带,或混有白色放射带。棘密,薄脆。贝壳内面珍珠层具蓝色或紫色光彩,边缘呈紫色或褐色。铰合部K,具卤。闭壳肌痕短而宽,略呈长椭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  [原产省份]:海南  [原产地区]:中国南海热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全球南北两回归线之间,如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海种,以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珊瑚上。

相关推荐

皱肋文蛤


[学名]: Meretrix lyrata(Sowerby)
[资源名称]: 皱肋文蛤
[别名]: 琴文蛤
 
[形态特征]:
 
壳呈三角卵圆形,前、腹缘圆,后端逐渐变尖。壳顶位于中央偏前。小月面呈矛头状,中线稍弯曲。楯面卵梭形,韧带粗短,两者均呈黑褐色。壳面具灰黄色壳皮。生长线粗宽呈肋状,偶有分叉或被光滑面所间断。壳内面白色,后背缘呈紫褐色。铵合部具主齿3枚,前侧齿1~2枚。前闭壳肌痕长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梨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广西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至浅海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射水鱼


中文名称射水鱼

拉丁名称Toxotes jaculator (Palla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射水鱼科

拉丁科名Toxotidae

中文属名射水鱼属

拉丁属名Toxo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1.8-2.5倍。头尖锥形,头背扁平,有一枕骨棱,眼大,位于头的前半部。口大,口裂斜,能伸缩,下颌突出,上颌骨细长,被鳞,无辅上颌骨。颌齿呈绒毛状。眶前骨狭,前缘有锯齿,前鳃骨下缘有锯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具假鳃,鳃4,下咽骨分离。体被中大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25-47。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位于体的后半部,与臀鳍相对,具4-5鳍棘,11-14鳍条。臀鳍具3鳍棘,15-18鳍条,基底甚长于背鳍鳍条部基底,腹鳍胸位或亚胸位,1鳍棘5鳍条,具1大腋鳞,椎骨24(10+14)。背鳍Ⅳ-12-14,臀鳍Ⅲ-15-16,背鳍位于体的后半部,尾鳍微凹,体具5条横带。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珠母贝


[学名]: Pinctada margaritifera (Linnaeus)
[资源名称]: 珠母贝
[外文名]: Pearl oyster
[别名]: 黑蝶贝
 
[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圆形。个体比前两种大,为珍珠贝中较大的种类,大者高度可达20厘米左右。壳质坚厚。壳顶向前弯,前耳小,后耳大。壳表棕褐色或绿褐色等;被有同心形鳞片,边缘有鳞片规则的向外延伸,呈棘状或锯齿状,中部鳞片常脱落,留有淡白色的放射条纹痕迹。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  [原产省份]:海南、广西  [原产地区]:印度洋和太平洋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除了红海、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夏威夷群岛外,在日本的鹿儿岛至东南亚一带南洋群岛等海域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硇洲岛、涠州岛和海南岛(包括西、南沙群岛)以及台湾的澎湖群岛沿海一带。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黑蝶贝喜欢栖息于潮流畅通、水温盐分变化不大的海域,其生活水层一般在10一40米。在海底多数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岩石的间隙中或珊瑚礁上。

肋蜒螺


中文名称肋蜒螺

拉丁名称Nerita costata Gmelin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蜒螺科

拉丁科名Neritidae

中文属名蜒螺属

拉丁属名Neri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西沙群岛、广东;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半球形,结实。壳高17.6毫米,壳宽15.1毫米。螺旋部低小。体螺层占贝壳全部。壳面具10余条黑色粗大的螺肋。缝合线浅。壳口半月形。外唇边缘具黑色镶边,内缘加厚,有7枚齿,两侧齿尤为发达;内唇向外扩展与外唇相连,白色或淡黄色,有褶襞,内缘有4枚齿。厣半圆形。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岩礁间。产于海南岛万宁、三亚沿海。海(水)生。

密肋粗饰蚶


中文名称 密肋粗饰蚶
拉丁名称 Anadara crebricostata(Reer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70003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粗饰蚶属
拉丁属名 Anadar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壳厚,呈长卵形,两壳近相等。壳高52.5mm,壳长71.0mm,壳宽
44.9mm,壳表具有扁平放射肋约42条,每条肋有2条细肋组成。壳面被棕色绒毛状壳皮。韧带面棱形。铰合部平直,齿小而密,壳内灰白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低潮带附近。

大珠母贝


[学名]: Pinctada maxima (jameson)
[资源名称]: 大珠母贝
[外文名]: pearloyster
[别名]: 白蝶贝
 
[形态特征]:
  贝壳极大、重厚。左右两壳相等,左壳稍隆起,右壳较扁平,壳高略等于壳长;壳背缘较直,腹缘圆。壳顶尖,较明显,不突出壳背缘;前后耳不明显。壳表面呈黄褐色。生长线明显,多呈鳞片或薄片状突起。贝壳内面珍珠层较厚,呈银白色。铰合部无齿,韧带位于背缘。闭壳肌痕大,呈长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澳大利亚,西太平洋沿岸的东南亚国家近岸  [原产省份]:中国分布在海南岛、西沙群岛、雷州半岛沿岸海域  [原产地区]:西太平洋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大珠母贝分布于澳大利亚沿岸,西太平洋沿岸的东南亚国家近岸。中国分布在海南岛、西沙群岛、雷州半岛沿岸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大珠母贝栖息在水深4~60米之间海区,喜埋栖在珊瑚礁、贝壳、岩礁、砂砾等底质中,其生长适宜水温23~30.3℃,最适水温为24~28℃。大珠母贝系滤食性贝类,主要以藻类为食,还兼食甲藻、纤毛虫等。

珠母核果螺


[学名]: Drupa margariticola
[资源名称]: 珠母核果螺
 
[形态特征]:
 
壳呈长纺锤形,螺层约7层,螺旋部高,缝合线浅,肩部明显,肩角具结节突起。壳面黑褐色,纵肋发达,螺肋较细由半管状鳞片作覆瓦式组成。壳口小,外唇厚有齿状缺刻,内缘具5~7枚粒状齿;内唇有2、3个粒状齿,下端下绷带共形成假脐。厣角质。
 
 
[原产地区]:我国的南海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洲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匍匐生活于潮间带岩礁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地纹芋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