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斑东方鲀

中文名称 弓斑东方鲀
拉丁名称 Fugu ocellatus [Takifugu ocellatus(Osbeck)][Spheroides ocellatus]
英文名称 ocellated puffer
地方名称 河鲀、气肚鱼、混斯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东方鲀属
拉丁属名 Fugu
分布类别 海水,淡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16;臀鳍条12~13;胸鳍条18~19。体长为体高的3.4~3.5倍,为头长的2.9~3.0倍,为尾柄长的4.8~4.9倍,为尾柄高的11.6~12.7倍。头长为吻长的2.2~2.4倍,为眼径的4.9~6.0倍,为眼间距的1.9~2.0倍。体稍延长,前部钝圆,后部渐狭小。吻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口唇发达,下唇较长,两端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微凸。鳃孔小,位于胸鳍基的前方。背面自鼻孔后方至背鳍起点,腹面自鼻孔下方至肛门均被小刺;吻部、头部和体侧及尾部光滑。侧线显著,上侧位,至尾部向下弯至尾柄正中。侧线在头部多具分支,腹面在胸鳍后下方开始有一腹支伸达尾鳍基部。背鳍位于肛门后上方,几乎与臀鳍相对。胸鳍较短,近方形。无腹鳍。尾鳍截形或向外微凸。体腔较大,腹腔膜白色。肠长约等于体长。鳔大,1室,贴于体腔的背面。无幽门盲囊,有气囊。体侧在胸鳍后上方有一白缘黑色大斑,与背面黑色宽横带纹相连,呈鞍状。背鳍基部的两侧合有一个白缘大黑斑。各鳍淡色。体背侧面灰褐色,腹面白色
生活习性 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以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多栖息于沿海及河口附近。遇敌时吸气胀成球形,漂浮水面。春季溯河繁殖。幼鱼在淡水肥育,翌春入海。个体小,常见体长100~150 mm。血及内脏剧毒,须慎食。血、肉和内脏均可入药。<yz023.COm/p>

相关阅读

东方鲀


中文名称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spp.

英文名称Oriental puffer

异名河豚(江、浙),艇巴(鲁、辽),蜡头(冀),街鱼(闽),鸡枪(鄂)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东方鲀属

拉丁属名Fug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以黄、渤海种类最多,其次是东海,南海最少。

形态特征
东方鲀体粗短,呈亚圆筒形。头及吻圆钝,上下颌各具两个牙板。鼻孔两个,鼻瓣呈亚圆突起。全体或光滑无鳞或具刺鳞。背鳍1个,无鳍棘;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圆形或截形或新月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东方鲀属鱼类虽是近海和河口区栖息者,通常不进行长距离的洄游,仅在不同生活阶段为寻求适宜的生活条件进行较短距离的洄游。东方鲀属的大部分种类通常栖息在不低于10℃的水域中,因此,当冬季近海水温下降,鱼群即游向深水区;春季产卵时,产卵的适温为13-19℃。索饵期它们栖息于12-15℃水温的海域,除温度条件外,还和底质及食饵对象的分布关系密切,通常要求有砂泥、砂砾及贝壳的底质,这种底质是和食饵对象的分布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东方鲀属鱼类所嗜食的底栖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棘皮动物都栖息在这些底质的海区。

东方鲀属鱼类基本上有大小两种不同类型。属于大、中型者有红鳍东方鲀、紫色东方鲀、假晴东方鲀、黄鳍东方鲀、菊花东方鲀等,其他如铅点东方鲀、弓斑东方鲀、网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等都属于中、小型个体一。最大的红鳍东方鲀体长可达700毫米,质量为10千克,通常体长都在300-450毫米,质量1.5-3.5千克。中小型的铅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等的一般体长都在90-180毫米,质量40-350克。

东方鲀性成熟早,如大型的红鳍东方鲀,2龄性成熟,此时体长为320毫米,质量1.5千克,怀卵量约30万粒。怀卵量随鱼体的增长而增加,大型个体的怀卵量可超过200万粒。中、小型种类,如虫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铅点东方鲀等,其年龄尚未进行研究,产卵群体的体长通常为90-230毫米,以150-180毫米者占优势,质量45-420克,以160-280克者占优势,怀卵量为13万-29万粒,小型东方鲀属鱼类中以弓斑东方鲀的繁殖力最大,通常怀卵量为14万-30万粒,一尾1000克的亲鱼,怀卵量可达120万粒。东方鲀属鱼类产粘性卵,卵圆球形,多油球,卵径视种类不同而变动于0.25(弓斑东方鲀)-1.5毫米(红鳍东方鲀)之间,几乎所有种类都属一次排卵类型。卵的孵化时间较长,约需150-225℃积温。

东方鲀属鱼类的摄食门类甚广,主要是以底栖生物为食。食物对象有软体动物中的乌贼、偏顶蛤,节肢动物中的虾蛄、蟹类和虾类,环节动物中的沙蚕,棘皮动物中的海毛里求斯、蛇尾等,同时也摄食许多小型鱼类,如天竺鲷、鯷、鰕虎鱼等。东方鲀属鱼类生性凶猛,贪食,经常发现其自相残食。

保护措施
为使资源合理利用,与日本、南朝鲜共同商讨繁殖保护方案,初步考虑在繁殖期间,对几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红鳍东方屯、假睛东方屯等实行短期禁捕, 在其他时间可实行定额捕捞,70年代以来日本红鳍东方屯人工增殖工作已成功, 三五年内若措施得当,年产量可望达万吨左右。
经济价值
肉味鲜美,但河屯有毒,毒素大部分积聚集在卵巢、肝脏、鱼皮、肠和精巢中,鱼肉中通常无毒。虫纹、星点东方
开发利用
通常都用钓钩进行专业捕捞,也是底拖网的兼捕对旬, 沿岸定置渔具也经常能捕到一定的数量。东方屯肉味美可供食用,还可作药作。
资源现状
目前东方屯年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我国资源在50-60年代较为丰富,60年代中期后由于日本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到黄、东海捕捞大大增加,南朝鲜也加强了捕捞强度,日本1974年在黄、东海年产量高达万吨,近几年产量为2000吨左右。

横纹东方鲀


中文名称横纹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oblongus (Blo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东方鲀属

拉丁属名Fug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产于黄渤海、东海、南海。

形态特征
体亚圆筒形,尾部稍侧,头宽而圆。鼻也小,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上下颌骨与牙齿愈合成4个喙状齿板。体侧下方有1纵行皮褶。体肯小刺或光滑无刺。背鳍1个,12-18鳍条,前方2-6鳍条不分支,臀鳍与背鳍同形,9-16鳍条,前方1-6鳍条不分支。胸鳍宽短,尾鳍圆形或截形,有时稍凹入,中筛骨宽短,额骨向外侧扩展,后部较宽,前端伸越前额骨前侧,后匙骨细棒状。脊椎骨19-25,鳔卵圆形或椭圆形,具气囊。

生活习性
生于不低于10℃海域。主食虾、蟹、贝类及幼鱼等,不进行长距离洄游,冬季水温下降,鱼群即游向深水区。

繁殖习性
产狼季节多在春夏,产卵的适温在13-19℃,卵为沉性卵。

暗色东方鲀


中文名称暗色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obscurus

英文名称obscure puffer

异名暗纹东方鲀、欧肚鱼、艇鲅鱼、气泡鱼、河鲀,Takifugu obscurus (Abe),Spheroides obscur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东方鲀属

拉丁属名Fug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东、黄海沿海及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和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17-19(多数为17);臀鳍条15-17(多数为16);胸鳍条16-19;鳃耙外侧7-9,内侧9-12;脊椎骨21-24。体长为体高的2.7-4.2,为头长的2.8-3.7倍,为尾柄长的4.4-6.1倍,为尾柄高的8.3-12.3倍。头长为吻长的2.0-3.1倍,为眼径的8.5-10.5倍,为眼间距的1.5一2.2倍。随着身体的增长,体高、吻长、眼间距的比例相对增大,而头长、眼径、尾柄高的比例相对减少。体稍延长,前部钝圆,后部渐狭小。吻短,钝圆。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颔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口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侧上位。眼间隔宽而微凸。鳃孔小,裂缝状,位于胸鳍基部前方。背面自鼻孔后方至背鳍起点,腹面自鼻孔下方至肛门均被小刺;吻部侧面后部及尾部光滑。背鳍与臀鳍几乎相对。胸鳍宽短,近方形。无腹鳍。尾鳍截形。侧线显著,上侧位,至尾部向下弯至尾柄中央。侧线在头部多具分支,腹面在胸鳍下方开始有一腹支伸达尾鳍基部。体腔大,腹腔膜白色。肠长约等于体长。鳔大,1室,贴于体腔背面。有气囊。背鳍前方的背侧面具暗褐色的横带纹4-5条,横带纹之间具白色狭条纹3-4条。胸鳍后上方具一白缘黑色大斑;背鳍基部两侧合有一大黑斑,周缘为白色。性成熟个体暗色宽带较暗淡,幼鱼的暗色宽带上散布有白色小斑。体背面灰褐色,腹部白色。臀鳍黄色。背鳍、胸鳍和尾鳍后缘均呈灰褐色。

生活习性

繁殖习性
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的都是性成熟的个体。3月间在长江捕获的暗色东方鲀,雌鱼卵巢为淡紫红色或乳黄色,左右侧卵巢大小常不相等,一般左大右小。卵巢中的卵粒充满卵黄,不透明,易于分离,卵径在0.9-1.0毫米,成熟系数自11.4-20.8不等,怀卵量一般为14-30万粒。精巢较大,乳白色,Ⅳ期末的精巢松软,轻压腹部即能流出精液,成熟系数高达10.8-16.4。暗色东方鲀在长江中游江段或洞庭湖、波阳湖水系产卵。产卵期从4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5月为产卵盛期。渔民认为,暗色东方的产卵后即死去,但我们尚无实际材料加以肯定。

虫纹东方鲀


中文名称虫纹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vermicularis

异名河鲀鱼、龟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幅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Subclass Neopterygi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近海及咸淡水中,有时进入江河。本县沿海及各海浦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圆棱形。鼻孔位于鼻囊突起两侧,鼻囊突起不分叉。口小,体无鳞,很光滑,满身都有虫纹状小斑。体内有气囊,遇敌时腹部膨胀。

经济价值
肉、肝脏、卵巢、胆、血入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荷兰凤凰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