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唇蛇鮈

中文名称 光唇蛇鮈
拉丁名称 Saurogobio 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
英文名称 smoothlip longnose gudgeon
地方名称 船钉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蛇鮈属
拉丁属名 Saurogobio Bleeker,187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42~48;下咽齿1行,5~5,顶端呈钩状,鳃把不发达,呈乳头状突,内侧14~16;脊椎骨37。体长为体高的5.0~6.5倍,为头长的4.8~5.4倍,为尾柄长的6.2~7.6倍,为见柄高的12.6~15.4倍。头长为吻长的2.5~3.0倍,为眼径的3.7~4.0倍,为眼间距的3.9~4.9倍,为尾柄长的1.2~1.5倍,为尾柄高的2.4~2.9倍。体细长,略呈圆筒形,腹部画而稍外突。头长一般大于体高。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唇薄,上下唇无明显的乳头状突起,下唇沟中断。吻圆钝。两鼻孔间隔处无凹陷。目须1对,长度略小于眼径。眼中等大。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距离比至尾鳍基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后缘较整齐。臀鳍短,起点至肛门的距离与至尾鳍基的距离约相等。胸部无鳞。侧线直。鳔2室,前室包于圆形骨囊内,后室小,露于囊外。腹腔膜灰白色。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中轴从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并有不清晰的黑色斑点。各鳍为灰白色。

相关知识

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Steindachner)
[资源名称]: 光唇鱼
[外文名]: Guangchunyu
[别名]: 石斑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胸鳍Ⅰ,14~16;腹鳍Ⅱ,8;臀鳍Ⅲ,5.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0~16.下咽齿3行,235 - 532。侧线鳞39[5.5~6 /(3.5~4.5 -V)]42;背鳍前鳞12~15;围尾柄鳞16。体长为体高的3.2~3.8倍,为头长的3.8~4.4倍,为尾柄长的5.4~6.7倍,为尾柄高的7.5~9.8倍。头长为吻长的2.6~3.2倍,为眼径的3.8~5.0倍,为眼间距的2.4~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8倍。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平直,或呈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稍向前突出,侧面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吻长一般短于眼后头长.口较宽,下位,口裂近弧形,或前缘平直,两侧弯,上颌末端不达眼前缘垂直线,上颌围在下颌之外,下颌前缘几平直,具锐利角质,完全裸露.上唇比下唇瓣为狭,下唇瓣分为左右两侧,其间距较宽,大于口宽的1/3,一般小鱼间距较狭.唇后沟较短,在颐部中断,间距宽,眼径约为其最小间距的2.4~4.5倍,个体间有差异.须2对,均细长,吻须短,约为颌须的3/5~2/5,颌须长,比眼径稍大.眼中大,上侧位.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之后下方连于峡部.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主列腹面第一枚齿最小,第二枚齿最大,顶端尖而呈钩状.背鳍外缘近于平截,较大雄鱼的背鳍条凸出于膜外;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间隔约为2个鳞片,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或相等,其末根不分枝鳍条稍粗硬,但顶部柔软,后缘有细锯齿,背鳍的第一根分枝鳍条为最长,不及头长.胸鳍短于头长,但比腹鳍为长,后伸不达腹鳍,相距约3~4个鳞片.腹鳍起点距肛门比距胸鳍起点为近,后伸不达肛门.臀鳍条长度约与胸鳍相等,其起点约在腹鳍起点和尾鳍基之间,后伸几达尾鳍基.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肛门紧接臀鳍起点之前.鳞中等大,胸部鳞较小,腹鳍基底具一长形腋鳞,背鳍、臀鳍鳞鞘不显著.侧线平直,前半部稍下弯,向后径行于尾柄中轴.脊椎骨4+33~36。鳔2室,前室短而薄,后室圆筒状较厚,约为前室的2倍左右.腹膜黑色.雄鱼在吻端和前眶骨外表都有较大而稀疏的珠星。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长江、钱塘江、闽江水系和台湾  
[水域环境]:淡水  

光唇鳗


中文名称光唇鳗

拉丁名称Xyrias revulsu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蛇鳗科

拉丁科名Ophichthidae

中文属名光唇鳗属

拉丁属名Xyr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日本。

形态特征
各部齿同大,两颌齿4-5行,齿尖,排列不甚规则,呈宽带状。口裂大,延伸至眼后,口大,吻短,体淡褐色,有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云南光唇鱼


中文名称 云南光唇鱼
拉丁名称 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Regan
地方名称 马鱼,娄虾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 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头小,锥形,吻圆钝。口下位。下唇侧瓣较厚,但中部未接触。下颌外露,无角质缘。须2对,颌须大于眼径。吻须仅及其1/2。背鳍刺发达,后缘具强锯齿。成鱼体侧无斑纹。
生活习性 中下层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

克氏唇鮈


中文名称克氏唇鮈


拉丁名称Gobio czerskii Berg

英文名称Cherskii's thicklip gudgeon

异名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czerskii (Ber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鮈属

拉丁属名Gobio Cuvier,181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由贝尔湖起到下游的整个河流内。

生活习性
克氏唇鮈生活在河道中和湖泊中,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蛹和成虫。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克氏唇鮈在1+龄时性成熟,产卵数很少,卵为卵圆形,最大直径约为2毫米。分批产卵。雌鱼有相当长的输卵管,有时等于体长的15%。雄鱼在生殖期有婚烟色。产卵期很长。该鱼产卵期大约从6月半至7月末。

片唇鮈


中文名称 片唇鮈
拉丁名称 Platysmacheilus exiguus(Lin)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片唇鮈属
拉丁属名 Platysmacheilus Lo,Yao et Chen,197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近圆筒形,尾柄侧扁。头大,头宽与高相等。吻钝圆,鼻前下陷。口下位。上下颌角质缘发达。唇厚,具发达的乳突;上唇中部乳突大,两侧小;下唇向后扩展,连成一片,其上具纵行排列的小乳突,后缘游离,边缘分裂成流苏状,中央有一缺刻。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胸腹部裸露区止于胸鳍基的稍后方。

河口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krempfi(Pellegrin et Chevery)
[资源名称]: 河口光唇鱼
[外文名]: He kou guang chun yu
 
[形态特征]:
 
体较侧扁。背缘和腹缘隆起。头中等大。吻略钝,向前突出。口下位, 马蹄形。须2对,纤细。鳞中等大,前胸部较略变小。身体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麻栗坡县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不祥  
[地理分布]:元江水系等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元江水系等,栖息环境多为江河缓流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白带骗梭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