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茴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15

[学名]: 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i
[资源名称]: 黑龙江茴鱼
[外文名]: grayling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具细齿。眼较大,背鳍基部延长,呈旗状,具脂鳍,尾鳍深叉状。体色为紫灰色,体侧具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期体侧有许多大红色斑点,背鳍有2~4条赤褐色的纹带。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  [原产地区]:黑龙江水系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60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纬45以北水域。我国仅有1种3亚种,分布于黑龙江、嫩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的上游支流和溪流中。属黑龙江水系的特有种,以嫩江上游数量为最多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涧溪流的水草丰盛的急流河川中。冬季在深水处越冬。

相关知识

黑龙江泥鳅


[学名]: Misgurnus mohoity(Dybowsky)
[资源名称]: 黑龙江泥鳅
[外文名]: Amur weatherfish
[别名]: 鳅、泥鳅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6;臀鳍条I-8~10;胸鳍条Ⅲ―5,腹鳍条I―5~6。鳃耙彼此相连。纵列鳞168~182。鳃耙14~15。 体长为体高的7.8~8.8(8.1)倍,为头长的6.1~6.8(6.5)倍,为尾柄长的5.7~6.8(6.2)倍。为尾柄高的9.1~11.0(9.8)倍。头长为吻长的2.6~3.0(2.9)倍,为眼径的7.3~8.4(7.9)倍,为眼间距的4.0~5.8(4.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8(1.7)倍。吻端至背鳍起点距离为体长的59%~64%(62%)。 体细长,圆柱状,尾柄部稍侧扁。头部小。吻尖钝。口下位。须5对,其中吻须1对,上颌 须2对,下颌须2对。眼较小,眼间距较短。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鳞片细小,深埋于皮内,侧线完全。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 体深黑灰色,背鳍前背中线具1条由斑点组成的黑色纵条纹,而体侧则有2~3条由斑点组成的不连续纵条纹。体侧、头部及腹部具有不规则的斑点,背鳍及尾鳍具有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具有一明显黑斑。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  [原产地区]:黑龙江流域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中游、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及其附属水域。黑龙江省东部稻田中秋季数量较多。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泥底水域的静水区,受惊扰时常潜入石下缝隙中。繁殖 期在6月份。卵微粘性,附着于枯草及水草上,食性以底栖动物、昆虫幼虫等为食。

黑龙江马口鱼


中文名称黑龙江马口鱼

拉丁名称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murensis Berg

英文名称piscivorous chub,triplelip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马口鱼属

拉丁属名Opsariichthys Bleeker,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辽河水系、内蒙古、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等支流,嫩江中上游数量也很多。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9,侧线鳞47-50,鳃耙10-13,下咽齿三行,124-442(144-541;135-441)。

头长为体长的26%-28.2%,体高为体长的20.8%-23%,尾辆长为体长的18.4%-20.1%,尾柄高为体长的9.7%-10.4%,吻长为头长的35.7%-38%,眼径为头长的15%-19%。

体侧扁,头部较大,头长大于体高。吻钝,口裂大,延至眼的后缘,下颌突出,倾斜向前,前端有突起,与下颌凹部吻合,形如马嘴,所以称为马口鱼。眼小,侧上位。下咽齿呈钩状。鳞大。背鳍与腹鳍相对。胸鳍尖状,不达腹鳍,臀鳍条显著伸长,雄鱼尤为长大,形成雌雄鱼间的区别。

腹腔膜银白色,鳔二室,前室短,后室长而失。

背部灰绿色,体例和腹部银白,体侧有垂直的条纹。背鳍和尾鳍灰白色,其余鳍略带浅黄色。在产卵期间,雄鱼的体例条纹明显加深,臀鳍淡红色。头部和胸鳍、臀鳍条上有珠星。

生活习性
黑龙江马口鱼喜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流水中,居于水的上层,一般不进入湖泊中,在山谷水库能大量繁殖生长。

黑龙江马口鱼为肉食性鱼类。在仔鱼阶段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也吃食水生甲壳类。成鱼以它种幼鱼为主,往往也食昆虫。被食鱼类多为鮈亚科鱼。

淡水生。

繁殖习性
黑龙江马口鱼的性成熟需三年。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产漂浮性卵。

黑龙江麻鸭


黑龙江麻鸭(公)

黑龙江麻鸭(母)

【品种名称】 黑龙江麻鸭
【来源】 地方
【信息来源】 黑龙江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中心产区】 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合江等地区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市
【主要分布区】 黑龙江全省农林和城市郊区  
【生态适应性】 具有抗寒、耐粗饲
【抗病能力】 抗病力强
【填报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采集日期】 01/01/1982
【群体总数(万只)】 20.0000  
【濒危依据及说明】
体型较大,呈长方形。虹彩为土褐色。喙、胫和蹼均为黄色和带有黑斑。公鸭性成熟前为麻褐色。性成熟后头,颈黑色带翠绿色光泽,颈部有白色颈环,肩、胸为褐红色 ,成为鱼鳞状深浅不同的褐红色花纹。下腹部为白色。翼羽为黑褐色,有9根翠绿色境羽。尾黑色,中央有24根向上卷曲的性羽。母鸭全身羽毛为麻褐色,即深褐色或浅褐色带有黑斑。部分眼上方有白毛,形成白眉毛,少数颈部有白色颈环。颈羽呈紫蓝色光泽。


【体貌概述】 体型较小,呈长方形。
【体型】 公鸭颈黑色带翠绿色光泽,颈部有白色颈环,肩、胸为褐红色 ,成为鱼鳞状深浅不同的褐红色花纹。下腹部为白色。翼羽为黑褐色。母鸭全身羽毛为麻褐色,即深褐色或浅褐色带有黑斑,少数颈部有白色颈环。
【头型】 虹彩为红褐色,喙为黄色换带有黑斑
【胫趾爪蹼特征】 胫、蹼为黄色或带有黑斑。
【体斜长(公)(cm)】 19.4
【胸宽(公)(cm)】 8.5
【胸深(公)(cm)】 7.7
【胫长(公)(cm)】 7.4
【半潜水长(公)(cm)】 46.7
【体重(公)(g)】 1740.00
【体斜长(母)(cm)】 18.7
【胸宽(母)(cm)】 8.1
【胸深(母)(cm)】 7.4
【胫长(母)(cm)】 7.1
【半潜水长(母)(cm)】 43.2
【体重(母)(g)】 1620.00
【性成熟日龄(公)(天)】  
【性成熟日龄(母)(天)】 285
【种蛋受精率(%)】 90.0
【受精蛋孵化率(%)】 70.0
【雏鸡一月成活率(%)】 98.0
【日龄60体重(母)(g)】 1100.0
【日龄90体重(母)(g)】 1450.0
【平均年产蛋数(个)】 70
【平均蛋重(g)】 70.0
【蛋壳颜色】 蛋壳为绿色  
【饲养类型】 散养
【管理容易否】 易管理
【品种评价及开发利用】 具有抗寒、耐粗饲、容易管理、抗病力强等特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异纹心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